返回

明報
F07| 通通識英文| Editorial
2008-09-11

What should Liberal Party do?自由黨慘敗的教訓與出路

T HE Liberal Party is the biggest loser in thelast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All its fourgeographical-constituency lists lost. JamesTien, its chairman, and Selina Chow, its deputy vicechairman, were defeated in New Territories East andNew Territories West respectively. Their defeats are aheavy blow to them (of whom both are heavyweightpoliticians) as well as to the Liberal Party, and they willdisturb the balance of the "political ecology" in thelegislative chamber as well as in the SAR.

In 2003, James Tien did in the eleventh hour whatkilled the bill the government had introduced pursuantto Article 23 of the Basic Law. He won much applause.

Capitalising on it, he and Selina Chow stoodrespectively in New Territories East and NewTerritories West in the 2004 legislative election. Bothwon. That year, the Liberal Party also won eightfunctional-constituency seats. Controlling ten seats, itbecame the biggest party in the legislative chamber.

Some think James Tien and Selina Chow lostbecause they had lost rural votes. However, ChoyChi-keung, a Chinese University academic, hasanalysed the votes they obtained and concluded thatwhat sealed their fate was not their loss of rural votesbut their loss of large numbers of votes from publichousing estates and private developments.

The Liberal Party has indeed tried to bring uptalent and boost its influence in localities by participatingin District Council (DC) elections, though one canhardly say its such efforts have produced satisfactoryresults. For example, in the 2007 DC election, it fieldedover 50 candidates, of whom only twelve won. It hasfar fewer DC seats than the Democratic Party or the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of Hong Kong. There being few distinct political issues,people cast their votes on the basis of what politicalparties had ordinarily done in their districts.

Michael Tien, another heavyweight Liberal, stoodin Kowloon West. He lost. When he told reporters howhe felt, he said he had expected citizens would attachgreater importance to how much candidates had donefor Hong Kong as a whole than to how many triflingthings they had done for them in their districts. TheLiberal Party will never take root in localities unless itdrops such a mindset.

Now James Tien and Selina Chow have beenvoted out, many worry that Hong Kong's "politicalecology" will become polarised. This worry shows theLiberal Party seems to many a middle-of-the-roadgroup that may play a crucial balancing role in politics.

It surely has ample living space. However, never sinceits foundation (in 1993) has the Liberal Party properlydone district work. That is why middle-of-the-roadforces (which Hong Kong needs) have never thrived.

That is a shame.

The Liberal Party has seven seats in the newLegislative Council. However, its failure in thegeographical-constituency direct election has sappedits vitality. Furthermore, the League of SocialDemocrats, a radical group, has risen. It now controlsthree seats. The change in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theparties will impact on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theLegislative Council.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at difficulties the newLegislative Council will encounter in dealing with itsbusiness. As for the Liberal Party, we hope it will, afterit has elected its new leadership, make a fresh startand try hard to serv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MEs) and localities. In fact, if it wants to survive andgrow, it cannot but opt to do so. There is now atimetable for the election by universal suffrage of theChief Executive and all the legislators. Even if HongKong adopts a "quasi-universal suffrage" system thatpermits functional-constituency elections, functionalconstituencies will become much more broad-based.

The Liberal Party may not be able to cope if itsstrength remains as it is. The only way it can surviveand grow is to go amid citizens, SMEs and localities.

Hong Kong needs middle-of-the-road groups likethe Liberal Party. That is why it can survive and grow.

If James Tien's and Selina Chow's defeats give theLiberal Party and aspirants in the business sector tounderstand that, Hong Kong will make an invaluablegain.

這次立法會選舉,自由黨是最大輸家,4 張地區直選名單,全軍盡墨,主席田北俊和副主席周梁淑怡,分別在新界東和新界西敗北。這個結果,對於政壇重量級人馬的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固然是個人失敗,對於自由黨則不啻是沉重一擊,對於立法會以至本港整體政治生態平衡,也是一個衝擊。

2003 年田北俊臨門一腳,令到《基本法》23 條立法流產,贏得掌聲,他挾此聲勢,在04 年立法會選舉,與周梁淑怡分途出選新界東和新界西地區直選,雙雙當選。

當年自由黨還在功能組別奪得8 個議席,以總數10 席成為立會第一大黨。

田北俊和周梁淑怡之敗,有意見認為主要因為流失了鄉事票,不過據中大學者蔡子強根據二人得票的情況分析,他們之敗,少了鄉事票並非關鍵,在公屋、私樓的得票大減,才是致命傷(詳情請參閱今日A29 觀點版)。

自由黨也嘗試透過參與區議會選舉,培養人才,在地區培植勢力,但是成績不算理想,以2007 年選舉為例,自由黨派出50 多人參選,只有12 人勝出,與民建聯和民主黨相比,區會議席可謂少得可憐。在選舉中缺乏明顯政治議題,政黨平日在地區提供的服務,就成為選民投票的指標和根據。

自由黨另一名重量級人馬田北辰在九龍西選區競逐,也告落敗,他對記者講述感受時,期望市民在立法會選舉時,多從候選人整體為香港做過的成績考慮,而非只著重「候選人到底在區內幫市民做了多少細眉細眼的事情」,這般心態若不調整,自由黨不可能在地區落地生根。

田北俊和周梁淑怡敗選之後,許多人都擔心本港政治生態變得兩極化,這般心態,其實說明自由黨予人較中道的形象,可以在政壇起到關鍵的平衡作用。因此客觀上,自由黨的生存空間應該很大,可是,因為自由黨由1993 年創黨起,從未好好做過地區工作,致使香港需要的中道力量,未能落地開花發展起來,十分可惜。

自由黨在立法會還有7 席,但是經此地區直選大敗,底氣大為削弱,加上採取激進路線的社民連崛起,奪取3 席,此消彼長之下,立法會內的政治生態,也會遭到衝擊。

新一屆立法會的工作遭到怎樣的阻滯,尚待觀察,就自由黨而言,希望他們的新領導層確立之後,能夠徹底地改弦更張,努力開拓中小企和地區工作。事實上,自由黨如果還想生存和發展,也只有這樣的選擇,因為雙普選時間表已經確定,日後就算推行「功能組別的選舉也是普選的一種」的半吊子普選,相信選民基礎也會大大擴充,以現在自由黨的體質,也可能應付不來。走向中小企、走向社區、走向市民,是自由黨今後發展的不二之途。

香港需要類如自由黨取態較中道的政黨,這就是自由黨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這次田北俊和周梁淑怡的敗選,如果能夠使自由黨和工商界有心人認識到這一點,對於香港而言,會是一項無價收穫。

Glossary

field

When a party fields a candidate, it hashim represent it in an election.

trifling /'traIflI /small and not important.

mindset /'maIndset/a set of attitudes or fixed ideas thatsomebody has and that are often difficultto change.

polarise /'p ʊl raIz/separate people into two groups withcompletely opposite opinions.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06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壹週刊
A038-045| 時事| 封面故事
2008-09-11

飄忽保皇犯眾憎自由黨自殺

立法會選舉中,最意外的結果是第一大黨自由黨地區直選全軍覆沒,連主席田北俊和副主席周梁淑怡也雙雙下馬。

其實一點不意外,從政,無立場等於自殺。五年前,心機老練的田北俊一招退出行會,不單逼退董建華的廿三條立法,挾著「人民英雄」的稱許,帶自由黨於翌年立法會選舉中拿下十席,同民建聯並列第一大黨。

但四年來,自由黨既沒企硬「爭民主」,又不肯訓身支持基層利益,只是間中高舉保皇旗幟,企圖遊走各派之間撈油水。

結果,這個立場飄忽、無人信賴的「富貴黨」,今屆選舉中,先給鄉紳玩殘,後又不獲中央打救,踏上自殺之路。

自由黨做夢也想不到這次會慘敗。主席田北俊老早以個人名義在灣仔君悅酒店訂下三間大房,準備選戰翌日舉行祝捷會,怎料週一晚宴會沒取消,但氣氛死寂得像解穢酒,席上田大少似未能接受落敗現實,甜品未食,已喝得滿臉通紅。

其實整日自由黨全人類像遊魂,既沒檢討選舉策略,就連謝票的例行工作,有人也馬虎得提出用「錄音帶遊街播放了事」,反而有件事大家講得咬牙切齒:踢走劉皇發!

這麼快清黨,因為他們覺得在新界影響力甚大的黨員「新界王」劉皇發,竟然在選舉中動員鄉事票幫民建聯也不幫自己的自由黨,就連民建聯主席譚耀宗當選後也特別多謝劉,激起自由黨員怒火。周梁淑怡更怒向黨投訴發叔,要求黨追究到底。

踢走無間道

記者週二早上追問劉皇發,他說:「我有諗過退出自由黨,有責任嘛!喺我新界有影響力範圍內自由黨失咁多票,黨魁未搵我,我係考慮緊睇機會同田少請辭。」

不過,發叔說想過幫自由黨:「田少夜晚十點有打俾我,太夜喇!鄉民都訓覺囉!」自由黨核心成員一聽大怒:「選情危殆,田少點會咁遲搵發叔?呢隻老狐狸,佢拖到十點先接聽田少電話,夜晚十點,大局已定,唔好吹水啦!」

成也鄉事,敗也鄉事,道出自由黨和鄉事勢力一段同床異夢的「結合」。自由黨覷準發叔有龐大鄉事鐵票及動員力量,所以拉他入黨,但就一直看不起這班鄉下佬,黨內高層會議或重大決策,都沒有發叔份兒。而發叔雖然「有票又有錢」,但因鄉紳水平不夠,跟政府爭取什麼找個黨派埋堆好辦事,於是揀了自由黨。結果自由黨在鄉事勢力護航下,上屆立法會選舉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出選新界東、西成功。

今屆田大少又想靠鄉事箍票。好像八月初,周梁得前屏山鄉主席安排下,搞了一百圍盆菜宴,獲得三十多名鄉事撐場,周梁聲勢一度高漲。然而,選前三週中聯辦高祀仁突然出手,改變了自由黨命運。

「阿爺出到聲,要聽話o架。高祀仁確實有推薦發叔入行會,功夫已經做足,況且發叔喺內地有唔少房屋地產,礦場等投資。一向好識時務嘅發叔見完高祀仁,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有民建聯成員說。

八月十四日,劉皇發向元朗屏山鄉紳形容,民建聯是鄉議局在立法會內最有力和最可靠的朋友,又強調戴鄉議局副主席及民建聯兩頂帽子的張學明落選,象徵鄉議局走向衰亡,新界居民的政治及民生權益被人剝奪。發叔不僅發言,還帶領數十名鄉事幫張學明站台高調拉票,大聲疾呼「民建聯必勝」。

可惜,田大少仍以為鄉事會繼續幫他,自由黨高層透露選前的民調,指出田大少支持度排第四,得票雖略遜上屆,仍高過泛民的黃成智、劉慧卿,田大少以為連任在望,甚至可帶挈新人入會,因此獨斷獨行的「大佬」性格發作;最初的宣傳策略是,田少及莎姐都毋須做太多拉票活動,只會在不同地方多登平面廣告便已發揮政治明星的效用,例如鐵路或隧道口的巨型海報等。

自由黨立法會生還者

在中方及鄉事谷票下,民建聯劉江華(右)和陳克勤(右二)名單吸走十萬票成為新東票王,表面獨立、實質暗左的龐愛蘭(左)也有兩萬票,吸走田少票源。

鄉事轉軑好夢成空

曾協助田北俊拉票的自由黨人坦言:「今次立法會出選擺陣,都係由田少一手策劃,佢堅持提拔簡永輝及方國珊,呢兩個喺政壇上名不見經傳,當時黨上下都質疑;自由黨喺沙田有連贏三屆嘅梁志偉,另一個係大埔嘅邱榮光,都有十幾年地區經驗,但田少眼尾都唔望,堅持要兩個新人,解釋話簡永輝可以食鄉事票,到時又可以有發叔從旁協助。而方國珊可以食婦女票。」

選舉日早上,田大少到沙田及大埔區拉票時,仍然錫身,由助選團負責派傳單拉票,自己就象徵性揮揮手打招呼,連手仔都懶得握。不過午後,田少的電話接連傳來壞消息:「民建聯啲票多到瀉,(中聯辦)力谷龐愛蘭!田少好危!」這時田少才識驚,下午三時開始播出臨時錄製的告急聲帶,在新界東播放。

一份自由黨內的文件指出,在集中鄉事、公屋及舊墟等基層市民票源的北區,田北俊只得四千票,被民建聯票王劉江華的二萬票遠遠拋離。「劉皇發私底下沒把鄉事票俾田少,田少靠簡永輝(名練馬師簡炳墀兒子)唔夠力,所謂人在人情在,『食力簡』過咗澳門搵食幾年啦,仲剩得幾多鄉佬俾面佢個仔呀?」

另一邊廂,周梁的鄉郊票也由上屆五千大跌至二千一百票,相反民建聯的譚耀宗、張學明團隊則有一萬一千票,相形見絀。據悉,周梁得悉自己危危乎,親自致電各大鄉事頭頭,包括元朗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程振明,不過對方拒絕,自由黨內人說:「周太同佢地講,張學明都夠曬票啦!應該分番啲俾自由黨,但班鄉親無理佢!」即使周梁努力自救,入鄉拉票,有個別鄉村他們連村口未入已被人「請走」,競選橫額在一些鄉郊選區如元朗十八鄉都被拆掉,入不到村。

民調失靈配票不成

左派今屆配票失靈,因泛民呼籲市民杯葛票站外的民調。記者發現,三個具左派背景的票站調查機構,包括香港研究協會、香港社區研究中心和社區研究協會,都駐重兵在票站外做調查。有調查員私下透露,單是一個香港社區研究中心,已在七十多個港島區票站各派駐三個調查員,分上、下兩更進行調查,則合共要四百二十人,大部分是兼職大學生,時薪六十元。粗略計算,一個調查機構的人手花費,已高達四十多萬元。

調查員全部手持一部電子手帳,結果會即時透過GPRS傳到指揮中心,不過由於這類調查已引起外間關注,據知香港社區研究中心已預警調查員,「如果有人問起,就話做學術調查,千祈唔好同記者講野!」知情人士說。

不過,市民杯葛下,回應率只有一半,民調結果出現大偏差,如傳出新界西譚耀宗名單可取三席,結果只得兩席;民調失靈,致配票失敗,如港島葉劉淑儀和曾鈺成雖共拿十二多萬票,也配不到給曾後面的蔡素玉。

田北俊簡歷

年齡:61歲

學歷:

美國伊利諾州大學化學工程學士

美國聖荷西大學化學工程碩士

政黨:

自由黨主席(1998-2008,已辭任)

現任主要公職:

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2007-2010)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總商會理事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

曾任主要公職:

葵青區區議員(1985-1991)

立法局議員(1998-1991、1993-1997)

中西區區議員(2000-2003)

行政會議成員(2002-2003)

立法會議員(1998-2008)

周梁淑怡簡歷

年齡:63歲

學歷:

香港大學文學士(榮譽)(英文)

英國羅斯布魯佛朗誦及戲劇學院研究院院士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戲劇院院士(教師及演員)

政黨:

自由黨副主席(1999-2008,已辭任)

現任主要公職:

全國政協委員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西九管理局草案委員會主席

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2003-2008,已辭任)

曾任主要公職:

市政局議員(1980-1984)

立法局議員(1981-1997)

旺角區區議員(1982-1984)

行政局議員(1991-1992)

旅遊發展局主席(2000-2007)

立法會議員(1998-2008)

向中央乞票

至傍晚田少的支持度仍低水徘徊,他惟有向中聯辦乞票。「田少知道唔掂,即刻停曬拉票,親自見高祀仁(中聯辦主任),不過阿高(祀仁)話已經六點幾,幫唔到手喎!」自由黨知情人士透露。

有自由黨高層說,有中方人士放聲氣叫田少學人打告急牌,中方想辦法配票。可是田少助選團晚上九時半在街頭,發現一直遙遙領先的劉江華仍舉「告急」牌,高呼陳克勤欠少少票才能入議會,自由黨才知被中聯辦「跣」。「民建聯個勢要谷埋排陳克勤之後嘅莫錦貴上,田北俊好緊張打幾個電話搵中聯辦啲人,幾經轉折,得到消息係中聯辦根本無幫田北俊做野。」一名親中人士說。

據知,左派本來都留有一手,號召了一班數以萬計的中堅鐵票,留待晚上八時後才按指令投票,以博取最多議席。這批「遲來的鐵票」本可救田少一命,但中聯辦最終都拒絕放票,全因與田少的多年積怨。

「田少○三年(廿三條)做英雄,跣咗阿爺一鑊,阿爺一直都對自由黨有戒心,唔會當佢親生仔。」消息人士稱。田北俊○三年於七.一遊行後,突然辭任行政會議,抗議董建華強推廿三條立法。其後,田少雖仍能被委任全國政協,但中央對他甚至自由黨始終耿耿於懷,寧捧忠心新丁如龐愛蘭(新界東)、梁美芬(九龍西),參加今屆選舉

票數說明一切,在沒有鄉事及中央打救的情況下,田少和周梁今屆比上屆少了六萬多票,單在新東,民建聯劉江華名單得票十萬,票多到瀉也不漏給只差五千票便當選的田北俊,反而配給新丁龐愛蘭,龐最後雖落敗,但也得兩萬票,可見中央配票的威力。

變色龍失人心

本來,沒中方和鄉事幫忙不是問題,窮困的社民連不是憑著旗幟鮮明,今屆打得有聲有色嗎?反觀有錢有面的自由黨卻因立場飄忽,受選民唾棄。五年前,田少逼退廿三條立法,成為人民英雄,怎料今年泛民動議二○一二前落實雙普選,自由黨卻與民建聯聯手反對,自毀英雄形象。

連沸沸揚揚的梁展文事件,田北俊也拿不準民意,他起初以梁加盟的新世界中國非執董身份,為梁展文開脫,後來發現自己錯估民意,就突然反口,支持立法會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梁展文,但調查重點不是利益輸送,而是公務員退休後再就業的機制。他又解釋因為選舉忙碌,才遲了支持成立調查委員會,自由黨變臉之快,令人側目。

直選不成,自由黨本可在功能組別守住八席,奈何今屆連勝算最穩的旅遊界都輸掉。自由黨可謂壟斷香港旅遊業一切重要公職,如立法會旅遊界議員是該黨楊孝華、旅遊業議會主席是黨員何柏霆。年初楊孝華決意退休,自由黨就說服旅議會總幹事董耀中入黨,接替楊孝華的位置。有小型旅行社老闆私下批評:「旅發局大把錢宣傳,成日益咗大型旅行社先;旅議會話監管旅行社,但最鍾意罰小型旅行社。佢地幾個人玩曬。」

覷準這些不滿聲音,除牌律師謝偉俊,明明是門外漢,年中開設一間掛名的「超人旅遊顧問」公司,以業界身份參選立法會,旗幟鮮明反旅遊業議會。旅遊業界都是公司票,謝說:「我一開始就專門探訪小型旅行社,叫佢地做選民,呢啲公司都好唔滿意旅議會。」

加上年中立法會賬目委員會就旅發局醜聞發表聆訊報告,指主席周梁淑怡管理混亂、招聘草率,縱容前總幹事臧明華享用十八萬超豪保險及用人唯親,周梁和自由黨在業界聲名掃地。最終謝偉俊以九票之差贏了董耀中,董或要辭任旅議會總幹事,而主席何柏霆亦將於年尾卸任,謝偉俊還聲言解散田少做主席的旅發局,自由黨看來要淡出旅遊界。

後繼無人

隨著田少、周梁辭去正副主席,自由黨人才凋零,選定的第二梯隊又節外生枝。田少一直想培植震雄集團蔣震的四女蔣麗莉作接班人。做過「十大傑出青年」,去年獲選香港總商會首位女主席的蔣麗莉,年初被廉政公署以涉嫌詐騙罪名拘捕,連總商會主席之位都不保,據悉田少也因此擱置派蔣參選立法會。田少另一位心水接班人林健鋒,又無意參與直選,故四月時他說服弟弟田北辰入黨,以為可讓弟出征,誰知也輸掉。

以往商界以自由黨作發言人,爭取政治本錢,隨著該黨議席縮水,加上跟地產商如九倉、新世界和恆基最友好的田北俊請辭主席一職,以後水喉將愈縮愈小。自由黨區議員不單無須如其他政黨般將收入上繳黨中央,甚至可獲每月五千元的辦事處開支津貼。有自由黨員指,以往有些人以獨立身份參選區議員後,才加入自由黨,就是為了這些津貼,「如果自由黨budget少咗,呢班友知道冇著數好搵,可能樹倒猢猻散,到時真係冚家散。」

自由黨失去商界水喉,直接得益的將是議會內第一大黨民建聯,政治評論員崔偉恆指:「商界會搵現成親商界的民建聯成員,好似陳鑑林咁,佢響梁展文事件時,話展開調查等於文革,到時民建聯的財力愈來愈大。」

民建聯秘密票源

選前兩日,一個名為「家庭團聚互助會」的組織,被揭發為左派候選人拉票。

「每逢選舉,梗收到電話叫選邊個,話快啲搞到個仔落嚟,得唔得邊個知?只係買個希望。」林道成與大部分內地婚生子女家長一樣,成年子女在內地等了幾十年都未批出單程證,四年前,林向警方申請到中聯辦請願,遊行前突收到一個自稱來自中聯辦上訪部叫彭秋雲的人來電,相約在廣州見面。

「佢答應我仔女年底前到,結果當然無件事!後來佢叫我去示威,鬧一份報紙,我唔去,過多兩個月,就有個新成立嘅互助會,彭都有去,我嘅戰友過曬檔,前幾日去蘋果大廈抗議嘅,咪係佢地!」 林說。據社團註冊資料,家庭團聚互助會於○四年成立,正是上屆立法會選舉前夕。位於港島及九龍的分會,分別由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副主席蘇計成及福建省香港永春同鄉會副會長林多地持有,他倆均與中聯辦關係密切。

互助會於上月十八日發給幾千會員一封信,信中暗示將批單程證與選舉相結合。至於選哪位,則聽命會內組長。大兒子仍在潮州等待批出單程證的互助會成員蓮姐,表示今年七月,接到組長通知。「組長都有叫我選,我住新界,佢話劉江華好,我就跟住選啦!梗係選幫到我快啲批個仔嚟嘅候選人,呢度(互助會)好多同中聯辦都好熟,朝中有人好辦事,唔通搵你幫我咩,係咪?」蓮姐說。

新人王

丐幫幫主黃毓民

黃毓民是選舉人氣王,空降九龍西獲第二高票數。他說翌日許多人致電社民連入會:「七成是年輕人,我會開班授徒教政治同講野,有大把選舉論壇錄影做教材。」他稱社民連資源薄弱如丐幫,這位丐幫幫主狂插公民黨,大家有樣學樣。選舉當日,陳方安生落區替毛孟靜拉票,毓民助選團衝前圍攻、惡形惡相,旁邊的民建聯義工都掩嘴偷笑。

黃多番追擊毛孟靜,最終間接令梁美芬執死雞入局,他自辯道:「一個選舉結果有好多原因,佢輸可能係涂謹申告急;我夠可以賴涂謹申告急,搞到我做唔到九龍西票王。」然事實證明,同是社民連的長毛梁國雄與泛民槍口對外,在新界東踢走田北俊和龐愛蘭。「選舉的恩怨要一筆勾銷,否則對泛民整合冇好處。佢地可以唔同我做朋友,但唔可以唔同我討論問題,因為我地最大敵人係曾蔭權。」他說。

慘情王黃成智

週一晚上,兩日兩夜沒睡過覺的黃成智站在粉嶺火車站的天橋出口,向經過的街坊謝票。平均每五名行人經過,便有一人跟黃握手,賀他重返立法會,更有人哭起來,說:「終於等到你歸來。」

四年前失手,同時失去區議會及立法會議席的黃成智,四十七歲突然雙失。一直擔任全職議員變成打散工,到學校主持講座,試過月入僅得七千元,還欠民主黨的十多萬元選舉債務一直無力償還。他太太又有腎病,常入醫院動手術。

黃太十多年來患有腎衰竭,近年病情趨穩定,仍要每週回醫院洗腎兩次,每次七小時,但黃成智從不離棄。「我有腎病十幾年,由好靚變成好醜樣,由精神正常變成精神失常,黃成智一直在我身邊守候著我,從沒嫌棄過我,佢話你喺我心目中永遠係最靚最好,我唔會離棄你。佢撐咗我十幾年,我做老婆嘅,亦都會一直以佢為首,佢天生係有領袖才能,如果注定他是要做立法會議員,就算幾忙我地都會支持佢。」

今屆黃與鄭家富拆票出選,一度被視為陪跑,結果他新界東第三高票當選,贏了漂亮的一仗,加上去年當選區議員,一切,失而復得。黃成智已跟老婆約好,為爭取時間相處,她會跟他到立法會開會,今年讀中五的兒子則會到立法會大樓做功課,黃成智笑說:「唔係佢想黐我,係我想黐佢嗜!」

 
文章編號: 20080911112022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香港商報
A08| 商報論壇| 熱門話題| By 方文
2008-09-11

立會選舉何以投票率低?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落幕,「泛民主派」未如選前驚恐而大敗,建制派也未如民調高企而大勝,立法會的政治態勢和陣容格局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

然而,今屆立法會選舉卻有一個顯著特點,即是「參選者熱烈爆棚,選民們冷漠心淡」。今屆選舉名單太多、參選人太多,有的選區名單多達14張,參選者中有115名新人。今屆選民增加近17萬人,總投票人數卻遜於上屆的178萬,只有152萬,投票率為45%,較上屆總投票率低10.64%。功能組別選舉方面,有12萬多人投票,投票率60.3%;上屆投票人數13萬多人,投票率70.1%。

由於投票率不高,一度令「泛民」的候選人十分驚慌,在最後一刻紛紛告急。今屆立法會何以投票率偏低呢?究其原因:

一、選舉缺乏主軸議題。過去投票率較高的兩次立法會選舉,都與政治議題熱熾有關。1998年選舉是回歸後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泛民」政治議題掛帥,投票率高達五成三;2004年選舉因2003年「七‧一效應」和普選爭議,投票率高達五成五。今次選舉,由於中央已訂出雙普選的時間表,政治議題的炒作空間縮窄,一些「泛民」的候選人私下承認,「再拿爭取2012年普選作議題,市民睬你都傻」。社會缺乏重大議題,選舉氣氛沉悶,選民投票意欲不高。

二、「泛民」之間不作協調。這次選舉「泛民」名單太多,「花多眼亂」,令選民無所適從;由於人多,票源分薄,「泛民」只好大打「告急」牌,又越打越濫,在選舉論壇上互相攻訐,淪為「鬥惡鬥大聲」的市井爭吵而非理性辯論,深化市民的負面印象,不少人更以「鬧劇」或「泥漿摔角」形容。社民連的黃毓民猛烈攻擊公民黨候選人毛孟靜,公民黨和民主黨互不配票,都暴露「泛民」陣營內部爭奪利益的戾氣,從而嚇怕了相當多的支持者。

三、選民多對議員失望。在失去政治議題情況下,經濟民生本可成為重點,但市民對議員表現不滿,民調顯示六成五市民認為其不夠稱職,難以替他們解決問題。事實上民生問題不勝枚舉,候選人除了向政府爭取「派糖止痛」,提不出什麼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案。不願投票的市民紛紛批評:「沒有一個(候選人)信得過,沒有一個選得下。」候選人都是「為一份工資才出來選,為選票才鋪陳政綱。」

四、政府及時化解積怨。在政治和經濟議題都無著力點之下,各個陣營、黨派又無能力創造議題,政府本來施政一些失誤,例如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事件、減免外傭稅的紛亂和梁展文事件風波,已被政府及時拆彈,又缺乏突發事件成為議題,也是這次選舉缺乏焦點的原因。加上奧運金牌運動員到香港探訪,令社會氣氛較為樂觀,大家關心奧運多於立法會選舉

但是,儘管投票率低了一成,「泛民」選前擔心的「難保關鍵21席,會失去2012年政改方案的制衡權」的結局並沒有出現,「泛民」仍拿到23席,與上屆的26席相差無幾。反而是自由黨直選全軍盡墨,民建聯雖仍然位居第一大黨,但在港島該得未得,建制派之間協作不理想,配票不成功,實值得檢討。

還應該關注的是,成立僅兩年的社民連,派出5人參加地區直選,結果有3人高票當選,是當選比例最高的政黨,成為「泛民」第三大黨。除兩人連任外,惡言出位、號稱「癲狗」的該黨主席黃毓民,在選前不惜聲嘶力竭地攻擊對手政黨和「泛民」友黨,更能以高票勝出。在低投票率的狀況下,為了催出其支持者,出現這種「只圖官能刺激,鄙視理性交鋒」的選舉文化,對香港未來的政治發展,無疑不是好事。

 
文章編號: 20080911001007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明報
F01| 通通識| 立會選戰鬥上網| By 羅佩儀、黃郁文
2008-09-11

開拓年輕新票源新媒體變選舉戰場

第4 屆立法會已塵埃落定,直選戰場的角逐人數及名單數目,均打破回歸以來的紀錄;五大選區30 議席共有55張名單爭逐,較上屆激增五成。要在眾多參選人之中突圍而出,不少候選人都將目光投向Facebook、YouTube、Roadshow 等新媒體。

究竟這些新媒體(new

media)在選舉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文:羅佩儀、黃郁文

圖:資料圖片

「其實『新媒體』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類似我們常說的『多媒體』,包括互聯網、視像手機等。」研究新媒體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馮應謙說: 「現時選民往往不止滿足於宣傳單張上的資訊,有了Facebook等新媒體,他們可主動蒐集資料,如候選人在不同議題上的立場等。」是次選舉中, 不少候選人也將自己的活動相片、宣傳短片等上載至Facebook、YouTube 和競選網站,馮應謙指出,候選人希望提供其他額外資訊予選民,宣傳自己。

Facebook聯繫支持者07 年港島區立法會議員補選,葉劉淑儀已開設Facebook 戶口,並在辯論會說: 「我的Facebook 一星期已有400 多個成員,包括很多年輕朋友。」陳方安生也是她其中一個「friend」,葉太在是次選舉亦繼續用Facebook 與網民聯繫,08 年6 月底,即立法會選舉報名期前,她更舉行「Facebook 偶像卡拉OK 大賽」, 邀請藝人肥媽(Maria Cordero)擔任嘉賓和評判。

同樣擁有Facebook 戶口的余若薇( 右圖) 亦在專欄中撰文表示,Facebook 的好處是更新快,而且互動性比個人網頁更高, 她更透過網上journal(日誌),直接向網友發佈資訊,集結志同道合的夥伴。

除了交朋結友和招募義工外,有候選人更善用Facebook 的其他功能,如在今屆選舉中重收失地的黃成智,在其Facebook 中公開自己的年齡、政治觀及宗教信仰,又加入了「詩歌點唱機」的功能, 突顯了他的基督徒身份。成功連任的「長毛」梁國雄在Facebook 中用得最多的是群組功能,

他加入了

74 個群

組, 包括

「釋放中

國維權人

士胡

佳」、

「炒陳德

霖」及

「天安門

事件: 平

反六四」

等。

Roadshow廣告片日播夜播路訊通(Roadshow) 與YouTube不同,需要付廣告費。Roadshow 在各大巴士上播放, 每天有百萬人可看到,候選人當然不會放棄這個大好機會拉票。民主黨胡志偉便請來導演黃精甫操刀拍宣傳短片,但因當中一句「民主派九龍東第三席交畀我啦!」被路訊通以「內容太敏感及有誘使他人投票(call for action)的意圖」為由而拒播。而立法會資訊科技界候任議員譚偉豪、民建聯亦有拍攝短片於Roadshow播放。

YouTube 自製短片任你Click此外, 有候選人自製宣傳短片於YouTube 網站播放,如劉慧卿、馮檢基、李永達、李卓人、譚耀宗等均有把各自的選舉宣傳片放上YouTube,不少人更有數百的點擊率。公民黨亦在YouTube 開設CPTV,逢星期一至五均有黨員在網上與嘉賓和觀眾討論熱門話題。

馮應謙表示, 「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我們可清楚看到候選人應用『新媒體』。雖然使用『新媒體』未必能即時改變選民的意向,但發揮了協助候選人建立正面形象的作用。」馮估計候選人的目標是18 至25 歲的年輕一代,他認為, 「較大年紀的選民投票意向比較難改變,所以候選人要為未來鋪路的話,就要開拓年輕一代的新票源」。不論年輕一代是否對政治有興趣,使用「新媒體」都可增加與他們接觸政治的機會,馮預期往後的選舉,會有更多候選人用此方法。

新媒體的其中一個特色是「互動」, 除了候選人單方面發放資料外,選民和網民亦可發表意見和參與其中。在YouTube,內容為支持葉太的《Reginababy Rap 饒舌歌》點擊次數超過1.6 萬,而供選民審視候選人表現的各區競選論壇,點擊率亦不遑多讓。在NOW電視九龍西競選論壇中,社民連黃毓民質詢民建聯鍾港武的片段,點擊次數超過10 萬。馮應謙對此數字並不驚訝: 「我不會盡信這個數字,不排除有助選團為造勢而推高點擊率。我始終認為,現時的只有小部分選民會主動去蒐集候選人的資料。」數碼隔膜礙弱勢社群獲資訊是次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大量運用新媒體,特別是網上媒介,但對於一些未能接觸網絡的群體,往往易出現數碼隔膜(digital divide) , 未能接收有關資訊。馮應謙指出,長者、低收入人士會受數碼隔膜影響較多,而經濟狀況、教育程度、身體機能及智力等均阻礙他們透過網上獲得候選人所提供的資訊。

想一想

1. 你會利用Facebook 與政界人物溝通嗎?為什麼?

2. 試比較新媒體(Facebook、YouTube)與傳統宣傳手法(單張、海報)的分別(受眾、形式、效果)。

3. 試分析選舉期間,候選人利用新媒體宣傳的利與弊。

4. 有人說「能夠善用新媒體的政治家,都會在新時代中獨佔鰲頭」,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試參考上文及就你所知加以解釋。

延伸資料:

1. 方志恆,〈政治2.0〉,《明報》,2008.02.152. 〈選舉闢網上激烈戰線 Facebook短片宣傳成本低針對年輕人中產〉,《明報》,

2008.08.30

3.〈政治花邊新聞與選舉文化〉,《明報》,2008.08.31 4.〈立會候選人奇招宣傳〉,《明報》,2008.07.145. 明報新聞專輯〈立法會選舉2008〉:specials.mingpao.com/cfm/Main.cfm?SpecialsID=1606. The 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www.aml.ca/whatis7. Media Awareness Network:www.media-awareness.ca/english/teachers/media_literacy/index.cfm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34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蘋果日報
A08| 專欄專論| 社評| By 李怡
2008-09-11

蘋論:新立會生態和要面對的政經議題

在新一屆立法會組成中,政治生態有甚麼改變?議員們會面對怎樣的政治、經濟議題,以及可能產生怎樣的爭持?是立法會選後應予關注的問題。

這次立會選舉,儘管投票的選民少了,但泛民在直選議席中反有增加。這說明廣大的泛民支持者,並沒有因為泛民的內爭、對地區工作的投入不足、表現欠佳,和重量級政治明星的退出選舉而對泛民離棄。泛民得票率仍佔59%,與歷屆的六成得票率接近。泛民選民的自覺用心配票也是存在的。(筆者前天在蘋論中否定泛民配票的說法是太武斷了,特此更正。)因此,中央、特區政府、建制派都應認識到,泛民也有鐵票,但不是有組織的老人家為貪小便宜莫名其妙投下的鐵票,而是無組織卻有認識的鐵了心投下的此志不渝的票。泛民當選者必須珍惜、愛護及不要辜負這樣可愛的選民。

在功能組別中,泛民只有4席,比上屆少了。但除了政府在立會表決議案時的拉票需要外,誰還會關顧功能組別議員呢?尤其一些自動當選的議員,代表性更受質疑。功能組別議席的存在,已越來越成為特區政治體制的笑柄了。

泛民整體雖少了2席,但少了在立會投票時常不見蹤影的劉千石、鄭經翰,卻多了民主立場更堅定的黃毓民、何秀蘭,大致上保持了三分一以上可在政改方案上制衡政府的態勢。儘管黃毓民在選戰時猛攻公民黨,但他在選後說,「選舉的恩怨要一筆勾銷,否則對泛民整合無好處。」說明激進民主派不但是堅定民主派,而且有激進的訴求更可以讓中間落墨的民主派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因此,相對上一屆的立會,泛民在新一屆立會的形勢較好。

新一屆立會有兩項建制派與泛民將有根本分歧的議題,一是2012選舉安排,另一是政壇盛傳曾蔭權在2012卸任行政長官之前,要完成為基本法23條立法的工作。這兩項也是中央最關注的政治議題,並寄望在這次立會選舉中建制派可獲三分二多數以掌控大局,但很明顯,這希望是落空了。

2012選舉方式的改變,由於泛民有三分一以上的否決多數,又面對2017及2020實現普選的前景,加上這次立會選舉反映了有近六成鐵了心支持民主的選民意向,若2012選舉方案過於保守,肯定得不到立會通過,並會引起市民的強烈反應。方案須朝著廢除功能組別至少是大幅擴大功能組別選民基礎這個方向發展。泛民對此難有妥協空間。

至於23條立法,泛民沒有過半數議席的否決權,但議會內有足夠的捍衛香港自由、法治的聲音,亦增加了社民連這種街頭抗爭的動員能力。在街頭戰士與法律專家合作之下,23條立法必須以不損害港人固有的自由、法治為原則,不可能像03年那樣在缺乏民意諮詢的情形下在市民頭上懸掛一把刀。

新一屆立會開始,即逢經濟走下坡和通脹高企的社會危困形勢。曾蔭權連日與各政黨會面,諮詢對施政報告意見。在這方面,建制派與泛民主派並無分歧,均會表明他們最關心的是政府紓解民困的措施。但再次大幅派糖,或就最低工資立法,其實都無助於解除經濟衰退與通脹帶給市民的困厄,應尋求更根本的解困之道,如解除聯匯或拓展在全球化中新的競爭力。而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改變親疏有別的處事方式,放手吸納泛民人士進入行政會議及各個委員會。副局政助風波、撥款百億賑災、外傭稅、梁展文事件,市民的不滿不是本身的經濟困厄,而是政府的獨斷、無能,加上唯中央之命是從與親疏有別。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教授最近撰文說,「在整個19世紀,議論一個國家是否適合於民主制度是十分自然的事。直到20世紀,人們開始承認,這樣提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根本不需要判定一個國家是否適合於民主制度,相反,每個國家都必然在民主化過程中變成適應民主制度的社會。」

現已是21世紀,民主對香港與中國都來遲了。立會選舉反映了沈恩的判斷。民主重包容異見,並在體制中吸納反對派。希望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不要再無視民主的趨勢與潮流了。

週一至週六刊出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2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南華早報
EDT13| EDT
2008-09-11

It's party time

With bread-and-butter issues to the fore in the Legco election, the era of normal politics has arrived, writes Stephen Vines

When the dust settles on the results of this year'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one seemingly mundane but significant outcome will become clear: normal politics has finally arrived in Hong Kong.

Previous elections have focused on single issues such as the proposed anti-subversion legislation, which sent voters scurrying to the polls to punish those who had supported it. And, more generally, we have seen elections dominated by a philosophical divide between those who are essentially supporters of the Beijing government and those who are distinctly sceptical. Then there is the divide between advocates of universal suffrage and those who wish to see the current system of mutant democracy maintained.

But, in this election, the campaign focused on the kind of bread-and-butter issues that would be familiar to voters more or less anywhere in the world. High prices, job security and other economy-related matters were well to the fore.

Hong Kong voters are still interested in matters of principle but, as elsewhere, not exclusively so.

Meanwhile, candidates who have worked hard in their districts were rewarded for their diligence, while slack performers were punished. Although the idea of all politics being local is somewhat overrated, it is not without merit. Hong Kong voters, like their counterparts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 often shrewd in acknowledging who is likely to do the most for their communities.

It is now safe to say that the era of party politics has firmly arrived. Outside the small-circle electorate of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rightly described as rotten boroughs, there was clear evidence of voting on party lines. Previously independent candidates successfully sought party affiliation and ran on a party ticket; indeed, even some candidates who are in essence independents ran under party-like banners.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Hong Kong's biggest and best organised party,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reaped the biggest rewards.

Also "normal" is the fact that, in this ele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wings in favour of the DAB. It had been thought that the more democratic part of the election system - that confined to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 would always be the preserve of the anti-government camp. However, now it is clear that a pro-government party can successfully compete in this territory, even though democrats continue to win a majority share of the popular vote.

Meanwhile, over in the rotten boroughs, it was abnormal politics as usual, with almost half the seats allocated to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not even bothering to have an election. That's because there was little point, in circumstances where the outcome was preordained among the handful of people who are allowed to vote.

In the rotten boroughs, legislators can get by with minimal work. They need not fear receiving "very unsatisfactory" marks for their performance from the Legco Catholic Monitors survey, which shows them to be the most inactive and idle members of the legislature.

The paper-thin excuse that these people bring expertise and add value to the proceedings of the legislature gets thinner by the day. Their real function is to act as lobby fodder for the administration, which mobilises them at crucial moments to raise their hands in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to block the government critics' motions.

Now that the Liberal Party, which is very much a creature of the rotten borough system, has miserably failed to win a single seat in constituencies where universal suffrage prevails, it is likely that this will strengthen their resolve to cling onto the old system in some form. What remains unknown is whether other anti-democrats will join them in this campaign.

The new Legco will be presented with an electoral reform bill, and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the promise of universal suffrage in elections for both the chief executive and the legislature will be honoured - or whether the government will find a way of wriggling out of this commitment by using its tame lobby fodder.

If it does so, it should remember that Hong Kong voters have yet again demonstrated considerable sophistication and care in electing legislators. Pretending that the general public is ignorant and politically immature is no longer an option.

Stephen Vines is a Hong Kong-based journalist and entrepreneur

 
文章編號: 20080911027015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大公報
A18| 大公評論| 觀棋「琪」語| By 梁安琪
2008-09-11

投票率低因議會太吵鬧

很多選民沒有興趣為今屆立法會議席投票,一個原因是對立法會連串流會,還有數之不盡的喧嘩吵鬧生厭。而且,今屆素質差的候選人多,把選民嚇走。

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偏低,有成績不達理想的政客埋怨,這是因為奧運氣氛好,影響投票意欲低。

假如還有人以為要社會氣氛悲情才會有高投票率高的選舉,則這種心態是頗黑心的,也是不能面對現實的。

綜合了一些真實意見反映,很多選民今屆沒有興趣投票,一個原因是對議會失望。政客經常開口閉口說監察政府,但實際上又不覺得監察到什麼,總是在審計署有些浪費公帑的報告出來後便如獲至寶;此外更有部分常常處於疑似「利益輸送」、「官商勾結」的陰影或幻覺當中,以至一個資本主義的議事堂,不時傾斜於逢商必反的仇視情緒,並不健康。此外,無論政改的大議題,抑或民生事項如清潔保安基層工友的基本最低工資訴求,在立法會都沒有得出任何結果。最慘是連開會都懶,一連串流會,少人開會的鏡頭一再暴露人前,還有數之不盡的喧嘩吵鬧。如是者對議會尊嚴有堅持的選民,也就暫時對這個政治生態失去興趣了。

選舉策略非常重要

另一個失望的原因是政黨的表現未如理想,幾年下來,民主黨跌了過十萬選票;公民黨有陳方安生「訓身」助選又如何?九東新東兩名現任議員只能以低票連任,九西新西更敗北連場。有該黨人士歸咎是地區工作做得不好,這又似乎相當沒有自知之明。選民是越來越聰明了,他們確實很能夠分辨出立法會和區議會的分別。記得公民黨在成立之初,其主要賣點是幾位大律師的專業身份,市民很希望他們能夠以其法律知識,能在大是大非上在議會中取個平衡。但結果如何,有目共睹。從政治智慧角度而言,稍為懂得捉摸選民心理,也不會讓陳方安生擺明親疏有別的來助選,這看在大家眼裡,也就很不舒服。以這種「自己有得威,懶理別人低」的嘴臉來喊「公道」口號,肉麻得很吧?先前被「睇死」選不上,被陳氏擺明不支持的甘乃威名單終拿下了接近四萬,敢說其中沒有同情分?

身為大哥政黨的民建聯,其大哥大人馬曾鈺成轉區到港島,名單得票竟然少過葉劉淑儀名單,更連排在第二位的蔡素玉也保不住。想當日程介南事件傳得最熱之時,民建聯在港島拿兩席也非難事。可想而知,這是策略的問題。在比例代表制的遊戲規則下,面對葉劉淑儀有可能分票的危機,最安全保住自己黨友的辦法只有分拆名單,讓蔡素玉在另一條票排頭位出選。如今事實已證明一切,打選戰遇特別情況而缺乏靈活度,恐怕就要吃虧了。

立會區會截然不同

失票失得最顯眼的應該是自由黨了。田北俊、周梁淑怡以正、副主席之身份下馬,兩位知名度極高的當事人始料不及。有些意見認為,這現象反映了選民對商人從政有保留,這也許是看得太表面了。倘若有關假設屬實,為何兩人以往又能高票當選?以現今選民的思想成熟度,其實不再焦點式關注一位參政者的背景職業,對政黨的要求更會以大方向為主。老實說,田與周梁二人對直選技巧無甚苦功,他們應該一直留在功能組別,可能還會像張宇人一樣,毫無痛苦地自動當選,參加直選當然不一定要做街頭戰士,但起碼要懂得當市民、黨友、義工是老闆。田氏向來不以親民見稱,而周梁淑怡在旅發局前高層的花公帑購買私人巨額保險一事,亦明顯失分不少。至於整個政黨對公眾議題的活躍度經常保守而隱晦,在培養人才方面更未見成績,該黨其實有不少專業人士,為何缺乏出頭機會?有些更因不甘長期被忽視而索性退黨,由外而內支持者的心淡形成在投票日腳不會步向票站,一切都是有數得計的。其實在上屆立會選舉,有數據已顯示大灑金錢賣廣告與得票率應不成正比例,新世代選舉,人心多不能由廣告式宣傳得回來,自由黨高層不能明白箇中道理,在區議會與立法會選舉又怎能取得好成績呢?

