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文 E04 |
明報
|
2004-09-10 |
EDITORIAL |
Suspicion of attempts to influence election outcome |
YESTERDAY at a press conference the Donggua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released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case of Democratic Party Legislative Council (Legco ) election candidate Alex Ho , who is alleged to have procured a prostitute's services . It released a picture taken in a hotel room showing a half - naked Ho and another showing him , apparently in good health , doing exercise in a detention centre . Whatever its intention ,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s decision to do so on the eve of the Legco election would have an impact on it . Such a move is at odds with the "one country , two systems" principle . It is improper .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Donggua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suddenly announced it would call a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Ho case . A spokesman for the bureau said it had decided to do so because some Hong Kong organisations and their leaders had kept smearing its law - enforcement operations . Asked why it had chosen to hold a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eve of the Legco election , the spokesman left without giving a reply . We take the view that it need not have held the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sensitive juncture . We have three reasons . (1 ) Shortly after Ho's detention had become known ,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its leaders did suggest that Ho might have suffered political persecution and might have been coerced into confession . However , the party promptly adjusted its stance , switching to a low - key approach . It has sought to obtain Ho's release on humanitarian grounds . It has tried to do so over the past two weeks . What the Donggua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said yesterday about certain organisations' persistent mud - slinging hardly tallies with fact . (2 ) Ho's case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related to the Legco election . For days pro - Beijing groups have grilled the Democratic Party about it at televised forums . That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in the press . As the Donggua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follows public opinion in Hong Kong , it could not have been unaware that the Ho case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e Legco election . Its decision to bring up the case again on the eve of the SAR election cannot but have people believe it intentionally seeks to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it . (3 ) Hong Kong reporters have been making inquiries about the case since a long time ago . Had it been eager to answer press questions , the Donggua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would have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more than two weeks ago . Not eager to answer press questions , it should have decided to leave the case aside until the polling - day . It has not reversed its decision on Ho's case , nor has it released him . It need not have held the press conference , at which its officers gave a graphic description of the facts of the case with a view to deepening the public's impression of it . Furthermore , the spokesman failed to explain reasonably why it had decided to call the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sensitive juncture . Therefore , it is hard for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to clear itself of the suspicion that it has attempted to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the Legco election . The press conference took place when the polling - day was drawing near . Furthermore , what was disclosed at it has aroused suspicions , as has the way in which it was handled . The Donggua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released photos of Ho probably to show that he had repeatedly used prostitutes' services and that he had not been wrongly accused or given an excessively severe punishment . However , Ho had been denied of a fair trial in open court . He is now held in detention . He is denied of legal representation . He has no chance at all to defend himself . What the Donggua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did with respect to Ho's case has laid it wide open to accusations of unfair treatment of detainees . The same accusations and pieces of information would , were they presented in court , give the public a totally different impression . The Democratic Party has exercised restraint . It has stressed it hopes Ho will soon be released without commenting on what may have motivated the Donggua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to call the press conference .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it has adopted such a pragmatic approach . Even if Ho did procure prostitutes' services , that is only a matter of private morality . The test which Democratic Party leaders are faced with is whether they will deal with Alex Ho impartially . Other parties would do well to draw a lesson from the Ho affair . They should enforce party discipline and make stricter demands on their members in the way of integrity . Politicians are inevitably monitored . Political parties must urge their members to be discreet in word and deed and impartially and strictly deal with those found to have done wrong . Only if they do so will citizens continue to have trust in them and politicians . September 9 , 20 04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4027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9-10 |
社評 |
警惕外國勢力干預香港選舉 |
美國「人權觀察」昨日發表所謂「香港人權狀況」報告,指本港的人權狀況倒退,還說中央政府加強干預香港政制發展和立法會選舉。正值本港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即將來臨之際,美國「人權觀察」拋出這份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關係的報告,其目的顯然是要干預立法會選舉,企圖影響選舉結果。外交部、港澳辦和特區政府及時作出反駁,是非常必要的。 美國「人權觀察」的報告,無視三個最重要的事實:一是香港為亞洲區內最自由的社會之一;二是香港自回歸以來,民主制度一直都有進展,即將舉行的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選舉;三是中國政府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和誠意,舉世皆知。 回歸以來的香港,包括言論、新聞、集會、遊行等各種自由,均受到基本法的保障。這個事實不單香港社會本身,連國際社會也都認同。新一屆立法會選舉,透過地區直選產生的議員將由24人增加至30人,佔立法會所有議席的一半。這是香港邁向基本法所訂明普選最終目標的一個里程碑。香港的政制如何發展,基本法規定中央擁有決定權,並非自治範圍的事務。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權利,就香港的政制發展作出決定,不存在影響香港高度自治的問題。至於所謂名嘴「封咪」事件,根本就與言論自由無關。中央政府特別在事件發生後迅即向行政長官重申堅守「一國兩制」的原則,並且不會從事任何損害「一國兩制」和香港利益的事情。 美國「人權觀察」在選舉的敏感時刻發表攻擊香港和中國的報告,絕非偶然。一個時期來,美英等外國勢力不斷對香港的政制發展指手劃腳,說三道四。最近,媒體揭露由美國政府背後支持的組織,資助香港的政治團體和政策研究機構,以對香港的政治事務施加影響。接受美國巨額資助的思匯研究所,其所搞的滾動民調及選舉網站,更公然為「泛民主派」助選。種種跡象顯示,外國勢力正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干擾和影響香港的選舉。人們對此要保持警惕。 香港的政制發展及立法會選舉,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國勢力都無權干預。對於香港來說,美國「人權觀察」企圖干預立法會選舉絕不是一件好事。香港的選舉如果被外國勢力插手滲入,只會使香港變成國際政治的角力場。這不僅會給香港的民主進程製造困難和障礙,而且影響社會的穩定,阻礙經濟的發展。香港社會各界應該抵制和排除外來干擾,確保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重要新聞 A01 |
香港商報
|
2004-09-10 |
美「人權觀察」干擾立會選舉 港府嚴斥其報告歪曲實情 |
【商報專訊】就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發表有關「香港人權狀況」報告,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昨日指出,「人權觀察報告所載內容,歪曲香港真實情況。事實上,香港依然是全球最自由的城市之一,不單是香港社會本身,連國際社會也認同這個事實。」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亦表示,這份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其目的是干擾和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說,自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政府恪守承諾,容許香港人根據基本法高度自治的原則處理香港事務。「報告質疑中央政府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是毫無根據、沒有必要的。」 香港各種自由受到保障 發言人說,「在香港,各種自由,包括言論、新聞、集會、遊行等自由,受到基本法的保障。」任何人來到香港,都可以親身體會到香港每一天都在行使這些自由。中央政府也支持特區政府採取行動,依法維護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 發言人說,香港向來都是和平和安全的城市,現在也繼續如此。香港的犯罪率比起其他很多地方都要低。 中央有權責審視港政制發展 發言人說,9月的立法會選舉是香港邁向基本法所規定的普選這個最終目標的另一個里程碑。基本法明文規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應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和香港的實際情況向前發展。「按照憲制的設計,中央政府是有權有責審視香港的政制發展的。」 發言人說,國家領導人已多次表示他們支持香港發展民主,並重申普選是最終的目標。目前要討論的是達到這個最終目標的速度和時間問題。在推動香港政制向前發展方面,由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政制發展專責小組會致力在社會內凝聚共識。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昨日在回答有關提問時表示,涉及香港特區的事務,我們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堅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在香港回歸之後,中央政府一直堅定不移地執行這樣的方針,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會是這樣。我們深信香港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我們不需要那些所謂的人權組織對我們要走的路指手劃腳。他說:「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已對這個報告做出了回應。他在談話中以事實為依據,全面介紹了當前香港的真實情況。這是對所謂『人權觀察組織』罔顧事實、歪曲真相的報告的有力批駁。」 挑撥港人與中央港府關係 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亦表示,「即將舉行的香港特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選舉。然而,在選舉舉行前夕,美國『人權觀察』拋出關於『香港人權狀況』的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其目的是干擾和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這份報告再次暴露了美國『人權觀察』一貫反對中國、插手別國事務的醜惡面目。」 發言人強調,外交部駐港公署堅決反對這份報告,完全支持特區政府就此所做的回應。 香港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在回應時稱,「人權觀察」不明白香港的實際情況,只是轉述資料評論。她表示,港府已透過每一個機會,向關心香港的人解釋香港的情況。 林瑞麟:報告忽略兩基本事實 香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則指出,報告忽略了香港社會兩個最重要的基本事實,即香港在亞洲區內是最自由的社會之一,以及香港自回歸以來,民主制度一直是有進展的。 他表示,報告中提到對星期日立法會選舉的關注,當局已採取措施,包括在投票站內不會容許任何人拍照。他再次重申,會維護香港公平、公開、公正的選舉制度,所有選民的投票受法律保障,絕對保密,這亦是香港民主制度的最佳保障。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1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本地新聞 A10 |
太陽報
|
2004-09-10 |
肆意歪曲事實擾亂立會選舉 人權觀察報告別有用心 |
【本報訊】美國人權觀察發表《香港人權狀況》報告,再受抨擊。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回應說,報告是別有用心、指鹿為馬,對香港指摘毫無根據,中央政府按照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規定,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重申香港民主發展及新聞自由得到《基本法》保障。外交部發言人孔泉亦指出,中央堅定不移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過程中不必任何人指手畫腳。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批評,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和特區政府的關係,暴露了人權觀察一貫反對中國、插手別國事務的醜惡面目。北京有學者批評,美國有些人要抹黑一國兩制,希望立法會選舉出現混亂和吵鬧。 人權觀察在香港的發言人,正是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過去曾聘任的議員助理胡丹Minky Worden。她接受外國通訊社訪問時認為,北京過去一年來發動選舉攻勢,希望民主派不能當選,結果影響到香港人權狀況。 外交部:歪曲事實 報告除了引起特區政府反駁之外,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亦發表聲明反對報告。發言人表示,香港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選舉。在選舉前夕,人權觀察的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目的是干擾和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報告再次暴露了美國人權觀察,一貫反對中國、插手別國事務的醜惡面目。 北京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所主任張同新批評,報告反映有些人別有用心,干預中國內政,抹黑一國兩制,美國一向以雙重標準,批評別國人權,同時希望立法會選舉出現混亂和吵鬧。張同新說:「立法會選舉若很順利,她不願意看見。她願看見的是希望亂、希望爭吵。」他認為,特區政府必須做好立法會選舉,駁斥美國對立法會選舉的指摘。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昨出席活動時表示,美國人權觀察發表報告前應派人來瞭解情況,她強調本港有言論及新聞自由。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4007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新聞-要聞社評 P02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0 |
社評 |
公安插上一手選情令人神傷 |
立法會選舉在本週日投票,在投票前夕,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發表報告,指中央政府在立法會選舉前加緊干預香港的政治,又透過指摘反政府的候選人不愛國,企圖逼使選民支持親政府的候選人。 特區政府在週三晚上立即回應,指報告歪曲香港的真實情況,政府的聲明還特別提出一點:關於政制發展,一國兩制從來都不應理解為我們可以完全自行決定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說得如此坦白,好像以前從未見過。 中央政府有權決定香港的政治體制,與中央是否干預香港的政治,是兩件不同的事,對於前者,我們從不懷疑,因為《基本法》內有具體條文列明,中央在多個關節眼上都有最後話事權,故此有足夠權力決定香港的政制。 但干預是另一回事;干預是指政治體制已定,但在具體事件上,中央運用它的影響力,企圖影響特區政府施政,或改變某些事情的發展結果—例如選舉,或特區政府的某些政策。 我們不會幼稚地以為中央政府會完全不插手香港事務,但中央的干預應該是透過體制內進行,而不是利用各種旁門左道的方式,其中東莞市公安在本週三再次召開有關民主黨黨員何偉途嫖娼案的新聞發佈會就是典型例子;很明顯,在投票前幾天公安部門披露何偉途嫖娼的證物,除了希望打擊民主黨並影響選情之外,還有什麼實際作用? 很多人說今年立法會選舉「抹黑」事件特別多,何偉途案是其中之一,但事實不然。首先,過去幾次立法會選舉都有「抹黑」事件,例如呼籲港人留港建港的民建聯其主席曾鈺成家人移民、程介南以權謀私案等等,只不過這些「抹黑」都集中在親北京政治人物身上,這次卻連番在民主黨內發生。其次,過去的「抹黑」和今年的個案一樣,都是有根有據,故此正確地說,這些應該屬於醜聞,而不是抹黑;只有無中生有,或小事化大、故意誇張地製造新聞,才算是抹黑,而證諸已發生的幾宗事件,我們認為事實俱在,任何政黨刻意渲染成事件有幕後黑手,都只是轉移視線的伎倆。 今屆立法會選舉發生的何偉途案或涂謹申的物業風波,都不應視之為抹黑,當然,競選對手以此作為攻擊的話柄,只能視之為選舉策略。但是,到了東莞公安前天召開記者會,我們開始察覺內地的確是在利用一宗港人在內地違規(並非觸犯刑法)的案例,試圖在選舉前再向民主黨施下馬威,不管其目的是否想影響選舉結果,但這種手法實在拙劣;即使在內地,現在也開始要求保障犯人的權利,現在公安部門以一宗違規案件作為政治工具,是開了一次惡劣先例,主管港澳政策的領導人應該立即叫停,否則物極必反,只會令香港人覺得反感。 法治精神,除了是依法辦事,也講究尊重人權,維護人的基本尊嚴,即使罪犯也不例外。何偉途是嫖客,但據東莞公安透露,何被抓之後「主動交代,認錯態度較好」,公安部門怎能因為其他人的「惡意攻擊」,就把何偉途的犯事照片公開?何偉途本人已為自己犯事負上責任,並坦白認罪,為何公安可以在六個月「收容教育」以外,另外再加特別「刑罰」,把他的多幀照片曝光?試問犯人的人權何在? 事實上,何偉途案已經作出判決,有關案件的證據再沒有公開的必要,現在民主黨和何偉途的家人也不是要求案件覆議,公安部門何解會把涉案的證物照片再次展示?中國要走向法治,的確還有漫漫長路。 香港的選舉向來不為金錢或惡勢力所左右,是很「清潔」的選舉,比台灣要強得多;但今屆立法會選舉,我們看到選戰趨向惡質化,政治生態變得激烈、煽情,只知以對手的醜聞大肆炒作,令選舉活動變成空洞的口號之爭,現在內地公安再插上一手,令選情變得更加醜陋,實在令人神傷? |
文章編號: 20040910391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公宇 2004-09-10 |
熱門 話題 |
選:貫徹一國兩制的人 |
再過兩天就是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的日子,萬千目光注視著這次的選舉,原因在於這次的一半議席由直接選舉產生,代表著香港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逐步走向民主政制發展。而更大的意義則在於香港如何選出認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議員。選舉的關鍵在於如何把那些別有用心的、企圖利用立法會作為癱瘓政府的人拒之門外,這是關係到六百多萬香港人前途的大事。因此,每一個真心為香港好的登記選民,都應當把握自己手中的神聖一票,把這一票投給那些認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愛國愛港人士。 再過兩天就是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的日子,萬千目光注視著這次的選舉,原因在於這次的一半議席由直接選舉產生,代表著香港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逐步走向民主政制發展。而更大的意義則在於香港如何選出認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議員,選舉的關鍵在於如何把那些別有用心的、企圖利用立法會作為癱瘓政府的人拒之門外,這是關係到六百多萬香港人前途的大事。因此,每一個真心為香港好的登記選民,都應當把握自己手中的神聖一票,把這一票投給那些認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愛國愛港人士。 一國兩制推動民主發展 「一國兩制」作為一種全新的政治理念,七年來在香港的實施獲得的成功,已經給世界展示了一種如何融匯不同意識和政治體制的模式。香港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統治,在上世紀末回歸到祖國的懷抱,才有了一種全新的民主政治面貌。但是,由於香港長時間實行的是行政主導的方法,而且這種行政方法被證實是行之有效的,因此,香港的民主政治,只能以逐步發展來達到,也就是說,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普選,必須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才可以實行,否則只能得到反效果。 其實,香港經過第一屆和第二屆立法會的選舉步伐,在踏入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的時候,直接選舉的席位已經達到百分之五十,這樣的進步,目的在於讓香港人可以在逐步的民主發展中培養成熟的政治理念,認真理解在香港貫徹「一國兩制」的必要性。 民主派為進立會出盡花招 以第三屆立法會選舉作為契機,泛民主派提出「一國兩制」必須側重兩制中的香港一制而大肆渲染加快香港民主步伐,甚至提出十分荒謬的「還政於民」 口號,其目的無非希望藉此達到佔據立法會,從而癱瘓政府施政的目的。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它必須首先尊重一國這個大前提,之後才談得上實施一國給予它的高度自治權力。縱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前的情況,泛民主派所需要的是立法會的議席,他們根本不想也不提「一國兩制」中一國這個大前提,目光只盯在選票上,並且不擇手段為達到進入立法會出盡伎倆,這就是他們的目的。 明乎此,選民在即將到來的選舉日,如何掌握自己手中的一票,便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了。在選舉前這種鋪天蓋地、五顏六色的選舉宣傳之中,認真讀清楚看清楚各個政黨團體的政綱,認真對照比較各個政黨團體的言論和行為,才不致把自己手中的選票無端端變成損害香港利益的工具。 支持愛國愛港者進入立法會 香港回歸七年來發生的大事小事,都可以讓市民看清楚究竟誰為香港好,誰在利用「一國兩制」給予香港的高度自治反而做出損害香港的事情,從而支持香港政府依法施政、支持中央對香港的政策。面對中央對香港各方面的支援、面對香港受到泛民主派的衝擊,面對一直做著為香港好的事情的愛國愛港政黨團體,選民有什麼理由不支持他們,讓他們走進莊嚴的新一屆立法會殿堂,為香港的整體利益、為港人的切身利益服務呢! 香港的政治爭拗,原因就出在泛民主派希望控制立法會、癱瘓政府的野心上,因為「一國兩制」中的一國先決條件令他們無法為所欲為地達到目的,才令他們千方百計製造種種借口,攻訐真正維護「一國兩制」的愛國愛港候選人。 應當相信,希望香港保持繁榮穩定,希望香港在逐步發展之中達至全面的普選,香港政府、中央政府的心意從來都沒有改變過。既然香港已經證明保持原來行政主導的施政方法有效,我們就應該等待民主條件逐步成熟而後再推行全面的普選,繼續讓香港保持行政、營商、市民生活方式等不變,這才是香港今日的需要。 香港遭逢了金融風暴的衝擊、泡沫經濟的爆破、沙士狂魔的蹂躪,剛剛從消沉之中復甦過來。香港實行的「一國兩制」,令它可以更快地走出這些困局的陰影,恢復昔日的光彩。正因如此,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之中,要維護「一國兩制」,就需要用選票支持愛國愛港者,讓他們繼續為香港出力。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1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港聞 A04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指京選舉前營造恐慌氣氛 人權監察發報告 港府責歪曲實況 |
【本報訊】總部設於紐約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發表題為《愛國主義的問題:香港的人權與民主化》的報告,批評北京加強干預香港政制事務,在立法會選舉前營造恐慌氣氛,指本港過去十二個月的人權狀況是回歸後最令人憂慮的一年。北京和特區政府均嚴詞反駁報告。 會監察立法會選舉 上述報告長達四十頁,主要概述過去一年香港的人權狀況,並提及名嘴鄭經翰、黃毓民封咪;部份立法會議員辦事處被人毀壞;有市民投訴受到內地官員威脅拍下自己投票的選擇,及何偉途被捕等事件,均令港政治環境陷於恐懼。人權觀察指從這些事件可見北京違反維護香港自由承諾。 報告又指北京威迫傳媒及強迫選民支持親北京候選人,包括以愛國論挑戰異見者。人權觀察會派人非正式觀察立法會選舉,發言人指本年立法會選舉是測試北京是否繼續承諾給予香港基本人權及自由的重要考驗,不過他認為最近北京已不能通過測試。 中、港政府對報告反應強烈,北京外交部發言人稱,中央政府一直堅定不移的實踐一國兩制的方針,現在是這樣,將來也繼續是這樣,在這過程中,不需要所謂的人權組織指手畫腳;國務院港澳辦公室認為,上述報告是「指鹿為馬,別有用心,對香港的人權狀況的指摘是毫無根據。」外交部駐港特派專員公署發言人指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以及特區政府的關係,目的是干擾和破壞立法會選舉順利舉行,再次暴露了人權觀察反對中國和插手別國事務的面目。 掌握資料少作評論 港府亦發表聲明,駁斥報告歪曲香港實況,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指人權觀察對香港不瞭解,僅掌握很少資料就作出評論,特區政府日後會多些向他們解釋;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則指報告忽略重要事實。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0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港聞 A02 |
大公報
|
2004-09-10 |
挑撥港人與中央關係為港反對派打強心劑 美干擾香港立法會選舉 |
【本報訊】在香港立法會選舉前夕,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昨日發表了有關香港的報告。香港政府發言人在回應時指出,報告所載內容歪曲香港真實情況。報告質疑中央政府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是毫無根據的。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指出,這個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其目的是干擾和破壞香港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教授在北京指出,美國發表這番污衊香港和中國的報告,目的就是給他支持的力量打一支強心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指出,我們不需要一些組織對我們要走的路指手劃腳。 外交部:不需別人指手劃腳 【本報北京九日專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表示,今天上午,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已經發表講話,對美國方面的報告提出批評,談話以事實為依據,全面介紹了香港的真實情況,這是對美國所謂的人權報告罔顧真相、歪曲事實的有力批駁。 孔泉指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是中央政府堅定不移的方針,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香港一定會更加繁榮,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需要一些組織對我們要走的路指手劃腳。 【本報訊】就美國「人權觀察」昨日發表有關香港的報告,政府發言人在回應時指出,「人權觀察報告所載內容,歪曲香港真實情況。事實上,香港依然是全球最自由的城市之一,不單是香港社會本身,連國際社會也認同這個事實。」 發言人說,自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政府恪守承諾,容許香港人根據基本法高度自治的原則處理香港事務。「報告質疑中央政府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是毫無根據、沒有必要的。」 發言人說,「在香港,各種自由,包括言論、新聞、集會、遊行等自由,受到基本法的保障。」任何人來到香港,都可以親身體會到香港每一天都在行使這些自由。中央政府也支持特區政府採取行動,依法維護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 發言人說,香港向來都是和平和安全的城市,現在也繼續如此。香港的犯罪率比起其他很多地方都要低。 發言人說,九月的立法會選舉是香港邁向基本法所規定的普選這個最終目標的另一個里程碑。基本法明文規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應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和香港的實際情況向前發展。「按照憲制的設計,中央政府是有權有責審視香港的政制發展的。」 發言人說,國家領導人已多次表示他們支持香港發展民主,並重申普選是最終的目標。目前要討論的是達到這個最終目標的速度和時間問題。在推動香港政制向前發展方面,由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政制發展專責小組會致力在社會內凝聚共識。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指出,人權觀察對香港的情況不瞭解,只是憑著不全面的資料作出結論。港府已透過每一個機會,向關心本港的人士解釋香港情況。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政情 A26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9-10 |
立會選戰 |
梁愛詩:《人權觀察》對港不瞭解 |
美國紐約的《人權觀察》昨發表報告指,自去年七一遊行後,香港發生「封咪」風波、「愛港論」爭拗、市民受威嚇要投票給愛國愛港人士疑雲等,以致上月發生的何偉途事件,指過去是香港回歸以來,「人權情況最令人憂慮的一年」。 報告隨即受到中港官員的連番反駁,國務院港澳辦公室認為,《人權觀察》報告指鹿為馬,別有用心,對香港的人權狀況的指摘毫無根據,強調香港的民主發展和新聞自由也得到《基本法》保障。 「9月立會選舉最民主」 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表聲明譴責,指報告是「北京干預香港政制發展,企圖在立法會選舉前營造恐怖氣氛」,是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及特區政府的關係,目的是干擾及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發言人表示,即將舉行的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選舉。 報告指,中方近期與泛民主派再接觸,不確定是基於中央作了政治轉變,還是純為避免在選舉前夕破壞民建聯及親中陣營選情的策略。 《人權觀察》報告又指,北京始於去年11月區議會選舉之後,「更直接及主動插手香港事務」,越過了香港特首董建華帶領的特區政府。報告又警告,若中國不斷以釋法去介入香港事務,香港高度自治就會被侵蝕。 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昨日反駁,指《人權觀察》的報告忽略了香港在亞洲區內是最自由的社會之一;他表示,政府已採取措施,確保立法會選舉公平、公開、公正。律政司長梁愛詩認為,《人權觀察》對香港情況並不瞭解,只是掌握不全面的資料就作出評論,她表示特區政府日後會多向有關組織解釋香港情況。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0016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易敏 2004-09-10 |
道易有度 |
是誰影響立法會選舉 |
後天便是「九一二」立法會選舉的大日子,喜歡干涉別人內政的美國「人權監察」,終於「出口術」了,是不是為某些人「助選」呢? 記得幾個月前,本港有人提出,邀請外國人權組織來港監督立法會選舉投票,這比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更可恥!香港歷屆選舉,甚麼時候出過亂子?要外國人權組織來監督?是不是要將香港降級至有投票必有人命傷亡的東帝汶、印尼、菲律賓甚或阿富汗以及非洲一些落後國家?美國「人權監察」發表的報告說:北京影響香港立法會選舉。這是無理、無稽、無聊的指摘!憑甚麼可以這樣說三道四? 這真是賊喊捉賊,是美國「人權監察」企圖影響香港立法會選舉就真!事情有這麼湊巧的,前天東莞公安才回應香港一些人的「訴求」,公開一些有關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何偉途宿娼的證據,美國「人權監察」便急不及待跳出來開腔了。 何偉途更多的宿娼證據被公開,對於民主黨人,可以說是「求仁得仁」,因為,由何偉途被捕開始,民主黨人便高調要求公開有關真相,還說這可能是「陰謀」,是「政治炸彈」,對內地沒有利用通報機制通知香港保安局,「感到不滿」,希望盡快與內地公安取得聯絡,瞭解真相,甚至說「有人在幕後操縱」。直至最近,仍有民主黨高層認為何偉途事件,是「抹黑」。 內地公安依法辦案,依法處理供認不諱的嫖客何偉途,你卻說是「陰謀」、「抹黑」,為了表示「光明正大」、「清白」,內地公安惟有公開何偉途資料,這有甚麼不妥。 克林頓性醜聞,連雪茄、染精液的裙子也搬出來了,那時候,又不見這個甚麼「人權監察」放一個屁! 評論員:易敏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2019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0 |
社評 |
外國勢力不要干預本港選舉 |
立法會選舉還有兩天,相關新聞不斷,最新是有外國勢力試圖干擾這次選舉。前天東莞公安突然「高調」公開民主黨候選人何偉途召妓時,被拍攝的證據,有人馬上跳出來指內地「翻舊賬」是干預本港選舉,但現時證明內地「高調」目的,是回應昨天一個所謂「美國人權觀察」發表的報告。這些外國勢力在立法會選舉前,發表抹黑中國、香港的報告所為何事?想影響本港選舉耳! 「美國人權觀察」在本港選舉前大做文章,將何偉途事件再擺出來,東莞公安顯然是預先得到了消息,於是再公開證據。內地聲稱是回應「香港一些組織及其頭面人物的抹黑行為」,有人未作深究,就咬定東莞沒有理由召開記者會,但看了「美國組織」的報告後,又怎樣自圓其說?當然,大陸作為可以說成是干預,涉及美組織的言論,就不敢吭聲。今次東莞公安若遲一天才公開證據,當作回應「美國組織」的抹黑,相信更為有力。 在立法會選舉前玩抹黑,始於四年前選舉,有人「揭發」民建聯的程介南「以權謀私」事件,始作了俑,同樣事件自然會繼續出現。但自己其身不正、給人挖出見不得光的事,又叫嚷「是有計劃抹黑」,這真不知是甚麼遊戲規則,只有我可以打擊你,就不許你打擊我?有句俗語「出得來行、預備要還」,律人嚴、責己寬,根本不配玩政治! 「美國組織」抹黑本港選舉,說甚麼「市民被逼投票給親中政黨」,說甚麼「選舉被連串威嚇破壞」,又指「投票前夕充滿恐懼氣氛」,侮辱港人智慧莫此為甚。立法會選舉是香港人的事,但外國勢力就指指點點,背後目的是想影響投票!這「美國組織」報告遲不來、早不來,在選舉前發表逾四十頁報告,另一目的是想挑起港人和中央對抗,市民不是他們的棋子,我們沒有理由支持外國勢力和他們的同路人,和中央「對著幹」 ,大家都知道中央並不想香港「衰」,對抗絕無好處。 離立法會選舉還有兩天,外國勢力的干預,只會令選舉變得更複雜,現時社會嚴重分裂,有人為了拉票將市民分成「保皇」和「非保皇」製造對立,已經鬧出不愉快,未來會否再有肢體接觸事件,很多市民十分關注,政客和外國勢力若然利用分化來達到政治目的,是將香港推向深淵,必須警愓。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08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重要新聞 A01 |
文匯報
|
2004-09-10 |
頭條 |
外交部駁美「人權觀察」 香港立會選舉 豈容外國干預 指有關報告圖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舉行 |
【本報訊】中國外交部駐港專員公署昨日指出,美國「人權觀察」發表的「香港人權狀況」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其目的是干擾和破壞香港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 發言人說,即將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選舉。然而,在選舉舉行前夕,美國「人權觀察」拋出關於「香港人權狀況」的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其目的是干擾和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這份報告再次暴露了美國「人權觀察」一貫反對中國、插手別國事務的醜惡面目。 報告暴露反中醜惡面目 發言人說,堅決反對該份報名的內容。外交部駐港公署完全支持特區政府就美國「人權觀察」組織所謂「香港人權狀況」報告所作的回應。 香港特區政府已於昨日凌晨發表聲明,指出該報告歪曲了香港的實況,並強調回歸以來,中央政府一直恪守承諾,容許港人根據基本法高度自治的原則處理香港事務,並支持落實普選這最終目標。 【又訊】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廖雅猛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昨日在此間反駁美國「人權觀察」發表的報告,指報告聲稱香港人權狀況倒退,中國中央政府干預香港特區選舉的說法,完全是罔顧事實、歪曲真相。發言人強調,中央政府會一如既往,堅定不移地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我們不希望這些所謂的人權組織對我們自己要走的路指手劃腳」。 孔泉:港人治港方針不變 孔泉在回應「人權觀察」報告時重申,中央對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不會改變。他強調說,中央政府一直堅定不移的實現「一國兩制」的方針,現在是這樣,將來也繼續是這樣,在這過程中,我們不需要所謂的組織對我們要走的路指手劃腳。中央相信,香港會更加美好。 孔泉續說,他已經看到特區政府發言人今天就此發表的聲明,這個聲明是以事實為依據的,他不作進一步的補充。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本地新聞 A06 |
太陽報
|
2004-09-10 |
倘續散佈謠言公安將展示更多證據 何偉途與妓玉帛或曝光 |
【本報訊】東莞公安局前日為澄清民主黨立法會選舉候選人何偉途嫖娼事件再開記者會,但在本港以至外國輿論及人權組織,都有人質疑這是政治事件,是中央干預立法會選舉。東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昨回應稱,如果外界繼續散佈有關謠言,當局迫於無奈可能公開更多證據,包括何偉途與妓女「小蘭」被捕時玉帛相見的照片,以正視聽。 不過,民主黨內部顯然把事件與選舉掛鉤,該黨九龍東選區候選人李華明昨日出席一個選舉論壇時仍質疑,東莞公安在投票前高調召開記者會公佈事件是另有目的。據悉,民主黨內部討論時,亦不排除何嫖娼被捕是政治事件,目的是抹黑該黨。一些外國傳媒也附和民主黨的看法,質疑這是一宗影響選舉結果的政治事件。 《亞洲華爾街日報》的社論認為,何偉途事件全不關涉治安問題,而是中方阻撓民主黨人贏得立法會選舉的污蔑行動,還呼籲國際對香港以至全中國採取反擊行動。美國「人權觀察」組織剛發表的報告亦認為,香港的立法會選舉被連串威嚇事件破壞,包括何偉途事件。 東莞市政府新聞辦發言人昨日則強調,前日舉行記者會目的是澄清外界指何是被「屈打成招」的謠言,並不涉及女事主,而為了保護女事主的私隱權,公安方面一直沒有公開她的照片;公安就何嫖娼一案是掌握充分證據的,連何以前嫖妓涉及的三名女子都有錄取口供,如外界繼續造謠抹黑公安當局,不排除公佈更多證據,包括何偉途與「小蘭」被捕時的照片。 責何不尊重婦女權益 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昨日一篇評論文章亦反駁表示,香港的民主並非脆弱到只繫於一人,而且根據法例何還可以繼續參選;沒有證據顯示公安的掃黃行動是刻意針對何偉途。 香港婦孺權益關注組成員余秀珠說,何偉途在東莞嫖妓是不尊重婦女權益,亦辜負市民對區議員的期望。李華明昨晚出席選舉論壇則遭市民狠批,「叫雞都政治化擺上檯,累死何偉途,唔應該將何的家屬同子女擺上檯,你叫佢地嘅子女點喺社會立足?陰功。」不過,民主黨今晚舉行的《傾情晚會》,仍邀請了何偉途的妻子站台拉票。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4007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EDT EDT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GARY CHEUNG 2004-09-10 |
Beijing hits out over scathing HK report |
A rights group that said Hong Kong had experienced its worst year for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since the handover has been criticised by the Foreign Ministry for trying to cause friction between the city and Beijing. A spokesman for the Commissioner's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Hong Kong also said the New York-based Human Rights Watch was attempting to obstruct the smooth running of Sunday'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In its 40-page report released on Wednesday, the group also said recent intimidation of politicians, journalists and voters was largely aimed at manipulating the election in favour of pro-Beijing candidates.
However, the ministry spokesman said the forthcoming election was the most democratic in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The report once more revealed the wicked nature of Human Rights Watch of being hostile to China and interfering with the affairs of other nations. We are firmly opposed to the report.
Speaking in Beijing yesterday,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Kong Quan sai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as dedicated to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s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nd Hong Kong people ruling Hong Kong. He sai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ould stick to those policies and was adamant Hong Kong would have a brighter future. There is no need for foreign organisations to make indiscreet remarks, he said. Secretary for Justice Elsie Leung Oi-sie said the group did no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in Hong Kong and its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rom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ecretary for Constitutional Affairs Stephen Lam Sui-lung said Hong Kong was one of the freest societies in Asia, with a democratic system that was making progress.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910027005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文匯論壇 A18 |
文匯報
|
2004-09-10 |
梁 思 |
美干涉港內部事務居心險惡 |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在回應美國「人權觀察」報告歪曲香港真實情況、質疑中央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時指出,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城市之一,回歸以來香港民主制度一直是有進展的,國家領導人已多次表示支持香港發展民主並重申普選是最終目標。 香港事務包括這次立法會選舉,都是中國的內政,但是美國政客和反華勢力居心險惡,總是對香港事務喋喋不休,指手畫腳,不甘寂寞。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外國勢力對香港內部事務說三道四,干涉中國內政。 「一國兩制」原則未變 中央政府處理香港問題一向是非常審慎而負責任的。香港回歸以來,香港所有的制度,包括經濟和政治制度,都是按照《基本法》所訂明的「一國兩制」原則持續發展的。正是按照《憲法》、《基本法》關於香港的政治體制由中央決定的規定,以及今年4月6日人大釋法賦予的憲制權力,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本著對香港和港人高度負責的精神,作出了07、08年不普選的決定,同時也為07、08年選舉的兩個產生辦法的修改留下了廣闊的討論空間。 所以,中央對香港普選問題的處理,與香港享有高度自治一樣,都是實現「一國兩制」所必須的,不但絲毫無損,反而更有利於「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目前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框架下進行實際討論,磨合各界各方意見,制訂出香港人與中央都同意的方案,在條件成熟時最終實現「雙普選」目標。即將舉行的九月立法會選舉,是我們邁向《基本法》所訂明普選這最終目標的另一個里程碑。所以「人權觀察」報告質疑中央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是毫無根據的、沒有必要的。 內外配合沆瀣一氣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國家奧運金牌選手訪港正值立法會選舉角逐進入白熱化階段,香港有人竟以「陰謀論」認為,此舉為親北京候選人「助選」。而無獨有偶,「人權觀察」組織在報告中同樣誣衊說:「北京的愛國主義運動所創造的毒性政治氣候」,為親北京候選人營造有利環境。兩者言論如出一轍,聯繫到本港傳媒披露的有多個「抗中亂港」的「民主派」團體不斷得到被稱為「中情局分店」的美國機構資助,就不足為怪了。他們的一唱一和,恰好再次證明了,在「抗中亂港」目標上,他們沆瀣一氣,是一丘之貉。「人權觀察」組織想在香港「民主派」醜聞纏身、誠信破產時刻,幫「民主派」一把,用那個無中生有的報告「助選」,圖謀肯定不能得逞。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9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重要新聞 A01 |
文匯報
|
2004-09-10 |
港澳辦斥報告別有用心 |
【本報訊】國務院港澳辦公室昨日批評「人權觀察」發表的報告是指鹿為馬,別有用心,對香港人權狀況的指責是毫無根據的。港澳辦並重申,中央政府按照「一國兩制」,以及基本法的規定去處理香港事務,得到香港及國際社會普遍的認同,而香港的民主發展以及新聞自由亦得到基本法保障。 在北京,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所主任張同新批評美國有些人別有用心,干預中國的內政,抹黑香港的「一國兩制」。他質疑,有關組織在立法會選舉前發表報告,是企圖為香港部分政黨在912立法會選舉打氣,影響選舉結果。他認為,特區政府必須以實際工作做好立法會選舉,以駁斥美國有關組織對香港民主發展的指責。張同新又說,美國一貫以雙重標準批評別國的人權,中國政府及特區政府依法管治,根本不可能對香港的自由及人權有任何負面影響。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港聞 A19 |
明報
|
2004-09-10 |
外交部斥美團體干擾選舉 |
中國外交部及特區政府昨日均高調駁斥,直指以美國紐約為基地的人權觀察就香港人權狀況發表的報告,歪曲香港真實情況。報告指本港人權狀況倒退、北京加強干預香港政制發展,及企圖在立法會選舉前營造恐怖氣氛。 外交部駐港專員公署發言人昨日譴責美國人權觀察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及特區政府的關係,目的是干擾及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發言人說,即將舉行的第3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選舉,報告再次暴露人權觀察一貫反對中國、插手別國事務的面目。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孔泉稱,中央政府在香港回歸後,堅定不移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現時一樣,將來亦一樣,不需要這些組織指手劃腳。 律政司長梁愛詩認為,「人權觀察」的批評源於對香港情況不瞭解,只是憑著不全面的資料作出結論,但她認為,有關批評無損本港的民主發展空間。 此外,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亦強調,香港回歸以來民主一直取得進展,而本港是亞洲其中一個最自由的城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4006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論壇版 A34 |
明報
|
2004-09-10 |
專訪張同新──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 選舉結果與中港關係無關 |
選舉結果即將揭曉,選舉後中央與特區關係會如何發展?北京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指出,中央與特區關係的基本原則早已定立,不論選舉結果如何,都不會改變。 立法會選舉臨近,各界開始盤算,選舉之後的中央與特區關係會出現什麼變化? 選舉前曾出現愛國論、人大釋法否決雙普選等「衝突」,但及後又吹起「大和解」之風,在選舉後,若民主派大勝,能否挾民意以令中央在07、08普選上讓步?若親中派大勝,民主進程又會否大幅減慢?和解又會否出現? 北京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指出,中央與特區關係的大框架,早已在《基本法》上定明瞭,亦已在今年4月的人大釋法期間將所有問題解決了,絕對不會因為選舉結果有變而令這關係出現變化。他指出,即使民主派大勝,民主派也不能改變中央的決定,即使左派大勝,中央也不會刻意拖延民主步伐,即是說,民主進程及中央與特區關係,根本與這次立法會選舉無關。 非三權分立 立會角色有限 他解釋,中央與特區關係,並非建基於立法會選舉結果之上,而是早已定立下來,不會改變,今年初中央已透過一連串的舉動,明確地將下列明題清楚闡明,包括: 一、有關香港的普選安排,已明確指出在07、08年不實行雙普選,這是人大常委已作出的決定,不可能因為選舉結果而改變; 二、有關「一國」與「兩制」的關係,已明確指出「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及基礎,特區的立法會不可能以民意壓中央; 三、有關特區的行政與立法關係,香港實施行政主導,立法會的角色已定,其職能是有限制的,民主派佔40席還是20席根本沒有關係,因為香港並非實施三權分立,立法會的角色是要與行政機關「互相制衡互相配合」、審議財政預算等,香港人誤以為這次選舉會影響中央與特區關係,誤以為若民主派大勝中央就要讓步,只因為他們只看到西方國家實行的三權分立,並不瞭解香港的情況。 張同新強調,香港的政制及中央與特區關係的大框架已經定立,不會因為立法會的選舉結果而改變,選舉結果只是對特區政府的施政有影響,令特區政府要更加照顧港人所想,更加體察民情。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4011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港聞 A09 |
新報
|
2004-09-10 |
港府駁斥人權監察報告 |
【本報記者報道】以紐約為基地的人權監察組織發表報告,指香港人權狀況倒退,是回歸後最令人憂慮的一年。報告批評北京政府加強干預香港政制事務,在立法會選舉前營造恐怖氣氛。特區政府反駁報告內容歪曲事實。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則指報告挑撥市民與中央和特區關係,事件再次暴露美國人權監察一貫反對中國,插手別國事務的醜惡面目。 人權監察報告指,北京企圖在立法會選舉前夕,營造恐怖氣氛,壓制傳媒、議員和候選人,並威迫選民支持親政府的候選人。報告指人大常委否決本港零七至零八年推行雙普選,顯示北京認為事件不應交由特區政府決定。但選舉對測試北京能否維持香港基本權利及自由非常重要。 報告又關注本港三名電台節目主持人相繼封咪,有部分立法會議員辦事處被破壞、有人投訴被威脅要在投票時拍下自己選票等事件,都令香港政治環境陷於恐慌 指歪曲香港情況 特區政府發表聲明,駁斥該報告歪曲香港真實情況。中央於回歸後一直恪守承諾,容許港人根據基本法高度自治原則處理香港事務,中央和特區政府都不會做出任何損害一國兩制的事。港府亦不容損害選舉公平的事。電台節目主持恐嚇及刑事損毀事件仍由警方調查。至於普選問題,中央有權審視香港政制發展,目前要討論的,是實現普選的速度和時間表。 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回應時,指報告忽略香港兩個最重要的基本事實,就是香港是亞洲區內最自由的社會之一,以及回歸後香港於民主制度上有進展。林強調中央特區政府都決心維護一國兩制及《基本法》保障人權自由。中央、港府與參政者同樣支持最終達致普選目標。 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仍研究有關報告,暫時不予評論。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所主任張同新,則批評有美國人別有用心,干預中國內政。他認為人權監察於九一二立法會選舉前發表報告,是為香港部分政黨打氣。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11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風月廊 E03 |
新報
|
西文 2004-09-10 |
從政者必須身家清白 |
東莞公安局喺立法會選舉前四天,突然高調地召開記者會,詳細公佈民主黨立法會候選人何偉途被指在內地嫖妓的證據的細節;這樣高調的行動,明眼人一睇就知目的何在,肯定是為了打擊民主黨的聲望,提醒選民在星期日投票時小心揀選候選人;事情發展至今,何偉途已可說是「肉在砧板上」,再沒有甚麼事可以做,唯有一切聽天由命。 東莞公安在記者會上,強調今次開記者會,是要澄清有香港媒體及組織,指他們偽造證據及屈打成招,抹黑民主黨候選人,是故意在立法會選舉即將舉行前夕,提出證據證明事件真相;然而,無論正反兩方怎樣說,呢件事件其實早已完全滲入了政治元素,甚至被認為是一種政治鬥爭手段,真相可能是永遠無法解開的。 其實,政治是世界上最污穢的東西,早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翻開歷史,不同政見者被對手千方百計打擊,以千奇百怪的手段誣陷繫獄,早已見慣不怪;尤其是在一些政治動盪和鬥爭激烈的國家,冤獄真的是不勝枚舉,以近期所見的最明顯例子,就有大馬的前副總理安華事件。 本港現時的政治氣候,雖然與其他鬥爭激烈的地方相比,仍然是小巫見大巫,而且亦簡單得多,但民主黨被中央及特區政府視為眼中釘,在選舉前夕被猛揭醜聞,自然已是必然現象,正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民主黨中人應早有心理準備。 事實上,投身政壇者,倘若要以此作為終身職業,真喺要身家清白,由細到大也行得正、企得正的,因為任何不光彩的往事,都有可能被政敵發掘出來,秋後算帳,以作為政治鬥爭、打擊異己的工具的。本港今屆立法會選舉,有不少重量級的社會知名人士,首次投身政壇參加地區直選,若從陰謀論來睇,他們過往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政敵千方百計翻舊帳,務求能挑起一點點臭史,再大造文章予以打擊的 今次何偉途因嫖妓而陷獄,明顯已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被判監半年,公安當局說已是輕判;但試想想假若他不是政壇中人,根本就應早已獲釋,或許這就是從政者行差踏錯的代價吧。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15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每日雜誌 A23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阻「爛橙」政客入議會 政團發起「揀橙行動」 |
後天就是立法會選舉投票日,近期網上更流傳著「廢票大行動」,倡議用「白票」抗議聲音被政客扭曲;又有一群年輕人發起「揀橙行動」,呼籲市民即使候選人都是「爛橙」也要投票,以免「更爛的橙」被選入立法會。但有學者認為,無論是「廢票」抑或「爛橙」,都反映年輕一代對今次民主選舉的重視。
著隨選舉逼近,烽煙四起,近日網上流傳著不少呼籲市民投廢票的訊息,其中一個「救港廢票大行動聯盟」,廣發電郵斥責「保皇黨」不聽民意,民主派又強姦民意,雙方互相抹黑很討人厭,呼籲市民投廢票抗議;亦有網上討論區號召選民響應「912民主廢票大聯盟」,反映選民不滿情緒此起彼落。 年輕議政團體「七一人民批」昨在旺角行人專用區發起「揀橙」行動,準備了二千零八個橙給路人揀,寓意希望二○○八年能推行普選,並呼籲市民積極投票,不少途經攤位的年輕人都停下來拿一個橙。 中七生陳小姐說:「我很反對有人說要投廢票,投票很重要,雖然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但即使有人決定這樣做,也不應呼籲別人。」 廢票示不滿當頭棒喝 同樣沒投票權的李同學則認為,負面的選舉新聞過於誇張,作為香港人應投票爭取權益。「我有看選舉論壇節目,並會和同學討論選舉,我明年才能登記做選民,屆時一定會很珍惜。」 一名主動上前揀橙響應行動的教師李小姐更說:「幾年前,街上不會有年輕人這樣呼籲別人投票,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很關心社會,如果不是有這麼多香港人踴躍表達意見,香港可能比現在更差。」 「臨近選舉爆出很多醜聞,前天內地開記者會揭露候選人嫖妓,早前又有涂謹申租樓醜聞。選舉臨近,很多人可能不知如何投票,但我覺得即使是『爛燈』都要揀,否則你以為投『白票』是抗議,但結果你不揀,別人幫你揀,可能最終揀了個『更爛的橙』。」「七一人民批」揀橙行動發言人列明慧說。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表示,無論是「發起投廢票」抑或「呼籲揀橙」,都說明今時今日的年輕人對九一二選舉很重視及有要求。「以前常說香港人對政治沒有主動性,但『廢票』代表有一群想投票的人對選舉的不滿,對候選人也是一種當頭棒喝,叫他們要改善。」他又表示,現今的年輕人對政治很關心,故相信「七一人民批」的行動在年輕人圈子將造成一定迴響。 政綱少涉年輕人 中大社會系教授呂大樂則認為,年輕人不滿立法會候選人是可以理解,因為大部分候選人都無回應年輕人訴求,政綱亦無具體內容關顧年輕人需要。「候選人著T恤、拿結他唱歌拉票,都只是假扮年輕人,不代表他們有年輕政綱。」 他坦言,很難預測年輕選民的投票意欲,但即使有人投廢票,其效力應不會像台灣的總統大選般宏大。「不像台灣,今次立法會選舉無候選人是一定贏的,所以即使投廢票,影響力不大,都無人知道你是投民主黨、抑或民建聯?目標是甚麼? 據選舉事務處數字,在今次立法會選舉的三百二十多萬登記選民當中,有五十七萬多屬十八至三十歲的年輕選民,佔整體選民人數約百分之十八。記者方雅儀梅思貽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27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港聞 A02 |
大公報
|
2004-09-10 |
社評 |
「人權觀察」報告令港人反感 |
九月十二日是特區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的大日子。令人欣慰的是,選舉前夕,香港社會的整體氣氛是安穩而又愉快的。剛離去的國家奧運金牌選手訪港團,帶給了港人無比的歡樂,市民都為國家體育事業的成就和地位的提升而感到自豪和高興。上周在港展出的《世紀偉人–––鄧小平百年誕辰紀念展覽》,也給予港人重溫回歸歷史的機會,鄧公生前有關「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 」的叮囑再度在港人耳邊響起,引起注意和思考。而在中央政府的大力關懷和支持下,今年以來,香港經濟已呈現強勁復甦,各階層市民心情好轉,正努力分享和促進復甦成果。 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後天的立法會選舉將會在一個公平、公正、守法的情況下進行,選民將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投票,選出他們認為可以信賴的人。支持維護穩定繁榮已經成為當前港人最大的共識。 然而,就在港人社會祥和、理性迎接選舉的重要時刻,美國反華政治勢力再一次露出他們醜惡嘴臉,把「黑手」從幕後伸到了台前。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昨天發表了一份名為《愛國主義的問題》的報告,對選舉前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肆無忌憚的歪曲和攻擊。 「報告」指北京「不批准」○七○八普選,基本法給予港人的民主承諾已經「落空」;○四年是香港回歸以來人權狀況最「差勁」的一年,北京「更積極和直接插手香港事務,民主倒退,『一國兩制』備受考驗」;報告更引用了名嘴「封咪」 、何偉途東莞嫖娼被拘留等事件,指北京使用威嚇手段及「重用黑社會」對付「民主派」人士,「言論自由很快就會消失……」。 理性的市民都會看到:「人權觀察」的這些所謂「指責」,不但全無事實根據,而且顯示了他們一貫的霸道與無知。回歸以來,港人社會不但自由如昔,民主政制也在循序漸進地向前發展。立法會直選議席已由第一屆的二十席、第二屆的二十四席增加至本屆的三十席;特區政府的「政制發展小組」,正就○七○八以後選舉辦法的改變作出充分諮詢,包括立法會功能組別的重新劃分、直選議席的數目,以及八百人的特首選舉委員會如何加強代表性等。中央關注的只是維持穩定、循序漸進,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香港好,絕不是「收回民主」,更不是什麼「干預」。通過中央的耐心解釋和港人社會的充分討論,市民已普遍認同民主不能急進,穩定繁榮才是市民的根本利益。 「報告」指北京「重用黑社會」威脅「名嘴」 封咪,更是無稽之談。「名嘴」鄭經翰收取商業電台巨額補償解約「封咪」之後,日日在大街為他的參選「嗌咪」,「咪」聲越來越大,何來「威脅」? 至於說,何偉途內地嫖娼被扣也屬被「威脅」的例子,那就只能說明,在「人權觀察」一夥眼中,嫖妓也是他們所要維護的「人權」? 「人權觀察」在立法會選舉前夕發表這份「報告」,目的無非是希望幫「民主派」參選人一把;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挾洋自重」,動輒「告 洋狀」、「哭秦庭」,正是李柱銘、劉慧卿等人越來越令選民看不過眼的原因之一:香港民主發展是香港的事,北京去不了,卻成日往美國跑,算什麼事?民眾一句「洋奴」、「賣國賊」,李柱銘、劉慧卿當堂面紅耳赤、百詞莫辯。「人權觀察」選擇這個時機來發表「報告」,只會令選民更加提高警惕:切勿讓自己的神聖一票被某些人用來「引狼入室」,引入外國勢力干預香港,破壞特區和中央的良好關係。「人權觀察」報告,是「民主派」參選人的「票房毒藥」!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港聞 A02 |
大公報
|
2004-09-10 |
駐港公署揭美報告目的 責挑撥港人與中央關係 |
【本報訊】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昨日就美國「人權觀察」發表的「香港人權狀況」報告發表談話,指出這個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其目的是干擾和破壞香港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 發言人說,即將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選舉。然而,在選舉舉行前夕,美國「人權觀察」拋出關於「香港人權狀況」的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其目的是干擾和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這份報告再次暴露了美國「人權觀察」一貫反對中國、插手別國事務的醜惡面目。 發言人說,對此報告,我們表示堅決反對。外交部駐港公署完全支持特區政府就美國「人權觀察」 組織所謂「香港人權狀況」報告所作的回應。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新聞-政策政情 P10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0 |
人權觀察憂香港違反人權 |
總部設在美國的人權觀察發表報告指出,香港在過去十二個月出現回歸以來最令人憂慮的違反人權現象;中國外交部表示,不需要其他組織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指手劃腳,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直指報告別有用心,外交部駐港公署更指報告要干擾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 報告批評過去一年的事件包括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釋法等,已構成香港人權倒退,若北京日後繼續因為其在香港的政治盟友遇上麻煩便進行釋法,香港自治便會萎縮。 報告又提及電台節目主持人鄭經翰和黃毓民封咪事件,他們被恐嚇令人想到中央和香港三合會有聯繫的可能,而這種結盟可能對香港表達自由和人權產生極為負面影響。不過,報告同時指出,香港的新聞自由可以保持,多個政黨共存,非政府組織可自由開放運作,司法機構大致不受干擾。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回應報告時表示,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實行這些方針,不會改變,相信香港會更加美好,而在過程中,不需要由其他組織指手劃腳。 國務院港澳辦公室認為,報告是指鹿為馬,別有用心,對香港的人權狀況指責毫無根據。外交部駐港公署指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的關係,目的是干擾和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發言人說,報告再次暴露人權觀察一貫反對中國、插手別國事務的醜惡面目。發言人強調,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選舉。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則認為,人權觀察對香港情況不瞭解。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強調,中央和特區政府都有決心維護一國兩制,以及保障人權自由■ |
文章編號: 20040910391005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港聞 P03 |
都市日報
|
2004-09-10 |
登記選民320萬 投票者須關電話 |
投票小貼士 投票 回歸後第三次立法會選舉後日舉行,本港320萬名已登記選民均可在當日投票,當局指定的501個投票站,將在當日上午7時半至晚上10時半開放。根據立法會選舉條例規定,任何選民進入投票站時,應將手提電話關閉,不願關閉電話或暫時交出電話予選舉主任而投票者,或面對監禁的懲罰。 是次立法會選舉的地方直選中,共有88名候選人分成35張名單,競逐5個地方選區的30個議席;功能界別中,則有66名候選人競逐17個功能界別的19個議席,較早前已有11個功能界別候選人自動當選,預料功能界別的選舉結果最快可在投票日揭盅。 (都市) 時間:07:30 至 22:30 地點:選民通知書上指定投票站 攜帶文件: 1. 身份證 2. 選民通知書,如漏帶選民通知書,選舉主任及代理人查核身份證後亦可領取選票。 怎樣劃票: 地區直選 -- 在屬意候選人的圓圈上,以獲發的 號印章蓋印 功能組別 -- 除已自動當選的功能界別候選人外,功能組別選民同樣用上述印章在屬意候選人的圓圈蓋印,每界別僅可選一人;勞工界別最多可選3人。 怎樣投票: 地區直選 -- 選民應將選票正面向內對摺,放進白色投票箱。 功能界別 -- 選民應將選票正面向下,遮蓋已填劃的選擇,投放於紅色投票箱。 |
文章編號: 20040910441001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港聞 P06 |
都市日報
|
2004-09-10 |
孔泉指不需《人權觀察》「指手劃腳」 |
回應 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回應美國《人權觀察》對香港人權狀況報告,指報告歪曲事實,企圖在立法會選舉前,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及特區政府的關係,目的是干擾及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 外交部發言人孔泉亦強調,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不需要其他組織對香港「指手劃腳」。 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亦回應指,報告忽略兩個基本事實,一是香港是亞洲區內最自由的社會之一,第二是香港自回歸以來,民主制度亦一直有進展。林瑞麟又重申,中央不斷強調會維護一國兩制和完全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律政司長梁愛詩認為,《人權觀察》不瞭解香港的情況,所得資料亦不全面。 美國《人權觀察》週三發表有關香港人權狀況報告,指過去12個月是香港回歸以來公民和政治權利最令人憂慮的一年。報告指,人大釋法顯示香港的人權倒退,亦侵蝕香港高度自治。報告又批評中央政府透過名咀封咪、泛民主派議員辦事處被破壞等事件,打擊民主派在立法會選舉的選情,妨礙市民的言論自由。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0441003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商報論壇 A07 |
香港商報
|
2004-09-10 |
立會選舉後仍有激戰 |
立法會選戰白熱化,時興互指對方「抹黑」,連東莞公安局昨日也以「抹黑行動受害人」身份召開記者會,公佈民主黨立法會候選人何偉途被捕時的證物照片,「還我清白」。 何偉途上月中被指嫖妓在東莞被捕,消息傳出後,民主黨曾公開懷疑他是屈打成招,把事件包裝成政治誣陷和逼害,近日亦有不少評論指何雖然和人發生性關係,但事前沒有金錢交易,最多只是偷情,不應以嫖妓罪拘留。東莞公安局昨日作出回應,比以前詳細地講述何偉途被捕及接受勞教的因由,又發放他赤膊被捕時及接受勞教生活的照片,強調沒有虐待他,也不是基於政治原因拘捕和扣留他。 自從何偉途及同時被捕女子的招供內容上月曝光後,民主黨和何偉途家人已經轉趨低調,公安事隔一個月後再度澄清,雖然有學者認為,內地公安既然有事實在手進行反擊,根本毋須理會時間是否敏感,外界也很難質疑背後的動機,但無論如何,昨日的記者會難免產生一定的政治後果。雖然民主黨強調事件對選舉影響有限,但公安局幾招連消帶打,可能打擊何偉途所屬選舉名單的票源。 對於何偉途事件,很多人純以選民改變投票對象的效果分析,反而沒有留意整個政治氣候。假如公安是有心在選舉前再打擊民主黨選舉的說法是成立的,這顯示內地和民主黨關係非常緊張,這種不安狀態在選舉後不但不會消散,反而會更加強烈。 立法會選舉臨開戰幔時,曾經泛起民主派和中央和解的氣氛。不過,何偉途事件掀起民主黨自我保護機制,加上內地部門的反擊,顯示雙方的互相猜忌仍深,要破冰並非一帆風順。 「和解」是本港民心所向,現時民主派和中央在選舉期間,都避免製造對峙緊張氣氛。不過,選舉過後,新一屆立法會將要面對民主進程問題、按照《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問題,連串的政治議題陸續有來,中央與民主派若難取得共識,雙方的政治惡鬥還會陸續出台,眼前短暫的紓緩恐怕只會是過眼雲煙。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100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要聞 A02 |
明報
|
2004-09-10 |
投票站駐警 保選舉順利 |
儘管接連有立法會候選人橫額被刑事毀壞,昨更有候選人遇襲,但警務處長李明逵認為,至今沒有任何情報顯示黑社會干預選舉。他強調,即使週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有突發事件,警方亦有足夠能力應付,屆時除了全港501個投票站都有至少一名警員駐守維持秩序外,每個總區亦會備有後備力量,確保選舉順利進行。 警方拒絕透露週日出動的人手詳情,只強調機動部隊、衝鋒隊會在有需要時提供支援。 接 299 選舉投訴 逾半噪音滋擾 李明逵稱,7月中至今,警方共接獲299宗有關選舉的投訴,逾半屬於噪音滋擾,大多口頭警告了事;刑事毀壞案件佔50多宗,有3人被捕並予以起訴。他強調香港是法治社會,無論候選人或選民都應守法。 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強調,任何候選人或支持者要擁護某方面的意見,「我們絕對鼓勵他們要依法辦事,尊重我們選舉的制度和有關規定」。9.12立法會選舉,約1.5萬名公務員將出動協助投票、點票等工作,特首董建華、政務司長曾蔭權、財政司長唐英年、林瑞麟等會巡視票站及投票。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4000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要聞 A06 |
成報
|
2004-09-10 |
社評 |
克制冷靜 保持選舉和平理性 |