鬧劇太多選民失望

除了以上種種,今屆使不少選民卻步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人太雜,素質差的候選人多。市民對於一個立法機關的民意代表選舉本來是有尊重之心的,但自去年補選開始,便有些廣東話俗語所謂「傻嚇傻嚇」的人也來湊熱鬧,其語無倫次的醜態,使人不忍卒睹。把整件事情搞cheap 了,只有把選民嚇走,投票率越拉越低。而某些如果心態是想花幾萬元入場費來當業務推廣的參加者,也未免是太自私了,然而票數太低是很丟臉的,以參選來作宣傳其實是很得不償失吧。

選舉的結果是代表了選民的抉擇,惡形惡相的政客當選,意味著來屆議會將繼續有不絕於耳的謾罵、羞辱與抹黑,以及一連串本來不應屬於莊嚴的議事堂外鬧劇,這是民主的無奈抑或悲哀?該撮政客揚言日後立法會將「好戲連場」,很清楚的表明了,他們不是來立法的,是來做戲和搞事的。最惡的是,手中拿著選票,名正言順為所欲為。當很多有理想有品味的選民消極抗議而有些更消極的索性把選票當戲票,把立法會變大笪地劇團,這現象是公眾利益由公眾犧牲。倘若港人對政治的價值觀可以是當看表演,真有點難堪。

歷史印證了在最艱難混亂的時刻,會磨練出真正優秀的政治人才。有志服務市民的熱心人,請加油,走出新的一片天空,做好準備,為未來的選舉作個好榜樣。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文章編號: 20080911002011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 ----------

 

文匯報
A18| 文匯論壇| By 文滿林
2008-09-11

反對派為何支持率下降?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雖已塵埃落定,但有關選舉的得失成敗議題卻在各大傳媒引起「選後」的各種評論和分析仍不絕於耳,尤其對反對派在今次選舉的「戰績」更為關注。總的來說,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反對派:議席少了兩席事小,失去大量選民支持事大。反對派的敗選致命傷,大抵與「三無」有很大關係。所謂三無,就是無議題、無著力點、無「貨」賣。

 反對派在今次立法會的地區直選中,共取得十九個議席,比上屆多了一席。但在選民投向反對派的票數卻比上屆拋離得很多。五大選區,反對派的每一組參選人所得的票都大幅減少。例如港島區的民主黨所得的選票只有三萬多票,淪為「三奶」。比民建聯一組少了近二萬票。這是過去歷屆在港島選區所罕見的。過去一直都是「票王」一哥,可今屆卻淪為尾三。其他四個選區也一樣。新界東選區、幾組選票都大跌。長毛上屆六萬「票王」已不復再現,只得四萬多票。民建聯劉江華一組得票卻反比長毛的選票多達兩倍,成了全港的新票王。劉慧卿差點一席不保。新界西選區的陳偉業也僅僅「魚生粥」。

 反對派在今次立法會選舉議席和選票兩失,在選舉前早有「先兆」。因為他們失去過去的選舉「法寶」,即政治議題。爭取二○一二年普選議題「炒」不起來,因為中央已經明確二○一七年及二○二○年落實雙普選。有見及此,在報票前一兩日,陳太卻急急忙忙炮製一個「香港核心價值」宣言,以期影響選情,為反對派打一支強心針。可惜,這個陳老太其心不正,甚麼香港核心價值都被她的十成買樓按揭全部抵銷曬。講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這個議題「炒」不起來,選民也不上她的當,幫不了救不了反對派選情。

 反對派第二個敗績原因就是無著力點。記得在上一屆立法會選舉前,即二○○三年,有個所謂「七一」效應。他們利用這個效應進行選戰,也贏得了許多選民的票,他們在五個選區的選情佔盡優勢,贏得了多個議席。但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七一」效應早已消失,社會的環境和氣氛遠比四五年前好得多,失業率大幅下調,市民的怨氣減少。反對派失去了這種著力點,想鼓也鼓不起來,站也站不穩,如何令選民投他們一票,支持他們呢?

 反對派第三個敗績就是無「貨」賣。貨者政績也,地區表現也,服務市民也,為政府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和計謀也。四年來,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在議事大堂的一切表現,都讓廣大市民目睹他們只是為反對而反對而己,令政府的大型基建唔上唔落,胎死腹中或延誤。二○○五年的政改方案又被他們捆綁式地否決,令政制發展原地踏步。在地區表現及工作乏善足陳。選前對選民有求必應,萬事應承,講到天下無敵。可是當選後卻人影也不見,做就無能為力。立法會會議盡見鬥嘴爭吵,令廣大市民大感失望。

 他們口中所謂監察政府運作,實質就是癱瘓政府運作和施政。政府為了解決中環塞車問題進行填海工程修建道路,可是他們就支持「本土行動」霸佔皇后碼頭數月,令到工程延誤又延誤。凡此種種,市民當然看在眼裏,叫選民如何去投票選他們。

 反對派在今次立法會的選舉中失議席失選票那是預料中之事。同樣在整個投票率下跌十個百分點的選情下,為甚麼民建聯的選票大幅增加,而反對派的選票卻大幅減少,成了強烈對比。究其原因,關鍵就是一個務實,一個空喊口號,為反對而反對。一旦失去他們的選舉「法寶」;反對派就原形畢露,支持率大幅下降。



 
文章編號: 20080911005009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 ----------

 

新報
A10| 新報評論| 金玉良言| By 玉良言
2008-09-11

立法會選舉有驚無險

9月7日,第四屆立法會選舉已告落幕。此屆選舉點評,應從大局觀察,也要從細則著手。整體來說,選舉過程中有驚無險,大致平穩務實,雙方各有勝場,結局是皆大歡喜,唯一斯人獨憔悴者,自由黨也。之所以說有驚無險者,原因是選舉開鑼,社會觀察咸認選民不太熱烈,今年不但缺少爭議的大焦點,選舉氣氛大為降低,投票率不高,自可預料。結果點票之後,今期得票總數1,515,472票,比2004年跌10.4%。

毓民長毛入局是智慧選擇

在選民熱情減退,爭議焦點不激烈,投票率偏低的情況下,泛民主派擔驚受怕,頻頻告急。誠然由於民主黨和公民黨換代,舊臣退下,新人青黃不接,再加上黨紀不振,領導層出現理論空虛,黨性消退,情緒低潮之際,以及余若薇、湯家驊、梁家傑、何俊仁、李永達等骨幹預備交棒種種複雜心情下,結果泛民派還能守住23席,在議會維持到足以否決政府議案的均衡實力,繼續監督政府,頓使選後泛民主派重振士氣,堅定信心,再戰江湖。

建制派以民建聯為首,也面臨新舊交替的擔憂,無不戰戰兢兢,雖有中聯辦和左派社團為後盾的鐵票支撐,仍不免對民心並無百分之百把握。選後雖然奪得10席,躍居第一大黨,可惜喪失兩名主將蔡素玉和陳婉嫻,而另一建制派自由黨全軍覆沒,今後議會仍要面對泛民的挑戰和對撼,而且增選了黃毓民等激進分子,恐從此多事矣。

泛民與民建聯都從選舉開始就各自憂心忡忡,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恐由此失據慘敗,或喪失議席均衡,莫不如熱鍋上的螞蟻,直至選舉終局,才放下心頭一塊大石,回頭點算,還是不贏不敗,其中有輸亦有賺,二一添作五,還是划算,皆大歡喜,這是大局。在這場各有輸贏,保持了均衡制約的大前提下,不能不看到選舉中所出現的一些細節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也足以影響立法會未來四年的運作,甚至是政府政策的成敗。

例如,名嘴黃毓民高票當選,長毛梁國雄也連選連任,這是選民的智慧選擇。很多人對梁國雄的激進、胡鬧頗為不滿,認為不應有資格作議員。如今,又把拍檔黃毓民選上,過去單掌已鬧得議會不可開交,今後雙掌,在議會自會拍得更加熱鬧

添加新力量民主又進一步

筆者之所以讚譽選民把黃梁二條漢子選入立法會是「智慧選擇」,這是因為一個民主議會,應容納左中右各黨各派,應准許不同聲音齊鳴。

黃梁二人容或語言過激、情緒衝動、行為乖張、脾氣怪誕,但只要是代表一種思想、觀念、意見,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就應容許在民主議會中堂堂正正發表,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加以阻止或干涉,香港議會太需要這種敢言敢做的議員。唐太宗是一個封建帝王,他都反對「唯唯諾諾」、「相惜顏面」、「面從背言」,鼓勵侍臣對政令是非提出意見,以防止過誤。

其次,公民黨陳淑莊及何秀蘭也能入選立法會,更加強泛民聲音,兩名女將以辦事條理分明、嘴尖尖言論刁鑽贏得市民支持,余若薇、吳靄儀享負盛名,曾經風靡了立法會,畢竟長江後浪推前浪,民主也需要貫注新血,樹立嶄新創見,代有人才出。兩名新女將,再配合舊將,一定要把立法會的一切道理、規條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才是一個民主的議會。

其三,泛民派的劉千石、張超雄、譚香文等的沉落,應是可預期的,如劉千石,在勞工界出身,就應為勞工界積極爭取權益,否則,為個人利益而變得沉默消極,處處閃避,確也不夠資格再當議會代表。

從大局和種種細節分析,本屆立法會選舉基本上符合香港社會的權益配置和選民意願,但也為議會民主添加新的力量。可預期,未來立法會爭議激烈、場面活潑,探討深入,可能鬧得天翻地覆,但卻是民主又前進了一步。

中國法律問題專家



 
文章編號: 20080911033004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 ----------

 

頭條日報
P34| 港聞| 中環High Tea| By 黃麗君
2008-09-11

公民黨五十步笑百步

選舉過後,社民連和公民黨的罵戰似乎停不了。在新界西直選中失利的公民黨張超雄前日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批評社民連在今次選舉中集中火力攻擊公民黨搶票,完全不理公民黨是泛民中人,是「贏了議席、輸了品格」。張超雄的語論昨日引起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反擊,聲稱選民有自己的選擇,不存在搶票問題。

社民連選舉期間集中火力攻擊公民黨是不爭的事實,張超雄說社民連搶不到建制派的鐵票,才去挖公民黨的票也是合理的猜測。張超雄的批評起點是雙方同為泛民人,應該以禮相待互相支持而不能互相攻擊。但社民連的出發點可能是「上陣無父子」,選舉為戰場,並無禮讓、合作的空間。

社民連和公民黨若出發點不同,選舉過後的爭論是不必要的,但張超雄作為公民黨的一名要員,公開批評社民連搶票無理,有失品格,則十分值得商榷。大家若不只看九龍西、九龍東、新界西、新界東的選戰,再把鏡頭拉闊一點看看港島區的拉票情況,公民黨何嘗不是也在泛民陣營中挖「友黨」的票?

棄保策略你死我活

選舉倒數的最後一周,各黨紛紛告急,民調顯示在港島區選舉公民黨中的陳淑莊、余若薇的支持度有下滑趨勢,公民黨因此亦打出告急牌,更得到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力撐,為該黨站台呼籲選民把選票全投公民黨,當日的造勢大會口號便是「十萬票、一條心」,陳太的呼籲是泛民要時刻顧全大局,懂得取捨,「可以救的就投票,如無希望咪應集中票源」。言下之意是集中泛民的票源,選民縱有心儀的候選人,明知勝算低的便要放棄,把選票轉歸公民黨旗下。結果是公民黨在港島區以最高票,達八萬多票勝出,遠遠拋離第二位的名單,因此贏得兩個議席。從選舉結果作賽後分析,若支持泛民的選民全面響應公民黨的呼籲,令余若薇名單取得十萬票,則在週日選舉勝出的甘乃威或何秀蘭隨時有機會大失選票而墮馬。「十萬票、一條心」是不折不扣向泛民陣營挖票,公民黨的做法是沒有採取社民連那種正面攻擊搶票的激烈手法,但要選民「棄保」絕對也是搶票,不同之處是以柔性的、動之以情的方法挖人家的票,骨子裏不存在一點在泛民陣營中互相合作的精神。

選舉如戰場,公民黨明爭其他泛民陣營的票並無不可,選舉畢竟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廝殺,勝者為王,敗者黯然,參與政治從來都不是一次高雅的hightea聚會,如果有人有此錯誤理解,實屬不幸!

你搶人票人搶你票

張超雄對社民連的攻擊很不以為然,但政治現實是他不能怪社民連向公民黨搶票,公民黨若有投訴,只能基於社民連對公民黨的指控是否有根有據,而非建基於社民連是否「搵著數」。

公民黨既搶人家票,若批評社民連無品格,頗有點「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也矮化了選民的智慧。泛民內有不同的組織,大家縱使在支持民主的理念上相同,其他社會、經濟政策可以立場不一,選民有權選最能夠代表他們在政治、社會、經濟方面想法的候選人。選民個人的選擇,毋須政黨指指點點誰才是最「優秀」的民主派,民主無獨家,否則已經有違民主精神!

[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1904005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 ----------

 

香港經濟日報
A24| 港聞| By 周穎雯、張景恆
2008-09-11

泛民有裂痕 合作存陰影 社民連稱無問題 公民黨:難箍實23票

  選舉期間,社民連以批評公民黨作選舉策略;選舉過後,23名泛民主派能否重新合作?對撼的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和公民黨余若薇,均指合作格局不會大改;但民主黨就形容,選舉有裂痕,對日後合作必有陰影。

學者:視乎可否修補傷口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指,由於社民連在選舉期間,多次攻擊公民黨,因此泛民之後的合作關係,將視乎社民連與公民黨的「傷口」可否修補。

  他又估計,公民黨由於明白自己未能獨當一面,因此與民主黨的合作將會加強。

  就公民黨與社民連的「傷口」,公民黨黨魁余若薇昨只淡然指,「選舉時,他(黃毓民)的選舉策略是如此,老實說,將來會如何,未必可估計……以前有些議題,長毛(梁國雄)都與我們投票、意見不同,但我們都尊重大家。」

  她又指,改選前,黃毓民一直參與泛民定期召開的飯盒會,預計泛民之間的合作不會有大改變,包括由前線劉慧卿擔任召集人,泛民就不同議題合作。

民主黨公民黨將更緊密

  對於23位泛民議員,會否擔心有人變節,難以發揮21票的關鍵小數票?

  余若薇表示「都有可能、唔出奇」,她又認為,現時的選舉制度,難以確保泛民可箍實23票,「現在經常說泛民主派一盤散沙,但選舉制度促使個別的人,因個別特徵選進去,一個以抗爭路線,一個話我又傾又砌,我與你的路線都不同,為甚麼要聽你?」

  民主黨張文光指,泛民之間的合作,確實有陰影,但相信公民黨和民主黨作為溫和民主派,合作緊密。

  單仲偕則指,現時評估泛民日後的合作,是言之尚早,首要是釐清泛民之間的關係,「選舉有裂痕,大家都知,要先釐清關係,才可重新上路。」

黃毓民擬組泛民生聯盟

  黃毓民指選舉過後,相信仍可與公民黨合作,「你好憎我,還是要合作,大家是同一陣營的。」

  他又指,有意組合泛民生聯盟,向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民協等招手,希望就打工仔權益結盟。

  民協馮檢基就稱,過去一直有與梁耀忠、李卓人等人組成民生連線,就民生議題向政府施壓,與社民連有合作空間,「大家都是為民生,為何不合作?」

  但他指,黃毓民亦應該想一想,是否應經常狠批其他泛民人士,不要打完人一巴,叫人不要喊痛,指經常如此對泛民的關係亦沒有好處。

相關文章:

黃毓民堅持「長毛式」抗爭

余若薇:選舉制度 不利合併

民建聯晤特首 倡議員北訪

「替對手拉票 盼劉皇發解釋」 劉健儀︰自由黨慘敗 與中聯辦無關



 
文章編號: 20080911030008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 ----------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時事評論| 情思香港| By 洪清田
2008-09-11

選舉和奧運的文化哲學和社會思潮

  民建聯選舉的勝利和北京奧運的成功,相對於中國應該可以從選舉和奧運中得到的更大收益,都不算什麼。

  鄧小平推行的開放改革,文化哲學及思想路向上大概只及於清末的「中體西用」,全力推行以「西用」來捍衛「中體」,「中體」包括文化哲學的單元本體性和思想感情模式、操作模式和文化身份認同。今天北京奧運的成功,是百年來中國人夢想而不得的「中體西用」的登峰造極。

  香港的百年存在,以前是經貿金融、自由和人權,今天是政治發展和選舉,展現另一種文化哲學及思想路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解構、重構和改造,是東方到向現代世界的路。百多年來,香港做到,在現代化的路上穩步前進,但不自覺,不知香港怎樣解構、重構和改造中西方的傳統文化,不知港創出一種什麼新品類的文化哲學及思想路向。

  中國傳統和毛澤東思想,是包辦、壟斷真理,找到、封鎖起來,只准照跟,不准質疑、檢驗和修正。先驗決定結果和結論,由定了的結果和結論回頭決定過程中怎樣找和怎樣做。為了達到先定的結果和結論,完成任務,一方面是集權專制大一統,一方面是過程中可以╱必須無所不用其極、不惜代價。

  集權專制大一統、無節制和無所不用其極、不惜代價,又不接受監督和檢驗,權力內部核心常不能應付集中的資源和資產,產生更多、更大後遺症和副作用,得不償失。五十年代上海杜絕一切,一如今天奧運幾乎完美,但十多年後沒制約的單元單一制、單向單邊主義向文革的極端。

開放「找」和「做」

  香港的選舉,代表一種現代社會的「開放結果和結論」的「找結果和結論」和「做」的模式。「找」和「做」的過程是開放的、自由的。結果和結論由過程決定,不是由結果和結論決定過程。

  在現代社會的「開放結果和結論」的開放、自由過程中,成敗和榮辱由的結果和結論由過程決定。過程中,人人是「同道中人」,人人在「客觀事理規律」之下,人人「平等」,沒有「以我為主」、「親疏有別」。由「客觀事理規律」運作的結果和結論把人分高低、主次等級,決定資源和資產分配。

  很大程度上,這就是傳統社會的現代化,由單元單一制由上而下的「先結後論」社會形態、思維方式和文化哲學,向「過程決定結果」的多元結構轉型。權力有際和節制,有監督和檢驗,防過度、無所不用其極、不惜代價而生更多、更大後遺症和副作用。

  不論中西,全球五百年來大大小小的國家、民族、社會和群體,都經歷、正在經歷和必將經歷這個現代化。但這個現代化轉型,引入經貿金融、自由和人權,以及政黨和選舉的異質性,分分合合,亂紛紛,甚而是多種生死存亡的掙扎。香港、中國和東方二百年面對同一考驗和挑戰,幾經反覆,考驗和挑戰仍未完成,二十一世紀是這個考驗和挑戰的新階段。

在香港接受世界檢驗

  中國收回香港,在香港面對兩重考驗和挑戰:一、中國治港,是中國在香港接受世界檢驗;二、中國入港,是中國通過香港感應和體驗現代世界,面對香港一如面對西方二百年來的考驗和挑戰。中國在香港接受世界撿驗,可以「以我為主」,君臨香港,一如奧運展現小農優越感。中國要通過香港感應和體驗現代世界,必須「以他者為主」,融入現代世界,一如小農大國的現代化轉型。

  從八十年代被英國迫道收回香港以來,中國面對香港問題、香港社會和香港民主派,一如走向世界、為世界接受,是一個吸納對手的異質性毒素,改變自己、改革自己,主客觀的內內外外鬥爭和互相適應,才有今天。初見成效可能反覆。奧運因八九年六四後要向全世界宣示堅持開放,融入的是「他者」的世界;到二○○八年奧運成功,不知不覺間奧運和世界的概念、定義和內容都大變。二十一世紀中國「走向世界、為世界接受」,還須跨越中港台相隔千百年計的六、七層社會形態、文化哲學和社會思潮。

  借助香港經驗,中國應如過去百年學習共產主義和馬列毛鄧體系那樣,自覺認識和學習中港台相隔千百年計的六、七層社會形態、文化哲學和社會思潮:一、內裏有什麼課題和問題;二、由現實生活到終極的本體性文化身份意識和認同的體、用、魂;三、中港台和東西方的現代化轉型怎樣走過來;四、現代化轉型觸動什麼文化基因、體制和人性、社會性、民族性、現代性;五、中港台和東西方現在在什麼處境、階段、關口、轉捩點;六、可以總結什麼出、做什麼,不應、不可做什麼。

  現在中國正處於張之洞之後那段歷史難關,前現代和中體西用和現代三者對流、雜交、混合,將面對張之洞到今天的千百年課題。百年來香港在中國化外,是文化基異突變的成功例外。香港政黨發展和選舉,是天賜良機給中國通過香港感應和體驗現代世界。中國十多二十年來傾全力對付、應付香港的選舉,今天民建聯大勝。中國九二年開始十多年的百年奧運夢,七年來傾全力搞,今天大成功。如果看不到選舉和奧運的文化哲學和社會思潮內涵,只看議席和金牌的數量,是取法其中、其下,暴殄天物。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5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 ----------

 

明報
A32| 觀點| By 馬嶽
2008-09-11

大家齊齊向左轉!

我念Social Science,不是讀Law,所以我這裏指的「向左轉」不是指選民投向民建聯和工聯會,而是指今次選舉中自稱「真正左派」的社民連的冒升。

從數字看,社民連得票超過15 萬,達總選票10%,以歐洲行比例代表制的標準,已經接近中型政黨的得票,並且在3 區的得票超越公民黨。如果再加上工聯會、工盟、街工、民協等基層團體,偏向基層的候選人今屆總票數超過36 萬,接近四分一選票,反之比較中上階層形象的政黨都是這次選舉的輸家:自由黨是大輸家,公民黨是小輸家。

不同階層選區得票平均

回歸後4 次立法會選舉的規律,是98 和04 年兩次以政治議題主導,而00 和08 兩次則以經濟民生問題主導。兩次經濟主導的選舉,投票率都比前大幅下降,但代表基層的力量則得票上升。當政制議題主導,階級議題被掩蓋;民生問題主導時,代表基層的政團明顯佔上風。表面看,社民連的冒升只是基層力量的反映,但仔細看一下社民連的得票分佈,事情並非這樣簡單。和4 年前一樣,長毛除了鄉郊站得票較低外,其餘各站得票極為平均,差不多全部於9%至15%之間。黃毓民亦然:大多票站得票比例在15%至22%間,在部分中上階層票站如九龍塘、黃埔西等,更拿得約20%選票。陶君行在九龍東少數的中產區如德福、淘大、星河明居等,得票均高於個人平均。

由此可知,社民連雖然號稱代表基層,但票源遍及各階層。政治上的悶局、民主運動的趑趄不前、社會和選舉的公平遊戲規則不斷被破壞,令激進候選人有一定市場。對現況不滿的人(包括很多中產階級)渴望有人替他們「出出氣」(這正好是黃毓民的競選口號之一)。有傳媒或其他派別的人會認為長毛「經常不開會」(我只是引述,長毛不要告我誹謗), 「做唔到野」,但對長毛的支持者來說,主流民主派在議會做的事,根本意義不大。長毛以至社民連,是一種抗爭和反建制的icon,是對制度的荒謬和常規參與的無聊的最佳指控。這可能是主流民主派和特區政府都無法明白的。

社民連準確地掌握了部分選民對現建制(包括政治和經濟現狀)的不滿,並且用頗直接和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成功引起共鳴。直接點說,我相信很多民主黨派中人都認同「民建聯最無恥」,但他們已經不敢公開講出來。毓民一語道破,其實令整個社民連(加上長毛)多了一種率性而行、直言不諱和立場堅定的魅力,而這種魅力,對年輕選民吸引力最大。

網上最受歡迎政黨

這次選舉,不同政黨都說要吸引年輕人選票,但事實證明他們放上YouTube 的帶全都沒用,點擊率少得可憐,選舉期只有黃毓民怒罵鍾港武的片段成為網上熱點(黃毓民批評毛孟靜的片段次之)。如果大家有瀏覽網上各有關時事政治的討論區,當會知道在網絡世界,社民連是最多人支持的政黨。

事實上,在情色版事件中,社民連是唯一支持中大學生報的政團(民主黨張文光還以中大校董的身份支持校方懲罰學生的決定),也是首先以行動協助鍾亦天,維護網絡自由的政團。不要以為年輕人是純粹激進或單求「過癮」,事實上不少年輕人對政治上的悶局很不忿,個人亦看不到前景出路,年輕人已變成香港社會的弱勢社群,網上聊天是一種宣洩,投票給社民連以顯示他們對建制以至主流不滿,只是一種制度化和集體的宣洩。

鮮明的政治論述

4 年前長毛拿得6 萬多票,很多人以為只是反董情緒的宣洩。到了今年,這種情緒不減反增。得黃毓民之助,社民連已經很有效的將他們的意識形態成為一種鮮明的政治論述,一種年輕人以至知識分子都很可以認同的論述。這套論述包括推進民主不能單靠議會議席,而要靠組織群眾抗爭;包括基層困苦、貧富懸殊是因為政制不民主和官商勾結;包括當建制是如此荒謬及不公平,要顛覆建制才有出路等。相反,自由黨和公民黨論述能力的貧乏,正是今次選舉失敗原因之一。

讓我引述蕭若元在社民連造勢大會上的說話作結(這片段YouTube 上點擊已近4 萬次):「有人問社民連的鬥爭手法是否太不守規則。

我舉一個例子,如果有兩個人下棋,一個照足規則,一個的象可以過河,還每次可以行兩步;你還規規矩矩的跟他下,還下了10 年,你就是個傻子,是個白癡!」你不一定認同這個分析,但我得同意,he has apoint。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30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 ----------

 

蘋果日報
A08| 港聞
2008-09-11

選舉前猛批盟友選舉後籲泯恩仇 社民連主動提泛民合作

【本報訊】社會民主連線在立法會選舉中奪得三個地區直選議席,搖身一變成為泛民陣營中的第三大黨。在選舉期間經常批評同陣線盟友的社民連昨天率先向泛民成員示好,主席黃毓民公開呼籲泛民成員放下選舉期間的恩恩怨怨,一起商討如何在議會妥善合作。公民黨與民主黨雖表明樂意與社民連合作,但預料兩黨基層會員對社民連的怨氣,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平息。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願意當和事佬。記者:許偉賢

選舉論壇中頻頻發炮批評公民黨及自由黨的黃毓民,昨天在記者會上表明與泛民主派有合作空間,認為泛民成員應該放下選舉期間的恩恩怨怨,「坐低落嚟傾一傾,如何面對中共對民主嘅打壓」,以及如何監督政府施政。除了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黃毓民認為在不少民生議題上,社民連也能與泛民中人合作,但強調泛民成員一旦違反他們的理念,與民為敵,就要照鬧。

成員之一的梁國雄也指,社民連針對的並非某個政黨或派別,「我地只係與騎喺人民頭上嘅政權為敵」,顯示該黨無意針對個別政黨。

內部仍存在不少芥蒂

不過,黃毓民有關願望未必能盡快成真,因為泛民與社民連因為選舉出現的「牙齒印」,明顯不能在短時間內化解。例如公民黨湯家驊便曾在網誌上流露對盟友攻擊的不滿。社民連成員陳偉業對有盟友指社民連「搶票」深表不滿,直斥有關言論「荒謬絕倫」,反映相互間芥蒂不少。民主黨歡迎與社民連合作,但曾經在選舉論壇上遭社民連狙擊的民主黨李華明承認,選舉期間受到民主派候選人的攻擊,相信要一段時間才可平復過來。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指,有些候選人認為選舉論壇是吵架場合,認為吵架可以爭取到選民支持,或許由此引起不少黨員憤憤不平,但重申公民黨願意在不同議題上與各民主黨派合作。

「最大嘅敵人係北京」

有泛民立法會助選團成員直言,今次社民連部份候選人靠攻擊其他泛民去搶票,現在卻提出要和解,就算公民黨和民主黨的核心可以接受,「我地班基層黨員、助選團、地區樁腳,無論如何唔可以當粉筆字抹咗佢!」他們認為除非社民連保證日後不會再利用抹黑泛民抬高自己,爭取政治本錢,否則要和社民連合作的可能性不大。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昨表示,泛民中人可能是公民黨對社民連最有意見,他願意充當和事佬,稍後拉攏雙方坐下來談談,「o依家最大嘅敵人係北京,泛民23位議員應該團結。」

拆局其他泛民議員反應冷淡

社民連主席黃毓民當選立法會議員後,即向泛民主派的主流政黨提出合作,又提出與代表基層、勞工界議員合組聯盟的構思。但有泛民立法會議員認為,目前泛民不同政黨已有合作機制,每週召開非正式會議,社民連也有代表參與,毋須刻意討論與社民連合作問題。

認為有「飯盒會」已可

有泛民立法會議員指出,現時泛民設有「飯盒會」機制,每週五所有泛民議員都會碰頭,就各項政治、民生議題作討論,尋求共識,以往他們也透過飯盒會,就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政改等議題達成共同進退方案。當時梁國雄作為社民連議員,也有參加飯盒會討論,所以黃毓民要尋求與立法會內的泛民政黨合作,根本不用擔心,泛民歡迎他代表社民連出席飯盒會會議。至於黃毓民提出與立法會內代表基層、勞工界的政團合組聯盟,有立法會議員指出,其實在民生問題上,泛民不同黨派的立場差異不大;反而在政治問題上,部份代表基層議員的立場,可能較主流泛民更溫和。他質疑一向以立場堅定為賣點的社民連,面對其他泛民政團是否真的可以將民生、政治分開處理,「好似政改方案咁,可能政府取消區議會委任制,民協已經收貨,社民連係咪可以因為大家喺民生問題上合作,就唔鬧民協呢?」本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1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 ----------

 

南華早報
EDT13| EDT| Christine Loh| By Christine Loh
2008-09-11

New voices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results represent a generational change in Hong Kong politics. Those showing some fatigue did not win, such as long-time unionist Lau Chin-shek. Even Emily Lau Wai-hing, who has been in electoral politics since 1991 and was once extremely popular, nearly didn't make it. It is a warning to politicians not to overstay their welcome; if you lose your enthusiasm, it's time to go.

It is good to have new voices. They are energetic, but we still need to see if they are compelli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layers of deputy ministers and assistants in the government, the public can now turn its attention to whether politics can bring the kind of discourse needed to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our challenges and find solutions.

Many commentators and editorial columns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low voter turnout rate of 45 per cent was due to the lack of major issues driving people to the ballot box. It is true that many voters stayed away, but clearly not true that there are no pressing issues. The big guns in the Liberal Party, James Tien Pei-chun and Selina Chow Liang Suk-yee, were defeated because voters were concerned about a minimum wage, government-business collusion and poverty, and their party was seen to be unsympathetic on these issues.

This is why the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did well. The departure of Mr Tien and Mrs Chow also means the Liberal Party's strength rests in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once more. It may return to being a special-interest party, with no directly elected members to consider the wider public interest.

Other important public issues - education, health care, the environment, urban planning and heritage - also need major policy attention, but the election campaign failed to give them a major airing. The campaigns were not able to resonate with voters despite the many public concerns: complaints from parents abou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government resources for Form Six places; public anxiety over possible reform in health care financing; poor air quality threatening public health on a daily basis; and arguments over how to design our cityscape and respect our heritage.

These issues were raised, of course, but the campaigns didn't manage to get under our skin and push more voters to turn out. The problem was probably best embodied by Alan Leong Ka-kit, who managed only a fourth-place finish in Kowloon East. He ran against Donald Tsang Yam-kuen in last year's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and gave Hong Kong'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 major shake-up by showing up Mr Tsang on a few occasions. Why Mr Leung and his Civic Party were unable to capitalise on that is hard to understand: they should have continued to build momentum in the run-up to the Legco election. It seems they treated last year's campaign as just a one-off project, not central to building a platform to rally supporters.

The results of the Hong Kong Island race show why the democratic camp still needs Cyd Ho Sau-lan, who slipped back in after a four-year absence. In 2004, she ran on a joint ticket with Audrey Eu Yuet-mee but lost when the Democratic Party abandoned an agreed vote-splitting strategy between the two lists because of nerves and, ultimately, selfishness.

This time the democrats had no Martin Lee Chu-ming, after his decision to retire from legislative politics, and Yeung Sum was never popular enough to get elected when second on a ticket. Ms Ho took the last seat, unseating Choy So-yuk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Nevertheless, the DAB should be pleased that it was the overall largest vote-getter, replacing the Democratic Party. But those who thought Olympic fever would help the DAB gain even more votes must be disappointed. Functional elections produced six new faces, while the geographical elections provided four - enough to bring renewed interest in Legco.

Christine Loh Kung-wai is chief executive of the think-tank Civic Exchange.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1027005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5 ----------

 

香港經濟日報
A24| 港聞
2008-09-11

黃毓民堅持「長毛式」抗爭

  社民連由2席增至3席,主席黃毓民表明,日後仍會在議會走抗爭路線,包括「長毛式」抗爭手法,甚至為反對議事規則而抗爭;又批評公民黨搶票論荒謬,應自我反省。

指搶票論荒謬 促公民黨檢討

  選舉期間,社民連以追擊公民黨手法搶票,公民黨副主席張超雄更指摘社民連贏了選舉,輸了品格。

  對此,黃毓民昨在記者會上指,選舉過後,希望可以合作,「選舉選舉,情緒上條氣唔順一陣子,是可以理解的,不可以說我們與公民黨難合作,一切要坐下來詳細討論。」

  「我認為不可因憎某些人,而不與對方討論,如果有這種想法,就是技不如人了。我說過選舉過後大家要檢討,認為我搶票的人,亦應檢討一下,為何我對他們的殺傷力這麼大。」

  陳偉業亦指,「搶票的說法很荒謬,票是他的嗎?大家都不知自己的票在哪裏,這是選民決定的!這說法就像世界由他擁有,所有泛民票也是他的。」

入立會表達理念 非搞事罵人

  他又指,泛民之間不應存親疏有別,「若泛民亦親疏有別,本質上就與(特首)曾蔭權沒有分別。若泛民以此態度發展,自己亦沒有前途。」

  陶君行亦指,很多人疑惑為何泛民會內耗,他認為選舉不只是贏輸,更要將理念宣揚開去,希望泛民主派的朋友,不再介意於選舉期間的辯論。

  對於外界形容他為「三惡男」,黃毓民指,「希望大家明白我們不是入去(立法會)搞事,惡罵別人,只是通過議會表達理念及意見。」

相關文章:

泛民有裂痕 合作存陰影 社民連稱無問題 公民黨:難箍實23票

余若薇:選舉制度 不利合併

民建聯晤特首 倡議員北訪



 
文章編號: 20080911030008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6 ----------

 

壹週刊
A136| 專欄| 香江不平這處鳴| By 李柱銘
2008-09-11

民間智慧的勝利

今屆沒有投票的民主派選民,以後一定要把握這個十三億同胞沒有的機會,積極行使你的公民權利。

行文之時,正是第四屆立法會選舉翌日,筆者心情相當興奮,選舉日晚的憂慮已一掃而空,因是次選舉結果,確實叫人喜出望外。

相信所有熱愛民主的市民,都曾與筆者一樣,一度非常擔心民主派的選舉結果。由於今次選舉投票率偏低,僅得45%,較○四年的55.64%,足足少了超過十個百分點。根據傳統分析,投票率低會不利於民主派選情,因投給左派的,鐵票居多,換言之,今屆沒有出來投票的,民主派選民應佔大多數。

再加上昨晚選舉結束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公佈的票站調查結果,顯示好幾位民主派重量級候選人,皆是勝算不穩。故此,筆者一直留意點票至凌晨,就寢時仍然憂心忡忡。幸好,最終結果沒有令一眾民主派支持者失望,民主派在立法會內仍有二十三席,守住不少於二十席此重要關口。

由鍾庭耀負責的港大票站調查結果,一向都非常準確,但今次卻有不少落差,主因是受到其他具政治目的之調查機構所拖累。

近年選舉,左派均透過有關連的調查機構,搜集票站調查數據,以助配票,我們早已在立法會再三要求政府對票站調查機構加強監管,但政府卻仍置之不理,顯然存心偏袒親共政黨,我們亦束手無策。不過,今次選舉前,票站調查結果公佈一事,曾惹起社會廣泛討論,而且傳媒更揭發,六間獲選舉事務處准許進行票站調查的機構中,有三間具左派背景。為了維護公義和選舉的公平公正,許多選民都拒絕回應所有票站調查,更有選民響應網絡上的呼籲,每有票站調查人員詢問,一律回應「已投民建聯」,以求擾亂左派配票,以致今次就連港大票站調查都失準,出現「左派報捷,民主派失利」的預測。雖令大家虛驚一場,但總算可制衡左派的不公平優勢。

談及配票,眾所周知,這一直是左派的強項,但今屆民主派方面,亦非常成功,民主派在新界東得票率約57%,卻超額取得七席中的五席。不過,民主派對此不敢居功,因為今屆民主派各團隊,均沒有主動提出配票策略,只是選民聰明配票取得的成績。

雖然民主派在今屆選舉得到不錯的成績,然而,對於投票率下降,我們仍須關注及反思。正如前文分析,投票率高乃是民主派的取勝關鍵。有報導表示,由於今屆民主派內訌嚴重,以致部分選民失去投票意欲。其實,這個問題在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制度下,的確難以避免,因香港跟其他民主國家一樣,選民主要分為兩大陣營,在香港則是左派及民主派,故同屬民主派的候選人,都在爭取同一票源,以致發生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實在左派內亦有相同問題,但因他們背後有強大的選舉機器協調,故左派內鬥沒那麼明顯,況且即使出現內訌,鐵票大致上還是會按指示投票。

筆者認為,民主派當然需要檢討,同時,期望民主派的選民不要氣餒,日後繼續投票,珍惜十三億人民所沒有的公民權利。否則,就正中左派下懷,那香港的民主前景就真的是不堪設想了。

 
文章編號: 20080911112017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7 ----------

 

星島日報
A12| 港聞
2008-09-11

未助周梁拉票劉健儀去信促解釋劉皇發:大不了退出自由黨

立法會選舉中落敗的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早前公開表示,不滿黨友兼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選舉當日,集中為民建聯兼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拉票,令她流失大量鄉事票而落選,已正式向黨去信要求解釋。而劉皇發接受傳媒訪問時,指與張學明「同根同源」,若自由黨對此感不滿,他「大不了退黨」。 記者:潘淑麗鄧柏想

劉皇發承認在選舉中為張學明拉票多於為黨友周梁淑怡拉票,但認為即使協助周太拉票亦不足以令她勝出。他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明白周太選舉失利的心情,事已至此大不了退出自由黨:「輸了的心情我可以明解,她要罵我甚麼我也可以接受得到……忠孝不可以兩存,我可以幫邊個?我同張學明係同根同源,你認為我做得不對大不了我就退黨!你(自由黨)沒有叫我選擇其中一樣呀!」

直言沒宣誓加入

劉皇發又質疑哪一項黨章規管他替張學明拉票,更直言自己沒有宣誓加入自由黨:「我不是自由黨黨員,我無宣誓喎。」記者反問他是否不算自由黨黨友,劉皇發指:「你話係又得,唔係又得,退黨囉。」記者直接問他是否會退出自由黨,劉皇發沒有直接回答:「你不要理我,我有決定啦!」

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指已去信劉皇發,要求他解釋為何在選舉期間為對手拉票。劉健儀表示根據黨章,除非事前向主席申請而得到豁免,否則黨員是不可以為對手拉票,劉皇發在選舉期間,為自由黨的對手張學明拉票,表面上已經違規。而黨內部分析認為,周太上屆在鄉郊票站的得票有四位數,但今屆跌至三位或兩位數,是導致她落敗的其中一個原因。

劉健儀說自由黨在收到劉皇發的回覆之後,會交由常委會跟進,如證實違反黨章,會交由紀律小組處理,一般的懲處分為警告、譴責甚至開除黨席。對於劉皇發考慮退出自由黨,劉健儀指如果他不作出任何解釋便退黨,感到相當失望。對於劉皇發指自己並沒有宣誓加入自由黨,她說劉皇發是創黨成員之一,且每年交會費,亦剛於今年三月交了會費。

譚耀宗聞周梁言論「唔安樂」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早上出席電台節目回應周梁淑怡言論時,表示感到「好唔安樂」,選舉前亦未有預料到以周太的高知名度竟然會落敗。譚耀宗指張學明在鄉事派中做了許多工作,若有人認為是民建聯搶了周太的票,這並非他們起初的出發點:「周梁知名度高,亦是現任議員,所以完全想不到她會有問題的,亦沒有聽過她說有問題,我們就繼續做了。」

他認為鄉議局是參選名單中的其中一個團體,不覺得劉皇發協助張學明拉票有特別問題,至於劉皇發是自由黨成員則不屬民建聯考慮的事情。譚耀宗指很珍惜與自由黨的關係,希望兩黨日後繼續合作,但沒有考慮邀請劉皇發加入民建聯。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2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8 ----------

 

星島日報
A16| 每日雜誌| 維港會
2008-09-11

周梁火遮眼發叔無辜辜

自由黨成為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大輸家,分區直選「捧蛋」收場,主席田少請辭黨魁,講明今後弄孫為樂,副主席周梁淑怡則同時請辭行會,正等候特首發落,難怪被形容是走到末路。今次正副主席參加直選「撻大Q」後檢討落敗原因,近兩日竟釀出「捉內鬼」的罵戰,將選舉失利的矛頭直指劉皇發。

支持林偉強兩面不討好

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在新界東、西落敗,不單止兩人,甚至整個自由黨都好震驚。外界人人認為泛民今趟選舉配票得宜,所以力保十九個議席。睇番建制派,新界東的民建聯劉江華及陳克勤得票超過十萬,兩位「票王」的選票多到瀉,田少就差幾千票就可以當選,似乎是建制派配票出現失誤。

過去自由黨在上屆立法會風風光光達成「八加二」(八個功能議席及兩個地區直選議席)目標,到今屆只得七席,正、副主席齊齊引咎辭職,失去議席,又辭去自由黨副主席及行會成員的「周梁」,忍不住炮轟黨友劉皇發在選舉期間掉轉槍頭,幫競爭對手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

「發叔」回應「周梁」的指責都好有趣,話自己無宣誓加入自由黨,算不算是自由黨員都好難講,「係又得,唔係又得」,但他與張學明則是「同根」兄弟,大家都是鄉事派。「發叔」的一席話,好明確指出親疏有別,至於邊個親、邊個疏,心照不宣啦!

政壇高人分析,自由黨與鄉事派的關係生變,要追溯至選舉報名時,「發叔」已同民建聯傾掂數,讓出區議會一席給葉國謙,一度引起鄉事派不滿。當時自由黨以為有得撈政治油水,飛撲出來支持身為鄉議局副主席的林偉強出選區議會界別,挑戰葉國謙,仲講到可以拉泛民幫手,以為此舉可以得到議事派支持。高人認為,田少呢招險著得罪民建聯,也不討好鄉事派,因為鄉事派家事,應該閂埋門自行處理,田少的行為,反而兩面不討好。

想借龐打劉田少自招損

高人又話,自由黨的另一個「死因」是過於心雄,高估自由黨獲支持的程度,以為可以在今屆立法會選舉成為第一大黨,好勝不知輸,換來慘敗收場。外間傳聞話中聯辦暗撐新人龐愛蘭,真正情況係只要愛國愛港,人人都有偈傾,但不存在暗撐的做法,反而有個說法,是田少一直以為自己在新界東「贏硬」,甚至可以做「票王」,所以暗挺同區出選的龐愛蘭,想拉住選前驚輸去第二席的劉江華,點知選舉當日,竟然搞到自己的票流失。

「周梁」炮轟「發叔」對田少及她的選情告急袖手旁觀,高人認為,「發叔」當時能否動員鄉親父老幫手救亡都好難講,何況周梁輸得太遠,欲救亦無從,反而是高票當選的劉江華,有條件輕輕漏幾千票給「田少」,令他可以擊敗劉慧卿當選,但就算劉江華的票滿到瀉,又會不會倒過頭幫田少手呢?所以田少可以話敗於計得太盡,陷自己於無援的絕地。

高人分析,「田少」同「卿姐」的選票只差三千幾張,都算係接近,但回看「周梁」在新界西的表現認真麻麻,同取得最後一席的陳偉業相差超過一萬票,她落選鬧發叔,就似乎有點火遮眼,但咁樣只會令情況再差。

石頭砸己腳豈能怪他人

自由黨失去直選兩個席位,有人話係阿爺一手佈局,政壇高人話,阿爺做事係睇成盤棋,又點會想自己陣營受挫,田少同周梁今次正式係陰溝裏翻船,事前又點會估到,兩人拿起石頭砸自己隻腳,責任在自己身上,不應該怪罪他人。至於自由黨,今次黨魁墮馬當然慘,但整裝再發,亦不代表從此玩完。齊秀峰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4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9 ----------

 

文匯報
A12| 香港新聞
2008-09-11

早已表明支持張學明 忠孝無兩全難助周梁劉皇發或退出自由黨

 【本報訊】(記者 明言) 自由黨正副主席田北俊及周梁淑怡在立法會選舉中意外落敗,繼周太日前首次將敗因歸咎於大量鄉郊票的流失,並點名投訴身兼鄉議局主席的成員劉皇發「對個黨唔住」後,自由黨決去信劉皇發,要求劉於數天內解釋為何協助民建聯張學明在選舉中拉票。劉皇發接受傳媒查詢時回應表示,自己早已表明會支持張學明,亦願意為此負責考慮退出自由黨。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坦言,聽到相關消息很不安樂;他不願評論劉皇發應否退出自由黨,重申民建聯很珍惜與自由黨的友好合作關係。

劉健儀:從未收到豁免申請

 立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自由黨只能保留循功能界別勝出的7個議席。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表示,自由黨黨規容許黨員申請豁免去幫助「外人」,但黨中央及至7月都沒有收到相關申請。她希望劉皇發會在數天內回覆自由黨的要求解釋信件,再交常委會決定如何跟進。另外,她又相信,自由黨會繼續朝著參與地區直選的方向努力,而有商界背景的人士亦可透過直選爭取議席。

 劉皇發回應自由黨的指責時說,自己在選舉中為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拉票多過為周太拉票,因為自己早已表明會協助張學明;但自己即使協助周梁淑怡拉票,亦不足以令她勝出。

劉皇發:理解周梁敗選心情

 他說︰「(周太)輸咗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所以她說我甚麼我都接受到,『忠孝不可兩全』,你問我可以幫邊個,我同張學明是同根同源,當時(自由黨)如果認為我做得不適當,叫我退黨呀,佢地無提出叫我選擇一樣喎。」

 「發叔」並表示,個人並沒有宣誓成為自由黨黨員,質疑自由黨用哪條黨章規管他︰「而且我都不是自由黨(黨)員,不要叫(我)自由黨、自由黨,我沒有宣誓。」被問及他是否自由黨黨員時,他就稱︰「係又得,唔係又得,大不了退黨,有甚麼大不了。」至於會否因事件決定退黨,劉皇發以「你不要理我,我會自己決定」作為回應,但將會於下週二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

譚耀宗:珍惜與自由黨合作

 獲得鄉議局於選舉中支持的譚耀宗,昨出席一公開活動後解釋,民建聯新界西競選團隊獲得3大團體支持,包括民建聯、新界社團聯會及鄉議局的支持,張學明作為鄉議局副主席,劉皇發以主席身份為張學明拉票沒有問題,上屆選舉同樣有相關安排。他又指,民建聯在選舉當日根本沒有資料證明張學明已經「夠選」,「張學明在民調也很不穩定,一直浮浮沉沉,所以當日只能盡力希望力保張學明的位置。」該黨亦一直相信周梁淑怡有知名度及有表現,在選舉中沒有問題,對於她的落選感到失望和驚訝,也明白她的感受。



 
文章編號: 20080911005006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0 ----------

 

香港經濟日報
A24| 港聞| By 周穎雯
2008-09-11

余若薇:選舉制度 不利合併

  公民黨在立法會選舉中,未能成功「開發西部」,拓展九西及新西版圖,黨魁余若薇不認同歸咎於缺乏地區工作,只是時間太淺。

  她又指,在比例代表制的規限下,即使增加直選議席,只是多一個人選了出來,並非民主化。

拓地區工作時間淺 直選失利

  余若薇昨接受訪問時表示,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制度,並不鼓勵泛民之間的整合,「合併有好處,但現有的選舉制度,不利一些政客,迫使很多分化,因為不合併在現有的比例代表制下,都有好處。」所以,公民黨和民主黨將保持友好關係。

  就2012年立法會選舉方案,政府有意將直選和功能議席各加5個議席,但余若薇質疑,此並非走向民主化之路,「每區多一個議席,然後增加5個議席,是否增加民主化?只不過是多一個人選了出來,一個支持度少的人選了出來。」

增加議席 非走向民主化之路

  「你看九西,萬幾票都已經選到(梁美芬獲1.9萬票當選),下次可能只要九千、一萬票,多了一個議席,已經10幾條隊爭,再多一個議席,可能又多5條隊,最後可能3%都選到(現時候選人若只取3%選票,將沒收選舉按金)。」

  對於有指公民黨缺乏地區工作,因此未能在九西、新西奪得議席,余若薇指,地區工作雖然重要,但不希望立法會變成區議會的大型選舉,「地區工作絕對重要,但我不認為是唯一指標,大家強調要做地區工作時,往往忽略議會工作。」

  她指,公民黨亦有進行地區工作,如親子、法律講座等,不過做的可能是比較中產的工作,並非和其他黨鬥派東西,「別人派橙、你就派橙;別人派橙,你就派電視機?這是不行。」

指論壇頻開火 損投票意慾

  她又指出,根據選舉的結果,均沒有證明他們的路線是錯誤的,她始終覺得公民黨要走公民黨自己的路線。

  今屆投票率低,尤其中產選民缺乏投票意慾,余若薇認為,與選舉論壇充斥開火嗌交有關,「我覺得中產不投票,因為他覺得議會未必發揮到作用,他們看見論壇都熄電視,覺得為甚麼要選人入議會嗌交,覺得反感。」

  她又認為,自由黨選舉失利,是與選舉工程有關,包括事前落區拉票等,並非反映商界是直選票房的毒藥。余若薇又表示,不希望因為此事,令商界對普選存有戒心,拒絕取消功能組別,否則社會分化將會更大。

相關文章:

泛民有裂痕 合作存陰影 社民連稱無問題 公民黨:難箍實23票

黃毓民堅持「長毛式」抗爭

民建聯晤特首 倡議員北訪



 
文章編號: 20080911030008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1 ----------

 

太陽報
A23| 太陽虹| 毓民特區| By 黃毓民
2008-09-11

輸了選舉,不要輸了智慧!

頗有一些泛民主派人士,對社民連在選戰期間「攻擊自己人」不以為然,也有親建制報刊用上了「泛民內訌」、「狗咬狗骨」的字眼。

泛民主派不是一個有形的組織,只是在親建制以外,對香港民主發展有共識的各黨派及個人的「陣營」。這個「陣營」沒有領導人,沒有組織,只是「談話會」(每週一次的「飯盒會」)。泛民主派的政治光譜也可以拉得很闊,政治多元,在開放社會是很正常的。批評社民連在選舉不打保皇黨,只是「攻擊自己人」的人,可謂愚昧。在比例代表制之下,同一陣營的候選人沒有協調,可以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也可以是自相殘殺,泛民主派如是,建制派如是,自由黨在分區直選中全軍盡墨,就是建制派互相砍殺的結果。

這種選舉是十分殘酷的。

公民黨副主席張超雄認為,社民連陳偉業在選舉論壇中,要求他就譚香文去信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事件解釋,是故意找碴,「贏了選舉,輸了品格」。毓民對張超雄的氣話不會放在心上,倒是希望張超雄,輸了選舉,不要輸了智慧。

選舉結束後,就是檢討反思的時候。毓民領導社民連打這場硬仗戰戰兢兢,盡量不犯錯,在財力、人力匱乏的情況下,既無法打組織戰,打文宣戰也是以小博大;如今回頭看看,也許當局者迷,忽略了許多問題,得罪了一些泛民主派的朋友。然而,選舉第一是勝選,優先考慮的問題也是如何取勝。

不是這樣的嗎?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46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2 ----------

 

信報財經新聞
P08| 政策政情
2008-09-11

劉皇發:我願退出自由黨

  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卻餘波未了,選舉中的輸家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以黨員兼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圖右】在事前沒有得到主席的豁免,自行為自由黨對手民建聯張學明拉票,表面上出現違規為由,去信劉皇發要求解釋。

  劉皇發強調,與張學明「同根同源」,如果自由黨不滿他的行為,「那我不做,我願意退出自由黨」。至於前副主席周梁淑怡【圖左】輸掉議席,劉皇發說瞭解她的心情,但認為她無必要惡人先告狀,自由黨應該自我檢討,痛定思痛。

  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今屆繼續夥拍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出戰新界西,獲劉皇發全力支持,兩人成功晉身議會。選舉期間,劉皇發一直遊走於新界西為張學明拉鄉事票,卻只有出席一次同區候選人周梁的拉票活動。劉健儀昨天表示,自由黨內部分析認為,周梁在新界西的鄉郊票出現大量流失,是導致她落敗的其中一個原因,雖然劉皇發與四年前一樣都有為自由黨拉票,但今次明顯是「偏埋一邊」。

劉皇發:自由黨應痛定思痛  劉健儀又指出,根據黨章,除非事前向主席申請而得到豁免,否則黨員是不可以為對手拉票,劉皇發在選舉期間,為自由黨的對手民建聯張學明拉票,表面上已經違規,因此,她已經去信劉皇發要求解釋。自由黨在收到對方回覆之後,會交由包括田北俊【圖中】與周梁在內的常委會跟進,如證實違反黨章,會交由紀律小組處理,一般的處分為警告、譴責甚至開除黨籍。

  劉皇發則表示,自己並沒有做錯,因為在考慮自由黨之外,也要顧及鄉議局,代表鄉議局在新界西參選的張學明是自己的助手,「我們同根同源,同一個根同一個源」。他又指出,自由黨在選舉期間並沒有警告他為張學明拉票會違反黨規,需要向主席申請,劉皇發指會接受黨友的投訴,並說:「如果認為我在自由黨裏面是負面的,那我不做了,我願意退出自由黨。」  劉皇發對周梁在選舉中落敗表示,瞭解她的心情,不過,認為沒有必要惡人先告狀,自由黨應該檢討自己的策略,痛定思痛,「選舉有贏有輸,又不是只有你一個人輸,還有十幾個人輸」。

張學明:鄉事票不影響選情  張學明則表示,劉皇發以鄉議局主席身份全力為他拉票,做法沒有問題,周梁今次只是流失了數千鄉事票,對她選情不會有很大影響。至於劉皇發會否退出自由黨,張學明再三強調「發叔是聰明人」。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強調,對周梁的落敗感到「不安樂」,珍惜與自由黨的合作關係,日後亦希望繼續合作。

  另外,民建聯黨團已經召開會議討論新一屆立法會主席人選問題,被視為大熱的前主席曾鈺成表示,討論過這個議題,但拒絕透露詳情,未來兩個星期會徵詢其他黨派對立法會主席的意見,也會直接與自由黨商議。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則認為,曾鈺成頭腦清晰,在執行議事規則方面應該沒有問題,相信「不會夾硬來」■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3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3 ----------

 

明報
F01| 通通識| 知多點
2008-09-11

節目宣傳時間人人平等

選舉管理委員會的《選舉活動指引》附錄十一〈競選廣播、傳媒報道及選舉論壇〉中列明,在競選活動中,任何人士均不可向候選人提供不公平的優待,而候選人也不可接受這些優待。

例如商辦廣播機構包括電視及電台頻道的營辦機構,一般都不准接受政治性質的廣告,而廣播機構製作與選舉有關的節目時,應按照「平等時間」(每名候選人在節目中各佔平等的時間)的原則對待各參加候選人。而節目主持人,包括嘉賓主持,或經常參與節目的候選人,在已公開表明有意參選後,或在選舉期內(如他成為候選人),不應以該等身份參與任何節目。

至於印刷傳媒,同樣應公平及平等對待各候選人,而定期撰稿的專欄作家,在已公開表明有意參選後,或在選舉期內(如他成為候選人),不應為印刷傳媒撰稿。候選人於報章刊登的競選廣告 , 必須附有「 election advertisement」或「選舉廣告」字樣。

詳情可瀏覽網址 : www.eac.gov.hk/pdf/ ecse/ch/chin_ecss_chap11.pdf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34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4 ----------

 

蘋果日報
A23| 專欄專論| 政壇八達通| By 單仁
2008-09-11

政壇八達通:公民黨又再搞選舉

立法會選舉結束後一個多月,公民黨又要再搞選舉!不過今次不是區議會或立法會選舉,而是公民黨將會舉行會員大會,並改選黨中央領導層。外界自然關注該黨兩名核心人物,黨主席關信基及黨魁余若薇會否留任。眾所周知,公民黨兩大巨頭的身體不算太好,所以早前已盛傳「民主女神」及關教授均會退下火線,由其他人接任黨主席和黨魁職務。單仁昨日問余若薇會否角逐連任,她照舊以她那溫柔聲線說,該黨未作出任何商討,須先讓黨員進行討論。單仁向公民黨成員打聽,對方說黨代表大會在10月底、11月初舉行,之前各人忙於搞立法會選舉,根本沒有機會討論,現在選戰剛結束,黨員還在「回氣」中,恐怕要到本月底才有機會認真考慮主席及黨魁人選問題。另一名公民黨中人則說,由於黨魁須由立法會議員出任,新一屆立法會公民黨只有五名議員,可以當黨魁的人選不多,雖然余小姐有病在身,但據悉其病情相當穩定,就算她再任黨魁,應該不會對身體健康有大影響,所以黨內一眾核心成員均傾向由她連任,估計余小姐應該不會推卻。

黨主席難找繼任人

黨主席問題卻較為「難搞」,全因關教授德高望重的江湖地位,不要說在公民黨,就算在政壇中也難找到第二人,但關教授畢竟年事已高,近年健康已大不如前,雖然公民黨內有不少人希望關教授續任主席,但總要顧及老人家的身體。這種情況下,公民黨自然要更努力找尋適當人選接替關教授,但實在是一項大難題。除了黨主席、黨魁,公民黨秘書長鄭宇碩的去向也惹人關注。早前盛傳鄭教授不想再擔任秘書長,事後他解釋只因要做研究,所以暫時放下秘書長工作,並非辭職不幹,今次立法會選舉,鄭教授其實相當活躍,他會否繼續留任,自然受到政圈中人注目。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6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5 ----------

 

太陽報
A08| 港聞
2008-09-11

劉健儀盼以黨友熱情挽留田北俊 劉皇發:不會退黨

立法會選舉後餘波蕩漾。自由黨不滿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選舉中為民建聯拉票,黨代主席劉健儀昨日去信劉皇發,要求解釋事件。至昨晚九時許,一度聲言不知自己是否自由黨黨員的劉皇發,表示仍未收到劉健儀的信件,並說自己不會退黨,以免予人「落井下石」的口實。另一方面,自由黨內部正醞釀挽留辭任主席的田北俊,為自由黨選後形勢,又添變數。

自由黨在立法會選舉中重創,形勢每日都在不斷變化,劉健儀昨日透露,有黨員正醞釀簽名行動,全力挽留辭去主席及中常委職位的田北俊,令田的去留出現變數。劉健儀坦言,田北俊已公開表示淡出政壇,要他重掌自由黨,難度很大,「現在要看黨友嘅熱情可唔可以感動到佢」。

劉健儀發信要求解釋

自由黨目前內憂重重,除了田北俊的去留問題,劉皇發在投票日全力為民建聯拉票一事,更發展成黨內風波。在新界西落敗的周梁淑怡正式向劉皇發展開追究行動,去信劉健儀投訴,指劉皇發沒有向黨中央申請豁免,便為自由黨的選舉競爭對手拉票,違反黨規。劉健儀隨即發信劉皇發,要求解釋事件。到了晚上,劉皇發對本報說,他並未收到劉健儀的信。

劉皇發接受電視台訪問時亦毫不客氣,反駁指自由黨根本沒有禁止他為民建聯拉票:「如果違反黨規,當時又唔通知我?」他又語帶諷刺地說:「自由黨應該檢討選舉策略,痛定思痛,唔可以惡人先告狀。」他形容自己與田北俊是朋友,大家冷靜下來,就會找對方傾談。

「咪畀人話我落井下石」

對於退黨問題,劉皇發表現得毫不在乎,「如果留我喺自由黨,有負面嘅,咪唔做囉,你不情,我不義,係咪先?如果人地做初一,我咪做十五囉,如果我依家做埋,咪畀人話我落井下石。」劉皇發在訪問中甚至表示,他沒有宣誓,不算是自由黨黨員,「你話係又得,你話唔係又得」。

根據自由黨的紀錄,九三年六月該黨有限公司註冊文件,劉皇發是其中一名董事,即創黨黨員,他亦一直有交黨費,劉健儀更對本報證實,今年三月,劉皇發才交了五十元○九年度的會費。劉健儀直言,對劉皇發的言論感到失望,「點講佢依家都一定係自由黨黨員」,又說發叔從政經驗深厚,會否退黨,「佢識得諗」。

工聯會會長鄭耀棠亦加入舌戰,嘲諷自由黨在選舉中,「輸贏都唔應該怨人」,又暗諷自由黨沒有做好地區工作。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表示,對田北俊及周梁淑怡敗陣感到驚訝,「好唔安樂」,但以「呢樣係人地家事」為由,拒絕評論劉皇發言論。

田北俊曾稱,自由黨大敗,擔心影響商界從政意欲,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昨日表示,生意人口才及組織力較差,不過信心爆棚,他鼓勵商界站出來,與市民合作搞好經濟。

高官有無做好自己份工?

詳情瀏覽on.cc《做好呢份工》專輯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31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6 ----------

 

壹週刊
A126-127| 專欄| 坐看雲起時| By 陶傑
2008-09-11

嘴巴是民主的第一站

香港立法會選舉,氣氛冷落,投票意願不高,美國大選之卡士色彩豐富,人氣鼎盛,簡直是全民投入的嘉年華。

香港缺乏民主選舉氣氛。因為要有好戲,才有觀眾。好戲要有出色的演員,共和黨的麥堅、民主黨的拜登,雖然是綠葉角色,比起一對男女主角奧巴馬和佩林,還是獨當一面的票房保證。

有了好演員,當然還有好演技和出色的劇本。香港的許多立法會候選人,不但性格模糊,說話口才不足,口號設計像三十年前維他奶的硬銷廣告,總之你選他,他會令你更高、更強、更健美。投我一票吧,像「請用刀嘜花生油咧」,這一切都是一個民智未開的社會的平庸創作。

香港的所謂從政人士,為什麼都那麼平庸?網絡電視世代,一切講稍縱即逝的形象。第一流的政治家,會為歷史留下金句(Quotations),像邱吉爾。次一級的,會為電視留下sound bite。香港的論政人士,卻連幾句像樣的sound bite也沒有,最令人深刻的,就是「民建聯最無恥」之類的政治口號了。

民主選舉由辯論開始、辯論要在學校訓練。辯論的題目,首先不可以有禁忌,要容許學生自小發表成人一般認為「偏激」的觀點。辯論越偏激越好看,一個3K黨和一個共產黨員的辯論,黑白分明,張力充足,包管全無冷場,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精彩的戰役,不是諾滿第反攻,而是劇毒的納粹希特拉,揮軍攻打極權的蘇聯,在列寧格勒會師。

辯論的神髓也一樣,沒有引人爭議的話題,辯論就不好聽了。誰會有興趣聽「李白和杜甫誰的詩藝更佳」這類題目?但「台灣應不應該獨立」、「中國有沒有資格舉辦奧運會」之類,充滿火藥味,就是訓練學生口才的最佳試金石,不但聽眾踴躍,一場精彩的辯論群情洶湧,台上吵得面紅耳熱,台下地動山搖,幾乎要暴動,要保安員叫警察進陸佑堂來維持秩序,這樣的社會,就是培訓民主政治的學堂了。

香港的問題正就在這裡:中小學的教育,許多話題先天成了禁忌,根本不容討論。台灣獨立問題可不可以在中學辯論呢?完全可以。辯論的正反雙方,不是由中學生本身自選的,必須抽籤。也就是說如果你閣下是天主教徒,從小反墮胎,但辯論以墮胎合法化為題,你剛好抽到了要為墮胎辯護的正方,辯論三小時,必須把從前一套價值觀忘掉,嘗試由非天主教徒的角度發揮邏輯思維、舉證技巧,把辯論贏過來,那麼你就是政治家了。

但中國人社會很難做到這一點。首先,這個學生的天主教家長會向學校投訴,說為什麼讓他的女兒維護墮胎合法化?一投訴,校長和教師就慌了手腳,你向他解釋辯論的正反方是抽籤決定的,他會反問:「我的女兒明明相信墮胎不應該合法,為什麼學校要她泯著良心,硬要詭辯墮胎是合法呢?」對這樣的中產家長,你能說什麼?辯論在香港的大中學,從來不發達,因為從小沒有真正瞭解過辯論精神。美國的總統大選和英國首相選舉好看,是因為人家的辯論發源自古希臘的雅典。三千年前的古希臘人早已經習慣,心中相信A,嘴巴從B的角度來否定A,明天又嘗試由C的論點質疑B,正來反去,在矛盾之中激發思考,因此才有哲學。

中國的哲學不發達,皇帝一言堂,二千年前由春秋戰國到西漢,君臣之間尚有一點辯論的氣氛。朱元璋之後,知識分子成為奴才,你閉著嘴巴不說話,皇帝也說你在肚子裡看不起他。這樣的國家,不會有口才出眾的人才,辯論沉悶三流,就不能出產優秀的民主政治家。

辯論的魅力在於:即使閣下支持台獨,但演出要求你不巧抽了一條要為統一辯論的正籤,這一刻必須脫胎換骨,就是要化身為中國大一統的言論戰士,向台獨理論的各處弱點發起猛攻,三小時激辯之後你贏了,但你方才說的那一套,心中其實與你的信仰牴觸,但不要緊,不怕從反方來否定自己。辯論完畢,回復正常,這才是未來的政治人才。

中國人社會,不容許如此。首先學校不敢以台灣獨立為題開放辯論,他怕家長投訴,政府找麻煩,將來二十三條通過,更可能把校長和教師都關進監獄。奧運應不應該由北京主辦?愛國情緒當前,也沒有人敢說不。剩下來最安全的題目就是「中環應不應該加建一條海濱大道」之類的雞毛蒜皮的民生議題了。當然辯論這種題目比沒有得辯論好,但在維港多建一條海邊高速路,比起台灣應不應該獨立,爆炸力相差不可以千里計,在戲碼上是一齣悶戲,又怎能在洪爐的火焰中誕生政治家的真金?

香港沒有民主政治的氣氛,教育制度是罪魁禍首,然後是官僚制定的各種愚蠢條例。報刊的馬經,每場賽馬列舉三匹他認為必贏的貼士,要不要把同場陪跑的其他十一匹馬,名字通通都列出來?馬迷手上有一份排位表,他自己會看的。既是如此,為什麼選舉條例要規定,你支持張小明,就一定要把同一選區的陳小虹、李小冰、黃小強的芳名一一列出?

在電台節目裡,如果主持人說「我認為張小明最出色」,而不提另外三個,比起選舉條例規定一定要提其他人,都多加一句:「張小明最出色,相反陳小虹、李小冰、黃小強都是混蛋」,在技術上,罵其他人混蛋,也同樣提到他們的名字,遺害效應,豈不比對其他人隻字不提更嚴重?

這就是香港官僚的死腦筋所在了。

台灣人受過五十年的日本管治、五十年的國民黨高壓專制,知道有口難言的苦楚,他們帶著悲情崛起,在意識上掙脫了中國帝制的枷鎖,早已「去中國化」了,但又雜亂無章,像台北街頭的舊建築一樣。民選的總統又要發動一百萬人圍攻,用民粹拉下來,但總比完全沒有得投票好。

套用一句大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表現的讚許:台灣的民主就像一個跳高的運動員,他的姿勢難看,但又有什麼關係?那麼高的標桿,他還是難看地跳過去了。

香港呢?還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在眉毛高的標桿下,天真地仰著臉孔,瞪看著遙遠的星空。

 
文章編號: 20080911112017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7 ----------

 

壹週刊
A001| 時事| 壹觀點 11/9/2008
2008-09-11

立法會選舉激化對抗

立法會選舉前夕,市民對政府的信任比率急劇下挫十七個百分點。在這樣的背景下,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大幅滑落超過十個百分點至45%。兩者絕非純然巧合:在當前的憲政架構下,全民直選特首及立法會一如海市蜃樓,而特區政府不為認受,七百萬人又無從參與施政,那又焉能不對政治冷漠、投票率大降?

這冷漠更是對虛偽的特區政府的鞭撻。立法會選舉揭幕,政府不是廣作宣傳,鼓勵香港人登記做選民,「為香港未來,投票選代表」嗎?可是立法會六十個議席只得一半是直選的,而只是小圈子裡的八百人才有選特首的特權;形格而勢禁,卻又咪高峰大喊要香港人參與管理香港事務,那不是虛偽又是什麼?

事實擺在眼前,參政的渠道至為狹窄,那顯然又無礙曾蔭權政府假「培養政治人才」之名,每年大灑四、五千萬元公帑,開設副局長、政治助理職位,以僭建私人馬房。假公濟私彰彰明甚,更又恬不知恥,以「親疏有別」為標榜,這樣的政府又焉能不為市民唾棄,以致民望插水?

在這莫奈他何的氣候下,選民們四年前送了跟特區政府搞對抗為「志業」的「長毛」梁國雄進立法會而意猶未盡,今趟再又送了有言在先要給曾蔭權噩夢的「癲狗」黃毓民進議會。於此可見,選民們給特區政府傳遞的訊息明確不過:他們並不期望立法會可以在施政上替他們做些什麼實事,他們是要借「長毛」、「癲狗」之口向不為認受的特區政府作獅子吼!

沒有錯,當前的憲政架構令香港人對特區政府莫奈之何,故此一如既往這也是一場沒有議題政綱的選舉,而只是選民們的表態:一百五十多萬名選民投票,不是希冀立法會可以在任何具體政策上替他們、替香港做到些什麼;他們是以選票抗議掛羊頭賣狗肉的港人治港。

不改變憲政架構,實現真正的港人治港,讓特區政府紮根於民意基礎,建立有認受性的公信力和威望,也就無以扭轉所有選舉皆淪為政治抗爭的不堪局面。這麼一來又何以平息內耗、打造和諧社會?

民心背向如此,難怪一向小罵大幫忙、以保皇為是的自由黨在直選中全軍覆沒了。當然,民心脫節並非陷自由黨於這個難堪局面的唯一致命傷。眾所周知,自由黨黨魁田北俊觸發董建華足患危機,那麼北京又焉能不對其保皇忠誠大打問號?到動員起鐵票來,那又焉能不有所保留,而只在嫡繫上押注?

以此觀之,跟田北俊同一選區的民建聯副主席劉江華成為本屆票王不又順理成章?然而保皇勢力全面歸邊,此又豈不全面激化當下的對抗局面?和諧社會不是這樣打造出來的吧?

 
文章編號: 20080911112020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8 ----------

 

信報財經新聞
P10| 政策政情
2008-09-11

黃毓民邀何俊仁召泛民會

  創立兩年的社會民主連線首次參加立法會選舉,在全港五個選區中總共贏得三席,得票約十五萬,佔全港地方直選票數一成。

  主席黃毓民【圖右二】回顧今次選舉時表示,對結果感到滿意,今次選舉標誌著他們拉闊政治光譜,理念得到選民認同。他又透露,已邀請民主黨主席何俊仁集合泛民成員會面,商討日後合作。

  首度晉身立法會的黃毓民表示,社民連會繼續議會抗爭,但是否梁國雄【圖左二】那種,則再會研究。他表示,《議事規劃》賦予他們的可行方法,他們都會採用去抗爭。他希望大家明白,社民連加入議會並非為「搞事」,也非惡罵別人,而是站穩在本身的立場,通過議會將他們的理念和意見表達。

  黃毓民又透露,民主黨作為泛民主派最大黨,他已向何俊仁提出,由對方召集泛民立法會議員會面,商討日後如何合作。

  他表示,社民連亦有意邀請一些泛民成員,例如民協馮檢基、職工盟李卓人、前線劉慧卿及街工梁耀忠,一同討論最低工資、退休保障、強積金的事宜,爭取共識。

  至於選舉過程中與公民黨的齟齬,黃毓民則表示,公民黨將社民連形容得十惡不赦,「輸咗個格」,顯示他們並無汲取教訓。他表示,今次始終是一場選舉,而有關言論都是選舉語言。他並反問,社民連以「曾蔭權噩夢」為口號,「難道曾蔭權便要找我們算賬?」■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3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9 ----------

 

星島日報
A06| 港聞
2008-09-11

尋找「三十世代」及「女新人」接班

老牌政黨民主黨,四年後再有立法會議員退下,何俊仁雖不願披露哪位議員退下,但在檢討今次選舉安排時直言,要及早為退下的議員作接班部署,並會在未來四年尋找更多三十歲的新人做培訓。他認為,民主黨過去地區工作的基礎,是民主黨保著地區直選議席的關鍵,又忠告:「如果你對你的選區、你的選民無感情,就唔好去選」。

下屆再有議員退下

總結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得失,何俊仁認為,民主黨今屆選舉中分拆名單的做法,不但令實力不足的新人無法當選,如胡志偉和張賢登等,又為現任議員帶來一定的壓力。在未來四年,他說,民主黨需要進行物色及培養更多「三十世代」及「女新人」,為二○一二,甚至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做好準備。

何俊仁又指,在下一屆選舉中,將有一些現任議員退下火線,必須盡早部署,讓新人盡早落區接班,盡避免重演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被逼落車」:「如果早兩年落港島區,佢(單仲偕)可以同甘乃威爭,若果,Martin(李柱銘)能及早成決定(退出)」。

對於民主黨成功保持地區直選的七席,他認為,民主黨過去二十多年的地區工作成果,是決定性的關鍵:「選舉係講動員力,我們可以成功動員到的地區票,保著我地的基本盤……你做咗地區工作咁多年,你幫過咁多街坊,佢地對你有感情,咁你去告急,先有選民去支持你」。

增中產票源

他又表示,民主黨除了原有的地區工作外,民主黨更會拓展一些新的地區服務,如組織中產人士服務社區,增加更多的中產票源,同時,讓新人有更多機會服務社區。他又忠告,有志參選地區直選人士:「如果你對你的選區、你的選民無感情,就唔好去選。」記者蕭浩林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1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0 ----------

 

明報
A06| 政情| 票站分析
2008-09-11

黃毓民部分中產豪宅區成票王

被認為是代表基層草根的社民連,在立法會 選舉中一口氣連奪3 個議席,黨主席黃毓民更成為九西「泛民票王」。有學者分析過各票站數據後,認為社民連的支持者是跨階層;令人意外的是,他在不少中產區甚至豪宅區的得票,是眾候選人之冠,反映社會各個階層相當不滿現時的政治悶局,更接納社民連提倡政治激進路線,不是「派糖」便可解決問題。

凱旋門附近票站得票率16%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擺明車馬以「基層主導民主企硬」為競選口號,但有趣的是,前往九龍西「九龍公園體育館」及「香港康復力量」兩個票站投票的,大部分是居於西九君臨天下、凱旋門、漾日居及擎天半島等豪宅的選民,但在這兩個票站內的選票中,平均每100 票便有約16 票是投給黃毓民的,反觀自由黨田北辰只有15.87 票,最多的民建聯李慧瓊則有17.88 票。從政府公開九西各個票站的數據可見,原本自由黨田北辰積極開拓長沙灣一帶的中產私樓,如宇晴軒和昇悅居等,最後成為黃毓民的「票倉」。在九龍塘傳統名校附近的貴價樓,黃毓民同樣稱霸,奪走兩成選票(見右表)。

黃毓民昨日在總結立法會選舉成績時亦坦言,他在部分中產區的得票率高到「好得人驚」,也反映部分中產和專業人士喜歡他們激進的作風,認同社民連抗爭的形象。他強調,3 名社民連立法會議員「不是惡男、惡人谷」: 「社民連並非入去(立法會)搞事,不是入去惡罵別人,我們是站穩在自己的立場上,通過議會表達自己的理念,加強監督政府,不會和稀泥。」蔡子強:反映不滿現時悶局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社民連冒起不只是單靠基層力量,他以九龍西為例,黃毓民在公屋、私樓、大型中產屋苑及豪宅區票站的得票率,分別有逾一成半至兩成,可見市民包括中產階層,不但接受社民連提出的經濟激進路線,還接納其政治激進路線,同時反映他們不滿現時的政治悶局。他說: 「以為只要派糖就可對這種激進主義完全安撫,解決全部問題,將是很錯的民意解讀,相反,大家應該察覺到這種激進主義在中、上階層一樣有市場。」黃毓民說,現時社民連的會員人數已有600 至700,當中很多是年輕人,不少也是在選舉期間加入。他希望在選舉過後,包括民主黨和公民黨等的泛民主派,可以坐下來談談日後如何面對中共對香港民主的打壓,和政府對黨派親疏有別和官商勾結。明報記者姚國雄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07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1 ----------

 

明報
D07| 時代| 法政隨筆| By 張達明
2008-09-11

守法觀念

想不到票站調查風波會成為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焦點話題。過往有人藉票站調查進行選舉工程已是公開的秘密,但選管會卻好像視若無睹,堅持毋須加強監管,亦不過問調查機構的政治聯繫或經費來源,所得資料會如何處理或會否轉告他人。難怪即使根據法律,若有人藉票站調查配票或部署拉票,所涉支出便須納入選舉開支,但卻從未有候選人申報。原因是有關人士知道,違規行為是秘密進行,外間很難發現,更遑論有足夠證據證明,故他們不會面對任何懲罰。

以後果來衡量是否需要守法是很普遍的觀念。相信不少人年幼時都聽過長輩類似的告誡:「不要偷東西,否則警察會抓你坐牢!」「不要犯法,否則會前途盡毀!」起初這些警告確有威嚇力,但隨年歲漸長,便會發覺現實中,很多違法行為不會被發現,即使被發現,亦未必有證據將違法者繩之於法。

故此,要建立守法觀念,不能只著眼於後果或刑罰,而必須建基於是非對錯。不偷東西,因為這樣做是錯的,會令他人蒙受損失;不假借票站調查名義進行選舉工程,因為這是違反誠信,亦令人對調查失去信心。

但以對錯來決定是否守法,也有局限,因為不同人有不同的是非觀,而且人性是軟弱的,有時候明知不對,但誘惑實在太大了,以致不能自制。正如《聖經》所說: 「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基督信仰強調,神鑒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任何違法事情都無所遁形。但神要我們守法,卻非為逃避刑罰,而是要回應祂的愛與恩典。祂亦明白我們的罪性及軟弱,無法憑己力實踐真理,故我們要學習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相信愛與真理能更有效幫助我們守法。

我替工寫這專欄的生涯亦隨選舉結束而終止,祝安康!

(梁家傑「法政隨筆」下周復筆,逢週四見報)

星期四見報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11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2 ----------

 

南華早報
EDT12| EDT
2008-09-11

Bouquets and brickbats for HK's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I expected the turnout at Sunday'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to be low. This was because of a lack of confidence on the part of voters, not just in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in the legislators and the electoral system. It reflected discontent at grass-roots level.

It is now time to review the system and make whatever improvements are required before the next Legco election.

As some people in the know have already pointed out, it is time to get rid of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This is because people elected from within their own profession or trade, often uncontested, tend to protect their own vested interests. This is detrimental to society as a whole. Besides, it is unfair that people from particular professions are allowed an extra vote. To ensure social justice we must stick to one man one vote only.

Eligible voters who fail to cast their vote without plausible reasons should be subject to some form of penalty.

Peter Wei, Kwun Tong

Despite the wise words of Paul Serfaty pointing out my omissions (House of Lords is different, September 9), the fact remains that if it is not undemocratic for Britain to have a totally unelected house in parliament, it is even less undemocratic for us to have at least partially-elected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In 2020 candidates will be returned by universal suffrage, though not the direct-election version of it, thus becoming more democratic.

Talking of vested interests, isn't it true that the Conservative Party of Britain,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 the Republican Pa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iberal Party in Australia all re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the business sector?

The system that we have and will have is what suits us best. We need a more sensible and discreet chamber of the legislature, in the form of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to act as checks and balances against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So, to the wise men from the west I would say stop giving us this Do as I say, don't do what I do advice.

Peter Lok, Chai Wan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1027005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3 ----------

 

東方日報
A30| 港聞
2008-09-11

自由黨劉皇發爭拗升級

自由黨不滿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立法會選舉為民建聯拉票風波持續,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昨日去信劉皇發,要求解釋事件。至昨晚九時許,一度聲言不知自己是否自由黨黨員的劉皇發,卻表示未收到劉健儀的信件,又說不會退黨,以免予人「落井下石」的口實。此外,自由黨內部正醞釀挽留田北俊行動,為自由黨選後形勢,又添變數。

自由黨在立法會選舉重創,形勢每日在不斷變化,劉健儀昨日透露,有黨員正醞釀簽名行動,全力挽留辭去主席及中常委職位的田北俊,令田的去留出現變數。劉健儀坦言,田北俊已公開表示淡出政壇,要他重掌自由黨,難度很大,「現在要看黨友嘅熱情可唔可以感動到佢」。

劉健儀去信要求解釋

自由黨目前內憂重重,除了田北俊的去留問題,劉皇發在投票日全力為民建聯拉票一事,更發展成黨內風波。在新界西落敗的周梁淑怡正式向劉皇發展開追究行動,去信劉健儀投訴,指劉皇發沒有向黨中央申請豁免,便為自由黨的選舉競爭對手拉票,違反黨規。劉健儀隨即發信劉皇發,要求解釋事件。然而到了晚上,劉皇發對本報說,他並未收到劉健儀的信。

劉皇發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毫不客氣,反駁指自由黨根本沒有禁止他為民建聯拉票,「如果違反黨規,當時又唔通知我?」他又語帶諷刺地說:「自由黨應該檢討選舉策略,痛定思痛,唔可以惡人先告狀。」他形容自己與田北俊是朋友,大家冷靜下來,就會找對方傾談。

稱無宣誓不算是黨員

對退黨問題,劉皇發表現得毫不在乎,「如果留我喺自由黨,有負面嘅,咪唔做囉,你不情,我不義,係咪先?如果人地做初一,我咪做十五囉,如果我依家做埋,咪被人話我落井下石。」劉皇發在訪問中甚至表示,他沒有宣誓,不算是自由黨黨員,「你話係又得,你話唔係又得」。

根據自由黨的紀錄,九三年六月該黨有限公司註冊文件,劉皇發是其中一名董事,即創黨黨員,他亦一直有交黨費,劉健儀更對本報證實,今年三月,劉皇發才交了五十元○九年度的會費。劉健儀直言,對劉皇發的言論感到失望,「點講佢依家都一定係自由黨黨員」,又說發叔從政經驗深厚,會否退黨,「佢識得諗」。

工聯會會長鄭耀棠亦嘲諷自由黨在選舉中,「輸贏都唔應該怨人」,又暗諷自由黨沒做好地區工作。

恐影響商界從政意欲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表示,對田北俊及周梁淑怡敗陣感到驚訝,「好唔安樂」,但以「呢樣係人地家事」為由,拒絕評論劉皇發言論。

田北俊曾稱,自由黨大敗,擔心影響商界從政意欲,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昨日表示,生意人口才及組織力較差,不過信心爆棚,他鼓勵商界站出來,與市民合作搞好經濟。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53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4 ----------

 

東方日報
A31| 港聞
2008-09-11

黃毓民倡組泛民生聯盟

社會民主連線在立法會選舉贏得三個地區議席後,其主席黃毓民昨日宣佈抗爭大計,首要是希望能集結街工梁耀忠、民協馮檢基及職工盟李卓人的力量,合組「泛民生聯盟」,共同爭取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等基層議題。不過,陳偉業已明言公民黨猶如貴族般「藍血人」,充斥著精英主義,日後恐難以合作。

黃毓民昨日在記者會上的態度明顯較在選舉期間溫和。他在總結立法會選舉時指,對於社民連於全港得票率逾一成感到鼓舞,又批評曾蔭權令本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故會全方位在議會內外爭。但已沒有再提要曾蔭權即時下台。

向泛民伸出橄欖枝

選舉期間不斷狙擊公民黨的他,昨日亦主動向泛民伸出橄欖枝,指泛民主派的光譜很闊,故冀望與其他泛民主派商討合作,包括民主黨和公民黨,希望能放下選舉中的恩怨。

黃毓民又提到,希望與同樣走基層民生路線的李卓人、馮檢基及梁耀忠「坐低傾傾」跨黨派合作,黃指雖然社民連與三人在政治議題上的看法未必完全相同,但在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等範疇可以合作,組成「泛民生聯盟」,增加與政府「講數」的力量,被問及會否採取如長毛梁國雄的方式於立法會內抗爭,黃毓民表示有待與梁及陳偉業討論,亦要視乎不同議題而定。

不過,競逐新界西議席但落敗的張超雄於日前批評,社民連的策略很功利,更指社民連雖贏了議席但輸了品格,陳偉業反駁,「話人搶票係荒謬,講法好似呢個世界佢擁有咁」,被問及與公民黨合作會否有困難時,陳偉業直言公民黨的想法很「恐怖」,又揶揄該黨為「藍血人」,「佢地覺得服務社會就係社會欠咗佢,唔投票畀佢地就係你嘅損失」。

馮檢基在接受查詢時表示,黃毓民所建議的做法類似上一屆立法會的「民生連線」,亦不介意與社民連商討合作,但前提是雙方的價值觀、策略及行動需要有共識,他舉例指,例如燒車胎的行動並不適合他。

梁耀忠則對有關建議表示歡迎,認為共同就某議題爭取「無所謂」,亦指有必要一同採取行動,不同黨派應該「團結啲」。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57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5 ----------

 

太陽報
A23| 太陽虹| 大舊在此| By 陳偉業
2008-09-11

胡亂告急應屬虛假聲明

此次選舉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便是不少候選人及各大政黨均作出告急的呼籲,其中以新界西選區最為嚴重。告急之聲,不單在投票前幾日出現,更有不少民調長期排列在第四、五位的候選人,早在投票前兩、三星期,便高調打出告急牌。然而,部分長期告急的候選人,最後卻以高票當選。

候選人在支持度形勢大好的情況下仍然告急,明顯是歪曲事實,可能會構成虛假聲明。

事實上,在大選期間,不少市民對於各間大學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所知有限,往往會因為知名度高的候選人發出告急呼籲,基於感性上的認同及憐憫之心,誤信告急傳聞,將選票投給該等候選人。故此,部分支持度高企的候選人胡亂告急,向選民提供與事實相反或沒有事實根據的資訊,其行為的本質與作出虛假聲明相差不大。儘管如此,現時的機制並無有效的方法防止候選人作出與事實不符的告急聲明。

基於部分支持度高企的候選人胡亂告急,令不少市民改變投票意向,最終出現部分告急的候選人以高票當選的荒謬場面。不少選民因而感到被騙,甚至對候選人以至整個選舉制度失去信心,對民主發展構成嚴重的衝擊。

雖然作出沒有事實根據的告急是否會構成虛假聲明,在法律上仍需進一步研究,但為了確保選舉公平公正地進行,政府亦應研究如何禁止候選人胡亂告急。政府可考慮在選舉前的兩至三星期,禁止一切民調機構公佈民調結果,以免選民受到部分有政治聯繫的民調機構所發表的民調影響投票意向。政府亦應禁止候選人借用民調結果告急,以免候選人胡亂借民調結果之名,製造告急假象。相信透過上述規定,將可大大減少候選人發出虛假告急的機會,令選舉期間的資訊更真確,重建市民對選舉的信心。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47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6 ----------

 

信報財經新聞
P17| 時事評論| 香島論叢| By 練乙錚
2008-09-11

如何看待商界的「民主畏縮症」?

  在既定遊戲規則之下,是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對大多數選民而言,可以接受;有關的負面消息不多,比較重要的是:(一)自由黨直選失敗後,商界對雙普選及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的看法可能趨向保守;(二)投票率偏低;(三)兩大陣營配票出現困難,導致陣營內部出現相當嚴重的磨擦。今天和大家討論第一點。

  商界對選舉結果有情緒,連帶影響對普選的態度,此說由自由黨周梁淑怡親口道出,無可置疑。大家未知道的,是這種情緒有多強烈多廣泛;筆者估計,相當嚴重。不必諱言,商界與其他社會階層之間,一向存在不少矛盾,有些是利益使然,有些源於隔膜,甚或誤解、偏見;選舉前夕的一些爭拗特別是梁展文事件,更加劇了彼此之間的猜疑,不少中下階層人士認為官商勾結日甚一日,商界則反指社會上的暴民政治升溫,最終衝擊法治,令民主變成民粹(九月一日本報刊載鄭維志文章最能代表此種觀點);自由黨這次選舉失利,和該黨在梁展文事件中的態度有很大關係,失利之事又反過來降低商界對普選的支持度,惡性循環又多一圈,以後中下階層指控商界缺乏原則輸打贏要唯利是圖,將更振振有辭!