民主黨新界東候選人黃成智昨日在選舉活動中遇襲,涉案的疑犯已經被捕提堂,真相仍有待查明。但今屆立法會選舉爭持激烈,政治矛盾大大激化,確已令選情變得情緒化和極端化。在這樣的形勢下,候選人應把選舉氣氛降溫,避免再以煽情手段火上加油;選民亦要保持克制冷靜,讓後日的選舉能夠和平理性地進行。而境外勢力亦不應再說三道四,令選舉增添不安的因素。 昨日的襲擊事件,最終並無造成嚴重的損傷,但事件發生在敏感的選舉前夕,已引起社會高度關注。香港乃是法治社會,過往選舉皆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舉行,氣氛更一向都十分詳和。因此對於任何類型和任何程度的選舉暴力事件,不論是針對哪個政治派系,襲擊背後的動機是甚麼,均應該一律受嚴厲譴責,而執法部門應該採取果斷措施,絕不能容忍此等歪風繼續蔓延。 與此同時,各黨派候選人應該以冷靜和理性態度,呼籲支持者保持克制忍讓,避免令選舉氣氛進一步激化。同樣重要的是,候選人亦不應借個別人士的暴力事件大造文章,在沒有任何真憑實據之下,把責任推向對手身上。因為如此不但無助澄清事情真相,更只會令選情火上加油,激化雙方支持者之間矛盾和衝突。昨日有候選人便無中生有地,點名要求對手交代襲擊事件,實在是顯得十分不智,其言論已失去應有的身份和分寸。 另一方面,境外勢力的介入亦令選情變得複雜化和泛政治化。美國人權監察選擇在昨日發表香港人權報告,在時間上便顯然是衝著週日的選舉而來,並帶有明顯不過的政治傾向性,有意圖為個別黨派吶喊助威之嫌。立法會選舉畢竟是香港市民內部的事情,外國勢力橫加插手,在不瞭解香港情況下說三道四,難免會挑起社會上更多的猜忌,以及中央政府的疑慮,令選舉平添負面的變數。 至於東莞市公安當局,選擇在前日進一步披露民主黨候選人何偉途嫖娼事件的案情,難免亦予人意圖影響選情的印象。不過,由於事前不少人指何偉途事件乃是「政治迫害」、「插贓嫁禍」,東莞公安實有充分理由出來為自己辯護。而且他們拿出的都是真憑實據,這本來就是政治遊戲應有的規則,民主黨亦只能接受此一客觀事實。民主黨今次沒有再大聲叫屈,至少在策略上是正確的。 無論如何,各種攻訐和抹黑的行動,已令激情掩蓋了理性辯論,悲情壓倒了公平競爭。港人實應該汲取台灣民主化過程的教訓,認識到劣質政治、劣質選舉對社會造成的沉重損害。在成熟和理性的民主選舉中,候選人實應以政見和政綱一較高下,如今選舉變成了煽情過火的政治秀,選民實在有些無奈。 |
文章編號: 20040910029009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港聞 A08 |
成報
|
2004-09-10 |
北京港府批人權觀察 |
【記者鄭秀韻報道】美國人權組織《人權觀察》發表報告,指過去一年香港人權倒退,報告批評北京當局在立法會選舉前加緊干預香港的政治,並採取連串威嚇手段,打擊民主派的選情,同時威迫選民支持親政府的候選人。報告隨即引來中央及特區政府的強烈反彈,港澳辦及外交部斥責報告歪曲事實及別有用心,圖謀幹擾和破壞選舉。 報告指中央干預港選舉 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發表題為《愛國主義的問題》報告,形容過去十二個月是香港回歸以來人權狀況最使人憂慮的一年,批評北京營造恐怖氣氛,並對傳媒、候選人及選民採取各種威嚇手段,阻止他們支持民主派候選人。 人權觀察發言人Minky Worden批評,中國政府的做法破壞保障香港人權及自由的承諾。 港澳辦發言人批評人權觀察的報告「指鹿為馬,別有用心」,對香港人權狀況的指摘毫無根據,並指中央按照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規定來處理香港事務,得到本港及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而民主發展與新聞自由亦得到基本法的保障。外交部發言人孔泉說,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實行這些方針,而在過程中不需要由其他組織「指手劃腳」。 梁愛詩責不瞭解港情況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亦批評報告歪曲事實,挑撥香港市民與中央和特區政府的關係,其目的是干擾和破壞立法會選舉公正、順利舉行,並指報告再次暴露人權觀察一貫反對中國、插手別國事務的醜惡面目。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指人權觀察對香港情況不瞭解,才會作出如此批評,她認為有關批評不會影響本港的民主發展及形象。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從人權觀察發表報告以至中央的回應,都予人感覺是希望影響選情,他指這在自由選舉是司空見慣,毋須大驚小怪,他認為該事件對選情不會有直接作用。 |
文章編號: 20040910029009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港聞 A09 |
大公報
|
2004-09-10 |
候選 者言 |
四大團體力挺張學明 |
【本報訊】今屆立法會選舉,新界西選區除了新人多,副主席的參選人數亦最多。十二張名單中,包括了六位副主席–––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民協副主席嚴天生、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及李永達,以及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今屆張學明夥拍譚耀宗出選新界西,在鄉事派總動員支持下取得「第八席」的機會被看高一線。張學明表示,選舉期間所有民調只作為參考,到最後還是靠自己努力拉票。 在新界鄉議局的動員大會上張學明高呼自己是「生為鄉議局人、死為鄉議局鬼」,得到新界人的熱烈掌聲;「支持張學明」之聲此起彼落。張學明亦明白單是鄉事派的支持並不足夠,要爭取進入立法會必須多些落區與選民接觸聽取他們的訴求。張學明表示,新界西選區幅員最大,「東奔西走」選舉工程進行得非常辛苦,但今屆得到民建聯、新界鄉議局、工聯會和新界社團聯會四大團體支持,部署進行十分順利。 民建聯在去年區議會選舉中未能獲得好成績,今屆立法會選舉重新振作打著「穩定」、「建設」的旗號爭取選民的支持。張學明稱,他們所接觸的選民均認為,香港不應有太多爭拗,必須在穩定的環境下發展經濟。落區拉票時,很多街坊主動上前表示認同民建聯的理念。雖然間中亦遇到惡言相向的市民,但香港是一個言論開放的地方,在個人而言會接受和聆聽他們的意見。 對於外界一直認為,新界西第八席是張學明與張賢登之爭,兩組名單的民調亦叮噹馬頭。張學明說,民調只作為參考,不論贏或輸都會盡力做到最好以答謝選民支持。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港聞 A09 |
大公報
|
2004-09-10 |
民生熱點政治冷感 |
新界西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可算是「最平淡」的戰場,區內沒有各大黨「針鋒相對」的宣傳標語,亦沒有所謂「踢走保皇黨」具攻擊性的口號。據知,今屆「民主派」的選舉工程可算「步步為艱」,主要是其內部調查發現,選民討厭政黨之間的無謂爭拗,希望將議題集中在民生方面。 普遍厭倦政治爭拗 新界西區共有八個議席,即每張參選名單取得一成二選票,可穩奪一席。若投票率達六成得票約六萬票可取一席。有新界西選民形容,今屆選舉期直至昨日整個選區也「好靜」,除了民建聯團隊定期有拉票活動外,其他「民主派」候選人有如「隱形」一樣甚少在地區曝光。據悉,「民主派」並非自恃「贏硬」而疏於落區,而是在缺乏民生議題及不能攻擊對手,雙重掣肘下寧願減少曝光。 去年十一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民主派」挾七一的餘威,打著「踢走保皇黨」的旗號,便輕易贏取大多數議席,此情況在有「白鴿竇」之稱的葵青區更甚。據透過,「民主派」在立法會選舉前曾就應否再提出「踢走保皇黨」在區內瞭解居民的意見。結果發現,經過今年三至四月的政制爭拗後,普遍市民對政治的爭拗已生厭。若「民主派」再以政治問題攻擊民建聯必定在選民心目中失分。 陳偉業挑釁輸民心 新界西選區不少屬游離票,政黨宣傳的唯一途徑必需是打「民生牌」。上月十五日,民建聯宣傳隊伍與獨立候選人陳偉業的助選團在荃灣眾安街「狹路相逢」,陳助選團突然高叫「踢走保皇黨」,意圖惡意挑釁。民建聯的隊伍並沒有理會對方的挑釁,繼續步行到目的地。陳偉業的惡意挑釁行為當時的確贏一時之快,但卻輸掉民心。有地區人士稱,事件後,不少街坊對陳偉業的行為非常反感,對民建聯的印象則加了分。 居民關注切身利益 另一個對「民主派」有影響的例子,有報道指「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早前訪美導致美國國會議員重訂《美國香港關係》醞釀抵制香港。「民主派」在多個選舉論壇上亦故意迴避有關問題,令選民清楚看到「民主派」的真面目。 民建聯今屆的選舉策略主張「穩定」與「和諧」,政綱多是環繞婦女權益、老人福利和交通等問題與居民生活較有切身關係,加上拉票活動都以激勵港人士氣、團結港人為主題,深得新界西選民支持。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6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港聞 A10 |
大公報
|
楊偉豪 2004-09-10 |
選戰 特稿 |
大埔小學生也「參選」 |
在立法會選舉前夕,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的小學生已快人一步,提早幾日就嘗試競選和投票的滋味了。 上午八點許,綽號長毛的「梁國雄」早早來到校園,開口閉口講科學的「曹宏威」也來了,「鄭家富」、「劉江華」、「黃宏發」、「田北俊」全部到齊,向學生介紹各自的政綱,爭取「選民」支持。 扮演梁國雄的黃曉陽同學在參加這次活動前對選舉漠不關心。因為他覺得自己年紀還小,不需要參加政治的事情。他說:「在這一次活動中,老師要求我扮梁國雄,所以我便開始收集梁國雄的資料,多些收看選舉新聞。」現在,曉陽的選舉知識增加了。他說:「雖然我還未夠十八歲,但在選舉日,我會跟父母一同去投票地點,感受一下投票氣氛,等我夠十八歲之後,我就會立即登記做選民,投出代表自己的一票。」 扮演曹宏威的麥成灝同學表示,「自從我扮演曹宏威之後,我和父母之間的話題多了,而且大多以選舉為主,我和父母的感情就因為這條橋樑變得親密。」 為加深學生對本港選舉制度的認識,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從九月六日至十日,舉辦《九一二你我齊參與》模擬選舉活動,讓學生參加宣傳、拉票,又設計《九一二你要知問答遊戲》。 昨天,該校一至六年級學生嘗試投票,包括在小息或放學時段到學校電腦室,或者在家中進行模擬網上投票。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校長林惠玲表示,這次模擬立法會選舉活動十分成功。她說:「我校九成學生加深認識選舉制度,加強了學生與家長的溝通,因為學生可以和父母談論有關選舉的事情,有助學生與家長溝通。」她補充,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自小培養小學生的公民意識,令他們為將來的社會出一分力。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6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太子手記 B15 |
太陽報
|
2004-09-10 |
寶哥哥坐定粒六9.12投票 |
距離「九.一二」立法會選舉這個大日子還有兩天,城中名人的投票對像自然成為熱話。好似銀行界代表李國寶,在無對手參選的情況下已穩贏一席,不過他仍表示會在投票日當天投下神聖一票。 看來「寶哥哥」對投票一事非常上心,對於可會在「九.一二」投票,他便笑笑口話「梗係會啦,我一定會盡公民責任」。 至於他的神聖一票會落在何方呢?他就鬼馬地表示「你話呢?你覺得我會投邊個?」,然後又稱每一次立法會選舉都會去投票,強調這是一個公民對社會應負的責任。 最近業界為進一步開放人民幣業務鬧得熱烘烘,寶哥哥貴為東亞銀行主席,自不免要為此發表偉論一番。據佢講,將會與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渣打香港董事王冬勝赴京爭取開放人民幣業務,若早前提出的資產負債多元化、貿易人民幣結算及發行人民幣債券三個方案都能悉數通過便最好不過了,因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能在金融體系流通始終是一件好事。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400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港聞 P01 |
都市日報
|
2004-09-10 |
男子涉毆打黃成智 押後再訊 選舉投訴達697宗 |
遇襲 立法會選舉在即,民主黨立法會選舉新界東候選人黃成智昨與助選人員在上水拉票時,遭一男子辱罵,有人繼而發生肢體衝突,黃成智受輕傷,其張姓助選人員頭部受傷,與黃成智合組一張名單參選的7.1民主連線成員,昨晚譴責事件,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則呼籲選民理性表達意見,又稱政府會維持選舉公平、公正。涉案的男子姓劉,58歲,報住上水彩園村,昨午被控普通毆打罪名,於粉嶺裁判法院提堂,裁判官將案押後本月23日再訊,被告還押小欖精神病院,以等候其精神報告。 (下續第2頁) |
文章編號: 2004091044100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蘋果論壇 E07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林本利 |
請投民主自由一票 |
再過兩天,就是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過去一個月,不時爆出個別政黨及議員的負面新聞,各方勢力互揭瘡疤,意圖打擊對手和選民的投票意欲。 這些負面新聞,涉及的立法會支出不過數十萬元,相對於其他浪費公帑和利益輸送事件,可算是「雞毛蒜皮」小事而已。不少人說政治本身就是污穢和黑暗的,選舉就是一個分配權力,分配利益的制度。 我們看看過去七年,在小圈子選舉制度下產生的特首,向大財團不斷輸送利益,從千億元樓市、數碼港、科網泡沫、賤價批出電訊牌照和土地;到近年的免費派送環保設施、停售公屋和居屋去幫地產商促銷、賤賣紅灣半島及割讓西九龍土地,不但令公帑損失數以百億元計,小市民亦因此而損失數以千億元計的財富。最近大地產商又開腔,要求政府調低補地價金額。 今屆立法會選舉的重要性,不但在於它會對未來的政改作出啟示,更重要的就是當選成為議員的,可以在議會內影響未來幾年的政府政策。西九龍大片土地花落誰家?政府會否如期收回電訊頻譜再公開拍賣?抑或受到政治壓力繼續免費讓大財團使用?電力市場應怎樣開放?抑或繼續由兩間公司壟斷?香港何時才可以興建十號貨櫃碼頭、港珠澳大橋,和新郵輪碼頭?抑或坐以待斃,繼續維持高成本高收費,讓貨物和旅客流失至鄰近地區? 現時每名立法會議員每月薪金只得六萬元左右,連同其他實報實銷的津貼,不過十多萬元,相對於其他專業人士所賺的薪酬低得多。如果議員立心不良,並非真正為人民服務,暗中收受利益,相信收入可以遠多於當立法會議員的薪酬。況且現時立法會申報制度十分粗疏,漏洞百出,只要求議員和政黨申報開支,不用申報各方面的收入和捐獻,議員和政黨還有很大空間收受利益,再透過議會輸送利益給財團。過去幾屆的立法會,便先後有幾位議員出現誠信問題,以權謀私,不但失去議席,還被法庭定罪判處入獄。 因此,選民投票時,應該擦亮眼睛,認識瞭解每一位候選人的背景,看看他們是否有足夠誠信,值得信賴。一些表面上為民請命,伸張正義,經常說要維護言論和新聞自由的人,實際上可能只是為大財團服務和剝奪別人的言論自由。 個別立法會候選人,經常說愛國愛港,不要政治爭拗,但實情是他們不想祖國進步,只想祖國繼續落後和貪污腐敗,並且常常製造爭拗。他們亦早已把家人送走,或者手持外國護照,隨時可以一走了之。此外,一些政黨的名稱包括「民主」二字,但卻妨礙民主,不支持○七、○八年普選。又有政黨以「自由」為名,卻一度支持政府為《基本法》二十三條匆匆立法,強行剝奪民眾的自由。他們表面上要捍憲市場經濟和自由市場,但實際卻扼殺市場發展空間,維護大財團既得利益。 筆者相信惟有切實推行民主政制,才可以解決現時特區政府缺乏認受性、管治出現困難的局面。亦惟有真正推行自由市場制度,而非讓大財團操控市場和經濟命脈,香港才有希望恢復競爭力。選民投票時,請向那些真正愛國愛港,承諾推動民主政制和自由市場經濟的候選人,投以神聖一票。 ……………………………………………………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文章逢星期五刊出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35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重要新聞 A02 |
香港商報
|
2004-09-10 |
社評 |
香港面臨重要抉擇關頭 |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在即,各位候選人正全力拉票,爭取選民支持,而候選人最終能否進入立法會,完全取決於選民們的投票意向;所以,選民的每一票都對候選人的政治命運起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其實,選民們的選票不僅決定著候選人的政治前途和命運,更攸關選民本身的利益,乃至香港的前途和繁榮穩定。立法會成員的不同組成,將直接決定著未來四年香港的立法與行政之間的關係,從而對香港未來的發展和穩定具有完全不同的影響。對此,可能並不是每一位選民都認真思考過的。 擺在廣大選民面前的候選人分佈格局是,一個是以扎根基層、服務市民、幫助政府、溝通中央、理性對話、建樹香港的愛國愛港候選人陣營;此外,也有其他不同背景的候選人,其中包括一個善於空喊口號、製造戾氣、分化社會、對抗中央,卻對繁榮穩定沒有建樹的陣營。從經驗看,不同陣營的候選人的議政目標、議政方法有明顯差別,現在,各陣營的候選人正進行著激烈的選舉競爭。 毫無疑問,立法會由不同人士組成,議政結果會截然相反,香港未來四年的政經面貌必然會呈現兩種完全不同的面貌,對香港長遠發展將帶來深遠的影響。而最終究竟由誰來掌控立法會,完全取決於這次選舉結果,完全取決於廣大選民的取捨。可以說,現在香港的政經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到底走向何方,端看選民們的認識和選擇了。 愛國愛港人士長期致力維護香港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他們進入立法會,對理順行政與立法之間的關係、促進政府施政工作的改善甚有裨益。在他們的爭取與推動之下,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力度會不斷加大,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將日趨融合,從而令香港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香港的經濟必將趨繁榮,就業機會必會不斷增加,打工仔的收入也將穩步提高,市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對好。 與之相反,香港某些勢力總是致力於對抗中央,反對特區政府,以香港為基地與西方反華勢力甚至「台獨」勢力相勾結,破壞國家,製造混亂,損害香港。有些人空喊「民主」口號,卻對香港的建設沒有任何建樹。 如果由這些控制了立法會,與政府搞對抗,那麼,特區政府施政將有可能被癱瘓,內地與香港經濟的融合必然受阻,香港政局亂象叢生、經濟發展失去方向和動力,香港市民的福祉必然受到嚴重損害。 香港何去何從,現在的確處在一個重要的關頭,廣大選民若作出了正確的選擇,香港未來前途無量,港人的利益必會得到切實維護;相反,若作出錯誤選擇,香港有可能陷入亂局。 為了香港的前,為了港人自己的福祉,廣大選民在投下神聖一票之前必須清醒地進行思考。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1017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港聞 A11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何偉途宿娼被攝大量合照 |
立法會選舉進入最後兩日緊張階段時刻,東莞市公安局發言人昨表示,前日發佈何偉途在東莞嫖妓的照片中,並沒有與何嫖宿的周姓女子的照片,目的旨在針對何一人嫖妓的事實,公安其實已有大量二人嫖宿的合照。另有內地報章引述看守所消息,指何對嫖妓一事深感悔疚,有外國通訊社指何會於今日釋放。 不過,據本報獲得消息,何偉途暫時仍會被繼續拘押,但在同一掃黃行動中被捕的其他港人,則可能重獲自由。 東莞公安昨日就何偉途嫖妓一事補充聲明,指在前天的記者招待會上,未有公佈何偉途案中的妓女周文蘭照片,是因為針對何一人嫖妓的事實。 公安指出,他們手上還有很有二人在房間內嫖宿的合照,要是「有人」不相信,可再公開二人合照,以正視聽。本報記者東莞直擊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3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港聞 A13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每票站至少駐一警員 |
選舉日漸近,各區選情急速升溫,警務處兩個多月來已收到近三百宗有關選舉活動投訴,以噪音滋擾及刑毀佔多,並拘捕三名涉刑毀的滋事分子。警務處處長李明逵昨日強調,本週日每個投票站均有至少一名警員駐守,並已訂好緊急應變計畫。 李明逵昨日出席世界防止自殺日國際研討會時,指警方會依法處理每宗選舉活動滋擾事件,由七月中至今,已處理二百九十九宗投訴,逾半是涉及刑毀與噪音滋擾投訴,其中五十多宗刑毀案中,三人先後被捕落案;噪音投訴方面,警方只以口頭警告。 李明逵認為現階段選舉情況穩定,本週日每個投票站將有至少一名警員駐守,視乎設投票站大小而再分配人手。如遇有事故發生,每個總區均有一套應變方案處理,且每個地區均有警方衝鋒隊及機動部隊作支援。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表示,雖有候選人在拉票期間被毆打,相信不會影響星期日的立法會選舉投票率。截至九月六日,選舉事務處及廉政公署等多個部門收到近七百宗有關選舉的投訴。 記者張一華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34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9 ---------- |
港聞 A11 |
大公報
|
2004-09-10 |
馬力返港作最後衝刺 今到中環小西灣競選拉票 |
【本報訊】距離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只有兩天,民建聯主席馬力已於昨晚從內地返港「坐鎮」,為競選工程作最後衝刺。馬力於今日,將與港島區參選隊伍成員分別在中環及小西灣進行助選活動,勢必為民建聯參選團隊注入強心針,大振軍心。 專業人士組隊拉票 接受完切除結腸癌手術的馬力於上月底回廣州進行第二階段的治療–––化療,他目前康復狀況良好。昨晚,馬力返港「坐鎮」,為選戰「把關」。下午一時,闊別香港市民一個多星期的馬力將現身中環皇后大道中,進行競選活動,並邀得民建聯的專業人士會員,包括律師、會計師、醫生、測量師等為他們的團隊拉票,現場並有音樂歌舞演奏,熱鬧繽紛。 夥蔡素玉會見街坊 下午四時,馬力繼續與競選拍檔蔡素玉等人展開旋風式拉票活動,移師小西灣,與街坊見面,作零距離接觸。東區是民建聯的「票倉」,而小西灣更是「票倉」中的「票倉」,是民建聯的選舉重鎮。 馬力自從在八月初起返內地接受切除結腸癌手術後,民建聯港島區團隊攤分他的競選工作,更努力不懈地走訪各區,力爭選票。馬力於去月底返港,並於八月三十日出席在西環舉行的造勢大會,在雨中勉勵助選團隊,擂戰鼓,嗌口號,士氣如虹。 民建聯注入強心針 民建聯地區人士認為,這次馬力接受化療後返港,將為民建聯上下再次注入強心針,振奮軍心,有利民建聯奪取佳績。 馬力在首次公佈病情的記者會上表示,無論遇上什麼困難及挑戰,他服務市民的心不會變,服務香港的心不會變。馬力現在重投選戰,證明他矢志服務港人的堅定意志。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6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0 ---------- |
港聞 A08 |
成報
|
2004-09-10 |
最後百米玩「悲情」 |
立法會選舉的大騷終於進入戲肉階段,較之前排嘅抹黑對罵更為精采的全武行昨日終於在上水上畫,選情告急的7.1連線候選人黃成智突然受襲,瞬間成為傳媒焦點,連在秀茂坪只喺受到爆粗問候的鄭大班都自愧不如。 講開呢單野,網上一啲市民疑心同台灣阿扁的臨陣一槍有異曲同工之妙,唔同嘅係疑犯斷正,依家人已經喺警方手中,好應該交由法律來發落,不宜用陰謀論來揣測。但黃成智依家嘅選情危危乎的確係不爭嘅事實,連民主派內部的評估都認為佢俾長毛壓住個位,分分鐘入唔到局;而且又咁啱噚日單野偏偏俾電視影到正,個阿伯傻傻地對住鏡頭仲鬼咁勇,而黃成智就中沖一腳飛腳,揜住個大髀,滿面痛苦狀。去到醫院,黃嘅助選人員仲用紗布包到個頭實一實,查實只係牙骹有事,而大髀被踢中的黃成智本人,竟紮住隻手出鏡。 近排啲抹黑爆料新聞滿天飛,陰謀論亦不脛而走,言之鑿鑿,話黑手係何方神聖,甚至話埋由邊份報紙幾時爆某人某單野都講到似層層。講到有組織,不嬲係左派嘅強項,不過民主派今勻一啲都唔遜色,有心戰室,有協調中心,連美國嘅人權監察都越洋幫手助選(三歲細路仔都明,花旗佬為乜響投票前夕高調抨擊北京干預香港)。至於講到爆料,左派有何偉途、涂謹申的傑作,民主派就即刻還拖,搞到嫻姐、田少好唔得閒。暫時嚟睇雙方都係打個平手。 距離投票日仲有兩日,雖然啲民調成日喺度吵邊個又升,邊個又跌,但其實心水清者都知,各區的游離票都仲有大把,好多選民並未真正落疊,星期日分分鐘大熱倒灶或跑出黑馬。於是各候選陣營紛紛出盡八寶,天地線收到風,話民主派響最後一百米衝刺會用一招叫做「悲情」。從寶島經驗來睇,悲情牌屢用不爽。話唔埋今明兩日有人會玩出哭訴或企跳嘅花臣添,唔信?擘大眼睇喇。 天地線 |
文章編號: 20040910029010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1 ---------- |
港聞 A08 |
成報
|
2004-09-10 |
民主黨被轟忽略新丁 |
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與其他民主派進行選舉協調,部分地區如新界東等,由不同派別人士合組「鑽石名單」,令黨內的現任議員如黃成智被迫排在第四位,面臨出局危機,民建聯港島區候選人鍾樹根昨天在一個論壇上,批評轟民主黨未有照顧黨內新丁。 出席同一論壇的民主黨選舉心戰室特派員羅致光(圖右)稱,今次選舉進行的協調,是為締造更佳環境,令民主派奪取更多議席,指已在政黨及民主利益中作出平衡。 |
文章編號: 2004091002901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2 ---------- |
要聞˙政情 A24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9-10 |
立會選戰 |
九東論壇 李華明與觀眾「開火」 |
九龍東的立法會選舉論壇上,昨有觀眾提問時,指摘民主黨的李華明:「你們民主黨『叫雞』(嫖妓)都政治化,你們害死何偉途(該黨另一候選人),又把他的家人『擺上檯』,你叫他們又如何立足社會?!」 民主黨被轟 嫖妓政治化 李華明反駁指:「就是你們這種人,把他的家人『擺上檯』……東莞公安局在選舉前4天開記者會,請廣大市民判斷,這是否合乎常情?」 在選情激烈的九龍東選區,選舉論壇向以反應熱烈見稱,昨日在香港電台舉辦的論壇上,候選人和台下觀眾就互相對質,火花四濺。 因何偉途事件支持度大跌的民主黨參選名單,當主持人提及何偉途名字時,有觀眾在台下大叫「他在哪裏」,令同一名單的李華明及胡志偉十分尷尬。 台下叫囂 鄭經翰叫收聲 候選人鄭經翰在論壇中,更向觀眾做「報告」,「新界東候選人黃成智,剛剛在派傳單時被襲擊!」他又指著台下不斷叫囂的觀眾指,「你們做得好事多!」「你們收聲!」又向工聯會的陳婉嫻表示:「叫你的支持者收聲!」 陳婉嫻則反駁:「作為社會的領袖,我們不期望像你這樣,挑釁觀眾!」 陳婉嫻:下年七一會遊行 但陳婉嫻被追問時,卻表示會參加明年的七一遊行。去年七一遊行,工聯會租借維園5個足球場,令參加遊行的市民受阻時,陳婉嫻承認,去年的安排不恰當;李華明追問:「你會否參加下年七一遊行?」陳就說:「不想以參加七一為指標,但你這樣問,我就答:『會!』」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0015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3 ---------- |
港聞 A31 |
東方日報
|
2004-09-10 |
市民不滿民主黨擺何太上檯 |
民主黨處理該黨立法會九龍東候選人何偉途嫖妓案的手法惹來巿民不滿。有巿民在昨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論壇上直斥民主黨將事件政治化,累死何偉途,又指摘民主黨將何太「擺上檯」,為何的家人大感不值。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李華明則反駁稱,並非該黨將何太「擺上檯」,更再次質疑內地公安高調召開記者會是另有目的,公開呼籲巿民要以智慧去判斷事件。 東莞巿公安局前日再度披露何偉途嫖妓案詳情,雖然該黨認為事件對選情影響輕微,但該黨的九龍東競選團隊今晚會舉行「傾情晚會」造勢,當中更出動該黨主席楊森、黨鞭司徒華、黨內元老兼前立法局議員林鉅成等重量級人馬助陣。而仍為丈夫在內地嫖妓被捕困擾的何偉途太太亦將現身並作出剖白。 造勢活動 何太「不知情」 民主黨今日又會派發新單張,當中刊登該黨九龍東三名候選人太太的心聲,大打「溫情牌」。本報昨晚嘗試聯絡何太,問及其會否出席今日的造勢活動,何太只以「不知情」為由拒絕作詳細披露。 另一方面,在昨日一個由電台主辦的九龍東選舉論壇上,雖然各候選名單均沒有主動提及何偉途事件,不過有出席論壇的巿民及透過電話發言的聽眾則先後提及事件,有巿民表明不滿民主黨處理何偉途事件的手法。 「叫佢家屬點喺社會立足」 其中一位出席論壇的市民直接質問排在民主黨九龍東參選名單頭位的李華明,為何將事件政治化,結果「累死」何偉途,又替何太不值。他說:「叫雞都政治化,叫雞都擺上檯,累死何偉途,你千不該,萬不該,你唔應該將何偉途的家屬及子女都擺上檯,我問嚇你,叫佢家屬點喺社會立足,陰功!」 李華明隨即反駁並非民主黨或其本人將何偉途太太「擺上檯」,更反指是該市民,及一些侮辱該黨助選團的人將何太「擺上檯」。他強調民主黨一直以來是希望何偉途能盡快返港與家人團聚,又稱希望香港人可以法治精神及智慧去判斷整件事是否有問題。他回應另一名聽眾時更表示,內地公安選擇在投票日前四天,高調召開記者會提供「所謂證據」,希望廣大巿民判斷事件是否符合常理,或是另有目的。 該區其他候選人包括民建聯陳鑑林、工聯會陳婉嫻、鄭經翰、梁家傑。 昨日的一個九龍東選舉論壇上,有參與市民批評民主黨把何偉途妻子「擺上檯」。(何端兒攝)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2013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4 ---------- |
港聞 A03 |
新報
|
2004-09-10 |
黃成智:有計劃行兇 |
【本報記者葉百安報道】立法會選舉民主黨新界東候選人黃成智對拉票時發生暴力行為,感到極憤怒及十分遺憾,並表示逞兇者是有備而來,針對民主黨。此外,黃成智對警方在第二次接獲報案後十數分鐘才派員到場處理感到不滿,希望警方關注社會上的暴力行為,他並擔心因為該等暴力行為會影響到助選團不敢協助進行拉票活動。據黃成智稱,事發時,「森哥」 (楊森) 亦在場,該名男子存心以公事包及雨傘遮擋他們,阻礙他們向市民派發傳單,他及「森哥」一直好容忍,只是做自己的工作,並無理會該名男子,其後因他的行為嚴重滋擾拉票活動,於是報警處理。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08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5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0 |
無依長者向候選人訴苦 |
【本報記者報道】回歸後政府承諾以「老有所依」作為長者政策方向,香港老人權益聯盟昨舉行一個九龍東立法會選舉論壇時,多位年老無依的老人向各候選人哭訴苦況,五名出席的候選人都為老人的苦況而動容,誓言當選後要改善老人的福利。 為省錢亂食藥 現時全港一百萬長者中,約有三十六萬無領取綜援的貧窮長者,每月生活費少於二千元。七十歲的梁惠珍不靠綜援,但醫療逐次收費及藥費沉重:「第一次開新症收一百元,之後收六十。兩個星期後再睇又當新症。一種藥十蚊一包,由六日藥減到四日。我試過為省錢,醫生開四種我只吃兩種,但原來無吃到那兩種是「解藥 (解藥物副作用) ,結果出事仲俾醫生鬧。」 主辦機構指本港缺乏完善退休保障,長者面臨貧窮及醫療開支飆升,未能安居,輪候院舍時間長等問題。組織最後帶領候選人簽署一份大型十大貧窮長者政綱承諾書,包括設立老人退休金、增加生果金、長者醫療減半及制定扶貧政策等。若候選人當選後違反承諾,老人就會將承諾書帶去立法會提醒他們。 缺乏退休保障 有份出席論壇的五名候選人,都承諾會改善老人福利。民主黨李華明稱會促請政府彈性處理持物業老人的恩恤安置,民建聯的陳鑑林表示,會爭取政府准老人取生果金回鄉養老。鄭經翰則指老人不要再受「講一套做一套」,支持削減綜援的執政聯盟欺騙。資深大律師梁家傑則指要有立法會議員獨立有效地監察政府施政,才能改善老人福利,他又指維港巨星匯政府所花的一億元,已夠一萬名長者一年綜援。陳婉嫻則強調代表服務市民五十年的工聯會參選。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09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6 ---------- |
本地新聞 A18 |
太陽報
|
2004-09-10 |
民主黨教壞人借錢修樓唔還 胡志偉誤導長者呃公帑 |
【本報訊】私人舊樓的維修費高昂,有長者業主因無法支付維修費而向立法會選舉九龍東候選人訴苦,民主黨胡志偉建議她向政府借錢,可以「唔使還」,遭對手陳鑑林批評「教壞人」,及惹來長者反感。 香港老人權益協會昨日安排九龍東候選人到長者居所探訪,與七十七歲的鄧金棣婆婆會面。她表示,自己擁有樓齡逾三十年的單位,每年維修費達一萬元,負擔沉重,故向候選人徵詢解決辦法。 率先發言的胡志偉建議鄧向政府申請樓宇維修貸款,又稱不用還款,惹來鄧婆婆反唇相譏:「我唔想死都欠人錢!」胡的對手陳鑑林又道:「你唔可以教人借錢唔還!」 胡事後一度表示「唔記得自己講乜」,但被追問下終承認失言,並解釋:「個System(制度)係可以借錢,如果佢有經濟困難,貸款係免息,政府唔會逼佢,咁佢唔需要面對即時財政壓力!」九龍東其他候選人有陳婉嫻、鄭經翰及梁家傑。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4009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7 ---------- |
評論-林行止專欄.中港評論 P12 |
信報財經新聞
|
余錦賢 2004-09-10 |
香港脈搏 |
行政會議下周討論選後局勢 |
還有兩天便是立法會選舉投票日,相信所有候選人到了最後階段,都會做回基本動作,就是積極箍緊本身的鐵票,或搞些宣傳活動博見報曝光。但整個選舉氣氛始終有點悶氣,可能大家早已預測到泛民主派取得議會半數議席機會甚微,除非奇蹟出現,例如投票率要創新高,還要高逾六成才有希望。據知,行政會議下週二復會,預料討論離不開選舉後的政治新局勢。 首次出戰直選的范徐麗泰,前天在一個論壇上語出驚人,不客氣地指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不是行政長官適合人選。范太過去七年擔任立法會主席(跨越兩屆),鮮有就政治議題表態,這次公開談論行政長官屬意人選,更不迴避指梁振英擔任臨立會議員時不發一言,又不夠親民。她後來辯稱是尊重論壇主持才答,但其實她毋須這樣說。 不過,更叫人詫異是梁振英的反應,他認為范太的競選工作太辛苦,忘記了他在臨立會的表現。他回答本報記者查詢時說不會怪責范太,問及會否找范太澄清,他指有機會才向范太說清楚。可是,當范太指他不是行政長官適合人選的新聞見報後,他突然煞有介事透過行政會議秘書處去函報館,再次澄清一番。 據稱,昨天他曾經嘗試接觸范太,但無法找得到。雖說范太與梁振英在臨立會共事,但九八年後各有角色,一是行政會議成員,一是立法會主席,可謂各不相干,唯兩人一直是下屆行政長官黑馬人選,相對范太口中的屬意人選,例如唐英年、李國章和曾蔭權,兩人更是又紅又專,范太這次語出驚人,帶點暗中較勁的味道。 |