  從歷史角度看,香港商界在政治上比西方的保守。在催生民主體制的過程裏,西方資本家扮演了帶頭角色。在英國,新興資產階級於十九世紀中葉首次顯示力量,迫使國會廢除「穀物法」(1847)和「海事法」(1849),使所有海外生產的糧食和原材料都可自由進口,並可由外國船隻運進,從而打破了分別由農村封建領主和貴族官僚長期把持的兩大壟斷;此外,各種限制勞動力從鄉村流向城市的眾多地方性法例也逐步取消,導致城市勞動力供應充裕、食品價格和工業生產成本大幅下降,資本主義工商業由是得以蓬勃發展,最終令英國經濟發達、轉型。上述那些妨礙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多個法案得以取消,端賴新興資產階級成功爭取政治民主化。一八三二年,英國資本家推動的「選舉改革法」及其後連續兩次選舉權大幅擴大,把男性中產者和絕大多數城鄉勞動者都變成選民;這些人拿著選票,成為資產階級的同盟軍,聯手把封建貴族壟斷的政治局面打破,從而締造了近現代西方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基本格局。

  香港資產階級的成長道路和西方有別。首先,兩百年來,特別是二次大戰後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廉價勞動力從內地自發湧入香港,資本家根本毋須向本地農業領域爭取解放勞動力。其次,維護香港傳統體制的原有封建法統由英國殖民政權逐步打破,本地資本家根本不必高抬貴手,便可坐享自由資本主義盛宴;他們既沒有革命的需要,因此也沒有進步的傳統。幾十年來,他們最大的利益對手,一是彼此,二是工人。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回歸之後,有了《基本法》保證的民主發展方向,香港的資產階級對政改還是裹足不前,依依不捨手中的免費政治午餐,態度比北京還要保守。

  誠然,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不能一時剔除盡淨,故資產階級只須逐步走向民主、接受民主就是了,社會人士也不會深責;這大概也是《基本法》設定「循序漸進」的原意之一。但是,如果商界因為這次立法會選舉結果對自己不利,政治上不思進取,甚或在政改事上或明或暗大開倒車、與大多數市民的願望背道而馳,則最近明顯抬頭的激進意識將更有市場。回想香港二次大戰之後至六十年代末,階級矛盾日益加深,至大陸進行文革之際乘勢爆發暴力衝突,港英政府於其後三十年之中大力採取懷柔政策,成功紓解此矛盾;八、九十年代,香港工業大量北移,本地工人階級力量削弱,勞資衝突減少,但隨之而來的產業空洞化和亞洲金融風暴,令香港勞工階層生活條件難以改善甚或有所惡化,所產生的社會矛盾,在回歸之後被「港人治港」四字擴大之後,就不是港英時代那套懷柔政策可以應付,政制改革由是不得不提上議事日程而最終於今年初由人大欽準定期。

  對商界中可能出現的「民主畏縮症」,北京絕對不可姑息而應小心整治;本地當權派中的非商界成員(正統左派、政府官員)更要分清社會整體利益所在而不可隨意遷就,否則連自身的中下階層支持也會逐漸流失,到時勞苦大眾聲討的,斷不止於「官商勾結」而勢必包括「左商同流」。如果在民主普選議題上,商界「騎劫」了北京、特區政府和正統左派,則社會激進化只會一浪高於一浪,和諧局面亦只會愈來愈遙遠,最終對商界自己也十分不利。

  註:此論點詳見零七年拙作《細草微風》一九六至二○四頁文章〈金權面對民主〉。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6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7 ----------

 

星島日報
A06| 港聞| 星島專訪
2008-09-11

何俊仁倡黨內非議員入行會

立法會選舉經已塵埃落定,特首曾蔭權正準備籌組新一屆的行政會議。民主黨作為泛民第一大黨,該黨主席何俊仁表示,若政府接受由民主黨內非立法會議員擔任行政會議成員,「唔係一定無得傾」,但強調不會因此影響到該黨在立法會的投票取向。他又希望,新一屆立法會中,泛民三大政黨民主黨、社民連、公民黨,應該「平心靜氣」地修復選舉帶來的裂痕,加強議會內的合作。

不影響立會投票取向

何俊仁昨日接受訪問時,被問到假若曾蔭權向民主黨伸出「橄欖枝」,招攬民主黨成員擔任行會成員一事,民主黨會否接受。他強調:「我們不會有集體負責制,無得傾,他又怎可能接受呢?只是這一點都不用考慮啦!我不會放棄我作為民選議員的職責」。

至於他會否接受由副主席單仲偕、前主席楊森、或羅致光等非立法會議員的民主黨高層出任行會成員,他表示:「如果不影響立法會投票,唔係一定無得傾,但我們不會是執政聯盟,不要以為給一個位我,就當我們是執政聯盟……我們作為一個政黨,我們不能夠成為你的附屬品……如果有個民主黨(成員)入去(行會),不一定會畀票你(立法會投票時支持政府),他負責遊說民主黨,可能遊說唔到」。

他相信特首曾蔭權邀請民主黨人的可能性不大:「他不會無代價地,搵一個那麼重要的位給你,如果你又同佢拉唔到票,又唔集體負責,又唔係一個議員,佢會畀你咩?」若果曾蔭權表示可以接受他的條件,他說:「我唔會排除,我亦會作出考慮,但係唔代表一定得」。

「社民連要收斂」

民主黨與政府的關係「算不上友好」,何俊仁形容,他們與政府會貫徹「正常及健康」的工作關係,「大家係有偈傾」,但他們會保持一種「在權力之前講真理、說實話」,「不對就砌到你盡,例如梁展文事件,一定要查」,「在民生的問題上,我們會據理力爭……只要不牽涉大原則、大事大非的問題,我們會妥協」。對於被視為「激進分子」的社民連加入立法會,他承認會為香港議會文化帶來一定的衝擊,但「激極都無可能同台灣比」。至於民主黨、社民連及公民黨能否修復選舉期間帶來的裂痕,他覺得,泛民之間要「坐低平心靜氣睇睇……二○一二方案政制方案、二十三條立法都即將到來,這些都是新的危機,你還去計選舉的恩怨?」,他認為,「公民黨都係有眼光的人,希望可以包容到,不過,社民連就要收斂嚇啦」。記者蕭浩林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1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8 ----------

 

星島日報
A18| 每日雜誌
2008-09-11

高調爭取「殺局」勢掀風暴 謝偉俊當選 旅遊界有焦味

跨界別殺入旅遊界以黑馬姿態出線的謝偉俊,成功當選喜氣洋洋,昨日高調談及希望盡快解散旅遊發展局,又表示會落實參選政綱,為旅行社爭取改善航空公司削佣金情況及發還「品質保障基金」等,雖然一番大計聽來擲地有聲,但種種問題涉及層面廣泛,作為旅遊業新丁插手有一定難度,加上「法律超人」參選時抨擊旅遊業議會高層時言論惹火,亦可能引起部分業內人士不滿,到底新人事會帶來新氣象,抑或掀起一場風暴,仍是未知之數。記者蔡少紋梅思貽

成功當選旅遊業界立法會議員的謝偉俊,甫上場即大展拳腳,高調談及上場後希望盡快解散旅發局,他坦言這是業界內外的意願,「之前我探訪過近一千家旅行社,跟好多管理層傾過,發現他們有好多不滿聲音,包括市民在內,相信不少人對旅發局的管治、使費等問題都不滿意,平衡過整體利益後,我認為應該這樣做。」他承認爭取「殺局」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慢慢部署,跟政府和業界從長計議。

不熟悉運作忠實擁躉不多

今屆立法會選舉旅遊業界有一千二百六十一個合資格選民,主要是公司團體票,當中又以中小型旅社為主,其中共八百八十三人投有效票,當選後謝偉俊也曾多謝中小型旅行社的支持。他今次以九票之差,擊敗行內老行尊董耀中晉身成為該界別的立法會代表,雖然吐氣揚眉,但他在旅遊業界扎根不深,支持者未必是他的「忠實擁躉」。

旅遊業關注組總幹事李錦添直言,謝偉俊今次能夠勝出,主要原因是業界想改變現狀,「很多中小型旅行社都覺得旅遊業議會(下簡稱TIC)幫不到他們,所以揀一個非業界的人進來,情況就如現時民怨深,很多選民支持黃毓民、長毛進入議會一樣,大家希望靠激進的聲音改變現狀,中小型旅行社都希望謝偉俊成為他們的發聲渠道。」但他坦言,謝偉俊業內經驗較淺,對行業運作不熟悉,到底在四年內是否能交出成績表,繼續得到中小型旅行社的支持,仍是未知之數。

突然「空降 」抹煞機構貢獻

事實上,今次謝偉俊高調爭取「殺局」,業內亦存在一些反對聲音。資深領隊李樹坤則說,在業界的專業角度看,謝偉俊只是「低層次」行家,「他在業界經驗淺,未必瞭解到我們的需要,他在政綱以節省開支為由,提及應將部分旅遊業相關機構解散或改組,我認為就算要慳錢,也毋須即時推倒這些建立多年的機構,完全抹煞他們的貢獻,這未必是業界想見到的局面。」他又指,謝偉俊始終不是旅遊業出身,突然「空降」業界,相信要花不少時間與TIC的幹事及理事溝通。

另外,謝偉俊上場後,也可能要花心思應付界別內的暗湧。過去代表旅遊界的立法會議員,多與TIC關係不俗,但言論出位的謝偉俊在政綱中,有幾點較為「惹火」,例如反對航空公司削減旅行社的機票佣金,明顯與航空業界對著幹。此外他又要求TIC還富於民,將部分盈餘發還給八大屬會及全體會員,若他上任後真的落實向TIC爭取,亦未必容易達到「共識」。

不擔心與「宿敵」董耀中合作

不過,謝偉俊直言:「我只是以會員利益行先,上任後我會積極向TIC爭取,相信他們不會與民為敵,希望大家有商有量處理問題。」加上去年業界不滿航空公司收取二百五十元作為非即日取消或更改機票資料的手續費制度,謝為業界任律師進行訴訟,有指TIC曾口頭承諾會支持業界打官司,甚至分擔堂費,結果官司輸了,TIC對支付堂費問題卻不了了之,重提舊事時,謝偉俊也坦言,上任後會繼續跟進事件,他說:「當時TIC曾口頭承諾,亦在會議提及,會議紀錄都有寫,將來我會盡力促使TIC對事件負責。」

選舉期間謝偉俊又曾發公開信,直指TIC總幹事董耀中以總幹事身份參選,角色重疊,TIC主席何柏霆又為董耀中拉票,有濫用職權之嫌。選舉時的針鋒相對無可厚非,但當選後很多議題都要與TIC商討。然而謝偉俊表示不擔心與「宿敵」合作會「面阻阻」,他說:「如果是為業界利益出發,我不怕與任何人合作,其實我同TIC整體合作無問題,早前還幫該會專業責任保險委員會工作,只是近年有個別領導人的管理作風遠離了會員利益,舉例連總幹事未辭職也去參選已好有問題,我認為維護TIC公信力重要過個人利益,做得管理層就要識避嫌,總之我做事向來對事不對人。」

在參選期間,有人質疑謝偉俊經營的旅行社只是空殼公司未必合乎參選資格,謝回應:「選舉條例只規定參選人有旅遊業相關背景,我有旅行社,亦有參與業界事務,正如董耀中也是TIC總幹事,並非開設旅行社,所以我的旅行社以甚麼形式營運,已毋須再斟酌。」不過有知情人士說,有人可能會捉住這點追擊謝偉俊。

TIC明年改選關係待緩和

雖然謝偉俊的四年任期看來荊棘滿途,不過,TIC總幹事董耀中已明言會辭職,明年底又適逢TIC改選主席,現任主席何柏霆已連任過一屆,不能再「林莊」,主席之位花落誰家,仍有待揭盅,但據知今次曾透露有意競逐旅遊界議席的太古旅遊董事總經理梁志群,在業內呼聲甚高。梁昨日通過發言人回應,他一向很熱衷為旅遊業界服務,但改選主席的事接近明年尾,現階段仍未考慮。

有知情人士指,梁與謝關係並不緊張,如果梁志群做主席,屆時TIC與謝偉俊的角力關係可能趨向緩和。而且,並非所有TIC理事都跟謝偉俊「無偈傾」,身兼該會理事兼香港入境旅行社協會主席的吳光偉表示,謝與大部分業界關係良好,他參選前拜訪了很多旅行社,以瞭解業界訴求,因此獲不少中小型旅行社支持。他說:「其實選舉結果已反映到業界對董耀中的支持下降,對TIC的管治能力無信心,老實說,若論資排輩,謝的當選機會一定不及董,但業界近年積累好多不滿聲音,所以才期望有新人上場改善營商環境。」

但旅遊業界種種問題積壓已久,要起革命並不簡單,到底新人事是否會帶來新局面,仍要拭目以待。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4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9 ----------

 

明報
A03| 港聞| 社評
2008-09-11

激進現象:疑慮不在議題關鍵視乎手法

對於今次立法會選舉結果,不少人都有一個疑慮,就是會否因為政治生態「激進抬頭、民粹冒起」而影響本港的繁榮穩定?無一個水晶球能夠預估未來4 年立法會將如何運作,也無法預測本港整體政治會有怎樣的轉變,我們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政治或政策議題;關鍵在於政黨、議員以什麼手法向政府施壓,以達至為市民爭取利益的目標。

有關疑慮,主要由於在政治光譜處於中間取態的自由黨,在地區直選全軍覆沒,而理性溫和的公民黨亦有所失;反之,取態激進的社民連則冒起,奪得3 個議席,此消彼長之下,許多人擔心政治生態丕變,政府的政策被迫向基層傾斜,福利主義抬頭,改變了本港原有格局。

社民連在今次選舉取態激進,以主動出擊、挑起爭議為尚;開票當晚,人們在開票中心見識了社民連支持者以喧鬧統懾全場、無所顧忌地指罵民建聯,所顯示的並非互相尊重,而是挑釁、不包容的對抗做法,這一幕,使人印象深刻。另外,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在當選後接受記者訪問時,曾說過「會為反對而反對,把抗爭帶入議會」,他也提過在台灣、南韓和日本國會發生的議員之間的肢體衝突;昨日在記者會上,他們更提出「沒有抗爭,哪有改變」論詞,表明將會結合立會內外來抗爭。迄今社民連聲稱會採取的問政和議政風格、做法,能否帶動風潮,尚待觀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假若社民連真的這麼做,本港政壇更趨紛亂,幾可肯定。

社民連聲稱將夥同泛民陣營的李卓人、馮檢基和梁耀忠,組成聯盟,首要工作是滅貧,包括爭取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立法、集體談判權及設立全民退休保障等。這些議題,並非始於今時今日,實際上已經醞釀多年,李卓人、馮檢基和梁耀忠等其他議員長期以來都在爭取,以目前本港政治生態,社民連在新一屆立會初試啼聲,主打這些項目來取寵於市民,完全可以理解。問題是,這些議題曠日持久而無所成,如果將之歸因於過往的做法太溫吞水,因而改為採用激進的做法(例如肢體衝撞等),這就能夠一舉功成嗎?整體社會是否會接受採取衝突邊緣方式的做法?值得留意。

社民連被標籤為激進,當然與其成員的行為、言論和作風有關,他們在這次選舉中,取得約10%票數,所得到支持和代表性,值得重視。一般相信,激進會吸引草根階層,因此認為社民連的支持者多為普羅大眾,但是專長研究選舉的學者蔡子強發現,黃毓民在九龍西選區內公屋、私樓、大型中產屋村和豪宅區票站的得票率,十分平均,因此黃的支持者是跨階層,並非單靠草根選票,研究還發現社民連其他4 位候選人的票源,大致上也是這個模式(詳情請參閱今日A32 觀點版)。

中產階層支持取態激進的政黨候選人,有意見認為是不滿意現狀,因此支持激進取態者進入議會,衝擊政府。社民連的「跨階層現象」,實際反映一些什麼現象,值得政府重視和深入研究。一般認為中產階層是社會的主要穩定力量,其屬性應該與激進取態有所扞格,現在兩者合流,會衍生怎樣的政治生態,確實值得留意。不過從主觀良好願望出發,既然得到中產階層支持,社民連在採取激進手法之時,也要顧及中產階層的社會穩定訴求。

根據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今年5 月底的一項調查,訪問了1015 名市民,發現受訪市民對於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在政治經濟議題定位的期望,總的而言與激進搭不上邊。例如:●在與政府的關係定位上,52%受訪者期望議員多些「監察政府」,亦有36.9%期望議員多些「與政府

合作」;

●在經濟發展方面,有58.4%受訪者期望議員多強

調「經濟平均分配」;

●亦有33.6%期望議員多些強調「經濟增長」;●在落實一國兩制方面,83%受訪者認為議員應該多強調香港與內地融合,認為應多些強調與內地保持一定距離的只有11.7%;●在民主化步伐方面,45.5%受訪者期望議員支持人大有關雙普選的決定,期望議員繼續支持泛民陣營2012 雙普選訴求的則有39.1%。

上述調查結果,說明香港社會在這些重大議題的分歧和意見多元,但是從數字比例看來,除了較一面倒認為應與內地保持密切關係外,其他政經議題都不存在零和取捨取態,顯示相互包容、調適、妥協,以使香港各方面較平穩地向前推進,應該是市民對於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期望。

本港現行政治體制,由於不能實施政黨政治,政府在議會並無必然使政策、法例或撥款得以通過的票數。這種「政府有權無票,議員有票無權」的畸形格局,導致政府在施政上掣肘多多、效率遲緩,付出了昂貴的社會成本。

但是基於體制難改,香港未來4 年都只能在這個困局中度日,正因為如此,除非存心要把香港推向死局,否則政府和各方政治力量之間,都要在困局中尋求共存和使政務得以推進的方法。怎樣達至這個目標,要看各方在新一屆立法會的平台,如何相互調適。我們不知道各方最終如何相處,只知道相互尊重和包容是最起碼的,而且搞亂香港,肯定不是香港市民對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期望。

【相關專頁刊A6 版】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市民不尚零和取捨

期望包容調適妥協

以對抗尋求改變

政壇將更趨紛亂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0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0 ----------

 

文匯報
C03| 副刊采風| 思旋天地| By 思 旋
2008-09-11

大贏家

 「民建聯」在今屆立法會選舉堪稱大贏家,在立法會內可保持大黨地位。難能可貴的是,成功帶出新一代晉身立法會,接棒有人,精神攻略可嘉成功!

 然而,看到「民建聯」前黨魁曾鈺成在勝出後接受訪問時,不但臉露失落感,且聲帶哽咽,眼泛淚光。誰也知道曾Sir為選果未能把蔡素玉連任帶進立法會而難過,盡顯有情有義的鐵漢本色。反而蔡素玉瀟灑得很,講了一番熱情洋溢的話去安慰曾鈺成。場面真令人感動。政治領袖其實也是性情中人哩。

 政黨領袖部署一切以聽從組織分配為依歸,曾鈺成在九龍西服務扎根多年,為了提拔青年人,西九龍參選名單以李慧地掛頭牌,這位女會計師不愧為曾鈺成的愛徒,一出即中,且是九龍西獲最多票數者。此區獲選五席中,新面孔當選者還有大律師梁美芬。今屆新立法會成員女中豪傑可不少。嘗過補選落敗滋味的葉劉淑儀,再接再厲終能晉身立法會,可喜可賀。梁美芬和葉劉淑儀皆以獨立人士勝出,其實,觀乎各大政黨幾乎雄霸席位,能夠以獨立身份勝出實非易事。愈趨成熟的選舉文化,政黨資源優勢多勝算也高。不群不黨者接受挑戰多,事倍功半吃力得很。

 選舉有勝有負,參加選舉必要有失敗的準備。今屆選舉錯綜複雜結果詭異。多名「大佬」「大姐」「陰溝翻船」未能連任。尚幸他或她仍能以「君子之戰」表現瀟灑,顯然心理質素尚佳。其實,長江後浪推前浪,幾許新人換舊人,接替興革本是現代社會慣常事,愈是英雄愈要面對。梁家騮醫生輕鬆贏出,郭家麒意外出局?正如某議員所稱,競選工程並非臨急抱佛腳,應早做服務累積服務業績,方能獲選民支持。



 
文章編號: 2008091100502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1 ----------

 

蘋果日報
A23| 專欄專論| 八方人物
2008-09-11

八方人物:劉千石無悔提和解論

由地位崇高的工運領袖,變成受人唾罵的民主罪人,再被冠以「老千石」惡名,剛剛在選舉中輸掉九龍西議席的劉千石承認,04年提出民主派與中央「大和解」的言論,是其17年從政生涯的轉捩點,最終令他「兩邊不是人」,但他無悔提出和解論,堅稱「總有個人要行出嚟,講出應該要講嘅野。」

「至少冇迴避到問題」

明天便屆61歲的劉千石,就在上週日結束長達17年的議會生涯。這次立法會選舉,關於劉千石的新聞一直都很負面,不是出席率不高,就是說他「冇做野」,同區對手又猛烈抨擊,甚至當面直斥「踢走老千石」。

「聽到呢啲說話,冇人會覺得舒服o架,但係我唔會對人地有恨意,將呢啲野扣喺我身上,總好過扣喺人地身上,因為我頂得住。」坐在美孚家中接受訪問的劉千石,不慍不火,沒有激動也沒有失落,彷彿失掉了議席,並不是甚麼大事。

他相信市民對他態度逆轉,始於04年提出和解論。他說當時認為要推動香港民主發展,民主派便要與中央和解,展開溝通,豈料有關建議卻令他「兩面不是人」,陷於「轉軑」疑雲中,也令他英名一朝盡喪。昨天,他說沒有後悔當年提出和解論,「至少我冇迴避到一個重要問題」。

選戰失利,當然不能通通推到和解論問題上,劉千石坦承出席率不高是其中一個致命傷。選戰結束後第三天,他才解釋較少在立法會現身,是因為要經常返內地探望年邁兼有病的母親,加上身體出了毛病。選舉期間不提,說是為免「博同情」,選舉後才澄清,似乎是要還自己一個清白,可惜有點為時已晚。

人走茶涼,由議會內被迫走到議會外,議價能力還剩多少?劉千石心中有數,但他相信只要有決心,凡事可成真,認為縱然走到另一個平台為勞工階層爭取權益,仍可給政府一定壓力,相信自己「唔爆料」及理性的遊說模式,會獲政府信任。老前輩對新任議員的一大建議,是針鋒相對時,「問嚇自己係咪對事不對人。」最重要的是「唔係要活於鎂光燈之下,唔使諗人地點睇。」

記者 許偉賢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6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2 ----------

 

南華早報
EDT3| EDT| By Fanny W.Y. Fung
2008-09-11

Election complaint 'is Liberals' affair'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has sought to distance itself from the Liberal Party's vote-canvassing feud, saying it is a family affair.

The Liberals' New Territories West candidate 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 who lost her re-election bid on Sunday, complained against fellow Liberal and Heung Yee Kuk chairman Lau Wong-fat, who supported a DAB rival to Mrs Chow.

DAB leader Tam Yiu-chung said: I felt very uncomfortable after hearing this ... But this is their internal matter and I am not in a position to comment.

Mrs Chow said she had formally complained to the party that Mr Lau had done it a disservice by canvassing for Cheung Hok-ming, whose joint ticket with the DAB was seen as competing with Mrs Chow's campaign in the same constituency.

Stressing that he hoped the incident would not ha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Mr Tam said it was normal for Mr Lau to support Mr Cheung, his deputy who was running under the banners of both the DAB and the kuk. Mr Tam also rejected suggestions his party had over-campaigned at Mrs Chow's expense.

Cheung Hok-ming's chance had been indicated by opinion polls as unsafe and we had to strive our best, he said. We had thought Mrs Chow had no problem with re-election because she was well-known, had worked hard and enjoyed a stable support rating. Asked whether he would invite the kuk leader to join the DAB, he said: No, no. We have never thought of it.

He did not comment on reports that Mrs Chow's election advertisements had been torn in rural areas.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1027008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3 ----------

 

南華早報
EDT1| EDT| By Gary Cheung, Ambrose Leung and Fanny W. Y. Fung
2008-09-11

Liberals doomed, says founding chief

The Liberal Party is finished after its huge setback in Sunday'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says its founding chairman Allen Lee Peng-fei.

It faces a succession crisis and a shortage of funding, he says.

The party founder's remarks came as a row escalated between Heung Yee Kuk chairman Lau Wong-fat and the party over his canvassing for a candidate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Mr Lau,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party, said: "I am not a Liberal Party member {hellip} Did I take an oath [of membership]?"

Pressed on whether he was still a member, he said: "You can say yes or no." Quitting the party would be no big deal, he added.

Mr Lee, who founded the party in 1993 and resigned as its chairman in 1998 when he lost his seat in Legco, put its losses on Sunday down to its failure to develop a district network.

He said the party would see a sharp drop in funding from the business community because it had failed to win an electoral mandate.

The Liberals won seven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seats but all its candidates for direct election were beaten. Among them were James Tien Pei-chun, who has now quit as chairman, and 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 who resigned as party vice-chairwoman. Both had won directly elected seats in the 2004 poll.

Mr Lee said: "The party is also facing a succession crisis as it lacks strong second-tier members. The youngest lawmaker of the Liberal Party is Jeffrey Lam Kin-fung, who is now 56.

"The party has no future except merging with the DAB," he said.

The Liberal Party's acting chairwoman, Miriam Lau Kin-yee, said its leaders would meet soon to elect a new chairman, who would initiate a thorough review of its direction.

The party has written to Mr Lau for an explanation of why he canvassed for Cheung Hok-ming - a DAB candidate in New Territories West, where Mrs Chow lost her seat.

Ms Lau said the party's executive committee was giving Mr Lau a chance to explain himself. Any breach of the party's rules could trigger disciplinary action, she said.

"It is absurd for him to deny being a Liberal Party member. There are clear rules saying members cannot canvass for non-members during elections and nobody ever gave him an exemption," Ms Lau said.

But Mr Lau questioned the timing of the complaint, as his canvassing for Mr Cheung started months ago.

A source familiar with the situation said Mr Lau was unlikely to withdraw from the Liberal Party.

"Beijing is mediating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an attempt to cool down the dispute," the source said.

Party time; Christine Loh A13



 
文章編號: 20080911027010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4 ----------

 

香港經濟日報
A25| 港聞| By 羅善柱、周穎雯
2008-09-11

「替對手拉票 盼劉皇發解釋」 劉健儀︰自由黨慘敗 與中聯辦無關

  自由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全軍盡墨,落敗的前副主席周梁淑怡把矛頭直指替對手拉票的黨友、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表示,希望劉皇發數日內給黨一個解釋。

  至於有傳中聯辦不願相助,也是自由黨今次慘敗原因,劉健儀則指:「從來西環(指中聯辦)都無協調,沒有幫我們,沒有插過手,故西環的關係不存在。」

  自由黨現經歷創黨以來的最大低潮,前主席李鵬飛建議與民建聯合併,劉健儀接受本報訪問時,對此表示保留:「自由黨的理念,會否獲得人家接受呢?這個絕不能衝動去做,好似結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倡與民建聯合併 劉有保留

  劉健儀形容,李鵬飛當年在直選中,未能成功連任,是該黨第一次失敗,今次是第二次,擔心會給予商界的感覺,「即使直選成功了,都會給人拖落馬」。她更表示:「不要說他們參與直選,要有人放低自己生意,都需要一段時間,才可令傷口復元,恢復信心。」

  對於有傳言指,中聯辦拒絕相助配票,也是前副主席田北俊和周太落敗原因,劉健儀否認說,在選舉中,完全沒有考慮中聯辦的問題。

  談及劉皇發,劉健儀透露,已去信要求對方解釋,為何替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相信數天後會有回覆。她指,劉皇發在04年選舉時,除了協助民建聯外,也有為周太拉票,但今次選舉則「偏埋一邊」。

承認周太獲鄉事票 亦未必贏

  按自由黨黨章,選舉期間,黨友不應協助其他非黨友競選;若有特殊情況,可以提出申請豁免。但劉健儀指,事前無收過劉皇發的豁免申請。黨內有機制處理事件,後果可以是警告、譴責、或最嚴重的撤銷黨籍。

  她強調:「我們不是因為選票跌了就『賴』,而是剛剛有這個投訴,又有客觀證供,為何有些票站在04年,有這麼多票支持周太,今年全部無曬呢?」

  本報翻查紀錄,在鄉事票最多的元朗區,周太於04年獲得逾1.3萬票,今年則大跌至不足7,000票。劉健儀承認,即使周太獲鄉事票,也未必能當選,但黨受理此事,主要是針對劉皇發協助民建聯的舉動。

  對於劉皇發否認自己是自由黨黨員,劉健儀反問:「發叔是創黨黨員,有交黨費,以黨員身份去選田北俊為主席,又有推薦其他人入黨;如果這也不是黨員的話,我也不懂回應!」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分析指,周太和同樣落選的田北俊,無論是在公屋還是私人住宅,得票平均較04年下跌約五成;即使劉皇發為他們箍緊鄉事票,亦不足以當選,故此這不是他們單一和致命的原因。

相關文章:

劉皇發:自由黨不滿 可叫我退黨

泛民有裂痕 合作存陰影 社民連稱無問題 公民黨:難箍實23票



 
文章編號: 20080911030009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5 ----------

 

太陽報
A09| 港聞
2008-09-11

毓民頭炮擬組泛民生聯盟 公民黨藍血人難合作

新立法會或有一個關注民生及勞工權益的泛民生聯盟。一舉取得三個地區直選議席的社會民主連線進身立會新勢力後,主席黃毓民昨宣佈第一炮,欲集結街工梁耀忠、民協馮檢基及職工盟李卓人的力量合組「泛民生聯盟」,以聯合六票共同爭取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等基層議題。社民連成員陳偉業明言,公民黨是猶如貴族的「藍血人」,成員均充斥精英主義,日後恐難與該黨合作。

黃毓民昨日在記者會上的態度,明顯較在選舉期間溫和。他總結選舉時指出,對於社民連於全港得票率逾一成感到鼓舞,又批評曾蔭權令本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故此會全方位在議會內外爭取,但已沒有再提要曾蔭權即時下台。

選舉期間不斷狙擊公民黨的他,昨日亦主動向泛民伸出橄欖枝,指出泛民主派的光譜很闊,故冀望與其他泛民主派商討合作,包括民主黨和公民黨,希望能放下選舉中的恩怨。

「話人搶票係荒謬」

黃毓民又提到,希望與同樣走基層民生路線的李卓人、馮檢基及梁耀忠「坐低傾傾」跨黨派合作,黃指出雖然社民連與三人在政治議題上的看法未必完全相同,但在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等範疇可以合作,組成「泛民生聯盟」,增加與政府「講數」的力量,被問及會否採取如長毛梁國雄的方式於立法會內抗爭,黃毓民表示有待與梁及陳偉業討論,亦要視乎不同議題而定。

不過,競逐新界西議席但落敗的張超雄於日前批評,社民連的策略很功利,更指出社民連雖贏了議席但輸了品格,陳偉業反駁,「話人搶票係荒謬,講法好似呢個世界佢擁有咁」,被問及與公民黨合作會否有困難時,陳偉業直言公民黨的想法很「恐怖」,又揶揄該黨為「藍血人」,「佢地覺得服務社會就係社會欠沖佢,唔投票畀佢地就係你嘅損失。」

梁耀忠讚成團結啲

馮檢基接受查詢時表示,黃毓民所建議的做法類似上一屆立法會的「民生連線」,亦不介意與社民連商討合作,但前提是雙方的價值觀、策略及行動需要有共識,他舉例指出,如燒車胎的行動並不適合他。

梁耀忠則對有關建議表示歡迎,認為共同就某議題爭取「無所謂」,亦指有必要一同採取行動,不同黨派應「團結啲」。

高官有無做好自己份工?

詳情瀏覽on.cc《做好呢份工》專輯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34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6 ----------

 

信報財經新聞
P08| 政策政情
2008-09-11

程翔:葉劉高票當選令人遺憾

  去年補選落敗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剛以逾六萬票當選港島區立法會議員,新加坡《海峽時報》評論員程翔【圖】表示,「葉劉現象」是今屆立法會選舉最負面和令他最遺憾的訊息。他稱,當年五十萬人上街拖下馬的人士,在短短五年間,比深耕十多年的民建聯和工聯會得票更多,顯示只要北京認為忠誠則仍可高票當選,同時亦顯示選民會變,寄語關心香港前途的人士應予以關注。

  程翔昨天應公共專業聯盟邀請發表對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看法,他稱,「葉劉現象」反映昔日五十萬人上街反對的人士,北京會視為忠誠,只要中央滿意,就不會理會群眾反對,在去年補選時,仍在獄中的他聽到左派消息表示,一車車的「省港奇兵」來港投葉劉一票,情況令人憂慮。

  他指出,二〇〇三年有五十萬人上街,在短短五年間,葉劉淑儀在今屆選舉的得票比深耕十多年的民建聯和工聯會更高,雖然泛民主派目前在直選仍維持約六成得票,但未來十年選民的傾向亦會轉變,難保「葉劉現象」不會惡化。問及葉劉當選會否預示「二十三條」立法會在落實普選前重臨香港,程翔不諱言,的確有此憂慮,但礙於有關議題過於敏感,不便作出評論。

  對於自由黨三張直選名單全軍覆沒,程翔分析指出,自回歸以來北京在整個政制上的設計處處維護工商界的利益,政府與工商界的權力密不可分,近年民間所言「官商勾結」的講法並非無道理,一旦中央今次無協助自由黨配票,市民即透過手上一票將之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則是自由黨自創黨主席李鵬飛後,很少從民間的角度深入做與基層有關的工作,遂造成今天的結果。

  問及社民連奪得三席會否令中央推遲香港落實普選的進程,程翔指出,去年人大已宣佈「二〇一七和二〇二〇」,如果紀錄在案的決定也修改,在國際上難取信於人,但未來十年,中央必定會確保一人一票選舉仍會選出「愛國愛港」人士,最大可能則會是讓香港人在幾個北京接納的人士當中選出特首■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3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7 ----------

 

都市日報
P03| 港聞
2008-09-11

發叔:「唔好叫我自由黨」

自由黨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上輸了議席外,還輸了黨友間的友情,亦輸了與鄉議局的關係。身兼鄉議局主席的劉皇發被前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指斥「對唔住」黨後,劉昨嚴詞反駁指控,更聲言自己不是自由黨黨員;他仍未收到投訴信件,下週二將交代。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則要求劉在數日內解釋。

在新界西只取得21,570票輸掉議席的周梁淑怡,前日接受訪問時直言,她流失大量選票是因發叔為同區對手張學明拉票,她向黨投訴;自由黨昨又向鄉議局投訴。

身兼自由黨中委的劉皇發說,理解周太的心情,並承認親疏有別,說:「她批評咩野,我都接受,我同張學明係鄉議局嘅人,同根同源,忠孝不能存;若有人唔滿意我幫其他參選人拉票,可以叫我退黨,但冇人叫我只可揀一樣喎,又冇人警告我。」「選舉一定有輸有贏,輸又唔係你一人,有十幾人輸啦。」「我冇宣誓加入自由黨,唔好叫我自由黨、自由黨喎!」他又質疑黨內哪章有紀律處分。再問他是否自由黨黨員,他說:「可以係、可以唔係。」若黨內要求他退黨,他會退出。

黨內要求立即開除發叔

劉健儀指,周太的鄉郊票流失很多,如上屆有4位數字的選票,今屆只餘下兩至3位數字,是有客觀佐證的。

劉健儀又說,黨規容許黨員申請豁免協助黨外人,但至7月也不見發叔的申請,在收到發叔回覆後將交由常委會跟進,若證實有違反黨章,會交由紀律小組處理,一般的懲處分為警告、譴責甚至開除黨籍。

對於發叔不認是黨員,劉健儀強調,發叔有交會費,亦有介紹人加入黨,入黨是毋須宣誓的。她又說,黨內有聲音要求開除發叔的黨籍,但她認為該等候回覆,若發叔不作出解釋便退黨,她會感到相當失望。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昨亦對周太與發叔之爭,直言「聽到都唔安樂」,但強調張學明於投票日的票也不穩,亦沒資料指周太不夠票,加上過去選舉,鄉議局也有支持他們,鄉議局主席為副主席拉票屬正常。身兼鄉議局副主席的張學明在新界西與譚耀宗共取得92,037票入局。

譚又說,不會因此迴避與鄉議局合作;但他拒評是否歡迎發叔加入民建聯。工聯會會長鄭耀棠指,自由黨上屆因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當選,但選舉仍是要靠耕耘的。 (都市)

 
文章編號: 20080911441001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8 ----------

 

都市日報
P03| 港聞
2008-09-11

黃毓民:毋懼議會抗爭

社民連昨舉行選舉總結記者會,黨主席兼候任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對地區直選派出6人參選,3人當選的成績表示滿意,並強調進入議會後將加強力度監察社會,及繼續在議會抗爭。他又批評 ,泛民近日提出的「搶票論」是荒謬。

在九龍西以37,553票第二高票當選的黃毓民認為,選舉後,他們被人形容為「惡人谷」、「三惡男」是相當負面,他進入議會不是為搞事或「臭罵人」,只是表達立場及加強監察政府的力度。不過,遇上不公義的事,他們都會利用《議事規則》賦予可行範圍內繼續抗爭,甚至挑戰不合理的《議事規則》。但會否以「長毛」梁國雄的方式進行,則要和其他黨員進一步商討。

黃毓民又說,在民生議題上如爭取最低工資,社民連將加強與職工盟李卓人、街工梁耀忠及民協馮檢基等代表基層的議員合作,增加與政府的議價能力;在個別議題上,社民連與泛民主派亦有合作空間。但他承認,他們與公民黨在民生立場上有一定差別。

斥「搶票論」荒謬

對於有落選的泛民候選人指控社民連「搶票」,黃毓民指,選票的流向是選民自行決定,從不存在「搶票」問題,斥責有關言論荒謬。

成功連任的陳偉業亦認為,社民連成立兩年,在全港總得票率卻逾10%,除政府需反省外,泛民亦需反省。

梁國雄則批評,民建聯與自由黨因選票問題引致內訌,情況較泛民更醜惡。他並趁機嘲諷民建聯候任議員陳克勤早前接受訪問時發音錯誤,說:「我唔會try my breast,我只會try my best,我歡迎任何人同我辯論,選舉結束後亦即是另一場選舉的開始。」

陳克勤昨接受電台訪問時承認,在早前訪問時的英語發音不太好,希望社會給予機會,他會進修以做好未來議會工作。陳並指,自己是中文中學畢業,但不可以他為例子代表本港的教育成果。他支持母語教學,但亦不應忽視學生學習英語,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在學校,加強學習英語的環境。 (都市)

 
文章編號: 20080911441001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9 ----------

 

英文虎報
P02| Central Station| By Mary Ma
2008-09-11

Deep down roots in Liberal row

The volleys flying between two Liberal Party heavyweights following the party's devastating defeat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are an eye-opener that only bystanders find amusing.

Rural guru Lau Wong-fat's clashing with veteran Selina Chow Liang Shuk- yee in the tit-for-tat drama that escalated in the past few days threatens to drive a wedge through the party already licking its wounds after all its candidates - including former party chief James Tien Pei-chun - went down in flames in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Why the about-face?

Well, for starters, Lau is also the chairman of the Heung Yee Kuk, which was instrumental in ushering both Tien and Chow to Legco in 2004 on the back of Tien's resignation from the Executive Council following the Article 23 row a year earlier.

The party had high hopes that Lau would work the same magic again to help them secure another term.

But instead of appearing together with Tien and Chow, Lau - together with a force of local rural committee leaders - showed up in the campaign of Cheung Hok-ming, a Heung Yee Kuk leading member seeking election under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s banner, to drum up votes for him.

In contrast, Chow's request to tour local villages in the company of Lau and other rural leaders fell on deaf ears.

A rural committee member was blunt, saying that with Cheung and Chow both running in New Territories West, people were bound to vote for Cheung without question.

About the same time, Tien's plea for help got nowhere as well. It is said that Tien had been trying to contact Lau throughout Sunday evening, but was only able to get through to him at about 10pm - 30 minutes before the polls closed. An 11th-hour plea by Tien to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Hong Kong also extracted little help.

As far as the Liberals are concerned, if anyone is to be blamed for their defeat, Lau would be the chief culprit.

While the squabbles stemming from Chow's accusation that Lau did not canvass votes for her, and Lau's rebuttal that he would be more than willing to quit the party if she was so upset, could well be tempestuous. They may cast a shadow as the party continues to heal its wounds and keep its head above water.

Sunday's setback is doubtlessly a bitter pill to swallow for the Liberals and the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sectors' interests they represent.

Yet, one would be over-reaching to think the party will be wiped off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for good. The city, a pluralistic society, is driven by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it will be inconceivable that employers, for instance, will sit still given the situation that they will not have anybody in Legco to speak for their interests.

Tien and Chow's departure will not spell an end to the party even though there is a lot of land for it to plow before it can stage a comeback through direct elections.

There seems to be the consensus, however, that the Liberals' setback in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will make it even harder for the various political forces in the legislature to compromise on any political reform that requires at least two-thirds approval before it can be referred to the mandarins in Beijing for their blessing.

Will this end up affecting the plan to have our chief executive elected by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17?

 
文章編號: 20080911448007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0 ----------

 

頭條日報
P08| 要聞
2008-09-11

公民黨斥狂搶票社民連叫對方反省

立法會選舉,泛民主派不僅在參選時互不相讓,更爭奪選票,終導致內訌互罵。公民黨在直選失利,卻責罵社民連搶走選票,社民連昨天回應,強調是選民的抉擇,又提醒公民黨,應全盤檢討「藍血人」的精英主義的思想。

社民連在直選中表現突出,連奪三席。在九龍西,主席黃毓民奪得一席,但公民黨的毛孟靜就以數千票之差,未能晉身議會;在新界西,公民黨的張超雄僅負社民連的陳偉業,未能連任。

公民黨在選舉後,不滿社民連在選舉論壇中攻擊公民黨,以此「搶票」,但黃毓民昨天在記者會上,嚴詞反擊,直指選票的流向,由選民決定,從來不存在「搶票」問題,斥責有關說法「荒謬」。

陳偉業︰衝擊手法為民爭權益陳偉業更氣憤地說:「甚麼叫做『搶』?誰人說哪些選票是他們的?選民要如何投票,是他們自己的決定!這些就是那些『藍血人』精英主義的想法,他們應該好好檢討。」陳偉業指出,社民連今次在地區直選共取得超過一成選票,反映其他泛民黨派過去一直忽略以衝擊手法,替基層爭取權益。若有泛民任何黨派,因今次選戰往後對社民連「親疏有別」,「是沒有前途的」。

對陳偉業的觀點,張超雄不太認同,張回應本報查詢時說:「我同意選民怎樣投票,是他們的決定,但選舉都應該講原則和道義!若果大家都聲稱是為民主出力,應一致對外應付共同的敵人。

黃毓民︰冷靜一下一同 反省社民連今次為爭議席而攻擊其他泛民主派,不單會影響大家的團結,更重要是令市民對泛民主派的信任降低,他們根本不顧大局!他們靠攻擊和中傷,是『贏了選舉,輸了品格』!」對張超雄的抱怨,黃毓民只簡單回應:「我不想再反駁了,希望大家冷靜一下,一同反省。」

 
文章編號: 20080911904012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1 ----------

 

香港商報
A01| 重要新聞| 社評| By 青峰
2008-09-11

香港政治舞台商界豈可缺席

連日來,社會熱議立法會選舉結果,而被視為具商界背景的自由黨兵敗直選,更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不少有心人禁不住問:號稱商業城市的香港,在議會地區直選中難道真是連一席商界之位都容不下嗎?香港工商界如何檢討得失,認清自己,開闢新的從政路途?

已辭任自由黨副主席的周梁淑怡坦言,擔心這次選舉會打擊商界人士參政的意欲。的確,選戰慘敗難免令部分商界人士對從政意興闌珊,甚至認為「比心機搵錢好過」。不過,作為面向全球的商業社會,香港的政治發展不能沒有商界參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更不能缺乏商界支持。何況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普選時間表已經確定,商界要維持自身利益,就必須順應社會和政治形勢,積極參政,尤其是進一步投入地區直選,這對整個香港都有好處。

商界從政,先須檢討分析自身的優缺點。一般人即使不是政治或社會學者,都能從「啲有錢佬玩曬」、「老細難服侍」、「官商勾結」、「香港地有錢佬惡曬」、「無良老闆」等充滿怨氣的說話中,感到商界與普羅市民之間存在著鴻溝,故商界從政確有「民意」上的先天不足。再者,商界較少地區和基層工作,在直選中更是大大吃虧。此外,商界人士從政亦有不少顧慮,例如要平日當老闆的親自四處「拜票」、做地區工作、搞政策研究等,時間、面子、能力上都要付出。一旦因從政而影響本身業務,「谷一肚氣」之餘還要血本無歸,實在是吃力不討好。

不過,商界從政,其實也有其巨大的優勢,例如資金充裕、資訊掌握、國際網絡等,都肯定遠勝其他政團和界別,至於促進經濟更是商界所長。先進國家和地區中有許多商界從政的成功模式,值得香港商界參考研究。例如一些發達國家的商界人士組織政黨後,以高薪聘請長於地區工作、政策研究、選舉工程等的「專業政治人」為代表商界的政黨打拚。這樣,老闆們就可以專心於公司業務,而政治利益有「專業政治人」料理之餘,又能更有效地掌握社會民情,拉近與普羅市民的關係,更同時為商界培養和儲備政治人才,實在是一舉多得。

其實,香港商界從政亦非一片空白。1993年成立的自由黨,在歷次選戰中有勝有負,其參政熱誠和對政制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在民粹日濃的社會氣氛下,自由黨仍積極投入選戰,實在難能可貴。難怪自由黨大敗後,社會輿論普遍予以同情。

成敗已成過去,包括自由黨在內的商界人士必須向前看,因應政治和社會發展大勢,深入檢討,調整從政策略,切勿因一時之敗而動搖參政信心。要知道,為了大局,香港的政治舞台,絕不允商界缺席,聽不到或者忽視來自商界的聲音。

商報評論員青峰

 
文章編號: 20080911001000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2 ----------

 

大公報
A11| 港聞
2008-09-11

黃毓民:難與公民黨合作

【本報訊】社民連在立法會選舉直取三個議席,成為反對派第三大黨。選舉期間猛轟公民黨的社民連主席黃毓民昨日在記者會上稱,進入議會後打算與反對派幾位議員就一些民生問題「聯手」抗衡政府,但與身份尊貴的「大狀黨」公民黨就很難合作。問及過去「長毛式」抗爭會否在議會經常出現?黃毓民只說,仍要與兩位當選拍檔商量。

梁國雄「長毛」在議會一向被視為搗亂分子,經常被范太趕出議事廳,記者追問黃毓民日後會否採用同樣方式向政府表達訴求?黃毓民稱: 「議會抗爭仍會繼續,至於是否『長毛式』(抗衡)仍要再研究,我會利用議事規則,在可行的範圍抗爭。」由於社民連在選舉期間「得罪」了不少反對派人士,問及與其他政黨的合作空間?黃毓民說: 「日後可以就最低工資、全民退休保障運動等議題與民協、街工等幾位議員合作,這樣先可以同政府『講數』……或者可以組織一個『泛民生聯盟』。」對於日前公民黨湯家驊在網誌不點名批評受到「盟友」惡言攻擊,只是為了出位,卻又高票當選等言論,成功連任的陳偉業反駁其說法荒謬: 「公民黨要賴我地搶票都無計,是選民決定投邊個,佢地好似覺得成個世界係佢地擁有,根本就係『藍血人』的思維模式,好似社會欠了他們,不投票給他們就等於市民的損失,精英主義,遇到少少批評就變臉……。」



 
文章編號: 20080911002005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3 ----------

 

明報
A06| 政情
2008-09-11

伙馮檢基李卓人梁耀忠社民連擬組「泛民生聯盟」

社民連計劃與民協馮檢基、職工盟李卓人、街工梁耀忠,組成6 人的「泛民生聯盟」,該黨主席黃毓民希望藉此改善打工仔的生活,如全面爭取最低工資、全民退休保障和就標準工時的立法,希望合6 人之力,在勞工問題上增加與政府討價還價的能力。

重要議題可與泛民結盟

社民連在立法會選舉中不斷狙擊公民黨,對於大家同屬泛民一員,會否因而影響社民連日後與公民黨的關係,黃毓民指泛民在選舉後應認真檢討,認為所有泛民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重要議題上,可以結盟,但在社會政策上,泛民不同派別可有不同看法。他說,雖然他們不認同功能組別的小圈子選舉,但日後不會因此針對泛民的功能組別議員。

指年過五十黃毓民寄望副主席黃毓民又提到,他跟梁國雄、曾健成和陳偉業均年過五十,社民連日後的希望,將會交給兩名副主席陶君行和李偉儀。陶君行指會積極考慮在下屆立法會選舉中捲土重來。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07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4 ----------

 

蘋果日報
A22| 論壇| 探針| By 桑普
2008-09-11

探針:關於選舉的三種錯誤觀點

九月七日的立法會選舉結果公佈,在投票率低的嚴峻氣氛下,泛民依然能夠取得分區直選三十席中的十九席,創歷屆新高,另取得四席功能組別,共得二十三席,超過可以阻擋偽政改方案的二十一席,讓泛民支持者喜出望外。不過,選後部份媒體卻散佈下面三種錯誤觀點,值得大家警惕。觀點一:這次選舉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五,導致泛民議席減少。這種說法脫離事實。這次投票率的確較四年前下降了十個百分點,固然值得警惕,但事實擺在眼前,泛民的直選議席卻不降反升,從十八席增加到十九席。泛民總議席減少畢竟跟投票率低完全無關,真正的原因是:泛民候選人在三個現任功能組別(醫學界、會計界和資訊科技界)小圈子選舉中敗選,剛好讓泛民總議席減少三席。這三席的敗選可歸咎於業界內裙帶關係、政治壓力和個別議員的工作表現等,但都跟投票率低無關。畢竟,功能組別小圈子選舉違反民主本質。泛民如今已能穩守關鍵的二十一席,輸掉兩三個小圈子偽民主議席,何憾之有?三席雞肋,就讓它們隨風去吧!

非因泛民候選人配票策略

觀點二:泛民候選人配票得宜,讓泛民能拿下直選十九席。事實上,即使有部份泛民候選人事先約定分區固票,但是這種君子協定大多無法貫徹實行,最後導致他們越區爭票,狂呼告急。在風聲鶴唳中,泛民仍能拿下十九席,議席比例甚至超過得票比例,主要原因有四:一是選民自發零散配票所帶來的運氣(畢竟運氣遠高於智慧,不可不慎)。

中聯辦安插「獨立」人士

二是中聯辦幕後操盤並在建制派內分隊、民調和配票的重大挫敗(其中在港島和新界東的配票可謂全線崩潰,民調受訪市民成功擾亂相關資訊,例如劉江華一隊就被配了太多票,導致龐愛蘭和田北俊都出局);三是自由黨所倚重的鄉事票被中聯辦、民建聯和發叔聯手閹割收編,鐵票不保,一席不留(而絕對不是甚麼地區工作做不好、扎根不深、選民民粹化等似是而非的理由),少量票源流入泛民;四是泛民支持者對泛民監督政府的持續支持。正因為這四項條件,而不是泛民候選人的配票策略,才會造就出這次意想不到的結果。觀點三:兩位獨立候選人梁美芬、葉太勝出直選,代表有相當多的市民喜歡無黨無派的專業清流,厭惡議會爭論。這種說法簡直一派胡言!民主議會就是要有爭論,如果所謂清流真的痛恨爭論,還不早應退選嗎?更重要的是,為甚麼除了梁、葉和龐愛蘭外,其他任何獨立和專業的候選人(勞永樂除外)就連可憐的五千票都無法拿到,而不被選民支援呢?其實,梁、葉、龐的爭勝關鍵從來都不在於甚麼獨立專業,而在於中聯辦的幕後操盤,動員配票,意圖在民建聯外另立司令部,安插隱形親共「獨立」人士,擠出自由黨等中間派,在又紅又專的綱領下將建製成員收編分治,牽制民建聯,盡顯帝王南面之術。明乎此,葉六萬票、梁兩萬票,龐兩萬票的真相就會水落石出,曾鈺成的淚水也可休矣。桑普文化評論人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5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5 ----------

 

蘋果日報
E09| 名采論壇| GG細語| By 左丁山
2008-09-11

新立法會

今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低,得45%,一百五十二萬人投票,本以為會益咗民建聯工聯會,怎知道泛民主派幾好彩,保持番十九席直選議員席位,退出立法會嘅係李柱銘,陳方安生,鄭經翰,落選嘅有楊森,劉千石,補上新人有甘乃威,陳淑莊,黃成智,黃毓民與何秀蘭。新舊人比較之下,新議員更激進,爭取民主立場更硬,雖然選舉中,公民黨,民主黨與社民連種下怨恨種子,但在爭取雙普選方面,雙方唔會互扯後腿呀嗎?民建聯在直選冇賺冇蝕,少了李國英,蔡素玉,多了陳克勤,李慧瓊,工聯會犧牲了陳婉嫻,成全黃國健,淨賺王國興一席。王國興空降新西,立下汗馬功勞,擠走咗代表中產嘅周梁淑儀,於是新界西清一色成為工會民粹派天下,中產選民唔出來投票,他日唔好鬧點解政府一味增加派糖,唔益中產。睇深一層,在雙普選與二十三條立法兩大議題方面,由於泛民穩握二十一至二十三票,特區政府唔可以強行通過議案,相信中聯辦與曾特首都唔認為二○○八年選舉係建制派大勝利。在經濟議題方面,民粹主義當道,最低工資與競爭法大有機會通過,自由黨冇咗兩位龍頭,田少與周梁,成為半隻跛腳鴨,商界都唔知搵乜人嚟支持。政府唔好以為過癮,新一屆立法會之中,老經驗,有偈傾嘅甚至乎係自己人嘅議員走咗,代之而興者一是少壯派,一是激進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容易走向兩極化,以後嗌口號者多,幹實事者少,特首與一眾局長會為之頭痛。黃毓民與梁國雄以高票當選,反映出一個事實,就係好多人有怨氣,好想搵人代罵政府!罵人嘅議員,有邊個會好得過長毛與毓民丫,整個立法會之中,六十名議員嘅中文水平,應該係呢兩位最好,熟讀古書與馬克思嘅,又可能以呢兩位水平最高,以後毓民罵官,長毛做騷,新嘅立法會主席有難咯,林D9更要刨定書嚟應付毓民罵政制與對台事務o忝。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32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6 ----------

 

成報
A07| 港聞
2008-09-11

社民連做旗幟鮮明反對派

【記者鄭穎茵報道】立場較激進的「社會民主連線」在立法會選舉贏得三個直選議席,社民連主席黃毓民認為,這標誌著他們拉闊政治光譜的理念,獲得選民認同。他表示,作為「旗幟鮮明的反對派」,三人當選是行政長官曾蔭權「噩夢開始」,他們將在新一屆立法會,利用議事規則賦予的可行範圍,抗爭到底。

惡人 谷三惡男好負面

社民連昨日總結立法會選舉,黃毓民認為,派出六人參選中,梁國雄及陳偉業成功連任,而他首次當選,結果滿意。他形容,作為「旗幟鮮明的反對派」,未來首要關注滅貧和警權過大等問題,並會全力爭取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立法、集體談判權和要求設立全民退休保障,捍衛基層權益。他更加表示,會「踢爆政府畫皮,令曾蔭權噩夢成真」。

社民連向來立場激進,陳偉業認為,投票結果反映選民認同社民連的抗爭模式,黃毓民補充謂,陳偉業及梁國雄在過去四年議會中,提出200多項質詢,梁國雄在多次抗議後被趕出會議廳,出席率亦達95%,對於外界形容他們是「惡人谷,三惡男,我覺得呢個好負面」。他重申,進入議會並非「要攪事」,而會利用議事規則賦予的可行範圍抗爭,繼續反對不合理的議事規則,捍衛言論自由,加強監察政府,至於是否繼續「長毛式」的抗爭,則要三人再討論。

對於泛民主派將來的關係,陳偉業說,如果派內親疏有別,與特首曾蔭權行徑無異,「一定冇前途」,黃毓民希望繼續與泛民合作:「我覺得泛民應該要大家坐低傾傾,包括民主黨、公民黨。」他提到,在民生可與關注基層的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及民協馮檢基合作,3加3共有6個議席,有本錢與政府「講數」。對於有批評指社民連在選舉中搶去泛民不少選票,陳偉業反駁,選票的流向由選民自己決定,從來不存在「搶票」問題。

 
文章編號: 20080911029003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7 ----------

 

香港經濟日報
C14| 寫意| 寫意——甜酸人生| By 羅乃萱
2008-09-11

師徒關係

  選舉過了,一切塵埃落定。幾個政壇老手都要退位讓賢,螢光幕上,記者把咪遞到嫻姐面前,問她對落選的感想,只見她從容地回答:「名單上排第二的決定,四年前已做了,也早預咗了……」答得不慍不火,落落大方,真有「大姐」風範。

  那邊廂,余若薇牽著陳淑莊的手,踏上當選的舞台,齊齊答謝支持她倆的人,那何嘗又不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呢!

  選舉的幾個星期,喧罵聲不絕,但最難得的是見到那批政壇老將,個個挺身而出扶持後進的決心。見過幾個畫面,都是他們默默站到一旁,讓年輕的接棒人站出來面對群眾,把機會與掌聲都留給他們。有時,為了讓他們盡快上位,就算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

  這種展現在群眾眼前的師徒關係,實在令人艷羨。

  這個世代,願意當師傅者不少。有些是為了名,為了訓練出一位名揚四方的愛徒,而出盡法寶;也有些是為了利,徒弟收得愈多,收入也愈豐;更有些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把徒弟當作苦力,好讓自己繼續風光。只有極少數是看中千里馬,然後一片苦心把他訓練成才,甚至渴望他有天可以跑得比自己快,走得比自己遠。

  當然,做徒弟的也要「識做」。千萬別因有師傅「照住」而意氣風發,得意忘形,滿以為自己可超越師傅,不自量力起來。

  可幸這幾天的選舉中,見到不少美麗的師徒配,算是喧鬧選情背後,留給群眾的一幅美好回憶吧。

 
文章編號: 20080911030016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8 ----------

 

東方日報
A12| 港聞
2008-09-11

政情:CY暗批曾蔭權扮聾耳陳

行政會議召集人CY 梁振英近期不停為基層發聲,早前喺工聯會個場高調話工資保障運動成效不彰,政府應該認真考慮就最低工資立法,繼而又話飯盒貴夾唔飽,暗批政府遏抑通脹不力,早兩日,佢又再開聲。

立法會選舉結束後兩日,CY 喺個網誌度寫咗短短兩行字,話今屆立法會選舉,通過分區直選嘅某啲候選人嘅得票,可清楚睇到基層選民嘅訴求。佢認為政府同全社會喺未來幾年,必須聽到基層市民嘅聲音,更要聽取基層市民嘅聲音。

睇怕佢都係借意暗批煲呔曾唔聽基層聲音,同埋唔瞭解基層嘅需要啦!所以特登點醒煲呔曾唔好再扮聾耳陳,若果真係聽唔清基層訴求嘅話,不如戴番個助聽器去聽清楚啲。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煲呔曾尋日搶住親自見政黨代表,就施政報告諮詢意見,同一時間財爺見咗以CY 為首嘅香港專業聯盟,大家差唔多時間結束,卒之逼爆政府總部西座大堂,要喺傳媒面前交代喺閉門會議講咗啲乜,仲要排隊添,CY 等人無端端變咗人地嘅佈景板。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51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9 ----------

 

東方日報
A12| 港聞| 政治解碼| By 史進
2008-09-11

政治解碼:香江三代只爭朝夕

今次立法會選舉,社民連的崛起,對煲呔曾來說是噩夢,但自由黨在地區直選中失利,田少周梁雙雙宣佈退隱江湖,據說最高興的也是煲呔曾。因為他的所謂執政聯盟,現在只有服從阿爺的左派,少了「又傾又砌」的田少,從此沒有人夠膽代表商界與他講數矣。是耶非耶?

對於這次自由黨事件,田少非常唏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他自然心中有數。對於今後商界參政,他有如此看法:「我個人希望,自由黨不會改變積極參與地區直選這條路向。當然,自由黨今次直選受挫,我有少許擔心會對商界參與直選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只希望實際不會有此後果。事實上,香港是奉行自由經濟的,搞好經濟、創造就業是十分重要的,這是自由黨一向的理念,從商參政應是沒有矛盾的。我仍希望日後會有更多工商界人士出來參選,在二○一二年或以後的立法會選舉,亦會同樣積極參與地區直選,做出更佳成績。」

此乃良好願望。然則他又如何看待自己個人呢?他無限感慨說:「今次選舉我已盡力而為,亦尊重選民的選擇,絕對沒有遺憾。倒是想到我父親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由上海舉家來香港扎根,白手興家,我個人接著亦在香港發展事業。今日的香港是我想永遠生活下去的地方,亦希望我的子孫能長遠在這裏健康成長。但願自由黨都會為香港的明天繼續做得更好!」

這樣的一番話,講了香江起碼三代人的際遇吧。田少父親輩那一代人,香江充滿機會,人人都可白手興家。到了田少這一輩的一代人,香江仍然是經濟發展之都,大家只要肯努力,依然可以發展自己的事業。但以後的子孫輩嘛,香江已在沉淪之中,恐怕不必等到二○一二年,香江已淪落成為中國的三流城市,因此子孫輩要發展事業,大概只能北望神州大地,或者進軍國際矣。

那麼,對香江商界參政又有何啟示呢?商界不必組黨參政與「仇商」的煲呔曾政府講數這麼麻煩了,大可乾脆直接上京同阿爺商量商量去也。香江的發展機會有如王小二過年愈來愈少,多少事從來急,只爭朝夕呀!

結果是,人人當煲呔曾透明啦。

史進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51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0 ----------

 

新報
A04| 政情
2008-09-11

陳克勤認英語差會進修

【新報訊】立法會以票王姿態入局的新人王陳克勤在當選後的一句英語,近日被網民放上了youtube,嘲諷陳克勤英語差勁。在選舉前曾謂要控告陳克勤誹謗的長毛梁國雄,昨日亦趁機揶揄陳克勤try our best英語發音不準。梁國雄在社民連記者會上稱,「我唔會try my breast(試我的胸),我只會try my best,我歡迎任何人同我辯論,選舉結束後亦即是另一場選舉的開始。」在中大取得碩士學位,又當過特首辦特別助理的陳克勤,昨接受電台訪問時亦承認,在早前接受訪問時英語發音不太好,希望社會給予機會,他會進修,做好未來議會工作。

他並指自己是中文中學畢業,但不可以他的例子代表香港的教育成果。他表示支持母語教學,但同時不應忽視學生學習英語,他認為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在學校,加強學習英語的環境。



 
文章編號: 20080911033001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1 ----------

 

太陽報
A08| 港聞
2008-09-11

鄉郊票非周梁敗選關鍵

【本報訊】自由黨在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中流失不少票源,已辭任黨副主席的周梁淑怡昨日透露,今次選舉落敗有很多原因,除了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協助競爭對手、無對她施以援手外,新界西參選團隊多,張超雄瞄準中產票都是原因。翻查新界西各票站得票,周梁淑怡失去逾二萬八千票,在多個票站的統計均顯示,張超雄的得票力壓她。

張超雄得票力壓周梁

周梁淑怡在選舉中取得二萬一千五百七十票,比上屆少近三萬票。她透露,來自鄉事派的票較上屆少了七千。本報翻查張超雄在新界西各票站的得票,多個票站均力壓周梁淑怡,結果張超雄比周梁淑怡多六千三百多張選票。

至於鄉事票方面,亦由上屆逾萬票急跌至三千幾票。本報翻查自由黨及民建聯在部分鄉郊票站的得票,發現除元朗洪水橋丹桂村寶覺學校票站的票數與民建聯同樣取得逾三百票外,其餘多個票站,該黨的票數被民建聯拋離。

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說,屏山鄉的選票已預留給周太。但以屏山兩個票站為例,在南伯裘書院票站中,民建聯取得五百零八票,自由黨只有七十五票。位於唐人新村的票站,自由黨只有二百四十七票,但民建聯卻有六百多票。結果顯示,劉皇發雖為周太預留選票,但結果未有如願。

高官有無做好自己份工?

詳情瀏覽on.cc《做好呢份工》專輯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31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2 ----------

 

太陽報
A22| 政情| 搞搞政
2008-09-11

CY幫煲呔曾配助聽器

行政會議召集人CY梁振英近期不停為基層發聲,早前喺工聯會個場高調話工資保障運動成效不彰,政府應該認真考慮就最低工資立法,繼而又話飯盒貴夾唔飽,暗批政府遏抑通脹不力,早兩日又再開聲勒。

立法會選舉結束後兩日,CY喺個Blog度寫沖短短兩行字,話今屆立法會選舉,通過分區直選嘅某啲候選人嘅得票,可以清楚睇到基層選民嘅訴求。佢認為政府同全社會喺未來幾年,必須聽到基層市民嘅聲音,更要聽取基層市民嘅聲音。

睇怕佢都係借意暗批煲呔曾唔聽基層聲音,同埋唔瞭解基層嘅需要啦!所以特登點醒煲呔曾唔好再扮聾耳陳,若果真係聽唔清基層訴求嘅話,不如戴番個助聽器去聽清楚啲!

慘變建仔佈景板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後,煲呔曾搶住親自見建仔就《施政報告》諮詢意見,同一時間財爺接見以CY為首嘅香港專業聯盟,大家差唔多時間結束,卒之逼爆政府總部記者室,點知又畀建仔行先一步向傳媒交代會面情況,CY等人無端端變沖建仔嘅佈景板。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45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3 ----------

 

信報財經新聞
P10| 政策政情
2008-09-11

港島得票急跌萬四民建聯多個中產區得票大減

  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較上屆大跌超過十個百分點,但綜觀全港,一直被視為坐擁穩定「鐵票」的民建聯,卻能夠在五個選區的其中四個保持著跟四年前相若的實際票數,似乎並未受到投票率大跌拖累,唯獨在香港島卻大跌一萬四千多票。本報翻查各點票站的數據發現,民建聯在多個中產區得票均大為減少。

  香港選舉的傳統智慧是每當投票率低,泛民主派都會在選舉中失利,對民建聯則有利,原因是「鐵票」較少受到投票率變化影響,而民建聯亦比泛民更倚重「鐵票」。

  今次選舉亦顯示,以實質票數計算,民建聯及其友好(包括工聯會及西九新動力)得票在港島以外四個選區都保持平穩,新界東及新界西更錄得可觀增長。

灣仔成為「重災區」

  本報翻查選舉事務處的點票站點票結果,數據顯示,民建聯在港島多個中產社區,包括中西區的半山一帶,東區的太古城、康怡及康山花園、南豐新村、杏花村,以至南區的置富花園和海怡半島,得票都較四年前大為減少。

  此外,東區的翠灣村及漁灣村亦出現同樣情況【表一】。

  而按香港島四個區議會轄區分析,灣仔區則可謂是民建聯得票大減的「重災區」,所得票數較四年前減少達兩成六。

  不過,由於灣仔區人口及選民較少,令民建聯下跌一萬四千多票的主因,是民建聯在人口達全港島約一半的東區所得的票數,較四年前減少八千多票所致【表二】。

未料到蔡素玉落選

  其實,民建聯在港島同樣以爭取兩個議席為目標,並認為上屆七萬四千多票應可保持。在投票當天,港島的街道上不少地方都有民建聯的助選團向途人派發印有「蔡素玉【圖右】選情告急」的單張,又播放著名單首位的創黨主席曾鈺成【圖左】以及蔡素玉本人的錄音,呼籲支持者集中票源全投民建聯的名單。

  投票晚上十時結束後,各投票站隨即改裝為點票站,而候選人及助選團則由凌晨時分起陸續齊集到設於九龍灣的國際展貿中心的新聞中心等候結果。在選舉結果清晨公佈前,曾鈺成及該黨現主席譚耀宗仍向在場等候選舉結果的前線記者表示,相信蔡素玉有機會當選連任;最終結果得票卻只略多於六萬票。

  受得票大減拖累,民建聯在港島選區的得票率,只得一成九,扣除贏取首個議席後,餘票只得三點六個百分點,無法讓名單上排名第二、競逐連任的蔡素玉當選,被迫告別近十二年的議會生涯。與此同時,由於蔡素玉及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名單次席的史泰祖均無法當選,親政府陣營在港島所得議席較上屆少一席。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指出,香港島選區的中產較多,在投票率下跌,以及各張名單競爭下,民建的得票滅少。不過,蔡子強同時指出,民建聯的支持票其實有不少都來自公共屋村,相信其得票減少,亦受到該黨在公屋社區的所得票源的影響。

歸咎主要對手不斷告急

  蔡素玉接受本報查詢時則表示,得票偏低,相信是因為以為投票率低,而主要對手又不斷告急,使到支持者以為民建聯必勝。但她表示,一直都有心理準備可能落選,因被問到心情是否已經平復,她則回應稱並不存在是否平復的問題。

  她又表示,民建聯須研究一下問題所在,但目前無意糾纏於誰是誰非這些細節■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3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4 ----------

 

信報財經新聞
P45| 副刊| By 李智德
2008-09-11

IT功能組別選舉「馬後炮」

  9月7日立法會分區直選和功能組別選舉圓滿結束,當日天朗氣清,有利選民外出投票,但想不到今屆投票率竟然跌至45%,比上屆低了十個百分點。有評論員認為低投票率表示市民對政府並非那麼不滿,筆者對此不敢苟同,基於兩點原因:第一,被《東方日報》冠名為「曾蔭權噩夢」之社民連大舉告捷,黃毓民和長毛更在九龍西和新界東高票當選。第二,被指為「富貴黨」親政府之自由黨在分區直選全軍盡墨,充分證明市民對官商勾結深惡痛絕,連累自由黨被拖下馬。

  IT 功能組別選舉,獲一千九百八十二票之莫乃光,以三十五票之微,影相輸給獲二千零十七票之譚偉豪,令大部分莫乃光支持者非常詫異。莫乃光支持者信心十足,有三大原因:第一,過去泛民候選人單仲偕選舉活動不多,也能連續三屆輕勝建制派不同侯選人,誤導了很多選民認為IT界是泛民天下。今屆泛民候選人莫乃光選舉活動一個接一個,加上電郵、Webinar、Facebook 等 IT 洗樓宣傳活動,令支持者對選情樂觀。第二,譚偉豪於2004年以一千三百多票輸給單仲偕之一千六百多票,在過去四年,譚偉豪雖然做了不少工作,但對 IT 界選民來說,譚偉豪沒有了四年前的新鮮感,在選舉論壇也沒有什麼明顯優勢。第三,2006年 IT 界選出二十名人士進入八百人選舉委員會,莫乃光以一千二百多票榮登票王,風頭明顯在譚偉豪之上。

各出奇謀爭選票

  醫學界、法律界和會計界等,每一個界別只有一個專業團體,但 IT 團體四分五裂,擁有選民資格的團體也有十多個。其中香港電腦學會、工程師學會IT組別、英國電腦學會香港分會等專業學會之入會資格較為嚴格,每年會費由500至過1000不等,這些團體近年會員人數沒有什麼增長(可能在下降)。但一些像 iProA 等團體入會資格卻簡單得多,付100元入會費便可獲IT界選民資格,這類 IT 團體近年會員人數大增。譚偉豪四年內多了七百多票,說不定部分票源是來自 iProA 這類 IT 團體。

  莫乃光支持者和譚偉豪支持者在選戰過程互相抹黑,莫乃光支持者於選戰初期指譚偉豪之宣傳品有侵權行為,但出招太早。譚偉豪支持者在選戰末期指莫乃光涉及互聯網功能變數名稱之利益衝突行為,出招時間剛好在投票前幾天,掌握得極好。

  莫乃光雖為泛民一員,但泛民忙於地區直選活動,對莫乃光支援不多。另一方面,建制派人強馬壯,對譚偉豪支援十足。

  筆者雖為莫乃光支持者之一,也收到不少電話、電郵、短訊,要求轉投譚偉豪。若非在投票日前數天離港公幹,關掉香港手機,收到的電話可能更多。

兩點個人意見

  選舉就是成王敗寇的一般現實,討論公不公平只是「馬後炮」的打屁行為。IT 界要處理的問題很多,筆者7月25日刊登在《信報》的文章「IT 功能組別議員任重道遠」已討論過,本文不再重複,能處理得多好要看譚偉豪未來四年的功力了。針對譚偉豪未來四年的工作,筆者有兩點意見:第一,譚偉豪多次提及爭取開拓河套自然保護區為中港軟件開發中心,理念雖好,但不要高估特區政府官員的遠見、能力和對 IT 的支援。否則一個不小心,開拓河套變成另一個官商勾結的地產項目。第二,IT 從業員達七萬多人,選民怎可以只得五千多人。五千多人竟分佈於多個專業水平成疑的「學會」,是業界一大笑話。譚偉豪是工程師學會 IT 組別專業會員,應以身作則,解決這個業界笑話,否則2012年或將來,若政府減少功能組別,IT 界別被開刀的話,譚偉豪怎能向他的支持者交代?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12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5 ----------

 

信報財經新聞
P46| 副刊專欄| 文耕草莽| By 文啟明
2008-09-11

三劍俠

  向來不理政治,亦不懂政治。如立法會選舉是怎樣選的,什麼是一號名單二號名單,什麼是功能組別……在筆者腦裏,一塌糊塗。猶記得多年前,游清源曾極有耐性(相信是極有耐性,因筆者一邊聽一邊流露相當茫然的表情)向筆者解釋上述疑問,當時好像是明白了,只是過了一段日子,又老人癡呆的完全忘記。

  雖然不懂,但今屆立法會選舉,還是坐在電視螢幕前金睛火眼的,望望哪一個會當選立法會議員。不懂又緊張什麼?哈哈,有「社民連」的黃毓民參選嘛,當然緊張,當然要看。還有長毛,陳偉業,曾健成及陶君行這些「社民連」成員。全部都想他們進入立法會。大抵,平素看那些議員說話,說的總是官腔,不少事說不到肉。但聽黃毓民、長毛他們,不同了,措詞直接,一聽便曉得是什麼一回事(最怕就是「民建聯」的曾鈺成,說什麼都像有陰謀似的)。當然,義正詞嚴,語調激昂是賣點,好為我們這些小市民出氣出呀。

  二○○八立法會選舉完結了,「社民連」主要骨幹成員亦順利當選,看來,新一屆立法會必有看頭,黃毓民、長毛再加一個陳偉業,人雖少,但這三劍俠的聲音絕對不少。好戲,應該會陸續上演的。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13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6 ----------

 

英文虎報
P04| Top News| By Bonnie Chen
2008-09-11

Lau mulls future as Liberal

Heung Yee Kuk chairman Lau Wong-fat will announce on Tuesday whether he is severing ties with the Liberal Party, which has accused him of betraying the party at last Sunday'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Lau earlier said he would leave the party if found guilty of violating party rules as claimed by acting party chief Miriam Lau Kin-yee.

``If they find I violated any rule, and that they see me as a negative asset to the party, I will leave,'' he said.

Miriam Lau said that while a member was allowed to help another political party, he or she would have to apply first for permission from the party hierarchy.

``We never received any application from [Lau Wong-fat],'' she said.

Former party vice chairwoman 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 had accused Lau Wong-fat of not helping her in Sunday's election. Instead, he helped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s ticket, which included Kuk vice chairman Cheung Hok-ming.

Chow claimed this led to her failure to get the votes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Lau said that while he did not go with Chow, he had asked voters in certain areas to vote for her.

It is believed Chow lost votes not only in the rural areas but also from the middle class.

``I can understand Chow's feeling. Failure is no big deal, more than 10 people were not reelected,'' Lau said, adding that he did not care much about his membership in the Liberal Party.

``I was never a sworn member of the party. You can say I am or am not a Liberal,'' Lau said. ``They knew I would help Cheung but they never asked me to apply for permission nor did they warn me against helping him.''

He added: ``Cheung is from the New Territories, it is normal for me to help him, even though I wish I could have taken care of both parties.''

DAB chairman Tam Yiu-chung, who led the New Territories West ticket, said he was sorry for Chow, ``but Cheung only narrowly got in.''

He said polls showed Chow had a better chance of being elected than Cheung.

[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1448003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7 ----------

 

英文虎報
P02| Central Station
2008-09-11

Not the breast of starts for Gary Chan

It looks like undeclared war has broken out between newly elected Gary Chan Hak-kan, right, of the DAB and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of the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It began with "Long Hair" ignoring Chan's extended hand when election results were announced on Monday, and the maverick wasted no time in having a sly dig at Chan's English.

The former chief executive's special assistant was heard saying in an interview: "We will try our breast not to just criticize the government policy.'"Leung's riposte was: "I will try my best but not try our breast."

Chan yesterday admitted his English is poor and that he would "try his best" to improve it.

"I studied at a Chinese medium school. You can't say the English level of local students is poor because of my case."

Chan has a master's degree from Chinese University.

He packed in his HK$70,000 a month job as Donald Tsang Yam- keung's special assistant to run in Sunday'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and won.

 
文章編號: 20080911448007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8 ----------

 

SCMP-young post
Y10| Young Post
2008-09-11

Clarification

Clarification

In the article "Few election surprises as DAB holds on" published on Tuesday, it was written "The pro-Beijing party took the majority of Legco seats on Sunday". In fact, it should be "The DAB won more seats than any other party in the Legco election".



 
文章編號: 20080911920129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9 ----------

 

香港商報
B02| 香港新聞
2008-09-11

發叔替張學明拉票有手尾

【商報專訊】記者戴合聲、鄺偉成報道:自由黨在地區直選全軍覆沒,身為創黨黨員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被剛辭去副主席的周梁淑怡投訴,在選舉期間為競爭對手民建聯拉票,自由黨已發信要求他交代事件。

周梁投訴促解釋

根據自由黨的黨規,除非事前向主席申請而得到豁免,否則黨員不可為對手拉票,但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指,一直無收到劉皇發的申請,表面上已經違規。她已收到剛辭去副主席的周梁淑怡的投訴信,並於昨早發信給劉皇發,要求交代為競爭對手拉票一事。

本身是自由黨創黨黨員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向傳媒指「忠義兩難全」,承認「親疏有別」,和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是「同源同根」,在立法會選舉中,替張學明拉票多過周梁淑怡,但他認為即使協助周梁淑怡拉票,亦不足以令她勝出。

發叔︰大不了退黨

劉皇發自言,倘自由黨指他違反黨規,會考慮退黨承擔責任:「你話係(黨員)又得,唔係(黨員)又得,大不了咪退黨囉!」他表示,仍未收到自由黨有關信件,下週二會開記者會交代去向;劉健儀則稱,如劉皇發不作出任何解釋便退黨,會感到相當失望。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與特首會面後向傳媒表示,明白周梁淑怡的感受,他強調珍惜與自由黨的關係,希望日後繼續合作,但不會因而避免與鄉議局合作。對於劉皇發將來會否加盟民建聯,他表示暫時不適宜評論。

 
文章編號: 20080911001013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0 ----------

 

香港商報
B02| 香港新聞| 政情觀察| By 蕭傑
2008-09-11

社民連3惡男先聲罵人

走極端激進路線的社民連,長毛梁國雄和大舊陳偉業都順利連任立法會議員,主席黃毓民首次參選亦報捷,成為唯一有議席進帳的反對派。毓民昨日在記者會話會在議會進行抗爭,但是否採用長毛的方式進行就要討論。他聲言,會「鞭撻」違反民意的言論同行為,同門反對派犯錯都不會例外。

社民連今屆立法會選舉,在「同室操戈」的殺戮戰場企穩,成為唯一一個有議席增長的反對黨,其中在九龍西和新界西選區,更吸走大量反對派選票,成功將毛孟靜和張超雄擯走,令有機會取代民主黨領導反對派的公民黨重挫。對於張超雄怒斥社民連「贏了議席,輸了品格」,陳偉業會上主動還擊:「話我搶走佢選票,荒謬!啲票佢㗎?好似全世界都係佢咁!呢啲思維模式,係藍血人(貴族)的表現。」

不少輿論都將社民連形容為「惡人谷」,又將長毛、大舊同黃毓民形容為「3惡男」,但黃毓民稱進入議會後,並非要搞事,亦不是要惡罵別人,亦會與其他泛民主派合作。但語音剛落,黃毓民不忙狠批公民黨爭取取消功能界別,卻參加功能界別選舉:「根本唔合邏輯!你要消滅啲賊,咁你咪要做賊?」張超雄早前亦已坦言,反對派日後很難再互相合作。

黃毓民表示,未來4年會堅持制衡政府、滅貧、爭取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立法及要求設立全民退休保障,稍後還會組織青年政治幹部訓練班,找名師培訓新人學習辯論和公共政策。蕭傑

 
文章編號: 20080911001014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1 ----------

 

大公報
A18| 大公評論| 點擊名人| By 游雨僧
2008-09-11

李慧瓊展示新生代潛力

民聯建主席譚耀宗表示,該黨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於培養新人方面取得了經驗和成績。他指出,代表該黨於九龍西出選的李慧瓊,以及新界東名單第二位的陳克勤齊齊成功當選,是該黨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於培養新人方面的最多收穫。

年輕且專業

李慧瓊、鍾港武、陳偉明、鄭泳舜團隊,在九龍西得到39,013 票,得票率在該區最高。這意味民建聯交棒給第三梯隊的戰略已經成功。比較起來,公民黨的新生代陳淑莊,在港島排第一名單,有黨魁余若薇壓陣而勝出,不算自己拚博出來。

而李慧瓊作為民建聯九龍西主帥,全靠自己力量勝出。因此,民建聯是所有政黨中,新舊交接最為成功的政黨。

李慧瓊團隊以四個新人參選,平均年齡是34 歲,是一個年輕、專業的團隊。李慧瓊是會計師,又是九龍城區議員;鍾港武是油尖旺區議會主席,在社區服務近十年;而陳偉明、鄭泳舜也是熱心服務街坊的區議員。這樣的接班陣容,政績紮實,功底深厚,預示民建聯團隊的素質有保證。公民黨的新生代陳淑莊,政績匱乏,無論是區議會還是立法會,全靠余若薇等人扶植上位,不過是余若薇的影子而已,接班遠不夠格。

真誠為香港

李慧瓊在競選期間已指出,未來四年,是香港經濟和政制發展的關鍵時刻。在經濟方面,香港經濟有放緩跡象,我們如何在經濟一體化下,保持本身的優勢?我們看到通脹情況嚴重,貧富懸殊問題加劇,基層市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是否可以為弱勢社群做更多事呢?這顯示李慧瓊不僅有長期政績,而且有長遠眼光。無獨有偶,特首曾蔭權也指出,香港未來四年面對全球經濟嚴峻考驗。李慧瓊與曾蔭權殊途同歸,說明她視野不同一般。

去年年底,李慧瓊作出了一個很重大的決定:離開服務了近十年的大型會計師樓,轉到另一間公司擔任會計師,為的就是有更彈性的時間服務社會。作為年輕人,李慧瓊覺得應關心香港發展,為下一代謀幸福。李慧瓊成功接棒,令民建聯實踐「真誠為香港」的理念,有了人才保證。

李慧瓊高票當選,不僅說明民建聯交棒順利,而且說明民建聯新生代得到市民認同。正當民主黨新舊世代為爭位而勾心鬥角之際,公民黨「保送」新生代上位之際,民建聯讓該黨新生代有機會發揮所長,確立江湖地位,保證了該黨後繼有人。有青年就有未來,對政黨尤其如此,民建聯的未來值得看好。



 
文章編號: 20080911002011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2 ----------

 

星島日報
A12| 港聞| 大棋盤| By 杜良謀
2008-09-11

民建聯自由黨不可能合併

自由黨在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中全軍覆沒後,創黨主席李鵬飛公開提出自由黨「玩完」,並以港進聯作比喻,指自由黨唯一的出路,是與民建聯合併。對於李鵬飛此一提議,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昨天婉轉拒絕,她以婚姻作比喻,指雙方意見不合,即使結婚,亦不會有好結果。她又指民建聯同自由黨在很多政策上有不同的意見,例如最低工資、公平競爭法,及扣減燃油稅等。

意見不合難結婚

一位自由黨核心人士對於李鵬飛將該黨比作港進聯,亦大不以為然。對於自由黨人而言,港進聯是中聯辦一手扶植的團體,在商界中根本無認受性,但自由黨是真正代表工商界的政黨,不可能與港進聯相提並論。該核心人士又認為,若然自由黨與民建聯合併,該黨成員在功能組別中根本不可能獲勝,因為民建聯這招牌,在工商界中根本打不響。

或許,李鵬飛提出自由黨民建聯合併,是假設功能組別不可能再存在,自由黨人若要從政,必要走直選路線。但對於民建聯,又有何誘因要與自由黨合併呢?當初民建聯港進聯合併,基本上是民建聯「吞併」港進聯,現在港進聯已是「屍骨無存」;若然與自由黨合併,而非「吞併」,意味民建聯要染上商界色彩,對於走直選路線的民建聯,豈非成為負累嗎?因此,從各自的利益角度出發,自由黨民建聯合併,眼下根本完全無可能。

至於今次周梁淑怡「埋怨」劉皇發為張學明拉票,令她斷送議席,正是自由黨「全軍覆沒」的原因。所謂選舉,就像是一個政治巿場,每個政黨每個候選人都要為自己爭取客源,周太的「怨言」,正反映她的心態,是在等人「送票」而非靠自己「拉票」。或許○四年田少及周太真的贏得好輕鬆,令他們以為自己已成為政治明星,選民會自動走過來。他們忘記了○四年時的「廿三條效應」在○八年已經消失。

說也巧合,田少周太○四年因廿三條而高票當選,四年後黯然落敗;但當年因為廿三條而下台的葉劉淑儀,今次卻高票進入立法會。這究竟是否冥冥之中的主宰呢?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2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3 ----------

 

星島日報
A12| 港聞
2008-09-11

毓民指議會抗爭未必「長毛式」

新一屆立法會議員順利誕生,以言行激進見稱的社會民主連線在地區直選中取得三席,黨主席黃毓民指滿意選舉結果,未來會繼續進行議會抗爭,並與其他民主派在民主發展上結盟合作;若議會有違返公眾利益事情,不論民主派或建制派提出都鞭策。他又指進入議會不是為了「搞事」,而要加強監督政府的力度。

不論民主建制派都鞭策

總結是次選舉結果,黃毓民對於在五個直選地區中三人勝出感到滿意;社民連議會工作首要關注滅貧,全力爭取立法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爭取集體談判權以及要求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對於外間關注社民連三子日後在議會的作風,黃毓民指議會抗爭必定會繼續,不一定以「長毛式」進行,「可能會用議事規則容許的範圍內,也許議事規則我們亦可能會有抗爭。」他強調該黨進入議會非為生事而要加強監督政府的力度:「最近有報紙說惡人谷、三惡男……我覺得很負面,我們屬旗幟鮮明反對派,我們貨真價實的民主派身體力行……我們不是入去搞事,不是要惡罵別人,我們是要站穩自己立場,鞭策政府。很多民主派常說支持政府、不是事事反對,議案經常投贊成票,為甚麼選民要投票給你?」

他指日後議會工作會與泛民合作,如該黨民生政策較傾向基層,可與民協、職工盟、街工等民生立場較相同的組織合作。社民連在選舉中曾數次追擊公民黨,他說,「就算在泛民主派陣營中也有不同聲音……我們是旗幟鮮明反對派,這與其他民主派不同,過程中、選舉後會有立場上分歧,我們不會因為你是泛民而不敢提出不滿。」記者潘淑麗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3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4 ----------

 

星島日報
A16| 每日雜誌| 維港會
2008-09-11

周梁離港散心

自由黨前副主席周梁淑怡因為選舉敗陣,斥責黨友劉皇發為同區對手拉票,顯然周太對今次落敗是憤憤不平,不過,有黨友對事件鬧大就頗不以為然,認為公開互相指責對自由黨有害無益;就算有任何不滿,亦應「閂埋門拆掂佢」。

田北俊與周梁敗陣,對自由黨自然好大打擊,不過,黨內核心成員至今仍未開會討論未來的領導層走向,因為多位核心成員在選舉後都離港休息,包括周梁及紡織界的梁劉柔芬,連代理主席劉健儀亦會在本週末飛去美國,估計要待劉健儀月底返港後才決定未來領導人選,就連特首煲呔約見自由黨諮詢《施政報告》的時間亦要改期。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4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5 ----------

 

星島日報
A16| 每日雜誌| 一家之言| By 鄭宇碩
2008-09-11

行政立法關係未能樂觀

立法會選舉過後,建制陣營有所斬穫,泛民陣營受到小挫折。不過,展望來屆行政、立法關係,政府未能樂觀。

理論上,建制陣營的立法會議員剛當選,討好選民的壓力大為減輕,支持政府有爭議性的政策比較容易。就影響到政局穩定的議案,北京方面有立場,建制派的議員自然不能開罪中國領導層。

在「行政主導」而「親疏有別」的體制下,曾蔭權政府有大量的「胡蘿蔔」去爭取建制派議員的支持。政治委任的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以及區議會資源的分配就是明顯的例子。

政府堅持不分享提案權

似乎特區政府仍然倚賴上述的做法,未見有創新。本來最有效的本錢,就是政府贏得民心,政策得到社會的支持,市民擁戴政府,建制派的議員沒有理由不支持政府政策。問題是目前曾蔭權政府民望插水,建制派議員選舉期間,對特首多有批評;現階段特區政府要建制派議員旗幟鮮明地為政府「背書」,非要付出更高昂的代價不可。

本來特區政府可以倣傚美國政府的做法,有些討好市民的議案,讓建制派的政黨在立法會內提出,讓它們在選民前立功。即使以後支持政府不甚得民心的政策有所失分,也可以取得平衡。但特區政府堅持「行政主導」體制,不讓建制派政黨分享提案權,寧願在其他方面提供「胡蘿蔔」。

「胡蘿蔔」酬庸形象受損

政府以各類「胡蘿蔔」回報建制派議員,積累下來,負擔愈見沉重。政府「親疏有別」的所作所為,明顯地影響市民對政府的信心,政府公平、公正的形象受損。曾蔭權強辭奪理地對「親疏有別」重新解釋難以奏效。

政府要「親疏有別」,各個重要的諮詢委員會形成來來去去都是那三、兩百人,整個諮詢制度的認受性逐漸受到侵蝕。政府官員不能夠利用這個制度取得「兼聽則明」的效益;有關諮詢委員會支持政府政策亦不能取信於民。

諮詢制度是過去港英政府就未有民主政制的情況下,逐步建立的重要聆聽民意渠道,是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資產,現在淪為「酬庸」的「胡蘿蔔」,甚至是高官攏絡權貴的禮物。支持民主運動的人物全部被摒諸門外,政府這種專橫的態度,可說是倒退至上一世紀六七年暴動之前。

不公平就不能贏取信任

為了要鞏固立法會支持政府的多數而衍生的「親疏有別」,亦逐漸影響到施政的效率和公務員隊伍的士氣。政府公務員不能以持平的態度去處理與各政黨的關係,自然不能贏得各方的信任,對市民解釋政府政策亦不能理直氣壯,這種情況在區議會資源分配方面最為明顯。

道理很簡單,政府不公平就不能贏得信任和尊敬。長期而言,政治手段如何高明亦無補於事!

鄭宇碩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4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6 ----------

 

星島日報
A18| 每日雜誌| 來論
2008-09-11

港府版綠色生活原來是……

香港人個個都說支持環保。

在剛過去這次立法會選舉中,大家投的那一票,又可曾考慮過綠色的因素呢?究竟哪些候選人是較為綠色的選擇?傳媒、政黨、綠色團體花了多少工夫幫大家去推選綠色的代議士?如果立法會選舉沒有「綠票」,選出來的議員又怎麼會認真為大家打造可持續的幸福未來?

曾班子真心、假意?

當然,我們的政府早已推出「綠色生活」宣傳攻勢。許多市民心安理得,感到香港終於文明綠化在望了,實情果真如此?不妨好好看一看:曾特首所領導的班子究竟在推銷一套甚麼牌子款式的「綠色生活」呢?就已推出的宣傳資料而言,物盡其用、支持廢料回收、採用集體運輸等等(見環境局「綠色生活我鍾意」網頁),不用說完全符合綠色原則,政府好多所謂環保的行政立法手段,都需要大家支持、值得喝采。

不過,由綠色角度說:我們可以有兩個完全相反的理解態度。第一種:是呀,方向正確,即使有時難免膚淺一點、甚至誤導。不過,遲到好過無到,建制做好過不做。此類環保宣傳,多多少少有思想上及實質的收益,包括令綠色文化由邊緣進入社會中央核心價值。第二種:這類宣傳往往是披著羊皮的狼,不但膚淺兼且誤導,為消費主義助紂為虐,放煙幕,將灰色文明進一步合理化。

淺綠宣傳有好、無更好?

第二種看法不無根據,因為連這「淺綠」的生活,建制內核心人種未見有半位以身作則──特首、環保署署長一個個都未見身體力行。其次,最重要的還是:即使全港市民鼎力支持,上下一心齊齊實踐宣傳中那種綠色生活(25.5。C、BYOB、廢物分類、自備餐具……),後果只會是港府得以向北京、向港人、向商界、向「歷史」交代:做好了環保工作,而大財團繼續享受「安定繁榮」之便,肆意破壞地球耗盡資源逼害眾生賺大錢,最終人類文明繼續瘋狂奔向滅亡。

「綠色生活」就是說按照大自然的規律(亦即所謂「天理」、「道」)做人,不污染破壞自己身心靈的內在世界,也不污染破壞地球生態。自古以來其實所有生物一直都在「綠色」地生活,近代人類的思想言行生產方式以至社會制度及世界觀乖離自然,所以今天所謂過「綠色」生活其實等於人生全面回歸自然。

盡量DIY、回家下廚

如果港府(和地球上所有人所有團體)要推廣綠色生活,大概會教我們:盡量不吃肉、多多素食;買有機產品;盡量不乘飛機、不參加鴨仔式旅行團;盡量不逛商場、不光顧連鎖集團的生意;盡量DIY、自己種植生產食物;盡量使用二手用品;盡量減少購物,尤其是作炫耀性消費;盡量不做反環境、反健康的運動(例如打高爾夫球、滑水、打保齡球);不浪費食物;回家下廚、盡量不出街飲食;盡量不駕車、多多走路及踏單車;買本地當造食物,盡量不光顧加工食品;實踐綠色婚禮、綠色育兒、綠色保健、綠色消閒、綠色家居、綠色靈修、綠色殯葬;杯葛反環境的企業及商號(例如不負責任排污、過分照明、過分包裝、霓虹管招牌污染公共空間等);支持綠色企業;做綠色投資;支持綠色政治(例如投票給綠色的候選人)及綠色團體。

這個事實,究竟港府中人有誰明白?甚麼時候,政府才可以進一步「教育」市民去實踐?建制難道會有可能容許這個綠色轉化出現嗎?人類文明還有沒有明天?關鍵在這裏。尚未心死的你,正在做甚麼去力挽狂瀾,打造可持續的未來? 周兆祥綠田園基金主席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5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7 ----------

 

明報
A15| 政情| 選戰之後
2008-09-11

余若薇:只懂增議席恐令議會更激進

有人形容新一屆立法會將會較以往激進,在港島直選成功連任的公民黨黨魁余若薇指出,今屆九龍西直選中,雖然只增加1 個議席,卻引來多張名單角逐,部分名單更是主打小眾及激進議題,最終該區最後一席只需萬多票便能奪取。她擔心,若政府再以「增加地區議席便代表增加民主元素」的思維處理2012 年政改方案,盲目增加議席,只會令更多激進及小眾議題進入議會,最終也會影響議會運作效率,造成內耗。明報記者羅翠欣

自由黨直選落敗非好事

今屆立法會選舉,公民黨和自由黨的成績都不理想,特別是自由黨田北俊和周梁淑怡都落選。余若薇昨日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談及,自由黨在今次地區直選中全軍盡墨,對整個議會也非好事, 「如今商界在直選中沒有了代表,日後他們對政府政策有意見時,怎樣表達呢?