文章編號: 20040910391006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8 ---------- |
香港新聞 A04 |
香港商報
|
2004-09-10 |
馬力返港今到中環拉票 |
【商報專訊】距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只有兩日,港島區候選人的民建聯主席馬力,在廣州接受了首階段化療後昨日返港。今日他將會出席中環的拉票活動。 馬力昨日在廣州接受一間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感謝醫院的照顧,目前康復進展良好,稍事休息便會回港,繼續選舉的拉票活動。據悉,民建聯今日在中環進行的拉票活動,出席的包括律師、會計師、醫生、測量師,以支持民建聯團隊,而馬力亦會出席是次活動。 中西醫結合療法成效佳 馬力上月在廣州接受了切除結腸癌癌細胞手術後,幾日前再到廣州接受化療。他表示,內地的中西醫結合療法好有成效:「現階段做化療,注射一些藥物追殺殘餘癌細胞,內地是中西醫結合,所以一面做化療,另一方面用中藥固本培元。」他表示,目前最重要是盡快調理好身體,他又多謝太太、民建聯成員及院方對他的關心及照顧。 負責為馬力做手術的腫瘤科教授表示,結腸癌的治癒率有70%,馬力的康復情況亦令人滿意,對未來工作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他這種病(結腸癌)說實在,我們眼中很常見,醫院收治腸癌有5000多病例,生腫瘤情況在治好之後,可以正常一樣負擔工作。」 醫生亦提醒馬力,在5年的康復期內,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吸收足夠營養,工作亦不能過分操勞。 立法會港島選區,除了馬力的名單外,其他參選名單還包括范徐麗泰、曾健成名單、楊森名單、余若薇名單及黃錦輝。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100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9 ---------- |
港聞 P06 |
都市日報
|
2004-09-10 |
高院准林森成撤回選舉呈請 |
撤回 高院原訟庭昨批准,前區議會選舉候選人林森成,撤回不滿選舉結果的選舉呈請。林森成因在去年的選舉中以25票之差敗給陳鑑林後,指選舉主任點票不當,並於今年1月底向高院提出選舉呈請。陳鑑林是今屆立法會選舉九龍東的候選人,其他候選人包括梁家傑及以陳婉嫻,李華明和鄭經翰為首的參選名單。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0441003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0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培育後進 A04 |
文匯報
|
2004-09-10 |
民建聯 自由黨 力創2012年普選條件 鍾樹根批「民主派」獨沽一味談政治罔顧民生 |
【本報訊】(記者 宣澄)在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科學學會的選舉諮詢大會上,民建聯港島區候選人鍾樹根強調,該黨一直努力為2012年普選創造條件,包括培育年青人參政,但「民主派」則完全沒有給機會予「第二、第三梯隊」。他和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同時批評,「民主派」只一味談單一的政治議題,忽略失業和經濟問題。田北俊更強調,要先搞好經濟,才能令中央放心讓香港實行普選。 鍾樹根在論壇上指出:既然人大已否決「07/08雙普選」,民建聯便向著2012年普選進發,為社會創造有利的條件,包括投放10萬元資助年青人到美國或清華大學升學,又成立「青年民建聯」,意在培育年青人參政。他指出,今屆立法會選舉,民建聯派出最多的年青人參與,讓他們有機會瞭解直選,為香港的政治鋪路。 民建聯積極培育青年參政 他質疑道:「可惜民主黨冇人敢派新人出來選,要找獨立人士,咁對民主黨第二、第三梯隊公唔公平呢?」出席論壇的民主黨「選舉心戰室特派員」羅致光辯稱,他們關注「第三梯隊」,但民主黨務求在這次選舉中爭取最多議席。 鍾樹根又批評民主黨和前線是「Single issue」(單一議題)的政黨,只談政治,但對如何解決失業等民生問題則沒有實際建議。他又質疑:「過去咁多年,他們(民主派)都話堅持民主,爭取民主,咁多年,他們爭取過什麼?有冇實際的建議在立法會提出,釋除中央的疑慮?」相反,民建聯就身體力行,向中央提出落實CEPA,又建議吸引內地企業來港投資等。 田少:令中央放心最重要 田北俊則表示,政治上循序漸進發展,最重要的是搞好香港人的生活方式,搞好經濟,與中央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然後由經濟引入政治,說服中央落實一人一票的普選,令中央放心讓港人實行普選。 前線劉慧卿則聲稱不滿中央沒收部分議員的回鄉證,更形容中央的行徑「奇怪」。民建聯張國鈞反指道:「有些人用『奇怪』2字形容中央,顯示他們並不理解中央的立場,何來溝通?」他強調,民建聯明白市民對普選對民主的訴求,但是內地與香港必須有良好的溝通。 劉慧卿又質疑稱,人大否決07/08普選,「違反《基本法》的循序漸進」。田北俊反駁指,《基本法》並沒有說07年普選才算是「循序漸進」。雖然中央認為07/08年不能實行全面普選,但可以對選舉方法進行修改。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1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1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暴力事件 A05 |
文匯報
|
2004-09-10 |
胡志偉竟教長者「借錢唔還」 |
【本報訊】(記者 鍾立)若有人教你「借錢唔還」,你會怎樣評價這個人?就算是一個尋常市民,你都會認為他失言,何況是一名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 然而,在昨日一個探訪長者活動上,民主黨的胡志偉竟然教經濟有問題的長者申請屋宇署的維修基金,如果無力還款,政府亦不會追究,最嚴重只是「釘契」。在旁的陳鑑林「看不過眼」,即時指胡志偉不可教人「借錢唔還」。 為了讓九龍東的候選人更瞭解該區長者的需要,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安排了一次探訪活動。當眾人抵達住在私人物業的鄧婆婆家時,她便立即向候選人說出自己的苦況。她表示,該自住物業在多年前購入,但由於大廈需要進行維修,她亦要負擔昂貴的費用。鄧婆婆指出,自己根本難以負擔,但又苦無對策。 指政府最多只係「釘契」 這時,胡志偉便建議鄧婆婆申請屋宇署的維修基金,之後以36個月時間攤還款項。不過,鄧婆婆表示她根本沒有收入,即使借了錢亦無錢還。胡志偉竟說:「妳啲錢可以唔還。」陳鑑林見狀立即插口說:「你(胡志偉)唔可以教人借錢唔還。」而胡志偉則補充說:「如果真係無錢就可以唔還,政府又唔會追妳,最多只係釘契。」 而在活動之後,胡志偉解辯稱,他不是教人「唔還錢」,加上他說的情況只是在「情非得已」下發生。 陳鑑林則表示,理解鄧婆婆的苦況,但認為胡志偉不可以教唆別人拖欠款項。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3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2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9-10 |
學者質疑思匯港大民調公信力 批評學術機構與偏執政團合作 混淆政學界線失客觀性 |
【本報訊】(記者 遲宗平)思匯政策研究所與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合作進行的2004年立法會選舉滾動調查結果,被很多傳媒屢屢引用,似乎成了觀察選情的一個重要指標。但越來越多人士質疑,這項調查欠缺公信力。更有學者批評,港大作為學術機構,不應與一個有強烈政治立場、取向的論政團體合作,否則會混淆政治與學術的界限,令市民感覺民意調查已預設政治立場,調查失去公正性及客觀性。 不少觀察選情的人士認為,思匯選舉網站Vote04.hk在政治立場上「擺明車馬」,不少內容明顯是支持「泛民主派」;而思匯卻又同時與港大合作進行選舉調查,並在網站上公佈結果,似有意影響選情。對此,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統籌員王家英認為:「思匯或者講陸恭惠,她的政治立場大家都很清楚;作為民營機構,有立場並沒有關係。但港大則要小心處理,認真考慮是否應該與這類有強烈政治主張的機構合作。」 王家英:影響學術客觀 王家英指出,港大是公帑資助的學術機構,與政治取向鮮明的論政團體合作,會令市民感覺到港大可能有某些政治動機,並令學術和政治的界限變得模糊。「特別在選舉期間,市民容易質疑有關民調受到有關政團的左右,進而影響了學術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對思匯選舉網站公然力挺「泛民主派」,又在網站上連結港大調查、並不斷強調「誠意推薦,最佳選舉指引」,市民質疑這是思匯用錢「買」民調來為它所支持的政黨製造聲勢,或企圖影響選情。 王家英認為,港大民意研究中心計劃主任鍾庭耀應該考慮此問題:「是否被人借來過橋呢?事關港大名聲,鍾庭耀要交代一下。」 陸恭蕙不覺有乜唔妥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陸恭蕙回應有關問題時聲稱,不明白為甚麼有市民會做這樣的推論和判斷。「市民對調查政府和各方面都好有興趣睇,我地亦同浸會做咗另一個調查。結果公佈咗,任何機構想連結,我們都歡迎。」她又稱,自己支持民主,但非支持某一個政黨:「我地有政治理念有乜唔得?」但她也承認如果民調的專業性受到質疑,則另當別論。 鍾庭耀稱符專業操守 鍾庭耀接受本報查詢時,辯稱市民「可能對學術研究及港大的調查工作有所誤解」。他說,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嚴格遵守一套服務政策,不受委託或贊助機構影響;民意研究隊將保留有關調查所得數據的版權,有關版權亦可與贊助機構共同擁有。他又稱,港大民調計劃最近進行的滾動選舉調查,完全符合香港法例和大學政策的框架,符合學術專業操守,歡迎任何學術及專業人士評審有關工作。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29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EDT EDT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ANALYSIS by CHRIS YEUNG 2004-09-10 |
Turnout won't stop the wind of change |
Six years ago, vengeance votes pushed the turnout in the first post-handover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to a historic high. About 1.49 million people - 53 per cent of registered voters - cast their ballots to displace the undemocratic provisional legislature. Two years later, and overcome by a feeling of political futility, voters shunned the ballot box. Only 1.33 million voted, a turnout of 43.5 per cent. With two days to go before this year's Legco poll, the guessing game is on the turnout. Yesterday, a group of academics from Baptist University estimated from their own poll findings that turnout would be 54 to 56 per cent. Given there are 3.2 million registered voters, that means 1.7 million to 1.8 million people casting their ballots. The Baptist poll say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intend to vote has been rising in the past week.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 predicted turnout of 49 to 53 per cent. A high-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 predicted the turnout was unlikely to exceed the 53 per cent seen in 1998. He said voter enthusiasm had waned because of a marked improvement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tmosphere in the past year. HKU opinion poll results out this week showed a rebound in the popularity of the chief executive and the central and Hong Kong governments. The official said voters might also be deterred from voting because of frustration and disappointment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st legislature. Pundits said the blitz of negative publicity directed at candidates from leading parties, and an excess of smear tactics, could also dampen the enthusiasm to vote. If the turnout is a record in absolute and in percentage terms, it would hardly be a surprise given the deep-seated change i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since the July 1 rally last year. It would offer further proof of society's rising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civic-mindedness and of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coming out and being counted - in rallies and elections. The negative mood about the elections may yet prevail. Still, it is unlikely to be strong enough to reverse the wind of change or weaken the aspiration for participatory politics.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910027005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S05 |
英文虎報
|
Teddy Ng 2004-09-10 |
Incumbents to hold Kowloon West |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for the pro-democracy group to grab all four seats in the Kowloon West constituency as the pro-Beijing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DAB) has a good track record in district work, according to analysts. They also predict that the battle for the four seats will not be as fierce as some have suggested and that the four candidates who are standing for re-election will be returned. One of these is democrat James To whose campaign was temporarily sidetracked by a rent controversy and the non-declaration of his interest in a property used as the party's office. Another interesting sideline will be the support for independent Lau Chin-shek who has proposed a conciliatory approach towards Beijing. There are six lists of candidates competing for four seats to be elected by 420,000 voters living in Kowloon City, Sham Shui Po and Yau Tsim Mong. Those seeking re-election are democrat To, Frederick Fu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DPL), Tsang Yok-sing of the DAB and independent Lau. The other two lists include the ADPL's Liu Shing-lei and independent Lau Yuk-shing. All candidates, except Tsang, are demanding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07 and 2008. The DAB's manifesto listed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07 and 2008 as one of its aims but changed this to 2012 after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ruled against universal suffrage last March. Because of this, Tsang has been at the centre of attacks by other candidates during various election forums. In the 2000 Legislative Council race, the list comprising Lau and To won 41.2 per cent of the vote, followed by Fung (35 per cent) and Tsang (23.5 per cent). The pro-democracy camp is hoping to get all four seats this time, with either Liu or To's running mate Chan Ka-wai finishing ahead of Tsang. However, polls conducted by Civic Exchange and Hong Kong University show Tsang ranked second in popularity, with about 15 per cent of the vote. Political commentator Lau Yui-siu said the DAB had an ``iron vote'' as they had done more for the district than the Democratic Party. The party had organised leisure activities in the constituency, such as dance classes and medical check-ups. Tsang's popularity rating shot past the ADPL's Fung, who was ranked third in the poll with 10 per cent. Lau said that the ADPL also had a good record of district work and serving the grassroots sector. He said Fung could get more votes than Tsang, whose party's image had been affected by the switch in the timetable for universal suffrage. To's list remained the most popular despite the flat controversy, remaining at 15-20 per cent. Political commentator, Camoes Tam, said he expected To to be re-elected and the only question was how many votes he would receive. Lau said the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To did not involve anything immoral and there was no evidence to suggest he had gained financially by not declaring his interest in the property. ``But his running mate Chan Ka-wai and the ADPL's Liu have very little chance of being elected. Liu is ranked fifth in the poll, with only 3 per cent support,'' Lau said. ``He still has a long distance to go to overhaul the DAB's Tsang.'' Tam said the support for Lau should prove interesting. Lau's support rate stands between 10-15 per cent. ``Should Lau end up with the most votes, it would certainly indicate that his conciliatory approach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public,'' Tam said. |
文章編號: 2004091044800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港聞 A26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發叔隨時墮馬 長毛後勁凌厲 |
根據港大和嶺大的最新民意調查,新界東六張參選名單中,「七‧一連線」的鄭家富、劉慧卿、湯家驊;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和民建聯的劉江華都穩操勝券。餘下兩席,將由獨立候選人黃宏發、長毛梁國雄和「七‧一連線」的黃成智爭奪,三個只能活兩個。其中,以長毛被看高一線,而在新東經營多年的黃宏發和黃成智都面對出局危機。 黃成智仍稍領先 港大和嶺南大學的民調均顯示,黃宏發、長毛和黃成智三人的支持率相若,暫時以黃成智稍為領先,但相距只得一至兩個百分點,扣除抽樣誤差後,鹿死誰手仍難說定。嶺大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就指出,目前較看好梁國雄,因為他的支持度有上升趨勢,後勁不錯。反而去屆勇奪一成半選票的黃宏發,這次遇到多方夾擊,新手田北俊與湯家驊奪去大量中產人士歡心,劉江華手握部分鄉事票,加上殺出一個同屬學者背景的港進聯曹宏威,令黃宏發隨時有墮馬危機。 不過,三人之中危機指數最高的,其實是「鑽石名單」的黃成智。在二千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泛民主派共有五成多選票,李彭廣預計今屆的形勢也差不多,最多增加至近六成,這些基本票本將由「七‧一連線」和梁國雄瓜分,當梁國雄形勢愈好,黃成智的危機又多了一分。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34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9-10 |
領洋錢搞港事 目的成疑 |
【本報訊】(記者 遲宗平)本港多個政策研究機構及政治團體,近日被揭發多年來一直接受有美國「中情局分店」之稱的「全美推動民主」(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簡稱NED)的資助。有學者認為,民調機構申請NED、NDI等政治色彩濃厚的海外機構的資助,公眾難免會認為它們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與NED相同,調查的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都令人懷疑;因此,公眾有權要求有關政治團體交代是否在申請資助的同時,向NED做出了甚麼承諾,包括是否因為本身接受外國政治團體的資助而反對23條立法。 受資助應考慮背景 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局成員、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協理院長李正儀指出,按傳媒報道內容來看,思匯政策研究所及港大民意調查網站都收過NED近百萬的資助,想說他們的調查沒有受到NED影響都很難。「不是說你用人家的錢就是邀請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但公眾會覺得你們的意識形態是相同的;特別是作為獨立的研究機構,領取捐款或資助時,更要很小心地考慮,會否令公眾產生這方面的質疑。」 她強調,雖然不能因為接受資助就斷定調查結果受到影響,但難免會讓市民產生這方面的懷疑,進而質疑調查的客觀性。 「引洋進港」政治敏感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則表示,是否會有干預,要視乎資助性質及提供資助的機構有沒有要求受助機構做甚麼事情。他說:「受助機構在申請時必須清楚瞭解有關機構的背景,考慮自己的研究會否受到干擾,如果會,無論學術工作或政治活動都應該拒絕。因為這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牽涉外國政府插手支持本地活動,屬政治敏感問題,要想清楚是否有政治後果。」 他認為,如果公眾對這種資助有質疑,可以要求受助機構解釋及澄清。「有公眾質疑,當日一些政黨或個人反對23條是因為他們本身接受外國政治團體的資助,這很有可能。這一問題可以攤開來討論,而受助機構也要解釋是否在接受款項曾答應過條件。」 思匯聲稱「無人干預」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兼民權黨主席陸恭蕙在回應本報查詢時聲稱,這些機構從來沒有干預過思匯進行的研究,所以不存在問題。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9-10 |
滾動民調令人滿腹疑團 |
【本報訊】(記者 鍾立)港大民意網站與思匯政策研究所近日定期發放立法會選舉滾動調查結果,表面上可以讓選民即時瞭解選舉形勢發展,但有不少學者指出:由於民調的「樣本少、誤差比率很高」,公佈的數據大幅波動,讓人眼花繚亂,不僅無法反映實際選情民意,更令人懷疑是否有意借民調影響選情。 支持率四天差半成 《星島日報》就此訪問了熟悉民調的香港發展論壇總幹事張志剛。張表示對這種所謂的滾動式民調「滿腹疑惑」,因為有些名單支持率,相隔4天卻可以相差百分之4,以涂謹申名單為例,比較8月28日至9月1日的結果及8月29至9月2日的結果,一天之內支持率上升5個百分點,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波動? 張志剛以新界西選區為例分析說:由於該選區有10多張名單,而該民調以每區300個樣本進行調查,「假若上下誤差有百分之6,當誤差抵銷後,只剩200票,除番10多張名單,可能每張名單僅10多票,這個結果根本無意義,到底又反映甚麼?」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早於95年立法會選舉中,開始引用有關滾動民調方法,計算方法是每日訪問300多人,累積至1,000人為基數,以後每日增加近200名新樣本,同時減去最前一日的樣本,中間一段數據會累積4至5日;增減後的滾動數據每天發表一此。 舊數據多衝淡實況 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指出,這種調查方法下,「舊數據」所佔比例太高,結果會被「衝淡」未能反映最新選情變化。以新界西為例,若新增滾動樣本只有100或200,12名候選人可能各得10多張票,誤差可能極大;若兩張競選名單實際支持度只差1個百分點,但調查的正負誤差比率高達百分之5,那麼調查結果完全可能和實際情完全相反。 樣本不足毫無意義 此外,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統計學者指出,調查樣本不足,得出的結果可說毫無意義,未必真正反映候選人的地區支持率。面對五花八門的民調方法,學者建議傳媒報道民調結果時切勿略去調查誤差率,市民亦要學懂掌握民調的關鍵性資料,以免被擾亂視聽,影響判斷。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港聞 A11 |
大公報
|
李易明 2004-09-10 |
選舉 特稿 |
「穩定派」宜配票民建聯 |
自由黨今屆選舉首次進軍地區直選,由田北俊與周梁淑怡分別出戰新界東及新界西。臨近投票日,兩人走勢凌厲,絲毫未有遏止或放緩之勢;如無意外,兩人得票將可順利當選有餘,田北俊得票甚至有可能「爆棚」。但由於田北俊名單並沒有第二名,所以多出來的選票,可能會白白浪費掉,無法「帶挈」多一名黨員或友好進入立法會。 田少足可取兩席 田北俊首次接受地區直選洗禮,卻勇猛非常,完全不加「樁腳」 ,只憑個人實力、魅力及知名度單打獨鬥,落區拉票。民調走勢顯示,田北俊支持度一直處於高水平,僅次於泛民主派的「鑽石名單」,但候選人數目卻是一人與七人之比。根據港大民意調查,田北俊最新支持率已達到新界東可取一個議席的門檻,亦即百分之十四,順利當選沒有問題。民建聯「薪火團隊」的支持率則只有百分之九,仍未足以取得一個議席。 如果參考嶺南大學在八月三十日至九月三日進行的民調,則「田 少」走勢更凌厲,撇除所有未決定及不願回答的被訪者,他的支持率已達百分之十八點七;同期港大民調更顯示,撇除未決定的被訪者,他的支持率已高達百分之二十二,隨時有足夠票數取得兩席。 無可奈何浪費掉 可惜田北俊名單只有一人,並無設第二位,所以多出來的選票,最終將會白白流失。有地區人士表示,自由黨也未必會與其他候選名單配票,所以其他名單並不會受惠於田北俊「滿瀉」的選票。由此看,選民因為支持自由黨理念而投票選田北俊,其中一個相當部分將會無可奈何浪費掉。 港進聯朱幼麟宣佈棄選時,曾有人問田北俊,自由黨為何不考慮吸納朱幼麟作名單第二位,田北俊坦言自由黨亦曾考慮在黨內為他找「樁腳」,但最終決定不會隨便找「樁腳」,仍然由他一個人自組名單參選。日前,負責自由黨競選工作的劉健儀,已承認有可能錯失多贏一席的機會。 周梁直迫譚耀宗 另一邊廂,在新界西出選的周梁淑怡亦狀態大勇。雖然自由黨從未參加立法會地區直選,理論上在區內並無「票倉」,也沒有「鐵票」,但出乎意料地,選情卻一直看漲。 新界西共有十二張參選名單,周梁淑怡的支持率一直緊追第一位的民建聯譚耀宗名單,但值得留意的是,譚耀宗的名單有八人,周梁淑怡名單只有她和丁午壽,又是「空降」,兩人能敵八人而形成威脅,吸票能力絕不簡單。目前,新界西仍沒有一張名單能在港大民調中取得達到百分之十三的門檻支持率,而周梁淑怡名單已取得百分之九,與譚耀宗名單的百分之十隻差一個百分點。 選民善用手中票 沿用嶺大民調分析,如果撇除未決定的被訪者,周梁淑怡的名單已有多達百分之十五點九的支持,連帶名單第二位的丁午壽,都有可能贏得新界西第八席。不過,丁午壽私下在多個場合均表示,今次參選只是義助周梁,爭取經驗,自己無意當選。 配票是泛民主派在地區選舉中慣用的招數,相對而言,支持香港穩定的愛國愛港力量,一直較少作此考慮,但最終選出合適人物,令立法會中支持穩定繁榮的力量能發揮更大作用,將是選民在選擇候選人時必須考慮的。怎樣善用你們的選票,將是理智選民在投票時必須詳加考慮的問題了。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6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要聞˙政情 A24 |
香港經濟日報
|
鮑永健、伍寶賢 2004-09-10 |
立會選戰 |
黃成智遇襲 首宗選舉暴力 起飛腳疑兇即提堂 還押精神病院 |
繼九龍東獨立候選人鄭經翰日前在秀茂坪,被過百名「阿伯」圍攻後,新界東「七一連線」候選人的民主黨黃成智,昨日早上於上水派傳單時被人襲擊,右手手腕扭傷,其助理的牙骹則要包紮,成為今屆選舉首宗暴力事件。 一名涉嫌施襲的男子昨日當場被捕,並於昨午提堂。鑑於法官懷疑被告精神有問題,被告懷疑精神有問題,還押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待索閱心理醫生報告後再訊。 民建聯發聲明 促警依法查處 對此,民建聯已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任何暴力及非法行為,並促請警方依法查處這次事件。民建聯又指,該黨一向竭力維護選舉的公平公正,故選舉應在和平的氣氛下進行,呼籲市民在任何情況下保持理性及冷靜。 據港大民調顯示,由民主黨、職工盟、前線及45條關注組組成的「七一連線」,在新界東的支持度持續維持於約40%,只能取得3席,而排第四的黃成智則選情「危殆」。 上水站拉票 與助理俱傷 昨晨黃成智及其助選團在上水火車站附近一條行人天橋拉票時,遭一名58歲的男子,突然上前襲擊,經在場人士分開後,該男子又「起飛腳」踢向黃成智。 黃成智及一名助選團成員報稱受傷,涉案男子當場被警員制服,其後被警方落案起訴,並於昨午在粉嶺裁判法院應訊,被告暫毋須答辯,還押小欖待索閱心理醫生報告,案件將押後至9月23日再聆訊。 被告無業 亦涉毀長毛宣傳板 被告劉華亮(58歲),為無業漢,同時涉嫌於前日在上水火車站附近,毀壞另一名候選人梁國雄(長毛)的4塊競選宣傳街板。 「七一連線」昨傍晚如常進行「造勢」活動,獲多名來自其他選區的民主派候選人出席支持,包括港島的45條關注組成員余若薇、九龍西獨立候選人劉千石及新界西職工盟李卓人;而黃成智則在家休養。 鄭家富:全是打擊民主派 對於「七一連線」昨日造勢,成員卻在早上被襲擊,會否太巧合?鄭家富表示:「別人怎樣揣測也可以。(民主黨)何偉途在選舉前被捕,近日又傳出相片,就不是『巧合』,都是為了打擊民主派選情。」 「七一連線」兼45條關注組成員湯家驊表示,每日落區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暴力事件。他說:「曾有一位街坊指著我鬧了15分鐘,又有人向我們掉雞蛋、吐口水,有女義工被人用粗口大罵。」 對於黃成智今次遇襲,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說:「如果有任何候選人或他們的支持者,要擁護某一方面的意見,我們絕對鼓勵他們要依法辦事,尊重我們選舉的制度和有關規定。」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說,事件不會影響選舉的投票率。他又指,警方將於投票日在各投票站派員駐守及巡邏,故毋須過分擔心當日會出現暴力事件。警務處處長李明逵昨表示,香港是法治地方,不論是參選人、選民及普通市民都要守法,如有人進行違法行為,警方必定會嚴謹處理。(另有選舉相關報道見A26版 —— 馬丁靠拉 蔡素玉要搶 港島世紀戰 告急聲不絕)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0015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政情 A26 |
香港經濟日報
|
詹穎頤、吳志賡 2004-09-10 |
立會選戰 |
馬丁靠拉 蔡素玉要搶 港島世紀戰 告急聲不絕 |
港島區6個議席,5席大致上已名花有主,最後1席,成為民主黨李柱銘和民建聯蔡素玉世紀之爭。民主黨近日已發動其他明星級的候選人,全力替李柱銘拉票,該黨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說:「若李柱銘落選,就大件事,會是國際新聞,我們是不會讓他輸的。」 民建聯為要狙擊李柱銘,近日發動「明搶」親中陣營另一候選人范徐麗泰的票,大力呼籲:「范徐麗泰的票已經『滿到瀉』,所以請投民建聯一票!」以圖令蔡素玉不致墮馬。 若依港大最新民調顯示,民主黨楊森名單雖比民建聯馬力超前11個百分點,但民建聯選舉發言人葉國謙較早前坦言,該黨有5至7個百分點的隱性票,反映兩張名單支持度非常接近。 余若薇外區替友好投票 民主黨擔心李柱銘「墮馬」並非無因,民主黨內部分析,投給「四十五條關注組」余若薇名單的支持者,不少是基於不滿民主黨,所以即使提出「1+1=4」的配票策略(呼籲市民聯同多一位朋友投票,以令4位泛民主派同時入局),支持余若薇的擁護者未必會改投民主黨。民主黨現時仍然最擔心的困局,就是余若薇名單取得過高票數,令致楊森名單的餘額,難保李柱銘入局。 李柱銘除不斷發出「掹車邊」的危急信息,據悉,其助選團有意淡化「1+1=4」的口號,改為全力宣傳「支持民主黨」,民主黨助選團並有內部指引,待市民查詢配票問題,才會作出解釋,否則不必多談。 至於余若薇,未知是否放軟手腳,每天都抽出時間到其他選區,替友好拉票;反之,其他明星級候選人,例如鄭經翰,則輪流到港島區為李柱銘拉票。 另一邊廂,親政府陣營內,「搶票」的情況就明顯得多。民建聯港島區消息透露,為了順利「保送」蔡素玉入局,一個星期前,民建聯已開始接觸不同社團的領袖,包括福建社團、廣東社團、華人社團、潮州商會等,呼籲他們集中選票往民建聯,令流失到范徐麗泰的選票,回流到民建聯。 范太︰千萬不要信民調 消息人士坦言,這是無協議下的宣傳方法,而社團票佔民建聯票源約兩成,相信選票回流有助蔡素玉爭取到最後一席。在最後一周,民建聯會加緊到不同的社團,主動感動理念相同的對象,和爭取一些游離票。 一直強調不會配票的范太,本周就打出新口號,強調支持她的人,一定要於9月12日,出來投她一票。「千萬不要相信民調,以為范太夠票,就不投票。」 因患癌一度絕跡於拉票活動的馬力,今日趕及在投票前夕,返港重新投入競選活動。馬力上月切除結腸癌後,上周在廣州醫院接受了化療,他昨日接受電視台專訪時表示,目前康復進度良好。他表示,「現階段做化療,注射藥物追殺殘餘的癌細胞。由於內地採取中西醫結合的療法,一面做化療,另一方面用中藥固本培元。」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001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香港新聞 A04 |
香港商報
|
2004-09-10 |
劉:效劉翔朝議會衝刺 |
距離立法會選舉日僅餘下2天,民建聯新界東候選人劉江華表示,會以國家奧運隊「欄王」劉翔為榜樣,在「競賽場」上忘我地向著目標衝刺!他說:「成日諗其他野始終不利!選舉就好似運動一樣,要專心一致,心無雜念,宜家我們不會理傳媒、民調;面對批評,一切處之泰然!」他期望,今屆能力保一席,並在票數上有增長。 甫宣佈參選便直認選情嚴峻的他指出,反對派在今屆的聲勢相當浩大,並挾著去年區議會大勝的餘勢!他說:「全港30席直選,他們的目標是取25席,留番5席給我們(民建聯),這個數字很清楚,形勢非常嚴峻;假如他們真的取得25席,加上功能團體超過半數,他們便可以控制立法會,他們認為可以癱瘓政府、挑戰中央,這種情況不單是民建聯,香港也面對著嚴峻局面!」 盼市民理性選擇 劉江華續稱,根據民主派過往的行為、言行,假如由他們取得權力,這對香港是非常不利!事實上,2間國際評級公司在5月份已發出警告,如果他們的議席過半數的話,投資者是不會放心,這對香港的營商環境、經濟復甦必定會帶來沉重的打擊,「香港市民是否願意付出這個代價?是否願意看到一黨獨大,這個市民需要有一個抉擇!」 他又說:「屆時矛盾一定很尖銳,行政與立法的關係必定會走到最尖銳,可能政府話去東、反對派就話去西!在此情況下,事事難於推行,香港亦會陷於政治動盪階段,而且會持續一段長時間,我相信對香港不利!」 問到民主派連串負面新聞,會否加強他的勝算時?劉江華直率地回應說:「冇!原因是形勢仍然非常嚴峻,而且醜聞未必一定影響選情。他說「我們的形勢仍是未敢樂觀,所以我們不會鬆懈,繼續努力!如單看港大的民調,我們的支持度有11%、12%,距離14.3%取得一席,仍有距離,調查會有誤差」。 談及爭取第二席的問題,他不諱言:「我不樂觀,感到難度非常大,差不多要出現奇跡!所以宜家情況不能相信民調,我們會繼續衝線,希望鼓舞全體助選團的士氣。我們這次打仗,錢唔夠自由黨多,聲勢唔夠反對派大,我們只有靠士氣,士氣是唯一的本錢!」 政綱充實貼近民情 從民調結果看,現時自由黨的田北俊一支獨秀,而港進聯的曹宏威及獨立候選人黃宏發知名度高;雖然市民或多或少會質疑民主派的誠信、操守,但他相信他們流失的票源不會轉到民建聯身上。劉江華說:「其實七一(連線)今年沒有特別搞作,只是明星號召吸引,市民對他們的政綱、民生改善方法會感到模糊,所以應該是選明星,或選有政績,政綱的團隊呢?民建聯無乜明星,但我們有充實政績、政網亦貼近民情!」 不過,劉江華相信,在比例代表制下,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要開拓自己的票源,以政綱、政績吸引新選民,「我希望未來數天沒有大事發生,選民能在冷靜平和理性環境下作出選擇」。商報記者黃慧琪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1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0 |
投票人數最多競選形勢最亂游離票主宰新界西第八席 |
被視為今屆立法會地區 直選形勢最混亂的新界 西選區,除吸引多個政黨的現任立法會議員角逐連任外,更有一些以獨立身份參選的政壇「新丁」加入戰團;而按民調的走勢,該區十二張候選名單的支持度甚為接近,加上有逾四成的游離票,為五個地區直選之冠,最後的第八席誰屬確實難以預料。 今屆立法會新界西直選是登記選民人數最多的選區,多達超過八十七萬名選民,而議席亦由上屆的六席增至八席,共有十二張名單角逐,其中包本來自民主黨、職工盟、街工、民協及獨立議員陳偉業共六張泛民主派名單,與民建聯及以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為首的自由黨名單爭「一日長短」外,亦吸引一些政壇新秀如查錫我、伍得良等獨立名單參選。 譚耀宗支持率領先 但據港大民意網站由八月起至今進行的民調顯示,目前以譚耀宗為首的民建聯名單以一成支持度,領先排第二的自由黨周梁淑怡為首名單約兩個百分點,至於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民主黨的何俊仁。李永達名單,以及獨立的陳偉業名單,亦分別排在第三至七位,支持度分別介乎百分之四至七左右。由於現時沒有一張名單的支持度超過百分之十二點五的「門檻線」。預計上述七人料大有機會當選,現時以近百分之二支持度排第八、九位的民協嚴天生名單及獨立查錫我,亦有力爭取第八席晉身議會。 臨門形勢變數甚多 不過,由於新界西目前仍有約四成六的游離票,令選舉形勢將可能出現許多變數,亦有可能出現領先的名單排第二的候選人如民建聯張學明、自由黨丁午壽,甚至街工的於兆堅亦有機會爭取第八席「出線」。 民建聯候選人張學明對自己能否當選未有十足把握。他指出,由於未有名單的支持席超過百分之十二點五,所以未來數日會努力到元朗一帶鄉郊,爭取「鄉事票」支持。 而一直爭取可以有兩席進入議會的民主黨何俊仁及張賢登名單,雖然近期的支持度下跌,但張賢登指,新界西的選情緊湊,相信未到最後一刻,結果仍難料,他們會繼續盡力拉票,希望能爭取兩席。 而民協的嚴天生亦表示,雖然民建聯擁有鄉事票源,但他指民協在屯門服務多年,本身在該處有票源,認為自己有力與張學明「拗手瓜」爭取第八席。 查錫我:拉票添信心 至於近期在民調中出現微升的獨立候選人查錫我表示,雖然他不及其他政黨有所謂「票倉」或「鄉事票」支持,但他承認近日拉票時,得到多點選民認識自己,令自己信心大增,他會盡力爭取游離票的支持。 本報記者報道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09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每日雜誌 A22 |
星島日報
|
齊秀峰 2004-09-10 |
架勢堂 |
親政府陣營不宜太樂觀 |
還有兩天便是立法會決戰時刻,假設不出現台灣阿扁式的世紀一槍,選情大局已定,問題只是把脈把得準不準而已。齊秀峰問過幾個高人,皆認為親政府陣營不要對選情看得過分樂觀。 經過連番左爆右爆的醜聞,選民的情緒趨向平靜,政界中人一般估計,泛民主派在今次選舉中難望大勝,想超過三十席要有奇跡,得廿五六席已算合理賽果。 《星島》最新做的五個選區民調顯示,愛國陣營選情不壞,在九龍東和新界西有可能取得第二席,泛民主派在直選大約只能取二十席。齊秀峰再做功課,嘗試找不同傾向的政壇高人,叫他們摸水晶球估賽果,竟不約而同得到相同答案,他們皆認為不要過分看淡泛民主派選情。 廿七八席危機處理 比較同情泛民主派的政壇高人謂,民調可以參考,不可盡信,如今各區都有三四成的游離票,是歷屆中最高。這批未作決定的選民心態不易解讀,他們可能不去投票,但一去投票多數投泛民主派。這些選民接到民調訪問員的電話,可能心中會想,你不是我的姨媽姑姐,我為甚麼要告訴你我投邊個。愛國陣營有鐵票,泛民主派也有暗票。 高人也說得坦白,所謂泛民主派告急是選舉策略,他們應可取廿五至廿六席,如果表現較預期佳,可拿廿七八席。從政府角度,若泛民主派只得廿五六席,還可以用平常心對待,如取得廿七八席,政府已經要當危機處理,因為若范太連任立法會主席,她不能投票,政府要確保支持自己的議員要全數出席,否則只要有一兩個人開小差,法案隨時給人打殘,施政局面相當嚴峻。 勿小覷泛民主派得票 齊秀峰叫高人估一估出現這個結果的機會多大,他估有兩三成機會,因為游離票太多,那批人政見傾向泛民主派,如果投票率高,等如這批人湧出來投票,令選情的變數增加。 那邊廂支持愛國陣營的政壇高人,眼看民調的結果有利,同樣不敢小覷泛民主派的得票,他認為思匯政策研究所和港大民意研究計畫做的滾動民調,亦有值得留意的地方。 高人認為,泛民主派可能取得廿七席,當中直選佔廿二席,在三十席直選只失八席,包括民聯建在五個區各得一席,自由黨在新界東、新界西共得兩席,范太在港島得一席。高人承認這是對民建聯選情較悲觀的估計,但有近四成選民未決定的前提下,只能作保守估計。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26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港聞 P03 |
都市日報
|
2004-09-10 |
馬力亮相最後衝刺 馬丁叫危大班撐場 |
拉票 距離立法會選舉還有兩天,參選政團及候選人都鼓足全力最後衝刺。在競選期間返回廣州做手術及休養的民建聯主席馬力,昨晚返回本港,今日起便投身選戰,在中環街頭拉票;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則因民調不樂觀,近日頻頻叫危,更邀得在九龍東參選的前名嘴鄭經翰越區助陣,今日以宣傳車遊車河形式拉票。 據瞭解,馬力昨晚返回本港,迅即與民建聯黨友安排宣傳大計,瞭解民建聯近期在港島及九龍西的支持度輕微下調的原因。在廣州結束階段性化療的馬力,復元情況良好,醫生囑咐他不宜參加劇烈活動。馬力表示,接受治療期間,對選舉的掌握不多,不願評論在港島爭取兩席的目標會否落空,但會盡力衝刺,未來幾日他會進行拉票及競選活動。 另一邊廂的民主黨亦陷於苦戰,根據港大民意網站的調查顯示,楊森名單的支持度近期徘徊在一成半至一成六之間,較高峰時下跌4個百分點,反而同區參選的余若薇名單及范徐麗泰的支持度保持平穩甚至上升,令欲憑民主黨第二席晉身立法會的李柱銘選情更添變數,李邀請鄭經翰過海相助外,未來兩日亦會推出新招。港島區參選的名單還有曾健成及黃錦輝;九龍東方面,則有民主黨的李華明、工聯會的陳婉嫻、民建聯的陳鑑林及獨立的梁家傑。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0441001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論壇版 A34 |
明報
|
馬嶽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 2004-09-10 |
民主派有隱性票源? |
香港選舉傳統智慧認為親中陣營有所謂「隱性票源」,即民調不能充分反映其支持度。最近選舉民調的走勢卻令我懷疑:民主派會否也有民調不能反映的隱性票源? 對觀察了選舉不少年的我來說,最近各民調反映的各區結果都非常「合理」:民主派在港島約得六成選票,是98年水平;九龍西會略少於八成,和98和2000年相若;新界東七一連線加長毛約五成,是2000年水平;新界西約六成多,和2000年相若;唯一有增長的只是九龍東,在大班和梁家傑參選下,會將民主派得票由以往的一半推高至六成。 問題是:這一切都太「合理」了,完全符合過往我對兩大陣營實力對比的觀察。如果選前民調反映了各候選人真正的支持水平,或甚至親中陣營還有隱性票源未被反映,那便變成七一其實差不多沒有效應,因為民主派總得票比例比上兩次選舉都沒有增加。這明顯違反我們對近年政治情勢和民情的估量。 令我覺得不對勁的是:這跟去年區議會選舉前我的感覺太相似了。當時不少人認為選舉氣氛淡薄,並且根據過往地區實力的分析,民建聯和民主派的實力對比不會大變,甚至連本身掌握不少民調數據的兩大黨,選前都沒能預見民主派大勝的結果,結果卻是額外增加的20多萬票改寫了戰果。這令我作一個大膽的推想:民主派可能有隱性票源不能在選舉民調中充分反映。 我對民調為什麼一直會低估左派支持,有以下解釋:一、左派支持者以長者和教育水平低者偏多,這些都是拒絕回答比例較高的群體;二、左派支持者政治理念較保守,較不願向陌生人表達投票意向;三、部分左派支持者是跟隨組織動員者投票,可能選前不清楚會投誰;四、左派候選人比民主派候選人有更強動員能力,更能保證他們的支持者會投票,反之其他候選人的支持者可能投票比例較低,而令真正得票率比民調反映為低。 民調顯示 七一沒有效應? 如果民主派也有隱性票源,這些票在哪裏?我有以下猜想: 第一,今年各項調查中拒答的比例增多,很可能部分民主派支持者也學會了不透露投票傾向,或者因為政治上的低氣壓而不願意透露投票選擇。 第二,現時民調中答「未決定」比例很高,某些區甚至到了選舉後期表態的比例不足一半。不少人將答「未決定」者界定為游離票是很有問題的,因為這無異假設所有受訪者都會投票,在歐洲或台灣等投票率達七八成的地區或許可以,在香港則肯定是錯誤的假設。我覺得很多答「未決定」的都不會投票,只是為避免尷尬才答「未決定」。 在真正會投票而「未決定」的人中,應以民主派支持者比例為高,因為各區左派往往只得一至兩張名單,支持者的選擇應該很明顯,但民主派支持者卻往往面對多個選擇,可能還要考慮配票的可能性(正因如此,新界西和九龍東未決定的比例偏高),很可能到最後階段還真的「未決定」,令民調低估了民主派候選人的支持度。 第三,民調其實是無法探知受訪者投票意欲的強度(propensitytovote)的,往往只假設所有受訪者的投票意欲一樣。過往左派之所以被民調低估,一個原因是因為左派支持者的投票比例較高。去年區議會選舉正顯示:可能有相當數目的選民受七一效應影響,堅決的跑出來投給民主派,起碼抵消了上述左派隱性票源的效應。部分這些選民(例如年輕人),可能還是很少在家中被電話訪問員找到的。 上述只是我在沒有真正數據下的大膽猜想,雖然我覺得這猜想很科學。如果這猜想是對的話,將是對日後選舉民調和選舉工程的莫大挑戰。如果這些猜想是對的,我們有可能繼上年區議會後,再看見一個意外的結果,否則如果民主派整體得票率只維持六成左右(2000年是五成七),則可說七一效應對民主派的支持度的影響,已經非常微弱。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4011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要聞 A02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頭條 |
醜聞挫第二梯隊長毛或「爆冷」 民主派最多可贏22席 |
距離投票日尚有兩天,選舉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本報委託機構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過去一輪的負面新聞對部分名單產生明顯影響,原先被視為有機會的第二梯隊人物,入局機會渺茫,而每區最後一席均爭持激烈。新東更有機會出現示威常客長毛梁國雄亦有機會晉身議員行列。按調查結果,泛民主派預計可穩得二十席至二十二席,其中民主黨可取七至八席,其他黨派則可得八至十席。 本報委託獨立民調機構,於本月六日至八日,在每選區成功訪問約三百名選民,結果發現每區均有約九成選民表示會投票,其中港島區及新界西的受訪者中,更高達九成四表示會投票,而投票意欲最低的九龍西,亦有八成七受訪者表示會投票。 馬丁蔡素玉必有一「死」 在五個直選地區中,新界東和新界西現任議員均受威脅。在本報委託的民調顯示,港島區是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與民建聯蔡素玉之爭。余若薇名單支持度最高,有一成八、獨立候選人范徐麗泰排第二得一成一。民主黨楊森及民建聯馬力名單則叮噹馬頭,分別有一成及百分之九的支持度。預料余若薇、何秀蘭、范徐麗泰、楊森及馬力可取一席,第六席則是李柱銘與蔡素玉之爭。該區還有獨立曾健成及黃錦輝名單。 林文輝可贏胡志偉無望 九龍東方面,可能出現工聯會與民建聯爭一席的情況。工聯會陳婉嫻未受租用工聯會辦事處醜聞影響,支持度遙遙領先達一成九,獨立候選人梁家傑、民主黨李華明名單支持度同樣得一成,顯示原先被視為有望入局的胡志偉勝出機會極低,而獨立鄭經翰名單則以百分之九支持度排第四,陳鑑林以百分之七排榜末。撇除未決定及拒絕回答的受訪者,陳婉嫻的支持度達三成五,料與梁家傑、李華明及鄭經翰穩勝。而陳婉嫻的餘額達一成五,比陳鑑林名單的一成三支持度高,按此結果,排名單第二位的林文輝有機會擊敗陳鑑林取得最後一席。 陳家偉入局渺茫 九龍西可算是最穩定的選區,預料四名現任議員劉千石、民協馮檢基、民建聯曾鈺成及民主黨涂謹申可順利連任。但值得留意的是,在早期民調一直落後的劉千石支持度最高,達一成九,僅與曾鈺成一樣,只得百分之九支持,估計涂謹申是受到以過高租金租用自己物業事件影響,這個結果與部分民調指涂謹申選情受負面消息影響有限的結果明顯有差別,而塗的支持票源,相信流向立場較相近的劉千石,令名單第二號陳家偉入局無望。同區還有柳玉成名單。 「七一連線」的鑽石名單中,撇除未決定及拒絕回答的受訪者,「七一連線」取得三成六支持,只有鄭家富及劉慧卿超過門檻,湯家驊只能靠百分之七點四的餘額取最後一席。相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走勢凌厲,將聯同民建聯劉江華、獨立黃宏發及梁國雄當選,梁國雄更有百分之九的支持度,比湯家驊的餘額更多。新界東還有港進聯曹宏威參選。 張學明可勝不穩 新界西各名單支持度接近,最高支持度乃民建聯譚耀宗,有機會可帶排第二的張學明入局,但情況並不穩定。民主黨李永達、街工梁耀忠、自由黨周梁淑怡、職工盟李卓人及民主黨何俊仁可依次當選。根據民調結果,最後一席則可能是獨立陳偉業、查錫我、民協嚴天生及排於李永達後的陳琬琛或排於梁耀忠後的尹兆堅爭奪。同區還有獨立鄒秉恬、伍得良及新論壇呂孝端名單。 本報調查又發現,選民選擇候選人時,最注重他們的經濟和民生政綱、其次為候選人的個人能力,不少選民亦認為候選人的過往政績及個人操守很重要。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28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文匯論壇 A18 |
文匯報
|
2004-09-10 |
斯 遠 |
思匯所作所為令人質疑 |
思匯政策研究所最近的滾動民調,已成為「民主派」候選人的「助選民調」,只要「民主派」需要鼓氣,它就發出勝選民調;「民主派」需要告急,它就發出危險民調。思匯網站則更加明確地引導市民投「民主派」候選人票,以及不投愛國愛港候選人票,並提供五百個免費發放手機短訊戶口供網友呼籲選民投票作配合。思匯網站還不斷發表惡意攻擊愛國愛港政黨和人士,以及抹黑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漫畫。思匯已經完全掀開了號稱香港民間智囊機構的「學術」面紗,完全以「民主派」的「心戰室」、「助選機構」和「民調中心」的姿態,高調出現在香港政壇。 思匯接受外國政治性組織基金 思匯政策研究所被揭露接受外國資金進行運作。據傳媒揭露,美國民主基金會(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簡稱NED),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更有「中情局分店」之稱。NED多年來一直資助香港「民主派」,今年在立法會選舉中進行「民意調查」的思匯政策研究所、新力量網絡及人權監察,獲贊助近百萬元資金。 社會人士要求選委會關注 美國民主基金會(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NED)成立於1983年,它的經費來自美國國會的撥款,其目的是以美國政府不便出面的方式,向遍佈全球的反政府組織提供資助,進行「顛覆滲透」和推進「美式民主」的活動。NED成立以來,支持贊助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反政府組織。2003年11月6日NED在華盛頓慶祝成立二十週年,達賴喇嘛、陳水扁、李柱銘等人發去賀電。NED作為「干涉他國內政」的神秘組織,通過子系統組織NDI支持贊助思匯政策研究所,再通過思匯的民調打擊愛國愛港候選人和幫助「民主派」候選人,這是美國介入和干預香港選舉的重要行動,思匯在其中扮演了棋子和馬前卒的角色。思匯政策研究所與NED、NDI這樣的外國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接受其金錢資助,在香港進行幫助「民主派」候選人,以及攻擊愛國愛港人士、抹黑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政治活動,引起了社會各方的廣泛質疑,社會人士並要求選委會與廉政公署去查一下,思匯的所作所為有否違反香港現行有關法律? 思匯充當「中情局分店」智囊 NED、NDI還資助思匯125,000美元,用以「研究」功能組別制度,思匯隨後發表有關選舉制度的報告,聲稱「香港多方面不符合國際標準,尤其是沒有一人一票和仍有『不民主』的功能組別」。這是NED、NDI通過思匯的所謂「研究」,企圖否定和推翻基本法規定的香港政制。思匯的報告,也成為美國國會右翼議員攻擊基本法的口實。思匯雖然號稱香港民間智囊機構,但實際上卻無可否認地充當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分店」和美國國會右翼議員的智囊機構。 思匯網不斷發表惡意攻擊愛國愛港人士,以及抹黑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漫畫,與其「助選民調」互相配合。 這些漫畫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將思匯仇視基本法和愛國愛港人士、仇視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立場暴露無遺。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9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新聞-政策政情 P11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0 |
周梁淑怡:難開口喊「投我一票」 |
自由黨今屆派出三人參加地區直選,分別是主席田北俊參加新界東,而副主席周梁淑怡及丁午壽則出戰新界西,從政逾二十年的周梁淑怡雖然被指極有機會在新界西佔一席位,但料不到「投我一票」這句話難到她,成為最初參選的心理障礙。 她說:「初初落區工作時,覺得叫人『投我一票』有點難為情,怕叫人投了我一票卻幫不到人,後來想通了,覺得只要真心為選民做事就得啦,終於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現在不怕喊『投我一票』了。」 根據自由黨提供的資料,周太自一九八○年起出任市政局議員、九一年至九二年任行政局議員、九五年起出任立法局批發及零售界功能組別代表,現為行政會議成員、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自由黨副主席等,從政經驗豐富。 周太接受記者訪問時不諱言,有別於以往參加功能組別選舉及替自由黨前主席李鵬飛助選,這次親自參加直選的感覺是非常「切身」。她說:「第一次參加直選的感覺幾好,見了好多人,不斷同人傾偈、傾偈,感覺上,市民對我的感覺不陌生,常常說早在電視『見』過我。」 多項民意調查指自由黨可在新界西穩佔一席,周太對此表現非常審慎,她指出,民調不可盡信,原因包括自由黨的知名度一向較高,在民調取得較早的支持率不足為其,但往往到實際結果卻總是少了兩至三個百分點;加上民主黨李永達上屆在民調也有極高支持率,最後卻高票落敗;再者,她於九九年區議會選舉中曾敗給馮兩努,她說:「我自己也輸過,如果話我贏梗,我仲驚!」 自由黨在新界西的民選及委任區議員共四位,周太不諱言選舉工作非常艱巨,但卻得到不少地區人士幫助。她相信,選舉過後將有更多新界西的地區人士加入自由黨,而當務之急是鼓勵支持自由黨但一向投票意欲不高的選民在選舉日投票。她說:「支持自由黨的市民一向比較政治冷漠,現在要做的是鼓吹他們一定要投票,因為我們既無鐵票,又無票倉。」■ |
文章編號: 2004091039100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港聞 A06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負面新聞拖累民主派選票游離 學者指成敗取決於是否統一配票 |
【本報訊】民主派近日接連受到負面新聞打擊,但據本報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民意調查發現,非民主派候選人並未因此增加支持度,反而令游離票數目增加。負責調查的研究統籌員王家英相信,除負面新聞外,民主派候選人各自告急也令選民舉棋不定,未來兩、三天極關鍵,究竟有多少選民願意站出來投票及會否進行配票,將決定成敗。 記者:莫劍弦 羅偉光 中大於八月三十一日到九月六日期間進行第二次立法會地區直選民調,成功訪問四千一百九十三名合資格選民。與八月初進行的首次民調比較,表明一定會投票的被訪者比率由百分之七十一點六,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三點九,增加了二點三個百分點,相反表示不會投票及未決定會否投票的人,則分別下跌了一點四及零點九個百分點。 新界西情況最嚴重 但與此同時,五大區游離票卻同樣增加,以新界西遊離票最高,達四成以上。王家英指出,整體游離票由八月初的三成二,上升到今次調查的三成七,但非民主派候選人整體支持度未有改變,維持在兩成四左右,而民主派支持度則由四成下跌到三成九,顯示非民主派候選人並沒有在民主派負面新聞中有任何得益。 王家英分析,除了負面新聞令民主派支持者對投票有猶豫外,五大區各民主派相繼告急以民主派名單太多也是令選民舉棋不定的因素。例如最多游離票的新界西就有十二張名單,單是民主派也有六張不同參選名單,選民難以判斷投票予誰最有利民主派。所以今次選舉和以往選舉最大分別,就是大批選民可能會到最後一刻才決定如何配票,令選情更難估計。 自己配票作用不大 由於民主派候選人各自為選情著急,配票作用不大。王家英說:「除非民主派有一個統一配票安排,否則各自叫自己配票,對選民冇乜作用,最後都會係選民憑自己取態分票。」 王家英又指出,將今次調查結果與九八年同類調查比較,今次確定會投票的被訪者較九八年高,估計今年投票率會高於九八年的五成三,他個人認為會介乎五成五到六成左右,投票率愈高,民主派爭取更多議席的機會會增加。若以九八年選舉結果作比較,當時民主派與非民主派得票比例是六成三對三成七,今次調查民主派及非民主派支持率只是五成七對四成三,明顯較九八年低,顯示民主派真正實力未能全面反映。 各區游離票變化 調查日期 地區 4-11/8 31/8-6/9 增加 香港島 25.8% 31.4% 5.6% 九龍西 31.3% 36.8% 5.5% 九龍東 28.9% 32.3% 3.4% 新界西 36.7% 40.1% 3.4% 新界東 27.3% 33.7% 6.4% 受訪人數:約1000人 誤差:+/-3% 資料來源: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02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要聞 A02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游離票偏向民主派獨立人士 |
本報委託獨立民調機構進行的調查顯示,有超過四成選民未就投票取向明確表態,但這些游離票中,有半數已有投票傾向,他們多數傾向泛民主派和無黨派獨立候選人,至於傾向投給親中陣營的人則較少。顯示泛民主派若能爭取這些選民支持,料可左右選舉結果。 新西選民多舉棋未定 各選區中,新界西有最多受訪者表示未決定或不知道選擇哪張名單,達四成四,其餘四區則有三成五至三成九受訪者表示未決定投哪張名單。當這些受訪者被問及他們傾向選擇哪類候選人時,多表示支持泛民主派者,以港島最多,有二成四,九龍東最少,有一成一,新界東亦有一成四。這個調查結果,顯示李柱銘最後應可保得議席,而九東的鄭經翰要保送陶君行入局,就相當困難。 黃宏發可從中得益 調查又發現,游離票中不少亦支持無黨派獨立候選人,其中港島最多,有百分之十七,戰情激烈的新東亦有一成二。但傾向支持親中派的則明顯較少,港島只有百分之一,九西最多,有百分之八,而九西亦有百分之六。根據此一結果,假如新東無黨派的黃宏發能吸納這批游離票,勝出機會會大增;而新西的譚耀宗若能吸納這些游離票,奪取兩席的機會亦會加大。 雖然民調顯示只有很少數的游離票會支持親中陣營,但由於親中陣營有不少「隱形」鐵票,未能於民調中反映出來,故此選舉結果仍有變數。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28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新聞-政策政情 P11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0 |
立法會選舉 |
張學明張賢登尹兆堅爭新界西第八席 |
新界西是五個地區直選中幅員最廣闊,涵蓋地區包括元朗、天水圍、屯門、荃灣、葵青、離島等,選民人數亦是最多,達八十七萬三千多名。立法會議席由二○○○年的六席增至二○○四年的八席,由於議席眾多,吸引逾十二隊團隊報名角逐,候選人數及團隊雖然是五區之冠,但選戰氣氛則未見激烈。 根據多項民意調查及地區人士分析,新界西八個議席中,七席已有著落,預料由民主黨兩名副主席何俊仁及李永達、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以及脫離民主黨、以無黨派身份參選的陳偉業瓜分。 餘下第八席,相信由民建聯張學明奪取機會較大;不過,倘若投票率高達六成或以上,則民主派第二梯隊如張賢登、尹兆堅及嚴天生等亦有機會力爭第八席。 民主黨及民建聯內部估計,新界西其中七個議席已塵埃落定,餘下一個議席以民建聯張學明勝算最大,但民主黨張賢登及街工尹兆堅亦有機會與張學明一較高下,關鍵在於投票率能否大幅上升。不過,新界西選情最大的隱憂是選票未能如民調般自行分票,有可能出現其中一隊民主派現任立法會議員像上屆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高票落敗的局面。 上屆取得三萬五千票而高票落敗的李永達接受記者訪問時坦言,仍然對上屆高票落敗有很大陰影,他說:「今次好緊張,點都不夠膽說自己會贏。」不過,他相信,新界西的選民能夠自行配票,民主派預料可以在新界西取得的議席是「坐五望六」,成績相當不俗。他認為,倘若新界西傚法新界東的「7.1連線」組成一支團隊,最多只能「坐四望五」。
民主派議席「坐五望六」
在比例代表制下,新界西每席平均需要有百分之十三的得票率。根據民主黨內部的民調顯示,民建聯的團隊可以取得近二成的支持,排在譚耀宗之後的張學明極有可能取得第八席,民主派團隊中只有民主黨何俊仁及街工梁耀忠的支持度曾一度與民建聯拉近;換言之,排在何俊仁之後的張賢登及梁耀忠之後的尹兆堅,有機會與張學明爭一日之長短。 不過,夥拍張賢登出戰的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指出,張賢登力爭第八席不是無機會,但形勢不樂觀,他說:「除非所有游離票都是支持民主黨,否則張賢登的機會不大。」另一位被指為有機會「爆冷」跑出的民協嚴天生自言:「有機會贏,但不穩陣。」他有信心取得百分之五的得票率。 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接受記者訪問時指出,張賢登及尹兆堅是張學明取得第八席的對手,一切視投票率而定,他說:「上屆雖然取得三成票數,但今次若果投票率高企,即使票數不變,但得票率就會拉低。」他表示,張學明這次選舉非常勤力,親自到新界西各個村落拉票,希望力保港進聯前立法會議員鄧兆棠的鄉郊票。