可能只靠直接打電話給曾蔭權,這樣有可能惹來更多『官商勾結』的批評」。

她舉例,日後立法會在處理最低工資立法時,立法會都要諮詢商界的意見,因此她認為商界應該在地區直選議席也有聲音,否則有可能只靠功能界別議員在分組投票中「卡住」議案,對社會沒有好處。

新一屆立法會其中一個重點是處理2012 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法,余若薇擔心,政府只會「翻版」2005 年的政改方案,在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分別增加議席,新增功能界別議席由區議會互選產生,令立法會變得「地區化」。

或引入更多小眾議題

她又形容,今次選舉已見到很多主打激進和小眾議題的候選人,若政府盲目以為增加議席便是民主,只會引入更多激進及小眾議題入議會。

余又指出,立法會最終走什麼路線,要視乎政府的政策取態, 「假若政府推出的政策正確,就連被標籤為『反對派』的民主派也會支持,我也相信那些被指為『激進派』的議員若為反對而反對,也得不到市民支持。另一邊廂,若政府推行壞政策,便會令議會愈來愈激。」她又說,市民對立法會的看法也很重要,「若行政立法關係差,雙方都是『輸家』,政府民望下跌之餘,立法會形象也不好。」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28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8 ----------

 

明報
A15| 政情
2008-09-11

公民黨地區服務著重提供專業意見

被指在立法會選舉中「高開低收」的公民黨,與沒有地區工作根基有關,黨魁余若薇承認,他們在地區服務方面不及那些「老牌政黨」,但不代表他們沒有做地區工作。

她說: 「我們會請糖尿病專家、白內障專家、老人癡呆症專家在地區內,以深入淺出的方法向市民提供健康資訊。

」公民黨提供的是一種專業意見式的地區服務,並非過時過節派月餅及派橙給街坊的一類。

不會自己幫街坊「通渠」

談及有政黨連街坊「爆屎渠」都會照顧得到,余若薇稱,我們也會提供協助, 「當然不會自己幫街坊『通渠』,我們會聯絡政府部門,瞭解爆渠原因」。她指市民忽略了他們在議會內的工作, 「我們會花很多人手及時間參加法案委員會的工作,市民未必留意到,但我們相信政策做得不好,市民很容易見到,而法例一旦處理不好,影響好深遠,不是輕易可修改。」公民黨今屆只在3 區直選中勝出,余若薇希望,落選黨友張超雄及毛孟靜可以繼續為新界西及九龍西服務,但又頭痛是否有資源維持地區服務。

立法會換屆,公民黨也即將換屆,余若薇對是否「林莊」出任黨魁持開放態度,不過早前也做好心理準備,一旦選舉落敗,相信黨內會有合適人選「接棒」出任黨魁。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28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9 ----------

 

文匯報
A12| 香港新聞
2008-09-11

黃毓民擬組「泛民生聯盟」

 【本報訊】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取得3個席位的社民連,昨日總結今屆選舉成績,主席黃毓民稱,進入議會後仍會繼續監察政府,但不一定會以「長毛式」的抗爭方式進行,盡可能利用議事規則賦予的權利進行爭取。他又稱,會考慮聯絡議會內一些志同道合的反對派獨立議員,組成「泛民生聯盟」,就民生議題向政府施壓。

 黃毓民指,社民連進入議會後並非要搞事,亦不是要惡罵別人,而是要加強監察政府的力度。他又指,在反對派陣營中,有很多議員都相當關注民生事務,包括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及民協馮檢基,可以聯絡他們,研究就最低工資、爭取提高生果金等事項是否有合作空間。但他強調,暫時還未決定正式結成聯盟,會按議題進行合作。



 
文章編號: 20080911005007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0 ----------

 

蘋果日報
A01| 要聞| 立法會選舉
2008-09-11

劉皇發:咁咪叫我退黨囉

【本報訊】一場選舉,令自由黨與鄉事龍頭劉皇發反目成仇。被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投訴「對唔住」自由黨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昨天反擊,指「忠孝兩難全」,他幫助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理所當然。身為創黨成員的他更公開表明並非自由黨成員,又聲稱不介意退黨,與自由黨決裂態度堅決。

沒有宣誓非正式黨員

田北俊與周梁淑怡落選,為雙方決裂埋下伏線。劉皇發早在選舉翌日已表示考慮退黨,但稱現時風頭火勢,待雙方冷靜下來才作討論。在新界西敗選的周太前天卻公開投訴劉皇發偏幫民建聯,令黨員深感不滿,有關言論也觸怒劉皇發。他昨天接受電視訪問時稱,「佢(周太)輸咗嘅心情,我完全理解,但都唔係佢一個輸,有成十幾個都輸」,他指「忠孝唔可以共存」,他與身兼鄉議局副主席的張學明「同根同源」,自然要為他落力拉票,「唔幫佢幫邊個?」他強調自由黨當時若覺得他支持張學明的做法不對,「咁咪叫我退黨囉」,但自由黨沒有開口。但他隨即表示並非正式黨員,「唔好自由黨、自由黨咁叫我」,強調沒有宣誓,故此「你話係又得,唔係又得」,對黨員身份毫不眷戀。據瞭解,劉皇發當年乃念與田北俊已故父親田元灝相熟,才加入自由黨,但他一直與自由黨保持距離,未有積極參與,因為他一直認為自由黨需要他,多於他有求於自由黨。退選立法會區議會功能界別一事,令他與自由黨高層鬧翻,雙方儼如陌路人,連自由黨今年舉行的參選造勢大會,劉皇發也缺席,已見嫌隙極深。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0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1 ----------

 

蘋果日報
A22| 論壇| 三言兩語| By 黃沐恩
2008-09-11

三言兩語:建制派爭利而敗

立會選舉,泛民得保二十三席,可謂得利於建制派配票之失敗,但我認為,更核心的原因在於建制派的內部不和。由於香港畸形的行政主導局面,以至於政府在多個行業(運輸、房屋等)上的壟斷,親近政府變成獲得商機的最有效途徑。所謂建制派,不過是一群依附在政府這頭大肥羊上的寄生蟲,蟲與蟲之間,當利益一致時,還可以同聲同氣,交臂為朋,一旦出現利益衝突,輕則割席以劃清界線,重則互相攻擊,一切皆以個人利益為最終依歸。其中葉劉可謂當中的表表者,○七年港島區補選,民建聯失卻一席位也不派人參選,全力為葉劉助選,為她爭來十三多萬票。今天葉劉當選,蔡素玉下馬,葉劉卻意氣風發地說「可能佢地(選民)覺得我幾好,咪再投我囉」,還說不一定是自己搶了蔡素玉的票,選票可能掉到楊森那裏去。真是荒謬之極。如果投蔡素玉的人會改投楊森,那劉江華的票也可以從長毛處搶過來了。建制派這種小人之黨,歐陽修在〈朋黨論〉早有論之,其中說明了為何這種以利益掛帥的黨終會亡於內部分裂。其言謂:「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返相賊害。」建制派以利而立,爭利而敗,可謂必然的結果。泛民小勝一仗,之後如何團結泛民內的各黨派,可謂首要問題。從建制派的內部分裂而敗,泛民理應得到啟示。黃沐恩自由撰稿人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5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2 ----------

 

蘋果日報
A22| 論壇| 孔捷生雜文| By 孔捷生
2008-09-11

孔捷生雜文:寧為玉碎,也要瓦全

立法會選舉自由黨一潰千里,不過人家輸了就認,風度磊落,故而票數盡失而分數猶存。惟民建聯曾鈺成穩當勝出,卻得票不得分,曾氏氣色如同香港的空氣污染指數,「煙霞」滿面,比起「不帶走一片雲彩」之田少與周梁,實在不可同日而語。曾鈺成和蔡素玉「拉郎配」,是民建聯的「黨意志」還是「喬太守(喬曉陽)亂點鴛鴦譜」,不得而知。總之志在彙集北角鐵票,「缸瓦全打老虎──盡在一煲」,殊不知為保「瓦全」而令「玉碎」,可謂人算不如天算。蔡素玉為人作嫁衣猶自可,更那堪上演了一幕《王老虎搶親》,葉劉淑儀橫刀奪愛,掠去民建聯相當票源。本來以筆者愚見,葉劉入局要比唯唯諾諾的民建聯為好,偏偏葉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她慣於「藐嘴」,斷不承認蔡素玉落敗是和自己吸納分流選票有關,堅稱去年支持她的選民「覺得我幾好,咪再投我囉。」如果民建聯基本選民不投給她,「會落到楊森那裏也說不定。」這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連「牙骱都要贏埋」!

去歲葉劉敗選,就曾出言抱怨民建聯撐腰不力,雙方早就種下嫌隙。經此一遭,日後建制派的整合恐難順風順水。再者,以曾蔭權之久經宦海,閱人無數,他再「親疏有別」,也親不到葉劉頭上。反之亦然,葉劉過去只認董老闆,如今世無董特首,她也不再是下屬政務官,當議員正好發揮其「寸」人之所長,而被「寸」的頭號靶標就是曾特首。正因為如此,筆者認定葉劉是個稱職的立法會議員,大優於曾鈺成。寫到這裏要插一段閒筆──香港民主雖然跛腳,畢竟還有半數議員是民選的。正在香港「選人」之際,大陸卻在「選鳥」。原來吾國要冊封「國鳥」,先由精英人士小圈子選舉,就像選曾特首似的,再將此鳥交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精英們選出丹頂鶴,孰料該鳥拉丁文學名為「日本鶴」,牠的籍貫明明在中國,但只要和日本沾親帶故,麻煩就大了,於是議而不決。大陸網民早就不耐,便發起網絡海選,結果選出的國鳥是麻雀!曾記否,麻雀是「四害」之首,如今為牠徹底平反,更尊為國鳥,這正是對紅朝國史及其畸形政治生活的惡搞和反諷。別家選人,吾家選鳥,選出麻雀堪稱實至名歸──甚麼人玩甚麼鳥!最後口占嵌人名詩一首,《立法會選舉有感》:民主君行始半程,若薇花淚濺紫荊。家富從來李長實,國雄未許柳玉成。柱銘文光存經翰,葉留霜露待華明。言路謹申能成智,莫向寒蟲聽秋聲!逢週一、四刊出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5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3 ----------

 

香港經濟日報
A25| 港聞
2008-09-11

劉皇發:自由黨不滿 可叫我退黨

  【本報訊】被指要為自由黨前副主席周梁淑怡選舉落敗負責,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昨日稱,早已向黨表明,將替周太的對手、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拉票,而自由黨卻一直無警告他。劉皇發說,若自由黨不滿,「可以叫我退黨!」

指早表明替張學明拉票

  周梁淑怡昨日狠批,身為黨友的劉皇發,在選舉中不斷替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令她損失大量鄉事票而落敗,故周太已向黨投訴,希望劉皇發還她一個交代。

  針對周太的指控,劉皇發卻不以為然地指:「輸的心情,我好理解,她批評我甚麼,我都會接受。」但就坦言自己與張學明,屬同根同源,自由黨一早知道他會為張學明拉票,若認為他做法不適當,為何不早警告他?他更表示,若黨內有聲音對他不滿,他願意退出自由黨。另外,他指下週二會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

譚耀宗︰劉做法無問題

  但對於自己是否自由黨黨員時,劉皇發的說法有點反覆。他一度表示,自己加入自由黨時,並沒有宣誓,因此「你可以說(我)是(黨員),又可以說不是。」

  另一邊廂,當選後立即公開感謝劉皇發的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昨日就施政報告諮詢會見特首後,認為屬自由黨的劉皇發,為民建聯拉票並無問題,因鄉議局是其中一個支持民建聯的團體。

  但他對於周太落馬,就表示感到詫異、不安樂,又指民建聯非常珍惜與自由黨的關係,希望可以一如以往地維持友好合作。

相關文章:

「替對手拉票 盼劉皇發解釋」 劉健儀︰自由黨慘敗 與中聯辦無關



 
文章編號: 20080911030009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4 ----------

 

香港經濟日報
A25| 港聞| 有政戲| By 傅流螢
2008-09-11

自由黨中聯辦鄉議局 結怨之謎

  自由黨正副主席今次輸掉直選請辭,令該黨出現重大危機,更嚴峻的是,今次事件,令該黨與中聯辦、鄉議局之間的恩怨,一次過大爆發。

  早在選舉初期,自由黨與中聯辦已出現齟齬,導火線是該黨主席田北俊,部署胞弟田北辰出戰九龍西,但中聯辦卻已默許友好梁美芬在此區出選。

田二少出戰九西 成導火線

  由於田、梁二人只能活一個,田北俊於是多次與中聯辦講數,希望逼退梁美芬,更不惜以北京的港澳辦,向中聯辦施壓,結果搞到雙方關係惡劣;最後,中聯辦以協調不了為由,任由田、梁二人同時出戰,自行戰鬥,可是,從選舉結果來看,親中票還是倒向了「鼠王芬」,而非「田二少」。

  自由黨與鄉議局主席劉皇發,選舉中也爆衝突,起緣是區議會功能組別,本來這場糾紛是鄉議局和民建聯之事,但自由黨卻無端插上一腳;劉皇發與民建聯講掂數,把這個功能組別議席讓給葉國謙,自由黨卻遊說鄉議局副主席林偉強,出來與葉國謙相爭,劉皇發覺得自由黨此做法,令他很無面,遂種下今次禍根。

  那為何事件中另一主角民建聯反而無事?知情者指,皆因民建聯識做,多次向發叔道歉,做足功夫,但自由黨則太高傲。

民建聯識做 屢向發叔道歉

  自由黨在直選全軍覆沒,田北俊和周梁淑怡齊齊玩完,究竟是誰之過?現時,坊間消息滿天飛,基本上是三方互相指摘,自由黨把矛頭直指中聯辦和發叔,指摘中聯辦玩野,今次事件嚴重打擊商界參政,影響深遠。

  但中聯辦則呼冤,認為自由黨應自我檢討,不應把責任推給別人;接近中方消息更澄清,外界有傳田北俊投票日傍晚親找中聯辦主任高祀仁告急,根本無此事,因為田北俊一直信心爆棚,晚上點票時才驚覺落敗,怎會事前找高祀仁?

  事已至此,自由黨未來之路如何?中方稍後將與本港商界巨頭會晤,料這將對自由黨之新領導組成,有所影響。

 
文章編號: 20080911030009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5 ----------

 

東方日報
A12| 港聞
2008-09-11

政情:詹Sir泰哥鬥快收搶客

談及新一屆立法會嘅政治形勢,唔少人都會用最簡單嘅二分法,認為泛民主派保住二十三席,建制派就拿到三十七席。但如果再細心分析,就會發現民建聯、自由黨同工聯會三個親中政團,其實合共只有二十一席。就算計埋中總黃宜弘、體育界霍震霆以及金融界李國寶,亦只有二十四席,同泛民陣營只可以算係平分秋色。

因此餘下那十三位獨立議員,尤其係當中十一位毋須面對基層選民壓力嘅功能組別代表,其重要性絕對不下於那幾大政團。如果有人可以將佢地以某種方式拉埋一齊,聯手支持政府或者反過來向政府施壓,分分鐘可以起到左右大局嘅作用,呢個正係當年早餐派成立嘅原因。

無論係喺股市同政壇都好想「做莊」嘅金融服務界詹培忠,早喺上屆選舉已經睇到呢個玄機,嘗試拉攏多名獨立功能議員籌組「關鍵少數聯盟」,可惜最後畀中聯辦同煲呔曾打散咗,另行組成泛聯盟。今屆詹Sir 密謀捲土重來,喺背後支持多名友好參選,雖然最後只有旅遊界嘅謝偉俊同資訊科技界嘅譚偉豪勝出,但只要再搵到兩、三名獨立議員加盟,實力亦唔可以睇小!

個個睇定啲唔敢埋堆

至於好多人預計會喺選舉後瓦解嘅泛聯盟,其核心成員何鍾泰同劉秀成大難不死,原先打算轉投自由黨嘅石禮謙,亦因自由黨大敗而擱置入黨,當堂令泛聯盟鹹魚翻生,並隨即著手重新招兵買馬,同詹Sir 鬥快搶客。

喺點票結束後不足四十八小時內,謝偉俊、譚偉豪、保險界陳健波、會計界陳茂波、醫學界梁家騮同勞聯李鳳英,都已先後收到來自詹Sir 同何鍾泰最少一方嘅電話,遊說佢地加強合作甚至正式結盟,有啲仲已經見完面傾完偈。

其中泰哥就力銷佢地得到中聯辦支持,係真正嘅愛國愛港組合;詹Sir 就強調自己有財力、牙力同腦力,唔似泛聯盟咁凡事聽命於政府,淨係識得向中聯辦伸手分餅仔。

不過大部分同雙方傾過嘅議員,都選擇暫時靜觀其變,再睇定啲個局先算,以免過早落注押錯邊。亦有個別堅持完全獨立嘅身份,最多只會一齊坐埋開嚇會,分享嚇資訊同交流嚇立場,以免畀業界同對手質疑佢地欺騙選民。最後詹Sir 同泰哥邊個爭做到大佬,相信仲要經過多輪廝殺!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51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6 ----------

 

東方日報
A40| 龍門陣| 冷眼旁觀| By 黃英琦
2008-09-11

冷眼旁觀:向自由黨進言

經過今次立法會選舉,自由黨的直選議席由二變為零。自由黨歸咎鄉事票流向民建聯,學者分析不同票站的投票取向,發現周梁淑怡和田北俊的票都比四年前下跌了五成,選民是大量流失了,由公屋到私樓都一樣,因此,鄉郊的票不是「罪魁禍首」,可能是地區工作不夠紮實。

還記得,周梁淑怡和田北俊在八月初時是「高開」,民調的支持率不俗,但到了投票日卻「低收」,周梁淑怡只剩下百分之五點四的選票。對自由黨在今次直選中的失誤,我感到哀痛,因為我在這個政黨的創立初期出過力。今天,不是落井下石的時候,但我想自由黨領導聽聽以下的心底話。

地區工作能為任何政黨建立知名度,擁有社區的資料,在選舉工程可大派用場,但地區工作取代不了理念。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才成政黨,但「自由黨」代表甚麼?有怎樣的價值取向?我想,是時候認真反思和向選民說清楚。

十多年了,自由黨解決不了的迷思,是認為它的支持者是沉默大多數,不願意投票,甚至不確定支持者在哪裏。

自由黨的支持者大有人在。他們的面貌是重工商,較保守和犬儒,認同和諧,不願變革,包容「傾斜商界」的政策。但我相信他們也有其核心價值,認同社會公義,要關心貧窮的人多一點。你說,這樣的人,在香港不是有很多嗎?

問題是,該如何觸動他們?知識為本與地區工作同樣重要。十多年了,自由黨在政策研究上沒有進步,我常收到其他政黨的政策主張,內有起碼的政策建議和觀點。可惜,自由黨的資源卻沒有放在研究,只是回應式了事。

比例代表制包容寬闊的民主光譜,只要鎖定焦點,例如「重視經濟」,不能只說空話,需要為經濟和社會的創新提出新意念,再密集式的宣傳,怎會找不到支持對像?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63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7 ----------

 

東方日報
A40| 龍門陣| 濟世狂言| By 劉濟昆
2008-09-11

濟世狂言:掃除膩粉呈風骨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坊間卻對各個陣營選舉的成敗因果仍議論不停。其中頗教人詫異的問題是:素有強大福建同鄉票源的民建聯蔡素玉為何落選?曾鈺成明明當選了,為何笑不出來,反而哭喪著臉?民建聯別的選區大勝,然而掩不住最重要的港島區的此選敗慘況。

我周圍很多朋友多年來都是民建聯擁躉,他們都建議我甚至指令我投蔡素玉一票。我說:「我向來不願被各路政客利用,我的價值就是不投票!無論左中右都不投!」他們說蔡素玉如何愛國,我說:「我比她更愛國!」

魯迅有一句寫荷花的詩,如今可贈民建聯:「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民建聯港島此役,實際上敗在多年來缺乏「風骨」,太喜歡穿紅衣卻缺乏鮮明愛國立場。報載曾鈺成曾在其辦公室牆上掛著他和李柱銘的合影,如此「和諧包容」,還不如乃弟曾德成痛斥陳太「忽然民主」。

「和諧包容」時下被中港兩地叫得價響,其實不是甚麼新東西,春秋戰國時代孔夫子們就這麼提倡了!毛澤東建立新中國,國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照理說,從此應該「人民共和」,但毛竟然說:「八億人民,不鬥行嗎?」「人民共和」也就變成「人民互鬥」。文革結束後日趨「人民共和」,但也不應是人民和漢奸賣國賊和諧包容。民建聯若能強化這種立場,蔡素玉就可當選。

還有,曾蔭權委任十七個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事件,筆者一早便指出,那是極端對抗國家民族事件,因十七人中有九個「準外國人」;曾鈺成怎麼說?說是「無聊人說三道四」,為曾蔭權幫腔。我若說「蔡素玉是被曾蔭權曾鈺成所累」,相信「不中亦不遠矣」。曾蔭權施政如此糟糕,日後和他合作無間者更要倒楣,謂予不信,請拭目以待!剛寫到這裏,又聽電視新聞說曾蔭權民望又跌,新當選議員,萬勿變成「煲呔針」才好!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63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8 ----------

 

新報
A04| 政情
2008-09-11

曾建議傚法港進聯與民建聯合併 李鵬飛:自由黨玩完

自由黨在立法會選舉重創,面對「各路英雄」一沉百踩兼在傷口上灑鹽的局面,隨時「分崩離析」。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昨日也表示,自由黨「玩完啦」,該黨如今只餘下六名功能組別議員(不計劉皇發),在議會中只會「俾人睇唔起」,被判了死刑。行會成員兼工聯會會長鄭耀棠亦指出,自由黨在2003年因23條立法問題上成為了英雄,自由黨「當時食住陣風咪選到囉。」自由黨因「雙失」失去兩個重要直選議席,與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決裂,事情昨日繼續惡化。自由黨已去信被指「倒戈」的劉皇發,要求劉對沒有為自由黨拉票反幫民建聯作出解釋。代理主席劉健儀稱,有黨員更要求即時開除劉皇發黨籍。

黨員促開除劉皇發

李鵬飛認為自由黨如今已「無得翻身」,現在只能等待與民建聯合併。他稱很早已向自由黨提出這個建議,就像民建聯與港進聯合併一樣,「只是自由黨的大哥大姐怕無面,現在選民令他們無面」。面對自由黨今次選舉失利,李稱與中央封殺、配票無關,主要也是因為自由黨的政策不得人心,「又反對最低工資立法,又反對公平競爭法,他們也忘了上次是因為阻止23條立法才當選」。

對於被周梁淑怡指斥「對唔住」自由黨,劉皇發昨再表示理解周太落選心情,「她批評甚麼,我也接受」,若有人不滿他幫其他人參選拉票,「大不了退黨」。他稱當日「沒有人叫我只可以揀一樣喎!」當年自己沒有宣誓加入自由黨,故不受黨規限制。至於他是否自由黨成員,劉稱「你話係又得,唔係又得。」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圓圖)表示,她今天已去信劉皇發及陶錫源(屯門鄉委會副主席、曾幫張學明拉票),指他們在沒有向主席申請下,替其他政黨拉票。劉健儀謂有黨員要求即時開除劉皇發黨籍,但她認為要給予兩人合理時間回覆,若劉皇發不回覆的話,她會將個案轉交常委會處理,之後可能再轉交紀律委員會。

對劉皇發宣稱自己沒有宣誓加入自由黨,劉健儀就表示,自由黨不需要宣誓才能加入,而且劉皇發每年也有繳付黨費,亦有推薦其他人加入自由黨,這些全是黨員才能做的事,所以不明白劉皇發為何稱自己不是黨員。劉表示,黨規容許黨員申請豁免協助黨外人,但至7月份也不見劉皇發的申請,她希望發叔數日內會有回覆

另外,商界人士呂志和不認同自由黨兩領導落選,代表商界會對直選有戒心,他若有所指稱做生意的人,口才、組織比較差一些,信心又爆棚,以為有明星效應

地區直選需要耕耘

鄭耀棠謂,地區直選是需要耕耘的,正如工聯會經營60年都能屹立不倒,正是因為與市民身同感受,所以自由黨不應以任何理由埋怨。

剛當選議員的葉劉淑儀亦稱,作為一個政黨,令黨員有歸屬感是很重要的。她續稱,自己資源不多,但有很多大學生、鄉親做義工幫忙,而且大家也很用心去做,她在很多中產區域,如在山頂、深水灣、淺水灣,「我啲票拍得住公民黨,自由黨只得33票」。



 
文章編號: 20080911033001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9 ----------

 

新報
A04| 政情
2008-09-11

社民連欲組泛民生聯盟

【新報訊】社民連昨日舉行選舉總結記者會,黨主席兼候任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對地區直選「六人參選三人當選」的成績表示滿意。他並強調,進入議會後會加強力度監察社會及繼續在議會抗爭,社民連三子在立法會會尋求梁耀忠、李卓人及馮檢基等,商談成立「泛民生聯盟」跨黨派組織。陳偉業亦批評公民黨湯家驊前日在網誌上,意指社民連向公民黨「搶票論」是荒謬。黃毓民則稱選舉結束後,大家應作反省,「如要賴我,我都無計」。

黃毓民:入立會不為搞事

馮檢基回應查詢時稱,上屆立法會中,李卓人、梁耀忠、劉千石及他等也有組成「民生連線」,就民生事務合作。他一直希望把民生連線延續下去,可以跟社民連合作,但前提要有「三共識」——即政策上、策略上及行動上一致。至於社民連一向有較激行動,馮稱「燒車胎那些,我們不做」。

黃毓民、梁國雄及陳偉業三人被視為「惡人谷」或「三惡男」入局,黃毓民稱這稱號負面,他強調社民連三子只是旗幟鮮明的反對派,貨真價實的民主派,「我們入去(立法會)不是要搞事,入去不是惡罵別人」。黃稱社民連入局只是表達自己的立場及加強監察政府的力度。不過,遇上不公義的事,他們都會在議事規則賦予的可行範圍內繼續抗爭,甚至挑戰不合理的議事規則,但會否以長毛的方式進行,則需要和其他黨員進一步商討。

不過,社民連雖然表示入局不是要惡罵別人,但陳偉業昨日稱社民連也不知道「邊啲票是邊一個」,不應「好似講到個世界係佢擁有,這些思維全反映啲藍血人的思維模式」。另外,梁國雄則批評,民建聯與自由黨因選票問題引致內訌,情況比泛民更醜惡。



 
文章編號: 20080911033001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0 ----------

 

新報
A04| 政情
2008-09-11

譚耀宗望全體議員北上考察

【新報訊】立法會選舉完畢,特首曾蔭權陸續約見立法會各大政黨,吸取他們對施政報告的意見。繼鄉議局後,特首昨會晤民建聯一眾候任議員。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會後表示,已向特首反映,希望特首能在適當時候帶領新一屆60位立法會議員北上考察。對於曾鈺成會否在來屆立法會出任主席,譚耀宗則表示黨內確有這樣的想法,但還需要和各方討論。民建聯已向特首提出20項他們對施政報告的意見,重點在住屋、老人問題及民生、經濟方面著墨,以解決當前通脹急升、經濟放緩、失業率上升等問題。他亦希望特首能帶同全體立法會議員到內地考察,例如到上海參觀世界博覽會。被問到若特首帶議員北上考察,會否提高特首民望,譚稱此舉對各方面也有好處。

不會邀劉皇發過檔

有指在選舉期間替民建聯張學明拉票的劉皇發準備退出自由黨,譚耀宗認為這是別人家事,不應詢問民建聯。譚亦明言,民建聯不會邀請劉皇發加入該黨,自己亦理解周梁淑怡的感受。而劉皇發在2004年也有替張學明拉票,所以他不覺得今屆劉再替張學明拉票有甚麼特別問題。

譚耀宗再解釋,「我嘅團隊都唔係拿咁多(9.2萬票)」,因為他們的團隊在新西只有四萬餘額票,比起最後一席的陳偉業(3.2萬)不是多出很多,所以張學明的位置也不是十分保險,「如果張學明唔得,咁我點算?」他們只是盡力而為。

他又表示,黨內有推選黨友作立法會主席的想法,但仍要與各方面討論。曾鈺成亦指,民建聯希望直接與自由黨商討這個問題,也會再跟其他政黨傾談。

對於蔡素玉未能當選,曾鈺成稱感到抱歉,因為他當初決定不出選九龍西時,本來已決定不再參選;現在空降港島,只是希望保住兩個席位,若民建聯早知道只能剩下一個席位的話,「天公地道都應該由蔡素玉做」,因為蔡素玉在港島經營了多年。



 
文章編號: 20080911033001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1 ----------

 

太陽報
A22| 政情
2008-09-11

金勞詹何鍾泰爭客

無論係喺股市同政壇都好想「做莊」嘅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詹培忠,早喺上屆選舉已經睇到關鍵少數可左右大局,今屆佢密謀捲土重來籌組「關鍵少數聯盟」,喺背後支持多名友好參選,雖然最後只有旅遊界嘅謝偉俊同資訊科技界嘅譚偉豪勝出,但只要再搵到兩、三名獨立議員加盟,實力亦唔可以睇小!

本來預計喺選舉後瓦解嘅泛聯盟,其核心成員何鍾泰同劉秀成大難不死,而石禮謙亦因富貴黨大敗而擱置入黨,當堂令泛聯盟鹹魚翻生,仲同金勞詹鬥快「搶客」。

據聞謝偉俊、譚偉豪、保險界陳健波、會計界陳茂波、醫學界梁家騮同勞聯李鳳英,都已先後收到嚟自金勞詹同何鍾泰最少一方嘅遊說電話。何鍾泰力銷佢地得到中聯辦支持,係真正嘅愛國愛港組合;金勞詹就強調自己有財力、牙力同腦力,唔似泛聯盟咁凡事聽命於政府,淨係識得向中聯辦伸手分餅仔。

但大部分同雙方傾過嘅議員都選擇暫時靜觀其變,以免過早落注押錯邊。最後金勞詹同何鍾泰邊個爭到做大佬,相信仲要經過多輪廝殺!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46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2 ----------

 

太陽報
A23| 太陽虹| 我在我思| By 劉大聖
2008-09-11

政客只求再坐一會

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有人歡喜有人愁。當中最興奮莫名的,當然就是那一大班俸祿照?而又懶為市民開聲爭取任何權益的連任議員們。

所謂「聲為民開」,對功力深厚、閱人無數的立會老手來說,根本就極度陳舊過時。若然只替市民開聲抗爭,與官府商賈硬撼,動輒就會得罪權貴豪紳,將來一旦丟失了議員的本業,豈不是會無路可退、走投無路?有見及此,深懂爾虞我詐之道的資深議員們往往不會隨便輕舉妄動,孤注一擲,相反,卻會先行細察民情,看看民心歸向以及官宦取態,然後才伺機而動,盡量做到既能夠討好權貴,又可以討好民眾,一方面不失退位後著,另一方面不會丟失選票。

對於政客來說,他們最關注的就是能否安然無恙,順利過渡,在特區議事堂上再坐一會,再領薪俸。歌仔都有得唱啦:「再坐一會,但願能再坐一會。既要別去,且盡量盡量逗留,日後亦無悔。」為了能夠穩奪議員的席位,京奧一結束,各大政黨幾乎全體總動員,上天下海,無所不用其極,宣傳攻勢更加是一浪接一浪。選舉制勝之法,不外乎有三種:第一種就是採取人海戰術,圍堵競選對手,以多制少,以眾凌寡;第二種就是大打選情告急牌,假裝快要被飛出局、一臉苦瓜的樣子,以期達致選民心急如焚、速赴會場投票之效;第三種就是肆意抹黑、詆毀對手,陷他人於不義,徹底打擊市民對他的信心。

幸好大多數市民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他們一早已拆穿立法會老手們兩片薄唇滿天飛,「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吹水伎倆!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46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3 ----------

 

英文虎報
P09| Local| By Adele Wong
2008-09-11

Social Democrats in race to connect with smart set

Buoyed by its stunning success in Sunday's election, the radical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is hoping to recruit computer-savvy young people to boost its standing in the community.

Party leader Raymond Wong Yuk- man said yesterday they will invite talented young people to organize political education seminars while he hopes to reach out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hrough his online radio show.

The LSD stunned critics and analysts alike when it won three seats in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We are now placing our hopes on people like Andrew [To Kwan-hang] and Jo [Lee Wai-yee],'' Wong said, referring to his party's younger leadership. To is a touch over 40 and Lee is a few years younger.

Wong - once dubbed ``Mad Dog'' because of his firebrand style - said the key to his party's expansion and success, would depend heavily on young blood.

``We aim to recruit many more young people to our party. We are very, very popular with the 18 to 30 crowd, especially [those] on the internet,'' Wong said.

``I think my online radio show helped to attract young people. And I want to train [these] young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and politics. This is more important to me than actually taking part in Legislative Council meetings.''

Apart from focusing on youth, the party also plans to stand firm on its platform of universal suffrage by the year 2012 and to infuse fresh thoughts into the pan-democratic camp.

`` I don't only plan to win [the next election], but I want to spread the views of our party to the masses,'' To said. He thought it was healthy for different views to be held even within pan-democratic parties.

Future strategy would be decided by the three elected members - Wong,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and Albert Chan Wai-yip - before Legco re-assembles.

Wong said the party will adopt a humble approach and seek help from other legislators in council meetings as politics was ``a lot about compromises.''

He also understood the need for all parties to work together to resolve issues although colleague ``Long Hair'' has been known to walk out in the middle of council meetings.

On recent rumors the party has connections with triad members, To said the party accepts donations from everyone, and that if any supporter had illegal affiliations it was a matter for the police to handle. [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1448004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4 ----------

 

am730
M02| 新聞| 左右大局| By 李慧玲
2008-09-11

親中反曾派

選舉後,立法會重新洗牌,政治版圖仍然建制派佔多,泛民主派則保住三分一關鍵少數。而所謂獨立人士,大多屬潛水建制派,只有幾位新丁的政治立場尚待觀察,例如醫學界梁家騮及保險界陳健波。雖然基本格局依舊,形勢卻起了微妙變化。

建制派之中,最近就分拆出一個新門派-「親中反曾派」,親中央反曾蔭權。葉劉淑儀被奉為教主,而由詹培忠協助進入立法會的旅遊界功能組別的謝偉俊,則秉承詹培忠風格,極具潛質成為親中反曾派生力軍。

其實,親中反曾派並非始於今天的立法會,剛剛告別議會的范徐麗泰絕對可稱為親中反曾派的表表者。范太在立法會臨別贈言,送了曾蔭權七個字:「聰明反被聰明誤」。相反,范太在選舉後提起毓民長毛則讚多彈少,非常正面,更明言新局面乃民意所趨,反映市民希望議員抗衡政府。

毓民曾預告自己當選後立法會將好戲連場,范太則以觀眾自居待好戲上演,一唱一和,等主角煲呔出場。其實,以范太作風,毓民長毛豈會是她那杯茶,只不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毓民長毛入局,親中反曾派隨時燒炮仗拉橫額歡迎。

(本文作者是商台黃昏節目「左右大局」主持人)

 
文章編號: 2008091189200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5 ----------

 

am730
M04| 新聞
2008-09-11

黃毓民倡議組泛民生聯盟

社民連在立法會選舉中攫取3席,一躍成為泛民主派第三大黨,黨主席黃毓民昨總結選舉結果時重申,希望泛民放下選舉時的恩怨,他並指考慮與關注民生議題的泛民基層派,例如職工盟李卓人、街工梁耀忠及民協馮檢基等合作,合組「泛民生聯盟」,「將力量結合,同政府講數。」至於合作模式,他認為可視乎議題,亦可以是一個恆常機制。

黃毓民又說,未來4年會發揮反對力量,以旗幟鮮明的立場,制衡政府權貴,至於表達手法則有待研究,但會利用立法會「議事規則」賦予的範圍抗爭,他強調,「我地唔係入去搞事,入去唔係惡罵別人,而係企穩立場,通過議會將理念表達,加強監察政府嘅力度。」被問及日後會否追擊已成同僚的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時,黃毓民說,只要違反公眾利益、並作出與民為敵的言行,他都會加以鞭撻,「你與民為敵,話之你係邊個。」對於黃毓民倡議合作,馮檢基指未與對方接觸,但若有相同關注議題,大家可走在一起,惟他有三大前提,包括必須在政策、策略及行動上有共識。



 
文章編號: 20080911892001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6 ----------

 

am730
M06| 新聞| C觀點| By 施永青
2008-09-11

應如何看鐵票與游離票

傳媒在評論選情時有一種普遍的看法︰就是認為如果投票率低會對民主派不利,因為民建聯有鐵票,任何情況下都會出來投票,挺硬建制派。

我覺得這種分析過度簡單化,只能看作是民主派的宣傳策略。把對手的支持者說成是鐵票,即是說這批人沒有分析能力,不懂得獨立思考,只曉得一味死挺,並暗示這種盲票所反映的意見不值得尊重。這種取態其實不符合民主精神。

另一方面,如果把對手的票說成是鐵票,等如說對手的支持者已全部出來投票,而沒有出來投票的市民其實大部分是支持民主派的。因此,只要投票率高,民主派就會以更大的比率勝出。這種解釋,可以令民主派有雖敗猶榮的感覺。

其實,任何政黨都會有鐵票與游離票。對一個政黨的信念與要行的路線堅信不移的人,就可被視作會投鐵票的人;按政黨在不同時候的不同表現,每次可能有不同的選擇的人,就會被視作處於游離狀態的選民,每次都得努力去爭取。因此,不但民建聯會有鐵票,民主派一樣有鐵票,而且不會比民建聯少,否則民主派憑甚麼在選舉中勝出,大家都得先鬥誰的鐵票多,再鬥誰爭取游離票的能力強。

投票率低對民主派不利的原因,與民建聯有鐵票無關;而是因為民建聯屬建制派,而民主派則主張改革;當社會比較安穩,人民生活過得去的時候,人民就會容易接受現有的、已建立起來的制度,不急於有大改變,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寄望政黨去做,連投票也懶得去投。因此,在這段時期沒有出來投票的人其實是支持建制多於支持改革的。

相反,當經濟不景,政府政策又失誤的時候,人們對建制就容易產生不滿,希望有所轉變。這個時候,人們有很多事情希望政黨去做,所以會有更多的人出來投票,而且多會投票給改革派,以讓他們得勢,可以多做些改革。至於那些在這個時候也不出來投票的人,則可能有兩類,一類是仍可接受建制的人,另一類是對政治相對冷感,對民主選舉不存厚望的人,兩類都不屬於民主派的支持者。因此,民主派把沒有出來投票的人,也看作是自己的支持者的看法,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吧了。

現實是激進的改革派通常聲音比較多,容易令人以為他們已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但社會上大多數人是沉默的,他們的意見通常比較中庸、保守。如果這批人都出來投票,不見得一定對改革派有利。

因此,世上有些國家,會規定國民都得出來投票,不去投票的要罰款,目的就是不想讓少數激進派自以為可以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文章編號: 20080911892001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7 ----------

 

頭條日報
P08| 要聞
2008-09-11

「從沒宣誓當黨員」劉皇發與自由黨決裂

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及副主席周梁淑怡在立法會直選「墮馬」,餘波未了,該黨去信身為黨員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要求交代選舉期間,為何只替與周太同區對手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劉皇發昨天擺出與自由黨決裂的姿態,揚言「我從沒宣誓」當黨員,大不了「可以退黨」,下週二(十六日)會公開交代。

田北俊及周梁淑怡分別在立法會新界東及新界西得低票連任失敗,一般相信,與鄉事派全線改為支持民建聯參選人有關。

周梁淑怡表明,會向黨中央投訴身兼自由黨黨員的劉皇發,質詢他為何在選舉期間,只替民建聯的張學明助選,最後張勝出連任。

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昨天證實,已去信劉皇發,要求交代,待收到回覆後才決定下一步行動。

但劉皇發回應,與張學明同屬新界原居民,「同根同源」,「忠孝不可兩全」,一早已向自由黨表明會支持張學明參選,若自由黨認為他犯規,應及早提出警告,時至今日亦可要求他退黨,他已準備下週二舉行記者會交代。

但他質疑,個人從沒宣誓當自由黨黨員,自由黨可以如何規管他。被問及如何看自己是否屬自由黨黨員時,劉皇發坦言:「是也可以,不是也可以」。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重申,鄉議局一早具名支持民建聯今次參選,劉皇發作為鄉議局主席,支持身兼該局副主席的張學明參選,是理所當然。但譚耀宗強調,珍惜與自由黨往後的合作關係。



 
文章編號: 20080911904012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8 ----------

 

香港商報
A15| 維港穿梭
2008-09-11

蕭楚基掌九龍城工商聯

【商報訊】九龍城工商業聯會日前舉行第三屆主席選舉,由王國強創會會長及陳榮濂會長主持,在和諧氣氛下,蕭楚基以高票當選第三屆執行委員會主席

蕭楚基為「海皇粥店」執行董事,剛卸任屯門區委任區議員,在2005年獲特區政府頒贈榮譽勳章。多年來,他積極參與社團公益事務工作,歷任仁愛堂主席、東華三院、保良局及仁濟總理等,現時為本年度九龍樂善堂常務總理,對本港社會公益事業建樹良多。

蕭楚基現時為社會福利署推廣義工服務督導委員會委員,亦擔任委員會轄下之社團義務工作推廣小組召集人。同時亦獲政府委任為建築物上訴審裁處委員。

近來,特區政府積極發展社會企業,蕭楚基獲得民政事務總署委任為社會企業諮詢委員會委員,協助推動政府政策。他表示,未來將積極推動工商聯的會務及參與更多九龍城區事務。

 
文章編號: 20080911001013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9 ----------

 

大公報
A02| 要聞| 社評
2008-09-11

反對派大打「 民生牌」 言行不一

民建聯新當選的十位立法會候任議員,昨日與特首曾蔭權見面,就特首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供意見。

會上,十位候任議員就政府如何改善施政提出了二十點意見,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關乎經濟民生的,包括繼續免差餉一年、公屋免租三個月、復建居屋和首置貸款計劃等;還有新秀李慧瓊建議「活化」九龍西舊區、「克勤仔」要求政府協助年輕人置業「成家立室」,都切合當前市民訴求,確實是反映了普羅大眾的心聲和利益

值得關注的是,在剛結束的本屆立法會選戰中, 「民主牌」已經因缺乏足夠吸引力而被暫時收起,代之而起的是「民生牌」,各政黨均競相大打「民生牌」以招徠選票。其中,反對派更搖身一變,由過去的「民主代言人」變身成為「民生代言人」。

反對派這種策略上的調整當然有其客觀原因,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宣佈了二○一七可以普選特首的「時間表」,如果再以普選議題為賣點,肯定收效不會大,而當前物價持續上漲、民生不勝負荷,各階層市民都紛紛要求政府進一步拿出利民紓困措施。在此情況下,反對派又豈會和選票過不去?於是立即把民生問題上升至「主打」地位,在選舉口號、宣傳單張以及選舉論壇上大打「民生牌」。

毫無疑問,民生和物價的確是當前全社會最關注的議題,任何政黨如果看不到這一點,那是注定要吃敗仗的;但民生問題如何解決?物價何時可以回落?就業機會怎樣增加?經濟有何新出路不致滑坡?……這些都不是打「民生牌」就可以解決,更不是如一些反對派候任議員般只知狂喊激烈口號就可以做到的。

改善民生,推動政府施政、推動經濟發展是根本途徑,維護社會穩定則是不可或缺的大前提。如果如上屆立會般,政府施政處處受阻,十大基建工程今日被指「官商勾結」、明日被批「利益輸送」,逾萬個就業機會只能和空置地皮一起「曬太陽」;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和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融合,一些人卻在那裡大叫香港已經「大陸化」,試問經濟活動的空間又如何可以得到拓展?

過去,反對派以「一人一票選特首」、「○七○八雙普選」等激烈口號標榜為港人爭取民主,鼓吹抗拒中央、攻擊特區政府,其做法恰恰只會、而且已經拖慢了民主步伐和普選的到來,名為民主實乃「假民主」;如今必須警惕的是,這種「以假亂真」的手法正被轉移到經濟民生範疇上來。

反對派一方面提出十分動聽的民生訴求,如最低工資、最長工時立法,長者「生果金」加至一千元,實施全民退休金計劃……,這些訴求的確令不少市民產生憧憬,甚至投下手中一票,但對實現這些訴求的必要條件,包括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以及維護社會穩定和各階層均衡參與,他們卻反其道而行之,而且處處挑唆市民對政府和工商界的不滿,試問在如此一種對立、抗爭的社會氛圍下,經濟如何發展?政制如何前進?民生如何改善?



 
文章編號: 2008091100200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0 ----------

 

大公報
A02| 要聞| 井水集| By 關昭
2008-09-11

工商界參政「 五十年不變」

關昭自由黨在地區直選中全軍盡墨,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強烈關注。這的確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問題。

自由黨之敗,固然有其自身努力不夠的問題,但體制上的局限性亦不容忽視。工商界不可能如一些反對派候選人般有足夠時間經常「落區」接觸民眾,就是「落區」,言談、衣飾、舉止也會「格格不入」;而工商界一般難以得到普羅市民的認同或好感,外表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階層利益取向上的差異,這一「鴻溝」就是難以逾越的。

最簡單的例子莫如最低工資立法,工商界、自由黨的立場有可能和基層打工仔一樣麼?田北俊、周梁淑怡、田北辰,有可能在選舉論壇上大叫支持最低工資立法來贏取基層市民的一票嗎?

因此,在以全民為基礎、基層市民佔多數的直接選舉中,工商界政黨處於少數和被動的處境,是事實、也是難以改變的。

對此問題,連日有不少言論說,民主是大勢所趨、直選是必由之路,工商界、自由黨要好自為之、作出適應,否則就只能是「自投末路」了……。

這一說法,是似是而非的。

毫無疑問,民主選舉是大勢所趨,特區未來將會按照「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規定,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最終實現特首和立法會由普選產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各階層包括工商界、專業界、上層人士都必須在政制發展中得到均衡參與的機會,才可以確保社會持續繁榮穩定,為普選的早日到來創造條件。不能想像,如果特區經濟持續低迷、民生困乏、社會不安,普選又從何談起?

而更重要的是,港人男女老幼人人耳熟能詳的「五十年不變」,指的是資本主義的香港五十年不變,包括政治體制上必然有工商界、專業界的參與;如果工商界在直選中不能佔有任何優勢,甚至無立足之地,而功能組別又為一些人所激烈反對,立法會如此重要的建制架構中完全沒有了工商界上層的聲音,這還能不能說是「五十年不變」的資本主義香港呢?