民建聯今屆參選壓力大
譚耀宗不諱言,今屆參選較上屆壓力較大,因為有很多事情無法預計,他說:「經過去年區議會一一二三、兩次七一後,我們有好大心理壓力,選舉結果難有估計,只能踏踏實實地去做,一定不會覺得自己點好、點好。」由於今次新界西只有民建聯一張親中團隊,在多個論壇中成為民主派的攻擊對象,他笑說:「下次再選搵多幾隊(親中派)出來參選,寧可蝕了五萬元按金,以免喺論壇比人圍攻。」 民主黨新界西支部地區人士分析,民建聯今屆的宣傳攻勢較以往的選舉為少,估計是民建聯不希望營造濃厚的選舉氣氛,以免推高市民的投票意欲;反之,其他民主派的候選人如李卓人、梁耀忠則較以往勤力,預料與催谷第二梯隊有關。問及與上屆選情有何分別,職工盟李卓人說,今屆有很多不穩定因素,最怕各民主派團隊的得票不平均;街工梁耀忠擔心重蹈李永達覆轍,陰溝裏翻船。首次沒有用民主黨名義參選立法會的陳偉業指責,受到個別民主派追擊,今次選得最不開心■ |
文章編號: 20040910391006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港聞 A13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李彭廣:小事一宗 |
「七一連線」排第四的民主黨黃成智,根據多項民調都顯示,隨時面臨出局危機。在這危急關頭,突然出現這「歷史性一腳」,把黃成智踢進醫院療傷,然而,泛民主派內部及學者認為,這一腳的威力,不足令他的同情票大增,未必就能把他踢入立法會。 民主派料難擊敗長毛 「七一連線」排第一的民主黨鄭家富昨日指,多個民調均顯示,排第四的黃成智未能成功出線,大有可能「墜馬」。黃成智就在選情告急之際,突然被襲,未知這一次襲擊,能否如台灣總統選舉陳水扁般中槍致勝,助他力挽狂瀾,提升支持度。鄭家富拒絕揣測這一腳對選情的影響,不過他強調不希望以這些事件來影響選情。然而,泛民主派內部估計,「七一連線」扣除三席後的餘票,與梁國雄的票數或許相距頗大,黃成智很難靠「這一腳」,擊敗「長毛」梁國雄入局。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說,這次暴力事件只屬小事一宗,相信不會帶來持久影響,改變新界東的游離票的投票意向。而且,他說要改變選民的選擇,是要靠多件事件的累積影響,而且,意外只屬「皮毛」事件,選民不會因此而「兒嬉」地改變投票意向。本報記者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34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港聞 A24 |
東方日報
|
2004-09-10 |
「肥版關公」恐董建華倒米 |
【本報訊】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不但愛打溫情牌,還愛與董建華劃清界線。金融服務界候選人張華峰昨聲言,計畫選舉當日在位於纜車站附近的一個票站拉票,但事前就欲打聽董建華當日會否在附近出沒,以免「趕票」。 「武松打虎」喻證監會打壓 張的對手、競逐連任的胡經昌曾扮成武松打虎的形象,來比喻對抗證監會打壓業界,張華峰昨午則在中環聯合交易所門外,向選民派發「肥版關公」宣傳單張拉票,他說很認同關公有正氣、有義氣的處事作風,故找來漫畫家李志清為他描繪出一幅「肥版關公」宣傳單張。 他指,現時已有一百多張鐵票,不明白對手詹培忠為何會有三百多張鐵票,因其他三名對手馮家彬、馮志堅和胡經昌不可能只得零票,故認為詹有誇大之嫌。 此外,剛公佈了一項選舉調查的會計界其中一位候選人龔耀輝昨日在一個選舉論壇中,遭對手們圍攻,對手黃宏泰更當面直斥龔做「假民調」,將自己排在第二位,質疑其誠信。 龔反駁時則說「可以侮辱我,但不可以侮辱我的團隊」,強調整份調查報告都已經上載了在其網頁。 龔的助選團最近成功訪問了三百位選民,結果發現陳茂波的支持度最高,其次是自己,但昨日在論壇上卻遭對手直斥做「假民調」。會計界的候選人還包括周光暉、鄔碩晉、蔡秀煜、梁永安、譚香文及陳普芬。 金融服務界候選人張華峰(中)將自己畫成漫畫版關公,來比喻自己以正氣對抗證券惡法。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2012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B04 |
英文虎報
|
Ann Collier 2004-09-10 |
Scandals' impact over |
Scandals involving several election candidates would have no further impact on turnout or voters' choices in Sunday'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 according to Hong Kong think tank Civic Exchange. In the most widely-publicised scandal, Democratic Party candidate Alex Ho was detained in prison after being arrested last month in Dongguan for allegedly hiring a prostitute. On Wednesday, Dongguan officials staged a press conference to justify the detention, releasing photographs of a half-naked Ho, as alleged proof of his crime, and others of him playing basketball in prison garb. ``The press conference was only important in the sense that what they wanted to say was that Mr Ho did commit a misdemeanour by showing further evidence, and that they were not releasing him,'' Civic Exchange chief executive Christine Loh said. ``This information has been fully digested by voters already and it shouldn't alter the outcome of the election. ``The real scandal is a system that can imprison a person for up to six months without allowing the accused access to a lawyer. What's happening to Ho is only reinforcing dissatisfaction.'' Civic Exchange released an opinion poll Thursday showing that the majority of confirmed voters were dissatisfied with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The think tank predicts that voter dissatisfaction will drive a record number of voters to the polls. Pro-democracy advocates are hopeful that if dissatisfied voters rush to the polls, democrats will be able to win some Legco seats from pro-Beijing party candidates. Loh said the scandal surrounding democratic candidate, James To would have little effect on turnout. To, a Kowloon West candidate, had rejected allegations that he had failed to properly declare an interest in a company which purchased a flat in Lai Chi Kok Road and then rented it out to party members as a district office. ``The attack on James To is singularly unsuccessful,'' Loh said. ``It won't have much of an effect on overall turnout.'' But she added that voters were less polarised in To's district compared to other areas. A pro-Beijing candidate has also faced slurs. Chan Yuen-han of the DAB was alleged to have used public funds to subsidise a ``dummy'' district office. A claim she has denied. |
文章編號: 2004091044800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港聞 A06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微妙變化 |
民主派鑽石名單盤算落空 |
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前夕,直選形勢受候選人醜聞影響出現微妙變化,其中新界東民主派「鑽石名單」坐四望五盤算落空,數據顯示排在第四位的黃成智將敗給「長毛」梁國雄;而九龍東工聯會陳婉嫻名單次位林文輝,則有機威脅民建聯陳鑑林。 陳婉嫻支持度跌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的調查於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六日進行,港島兩大陣營的名單票源不均情況無改善,余若薇與范徐麗泰吸票能力依然強勁。但是民主黨名單支持率微升,估計李柱銘可入局,民建聯蔡素玉連任機會較低。 新界西方面,數據顯示民主派得票頗平均,民建聯維持實力,估計此區會有兩張新面孔入局,分別為自由黨周梁淑怡及民建聯張學明;新界東最後一席形勢混亂,「鑽石名單」只能贏三席。民調顯示「長毛」與黃成智競爭激烈,雖然民建聯近日放出有望連取兩席訊息,但兩次民調數據比較,劉江華名單支持率無明顯變化。 九龍東民主派奪取四席機會極微,陳婉嫻受負面新聞打擊支持率下跌,否則第二位的林文輝有望壓倒陳鑑林,目前陳鑑林支持率約為一成,尚未拋離林文輝,有可能出現戲劇性選舉結果。九龍西支持率原本一枝獨秀的涂謹申受醜聞影響拖累,但其他主要對手無明確得益,相信現任四人均可順利連任。 本報記者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0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新聞-政策政情 P10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0 |
民調指蔡素玉林文輝必敗 |
一項調查顯示,週日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將創新高,有利泛民主派候選人,除非餘下兩天出現突發事故,否則民建聯香港島候選人蔡素玉及工聯會九龍東候選人林文輝必敗。
葉國謙:兩人仍有機會
民建聯總選舉統籌葉國謙質疑,有些選舉民調已被用作影響選情,該黨的評估是蔡素玉及林文輝形勢險峻,但肯定有機會。 思匯政策研究所委託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在八至九月用電話抽樣訪問了一千四百名登記選民,九成一表示會投票,六成三已有投票意向,兩項數字均較二○○○年立法會選舉前的調查高,加上市民對特區政府及政治環境仍非常不滿,不滿程度愈高便愈想投票,估計最終投票率會接近五成八,創歷史新高。 調查又發現,泛民主派支持者的投票意欲尤高,游離票中不少是泛民主派支持者,只是未決定投哪一張名單,證實高投票率有利泛民主派候選人。調查將各區選民的投票意向根據上述因素作出調整後,發現多項與其他調查相異的結果:港島最後一席一直被視為是蔡素玉與民主黨李柱銘之爭,調查認為蔡素玉必敗;九東最後一席一直被視為是林文輝與民建聯陳鑑林之爭,調查認為林文輝肯定出局,反而民主黨胡志偉及前線陶君行有一定機會擊敗陳鑑林,泛民主派可能在該區連取四席。
泛民主派直選取21席
在新界東,調查認為民建聯李國英必定落敗,只有無黨派黃宏發、四五行動梁國雄和「7.1連線」黃成智三名泛民主派候選人有機會爭奪最後兩席;在九龍西,調查顯示民協馮檢基有機會被民主黨陳家偉擊敗,可能要「棄廖(利成)保馮」。 整體而言,泛民主派的支持度高達六成六,較二○○○年增加四個百分點,親政府陣營只有三成四,但受到比例代表制限制,預計泛民主派最多只能在直選中取得二十一席,親政府陣營取得九至十席。由於親政府陣營向來在功能界別選舉佔優,泛民主派肯定無法取得立法會過半數議席。 過渡期研究計劃戴高禮表示,雖然競選期間出現多宗醜聞,但選民的投票意欲未受影響,尤其是泛民主派的忠實支持者,因為何偉途及涂謹申事件而離棄民主黨的選民,大部分會轉投其他泛民主派。對於內地公安前天揭露更多何偉途涉嫌嫖妓的案情,他認為,事件顯示內地司法制度才是「真正的醜聞」,對投票率不會有大影響。 他指出,與二○○○年及去年相較,市民對工聯會的不滿程度顯著上升,相信下週日是「陳婉嫻的壞日子」。 他認為,從調查的日期來看,未必與陳婉嫻事件有關,可能是工聯會今屆首次打正旗號參選,令市民較易將工聯會與「保皇」拉上關係。 調查亦訪問了功能界別選民的投票意向,由於樣本太少,大部分結果都不能作準■ |
文章編號: 2004091039100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港聞 A01 |
大公報
|
2004-09-10 |
頭條 |
「民主派」投票前又施苦肉計 博打撈選票 |
民主黨新界東立法會候選人黃成智報稱被「暴力攻擊」。事有湊巧,事件「又是」發生在投票日前數天;又事有湊巧,黃成智近日「又是」被民調一致看扁,認為是極可能無法連任的一個。本報記者李易明 【本報訊】過往的選舉歷史告訴我們,選舉日前數天往往是最大變數的時候。這段「黎明前最後的黑暗」,任何一件突發事件,即使平常看來最不起眼,都有可能令選舉形勢逆轉,輸的變贏,成的變敗;成敗的關鍵,是誰人懂得利用玩弄策略,操控選民心態。 懂得呼風喚雨之人,往往明白選民很多都會受主觀感覺牽引,也經常會心存惻隱,這是為什麼告急、乞票、博同情、甚至眼淚攻勢,在選舉中永遠都比想像中有效;《三十六計》中的「苦肉計」,也有實例驗證是萬試萬靈。即使候選人在旁觀者清澈的眼中,看起來是「睜著眼講大話」或者「當選民白癡」,最後還是能撈到一些選票,令他足以繼續在政壇上混下去。 踢大腿竟包紮手腕 昨日,透過電視畫面,全港市民整日不斷看著一個被稱之為「立法會候選人被襲」的「真人騷」。儘管從電視中所見,黃成智明明被五十八歲「阿伯」稍稍踢到大腿,「跌」坐到地上時亦是以手按住右大腿,但從北區醫院出來時卻包紮了右手腕,變成手部受傷;儘管其助理只報稱面部被打了一拳,步出醫院時卻包紮得像是被打穿了頭一樣嚴重;但民主黨或泛民主派藉此事宣揚出去的訊息是明顯的,動機也不難猜測。 「苦肉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四計。這一計所以能夠萬試萬靈,是基於人的心態都會認為沒有一個人會願意傷害自己,所以如果他受到傷害,就一定是真的;邏輯推斷下去,此人的話也必定是真及值得同情的。昔日的黃蓋,也是因為假戲真做,硬生生捱了周瑜五十棍子,被打得皮開肉爛,才能成功騙過曹操。 黃成智在泛民主派的「七一連線」中排名第四,本來以為上靠前三位政治明星,包括鄭家富、劉慧卿及湯家驊的知名度及吸票能力,可以為他帶來一些剩餘選票;再仗其餘「樁腳」從地區搜集回來的選票,要連任立法會議員應該也不至於太困難,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選情告急博取宣傳 近日民調一致顯示「七一連線」能夠穩奪三個議席,言下之意,大家似乎早已遺忘了排名第四還有一個黃成智。觀乎「七一連線」自宣傳期開始至今,大部分拉票活動都是各自為政的,首三人單是憑著自己的知名度,已經擁有不少支持者,要各自保有一席並不難;末三人心知道什麼「誓取六席」只是癡人說夢,胡亂喊喊先聲奪人的話,所以大概也不會真心投入,「替人家作嫁衣裳」。最後就只剩下不上不落的黃成智廝人獨憔悴,難怪他從一開始就採取選舉第一招---告急。 告急不成,苦肉計也許是終極絕招。 電視畫面所見,黃成智的助選團成員與「阿伯」發生衝突,這時,黃成智走上前去擋在兩人中間,並戲劇性地以「一夫當關」的姿勢,兩手張開,大鵬展翅地面對「阿伯」,兩人對峙了一、兩秒,「阿伯」才起腳向黃成智踢過去。問題是,事情有必要這樣發展嗎?警方說,被捕「阿伯」懷疑精神有問題;可以相信,現場也一定有這樣的判斷。黃成智是候選人身份,是否有必要以身體迎上去?該說他是大無畏?愚蠢?還是陰謀? 對方挑釁卻迎上前 如果「阿伯」不是精神有問題,而是行為比較偏激,黃成智兩手張開,動也不動的對峙,給對方的訊號絕對是有挑釁性的,隨時可能反而激發對方的情緒,暗示或引領對方作出實際的襲擊行動。任何人都應該有保護自己、遠離危險的意識,候選人也不例外,除非黃成智真的想被打,否則,遇到這種情況,正確的處理方法還是應該即時停止任何可能會刺激到對方的行為,然後召警求助。黃成智並不是選舉新丁,沒有理由不懂這個常識,那麼,他明知故犯又是所為何事? 做「戲」多過真被打 被捕的「阿伯」五十八歲,從電視所見,無論是打中助選團的面頰或者踢中黃成智的大腿,看起來力度也不很強,但一招就能把黃成智打至跌坐在地,身形健碩的助選團也被打至要包紮整個頭,整場戲看起來也未免有點太誇張了。此外,從觀眾的角度來看,似乎當時黃成智是絕對可以避開那一腳的,他為什麼避不開?為什麼輕易就跌倒? 所謂「維園阿伯」,是源自維園城市論壇經常有一群「阿伯」現場觀看,有些「阿伯」比較激動,遇有不滿會隨時坦率地發洩情緒,政客們對這群「維園阿伯」早已見怪不怪,偶爾發生一點謾罵或者小衝突,大家亦習以為常;立法會常客「中環洪金寶」也不時被指造成滋擾,議員也都只是少惹為妙,要發生像昨日「候選人被襲」的事件,似乎一定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行。 一切答案,會不會就在於現在距離投票日只有數天? 新界東還有高達三成的游離票,很多選民仍然未決定投票支持哪張名單。這三成選票,是兵家必爭之地,但誰都沒有把握要怎樣才能奪得這瑰寶。告急不行,用苦肉計博同情又是否可以騙得一些「心太軟」的選民? 望博取游離票支持 苦肉計要使得好,成功博得同情,就要迫真,最好還是七情上面,先令自己相信正受到迫害,才能令選民相信他真的受到迫害,因為同情而施予選票,作為一種「身心受創」的補償。如果整件事完全的自導自演,連施襲者都是「造馬」的話,恐怕事情太容易敗露了;但如果能利用一個偶然出現的機會,例如借某個無關係的第三者,再加以挑戰或挑釁,則亦能達到預期目的。此乃類似《三十六計》的第三計:借刀殺人---「借助別人的力量,消滅自己的敵人」。 現場消息指出,黃成智一行拉票時不斷以針對「保 皇黨」為宣傳口號,引來該「阿伯」不滿,警告說如果他們再說「保皇黨」便打他們,結果他們並沒有息事寧人,終於引發衝突。但鏡頭中,他們反倒一臉委屈,順勢演一個「受害者」的角色。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香港新聞 A04 |
香港商報
|
2004-09-10 |
劉江華田少支持升 可取議席 李國英黃宏發黃成智爭持烈 |
今屆立法會選舉新界東選區中,最受注目的相信是泛民主派刻意塑造的「鑽石名單」,最終「鑽石」是否變「玻璃」?對去屆該區的「票王」及以實幹見稱的民建聯劉江華名單的得票又有多大影響呢?而直選「初哥」自由黨的田北俊,憑著23條立法的立場在民調中一支獨秀,亦為民建聯及泛民主派的「對壘」再添變數。 新界東是全港第二大選區,除港島區外最多中產選民的地區,亦同時擁有大量的鄉事票,選民人數達77萬餘人,較上屆增加8萬人,而議席亦由上屆的5席增至7席,讓區內6張名單合共18名候選人競逐。這區去屆5名當選議員,包括民建聯的劉江華、前線的劉慧卿、民主黨的鄭家富及以另一名單出選的黃成智,以及獨立的黃宏發,全部均角逐連任,但出選名單卻來個「大變陣」。 「 薪火團隊」 踏實見勝 為求達到贏取6席的「夢想」,民主派今屆改變策略,意圖挾民主黨、前線、45條關注組、職工盟的「威力」,集成七一連線明星級的「鑽石名單」,打出所謂不要「保皇黨」及爭取07/08年普選的旗號,期望同時吸納中產、基層和盲目支持民主的票源。 相反,自喻「薪火團隊」的民建聯名單,卻沿用一貫踏實平和的策略,認為在比例代表制下最大的對手是自己,強調要做好本份,不會考慮作出「對著幹」的行為。 事實上,民建聯仍受到去年區議會挫折的影響,選情嚴峻。根據民調,「鑽石名單」雖然受到民主派連串醜聞影響,但支持度從未脫離「榜首」位置,更一度高近35%,至今下滑至26%左右;其次是放棄循功能組別參選的田北俊,支持度一直上揚,近期已到達「入局」基本得票率14%,而劉江華的「薪火團隊」則一直徘徊在10%左右,最高達12%。至於競逐連任的黃宏發、港進聯唯一候選人曹宏威,以及上屆高票落敗的「長毛」梁國雄,得票率均介乎2至6%。 「 鑽石」 策略嘥票 從數字上看,「鑽石名單」似乎佔優,但在比例代表制下,其實分拆名單有利提高當選機會;因此,泛民主派今屆合組名單參選反而會浪費選票,加上在面對何偉途及涂謹申事件時,聯合名單更無法發揮分流作用,整張名單「分分鐘」同被拖累。 粗略分析,「鑽石名單」最終只能取3席,名單上的鄭家富、劉慧卿和湯家驊預計順利入局,而自由黨的田北俊、民建聯的劉江華亦穩奪議席,而餘下的2席則是黃宏發、「鑽石名單」排第4位的黃成智、「薪火團隊」排第2位的李國英及梁國雄的爭奪戰。 有能力令最初揚言「坐四望五」,甚至要奪取6席的「鑽石名單」夢想幻滅、令政壇「老手」黃宏發也要高叫宣情告急,相信要拜田北俊所賜!「田少」今屆放下身段,改循地區直選出戰;自宣告參選以來,差不多已走遍新界東每個角落拉票,得票可說已「滿瀉」。加上,他擁有工商界背景,獲得不少廠家支持,有力與民主黨、民建聯及「發叔」爭中產票。再者,同黨成員劉皇發為鄉議局主席,在對方的支持下,「田少」在鄉郊上的票源,亦與民建聯及「發叔」碰個正著。 至於一直被視為「陪跑」的梁國雄及科學求真的曹宏威,近期的支持度亦開始逼近黃宏發,特別是「長毛」更是走勢凌厲,隨時有力「突圍」令「發叔」等臨衝線前「墮馬」。最終誰勝誰負,相信還要取決於區內3成多的游離票。 商報記者黃慧琪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100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蘋果論壇 E07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陸恭蕙 |
民主前路還看九一二 |
過去,港人經常被認為是政治冷感,但這樣的描述在今天已不適用。自從前所未有的人群參與○三年的七一遊行,數以萬計的港人其後已在不同場合以和平的方式上街遊行,抗議政府的決策並要求政治改革。 然而,中國政府堅持認為港人還沒有為民主政治做好準備。今年四月,人大常委會否決了○七、○八年雙普選。他們承認在香港《基本法》的前提下,這些選舉是香港首次可以根據「一人一票」的原則選擇自己的代表,但他們同時也擔心主要的改革可能會影響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 目前,中國正注視香港後天舉行的立法會選舉。這次選舉將向港府和中國政府反映港人對改革步伐和方向的態度。由於香港的政治架構特殊,縱使民主派候選人預期可獲得較高的支持率,但卻不能保證他們能在立法會中獲得多數席位。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香港的三百二十萬登記選民,只能選出六十個席位中的三十個。 就五個地方選區而言,民主派很可能會贏得三十個席位中的二十二席。另外的三十個議席則是通過功能界別選舉產生。這些功能界別代表了特定的利益界別,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股票經紀、商會和運輸等。功能界別的投票人數為十九萬九千,當中包括大公司的代表,他們會選出三十位立法會議員。一些功能界別只有數百名選民,而且很容易被少數既得利益者控制。在提名截止時,更有十一位候選人在無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當選,包括銀行界和商界(二)。 中英政府在八十年代就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的談判中,為香港設計了這種奇特的政治體制,其目的就是要確保民眾的意願不能完全通過投票表達出來。立法局議員動議、立法和修改法例方面的權力是有限的。九七年後,這權力受到特區政府進一步削弱。議員所提出的議案需分別得到功能界別及地方直選議員的大多數支持。變革的阻力存於政制中;如果政府能影響三十張功能選票中的十六張,就能阻礙由直選立法議員提出的議案。過去數年,這情況在一些與政改和政府問責等具爭議的議題上曾出現。 然而,所有人都應記得由於政府拒絕延長討論國家安全法議案的時間,致使五十多萬人在去年七一遊行。政府以為可以憑藉功能界別的大多數議員,及數名親政府的直選議員的支持,便可不理民意,通過法案。直至在功能界別擁有數席的自由黨因民情而態度有變,政府才不得不放棄。 思匯政策研究所與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八月初公佈的民調結果發現,民眾的抗議次數在過去一年大幅上升,顯示港人在認為正式渠道不足以反映其意見時,他們會以非正式的方法,來表達對政府的不滿。 港人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參加集會、簽名請願和向政黨和民間團體捐助,而參與這些活動的人數是前所未有的。 結果還顯示,雖然中國政府否決了○七、○八年雙普選,仍有四成受訪者希望屆時能實現民主,另有兩成受訪者表示,希望民主能在二○一一和一二年,即再下屆選舉中實現。雖然受訪者擔憂中國干預香港事務,可能導致政治不穩,但大多數人都不認為民主化會損害香港經濟。 中國政府很有可能在選舉後對香港採取新政策。最佳的情況可能是中國同意最遲於二○一一和一二年普選,通過支持政改在香港贏得信任。雖然中國的領導人可能會擔心失去對香港的控制,但他們也應該意識到現行體制正造成強烈不滿。 最糟的情況則可能是中國無視民主派在○七、○八年雙選舉中的決定性勝利,並繼續堅持港人還沒有準備好迎接民主的立場,或宣稱民主派被外來勢力左右。港人則極可能認為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用一切手段抗議由董建華領導的政府,使其執政變得更為困難。 …………………………………………………… 作者為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35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文匯論壇 A18 |
文匯報
|
2004-09-10 |
吳士樑 |
選利港利民人士當議員 |
選什麼樣的人進入立法會,事關特區政府的有效施政乃至政治體制發展的大局,事關香港社會的長治久安與繁榮昌盛的福祉,因此市民希望選出的立法會議員必須按照基本法切實履行議員職責。 香港的行政和立法機構如何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和要求,在確保行政主導的同時,充分發揮立法會對政府監督、制衡和配合的作用,並以全港市民的福祉為依歸,這是「港人治港」要長期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不能只講制衡不講配合 然而,如何處理好行政與立法關係?如何提升立法會論政、立法和監督的水平?如何監察立法會議員有否違反基本法的規定和要求?這些問題近些年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 回顧香港特區成立以後的兩屆立法會的工作,雖說其為「一國兩制」在香港順利落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是不能不看到,立法會某些議員在處理行政立法關係上,存在著重監督、偏制衡、輕配合的傾向,更有議員企圖以立法主導取代行政主導,一些議員罔顧社會整體利益忙於「為反對而反對」,將情緒替代理性,讓政爭代替專業,只講制衡不講配合。據不完全統計,對上屆立法會的有關議案,「泛民主派」議員十之八九都採取反對的態度。所幸,他們在上屆立法會所佔議席比例不到一半,否則,特區政府早被他們「癱瘓」了。 政府若「癱瘓」後果堪虞 在今屆立法會競選過程中,「泛民主派」不但提出要奪取過半議席,還公開宣稱要「癱瘓」政府。對此,廣大選民必須提高警覺,深切關注。毫無疑問,如果讓以最不成熟又不懂經濟的民主黨為核心的「泛民主派」把持立法會,甚至取得對特區政府的「否決權」,整個社會就將被拖進政治化的激流漩渦之中,對香港來說,肯定是一場可怕的「惡夢」,是經濟民生厄運的開始。前些時候,某國際評級機構實際已經投了「泛民主派」的反對票,擔心「泛民主派」議席增加會對港府更加掣肘,拖延削減財赤,進而使投資環境惡化。近日有一項民調結果也顯示,有四成二的被訪市民擔憂,若「泛民主派」取得逾半數立法會議席,本港經濟或會倒退。 民主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逐步推進。立法會議員必須講經濟,要與政府協作配合,提出有關的專業意見與建議,改善社會民生。然而我們看到,「泛民主派」的很多議員不懂經濟,不講經濟,空喊民主口號,只會成為香港的禍害。 要能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相比之下,大到CEPA和9+2泛珠合作協議簽署、「個人遊」的實行,中到多個內地省市加強同香港的合作與交往,小到港深口岸24小時通關,以及協助港人解決在內地遇到的種種困難等等,愛港建港的政團做了大量工作,他們中的經濟界人士更是以自身的事業成功,為香港經濟復甦和繁榮貢獻了一份力量。多年來這些愛港建港的政團,在立法會內外,為香港經濟建設作出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印證了她真誠為香港,為香港經濟帶出了新路向。 在過去兩屆立法會中,誰真正為香港好,誰百般搞亂香港,相信選民都能看得清楚,心中都會有一桿天平。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9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要聞 A02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負面新聞影響九西最大 |
今屆立法會選舉充斥著候選人負面新聞,本報委託獨立民意調查機構進行的調查發現,兩個受負面新聞影響的「重災區」,九龍西和九龍東,選民最受這些負面新聞影響。爆出涂謹申「自租物業」事件的九西,有兩成七選民承認自己的投票取向受到影響,是五區之冠。至於有何偉途事件及陳婉嫻租用工聯會物業事件的九龍東,有兩成一選民表示受到影響。 無醜聞區亦受波及 至於其餘三個選區,分別有八成選民表示不受負面新聞影響(見表),影響明顯較兩個「醜聞區」為小,其中港島區受到的影響最小,有八成二表示不受影響。不過,在新西,有百分之四受訪者表示負面新聞對其投票取向有「好大影響」,醜聞區的九西和九東,表示有「好大影響」的,分別只有百分之二及百分之一,遠較其他選區高。 港島選民最「政治化」 調查又發現,港島區選民是五區中「最政治化」的選民,被問及「基於甚麼標準選擇候選人」時,港島區有三成六受訪選民選擇「政治立場」,二成四是「政黨背景」,但在其他選區,這兩個準則分別只有約兩成及一成的選民選擇。在九龍東,只有一成六選民選擇「政治立場」,一成二選擇「政黨背景」,在新界西,選擇這兩個標準的選民,更只有一成四及一成三,至於新東有二成二及一成一,九西則有二成六及一成三。 九東及港島選民最重視候選人的能力,分別佔四成七及四成四,九西選民最重視候選人過往政績,有四成五,而新東及新西選民則最重視候選人的經濟、民生政綱,分別有四成一及四成五。本報記者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28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金融要聞 A06 |
香港經濟日報
|
曾桂芬 2004-09-10 |
立會選戰 |
凱基3票歸誰 員工先表決創先河 |
三、二、一!正當立法會選舉進入肉搏埋身擊之際,金融服務界別的候選人鬥打名人牌,其中最有趣的,竟是新世界(0017)大股東鄭裕彤家族,先後被三位角逐者「擺上台」,令業界關注是否因該集團旗下的大福證券(0665)擁有三票,為免得失,各分票源,一於「有求必應」。 以經紀為主的金融服務界,是競爭最劇烈的功能界別之一,最新的形勢是,力爭連任的胡經昌,最新寄出的宣傳單張,是獲得逾百名社會知名人士及業界友好支持,當中不乏城中富豪,如恆基系主席李兆基和新世界的鄭裕彤等,以顯聲勢。 候選人打名人牌 一同瞄準彤叔三票 不過,早前另外兩位參選者也聲言得到新世界的「祝福」,他們分別是有「富豪波友」之稱的馮家彬。他於7月接受本報訪問時聲言,已獲鄭裕彤等城中名人為其拉票。同樣張華峰7月26日正式報名參選時,指得到大福、光大及中銀證券等大行提名,且得鄭家純支持。「大福證券的確是我的提名人,提名給我當然會投我一票,大福有3票,連同光大及中銀等共有10票左右……無人可以撬到我的票。」張華峰昨晚接受查詢時,深信大福不會「變卦」。 至於素有「股壇教母」之稱的蔡陳葆心,昨晚終決定公開支持胡經昌,無疑為胡的陣營注入強心劑,但蔡太接受查詢時強調,並非只支持一位候選人。 誠如候選人連日來的大鬥法,不僅令選情多變數,他們揚言所得的票數也超標。如果連同較早前馮家彬指約有200票支持的話,再加上另外3人估計各自的最新支持票,早已突破1,000大關,比644名選民多出三分之二。到底多少是屬於「大話票」、抑或「騎牆票」,3日後就自有分曉。在混戰中,相信做得最均真的莫過如凱基證券,因該行於上周向兩百多位員工發問卷調查,獲大比數勝出者,該行會把擁有的3票,順應民調結果去投。 市傳此三張票的得主是金牌莊家詹培忠,凱基證券董事鄺民彬接受查詢時強調︰「民意似乎對他幾有利,但為了不影響選情,我們一定會把結果保密。」 ﹏﹏﹏﹏﹏﹏﹏﹏﹏﹏﹏﹏﹏﹏﹏﹏﹏﹏ 金融服務界三大熱門自稱最新得票 詹培忠︰360票 胡經昌︰250票 張華峰︰240至250票 合共︰850票 註︰金融服務界別實際票數為644票,三人聲言得票較實數多三成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0008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港聞 A09 |
大公報
|
2004-09-10 |
新界西 譚耀宗張學明打孖上 第八席勢成民建聯與「民主派」決勝之戰 |