 
文章編號: 20080911002000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1 ----------

 

大公報
A11| 港聞
2008-09-11

劉皇發或退出自由黨

【本報訊】自由黨已去信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要求解釋在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協助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劉皇發回應事件時說,當日周梁淑怡沒有要求他協助拉票,事件亦沒有警告他違反黨規。若果自由黨對他不滿,可以要求他退黨,他會考慮退出。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由於民建聯新界西候選人張學明在投票當日的勝算是「浮浮沉沉」,也沒有收到任何訊息顯示張學明已經夠票,所以為了確保張學明能夠當選,民建聯只能盡力進行拉票工作。

劉皇發:與張學明同根

劉皇發認為協助張學明並沒有錯。他說, 「自由黨要考慮到,張學明(在鄉議局)是我助手,我們是同根同源,同一條根,同一源頭。」劉皇發說,自由黨可要求他兩面兼顧,或警告他違反黨規,但自由黨並無提出。對於周梁淑怡已去信自由黨投訴,他回應稱: 「投訴我接受,如果認為我留在自由黨是負面,那我可以退出。」譚耀宗昨日說,民建聯在新界西只取得九萬二千多票,並非如外界般連自由黨的票源也搶掉,而他們也估計不到周太會落選; 「我們一直以為周太是沒有問題的,她是現任議員,有知名度也有做地區工作。」

譚耀宗:劉皇發助選合理

對於劉皇發身為自由黨成員卻為張學明拉票,譚耀宗表示,由於張學明是鄉議局副主席,劉皇發作為鄉議局主席協助他拉票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這也是一貫的做法,民建聯並無過問。他說: 「你們不應該用他們的家事來問我啊。」對於劉皇發會否加入民建聯,譚耀宗說,這是假設性問題,從來沒有討論過。他重申,民建聯一直都十分珍惜與自由黨的合作關係,而且會繼續與對方接觸和保持合作關係。

劉健儀:退黨與否再議

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就表示,自由黨最初成立時,劉皇發的身份是創黨委員,當時是有簽過名的;黨內職員曾就黨費問題,問過劉皇發有無交費,劉查過紀錄,原來在今年三月,已交過五十元黨費,因而「不是黨員」一說並不正確: 「而且就算沒交黨費,也不能代表他不是黨員,因為退黨有程序制度;首先會請他補交,如果不補,黨內會開會商議決定是否辭黨,但現在他是有交黨費的,當然還是黨員。」她還說,如果劉皇發當真要退黨,她對此感到失望,但相信不會造成關係決裂, 「政治無決裂,發叔從政經驗豐富,如果他要這樣做,他應該識。」工聯會主席鄭耀棠認為,劉皇發幫張學明拉票是理所應當: 「張學明是鄉議局副主席,他無理由不支持自己的副主席,好正常!」葉劉淑儀表示,這顯示政黨是否能令黨員有歸屬感:「歸屬感始終最重要,劉皇發同鄉議局、張學明之間,始終是同根生。」劉健儀還透露,多名黨友積極挽留前主席田北俊,現正收集簽名;但她亦明白田少在政治方面step down(落台),難再回頭;但另一方面,自由黨對田北俊來說,猶如湊仔一般,湊了這些年,也難輕易放手,要看黨友的挽留誠意,能否打動他重返黨內。

對於有提議民建聯與自由黨合併,她指出,兩黨在諸多問題上持有不同意見,如最低工資立法,強行合併不會有好結果; 「好似結婚,如果兩個人性格不和,不會有好結果。」



 
文章編號: 20080911002006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2 ----------

 

星島日報
A16| 每日雜誌| 維港會| By 盧駿
2008-09-11

分享青雲路五大要訣 陳茂波秘笈授嶺大會計人

立法會選舉剛剛結束,新當選的功能組別會計界議員陳茂波日前就與一批「準選民」會面。

他前日出席嶺南大學會計學系迎新晚宴時,與一眾會計系新鮮人分享走上會計專業青雲路的五大秘訣,包括專業資格、工作經驗、道德操守、判斷力和終身學習的精神。

鼓勵學生「做海綿」

陳茂波又指,成功不僅是個人財富的增加,而是要把成功後的富足,看作是一種祝福,以此把這種祝福和關愛帶給每一個所愛的人。他並鼓勵這班莘莘學子要及早安排和計畫參加專業考試,他又指學生們要像海綿般,在年輕時多吸收各方面的知識。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3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3 ----------

 

星島日報
A16| 每日雜誌| 維港會
2008-09-11

長毛拋書包向克勤仔示威

社民連主席黃毓民殺入議會,黨友「長毛」及陳偉業都好開心,昨日召開記者會時大家都話好滿意今次競選的成績。

「長毛」在選舉當日數次狙擊民建聯陳克勤,昨天又執口水尾,借近日在網上廣泛流傳一條與陳克勤相關的短片,揶揄陳的英文水平:「我不會tryourbreast,我會trymybest!」「長毛」意猶未盡,記者會上數次主動用流利的英文回應記者的提問,大有向陳克勤「示威」的意味,不過長毛窒人窒得咁無創意,都算少見。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04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4 ----------

 

星島日報
E06| 花樣| 細說新事| By 辛翠時
2008-09-11

立法會質變

今年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偏低,只得四成五,本以為建制派可佔大優勢,泛民主派有可能輸掉幾個議席,總議席不夠二十個。

誰知不然,泛民主派死守之後,仍然寸步不讓,保持十九個直選議席,只是在功能組別方面,輸掉了譚香文(會計界)、單仲偕退選而莫乃光以三十五票之差,不敵譚偉豪,而郭家麒也把醫學界席位拱手相讓予中文大學第一屆醫科畢業生梁家騮。計算之下,泛民主派仍有二十一票,城學市大宋立功博士把衛生服務界的李國麟與社會福利界的張國柱計入泛民,這樣泛民便擁有二十三票,與上屆的二十六票相差不太遠,醫學界的梁家騮曾與醫管局打官司、旅遊界的謝偉俊是無定向風,很難界定為建制派。

量的方面如此,親政府建制派佔不到壓倒性優勢。質的方面,社民連的黃毓民高票當選,泛民多了一位罵曹大將,與「長毛」梁國雄呼應,以後立法會的對抗更多。更且資深人物,兩位自由黨元老田北俊、周梁淑怡落選,較親近商界和中產的溫和聲音沒有了,特區政府難找其他人物代替。擠走田少的黃成智是街工式民主派,擠走周梁淑怡的王國興是火猛的工聯會人物,兩人同是商界的對頭人,相信商界與立法會的聯繫,以後只可倚賴沒有甚麼選民基礎的功能組別議員,容易被打壓。

新立法會的組成,不容特首辦和中聯辦樂觀,更令商界憂心不已。



 
文章編號: 20080911003027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5 ----------

 

明報
A06| 政情
2008-09-11

劉皇發:大不了退黨撐張學明因「同根」譚耀宗:對周太落敗不安樂

身為自由黨黨員的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為民建聯張學明拉鄉事票,令落選的自由黨前副主席周梁淑怡流失大量鄉事票,自由黨去信要求劉皇發解釋,但劉皇發回應有線記者訪問時說自己「大不了退黨」,又突然指自己沒宣誓, 「我不是自由黨黨員」。他又表示,與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是同根同源,若自由黨認為他做法不適當,可以指他違規,給他警示,但自由黨沒有這樣做。

有違黨章自由黨去信促澄清自由黨署任主席劉健儀昨日指出,沒有收過劉皇發的申請指會為其他人助選,表面上看來他違反黨章,已去信要求他澄清。本報昨日未能聯絡劉皇發回應。

指周太沒求助「不止你一人輸」劉皇發昨日接受有線記者訪問時說: 「她(周太)輸了,我理解她的心情,但不用那麼緊張,選舉當然有輸有贏,不止你一個人輸,有十幾個人輸。」他又稱: 「(周太)沒有好誠意對我說『發叔,你幫我呀』。我無做錯,除了自由黨之外,我要考慮鄉議局,張學明是我助手,我們同根同源,同一個根,同一個源。」劉皇發之後又說: 「我不是自由黨黨員,不要叫自由黨、自由黨,我沒有宣誓。(你不是自由黨員?)你可以說是,可以說不是,大不了就退黨。」劉健儀指劉皇發為創黨黨員劉健儀透露,收到周太投訴,指劉皇發及另一有鄉事背景的自由黨成員陶錫源「偏埋一邊為其他人助選」,已出信要求兩人釐清有關事情,交常委會作集體決定。她又透露,有黨員要求開除劉的黨籍,但她認為應給他們機會解釋。她又指入黨不需要宣誓,劉皇發是創黨黨員,有交會費。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 「這是別人的家事」,所以不會評論事件,希望這件事不會影響兩黨關係。他又稱,對於周太落敗感到不安樂,但她沒有向他們反映過不夠票的問題,而且民建聯也要保住第二席。

有自由黨中人指出,事情到今日的地步已難以收拾,因為提出的投訴的人是具有份量的周太,另一邊廂,劉皇發愛面子,希望過多幾天會有「和事老」處理事件。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06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6 ----------

 

明報
A04| 港聞| 聞風筆動| By 李先知
2008-09-11

自由黨慘敗有餘波發叔恐被逐二少心未死

自由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中全軍覆沒委實太出人意表了。在嘖嘖稱奇之餘,大家都在議論田家軍這回慘敗的原因、該黨的何去何從,以至由誰來出面收拾殘局等等。由於事情還在發展中,因此現階段好多事情還未能說得準,包括由誰來當自由黨主席的問題。然而,這宗政治事件的一些餘波已逐漸顯現,很值得關注香港政局的朋友留意。

第一,隨著前日周梁淑怡公開指摘黨友、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新界西的選戰中不斷幫對手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並明言已向該黨代主席劉健儀正式投訴後,有心水清的人對筆者明言,劉皇發正面對被逐出自由黨的尷尬局面。表面上,這對劉皇發的政治能量沒有絲毫影響,因為他的權力基礎一直都在鄉議局,而不是靠自由黨上位。不過,有心人提醒筆者,早陣子當民建聯的葉國謙硬要循原屬劉皇發的區議會功能議席重返議會時,劉皇發曾向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求援,最後要由「西環」高層親自出面才能擺平。當時便傳出消息指出,劉皇發願意「讓賢」,自願退回鄉議局組別參選之後,他會有一個安慰獎——晉身行政會議這個政府權力核心。如今周太正式向自由黨代主席投訴他,其實等同公開質疑他的誠信,最終若被自由黨驅逐出黨,當然很難看。即使他自行退黨,周太及代主席劉健儀前日的公開質疑,已足夠令劉皇發很難再上一層樓,因為很難想像煲呔會自尋煩惱,委任一個「誠信」受到質疑的人成為他的最高顧問。

昨日,劉皇發回應記者的提問時說, 「正考慮退出自由黨,承擔責任」。他的回應令人相信他離開自由黨的日子已不遠了。如今只剩下究竟是被驅逐出黨,還是他自己退黨而已。因此,筆者有理由相信,姑勿論「西環」如何努力「箍煲」,自由黨與鄉事勢力的嫌隙短時間內也難以修補。

更重要的一環是,自由黨與民建聯的關係會否也因此而鬧僵。除了新界西的恩怨外,有自由黨中人私下怒斥民建聯在新界東也使出趕絕自由黨的策略。證據之一是,新界東的民建聯劉江華、陳克勤名單得到很多票之後,在晚上即時轉而把支持票「過戶」給龐愛蘭,最終才令田北俊以4000 多票落敗。政壇耳語透風謂,自由黨內不少人真的相信,今次是北京對自由黨的一次教訓,以報2003 年田北俊在最後一刻不支持23條立法的仇。是耶非耶,外人當然難以判別;但關鍵的是,很多自由黨人相信這個說法。

最後,今次選戰已令自由黨中人深刻明白到,該黨若要在直選中勝出,再不能單靠西環與鄉事力量的支持,必須要自己在地區上紮根。可是,一位知情者慨言,田大少與周太齊齊退出政壇之後,自由黨剩下的立法會議員,全數都是出身於小圈子功能團體選舉的代議士,即使是現時的代主席劉健儀,也未見得有足夠的社會認受性去帶領自由黨成功邁向《基本法》定下的普選目標。難怪有人即時想起了田家二少田北辰。

政壇耳語透風謂,田二少的性格是不會輕易言敗的,所以近日他在九龍西謝票時,也曾對人透露自己會捲土重來。不過,經歷今次艱辛的戰役後,相信田二少也會謀定而後動,反正有的是時間。

歡迎回應

網誌:blog.mingpao.com/LSZ.htm

 
文章編號: 20080911004027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7 ----------

 

文匯報
A12| 香港新聞
2008-09-11

阿石感慨兩極化 嘆愛國民主遭割裂

 【本報訊】曾經被視為選票保證的劉千石,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敗選而退。他形容,在面對政治兩極化的環境下,自己兩面不是人,但對從政無怨無侮。他感慨地質問:「點解愛國不可以民主,民主又不能愛國?」他坦言,自從提出與中央和諧的理論後,近年與反對派之間的關係開始疏離。

 他表示,自獲准回內地探訪母親後,對中央的看法亦有所改變,「內地人士對政見不同的人士,不會有很大的戒心,亦沒有任何恐懼存在,由不斷階層鬥爭、不斷政治運動,到現時完全沒有了,這是一個很大不同的地方。當然我們不會就此滿足,但最少已經行出這一步!」

覓其他途徑服務市民

 對於有人懷疑他今次參選別有目的,他坦言感到不滿,「有人話我拖垮『泛民』,亦有人話我分薄田北辰票源。點解?有人去參選,梗會分薄選票啦!任何一個人都有此作用,不如不准劉千石參選便算啦!」他指出,時常不出席會議並非「懶」,而是要回鄉探望多年沒有見的母親。如今雖然不再是立法會議員,但他仍然會尋找其他途徑去服務市民。



 
文章編號: 2008091100500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8 ----------

 

文匯報
A12| 香港新聞
2008-09-11

問鼎立會主席 曾鈺成認協商中

 【本報訊】(記者 徐海煒)立法會選舉揭盅,新一屆主席的人選馬上成為熱話。盛傳可能角逐立法會主席的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昨日表示,黨團已開會商討有關問題,但希望先徵詢各方面,包括會直接與自由黨商議。民建聯主席譚耀宗亦透露,黨團「有一些想法」,未來會先聽取各方意見才作決定。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隨著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誕生,民建聯黨團將會商討未來在議會的政策分工。對於坊間盛傳該黨曾鈺成是新一屆立法會主席的人選,他透露,黨團「有一些想法」,未來會先聽取各方意見才作決定。他亦強調,行政會議成員由特首曾蔭權委任,不願評論若曾鈺成成為立法會主席,該黨會否由另一黨友補上行會之缺。

仍為蔡素玉之失表歉意

 不過,民建聯蔡素玉失落新一屆立法會,曾鈺成一直對此深表歉意。他昨日出席廣東社團總會的國慶酒會時,再次為現時的結果表示非常抱歉,並解釋當時他決定離開九龍西已打算不再參選,後來再有與蔡素玉在港島拍檔的建議,是希望能保住民建聯原本在港島的兩個議席。但最終民建聯都保不住兩席後的客觀現實是「我就拿咗佢嘅位」,這令他感到很不安樂。

 他續說,蔡素玉在港島區做了很長時間,她是有質素的議員,在港島有8年基礎,若由她自己領頭一張名單一定可以選到。「如果初期預計只能贏得一席,天公地道都是蔡素玉做回議員,自己絕不會參選。」他又表示,儘管自己由九龍西轉過來,但會真正紮根港島區的社區服務,盡快建立區內的服務網絡,在這方面希望蔡素玉繼續幫手。



 
文章編號: 20080911005006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9 ----------

 

蘋果日報
A01| 要聞| 頭條
2008-09-11

曾鈺成兇田北俊:告御狀要執包袱

【本報訊】自由黨正、副主席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在立法會選舉遭黨友劉皇發出賣,飲恨落敗,自由黨上下無不憤慨。據悉自由黨內部經瞭解後,相信不是北京下指示要「趕絕」該黨,完全是中聯辦、劉皇發及民建聯針對自由黨的陰謀,包括周太在內的部份黨員表明要作出反擊,誓言要向中央討回公道。不過,力撐劉皇發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曾鈺成不點名警告田北俊及自由黨,不要妄想向中央「告御狀」,揚言「如果有人要打小報告,(中央)就會叫佢執包袱走!」記者:莫劍弦、林俊謙

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身為自由黨成員,卻為民建聯拉票,令周梁淑怡在立法會新界西直選無法取得鄉郊選票,最後得票只排第九,落敗而回。周太連日來炮轟劉皇發對不住自由黨、對不住黨友,誓言要追究劉皇發。有自由黨成員稱,田北俊及周梁淑怡落選後,中央曾派人接觸他們,除了安慰田,也表明非中央有意針對自由黨,令他們覺得幕後黑手乃中聯辦、劉皇發及民建聯,黨內更有人主張不能放過此事,要向中央討回公道。

譚耀宗企圖置身事外

夥拍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參選的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昨日繼續力撐劉皇發之餘,卻企圖置身事外,他說事件是自由黨的「家事」,他不作評論,只說周太落選令他「好唔安樂」,「我地當時諗住自己唔夠票,所以盡力去做,冇諗到會有o依家個結果」,他又希望事件不會影響該黨和自由黨的關係。事件另一主角張學明則表明,不會因事件退出民建聯,又指劉皇發身為鄉議局主席,為他拉票並無問題,「上屆係咁樣做,今屆又係咁做,根本係冇分別」。張又指劉皇發「作為一個聰明人,佢好清楚要點樣選擇」,隨即哈哈大笑。

劉健儀指不涉及北京

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更不點名警告田北俊及自由黨,不要就今次事件向中央「打小報告」,因為中央不會理會,「如果有人要打小報告,我就會借(前港督)彭定康以前嘅講法,就係逢親有人向倫敦打小報告,(倫敦)就會叫佢執包袱走。我相信打小報告嘅人,中央都唔會理會。」面對劉皇發及民建聯公然「扯貓尾」,自由黨暫時按兵不動。有黨內成員說,剛辭任黨主席的田北俊,其取向將是事件關鍵,「周太已經講明要追究,o依家係等主席(即田北俊)佢想點做。」現時自由黨將矛頭指向劉皇發,至於如何處理與民建聯及鄉議局關係,以及如何「處置」劉皇發,相信要待數日後,自由黨高層開會商討後,才會進一步明朗化。中聯辦副主任黎桂康昨日出席廣東社團總會的酒會,被記者包圍追問自由黨敗選一事,但他拒絕回應。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昨日出席同一場合後,也採取低調態度回應事件,強調此事不涉北京或中聯辦,純屬自由黨、劉皇發及民建聯三方的事,應由他們自行解決,她又稱昨早已向為民建聯張學明拉票的劉皇發及另一黨員陶錫源發信,要求對方解釋事件,目前暫未有答覆。她表示,該黨7月召開常委會時,已決定如有黨友需協助非自由黨候選人,須先向黨主席田北俊申請,「但按今次我瞭解,劉生同陶生都冇作出呢個申請。」劉健儀表示,雖然有黨友要求即時開除劉、陶二人的黨籍,但她堅持要讓對方解釋後再作決定,「我今日出咗封信,會畀幾日時間睇嚇有冇答覆,如果冇答覆,我就一定要按程序,交付事件畀常委,由常委決定是否轉交紀律小組進行紀律處分。」她坦言,對任何黨員退黨都會感到心痛,至於是否接受黨員退黨,則要交由黨常委決定,該黨常委成員包括周太和田北俊。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0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0 ----------

 

蘋果日報
A23| 專欄專論| 隔牆有耳| By 李八方
2008-09-11

隔牆有耳:社民連狂收o靚

下個月1號係社民連成立兩週年,亦係主席毓民57歲生日,今次立法會選舉,社民連打咗場世界波,拿咗三席之外,毓民仲係九龍西票王,長毛則喺新東踢走富貴黨,大夸就擸到唔少鄉事票,真係一門三傑,毓民噚日話,10月1號同2號,一於連續兩晚擺慶功,唔知係咪為毓民做埋壽宴?社民連個勢好,唔少網民、電車男封佢地幾位「惡人」為偶像,據講近期入黨人數急升,日日都有幾十份表格送上門,以後生仔居多,毓民話考慮搞一啲從政訓練班,培養接班人。社民連現時有近700個黨員,經此一役,正邁向千人黨之路,不讓民主黨、公民黨專美。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06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1 ----------

 

蘋果日報
E09| 名采論壇| 礦泉水| By 李碧華
2008-09-11

等好戲

附近一帶是拉票搶票據點,喧囂過後,還有一陣子熱鬧,便是謝票必經之地,一時團隊操過,一時開篷車慢駛。有些議員當選,靠選民一票一票的送進立法會,當然謝過,選民亦開心受落。但有些,人人都知幕後有操盤,選票服從分配、轉移,「謝」甚麼呢?去向阿公道謝好了,還做戲?本屆選舉曲終人散,其實也算跌宕。有全軍覆沒,黯然引退,也有險勝揚眉,高票奮進。這天等電梯時,聽得樓下管理員與清潔阿嬸抬槓。阿嬸問:「你投咗邊個?」「梗係要投曾鈺成啦。」「不過蔡素玉保唔住番。」阿叔竟氣憤:「至衰那個葉劉──人家當初咁幫佢,佢搶曬人D票。」阿嬸氣定神閒:「咁咪叫做引蛇入屋拉雞仔咯。」「哼!你估你老公呀?」──笑得我。立法會有葉劉?不要緊,也有毓民、長毛、大夸三猛男呀(這些外號多唬人)。日後大把人頭痛,煲呔民望繼續插水,保皇黨建制派也得磨利把嘴,否則蝕章。誰會坐上立法會主席三煞位?懷念范太對付頑劣長毛又哄又鬧又趕,幾乎有「母子情意結」。范太棄選,頂上的如果是葉劉或曾鈺成,當然好戲連場。以優雅止戈的余若薇,冇咁好玩。符符碌碌的保皇奴才,等於送死。我最有興趣知道:誰?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32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2 ----------

 

蘋果日報
E09| 名采論壇| 頂級頂肺| By 陳也
2008-09-11

對不起福建大嬸

我和母親是兩代人,但選舉投票完全沒代溝,她那個選區老左集團一直用餐飲攻勢拉票,我問她會不會貪這種便宜,老媽瞪眼說:「不稀罕。」我心寬不已。那些貪圖廉價吃喝和免費豉油的老街坊的子女聽好了,準是你們敬老不周,搞到老父老母要黐人油水。老不養,子孫之過,一車車送去投票站的老人任人魚肉做印仔機器,閣下連載阿媽去投票都費事,難怪阿媽淪為政團選戰上的老懵懂。老媽支持的李永達順利連任,她著緊我住的港島區。戰果非常理想,我為蔡素玉舒口氣,終於可以鬆綁,雖然落選,四年後再來過的話,堅決甩掉無良心的黨佬,擺脫永遠二奶宿命,不再讓民建聯的麻甩佬騎住上,上足三次,一次比一次狼胎。蔡素玉怎麼撐得這樣久的,難道福建婦女都有這種為男人訓身犧牲的精神?民建聯上屆加埋范太共14萬票,去年為葉劉催票也有13萬多,今鋪兩邊相加只有12萬。鐵票不是鐵杵不可能磨成針,蔡之所以落馬,恕我小人之心,是黨意安排,存心斬纜。力捧李慧瓊厭棄蔡素玉,曾鈺成怎麼對得起福建幫那些戇厚的大嬸死忠支持者?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32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3 ----------

 

蘋果日報
E09| 名采論壇| 醫醫筆寫| By 區樂民
2008-09-11

民意調查

據說票站外的民意調查結果,會被個別政黨用作拉票策略。我必須計劃一下,才敢去投票。泛民候選人提議市民不要回答調查員。此法看似有效,但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假設民意調查是用來幫助建制派,那麼建制派支持者還是會回答調查員,泛民支持者則不回答。調查機構仍可憑這些數字,估計候選人得票率,雖然不是百分百準確。對調查員說謊行不行?理論上是可以的。支持建制派的市民說真話,支持泛民的市民說假話,調查結果將是全港市民都支持建制派。可是,一個選舉引發以百萬計的市民一起說謊,極之荒謬,恐怕會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還有一個辦法是在最後一秒才投票,調查機構便無暇分析。可惜這個晚上有約,我只能在下午投票。果然有調查員問我投票給誰,我答道:「首先聲明,我接著說的話,有可能是真,有可能是假。由於我是天主教徒,說真話的機會比假話大一點,但你要小心評估,我真的是天主教徒,還是冒充的。好了,我剛才把票投給X號名單。」在這個世代,做個誠實有良心的人,不容易啊!

 
文章編號: 20080911006032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4 ----------

 

南華早報
EDT2| EDT
2008-09-11

Political Animal

The struggle to keep abreast of it all

There is a reason overseas news organisations always go to the same legislators for quotes on Hong Kong affairs. Quite simply, there are only a handful of them whose English is up to standard.

Foreign correspondents will therefore breathe a sigh of relief to see veterans such as Emily Lau Wai-hing return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s one of the new-generation lawmakers has been not just shown up but ridiculed for his poor English. A YouTube clip of Gary Chan Hak-kan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giving an interview while awaiting his results has been the talk of the town for days. Responding to questions in English, he replied: Er, we will try our breast to er, er, er, still, er, try our breast - best, to er, not just er, criticise the government policy but also make some good sugges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hood [sic].

With the clip having spawned such a popular catchphrase, Mr Chan now has a future beyond politics - that of a chicken-breast salesman in a supermarket, one commentator suggested yesterday.

Meanwhile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looking ahead to the next four years of work, said: I will not try my breast. I will try my best.

In a radio talk show yesterday, Mr Chan was forced to eat humble  pie. When I have not performed, then I should admit it. I hope everybody will give me a chance to improve, he said. Try my best, he said, this time loud and clear. Political Animal hopes Mr Chan will keep abreast of the criticisms and show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for the good of Hong  Kong.

Cyd Ho takes a walk down memory lane

Cyd Ho Sau-lan, of Civic Act-up, was among the first election winners to make a physical return to the legislature she missed out on so narrowly in 2004. But unlike incumbents who can come and go as they like at the Legco building during summer recess, Ms Ho, yet to take her oath, had to go as a guest of former colleague Emily Lau Wai-hing yesterday. The pair went for a chat in one of the meeting rooms. Good to see you back, Cyd, one secretariat staffer called.

It was almost like the old days, when Ms Ho was first elected to Legco in 1998 as Ms Lau's running mate.

The battle for seats: take two

The contest for the 60 Legco seats might have ended as the polls closed, but the battle to grab the actual seats in the Legco chamber, plus the location of new lawmakers' offices, has just started. As several incumbents have either retired or been defeated, the new Legco seating plan will be decided by lot-drawing on September 30, before lawmakers elect the new Legco president on October 8. One Democratic Party leader said that although his party wanted to become the cement between the radicals such as the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and the more middle-class-oriented Civic Party, they didn't necessarily want to sit next to each other. It is strange that we have become sandwiched between mad dogs and barristers, the Democrat said, referring to newly elected Wong Yuk-man of the League and the legal eagles of the Civic Party.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1027007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5 ----------

 

南華早報
EDT3| EDT| By Eva Wu
2008-09-11

Group looks to Legco alliances to boost bargaining power

The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which won three seats in Sunday's poll, is planning to team up with three veteran lawmakers with the aim of boosting its bargaining power to pressure the government on issues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League chairman Wong Yuk-man said yesterday that an alliance could possibly be established in the legislature with lawmakers from other political parties - including Frederick Fung Kin-ke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Lee Cheuk-yan of the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and Leung Yiu-chung of the Neighbourhood and Workers' Service Centre.

Speaking after a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league's victory, Mr Wong put forward his proposal on how his group could work with some lawmakers in the legislature. Despite having different political ideas, quite a few lawmakers also fight for grass-roots groups and workers, he said.

We can work together, particularly on issues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to enhance our bargaining power and pressure the government.

Legislation on a minimum wage could be an issue on which they could team up to pressure the government, Mr Wong said. He had not yet discussed the proposal with the three veteran lawmakers.

However, Mr Fung, a moderate pan-democratic legislator, said that there must be a consensus of ideas to set up an alliance. While there were similarities in their election platforms, he pointed out that the two groups had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chieving their aims.

The way to achieve our aim is different. It is not just staging protests but also involves negoti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he said.

Mr Fung added that an alliance could be formed if the groups were able to agree on strategies.

He also suggested seeking the support of lawmakers from som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to further boost bargaining power in negotiations with the government on issues concerning people's livelihood.

Mr Wong, meanwhile, hit back at critics who suggested that the league's radical lawmakers could disrupt the legislature. We are not there to disrupt or scold others. We are there to reflect people's views and to better supervise the government, he said.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1027008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6 ----------

 

成報
A07| 港聞
2008-09-11

助張學明拉票涉違黨規捱轟 劉皇發揚言或離自由黨

本身是自由黨黨員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被指在立法會選舉期間只協助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拉票,令同樣角逐連任新界西的前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墜馬」,自由黨不滿劉皇發違反黨規,已去信要求解釋事件。劉皇發反駁,強調與張學明「同根同源」,反而協助周太拉票,勝算機會也不高。他會考慮是否退黨,並直認不在乎擁有自由黨黨籍,下周會正式交代事件。記者馮志諾報道

參選新界西落敗的周梁淑怡,日前接受電視台訪問時,不滿同黨的劉皇發未有全力協助她拉攏鄉事票,令她流失不少鄉事票而落敗。劉皇發昨天開腔解釋事件,他是遵照鄉議局規定,為副主席張學明拉票,若因此而違反黨規,他會承擔責任:「佢輸咗嘅心情,我完全理解,佢話我乜我都接受。」

「 忠孝不可兩全」

他說:「忠孝不可兩全,我可以幫邊個?我同張學明『同根同源』,如果認為我咁做唔適當,咪叫我退黨啦!」不過,他指自己入黨時無宣誓,質疑自由黨是否可用規章規管他:「我唔係自由黨員,唔好叫自由黨、自由黨!」被問及他究竟是否自由黨的黨員,他回答說:「你可以話係,可以話唔係!」

劉皇發昨晚再接受本報查詢時,直認不在乎擁有自由黨黨籍,現正考慮會否退黨,下週二會開記者會交代。他認為,就算幫周太拉票,連勝算機會都成疑:「佢(周太)欠三萬幾票,我點幫佢拉呀?容乜易張學明都輸埋!」對於傳聞指中聯辦要求他對周太「見死不救」,他連忙否認:「無接觸我、無見面,亦即無叫我。」

毋庸置疑 是黨員

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回應,做黨員是不需要宣誓,但劉皇發是自由黨黨員身份根本毋庸置疑:「佢係創黨黨員,每年都有交黨費,又推薦過藝人入黨,好多文件佢都有簽名,咁唔係黨員?」

劉健儀說,根據黨章,除非事前向主席申請得到豁免,否則黨員是不可以為對手拉票,因此劉皇發表面上已違黨規,已去信要求他解釋。她續稱,上屆張學明及周太參選時,劉皇發同樣挾自由黨身份,協助兩人拉票,反而今年劉皇發替周太拉票的時間卻少之又少,估計此舉令周太及其助選團不滿。本報昨晚聯絡周太,惟她要離港公幹,下周才返港。

 
文章編號: 20080911029002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7 ----------

 

成報
A07| 港聞
2008-09-11

特首會民建聯聽施政意見

【記者馮志諾報道】行政長官曾蔭權昨午會見新當選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聽取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意見。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提出,希望曾蔭權可安排新一屆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內地,如到上海參觀2010年的世博會。

議會第一大黨民建聯是立法會選舉結束後,被曾蔭權首個接見的政黨,「新星」如李慧瓊及陳克勤都有出席。譚耀宗認為,當前通脹急升,經濟放緩,失業率上升,提出了20項紓困改善民生及發展經濟的措施。

陳鑑林促續減 差餉

民建聯陳鑑林稱,他提出在廣深港高速鐵路實行一地兩檢,同時放寬廣深居民來港限制,只要持當地有效的身份證,即可來香港探親以及開設公司。他又建議政府繼續寬減差餉,減免公屋租金,恢復興建居屋及出售公屋。

「新星」李慧瓊建議,政府要加快舊區重建及活化,如黃大仙、油尖旺、深水埠等區域,檢討大廈管理支援等;至於陳克勤就要求政府再次推出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協助年輕人置業。另外,紀律部隊評議會,希望政務司司長增撥資源,減低紀律人員殉職的機會;而香港專業聯盟期望,財政司司長關注醫療融資問題。

 
文章編號: 20080911029003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8 ----------

 

成報
A07| 港聞| 特稿
2008-09-11

譚耀宗電視直播發火

鄉議局與民建聯關係一向良好,每逢選舉都會傾盡全力協助民建聯拉票,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多年來同時挾著自由黨成員身份,雙方一直相安無事。自由黨在直選全軍覆沒,發難將民建聯「拉落水」,令民建聯內部深感無辜,難怪主席譚耀宗會見傳媒時,罕有大動肝火:「唔好將人地嘅家事拿嚟問我!」

譚耀宗表示,不知道鄉議局及自由黨是否存在爭拗,張學明作為鄉議局副主席,與對方同組名單參選,而得到劉皇發拉票,譚耀宗認為無問題。他解釋:「張學明在民調都係浮浮沉沉,我地希望盡力力爭,我一直以為周太無問題,因為佢有知名度,地區又有做野,仲要係現任議員。」

「 唔好問我人地嘅家事」

譚耀宗多次被傳媒追問,劉皇發的操守是否有問題,一向溫文的譚耀宗亦沉不住氣,在電視直播時竟「發火」:「唔好將人地嘅家事拿嚟問我,內部嘅野我唔應該回應!」張學明昨晚接受查詢稱,翻查民建聯及工聯會汲取的鄉事派的票源數目,同樣是18000票,與上屆差不多,故不存在他們「搶」去自由黨周梁淑怡票源的指控。記者馮志諾

 
文章編號: 20080911029003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9 ----------

 

成報
A07| 港聞| 短訊
2008-09-11

英國冀港選舉能更民主

英國政府向國會提交最新的香港半年報告書,外相文禮彬在序言說,期待特區政府在下一輪政制諮詢過程中,提出的建議方案可帶來顯著進展,以致2012年的選舉安排,能夠更夠民主,這對落實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以及2020年普選立法會議員的目標十分重要。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言人則回應謂,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底已明確普選時間表,會在今年至2010年期間,致力將香港的選舉制度,推動至一個中途站,並在今年第四季,決定何時就2012年的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諮詢公眾意見。

 
文章編號: 20080911029003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0 ----------

 

東方日報
A12| 港聞| 中環出更| By 卓妮
2008-09-11

中環出更:飯焦享受做平民逼電車打書釘

高官退休生活各自各精彩,投身商界密密搵真銀、返大學教書兼月旦時事、做立法會議員監察政府,而做咗港區人大嘅前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就選擇為內地教育事業出力。卓妮尋日下晝喺中環和記大廈一間書局巧遇飯焦,原來佢約咗人食飯,見未夠鐘就入書局打發時間。

飯焦喺那間專賣法律同投資書籍嘅書局度,打書釘打咗半粒鐘,卓妮見佢翻咗五、六本有關投資嘅書,睇嘅時候好專注,但就一本都冇幫襯就推門離開書局去食飯,後來卓妮問佢平時有啲乜野投資,佢只答:「好雜。」

飯焦同朋友喺香港會食完飯,竟然去咗逼電車,今日嘅飯焦無官一身輕,無咗座駕,但就有悠閒嘅心情去坐公共交通工具,佢以前做過運輸署署長,對香港所有交通工具全部都唔陌生,仲大讚香港嘅交通好方便添。不過奇怪嘅係,搭電車喺落車時至畀錢,但係飯焦一上車就拿張八達通出嚟,原來佢有次搭電車,落車時唔記得畀錢,自此之後,佢一上車就拎定八達通。見飯焦笑住咁逼上電車,就感受到佢有幾享受普通人嘅生活。

飯焦近日成日往返中港兩地,一來係因為由佢做榮譽校長、位於寧波嘅惠貞中學開學,佢要上去主持開學禮;二來就為去一個內地城市指導當地嘅英文老師。卓妮問飯焦會唔會好似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咁整個網頁收集市民意見,飯焦話自己都好想,不過忙得滯,的唔起心肝搞,反而叫卓妮介紹啲年輕人幫手,貪年輕人有創意咁話喎。

大舊石唔識政治冇好橋

其實鍾意睇書嘅又點只飯焦,卓妮早兩日喺太子大廈嘅另一間書局撞見剛成功連任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嘅石禮謙,佢好有閒情咁買咗德蘭修女同邱吉爾兩本名人傳記,兩本英文書都好厚㗎。大舊石話今屆選舉氣氛麻麻,投票率低有兩大原因,係因為市民對政治一無興趣、二無信心。卓妮問大舊石有冇好橋畀政府,大舊石即刻耍手擰頭話唔識政治,呢啲係政府嘅事,唔關佢事喎。

卓妮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51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1 ----------

 

東方日報
A30| 港聞
2008-09-11

周梁續談風波口氣放軟

【本報訊】日前辭任自由黨副主席的周梁淑怡昨日離港數天旅行散心,她昨日對本報說,今次選舉落敗有很多原因,除了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為其副主席拉票,對她則無施以援手外,新界西參選團隊又確實較多,其中張超雄便是同樣以取中產票為目標。本報翻查新界西各票站的得票,張超雄在多個票站均力壓周梁淑怡。

周梁淑怡今次只取得二萬一千五百七十票,比上屆少二萬八千多票,她對本報說,鄉事給她的票,本屆比上屆少了七千。本報翻查張超雄在新界西各票站的得票,張超雄在多個票站均力壓周梁淑怡,結果張超雄比周梁淑怡多六千三百多張選票。

至於鄉事票方面,亦由上屆逾萬票急跌至三千幾票。本報翻查自由黨及民建聯在部分鄉郊票站的得票,發現除了元朗洪水橋丹桂村寶覺學校票站的票數與民建聯同樣取得逾三百票外,其餘屏山鄉多個票站,自由黨的票數給民建聯的三位數選票大幅拋離。

預留選票未有如願

鄉議局劉皇發說,屏山鄉的選票已預留給周太。但以屏山兩個票站為例,在元朗屏山南伯裘書院票站中,民建聯取得五百零八票,自由黨只有七十五票。位於屏山唐人新村的票站,自由黨只有二百四十七票,但民建聯卻有六百多票。得票結果顯示,劉皇發雖為周太預留選票,但結果未有如願。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53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2 ----------

 

東方日報
A40| 龍門陣| 思入風雲| By 張志剛
2008-09-11

思入風云:政治生活

泛民由二十五席跌至二十三席,對整個政治大局並無影響,因無論是二十三還是二十五席,離三十席變天之路還是甚遠。這對安全係數的改變不多,真正要用上三分之二的支持票,也只是政改方案。

有關政改方案,民主派雖然少了兩席,但計票跟○五年並無分別,因為鄭經翰和劉千石那兩票是政府的囊中物,實際只是撬多四票,和今屆泛民二十三票,也要撬四票是一模一樣。

更何況普選已定在二○一七和二○二○年,且跟二○一二年的選舉安排脫鉤,二○一二年的選舉安排已成次要議題。因此今次立法會選舉,該議題也沒人提,故在未來四年,政改不會是立法會的主菜。

對於一般法案,政府既有多數票為後盾,又有分組點票之利,二十三和二十五席,也是完全沒有分別。但問題不在於立法會內的舉手活動,立法會議員是一種政治身份,有了這身份而懂得善加利用,那就威力大增。故對許多反對派議員而言,其議員身份是用來玩政治,而不是用來投票。

政治是一種生活,今屆多了一批新立法會議員,投票活動沒大變,但政治生活一定更為多姿多采。不但泛民有長毛、大舊、癲狗這卡通三人組,他們一定不會在議事堂上循規蹈矩,再加上陳淑莊的牙尖嘴利、何秀蘭的楚楚可憐,而從論壇上所見,黃成智也比以前兇猛得多。至於葉劉淑儀,雖是建制派的一員,但其志不小,一定盡力求表現而不會當順民。她當高官有年,再做立法會議員,有知己知彼之利,她最後就算把票投給政府,也一定討價還價,要物有所值。

由此看來,未來一屆的立法會,戲份不一定在立法會大樓之內,好戲反而會在香港的政治生活中上演!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63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3 ----------

 

東方日報
A40| 龍門陣| 指點江山| By 劉夢熊
2008-09-11

指點江山:自由黨救亡之道

本屆立法會選舉,自由黨在地區直選中全軍覆沒,身為黨主席的田北俊、副主席的周梁淑怡及前九鐵主席、全國人大代表田北辰均名落孫山,現在只能靠在功能組別的七席維持立法會第三大黨地位。選舉結果公佈後,田北俊宣佈辭去黨主席,退出政壇;周梁淑怡也表示辭去黨副主席和行政會議成員職務。自由黨的挫敗,肯定對香港政治生態造成微妙影響。

鑑於人大常委會已定下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隨後普選立法會的時間表,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已成為「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自由黨若只靠功能組別的幾席維持生計,肯定會「泡沫化」!

記得二○○○年九月立法會選戰落幕之後,筆者曾宴請港進聯兩巨頭,席間我直率地提醒:「貴黨現在只靠選委會四席顯示存在價值,但下屆即○四年取消選委會的十席配額了,如不扎根基層,培養和吸收直選人才,到頭來就會玩完!」其後不幸而言中,該黨爾今安在哉!現在自由黨又面臨類似局面,如不改弦更張,等待著的將是港進聯的下場!

毋庸諱言,自由黨歷來給人「富貴黨」的印象。問題是如今香港社會「閉翳」多過「富貴」,自由黨地區工作「平時不燒香」,到直選「臨急抱佛腳」,豈有勝選之理!○四年那屆田少、周太直選贏出,全拜○三年「反二十三」的「人民英雄」餘威所賜而已!

自由黨要救亡圖存,一定要洗盡「富貴」鉛華,回歸「自由」本色,建立堅強的領導中心之外,將黨的大門向珍惜「一國兩制」下香港言論、新聞、出版、結社、集會、出入境自由的人開放,向追求「免於恐懼的自由」的人開放,向投奔自由的人開放,向維護香港自由港地位的人開放,這才是普選的最大資源。誠如是,則自由黨可興矣!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63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4 ----------

 

東方日報
A40| 龍門陣| 笑看天下| By 施友朋
2008-09-11

笑看天下:懶投票者的告白

今屆立法會選舉噪音特別多,競選團體的政綱不舉,口號不涉民生,無關政治;一味自己「告急」,視選民之急如浮雲,你叫選民這神聖一票如何投?投票率大跌,據雲流失二十六萬。這除了反映選民心死,睇穿某些政客長期霸著茅坑卻不拉矢,某些面目模糊的政客講一套做一套,是時候卸下面具了!有些黨派又目光短視,太在乎果子,而忽略成長的重要。坦白說,你在一個地方做了那麼多年基層的工作,涓滴的政績——如果有的話,已足以把一棵幼苗扶植成參天大樹,此時,那些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那又怎會有這麼多的「告急」?

對於那些落選的議員,大家心裏有數。特區政府的管治無能,浮雲曾的浮誇虛假,使關心基層敢於發聲的競選團體成為大贏家,選民的眼睛與智慧,確叉低估。有時,造「勢」反被「勢」扳倒!有這麼一則寓言,希望從政者能從中得到啟悟,戒掉一些陋見:螃蟹、貓頭鷹和蝙蝠去上惡習改正班,數年過後,牠們都順利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不過,螃蟹仍橫行,貓頭鷹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蝙蝠仍倒懸。

凡是競選活動,有贏家,自必然有輸家。提升生命質量有許多途徑和方法,落選了,退下政壇,不做尊貴的議員,正好求心靈的安頓,給精神開闢一座美麗的後花園,精神得到放鬆,思想可以得到梳理,久違的親情得以常擁有,生命接近詩意棲居,何嘗不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至於自知僥倖當選的,切勿淪為這個情境:中午在飯堂叫了兩個菜,吃第一道,我震撼了:「世上還有比這更難吃的菜嗎?」吃第二道,我哭了:「還真有啊!」僥倖會再來嗎?切記選票並非萬能,有時,更需要信用卡,你能透支多少信用額?

為政不在多言,大聲亦要有理。社民連主席黃毓民最明白此道理。羅素說新的真理往往使當權者感到不舒服。社民連崛起,新的真理,議事堂不會是美容院!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63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5 ----------

 

東方日報
A40| 龍門陣| 菩提明鏡| By 柳三禪
2008-09-11

菩提明鏡:議員一蟹不如一蟹

評價香港立法會選舉的輸贏,最簡單的是「兩分法」,或指泛民贏,或說建制派贏,又或不贏不輸,其實立法會兩大派都輸,香港選民也都輸。因為無論分別以兩大陣營而論,或者以立法會整體素質而言,都是一蟹不如一蟹。未來立法會的政治生態還不知如何變化,但無論惡果如何,還是要由香港的選民承受,因為這些不如上一蟹的一蟹,是他們選出來的。

以泛民陣營而論,現民主黨中問政水準、知識面、口才、邏輯思維,誰超得過司徒華?留下的都是平平之輩,不值一提。公民黨的四位大狀其實在走下坡路,吳靄儀和余若薇本來無心戀戰,因為怕失法律界功能組別,吳靄儀留下再戰。余若薇在名單中排第二,其實是不怕輸,輸了就走人養病。梁家傑、湯家驊得票大幅下降,與他們走下坡路成正比。陳淑莊上位,昨日三禪說她是靚女,其實也是說她是幼稚女。當選後她接受電台訪問,滔滔不絕,如同中學生在表達少女情懷,「無啲」實際。

黃毓民學識淵博,但社民連的定位決定其不能扮演溫和理性的問政者,長毛的連任,說明香港的文化就是如此。

再看建制派,自由黨中最能幹的田北俊、周梁走人了,餘下的其實打理自己的生意多過問政。民建聯呢,留下的有超過馬力才幹的嗎?葉國謙話都說不清楚,李慧瓊是靚女,要有嫻姐的功力還要十年八載。陳克勤應是醒目仔,可惜在煲呔曾處打雜,浪費了幾年光陰。至於譚耀宗、曾鈺成也都老了。因此,劉江華這次成了票王。一蟹不如一蟹,其實也是這次投票率低的原因。故許多人說,選唔落手。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63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6 ----------

 

東方日報
A40| 龍門陣| 兩岸三地情| By 江素惠
2008-09-11

兩岸三地情:立法會新氣象

香港立法會選舉,在台灣民眾看來,選情實在太冷淡,投票率低再次印證香港人缺乏政治熱情,就連街頭的助選員看來都有氣無力,遞個宣傳單張都是萬分不好意思的樣子。在台灣,大家可是理直氣壯的才能說服別人這位候選人有多好,連助選員自己都怯懦不好意思了,選民還能相信他嗎?

每逢台灣選舉,香港往台灣取經的政治人物絡繹於途,對台灣的造勢晚會能吸引那麼多選民都感到艷羨不已,香港至今仍缺少那份激情。

不過,香港人對台灣式的民主也很疑慮甚至排斥,台灣人也只能慚愧地承認,選出陳水扁實在不是民主的錯,是陳水扁辜負了選民,造成台灣民主路程的一個大路障,阿扁一家不僅讓台灣民主蒙羞,其負面效應更影響到其他尚未實施民主制度的華人社會。

新一屆的立法會一定會呈現新的氣象,穩穩主持會議大局的范太退下了,而立場不夠鮮明的自由黨直選議員全軍覆沒,公民黨的得票率比不上上一屆,黨魁余若薇只能算是僥倖當選,說明自由黨和公民黨的菁英心態似乎未能得到選民認同,他們身上的富貴氣息和市井小民有著一段距離。由此足見,候選人不一定要迎合選民,卻一定要說服選民,他們是和選民站在一起的。

立法會多了幾位政壇新人和大家熟悉的黃毓民,不同於社民連另一位成員長毛的擅於搞搞震,黃毓民的高票當選很重要的原因,是選民喜歡他「罵得過癮」,也證明香港選民其實懂得民主,以手中的一票選出能為自己發出聲音的代言人。

然而,和台灣比較,香港的立法會議員監督政府的確少了幾分火力,有時還被官員回嗆。新一屆的議員能為立法會帶來甚麼樣新的火花,大家拭目以待,官員更要有所準備。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63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7 ----------

 

東方日報
A40| 龍門陣| 笑罵由我| By 黎民觀
2008-09-11

笑罵由我:爭取民心是上著

自由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全軍盡墨,全城議論紛紛。黨主席與副主席敗選後即辭職,連行政會議都無心戀棧,在輿論上雖得分,但對一個政黨來說,真有點潰不成軍的樣子。自由黨中人自己總結,歸咎於得不到某方面支持,又失去鄉事票,雙重打擊之下,終於被連根拔起。

自由黨自認對某方面來說不是「最聽話」的一個,再加上二十三條陣前倒戈舊帳未算,一來一往,信任度下跌也是情理之中。但參加直選最重要的是爭取民心,因為選民手中一票才有決定意義,「不聽話」得不到某方面祝福,卻可能贏得選民的尊重(上一屆選舉即是證明)。一個有政治抱負的黨,要聽的不應是別人的話,要聽的是自己的話,更直接一點,應該聽選民的話。

靠某方面背後操作配票,總要仰人臉色,得失難料;鄉事票也是靠關係爭取來的,關係一變化,選票也自然會流失。

據聞黨主席田北俊危急關頭向某方面告急求助,結果得不到積極回應。前方戰事吃緊,一切均依計劃行事,臨急抱佛腳,自然失望而回。所以自由黨如要敗部復活,總得從根本上檢討一下這種依仗關係學爭取選票的策略。

工商界的政黨維護工商界利益,本是題中應有之議,這一先天性弱點本來不利直選,但如一早以爭取民心為出發點,調整勞資關係中的平衡點,監督政府而不是偏幫護短,又積極做好基層服務,總可爭取到基層選票的。

為誰服務才是要害,為政府護航便失票,為選民服務則得票,要得票當選,先要把立場扭轉過來。

 
文章編號: 20080911032064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8 ----------

 

新報
A04| 政情| 政情E-blogger| By 丁丁
2008-09-11

自由黨「死」在鄉事票?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泛民在五大選區跌票逾17萬,建制派在九西有進帳,五大選區總票只少了5.7萬張。總體成績,雖然打破不了六四之比,但建制派都是小勝。在上屆為北京關注的功能界別中,即泛民佔有的資訊科技界、會計界及醫學界等,通通被非泛民人士取代,雖然泛民仍保住23席,擁有政改方案否決權,但泛民在功能界別議席由七變四,未有搶灘成功,北京當然飲得杯落。

私樓及公屋得票皆跌

不過,自由黨黨魁田北俊及副主席周梁淑怡突然的墮馬,全個政圈都在做死因研究。大家會問究竟是北京及中聯辦發功,拉走劉皇發,令他們流失鄉事票,還是兩人確實輸掉了基層票。

有學者看完各票站結果分析稱,周梁及田少得票無論在私樓及公屋票上,都有所損失,兩類票甚至各跌五成,主要死因絕不是鄉事票不見了。

查看周梁今屆較上屆跌了近三萬票,今屆輸給陳偉業萬多票。以私樓雲集的荃景圍票站計,周梁由上屆821票跌到327票;以公屋為主的屯門友愛社區中心票站計算,周梁由366票跌至只有78票。以鄉郊地方元朗台山公立學校票站計算,周梁由101票跌至得25票,但譚耀宗團隊得票只是由1,077略增至1,083票。

有消息人士向本報稱,中聯辦及不少單位「全方位」幫助民建聯是事實,民建聯也有公然搶自由黨票倉,該黨亦有人挑撥發叔及自由黨關係,圖令自由黨無得翻身。不過,自由黨自己計錯數及因最低工資立法的立場,加上周梁旅發局事件,也令基層票大量流失。

 
文章編號: 20080911033001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9 ----------

 

新報
A04| 政情
2008-09-11

國慶酒會

■廣東社團總會昨晚舉行國慶酒會,會上冠蓋雲集,特首曾蔭權及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均有參與祝酒儀式。此外,不少政商名人均有赴會,當中不乏剛於立法會選舉中勝出的議員,葉劉淑儀、曾鈺成等均有現身。



 
文章編號: 20080911033001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0 ----------

 

新報
A10| 新報評論| 天南海北| By 程介南
2008-09-11

新議會比較簡單易搞

未來四年的立法會,將是怎樣的一個態勢呢?選舉塵埃落定,人們開始問的是這個問題。

我認為,首先這將是一個非常平民化的立法會。說平民化,是因為少了很多資深的政治人物,如周梁淑怡、劉千石、楊森、李柱銘、陳婉嫻、田北俊等,他們「盤踞」了政壇多年,現在換來了一批年輕而陌生的新血,如甘乃威、潘佩繆、葉偉明、陳淑莊、李慧瓊等,議事堂中自然氣氛完全不同。這當兒,政府方面首要研究的,恐怕就是如何熟悉這批新一代議員,並將如何和他們打交道。

當然,這裏面有一位是例外的,那就是剛從政府特首辦離職,又馬上當選議員的政府舊同事、民建聯的陳克勤。

遊說拉票容易做得多

與此同時,黃毓民當選,長毛又高票,陳偉業也搭上尾班車,社民連於是成為將議會變成「惡人谷」的三人組。 他們言語俚俗,粗聲大氣,只差沒有牛記笠記上場,黃毓民還事先張揚,要改變議會行事規則,先從強制議員支持增加生果金開始雲。而工聯會的議員也從三個增至四個,你說不平民化才怪。此外,這也可能將是政府認為一個比較「簡單易搞」的立法會。說簡單易搞,是因為少了最最令曾蔭權頭疼的「資深政客」們,以往他們天天來伸手向政府要這要那,關起門來你答應了給他,一轉身到了門口,好像甚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對你政府照罵如儀。

自由黨田北俊周梁淑怡的席位被泛民佔去,雖然功能組別方面還有七席,但自由黨經此9.8級地震,一眾議員恐怕也「寸」不起來,面對政府時候,討價還價也再沒有財大氣粗的地位了。加上總數計算,泛民始終只有23席,比起原來的27席(包括補選的陳方安生),政府遊說和拉票,要容易做工夫得多。

謝偉俊不知如何歸類

「簡單易搞」還包括獨立身份者多,比如梁美芬、譚偉豪、陳茂波、陳健波等,政府肯定會落手拉攏。順便一提的是,之前的泛聯盟,沒有了陳智思,餘下幾位今屆有何搞作?

當然也有兩位例外,一個是「壞孩子」謝偉俊,點票場上,輪到旅遊界揭盅,人們議論紛紛,但沒有甚麼好話聽,唯一共識是不知道此人應該如何歸類。另外一個,自然是曾蔭權的舊同事、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大家等著看她和舊同袍唇槍舌劍。

時事評論員 [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1033004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1 ----------

 

新報
A10| 新報評論| 崖岸自高| By 王岸然
2008-09-11

誰可當立法會主席?

消息很快就傳出來,是曾鈺成,而他似乎也擺出一副當仁不讓的姿態,星期二多份主要報章皆有報道,這是明顯的放風試探風球。可惜各黨各派還未能從選戰的壓力回過氣來,沒有甚麼人表示過甚麼意見,是好還是不好?各黨首領尚未表態。筆者認為最壞的選擇,正是莫過於曾鈺成先生。首先有一種說法,說由最大黨領導人負責領導議會是正常的習慣,筆者很懷疑這是否英式(亦是港式)議會的習慣。最大黨領導組成政府之餘,不會連議會主席也兼併,正好相反的是會由獨立個人或小黨的資深議員出任,再者就是反對黨的資深者出任,最少在英國如是,香港過去也是沿用這一習慣,相安無事。

多公正也給說成不公正

議員是否功能組別,本無重要性,功能組別更多無黨派議員,本來是更適合,但打開今年的名單一看,發覺功能組別原來早無人才,資深者有例如霍震霆、李國寶、黃宜弘……叫他們做也不敢吧?無黨派只有一個詹培忠有點可能,相信曾經大病的他絕不敢負上這個擔子。

回看直選30人,還有獨立的嗎?若要被迫回到大黨話事的情況,曾鈺成無疑順理成章,但議長擺明會由親政府議員出任,這其實對不需做實事,但求天天出位的議員會十分有利,政治是不會沒有議題的,無議題也可以弄個議題出來,民建聯有人當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又有人在行政會議,是政府的一部分,又出來說要監察政府,這個怪現象,被人在選舉中一句「民建聯最無恥」,利用到盡。今天曾鈺成如果高高坐上主席之位,再公平主持會議也不管用,他必須要明顯偏幫民主派,才會相安無事。

換言之,曾前主席要令到立法會中的泛民議員愛講多久,愛講甚麼刻薄的說話,愛怎樣辱罵政府官員,都不能干擾阻止,否則多公正也馬上變成不公正,台下爆出一句「你地民建聯同政府蛇鼠一窩,你係民建聯,你當然幫政府啦」,曾鈺成有本事如范太一樣處理嗎?

筆者並不是說曾鈺成不夠精英,他是讀數學的人,邏輯思辨能力很強,講道理(包括歪理)頭頭是道,在左派中是難得的人物,但優點也是缺點,他不善於詭辯。而更重要的,是立法會主席要的不是辯護能力,是要親和各方的政治手段,這是他性格與經歷中皆沒有的素質。

葉劉沒有半執政黨包袱

還有兩個人物有做主席的可能,馮檢基以和浠泥功夫行走江湖30年,但沒有一個泛民會服這個大家咁高咁大的人物,更困難的是民協的地盤已為民建聯所日漸蠶食,基哥個人再上層樓的代價,可能是民協的終結,或被民建聯所吞掉。還有,馮檢基並無當主席應斷立斷,在適當時間趕人出議會的決斷能力,終非合適人選。

餘下來的獨立派,可能只有野心不小的葉劉淑儀。個性上的問題,她與曾鈺成各有千秋,但她沒有一個半執政黨的包袱,23條的問題在她已是選民授權的代表後,基本上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各路人馬是否不介意這未來特首熱門人選當主席而已

時事評論員 [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1033004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2 ----------

 

太陽報
A32| 社論及專欄| 魯迅 投槍| By 周紹興
2008-09-11

民建聯愛國立場模糊

蕭瑟秋風今又是,香港所謂特別行政區換了立法會議員,卻不是換了人間。我現在要用我一九○○年寫的詩《七律.蓮蓬人》贈予在港島區頗為飲恨的民建聯志士仁人。詩如下:「芰裳荇帶處仙鄉,風定猶聞碧玉香。鷺影不來秋瑟瑟,葦花伴宿露瀼瀼。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向濂溪稱淨植,莫隨殘葉墮寒塘!」

立場不夠鮮明似被餘孽利用

我寫的是秋天的蓮蓬,又以蓮蓬來比人。蓮蓬人芰裳荇帶,住在仙國裏,只有雪白的葦花伴宿,鷺鷥連影子也不見。荷花是紅艷的,像紅衣,裏面有花粉。荷花謝了,蓮蓬才顯露出來,所以是掃除膩粉以褪卻紅衣。蓮蓬人跟荷花比起來,有風骨,更淡泊。這種品格,在蕭瑟的秋天裏更能顯出來。詩的尾二一句,「濂溪」指宋代文人周敦頤,他住湖南濂溪,世稱「濂溪先生」,他的《愛蓮說》有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被視為民建聯代表人物之蔡素玉為何落敗?除了她本人的原因外,我看應歸咎於民建聯在香港政壇不能呈現真正的愛國風骨,甚至蔡素玉個人有功無錯,她擁有大量的福建鄉親票源,錯是組織的錯。今之香港,人人說愛國,阿三阿四、阿貓阿狗都說愛國。民建聯本來是最早產生的愛國陣營骨幹力量,但為了附和港英餘孽,不敢鮮明地堅持愛國立場。給公眾的印象是港英餘孽充分利用了民建聯,而不是民建聯利用了港英餘孽。其領導人曾鈺成曾說過,民建聯在董建華時代「只有辱,沒有榮」,但他不知道,曾蔭權上台後,民建聯更是有辱無榮。如果說有的話,就是兩者「榮辱與共」,互相陶醉,但市民是看不順眼的,這就要在選舉投票時反映出來。

我甚至可以說,曾鈺成蔡素玉聯名所得的六萬多票,多數是投給蔡素玉而不是投給曾鈺成的。蔡素玉可能心知肚明,她有大量福建同鄉呀!但她要「下級服從上級」,只好「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年前有報道說,曾鈺成在他的辦公室牆上高掛他和香港民主黨李柱銘的合影,李是甚麼人?曾鈺成難道不知道嗎?作為愛國政黨的民建聯,是不是可以「和諧包容」李柱銘呢?如果李申請加入民建聯,可不可以接納呢?又可不可以封李為顧問、政協呢?毛主席說得好:「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毛主席認識大漢奸汪精憲,但從不見他高掛同汪的合影。

民建聯說愛國,我魯迅更愛國。毛主席說我對敵人「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民建聯諸君共勉之!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44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3 ----------

 

太陽報
A32| 社論及專欄| 毛澤東 看今朝| By 劉楚漢
2008-09-11

不可同曾蔭權團結高效

昨天香港《東方日報》頭版大新聞是兩個大字標題:「決裂!」原來辭任自由黨副主席的周梁淑怡,控訴其黨友、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指他身為同黨卻掉轉槍頭幫競爭對手拉票。

以上事件說明甚麼?說明了任何政黨、任何團體都是有團結又有鬥爭的,團結往往是表面現象,鬥爭到一定程度就是分裂。我一九五八年在中共中央成都會議上說:「《紅樓夢》況說:『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這是真理。散會以後,問題積起來了,又轉化為開會。團結中就包括不團結,有意見分歧就轉化為鬥爭,不可能天天團結,年年團結。講團結,就是因為有不團結。」

我又說:「人總是參差不齊的,不平衡是絕對的、永久的、無條件的。不團結也是無條件的,講團結還有不團結,因此要做工作。只講團結一致,不講鬥爭,不是馬列主義。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鬥爭,才能達到新的團結。團結轉化為鬥爭,鬥爭再轉化為團結。不能光講團結和一致,不講矛盾和鬥爭。」

周梁淑怡和劉皇發團結了很多年,如今鬥爭白熱化、公開化。兩人還能再團結麼?我想還很難,只能分裂。要麼自由黨開除劉皇發黨籍,要麼周梁淑怡心灰意冷退出自由黨……我看兩人今後即使狹路相逢,也會分外眼紅。

我還說過:「老講團結,就是『一潭死水』,就會冷冷清清。『一潭死水』好?還是『不盡長江滾滾來』,後浪逐前浪好?要打破舊的團結基礎,經過鬥爭!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黨是這樣,階級是這樣,人也是這樣。」

只有決裂才有光明前途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到香港,指示曾蔭權特區政府要「通情達理,團結高效」。現在看來,即使「通情達理」,也無法做到「團結高效」了。也是昨天新聞,曾蔭權民望再挫,三個司長評分齊跌,俱創現職新低。這四人如何團結高效?我看只有相擁而泣。為何不能「團結高效」?最主要原因是曾蔭權不能「通情達理」。習近平來港前,就是曾蔭權做出最不通情達理的事而引起民望暴跌,他委任十七個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太過露骨的培植親信、利益輸送,如何能不引起民憤?習近平當然是有所察覺才婉轉勸喻,但曾蔭權仍一意孤行,拒絕收回成命,所以民望已跌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如今,我們可問一問民建聯,也可問自由黨:你們願意和曾蔭權「團結高效」麼?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四年後的立法會選舉就有更多好戲看,民建聯就會蹈自由黨近日的覆轍。只有和曾蔭權決裂,各政黨才有光明前途,香港也才有光明前途。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44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4 ----------

 

太陽報
A23| 太陽虹| 熱帶語林| By 林創成
2008-09-11

倒曾借鏡泰式炒魷

政壇新丁人氣王非民建聯的陳克勤莫屬,一句Try Our Breast紅透半邊天,網上短片火速熱爆,惹來男女餓狼紛紛要求「搓搓你的胸」。

搓胸人氣王解釋是當晚太疲累了,一時講錯。經一事,長一智,記住以後打死也不要隨便講英文,無論是精神爽利還是委靡介,講錯了再找藉口,到頭來真的是非常疲累。

陳克勤畢竟是新丁,人氣再盛也難蓋過曾蔭權,皆因港大民意調查顯示,施政失誤頻頻的煲呔曾民望再創新低,評分跌至五十一點八,傳來陣陣似曾相識的老董舊時況味。不知是誰佗累了誰,三大司長同樣民望插水,評分跌至入職以來的最低點。能否挽救民望止跌回升呢?曾班子不妨拍拍心口高呼Try Our Breast。

陪著頂頭上司齊齊插水的三大司長,不期然令人想起著名童謠《Three Blind Mice》:三隻盲老鼠,看看牠們跑呀跑,牠們追逐著村婦,她用餐刀切掉牠們的尾巴。

曾蔭權作為香港村第一村婦,有三隻盲老鼠跟隨,結果尾巴慘遭切掉,真陰功!

走激進民主路線的社民連是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大贏家,激男三重炮入局,其中以高票當選的長毛梁國雄最有象徵意義,因為此君當年以倒董起家,如今選民似乎要拜託他去倒曾。倒曾有甚麼具體辦法沒有?參考外國經驗,借鏡泰式炒魷。

泰國政壇炒大鑊,炒來炒去炒不掉總理沙馬,結果有人靈機一觸,憲法規定總理不得受僱於牟利機構,素有廚神之稱的沙馬收取酬勞上電視教烹飪,即屬違憲,煩請滾蛋。本來撚幾味,換來你怒眉,炒菜變炒魷的廚神總理不得不下台。

曾蔭權有沒有類似的違憲行為呢?譬如,《基本法》有沒有規定特首不得上電視示範偷食油角教壞細路的呢?憲法專家們,輪到你們Try Our Breast。

 
文章編號: 2008091103404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5 ----------

 

信報財經新聞
P10| 政策政情
2008-09-11

林光宇04年退休申請任職國航被拒

  梁展文事件後,社會對退休高務員去向甚為關注。前民航處處長林光宇【圖】二〇〇四年離開公務員隊伍後,原來隨即向公務員事務局申請出任中國國航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不過申請被拒。公務員事務局暫時未有評論。現任嘉華國際營運總裁的林光宇在公司業績發佈會後表示,不容許公務員離開政府後從事其他工作,對公務員不太公道。

  自稱已經「行完公務員之路」的林光宇表示,在〇四年四月退休後,向政府申請出任國航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不過申請不獲批准,也沒有給予解釋,而當時國航正準備上市。

  不少市民擔憂退休公務員向外披露政府資訊,林光宇指出,政府政策經常轉變,退休公務員應該可以從事其他工作。

  嘉華國際資料顯示,林光宇現年六十四歲,在政府工作逾四十一年。自一九九八年十月起出任民航處處長,直至二〇〇四年四月退休。他曾任香港航空諮詢委員會主席及香港機場管理局董事會成員,現為第三屆選舉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科技大學之顧問委員會委員,又是香港飛機工程獨立非執行董事、中國南方航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獨立董事。他由五月二十八日開始加入嘉華國際。

  退休公務員就業申請諮詢委員會報告指出,在二〇〇四年,共審議七十一宗由五十一名首長級人員提出的申請,在七十一宗申請中,兩宗不獲批准。

  國航資料顯示,國航成立於一九八八年,根據經國務院於二〇〇二年十月的批准通過的《民航系統改革計劃》,國航合併了中國航空總公司和中國西南航空公司,組建為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二〇〇四年九月,通過對該三家公司的資源合併,中國國際航空在北京成立。國航註冊資產為六十五億元人民幣,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在香港及倫敦上市。

  對於自由黨立法會選舉失利,嘉華國際主席呂志和指出,商界沒有因此對普選產生戒心。香港始終以經濟主導,商界及市民須互相合作 。他相信自由黨最初過分「信心爆棚」■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3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6 ----------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時事評論| 香港脈搏| By 余錦賢
2008-09-11

公民黨兩大不滿

  假如自由黨是大敗於「阿爺配票」,那麼,公民黨就是慘勝於「選民配票」。當然,這是過分簡單的講法,公民黨的問題,又豈止於此!

  公民黨慘勝,港島、九東、新東三張當選名單都出現「低收」問題,而九西、新西兩張落選名單都是僅敗。如此氛圍中,傳出不少公民黨黨員都異常不滿以黃毓民為首的社民連,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據悉,他們對社民連主要有兩大不滿:其一為惡意攻擊,例如黃毓民以「湯家驊遊說李柱銘參加法律界功能組別選舉」、「公民黨派員參加功能組別小圈子選舉」、「公民黨與陳方安生、黎智英沆瀣一氣壟斷民主」等言論肆意醜化公民黨候選人。其二為惡性搶票,例如深化助選團對公民黨候選人的仇恨,進一步妖魔化公民黨候選人,以至把公民黨等同民建聯。

  如此看來,公民黨可謂「苦大仇深」,難怪有公民黨黨員認為,除非社民連答應兩大要求,否則很難「有偈傾」,即使勉強可以,對象都不是黃毓民,而是梁國雄。那位公民黨黨員指出,如今最大問題不在班大佬,畢竟在鏡頭面前還須「締造和諧」;最大問題是在中下層黨員,他們覺得備受委屈,認為社民連的所作所為,根本是在分裂泛民。

  那兩大要求是:一、社民連公開澄清對公民黨的看法;二、社民連公開正式向泛民道歉。

  第一點不易做,第二點很難為。

  不過,筆者認為,公民黨反而必須認清三個基本事實。第一、筆者翻查資料,發現在民調中「高開」的泛民候選人,票數大多會「低收」,反之亦然。而公民黨五位地區直選候選人的情況都沒有例外(「高開低收」的有陳淑莊加余若薇、梁家傑、湯家驊及毛孟靜,「低開高收」的有張超雄)。這個現象,可能跟支持泛民的選民自行配票有關。第二、公民黨的基本問題和自由黨差不多,都是強於大是大非全港議題、弱於細眉細眼地區工作的明星級精英,以至一旦出現「小城無大事」,甚且失卻兩陣對決的「戲味」時,就會偏向「低收」。第三、公民黨地區直選候選人的表現,普遍都沒有坊間預期的那麼高,尤其是要開拓新領域的毛孟靜和張超雄,均無法在選民心目中確立鮮明的形象。

  須知道,票在選民手,他們喜歡怎樣投就怎樣投,並非某某政黨(即使是民建聯)繑埋雙手即可永遠擁有的禁臠,是以不存在「惡性搶票」。至於社民連對公民黨的「惡意攻擊」,假如等於張超雄口中的「贏了選舉,輸了品格」,那就太容易被歸類為「私人恩怨」,實屬政治未夠成熟的表現。

  說到底,公民黨最值得反思的問題是,兩載耕耘一場辛苦,贏得議席者都是大狀,變回「大狀黨」。千年樹精打回原形,恐怕是在吸收日月精華這個修煉過程中出了問題吧!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5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7 ----------

 

信報財經新聞
P17| 時事評論| 民間心戰室| By 魯姜
2008-09-11

癲狗變龍頭立會跟他走

  陳克勤的英文水平,如果在競選期間公開,對民建聯的形象和得票或不會有任何負面的影響,但肯定是令泛民陣營中的出位(如黃毓民)或弱勢(如何秀蘭)候選人更得益。

  克勤仔的表現,令人想起如今已貴為副局長的蘇錦樑。民建聯經歷連串的副局長事件風波,應後悔把這名幹才推進了一潭渾水,更不知他會否有翻身重出江湖為民建聯盡力之日?

  幸好如今還有梁美芬和李慧瓊入局,加上葉劉淑儀,令建制派的女將陣容不比泛民的何秀蘭和陳淑莊遜色。不論是直選或功能組別,建制派的新舊男性議員都嚴重缺乏個人魅力和火花,反之,泛民派的新人如黃毓民、梁家騮和謝偉俊等性格強烈鮮明、行事卓爾不群,卻一早已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候選人「過癮」度成關鍵

  如果要吸引更多年輕人支持或投票,哪一類候選人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彼此年紀相若,肯定不是主力因素;候選人的「可觀性」與「過癮」度應是關鍵,尤其是在選民深覺對現實無力及無奈,社會醞釀大變之前。

  上屆立法會選舉後曾有人對當選的梁國雄、鄭經翰及詹培忠寄予厚望,稱之為「煎釀三寶」,但過去四年,這三寶的表現應令不少擁躉大失所望。社民連三子如今入局,會否成為新的「煎釀三寶」,抑或很快又會再蹈覆轍,成為只屬六十分之一,於是微不足道的弱勢聲音?

  連林行止先生鴻文的標題也稱之為「英雌豪傑入立會」,可見公眾對新一屆立法會期望之高。無可否認,市民多不會到立法會聽辯論,傳媒報道亦會有選擇性(甚至針對抵制某些議員),但有心人應還有突破這些限制及封鎖的能力。

  黃毓民在選舉論壇中怒斥民建聯的片段,網上點擊次數很快已逾十多萬,有人認為是他取勝的轉捩點,因為觀眾的情緒終被牽動。

  社民連的街頭政治衝擊策略,令他們在YouTube的曝光率遙遙領先其他對手,如果確信新媒體對選情有正面影響,社民連及黃毓民為本港政治人物已提供了一個成功示範,因為一般人只懂在個人網頁及影音製作方面花錢及心思,但這類製作若不能成為公眾話題或嘲笑對象,接觸的人一定寥寥可數,絕不易引起公眾興趣。

資深議員予人老化印象

  未來四年,如果現役議員的表現仍然乏善可陳,無法在六十人中脫穎而出,無聲無息或人云亦云,其下場必會是被選民拋棄,今屆的劉千石便是最好例子。而梁家傑若非曾公開挑戰曾蔭權角逐特首因而取得一定的知名度更新,恐怕也會敗在陶君行之手。須知不少資深議員無論年紀及能力俱已予人老化印象,過去因為沒有優秀新人接班,公眾還會給予連任機會,但隨著更多另類新人入局和競相出位,老將自然相形見絀,傳媒鏡頭前形象只會日走下坡,除非能獲政黨及中方繼續全力祝福支持,否則不論是直選或功能組別選舉,都會是被淘汰或換馬的首選對象。

  新人入局當然不希望一任即被迫告退,當打的候選人輸了一屆必會捲土重來。今年有十位議員不角逐連任,另有十位競選連任不成功;二十位新人新一屆議會中必會全力以赴不放過任何上位自保機會;只懂做舉手或投票機器、對討論及反映民意全無貢獻的橡皮圖章,很快便會成為眾矢之的,讓局內勢不兩立的同僚及局外虎視眈眈的對手有機可乘。這種互相比較和監察的暗湧和動力,過去未曾見過,因為人人以為入局後即會被同化,而選民亦無更佳選擇。

建制派容納性愈來愈大

  過去建制派陣營挑選入局的代言人,首要條件是言聽計從,絕對忠誠比個人能力更為重要,是因為有能力又聽話的人才不多,兩者若只取其一,前者肯定更為重要。但現今「志同道合」的才智之士愈來愈多,建制派為勢所逼,容納性要愈來愈大;例如今屆落敗的史泰祖、龐愛蘭等若要捲土重來,勝算甚至會比泛民派的一些候選人為大,只要確認社會的風氣及需求已變,選民不論講求感受或實績,唯命是從但面目模糊的代言人也再無利用價值,而取代他們的部署亦會由今天開始。

  更令人警訝及慨歎的是,縱使昔日如何風光顯赫,一旦退役或遭選民放棄,個人的影響力即會迅速消失,甚至從此半點不留。

  司徒華、李柱銘及陳方安生等在這次站台助選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即使是勝出的甘乃威、陳淑莊也會心裏有數。無論是由傳媒的報道以至市民的反應,相信下一屆找「元老級」重磅但過氣的政治人物來協助自己爭取選票的候選人將絕無僅有,反之自求多福而成功的例子卻會愈來愈多,因為年輕選民多不喜歡給新人指指點點,除非是遊戲的一部分(例如參與配票),而自己的決定權亦不會受人左右(選誰由個人決定)。

  建制派與泛民派的標籤,在經濟及民生議題其實分別不大(向政府盡取),唯有在民主及和諧方面差異才會明顯。建制派過去一向自詡在經濟及民生方面對市民更有貢獻,除了因為他們與政府及中方關係良好,建議更易落實外,在地區工作方面亦不遺餘力,令市民直接得益,從而形成龐大的連繫網絡,令投票時可以彈無虛發。但近年政府凡事以心戰為尚,愈來愈多市民覺察無條件支持政府絕對不是得到最大權益的最佳方法,相反若是給予足夠輿論及動員的壓力,政府因為投鼠忌器而更容易讓步。建制派如果不追上時代善用這股民間壓力,只會予人盲目保皇印象,在重大議題上處於被動,其尷尬之情有目共睹。

  立法會監察政府的方式,若因新人的加入而帶來全新質變,對建制派及特首問責班子來說都不會是好消息。新人中口舌便給者雄辯滔滔,官員不但難攖其鋒,甚至可能無言以對;亦有人會開天叫價勇不可擋,令建制派無法不亦步亦趨最後中間落墨。但最具破壞性的還是政府政策被激進議員及輿論牽著鼻子走,尤其是在施政缺失方面(例如暫免徵收外傭稅),因為除了功勞會悉歸反對聲音,政府的公信力亦蕩然無存。

副局長任滿不易投身政壇

  陳克勤的英文水平遭人質疑,亦令人聯想起另一位新人已成為政治助理的陳智遠的遭遇。政府聘用的副局長及政治代理,任期完成後可會正式投身政壇?公眾過去或只感懷疑,如今則幾可肯定不會,因為除了競選工程之艱巨和無常,雙方未來在立法會的交手,亦會令彼此對從政及當官的分別有更深刻的認識,日後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放下了副局長推銷及維護政府的工作,實不易立即變臉成為政府的主要批評者,況且特權人士的一舉一動特易惹人非議,副局長一旦變為建制派,肯定會立即成為監察焦點(且不計副局長加入私人機構會有更佳錢途出路),如果還有人甘願捨易行難,除非沒有選擇,否則其人腦筋一定超常。

  以黃毓民的氣勢和性格,入局後將會成為傳媒追訪及報道目標人物,如果部署及分工清楚,社民連三子大出風頭,四年後每區有不止一個席位並不出奇,公民黨眾大狀若不急起直追,港島可能成為唯一的庇護所。至於自由黨的命運,則完全視乎中方能否找到更年輕有力的代表,而對這些變遷,政壇風波將一浪接一浪。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5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8 ----------

 

信報財經新聞
P17| 時事評論| By 王卓祺
2008-09-11

激進政治抬頭的管治智慧挑戰

  九月七日,泛民主派光譜最激進或最左一翼的社會民主連線有三位候選人當選。包括落選的候選人,社民連一共取得十五萬票,得票率佔所有投票人數百分之九點八三。而同日直選全軍敗北的自由黨則只有五萬五千票或百分之四點四得票率。優勝劣敗,清楚不過。

  激進左派當選,而建制右派直選落選,究竟反映什麼問題呢,這尤其是發生在整體政治大氣候有利建制派的背景下!第一,中國崛起使反共議題沒有政治市場;第二,曾蔭權整體政治能力強於前任董建華,就算加入最近連番政治失誤(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及梁展文事件)在內。這可能不是政府管治能力出現問題,而是政府施政表現與社會民意脫節有關。

  黃毓民當選,還有個人辯才的因素,但一直只會「做騷」而別號「長毛」的梁國雄,亦同樣以分區第二高票當選,則反映一個重要訊息:是否選民想表達什麼不滿呢?記得在最後一兩天,兩位缺乏地區樁腳或服務的候選人在報章賣廣告,強調選他們入立法會,是送給特首曾蔭權一個噩夢。顯然,相當多選民(分別有三萬七千五百五十三及四萬四千七百六十三票),回應他們的號召!而另一邊廂,同樣不重視地區樁腳及服務的自由黨卻敗走麥城。

  香港相當一部分選民的選擇,寧取激進左派,就算是「做騷」亦不計較;而棄貌似或依附財團,或本身就是財團或富人的自由黨。香港政治激進化的表象清楚不過。

政府施政,非急市民所急  較早時筆者與兩位同事公佈了二○○八年香港社會和諧的研究。現輯錄部分調查數據嘗試回答有八萬二千多選民分別以第二高票送社民連兩位主將入立法會的問題。該調查顯示影響香港社會和諧因素評估的七項因素之中「窮人與富人矛盾」,及「市民與大財團矛盾」在調查中都位居首二位,分別有百分之六十一點九及百分之四十八點四受訪者認為這兩種社會矛盾嚴重╱非常嚴重;而最低反而是勞資矛盾及官民矛盾,分別是百分之三十三點二及百分之三十一【表一】。【註】這顯示市民心目中最困擾的社會矛盾是財富高度集中的貧富兩極化及大財團壟斷的問題。反而勞資(不是所有資方都是大財團)及官民矛盾不算太嚴重。

  值得注意是香港人對政府促進社會和諧表現的評價的首二項,卻是「廉潔和公正的政府」及「良好法制、保障個人自由和財產」;合格以上的評分分別是百分之七十一點四及百分之六十八點六;而政府表現最差的最低其中三項依次是「保障勞工權益」、「照顧低下階層利益」及「促進公平競爭、防止壟斷」【表二】。這三項最低評分或多或少與香港財富高度集中有關連。

  總的來說,這些社會矛盾與政府表現的反差顯示一個重要訊息:市民期望與政府表現脫節。筆者不是說「廉潔和公正的政府」及「良好法制、保障個人自由和財產」等政府表現不重要,而是說明特區政府的施政,從民意的角度看,並未能急市民所急!

  政府首兩項表現基本是港英政府遺留下來的政府管治及民權保障的制度。政治觸覺強的讀者亦知道這些,尤其民權部分,是「泛民」中的公民黨的強項。

  二○○八年的主法會選舉並再沒有第二十三條立法的影子,公民黨除了在中產區的港島外,便不能再維持吸引基層的選民的能力了。

施政表現非本身努力成果

  這說明社會民生在政治表象的份量的重要性。對於特區政府而言:特區過去十一年來還是在享受港英殖民地政府一手建立的制度優勢。這些制度優勢所顯示的施政表現與民意反差(表一與表二的對比)實際指出特區政府管治危機所在:它的施政表現,主要不是特區政府本身的努力成果。

  面對這個管治問題,傳統文官的行政能力及智慧能否加以扭轉?表一所顯示影響社會和諧因素很多都是結構性深層次的經濟及社會問題;這些都超越優於行政的文官專長,而需要香港所缺乏,但具有政治魄力及承擔的政治家來處理。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衰退後,由總統羅斯福所推行「新政」便是一例。就算英國新工黨在貝理雅領導下,在一九九九年便訂下在二○二○年內消滅兒童貧窮的目標,亦看到政治家表現出來的魄力及承擔。反觀香港,在扶貧及縮少貧富差距的表現十分強差人意。舉例說,香港至今還沒有一條貧窮線,政府滅貧表現亦只可以自說自話,這又怎樣說服市民,政府對窮人及低下階層有所承擔?

  曾蔭權曾經說過他是政治家,沒有人會懷疑他的能力,但他是否願意展示政治家的魄力及承擔?最好的政治家表現,就是為香港解決表一所顯示的深層次社會及經濟矛盾,使政府表現同樣是優於社會及經濟關係,再不用只是延續港英政府的制度優勢。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教授

  註:詳細內容可參考日前發表於一個港台社會指標研討會的報告,見以下網址:http://web.swk.cuhk.edu.hk/~ckwong/20080829.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06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9 ----------

 

信報財經新聞
P46| 副刊專欄| 頭文字Y| By 游清源
2008-09-11

民主配額制

  拜託,你是讀過書的,你是應該明理的,更何況閣下是知識分子報紙的讀者(忠實程度賽過「小Q」),所以,千萬不要取笑田大少、田二少、周梁不肯到群眾中去,只管一味等「阿爺」配票,終而招致慘敗,繼而連帶搞到自由黨一鋪清袋啊!因為,他們只是信奉前宗主國的優良傳統而已。最重要的是,這個優良傳統,其實大家都在不知不覺中信守奉行(關於「一鋪清袋」,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說得更絕,他用的四字詞是「氣數已盡」;三伏天選舉年充塞著兵戈之象殺伐之聲,此話若出自他人之口,未知會否惹來血光之災?)。

  自由黨三巨頭一味等「阿爺」配票,實在有跡可尋,那就是紡織品配額制度。這個制度,由田氏兄弟的伯爺田元灝開始,已經是不少成功人士信奉的香港核心價值,可算是香港經濟起飛的其中一個重要標誌(他們肯定會認為,「配額制度」絕對必須列入「香港良心」陳方安生發起的「香港核心價值宣言」裏面,而且最好是第一點)。

  田氏兄弟飲的是配額水,流的是配額血,遺傳的是配額DNA,擁抱的是配額制度,參加直選,自自然然會相信配票(周梁這位「政壇打工皇帝」也樂於鳴鼓開道推波助瀾)。更何況,「阿郗」配票可謂與百年昏睡一朝勃起的偉大祖國所奉行的「民主集中制」異曲而同工。根據毛澤東的神聖解釋,民主集中制的真義為「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時為一九四五年四月,中共仍在哄其他民主黨派合組政協〔政治協商會議〕)。簡單講,就是將民主集中於一小撮一小撮人的手上。如是評說,田氏兄弟不但無罪,反而有功。他們在民主集中制的鋼鐵基礎上,發展出一套有香港特色的「民主配額制」,繼而推而廣之,引伸至特首提名委員會甚至功能組別提名委員會,可謂良法美意。可惜,兩顆特區良心卻被當作兩塊殖民地狗肺。幸好,廣大選民已學曉自行配票,廣大市民亦都識得力爭配額式最低工資,田氏兄弟可謂雖敗猶榮雖輸猶勝。



 
文章編號: 20080911391013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0 ----------

 

都市日報
P34| 副刊| 讀者來信| By K.S
2008-09-11

港人少投票惡人再當道 8K.S

曾氏政權底下的官員和支持它的民意代表,表現通通可以一字記之曰:「膠」。

何解?對著北京主子有如膠袋般軟弱,對著小市民就有如亞加力膠般強硬。這十年來,香港就被這群人弄得一團糟,連番出現施政失誤、妨礙香港的民主進程,甚至企圖侵犯人權。可是大多市民仍未警覺這群人對香港的禍害,繼續把神聖的選票投給他們。

本來今次的民意代表選舉,是把這班舊人攆走的最佳時機。但不少市民沒有好好在這個天氣晴朗的星期天投下神聖的一票,結果在低投票率和有效配票策略下,葉劉淑儀、陳克勤這類人竟然可以晉身議事堂,實在是我們的不幸。要知這些人曾經提出一些對我們不利的想法和提議:葉劉曾協助23條立法;陳某曾提出要為過關的青少年驗尿。

泛民主派只獲得23席,可喜的是,田北俊、周梁淑怡等人在地區直選中落敗。整體而言,相信在未來四年香港由這群人領導,必定凶多吉少,就算有黃毓民、梁國雄等人加以剋制,但在惡人當道的大環境下,作用實在不大。

 
文章編號: 2008091144101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1 ----------

 

am730
M04| 新聞
2008-09-11

承認助張學明是親疏有別劉皇發:大不了退出自由黨

本地

身兼自由黨成員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因協助對手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被背負上令自由黨前副主席周梁淑怡落敗的「罪名」。劉皇發承認,支持本身是鄉議局副主席的張學明是親疏有別,他並形容與張是同根源,他願意為此負責,考慮退出自由黨,但他同時指自己並無宣誓入黨,故不受黨規限制。

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說,已去信劉皇發,要求他解釋為何在選舉期間為對手拉票。她指黨規容許黨員申請豁免協助黨外人,但劉皇發至7月份也未有申請,並為自由黨對手張學明拉票,表面上已違規,而黨內分析認為,周梁淑怡在新界西流失大量鄉郊票,是導致她落敗的其中一個原因。

對於劉皇發指稱無宣誓,令其自由黨黨員的身份成疑,劉健儀澄清,黨員毋須宣誓,只須交黨費,而劉皇發亦有介紹他人入黨。她承認有黨員希望即時開除劉皇發的黨籍,但該黨會予對方數天時間,若收到其回覆會交常委會跟進。對於劉皇發考慮退出自由黨,劉健儀指若他不作任何解釋便自行退黨,她感到相當失望。

劉皇發昨晚指仍未收到有關信件,但他承認親疏有別,協助張學明多於為周梁淑怡拉票,「忠孝兩難全,我可以幫邊個呀?我同張學明係同根同源,當時自由黨冇提出要我選擇。」但他強調,即使協助周太拉票,亦不足以令她勝出,並指若因此違反黨規,「大不了退黨」。但他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卻模糊其自由黨成員的身份,「我都唔係佢黨員,唔好叫我自由黨、自由黨,哈哈……我冇做過宣誓。」記者追問他是否黨員時,他則答說「你話係又得,唔係又得。」他又指自由黨與鄉議局一直互相「依賴」,相信今次風波不會影響雙方的長遠關係。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對周梁淑怡敗選及引發爭拗,表示感到「唔安樂」,他指張學明除了是民建聯候選人,亦是鄉議局副主席,劉皇發作為鄉議局主席協助拉票,「大家唔覺有咩問題。」對於會否邀請劉皇發加入民建聯,譚耀宗指目前無考慮這問題,並強調珍惜與自由黨的關係,期望繼續保持友好合作關係。至於捲入漩渦的張學明,昨日拒絕回應事件。



 
文章編號: 20080911892000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2 ----------

 

am730
M04| 新聞
2008-09-11

李鵬飛斷言自由黨玩完

自由黨在直選中全軍盡墨,創黨主席李鵬飛以「玩完」來形容自由黨。他指自由黨只餘7名功能界別議員,在議會只會「俾人睇唔起。」對於自由黨在選舉失利,他認為與中央封殺或配票無關,主因是該黨的政策不得人心,「反對最低工資立法,又反對公平競爭法,他們唔記得咗上次係因咩原因當選,係23條呀。」他又說,自由黨已無翻身機會,只能等合併,「我好早同佢地講過,同民建聯合併,好似當年港進聯一樣,但自由黨啲大哥大姐怕冇面,依家選民令佢地冇面。」

 
文章編號: 20080911892001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3 ----------

 

am730
M35| 小歇| 通識森林| By 馮振超
2008-09-11

政治捐獻

昨日提到泛民主派財困,我認為這或多或少是令到泛民越走越左的原因之一。而且如泛民般能夠在主要選舉中拿下近六成選票,卻沒有太多商界願意作出支持的例子,在西方民主社會裡其實不多見,就以將於今年十一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為例,便能看出政黨如何透過商界捐款來進行政治活動。

雖然美國金融市場今年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困境,但業界仍「踴躍」對總統選舉作出捐款支援,從美國競選籌款監督組識「敏感政治中心」的調查資料顯示,美國五大金融企業,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銀行(Citigroup)、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及美林(Merrill Lynch),都有以金錢來支持今年的總統選舉,而且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這些機構的捐款策略十分「多元」,以高盛為例,這家世界級投資銀行無論共和黨及民主黨都有捐款,不過民主黨的奧巴馬及希拉莉所接受的捐款比例,就達到高盛今年在總統選舉中的捐款總額中的七成左右。

另一家無黨派機構Campaign Finance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兩黨的全國大會捐款的數字亦非常龐大,以共和黨為例,其全國大會共收到80家公司的1億美元捐款,民主黨就更誇張,共有141家公司捐款1.6億美元予該黨的全國大會。除了商業公司向政黨捐款外,美國近年亦出現了一些以政黨政治立場作為投資準則的基金,這些基金只會選擇投資於與其支持政黨理念相近、或向這些政黨作出過捐款行為的商業機構,如以民主黨為主的Blue Fund,便選擇了蘋果電腦、eBay及迪士尼等創意產業作為基金成分股,這顯然與這些公司的業務性質與民主黨較為傾向支持新興、創意工業的立場主張有關。

至於過去一向與商界關係(尤其是傳統大財團)較佳的共和黨,亦有相類似的投資基金(Free Enterprise Action Fund)符和,而從這家基金的網站資料中,便有一項指出其曾反對希拉莉提出的醫療改革。而該基金投資的公司名單裡,已能看出共和黨的商界脈絡,當中十大成分股中,包括Exxon Mobile、通用電器(General Electric Co)、微軟(Microsoft Corp)、Chevron Corporation、AT&T、Proctor & Gamble Co、Johnson & Johnson及IBM等等。

多年前劉德華及梁家輝曾合演一部我十分喜愛的電影《黑金》,講述台灣政壇與商界、黑幫糾纏不清的政治獻金與貪污關係,但這與正常的政治捐款是有所不同的。

現代政黨在收取捐款時,務必需要坦白、清楚的向公眾交代捐款來源,絕不能不清不楚的黑箱作業,或者以權謀私、中飽私囊。這樣,就可堂堂正正的增加財政資源,發展黨務。



 
文章編號: 20080911892008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4 ----------

 

頭條日報
P30| 港聞| 基思more人| By 王維基
2008-09-11

保住根基重新上路

以前,家中種了一盆「森樹」,起初不懂得栽種,只簡單地將這棵近五呎高的小樹放入洗手間。在疏於照顧的情況下,這棵小樹漸漸枯乾,大部份葉子都掉了,瀕臨死亡。

看見它這樣,我於心不忍,知道弄成這樣的田地全是自己疏忽所致,所以後來即使它的情況愈來愈壞,我還是用盡心機希望將它救活。施肥、按時淋水、控制室溫及適當陽光的情況下,過了兩年,這棵森樹回復了健康,長得比以前更茂盛。

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傷殘奧運劍擊金牌得主張偉良先生,在遇上意外之後,由於種種機遇,開始接觸輪椅劍擊,在努力之下取得成果。在一篇訪問中,對於斷肢經歷,他曾經說過:「那肯定說不上是『福』……但我亦不會說那是『禍』……」。

○五年,在公司成立了十二年之後,我們遇到一些難題:雖然○三和○四年的盈利創下史上新高,但○五年卻首次要蝕錢,虧損逾億港元。我們遇到很大的挑戰,但若非有這次挑戰,可能我們仍然沉醉於以往十多年長途電話的成功「傳奇」內,就不會有今天的好成績。

事情由好變壞、由壞變好會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基本因素,第二是事情本身有沒有激發起改革的鬥志。基本因素當然重要,正如一棵原本已經被蟲蛀和細菌侵蝕的植物,就算得到悉心照顧,都未必會重現生機;如果公司不是已經擁有先進的網絡和優秀的同事,就算我們如何努力改革,都不會有成果。

剛完成的立法會選舉中,自由黨在地區直選中被傳媒形容為「全軍覆沒」。自由黨被稱為「富貴黨」,財力不成問題;他們的成員,全部都是商界的成功領導人士,辦事能力得到肯定。所以,自由黨的根基和核心能力是肯定的,這次落敗可能是一個好機會,令黨內上下一心,團結整頓。若果香港在十年後有直選,我想,暫時只有一個黨有潛能在未來好好管治香港。

我只希望有能力的香港人不要輕言放棄。



 
文章編號: 20080911904004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5 ----------

 

明報即時新聞
港聞
2008-09-11

今日報章頭條摘要(08:25)

多份報章都報道港鐵重整票價的消息,《明報》報道,「神七」太空人的太空衣,每套值1.6 億元人民幣。《明報》說,「神舟七號」太空船將於本月25 日至30 日期間發射,供首次太空漫步的太空衣,每套價值高達1.6 億元人民幣,具有高強度、耐高溫、抗撞擊、防輻射的功能,還內置了一套自主動力系統,無論是價格及能力均「相當於一顆小型衛星」。《新報》報道,港鐵將於本月28日起,進行統一單程車票系統測試,屆時乘客可不用出閘轉乘其他路線的港鐵列車,單程車票乘客一如使用八達通乘客般,可享有車費優惠,減幅由9%到35%。《成報》說,來往來天水圍至沙田的乘客減幅最多,可減省9元車資。港鐵同日開始亦會拆除三個轉車站的轉車出入閘機。《大公報》亦以此作為頭條。但《東方日報》就說,港鐵更事先聲明「一票全線通」屬試驗階段,不排除系統會扣錯錢,一旦發現嚴重錯誤,可能需把整個系統還原。有乘客不滿被當作「試驗品」,亦有候任立法會議員批評單程票乘客未能盡享優惠是港鐵借意「掠水」,也質疑港鐵事先張揚會扣錯錢是對系統缺乏信心。立法會選舉餘波未了,《蘋果日報》說,自由黨內部經瞭解後,相信他們立會大敗不是北京下指示要「趕絕」該黨,完全是中聯辦、劉皇發及民建聯針對自由黨的陰謀,誓言要向中央討回公道。不過,力撐劉皇發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曾鈺成不點名警告田北俊及自由黨,不要妄想向中央「告御狀」,揚言「如果有人要打小報告,(中央)就會叫佢執包袱走!」《香港商報》報道,內地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漲幅在連續3個月回落後,8月份又大幅降低到4.9%。這是自去年7月份以來,CPI同比漲幅首次回落到5%以內。《文匯報》和《南華早報》都以此作為頭條。而《信報財經新聞》就認為,有外資證券行中國經濟師認為數據顯示中國將有更多空間可以放寬宏觀調控政策、上調公用產品價格以及推出刺激經濟政策,但內地專家則認為不宜過早放鬆宏觀經濟政策。《香港經濟日報》則報道,投資氣氛持續薄弱,巿場對壞消息反應加倍,港股昨再度失守20000點。內地通脹數據縱優於預期,亦抵不住洗倉潮的衝擊,恆生指數全日跌491點或2.4%,收報19999點。《星島日報》的頭條是有「收樓大王」之稱的田生地產主席區永華,因生意問題曾被襲擊,最近還傳言他又遇襲,基於自身安全理由,他特地請來尼泊爾籍保鏢「跟出跟入」。區氏昨對本報回應傳言,澄清自入行以來,從來沒有被襲擊,並指與行家合作愉快:「有飲茶,有傾有講,有合作,大家都係為社會服務,為舊樓業主謀取福利。」《太陽報》說,五十歲肺病患者何文深於瑪嘉烈醫院留醫期間破窗跳樓身亡,案件經死因研訊後,陪審團昨一致裁定他死於自殺,並建議醫管局增加公立醫院人手。死者女兒認為建議總算回應了父親遺願,但她斥責食物及憲生局局長週一嶽上場後,醫管局縮減資源致人才流失,令員工士氣低沉影響工作表現,間接促使其父受委屈輕生。

 
文章編號: 20080911920955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6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8)。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