二○○四年立法會新界西地區直選,與九八及○○年選舉的最大分別,就是這裡成為了政壇「新丁」的競技場,十二張名單中七人是首次參加直選。一般分析,新界西民建聯與「民主派」壁壘分明,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將可順利進入立法會,民建聯目前最大目標是積極拉票,爭取將排名第二的張學明送入立法會。 【本報訊】新界西是全港五個選區中幅員最大、選民人數亦最多的一區,該區選民多達八十七萬。今屆立法會選舉新界西議席由上屆六席增加至八席,議席數目亦是五區之冠。在議席增加情況下,共有十二張名單、二十九人參選。 譚張配支持率穩定 新界西選區,愛國愛港人士與「民主派」的力量可謂不相伯仲,區內游離票將成為候選人勝負關鍵,故此,有分析認為新界西的「第八席」將會是民建聯與「民主派」之爭。六名爭連任的議員中,除了獨立人士陳偉業有「出局」危機外,其餘民建聯譚耀宗、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民主黨何俊仁估計可順利連任,而初戰立會地區直選的自由黨周梁淑怡亦可奪取一席。 距離「 912」投票日只有三天,民建聯候選名單傾全力拉票爭取區內游離票。與上屆相比,今次的支持來自民建聯、工聯會、新界社團聯會及鄉議局四大團體。據多個民意調查顯示,譚耀宗名單支持率相當穩定,譚耀宗與張學明可望齊齊入局。 自由黨招牌有支持 民建聯名單上屆得票率近三成,元朗及屯門區票源相當穩定,葵青和荃灣區將成為致力開拓票源的對象。由於擁有地區工作以及有龐大地區網絡支持,加上民建聯主張「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在選舉中強調放棄無謂政治爭拗、共同建設經濟,深受區內選民受落。 首度參加立法會直選的自由黨周梁淑怡與丁午壽,以直選「新丁」之名空降新界西參選,雖然欠缺地方政績,但首次挾自由黨招牌參加直選,且新界西具影響力的人士據聞亦暗地為周太拉票,一般預料周梁淑怡可取得一席。 民主黨分拆配票難 今屆「民主派」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出現「自己人打自己」的情況,民協首次組成名單參加新界西直選。有意見認為,民協欲測試在新界西的支持率,此舉純粹為「試票」,但卻打亂「民主派」的部署。 民主黨今屆分兩張名單出選,並採取「配票」的策略。其中,李永達名單主力葵青、荃灣及離島區,而何俊仁名單則集中屯門和元朗區。民協的參選名單以屯門區議員為骨幹,對何俊仁的選情構成壓力,令名單第二位的張賢登帶來負面影響。此外,民主黨在今屆選舉採用「配票制」對部分選民而言是新嘗試,若配票失敗李永達與張賢登隨時雙雙落選。 陳偉業遭左右夾擊 至於其他「民主派」候選人,陳偉業是有最大機會被飛「出局」的現任議員,上屆以民主黨名義出選得票百分之十二的陳偉業,一向以荃灣區為根據地,惟退出民主黨後失去政黨支持,而過去四年在議會的表現亦予人一種過份激進和不理性,惹起選民的反感。 有地區人士稱,民主黨今屆將在選舉中狙擊「叛徒」,何俊仁與李永達在東西兩面分頭夾擊陳偉業,在李永達名單中加入荃灣區陳琬琛便是企圖分薄陳偉業選票的策略。另外,陳偉業還受到另一位候選人現任荃灣區議員鄒秉恬針對,可算是腹背受敵。 梁耀忠避政治爭拗 值得一提的是,上屆得票達一成七的梁耀忠名單,今屆選舉中刻意與「民主派」劃清界線,避免參與有關的政治爭拗,而梁耀忠區內的支持度也高於其他「民主派」人士,有意見認為梁耀忠名單排第二位的尹兆堅隨時在「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情況下進入立法會。其他參選新界西的獨立候選人還有前廉署高級審查主任查錫我、退出民建聯參選的伍得良和呂孝端,但相信對選情不會有大影響。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5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政情 A26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9-10 |
立會選戰 |
譚偉豪稱穩勝 單仲偕指沒基礎 |
在選舉倒數第2天,資訊科技界候選人譚偉豪昨日稱,在該界別4,500個選民中,已獲得2,000票,勝券在握;但他的對手、尋求連任的單仲偕,就笑稱,「不是你多說幾次自己贏,你就會贏!」 譚偉豪昨日向傳媒,發送近百名支持者的名單,包括東英集團董事霍震宇、科聯繫統(0046)集團主席吳長勝、電訊數碼董事總經理張敬石、城市電訊(1137)主席王維基等。譚又強調,已得電腦學會、工程師學會及各大學的支持。 感到選民有「換馬」心態 在回應查詢時,譚偉豪表示,在多次論壇中,感到選民有「換馬」心態,雖然對手單仲偕指摘他是「老闆」階級,但他說:「不會只代表老闆階層,也會反映打工仔的意見。」 但單仲偕卻指,譚偉豪只是採取「西瓜靠大邊」的策略,唱好自己選情,吸引更多支持。他又質疑,譚偉豪沒有做民調,說已穩奪2,000票,並沒基礎,「如果他(譚偉豪)說的是他的感覺,我的感覺當然不一樣,我覺得我會贏!」他說,已前往約70個公共屋村,探訪300個選民。 資訊科技界候選人,還有獨立人士梁敏儀。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0016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政情 A26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9-10 |
立會選戰 |
思匯估投票率58% 勝上屆 |
思匯政策研究聯同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所做的一項民意調查指出,本週日的投票率,將會刷出新高,雖然不夠泛民主派希望的六成,但亦有可能高達58%,高於上屆的53%。政圈都預計,高投票率會有利民主派選情。 調查於9月5日,成功電話隨機訪問了全港1,423位市民。結果顯示,91%的受訪者表示,本週日會去投票,而67%的受訪者更承諾,一定會去投票。 負面新聞無礙投票慾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陸恭蕙表示,「我看到香港人的投票意慾很穩定,他們的推動力是不滿的東西,不是滿意的東西。對政府,港人有許多不滿」。她又相信,近日的負面新聞,應已被市民消化,因此不會影響投票意慾。 另外,調查顯示,有47%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民主派佔大多數議席,25%就表示反對。而市民最不滿意的政黨是港進聯,然後則是民建聯,分別有82%和79%,是於上年「七一」大跌後,仍未有回升。 另一項由香港小童群益會作的調查顯示,有57%的18至25歲受訪青年選民,表示會在本週日的選舉中投票,估計是歷來最高。 候選人經濟立場不清晰 小童群益會上週末在街頭訪問700多名青年。調查又發現,有近65%的青年表示沒有聽聞過「配票」(呼籲選民進行策略性地投票,以分配選票達至最佳效果)一詞,而聽過的三成半人之中,只約19%的人明白配票的意思,不明白的則81%。另外,過去政績、整體政綱及政黨背景,是年輕人投票的最重要考慮。 此外,獅子山學會昨日表示,根據他們回收的35份立法會候選人問卷,發現他們都在原則上支持自由市場,但政策立場卻傾向政府干預,學會認為,這反映候選人在經濟立場上,原則並不清晰,嚴重缺乏制定政策的能力。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0016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港聞 A04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陳太替堂妹方敏生拉票 |
【本報訊】在民意調查中落後的立法會社會福利界候選人方敏生,昨日獲得堂姐、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力挺。陳太表示,方敏生是她「由細睇到大」,「四十一年前我結婚,就係由方敏生做我嘅花女」,她指社福界在商界形象比較負面,但方敏生有能力與各界溝通及對話,社福界最需要這種人才。 否認中聯辦助拉票 方敏生昨日召開跨界別造勢會,邀請了商界、法律界、會計界等知名人士參加,凸顯她有能力與各界溝通。近日有傳中聯辦人員以電話攻勢幫她拉票,方敏生強調:「完全無啲咁嘅事!」她又指,立法會選舉是港人的份內事,說她找中聯辦幫忙拉票是抹黑她。 浸會大學社工系較早前的調查發現,方敏生的支持度落後其餘兩名候選人,即社工總會會長張國柱及理工大學講師張超雄。被問及出動陳太助選,是否意味選情告急,她表示,由選舉展開至今她都覺得形勢緊張,邀請陳太拉票只是為凸顯她能與各界溝通。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01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0 |
民主派互相搶票 |
【本報記者報道】在新界西的十二張侯選名單中,當中六張屬於泛民主派名單,但從民調顯示,該些泛民主派的支持度一直低於民建聯及自由黨名單之後。有該區泛民主派候選人指,由於該區泛民主派侯選人之間沒有進行配票,加上民主派名單出現互相搶票情況,令到民主派要在該區取得最多六個議席的機會將面對極大困難。 職工盟新界西候選人李卓人表示,由於該區的泛民主派名單眾多,令選民難以選擇投哪位候選人,他擔心在各泛民主派名單沒有配票的情況下,使各張泛民主派名單的票分得太平均,除令泛民主派的得票與民建聯等形成更大差距外,亦減低有關名單排第二的候選人,爭取以第八席晉身議會的機會,他認為現臨近選戰,會盡力呼籲選民投最適合的候選人一票。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08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港聞 A04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唔好畀人話人民唔鍾意選舉 」 陳日君:我會高調去投票 |
【本報訊】「我會高調咁去投票!」接二連三出現立法會候選人的負面新聞,有選民感到疑惑、厭倦和失望,民調顯示選民投票意欲有下降趨勢,也有自稱基督徒的人士以電郵宣傳投廢票的訊息。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卻堅定地聲言,9.12當日一定會去投票,又呼籲選民勿受負面因素放棄投票:「世上冇十全十美嘅人,我地又唔係投票去封聖,而係搵一個誠心為社會服務嘅人。」 記者:何文雯 莫劍弦 陳日君主教昨日接受本報專訪,對於有報道稱網上流傳一封署名「網絡聖徒」、呼籲選民投廢票的電郵,陳日君以肯定的語氣指,這個呼籲「唔係教會主流立場」,相反,教會一直非常積極地鼓勵人民投票,他更指原則上「人人都應該投票」。 「放棄投票係消極嘅」 陳主教又表示會身體力行,星期日不但會投票,更會「高調咁去投票!」只要週日上午不需進行教會的服務工作,他會準時於早上九時到附近的高主教書院投票站投下「神聖的一票」,希望藉此能夠鼓勵更多教友踏出投票這一步。 回歸後,陳主教明顯地感到代表多數人民的聲音,在立法會中變成少數的聲音,若多些人積極投票,可讓老百姓的聲音在立法會得到更多代表,並讓「有權話事嘅人」知道市民真的很希望多點參與政制發展,故他希望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可以高啲」。 對於不絕於耳的候選人負面新聞,陳日君回應稱:「就算好似有好多理由使你好失望、好灰心,但你都要克服呢種心態;就算有啲消極野,都唔應該以消極態度回應,制度唔啱要批評、要抗議、要建議改善,放棄投票係消極嘅,只會畀人機會話:『你睇,人民都唔鍾意選舉啦!』」 形成群眾參與的氣氛 「可能有人話,都唔知選邊個好。」陳日君笑言:「世上冇十全十美嘅人,我地又唔係投票去封聖,而係搵一個誠心為社會服務嘅人,唔需要太苛求,應該搵得出好多候選人有誠意為社會服務。」 他強調,選舉投票是民主社會中十分重要的責任之一,既可幫助社會形成群眾參與的成熟民主氣氛,也可鼓勵市民自行辨別社會上的不同需要。他最不希望看到選民,受「最後一分鐘」的負面新聞打擊了投票意欲及放棄投票的權利。 陳日君又表示,他和教會將於選舉中保持中立,「唔會話幫邊個黨或者邊個人」,因不希望予人濫用權力的印象及製造教會分化,他也相信市民有足夠的成熟程度作出選擇。 另外,昨日出版的《公教報》社論指,今屆立法會選舉出現互相抹黑情況,市民關注的是消息是否屬實,但到最後水落石出時,選舉結果往往米已成炊,就如台灣總統選舉一樣,在選舉臨近才互揭黑幕的做法,對選民極不公平。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01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9-10 |
NED與CIA關係密切 |
「全美推動民主」(NED)多年來一直資助本港「民主派」,包括民主黨和職工盟,及今年積極在立法會選舉中進行「民意調查」的思匯政策研究所、新力量網絡和人權監察。據傳媒報道,這個機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關係密切,更有人稱NED是「中情局分店」。 英文虎報早前報道,在80年代前總統裡根執政期間,美國政府成立了五個資助組織,以私人名義贊助海外機構或政團推動民主活動,其中由陸恭蕙創立的思匯及民主黨成員張炳良為主席的新力量網絡,都曾獲贊助最多近百萬元資金。其中,NED及其子組織共資助了本港多個「民主派」組織,包括職工盟、香港人權監察,以及多個所謂「中國民運組織」。 報道指出,NED董事局不少成員與中情局關係密切,全面控制NED的財政,其中一名董事Morton更曾任負責情報研究的助理國務卿,在民主黨執政期間,一度盛傳是中情局局長的熱門人選。近年,NED為掩人耳目,又將大部分撥款透過Freedom House及AFL-CIO等非政府機構發放。但Morton是Freedom House信託人協會的成員,該協會的另一個成員Paul Wolfowitz也是分析情報的專家,95年曾被前總統克林頓委任檢視美國整套情報機制,與中情局經常交手。 《東週刊》指出,NED於1983年成立,聲稱是私人非牟利機構,但翻查該會2003年的財政報告,卻發現其約5千5百萬美元(港幣4億3千多萬元)的收入當中,超過98%來自美國政府新聞處。 記者 遲宗平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要聞 A02 |
明報
|
2004-09-10 |
頭條 |
黃成智拉票遇襲 |
立選倒數2日 【明報專訊】立法會選舉投票日的前3 天,是次選舉首度發生傷人暴力事件,新界東民主派候選人黃成智昨早在上水叫喊「今屆是民主派與保皇黨決戰」時,一名身穿「共產黨萬歲」上衣的58歲無業男子,聽畢「保皇黨」3 字即怒氣衝天,手腳兼施打傷黃成智及其助理。警方閃電落案,控告涉案男子3 項罪名並即時於昨午提堂。民主派及民建聯均發表聲明譴責暴力。 無業漢閃電提堂 還押小欖 黃成智不滿警方在事發後20分鐘才到達現場,但警方調查落案及律政司提堂卻罕有地迅速,下午已將被告劉華亮帶往粉嶺裁判法院提堂,控以兩項毆打及一項刑事毀壞罪,連劉的家人亦表示是於黃昏返家看電視,才得悉親人被捕。劉的親人稱劉有多年精神病,警方則指沒有劉的精神病紀錄。被告劉華亮暫毋須答辯,裁判官將他還押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等候兩項心理報告,9月23日再提堂。 事發於昨早7時許,當時,在「七一連線名單」中排第4位的民主黨黃成智聯同主席楊森,在上水火車站天橋拉票。穿著一件寫著「共產黨萬歲,打倒牛鬼蛇神楊森李柱銘」上衣的劉華亮,在附近徘徊、多番滋擾黃拉票,包括用公事包擋大聲公、用雨傘擋橫額及在天橋打功夫。黃的助理報警,警方到場勸喻被告離開。 握拳恐嚇黃停叫「 保皇黨」 至8時許,當黃成智不斷高呼「今次是民主派與保皇黨決戰,請選民9.12投票」時,被告顯得十分憤怒,握緊拳頭恐嚇黃成智不要再叫「保皇黨」,否則便打他。當黃成智準備再叫咪時,被告涉向黃的助理張漢賢腹部連揮兩拳,黃成智也因擋拳而右手受輕傷,混亂中被告再向張的牙骱揮拳,此時楊森上前調解時亦報稱擦傷腳部。 黃成智見被告情緒激動,再走上前勸阻,被告涉不問情由,一腳就踢向黃的右腿,黃即時按著腿部跪在地上。楊森立即高呼報警,在旁的市民起哄,高叫被告是「保皇黨放蛇」。警方約20分鐘後到場用手扣將被告拘捕,被告仍不停在高叫「共產黨萬歲,打倒民主黨」。 民主派民建聯譴責暴力 新界東七一連線候選人及其他民主派人士,黃昏在沙田火車站集會作「反暴力譴責」,他們高舉「NoViolence」標語,呼籲選民不要被黑色暴力嚇怕。民建聯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暴力及非法行為,並促請警方依法查處。 民主黨鄭家富不肯就事件評估對七一連線的選情影響,但同區候選人黃宏發認為事件會令七一連線爭取到一些同情票。 其實,由泛民主派組成的七一連線,支持度未見理想,從8月初至今的民調可以看到,七一連線未能穩取4席,排在第4名的黃成智落馬危機一直未除,反而「長毛」梁國雄有機會「入局」。參選新界東的還有民建聯劉江華名單、自由黨田北俊名單、港進聯曹宏威。(其他選舉新聞刊A18、A19)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400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9 ---------- |
新聞-政策政情 P11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0 |
張學明落鄉拉票瘦十磅 |
極有可能以第八席晉身立法會的民建聯張學明表示,參選以來集中爭取鄉郊的票源,由於得到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的鼎力支持,親自陪同他下鄉拉票,預計有一定勝算。他說,因為落鄉拉票而消瘦了十磅,期望一旦當選能多做實事。 五十一歲的張學明今年接替驟然去逝的彭鏗然出任新界鄉議局副主席,這次挾鄉議局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會長的職銜由根據地新界東跨區出戰新界西,排在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之後,他接受記者訪問時說:「雖然絕對優勢以第八席勝出,但又看不到有何對手?」 張學明表示,民建聯共派出八人出選新界西,各成員分別來自元朗、屯門、荃灣、離島等地區,能夠互相分區拉票,而他則集中落鄉,爭取鄉事派的支持,他說:「這次發叔(劉皇發)好幫手,九成的村是他親自帶隊,行到他腳軟,胃又痛!」 根據民建聯的內部民調顯示,民建聯的支持度一直維持百分之十八至二十,若以百分之十三為一席的門檻,張學明可以穩守五至七個百分點,奪取第八席■ |
文章編號: 20040910391006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0 ---------- |
新聞-政策政情 P11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0 |
四名單勝算無望難保按金 |
根據多項民意調查顯示,新界西十二張地區直選的候選名單中,至少四張被認為無可能勝出,預料得票率不足百分之五,難保五萬元的選舉按金。四張支持度徘徊在零至一的名單分別是聲言為弱勢社群出聲的查錫我、參選純為狙擊陳偉業的鄒秉恬、不惜退出民建聯的伍得良,以及民政事務署前副署長呂孝端名單。
查錫我:選舉是不公平的遊戲
曾經罹患末期肝癌的查錫我較早前辭去廉署高級審查主任一職,專心參選,他接受記者訪問時埋怨,立法會選舉是一個「相當不公平的遊戲」,他說:「政黨有好多資源,人力、物力都好夠,報紙媒介在報道上就相當偏頗,忽視了無黨無派的獨立候選人。自由黨第一次參加直選就好多人報,同丁午壽慶祝生日也可以是一段選舉新聞,可是我這些獨立候選人連名字也幾乎沒見過報。」 查錫我表示,為參選花費大筆金錢,雖然輸的機會大,但卻認為非常值得,他自言,在多個論壇上已表明立場,呼籲立法會議員關注民生,放棄無謂的爭拗,對他來說已是「好抵」。選舉過後,他將繼續從事輔導的工作,亦會聯同專程從美國回港替其助選的九十歲母親回鄉祝壽。
鄒秉恬:一定要陳偉業連任失敗
在截止報名日才報名參選新界西的荃灣區議員鄒秉恬由報名第一天便表明,參選的目的是狙擊無黨派陳偉業,一切以陳偉業落選為目標。鄒秉恬於去年區議會選舉中以二百多票擊敗獲陳偉業支持的鍾明,鍾明其後入稟法院提出選舉呈情,指鄒秉恬參選時隱瞞港進聯身份,要求推翻選舉結果;鄒秉恬在法庭上否認自己曾加入港進聯。 鄒秉恬對於其在區議會席位被挑戰感到極之不滿,矛頭直指陳偉業,又埋怨傳媒偏幫陳偉業,未有找出陳偉業的黑材料。問他花費幾十萬元參選只為狙擊陳偉業值不值得,鄒秉恬說:「打官司(選舉呈情)都不見了幾十萬,都不怕再借幾十萬啦!我有問銀行借錢,最多慢慢還!」 不惜退出民建聯參加新界西直選的伍得良表示,已年屆六十二歲,這次花費逾六十萬元積蓄,是有感人生難得有這種經驗,認為輸掉議席也非常值得。本身是餐飲聯業會創會會長及曾任總督察的伍得良自言,在飲食界及警界也有不少的支持者,深信能力爭新界西第八席位。 伍得良現職保險公司分行經理,他表示,無論勝出或落敗均不會再加入民建聯,他說:「我對民建聯無不滿,他們也不是政壇的政棍,我退出民建聯去參選,只是尊重『遊戲規則』。」
伍得良:參選是難得人生經驗
自言對新界事務相當熟悉的民政事務署前副署長呂孝端今屆以新世紀論壇的名單,夥同兩名新論壇成員出戰;不過,地區人士指出,呂孝端取得鄉事票源的能力較想像中更低,預計是因為他早已不再是官員身份,鄉事派也毋須再「畀面」。本報記者曾多次聯絡呂孝端,但直至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
文章編號: 20040910391006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1 ---------- |
港聞 A26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決戰912——新界東 長毛貼身狙擊7‧1連線轟轉軑爭奪中間票 田少被圍攻 |
環顧今次立法會選舉五個分區,新界東可說是年輕中產票源最多的選區。其中,馬鞍山和將軍澳等「政治綠洲」,更有大批未被開發的「處女」票源,成為自由黨田北俊、長毛梁國雄這些空降候選人的「樂園」。爭奪中間票也成為新東選戰的主旋律,七‧一連線、田北俊、獨立候選人黃宏發,甚至打著基層旗號的長毛,都落力搶佔中產階級巿場,其中,開宗明義走中間路線的田北俊,更成為各方圍攻對象。 如果港島區是半山豪宅集中地,新界東區絕對是中產私樓據點。該區大部分選民不但是中產知識分子,平均年齡分佈是五個選區中最年輕的,不少更是年輕上車一族。以沙田區為例,大部分人口是介乎二十至三十歲。而且,不少將軍澳及馬鞍山的選民,是剛由別區搬遷過來,未有固定投票傾向,稱得上為有待發掘的「處女」票源。 政治綠洲待開發 加上今屆該區新增兩個議席,增添席位爭持的變數。候選人只要成功搶佔這片「政治綠洲」,便能將敵手殺個片甲不留,主宰席位命運,甚至化這股中產勢力為日後票倉,為黨派在新界東奠定更穩固基石。 正因為新界東選區的中產票源對選舉結果具有決定性,各候選人皆全力搶攻。自由黨是表表者之一。田北俊挾著去年七一遊行後逼使政府擱置廿三條的「功績」,以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力銷「中間溫和」的形象,同時頻密走訪區內商會,力爭商人和 中產階級巿場。 民調結果顯示,田北俊的拉票策略相當成功,為他發掘不少新票源,連自由黨的劉健儀也說:「可能錯失多贏一席的機會。」不過,田北俊吸納中間票之策略,卻掀起了一場圍剿田北俊戰事。 長毛梁國雄早已明言以狙擊田北俊為目標,對田少展開貼身「滋擾」行動。泛民主派組成的七一連線,亦以田北俊為攻擊對象。 劉江華鐵票難搶 對於民主黨和前線而言,「死敵」民建聯的劉江華剩下的只是鐵票,搶也無法搶,反而,中間票是他們開發的對象,而田北俊才是這方面的競爭對手。 他們一方面打出湯家驊這位以廿三條立法起家的大狀,由他主攻將軍澳及馬鞍山的私樓,與田北俊爭奪中產票;另一方面,以單張攻勢對田北俊展開攻擊,特別針對田北俊在廿三條的表現,將這位民主派去年視為「人民英雄」的田少,貶為怯於七一遊行而「轉軑」。 黃宏發受威脅 與此同時,一向是新東選民在民主派、親中派以外的另一選擇的黃宏發,也因為田北俊的冒起而備受威脅,以致這位一向不做負面宣傳的老牌立法會議員,亦要在報章上登廣告,擺明車馬寫著「如果你唔想大老闆做你立法會代表……」,矛頭直指田北俊。甚至連民建聯的劉江華亦加入圍剿田北俊行列,他拉攏區內為數百多人的中小企商界,聯手推出振興大埔、北區工業村增加就業的計畫,擺明車馬侵佔田北俊的中產票源。 當各黨派正鬥個你死我活、搶奪中間票之際,長毛梁國雄卻坐享漁人之利,大有機會成功割據新界東版圖的一方。連田北俊及劉江華也說:「看好他可以入局。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35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2 ---------- |
港聞 A13 |
星島日報
|
2004-09-10 |
思匯民調料投票率58% |
思匯政策研究所委託浸會大學的就立法會選舉的調查發現,按照過往的數據推算,今屆立法會的投票率有機會再創新高,介乎百分之五十四至五十八之間。調查又發現,民主派在三十名直選議席中,應可取得二十至二十一席,親政府陣營則佔九至十席。 隨著立法會選舉投票日逼近,受訪市民的投票意欲持續上升,九月份受訪的六百四十二名市民中,有九成一表示會投票,當中近七成更說「一定會投票」。思匯總裁陸恭蕙指出,對政府不滿是市民投票的最大動力,相信今屆投票率有可能超越九八年,高達百分之五十四至五十八。 調查又發現,以取得超過半數議席為目標的民主派,應該可順利奪得二十至二十一個直選議席,其中民主黨佔七至九席;親政府陣營則佔九至十席,當中民建聯可奪六至七席,而自由黨兩名首次參選直選的正副主席,也很有機會順利出線。 市民對政黨的滿意度方面,以四十五條關注組的表現最令得市民歡心,有七成七受訪者表示滿意。 記者唐希文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3034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3 ---------- |
港聞 P03 |
都市日報
|
2004-09-10 |
五成二青年指負面新聞無礙投票 |
調查 近期多宗選舉負面新聞出現,但調查顯示,對青年的影響不大。調查指,若有負面新聞發生在青年所支持的候選人身上,超過52%受訪者稱不會或一定不會影響他對候選人的支持;表示可能會的,佔近39%,一定會的則佔不足一成。 調查亦顯示,青年對現時政府和立法會的印象都傾向負面。超過50%受訪者認為政府常受商界利益左右,忽略市民利益,超過53%更認為官員在媒體所說的話都是「做騷」。 超過五成受訪者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政府是有效率的政府,至於青年對立法會議員的評價,亦有超過51%人認為議員在媒體面前「做騷」,亦有38%受訪者認為多數立法會議員為大財團利益講話。 雖然青年對政府和立法會的印象傾向負面,但仍有57%已登記年輕選民表示,會於選舉當日投票。 負責調查的香港小童群益會督導主任陳國邦表示,經過近期的政治衝擊,青年人不再是政治冷感,而轉化成積極沉默參與政治事務。香港小童群益會在本月5日及6日,作街頭訪問,成功訪問超過700名青少年,有關青年政治生活實踐與投票傾向。 另外,思匯政策研究所聯同浸會大學在本月初所做的選舉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受訪選民打算星期日去投票。負責調查的陸恭蕙估計,今屆立法會的投票率可望高達54%至58%。她又指,近期相繼出現的負面新聞已被消化,相信對選情影響不大。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0441002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4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醜聞擴大 A03 |
文匯報
|
2004-09-10 |
民主黨擺會計師公會上檯 自查「買樓醜聞」出新招 盼公會推薦會員加入 |
【本報訊】(記者 鍾立)民主黨意圖在選舉期間,淡化該黨九龍西立法會候選人涂謹申的「買樓醜聞」,遂成立所謂「3人小組」進行調查,但該黨不但委任「自己友」擔任小組成員,更一直採取「拖字訣」,以「找不到會計師協助」為由,遲遲不進行調查。該黨最近又出新招,聲稱希望香港會計師公會推薦成員參加調查小組。對此,前立法會會計界議員李家祥公開批評:「若是有心想做好這件事的,他們便不會用這種態度來處理問題!」 「3人小組」得個「拖」字 民主黨為轉移外界視線,先公佈邀請自己的黨鞭司徒華擔任「3人小組」成員,調查涂謹申「買樓醜聞」,及後又邀請與「民主派」友好的45條關注組成員、資深大律師李誌喜加入,已被外界批評為「自己人查自己人」。同時,該黨又以仍未找到會計師加入「3人小組」為由,令該小組成立已近一個月,連一次會議甚至議程也沒有。 聲稱難覓會計師加入 在傳媒多次「窮追不捨」情況下,民主黨於昨日再出新招,意圖將會計師公會「擺上檯」。據該黨發出的聲明指,他們經過多番接觸及聯絡,「仍未能成功邀請得有會計師願意參與成為獨立小組的第三名成員,以致調查工作未能展開,決定去信香港會計師公會,邀請公會推薦任何一名經公會認為合適會計師,義務出任小組成員,協助盡快展開有關調查。」 曾任會計師公會主席的李家祥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質疑,倘民主黨認為是次調查是重要的話,當然會「有辦法」聘用到一名合適的會計師。事實上,站在專業立場,無論有關工作如何困難,或遇上甚麼壓力,會計師都會以專業的角度去處理有關工作。而該小組目前還未展開任何有關調查,相信根本沒可能趕及在「9.12」立法會投票日前完成有關調查工作。 李家祥質疑民主黨用心 他又批評,民主黨要求會計師公會,提供一位「義務」會計師的做法,即變相把他們面對的問題推給一個專業團體,又不肯付出任何代價。他坦言,該小組沒有列出需要調查範圍內容,明知參與者定會花掉很多時間與心血,卻竟然要求提供「義務」的專業協助,這是不切實際的,他更懷疑提出這樣的建議,民主黨到底是否「有心做野」。 變相將難題卸給他人 李家祥又指,會計師公會只會扮演一個「中介人」角色,向所有會員發出有關訊息,讓「有志之士」自行報名,而公會收集所有名單,再交給民主黨自行選擇,公會是不會為他們推薦任何個別的會計師的。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5 ---------- |
港聞 A18 |
明報
|
2004-09-10 |
團體網上發起投廢票朱耀明質疑身份 民主派籲選民勿投白票 |
對保皇黨和民主派均感不滿的基督徒團體「網絡聖徒」,日前通過電郵發起「投廢票行動」。泛民主派和民主發展網絡主席朱耀明牧師都呼籲選民不要投白票,朱耀明強調天主教及基督教都支持行使投票權,質疑發起者的真正身份。 一般分析認為,投票率愈高,對泛民主派選情愈有利,因此新界東候選名單七一連線鄭家富昨在民主派告急大會中,便呼籲市民不要投白票(即往投票、但不選擇任何候選人),否則只會有利鐵票多的保皇黨。 鄭家富說:「候選人可能不是十全十美,但選擇無論如何困難,也要投票,多一個民主派議員,便少一個保皇黨當選。」他說,民主派曾調查該「投廢票行動」電郵由誰人發出,並向多個基督徒團體查詢,但都找不到「元兇」。 思匯料民主派約取20席 另外,思匯政策研究所本月初訪問了642名市民,當中91%表示「有意在星期日投票」,比上月上升3個百分點;表示「一定會投票」佔67%。負責調查的陸恭蕙估計今屆的投票率,有機會達到58%。 調查又發現,除自由黨外,其他親政府政黨的不滿程度都較4年前上升,其中民建聯更由2000年的49%急升至79%(見左表)。至於今屆的直選形勢,調查預計泛民主派可取得20至21席,而親政府政黨則可取得9至10席。對於不滿程度飆升30個百分點,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質疑調查機構的中立性,並說不想推測選情。 逾半青年稱會投票 香港小童群益會則訪問了716名18至25歲的青年,有57%人表示會在週日投票,遠超2000年選舉的38.4%及2003年區選的39.3%。香港小童群益會督導主任陳國邦表示,經過兩年七一遊行,青年人看到有實效,故不再政治冷感。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4005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6 ---------- |
港聞 A31 |
東方日報
|
2004-09-10 |
14%人曾投訴政府部門 |
【本報訊】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發現,一成多受訪市民曾投訴或想過投訴政府部門行政失當,近四成人投訴的範疇是房屋、規劃、環境、地政及工務,近四成人最不滿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其次為辦事疏忽及有缺失遺漏。 一成人求助申訴公署 申訴專員公署在最新年報發表一項調查結果,該項調查在去年三至五月進行,訪問八千零二十二名十五歲以上人士。調查發現,百分之十四受訪者曾投訴或想過投訴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行政失當;在投訴的範疇方面,百分之三十八投訴房屋、規劃、環境、地政及工務,百分之廿四投訴衛生及福利,百分之十四投訴交通運輸,百分之十二投訴政府財政。 至於投訴渠道,四分一人表示會向有關部門投訴,兩成人選擇向區議員投訴,一成半人向傳媒投訴,一成人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四成多人表示選擇投訴渠道是因為方便,近三成人認為能迅速處理投訴。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較多選擇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市民又較多透過電話投訴。 被問及若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希望公署如何協助,六成期望該署能防止再有類似不合理情況發生,近四成希望提高政府部門工作效率和服務質素,三成建議有關部門採取補救行動,一成要求有關部門道歉。 公署發言人說,每隔三至四年便會進行意見調查,瞭解投訴人的想法,有助該署改進服務,例如很多市民不知道該署有直接調查的權力,該署會加強宣傳。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2013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7 ---------- |
港聞 A06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調查:投票率料達六成 |
【本報訊】據「思匯政策研究所」及「浸會大學過渡期研究計劃」的推算,泛民主派在新一屆立法會可取得二十至二十一個議席,保皇黨可取得九至十個議席。兩個機構的調查又發現,選民投票意欲有上升趨勢,六成七受訪者表示一定會投票。 調查於本月初進行,以電話隨機訪問六百四十二人。「思匯」行政總監陸恭蕙昨日估計,9.12 的投票率會接近六成,投票意欲高是因為市民對政府和政黨都不滿。 謝偉俊勝算大 「過渡期研究計劃」負責人戴高禮表示,東莞公安再高調舉行記者會談何偉途事件,不會影響民主派選情及市民投票意欲,因消息早已被消化。 兩個機構又就功能組別選情進行了簡單調查,估計飲食界張宇人、資訊科技界單仲偕、旅遊界謝偉俊、社會福利界方敏生、教育界張文光、法律界吳靄儀及醫學界勞永樂勝出的機會較大。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02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8 ---------- |
港聞 A07 |
大公報
|
2004-09-10 |
成立半個月仍三缺一 民主黨自查醜聞組「爛尾」 |
【本報訊】民主黨調查涂謹申騙租醜聞的三人小組成立已半個月,至今仍未正式對事件展開調查,引來社會各界不滿,質疑民主黨為怕拖累立法會選情,意圖拖延調查。民主黨選舉事務發言人羅致光表示,於前日去信會計師公會,要求推薦會員擔任三人小組成員,至於會計師公會何時有回音,他說:「不知道。」換言之,三人自查小組的「開工」日期仍遙遙無期。 涂謹申被揭以高於市值的租金租用自己擁有一半業權的物業,作為議員辦事處,然後向立法會秘書處申領津貼,涉嫌以權謀私。而且,涂謹申六年來一直沒有申報自己擁有有關單位百分之五十業權的資料,立法會秘書處及廉署均會對此展開調查。 會計師公會「踢爆」謊言 民主黨為息民憤,在涂謹申騙租醜聞爆出後,隨即宣佈成立三人小組調查事件,但半個月後的今天,三人小組仍未展開過任何工作,令人氣憤。民主黨解釋,三人小組現時只有兩名成員,即民主黨成員司徒華及資深大律師李誌喜,至於第三位成員–––會計師,則至今未有著落,所以三人小組未能「開工」。民主黨又說,希望會計師公會推薦人選。 但香港會計師公會副會長周光暉於日前公然踢爆民主黨的謊言,指公會至九月六日前從未收過民主黨的有關要求。如民主黨真的提出要求,公會會把消息在該會網頁發放,並將有興趣的會計師名單交予民主黨。 民主黨選舉事務發言人羅致光昨日對本報證實,該黨於九月八日才正式去信會計師公會,要求推薦合適人選加入三人小組。他說,正等待會計師答覆,未知何時才獲推薦人選。換言之,民主黨三人自查小組何時才能動工,至今仍沒有一個答案。 小組成員「當局者迷」? 身為民主黨自查三人小組成員之一的李誌喜日前曾向傳媒表示,對小組的工作進展毫不知情。她透露,涂謹申醜聞爆發後,民主黨高層邀她加入調查小組後,便一直沒有進一步說明調查範圍,她曾致電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查詢,但所得的回應是「遲些才商討」。民主黨對自查醜聞的態度如何,可想而知。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4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9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培育後進 A04 |
文匯報
|
2004-09-10 |
5成青年關注候選人負面新聞 |
【本報訊】(記者 曾少妍)一項調查顯示,逾4成青年認為是次立法會選舉的負面新聞,影響他們對有關候選人的觀感,近5成青年更表明負面新聞將會或可能會影響他對候選人的支持。另外,逾5成受訪者批評立法會議員在媒體的表現是「做騷」,亦有38%質疑多數議員為大財團利益講話。 香港小童群益會於9月初訪問逾700位年齡介乎18至25歲的青年,瞭解其投票傾向。結果顯示,57%青年表示將會參與立法會投票,估計是歷屆選舉中最高;85%受訪者表示「留意立法會所討論事情」;55%青年關心誰人出任立法會議員;51%受訪者批評議員在媒體的表現是「做騷居多」;38%青年表示,「多數立法會議員為大財團利益講話」。 青年人不再政治冷感 調查又指出,43%青年表示選舉候選人的負面新聞,影響他們對該候選人的觀感。近5成受訪者坦言,負面新聞將會或可能會影響他對候選人的支持。另外,約65%青年表示未有聽聞配票策略;不足2成青年明白其意思;表示會作出配票行動的青年亦僅有8%。 調查負責人吳思朗表示,青年人不再政治冷感。他建議候選人爭取青年選票時,不要單靠年輕化活動來吸引青年,更重要是找尋青年關注的議題,例如民主自由及環保等。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0 ---------- |
港聞 A08 |
成報
|
2004-09-10 |
團體料投票率達58% |
思匯政策研究所與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於9月5日向642位市民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達91%受訪者表示,將於本週日前往投票,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陸恭蕙(見圖)指,市民普遍對政府及政黨存有不滿,相信將成為推動選民投票的強勁力量,預料今屆投票率有機會高達58%,比98年首屆立法會舉的53%投票率更高。 該調查又顯示,在五個地區直選中,泛民主派候選人將奪得20至21個議席,比親政府陣營的9至10席為多,其中民建聯只取得六至七席,自由黨則在新界東、西攻佔兩席。 另外,小童群益會估計,今屆立法會選舉18至25歲年齡組別的選民投票率會是歷來最高,該會在街頭訪問716名的調查顯示,57.4%受訪青年表示將於9.12投票。 |
文章編號: 2004091002901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1 ---------- |
要聞 A04 |
成報
|
2004-09-10 |
與黃成智及助選團肢體衝突 怪漢涉襲候選人被捕 |
立法會新界東候選人、民主黨成員黃成智與該黨主席楊森,昨晨在上水火車站通往上水廣場一條行人天橋喊口號拉票期間,與一名身穿「支持共產黨」字句恤衫的中年男子兩度發生衝突,最終釀成暴力事件。黃成智、楊森及黃的一名助理被人拳打腳踢受傷,黃與助理要送院治理。警方拘捕涉嫌傷人男子,調查後發現他涉及毀壞該選區另一候選人梁國雄四塊宣傳橫額,於昨午落案控告他三項罪名,並即時提堂。劉暫時毋須答辯,案件押後至本月23日再提訊,劉還押小欖精神科中心看管。 遇襲之黃成智(47歲)被踢傷右手腕、右腳,其助理張漢賢(31歲)下顎中拳,兩人敷藥後出院,而楊森小腿腳脛被踢傷,但拒絕入院,繼續留在現場進行拉票,並向記者展示傷勢。 黃成智對選舉出現暴力事件表示非常遺憾、憤怒,認為助選團受到襲擊,阻礙了拉票工作,又擔心日後有人跟風,希望警方關注情況,以及不希望再有同類事情發生;並呼籲選民要冷靜理智。黃成智透露,其助選團曾於個別選舉活動見過該名男子,但他不覺得對方精神有問題。 擔心有人跟風促警關注 黃成智講述被襲事件經過稱,昨晨7時,他與十多名助選團成員及民主黨主席楊森,在上水火車站通往上水廣場的行人天橋進行拉票活動。當時一名手持雨傘和公事包的中年男子在場,他身穿白色恤衫,前後寫有「支持共產黨、打倒李柱銘、打倒司徒華」字句。黃聲稱,該男子竟在場打功夫,影響助選活動,助選團報警求助;該男子經警員告誡和登記個人資料後離去。 「你再講保皇黨我就打你」 黃續稱,他與助選團繼續叫口號,當有口號形容這次選舉是民主派與「保皇黨」決戰。未幾,該名男子再次出現,即上前對他說:「你再講保皇黨我就打你!」黃的助理認為對方出言恐嚇,上前與之理論,被對方推撞指罵,當他趨前阻止時,該男子突然揮拳打其腹部,他以手擋架,豈料,男子起腳踢他,令他跌倒受傷,而楊森亦被踢傷,其他助選團成員報警,由兩名警員到場拘捕該名男子。 疑犯還押小欖精神中心 警方事後將事件列作毆打傷人案,交由上水警署偵緝部跟進調查,而涉嫌傷人被捕男子名劉華亮(58歲)。警方調查後,發現他涉及本月8日上水火車站外,四塊屬於另一候選人梁國雄的競選宣傳橫額被毀壞案件有關,遂於下午落案起訴他兩項普通襲擊及一項刑事毀壞罪名,並即時押解粉嶺裁判法院提堂。劉暫時毋須答辯,案件押後至本月23日索閱被告兩份精神科醫生報告再提訊,劉還押小欖精神科中心看管。 黃成智在新界東選區的候選名單「七一連線」中排第四,其餘新界東參選名單有黃宏發、田北俊、梁國雄、曹宏威及劉江華為首之名單。 選舉投訴數字 選舉事務處: 255宗(77宗涉及選舉廣告、33宗涉及在私人地方進行活動、32宗涉滋擾) 選舉主任: 113宗(96宗涉選舉廣告) 警務處: 289宗(175宗涉噪音滋擾、58宗涉刑毀) 廉政公署: 40宗(主要涉及貪污舞弊) *數據截至9月6日 新界東候選人 回應黃成智遇襲 劉江華 民建聯強烈譴責任何暴力及非法行為 曹宏威 不回應, 因不知情 黃宏發 譴責暴力行為 田北俊 不作評論 梁國雄 未能聯絡 |
文章編號: 20040910029008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2 ---------- |
香港新聞 A04 |
香港商報
|
2004-09-10 |
青年料會積極投票 |
【商報專訊】實習記者黃達權報道:912立法會選舉投票日進入倒數階段,香港小童群益會對18至25歲的青年做了一個名為「青年政治生活實踐與投票新傾向」的調查,顯示有57.4%青年人決定在是次立法會選舉中投票,估計青年的年齡組別,將會是歷屆選舉中投票率最高的一次。 小童群益會督導主任陳國邦昨日在調查報告會上表示,04年立法會選舉有57.4%的青年早已決定參與投票,比2003年青年的投票意欲提高了約12%。而決定不會投票的較去年大幅下降。於2003年表示不會投票的有34.3%下降到今年的只有18.1%。而還沒有決定是否會投票的保持二成左右,無多大的增減。 年輕人不再政治冷感 陳國邦認為,調查反映年輕人不再是政治冷感的組群,他們開始積極關心社會,並透過不同的實踐,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注。此外,他認為年輕人的政治意識增強,並不一定追隨政黨的呼籲,而是以候選人的政績及政綱來考慮投票給誰。 在今屆立法會選舉期間,雖然有不少關於候選人的負面新聞,調查顯示,有42.7%的受訪者表示:「會影響我對該候選人觀感」及「不會影響我對該候選人觀感」;而「讓我更加認識候選人」的有10.2%。從調查結果顯示,負面新聞著實影響了青年人對候選人的看法。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100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3 ---------- |
港聞 A06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57%年輕人: 一定會投票 |
【本報訊】小童群益會調查發現,十八至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中,五成七人表示今次立法會選舉一定投票,以顯示人民力量,選出心目中的議員人選;去年區議會選舉,表示一定會投票的年輕人只有四成。該會督導主任陳國邦分析,這次選舉年輕人投票率肯定創新高,顯示年輕人並非政治冷感及沉默的一群。 陳國邦又說,與去年區議會投票傾向調查比較,今年有更多年輕人早已決定投票;決定不投票年輕人的比例,則較去年大幅下降。 去年區議會選舉,決定不投票的年輕人有三成四,但決定9.12立法會選舉不投票的年輕人只有一成八。 政治冷感變積極沉默 該會中心主任吳思朗說,年輕人已由過去的「政治冷感」轉化為「積極沉默」,雖然仍不會直接向政府表達,但會在重要時刻走出來表達,如參加7.1遊行及投票。 此外,九龍塘的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昨日舉行九龍西選區模擬投票,結果是民協馮檢基、獨立身份參選的劉千石、民建聯曾鈺成及民主黨涂謹申當選。 屯門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新界西選區投票結果顯示,自由黨周梁淑怡和丁午壽、民主黨何俊仁、民建聯譚耀宗、獨立人士的查錫我和陳偉業、職工盟李卓人及民協嚴天生當選。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02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4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0 |
57% 青少年將往投票 |
【本報記者報道】香港小童群益會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今屆立法會選舉,有五成七年齡由十八至廿五歲的受訪青少年表示會投票,預測此年齡組別選民的投票率為歷屆選舉最高,亦顯示青年人對政治意識及政治行為已漸趨成熟,不再是政治冷感及沉默。 不再是政治冷感一群 香港小童群益會上週末及星期日在街頭訪問七百一十六名青少年,其中有五成七已決定投票,較去年區議會選舉時的四成六,上升十一點八個百分點,只有一成八表明不會投票。青年人以候選人過去政績、整體政綱來考慮投票,政黨背景並非最主要考慮。負責研究的督導主任陳國邦認為,不少政黨與團體均派出候選人參與,形成政黨印象模糊。 對於泛民主派配票策略,有六成半受訪青年表示從無聽聞,而三成半曾聽過傳媒或候選人提及配票的青年中,八成一表示不明白配票的意思,反映配票策略工程對青年人難起指導作用。調查又發現,四成三青年認為,候選人的負面新聞會影響選民的觀感,影響他們的投票決定。 中心主任吳朗思建議候選人及政黨在爭取青年選票時,應找尋青年人關注的政綱,如民主、自由、環保等議題,吸引青年人投票,而非著重外表年輕化及以年輕人的活動做宣傳賣點。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09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5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0 |
67% 選民決投票 |
【本報記者報道】一項調查顯示,有六成七的被訪選民表示一定會在星期日的立法會選舉投票。而且超過五成三人已經選定投票給哪位候選人。 思匯政策研究所聯同浸會大學,於月初訪問了一千四百多人,當中九成一表示會在星期日投票,比上月同類調查上升了三個百分點,其中六成七人表示一定會投票,比上次增加四個百分點。 5 3 % 選定目標 另外,選民對直選訴求回升,百分之三十二選民強烈支持直選特首,比上月增加三個百分點,而超過五成三人已經選定投票給哪位候選人,其餘選民則仍未作出決定。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09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6 ---------- |
文化教育 A10 |
明報
|
明報記者梁永樂李曉雯 2004-09-10 |
升小選校 |
三成家長選小學首重校風 |
家長下週一至週五要為子女向心儀學校遞交表格,參加小一入學自行分配學位,不少人正為選校費煞思量。《明報》調查顯示,九成五家長將小學「升中派位成績」列為「首5 項」重要因素,其次著重校風及學術表現。有校長分析,不少家長為孩子報小學時,已為其入讀心儀中學鋪路,故升中派位成績屬重要考慮因素。同時,家長受校園欺凌事件的影響,逾三成家長都以校風作為「首要考慮條件」。
《明報》上週六舉行升小講座,向近千名家長派發問卷,調查他們選校考慮因素,收回397份有效問卷。問卷列出10項學校因素,由家長填寫首5項重要考慮因素,排出次序。結果發現,最多人選擇的「首5項」因素中,小學的升中派位成績仍為最多家長關注,其次是校風及學術表現(見圖)。 九成五看 重升中派位 小一入學分配委員會主席張志鴻說,「首5項」中最多家長考慮升中派位成績,是因為家長認為「入好中學,是入大學的一大步」,家長選擇小學多數已考慮升中及升大機會。他又說,「首5項」中位列第4位的是「有結一條龍中學/聯繫中學」,是因為近年家長對中、小學結龍的概念逐漸認識。 結龍學校受歡迎 至於最多人選擇為首要考慮因素的,依次為「校風」、「升中派位成績」及「有結一條龍中學/聯繫中學」,3項條件亦反映學校優劣。張志鴻說:「學校3項條件都不符合,可算是一所差學校。」 欺凌事件影響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林湘雲說,家長關心小學升中派位結果,政府應盡早諮詢及落實升中派位長遠機制,不宜再採用根據學能測驗成績的過時派位機制。林指出,「家長對於校園欺凌事件的陰影仍揮之不去,寧願子女成為斯文人,也不願子女死讀書。」在這陰影下,不少家長都以「校風」作為最著重的選校條件。他說:「小學生於小學6年,是培育人際溝通、禮貌、德行等重要的時期,而且學生乖,讀書成績自然好。」他又說:「近年家長選校比較理性,不再盲目追捧名校,所以『學校名氣』只排第8位。」 東區小學校長召集人馮家正提醒家長,選校「最大陷阱」是不瞭解學校。他說:「各人心目中『好學校』的定義不盡相同,如成績優異的學校會否功課過多等,家長為子女著想,應親身瞭解學校。」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400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7 ---------- |
新聞-政策政情 P10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0 |
候選人多傾向規劃經濟 |
一項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直選候選人都聲稱支持自由市場經濟,但多數是「口不對心」,對多項政策都傾向較多的政府規劃。負責調查的機構擔心民粹及福利主義會削弱香港競爭力,但強調這不是反對普選立法會的理由。 提倡自由市場的獅子山學會用問卷訪問今屆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回應率只有兩成二,自由黨、民建聯大部分候選人、大部分功能組別候選人、無黨派范徐麗泰及四五行動梁國雄都沒有回應。 絕大部分回覆者都說支持「讓市場自由運作,但政府應徵收稅款,為不幸的市民提供經濟安全網」原則,但對於貨幣、環保、長者、土地使用、社會福利、廣播、教育及醫護政策,都傾向較多的政府規劃,對租金管制、政府商界關係、金融、工會及工資政策,較傾向自由市場。 綜合直選候選人對各項政策的立場,民協、工聯會、職工盟及民主黨都較傾向政府規劃,前線何秀蘭及四十五條關注組屬於「中間偏左」,被評為最自由的無黨派黃宏發亦只算「中間偏右」。 獅子山學會研究總監孫柏文表示,港人原則上認同自由市場,但實際上希望政府提供更多協助,直選候選人為了爭取選票只好採取同一立場;雖然香港多次被評為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但其他國家正急起直追,民粹及福利主義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他強調,雖然功能界別候選人整體而言較直選候選人傾向自由市場,但功能界別本身已是個維護既得利益的制度,有違自由市場原則,調查結果不代表香港沒有條件推行普選■ |
文章編號: 20040910391005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8 ---------- |
港聞 A02 |
蘋果日報
|
2004-09-10 |
新界東 候選人 黃成智遇襲受傷 疑兇另涉毀長毛宣傳牌 還押精神中心 |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昨進入倒數第三天發生暴力事件,新界東立法會民主派候選人黃成智與民主黨主席楊森及多名助選團成員,在上水火車站對開行人天橋拉票時,遭一名中年漢滋擾,黃成智與一名助選成員勸阻時被人襲擊受傷。警方將涉案男子拘捕後,隨即於中午落案檢控及解上法院提堂,還押小欖精神中心。 記者:張培生 宋光明 文兆麟 陳浩義 昨日遇襲的黃成智(四十七歲),右手腕扭傷及右腳被踢傷;他是新界東立法會民主派候選人,在泛民主派7.1連線名單中排行第四;另一名傷者為其助選團成員張漢賢(三十一歲),腹部、下顎及牙骱受傷,兩人送院敷治無礙後到警署助查。 遭揮拳起腳打傷 黃成智事後表示,事發時有助選團成員喊叫一句:「踢走保皇黨!」他們便受到襲擊,他說:「我覺得好憤怒,冇可能用暴力去攻擊我地!」他指臨近選舉的氣氛愈顯緊張,但覺得民主派常受到攻擊,現已知會助選團拉票時要表現克制,避免與其他人士發生衝突。 至於涉案男子劉華亮(五十八歲),與妻及一名兒子同住上水彩園村。據劉的兒子透露,父親曾任漂染工人但年前失業,前日父親涉刑毀梁國雄(長毛)宣傳牌後,他到警署以五百元擔保父親。 昨晨七時,香港電台的工作人員到上水拍攝立法會選情時,將黃成智遇襲的整個過程拍攝下來。鏡頭下的黃成智與楊森帶領一班助選團成員,在上水火車站對開行人天橋向市民派發宣傳單張拉票期間,一名中年男子與助選團發生爭執,黃成智與助選團成員張漢賢勸阻時,分別被人揮拳擊中面頰及起腳踢跌傷,其他成員合力將兇徒制服。 涉案男子劉華亮下午即被警方解往粉嶺法院,控以兩項普通襲擊及一項刑事損壞罪,暫毋須答辯,控方申請將案押後,待取閱精神科報告,瞭解被告是否適宜答辯,裁判官將案押後九月二十三日再訊,被告還押小欖精神中心。 被告劉華亮沒有律師代表,他自行向法庭申請保釋時表示,想找胞弟聯絡其任職東莞刑偵大隊長的同學,著他與香港警方聯絡,將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裁判官最後拒絕其保釋申請。 首項刑事損壞控罪,指被告於本年九月八日在上水彩園路東鐵上水站外,無合法辯解損壞屬於梁國雄的四塊選舉宣傳板。另兩項普通襲擊罪,指他本年九月九日在上水火車站與上水廣場之間天橋,襲擊男子黃成智及男子張漢賢。 曾求診精神醫生 主控庭上透露,昨日早上七時許,被告在上水火車站行人天橋,與立法會候選人黃成智及其男助選員張漢賢發生爭吵,在場警員勸止,被告情緒平復後離去。但半小時後,被告突然折返,再與黃、張二人發生爭吵並襲擊二人。主控官續稱,警方調查後,得悉被告本身已向私人精神科醫生求診,故申請將案押後,先替被告取閱兩份精神科醫生報告,瞭解是否適宜答辯。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稱,相信不會影響選舉投票率,市民毋須過份擔心,因警方會迅速處理。新界東候選人尚有民建聯劉江華名單、長毛梁國雄、獨立黃宏發及港進聯曹宏威。 黃成智簡歷 年齡 47歲 信仰 基督教 職業 全職立法會議員 所屬政黨 民主黨 參選區域 新界東 學歷及 社會工作學士學位 專業資格 註冊社會工作者 婚姻狀況 已婚(育一子) 從政經驗 立法會議員(2000-2004) 區域市政局議員 (1995-1999) 北區區議員(1991-1994) (1999-2003) 資料來源:黃成智個人網頁 被起腳踢 ■昨晨七時,港台工作人員到上水拍攝立法會選情時,將黃成智遇襲過程拍攝下來。 香港電台拍攝圖片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6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9 ---------- |
港聞 A08 |
成報
|
2004-09-10 |
本報問卷調查 回覆率達66% 候選人盼議員全體訪京 |
根據本報向新一屆立法會候選人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民主派與無黨派候選人大多數贊成在新一屆立法會組成後,全體60位議員訪問北京,以加強與中央溝通,佔回覆人數的68.57%。 本報較早前向159位候選人發出問卷調查,共收回105份,回覆率66%,其中三大政黨民主黨、民建聯及自由黨均是統一作答。 調查其中一條問題為「新一屆立法會組成後,是否贊成全體議員訪問北京與中央加強溝通?」民主黨23名候選人及另外11名民主派候選人均表示贊成;只有街工的梁耀忠及尹兆堅指要視乎討論的內容及形式而定。 多贊成與中央加強溝通 民建聯對有關問題表示「無意見」,有12人參選的自由黨及兩名回覆的工聯會候選人,亦贊成全體議員訪京。 至於有回覆的27名無黨派候選人中,有24人讚成,紡織及製衣界的關鑑元表示「無意見」;參選港島區的鄧徐中選擇「其他」,認為「中央應來港與港人溝通」;金融服務界的詹培忠是唯一反對的候選人,因他認為「無必要」。 在普選立場上,泛民主派及17名無黨派候選人支持07、08年普選,若不能成事,民主黨贊成在2012年雙普選。民建聯重申主張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在2012年實現雙普選。自由黨亦不支持07、08年普選,認為普選行政長官「最早2012年,最遲2017年」,而立法會的選舉方法應「循序漸進,減功能增直選」。較令人意外的是一向立場含糊的工聯會陳婉嫻及林文輝,表明支持07、08年普選;而不獲工聯會支持參選勞工界的陳國強,亦支持07、08雙普選。 對於「是否贊成重組行政會議,以改善行政與立法關係」,以及「特首應否委任民主黨代表加入行會」,民主黨回覆謂「應以普選產生行政長官,令他直正向市民負責」。民建聯無回答上述兩問題;自由黨表示「贊成」,但有關應否委任民主黨入行會一事,自由黨提出前提為「中央政府與民主黨有溝通後」。 其他民主派對兩問題有不同意見,基本法45條關注組的梁家傑及余若薇稱,「選舉制度若不改變,改組行會及加入民主黨代表也不能解決問題」;民協的馮檢基與廖成利則意見分歧,後者贊成重組行會,但馮檢基則指「行政和立法關係不一定由行會改組可以達成,這是個政治的結構問題」。至於無黨派人士中,工聯會的陳婉嫻及林文輝贊成重組行會,但對應否加入民主黨代表則無意見。 三黨優先重點各不同 問及新一屆立法會會期內應優先處理甚麼議題時,三大政黨均沒有揀選23條立法,自由黨著重經濟發展,民建聯關注振興經濟改善民生,民主黨則認為應優先處理政改方案,以及經濟、就業及環保問題;民主派與無黨派人士大部分認為應處理政改方案。其他候選人則有另類選擇,提倡中央與民主派「大和解」的劉千石認為,應優先處理與中央溝通及解決就業問題。 另外,問卷同時問功能組別候選人會否考慮08年參加地區直選,11人表明「會」考慮,包括保險界的陳智思、勞工界的陳國強、資訊科技界的梁敏儀、紡織及製衣界的關鑑元、會計界的梁永安、陳普芬與鄔碩晉、區議會的歐志遠與鄺國全、飲食界的陳樹英及社會福利界的張國柱。 |
文章編號: 20040910029009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0 ---------- |
港聞 A18 |
明報
|
2004-09-10 |
方敏生告急陳太助拉票 |
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昨替參選社會福利界的堂妹方敏生(合掌者)「撐場」拉票。陳太認為立法會議員應與中央政府合作、接受不同觀點,不能只有批評缺乏建設。 陳太說,只有與中央合作才能達至信任及溝通,不能只有批評缺乏建設或不理會別人的觀點。她說:「你可以反政府、可以批評中央政府,但亦應與對方溝通、持開放的態度接受別人的觀點。」 浸會大學早前的一項調查發現,方敏生的支持度跌至「包尾」,只有10%,本來支持度最低的張超雄升至首位,有23%,另一候選人張國柱則維持在15%。 昨出席方敏生動員大會的包括前會計界議員李家祥、已自動當選的保險界議員陳智思及前律師公會主席葉成慶等。(鄭樹清攝)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4005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1 ---------- |
港聞 A24 |
東方日報
|
2004-09-10 |
54%候選人爭最快12雙普選 |
【本報訊】人大常委會四月已拍板否決○七、○八年雙普選,本報對今屆一百五十九名立法會候選人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九十二份問卷,回收率達五成七。調查發現,四成候選人仍然堅持要力爭○七、○八年雙普選,但認為在二○一二年或以後才推行雙普選的高達五成四,當中今屆有三十人參選的民建聯認為若果條件成熟,可以爭取二○一二年實現雙普選。 而今屆派出十二人參選的自由黨則認為,最早可在二○一二年落實行政長官普選,但對於何時全面普選立法會則未有明確表態。角逐金融服務界的詹培忠更認為應在二○一七年普選特首,在二○一六年或二○二○年普選立法會。 選委會應增800 人 對於○七年特首及○八年立法會選舉安排,民建聯及自由黨的候選人都不約而同認為應將八百人的選舉委員會擴大至一千六百人;在○八年的立法會選舉方面,直選及功能組別方面都應各增五席。 此外,在回覆的九十二位候選人當中,全部都認為現時的行政、立法關係不理想,民主派的候選人大多數認為盡快實行普選是改善的良方,當中法律界候選人吳靄儀認為要約法三章,訂定憲制慣例;新界西的候選人陳偉業認為換特首才是治標之本;新界東的候選人黃宏發認為特首應統而不治,由立法會過半數黨或聯盟組成政府,普選立法會,政府透過議會向人民負責。 民建聯的候選人認為政府須加強與立法會溝通,重整諮詢架構。自由黨的候選人則認為要吸納主要政黨代表加入行政會議,只要民主黨被中央接納亦可加入行政會議。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201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2 ---------- |
港聞 A03 |
新報
|
2004-09-10 |
狂漢踩場阻派傳單拳打腳踢黃成智楊森拉票遇襲 |
立法會選舉民主黨新界 東候選人黃成智,昨上午在上水廣場行人天橋派傳單拉票期間遇襲受傷,一名中年漢疑阻止各人在場拉票,與助選團發生衝突,糾纏間將一名助選團成員打傷,繼而再向黃成智起飛腳襲擊,其後被警方到場拘捕帶署扣查,黃成智及助選團成員到醫院敷傷後亦須到警署協助調查。 據悉,事發時民主黨主席楊森亦在場協助拉票,也曾被狂漢襲擊,但未有受傷,不必送院敷治。 身穿打倒民主黨恤衫 黃成智遇襲受傷送院後,同屬七一連線名單的湯家驊及民主黨的李永達聯同十餘名助選團成員到醫院探望傷者,各人對在選舉前民主黨在拉票活動時遇襲俱感到憤慨。 在拉票活動遇襲受傷的黃成智,為立法會選舉新界東候選人,在七一連線名單中排第四,新界東其他參選名單還有黃宏發、劉江華、田北俊、梁國雄及曹宏威名單。 昨上午七時左右,黃成智偕同數名助選團成員在上水廣場行人天橋派傳單拉票,民主黨主席楊森亦有在場支持。 在拉票活動進行不久,即有一名男子劉╳強 (五十八歲) 身穿寫上「支持共產黨!打倒民主黨!」等字句的白色恤衫到來「踩場」,阻礙各人派發傳單,黃一度報警處理。惟警方到場後,僅抄下男子的身份證資料後離去,暫將案件列作投訴滋擾案處理。 拳打助理腳踢黃成智 事後,有人仍未有離開,留在現場徘徊,至上午七時四十四分,當助選團成員向市民嗌口號時,有人即出言向其中一名助選團成員張漢賢恫嚇,若再喊口號即會打人,當時張認為對方語帶恫嚇,與之發生口頭衝突,隨即被人揮拳毆打,面頰連中三拳受傷。黃成智試圖上前制止時,被人起飛腳襲擊,黃舉右手擋格時受傷,腹部及右腳亦被踢傷,於是致電報警。涉案男子遭警方拘捕提控,還押小欖精神病院,本月二十三日再提訊。 本報記者葉百安報道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3008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3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暴力事件 A05 |
文匯報
|
2004-09-10 |
大班借襲擊案攻擊民建聯 |
【本報訊】(記者 鍾立)民主黨立法會新界東候選人黃成智被懷疑精神有問題男子襲擊,有人認為「純屬意外」,但九龍東的立法會候選人鄭經翰,昨日卻不問情由,不理警方正調查事件,反而作攻擊不同政見候選人的武器,竟指稱是次事件是因民建聯「好事多為」所引起的,言論缺乏根據。陳婉嫻立刻反擊,指大班應該對不同意見多點「包容」。 在昨日的論壇上,竟有聽眾向陳鑑林質疑稱:「之前縱火打人嘅人係咪你嘅人?」面對如此毫無根據的指控,陳鑑林即時強調說:「我反對任何暴力。」他補充,有人曾指他「不受歡迎」,但事實上,在進行拉票活動時,很多街坊都會向他表示,「香港是需要穩定,唔好一日到黑嘈嘈閉,搞搞震」。 陳婉嫻:要有包容 而陳婉嫻亦加入戰團,指大班「樣樣都去到盡」。未知大班是否被「點中死穴」,即時反駁說:「我忍咗妳好耐……妳經常講一套,做一套,黃成智俾人打,妳都好事多為……妳形象太好,我一直信妳,俾妳呃咗十幾年。」這時陳婉嫻亦「不甘示弱」說:「大班,唔好挑釁,要有包容。91年我夠被人話係『左妹』都忍啦!」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500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4 ---------- |
港聞 A10 |
大公報
|
2004-09-10 |
五成七受訪青少年會投票 |
【本報訊】實習記者楊偉豪報道:去年「七一遊行」之後,小童群益會分別就本港十八至二十五歲的青少年對政治生態的意見、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預測及投票傾向進行三次調查。結果顯示,受訪青少年參與社會事務和投票的積極性增加一成。因此,估計青年人在今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將創新高。 小童群益會督導主任陳國邦昨天公佈調查結果。結果顯示,五成七受訪青少年會在九月十二日立法會投票日投票。 根據過往投票記錄,十八至二十五歲青少年組別投票率為:一九九九年區議會選舉是百分之二十七點九;二零零零年立法會選舉是百分之三十八點四;二零零三年區議會選舉是百分之三十九點三。他估計,今年青少年組別投票率會是歷年最高。 陳國邦表示,在比較二零零三年和二零零四年投票傾向時,今年已決定投票的受訪青少年,會比去年多出一成左右,而決定不投票的比率亦比去年大幅下降約一成六,未確定的比例佔百分之二十四點五。 小童群益會中心主任吳思朗指出,青少年政治意識開始成熟,他們非常重視政府及立法會事務,而且有自己的見解。他說,受訪青少年同意「香 港政府是一個有效率的政府」的比率只有百分之十四點八;認為「政策常受商界利益左右」的有百分之五十點七,「官員在媒體所說的話,都是 (做騷) 居多」的就有百分之五十三點五;只有百分之五十七點九「相信政府大多數的決策是正確的」,這反映青少年對現時政府的表現並不滿意,政府需要多加檢討。 吳思朗建議立法會候選人及政黨在爭取青少年組別選票時,不要只注重外表年輕化或以年輕人的活動去吸引投票,要注意什麼是青少年所關心的政綱及議題,因為青少年都很注重普世價值,如民主、自由、環保等。同時要為青少年提供對政治實踐和討論的渠道,讓青少年覺得香港的發展與他們是有關係的。 |
文章編號: 20040910002006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5 ---------- |
本地新聞 A18 |
太陽報
|
2004-09-10 |
未經同意傳單夾本報 鄭經翰涉侵《太陽報》權益 |
【本報訊】立法會九龍東民主派選情告急,候選人鄭經翰和陶君行名單只好藉報章派發宣傳單張,但兩人未經東方報業集團同意,私自要報販將單張夾在本集團出版的《太陽報》內發售。有市民對候選人不法利用《太陽報》宣傳感到氣憤,懷疑事件涉及選舉公平問題。對於報販在《太陽報》插附選舉宣傳單張,東方報業集團發言人表示:這是涉及假冒商譽的行為,侵損了《太陽報》權益,集團注意事態發展,保留採取法律行動追究的權利。 市民林先生昨向東方報業集團投訴稱,昨日上午十一時,在觀塘裕民坊一個報攤購買《太陽報》時,發現況面夾附著一份《大班匯報》的選舉宣傳刊物。他為此感到氣憤。觀塘的報販馮先生亦投訴指,昨日有發行商要求他們在報章中夾附一份該區某一候選名單的宣傳單張,他對這種做法感到反感。 鄭經翰承認曾透過《蘋果日報》發行商德強記向報販分發宣傳單張,希望發售報章時能「順便」派發單張,據悉,德強記又囑咐報販將單張放入《蘋果日報》內,有報販對此要求是「敢怒不敢言」。但鄭強調並無要求報販將他的選舉單張夾附在報刊內出售,因為做法不妥當。他說:「我搵德強記幫我手將傳單分畀報販。將單張夾在報章內出售,梗係唔啱,唔可以咁做。」鄭聲稱將與德強記跟進事件。 做法不道德 東方報業集團發言人亦稱,鄭經翰和陶君行名單的所為,東方報業集團絕不同意,也絕不能接受,並認為兩人鑽空子利用報販作選舉宣傳,是不道德的做法。發言人促請選舉管理委員會研究和調查鄭經翰和陶君行名單的做法,是否已觸犯有關選舉條例,並作恰當處理。 選舉事務處發言人表示,報章夾附立法會候選人傳單的做法如同聘人派傳單一樣,需要計算開支,此做法並無違反選舉條例,有關候選人須在六十日內呈報;若該發行商或報販為義務幫手,亦須以捐贈的名義申報。 德強記早前曾發信要報販每人捐一元為鄭經翰參選登廣告支持,後來有報販組織感困擾,最終要取消。 |
文章編號: 20040910034008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6 ----------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