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要聞 A05 |
香港經濟日報
|
孔雪怡、鮑永健 2004-08-25 |
立會選戰之租務炸彈 |
塗面對3質疑 廉署調查 涉公帑自肥 信託書真偽 未申報股權 |
「租務風波」令民主黨九龍西立法會候選人涂謹申陷入多項涉嫌「罪狀」的指控,廉政公署因應有區議員舉報涂謹申詐騙公帑,就事件正式展開調查。他未有向立法會申報擁有「匯標」公司股權,即使涂謹申在9月選舉順利當選,在新一屆立法會期內,仍會可能面對立法會譴責、甚至暫停其職務的嚴重處分。 即使當選 仍面臨停職危機 民主黨和涂謹申在風波曝光第二日,雖然努力作出補償行動,包括成立3人調查小組,願意退還多申領的租金津貼(見另文),仍無助減低事件對涂謹申誠信的震盪。 涂謹申首先面對最大的質疑,是他以高於市值租金,以議員津貼租用自己的物業,備受外界質疑以公帑自肥;民建聯屯門區議員陳雲生及港進聯成員王紹爾,先後於前晚及昨天向廉署舉報涂謹申。 陳雲生指涂謹申涉嫌以不誠實手法,騙取公帑;王紹爾就指,涂謹申涉嫌「以公帑自肥」;廉署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個別事件,只表示任何案件,若有證據顯示涉及貪污,都會依法調查。 本身是律師的新論壇成員黃英豪指,涂謹申涉嫌以公職人員串謀詐騙公帑,表面證據成立;涂謹申需要令人信納,他「真誠相信」其所持的股權,已經全部信託給民主黨,而且自己對這個物業沒有得益。 另一郭姓資深法律界人士則指,難以判斷涂謹申可有詐騙,因必須證明他是否「蓄意」及「不誠實」。 除了廉署的調查,涂謹申身為律師,其信託書的真偽及法律效力亦備受外界質疑;但兩名專業人士都初步指其信託書仍具法律效力。 民主黨選舉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昨回覆查詢時表示,股權轉讓有別於物業轉讓,不一定需要釐印。他又指,「沒有銀行接受民主黨申請按揭,如果做足股權轉讓的手續,我們就需要搞轉按,到時就會出現問題,所以我們沒有打釐印。」 律師:信託書欠日期 備受質疑 事務律師何傳經亦指,公司股份信託有別於物業信託,股份信託書毋須打釐印稅,有關文件被視為公司內部紀錄,亦可證明誰是真正的持股人。 對於文件沒有簽署日期,何傳經表示:「沒有不妥,不足構成欠法律效力,但始終受質疑。」 稅務學會會長李文輝亦表示,股權轉讓書不一定要打釐印稅,理論上,不打釐印的股權轉讓書亦具有法律效力,但若出現法律訴訟,已打釐印較不打釐印具較佳的法律訴訟效果。 涂謹申還要面對第三項指控,就是未有向立法會申報持有「匯標」的五成股權,可能違反立法會議事規則。 漏報股權 立會已致函索取 立法會秘書長馮載祥昨日在電台節目中回應指,現階段很難判斷,不過他已致信涂謹申,索取資料。 馮載祥指出,議員若持有公司1%,即要申報;若發現議員無遵從《議事規則》,立法會可予以訓誡、譴責,或處分;而處分包括通過決議案,譴責或暫停做立法會議員的職務。 涂謹申昨承認,昨日才知道,他與另一民主黨九龍西支部成員吳永輝所持有的「匯標」公司,股本不是他之前所說的兩股,而是100股;涂謹申則持有50股。但他所簽署的信託文件,只表明把「一股」信託給民主黨,所以實際上,他還持有「匯標」的股權:「這變成我應該要根據規則申報。令人(對我)的信心打了折扣,我應該道歉。」他又強調,自己沒騙公帑,也沒得益。 ﹏﹏﹏﹏﹏﹏﹏﹏﹏﹏﹏﹏﹏﹏﹏﹏﹏﹏ 涂謹申將面對的3大「罪狀」 1 廉署調查 外界指控︰區議員陳雲生及王紹爾向廉署舉報,指涂謹申涉嫌騙取公帑 ................... 專家之見: 郭姓法律界人士: ˙廉政公署甚麼也可以查,現沒有足夠資料作任何判斷。 ˙以涂謹申情況,若指他涉嫌「詐騙港府」或「串謀訛騙」,必須證明他是「蓄意」及「不誠實」,後者更需證明涉及多於一人及雙方知情。 ---------------------------- 2.涂謹申將公司股權轉移給民主黨信託書的法律效力問題 外界指控︰外界質疑,信託書既沒日期,又無見證人,異於慣常處理程序,令人質疑文件是否事後補造、偽造 ................... 專家之見: 何傳經律師: ˙「股份信託書」有別於「物業信託書」,程序比較簡單。 ˙「股份信託書」毋須打釐印稅,此可視為公司內部紀錄,亦可證明誰是真正的持股人。即使文件沒有簽署日期,亦不足以構成欠缺法律效力。 ---------------------------- 3.利益申報 外界指控︰沒有向立法會申報持有「匯標」有限公司(物業名義擁有者)的50%股份 ................... 專家之見: 立法會秘書長馮載祥: ˙議員若持有公司股份的百分之一或以上,都要申報;是否漏報,要由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處理。若議員無遵從議事規則,立法會可通過決議案,譴責或暫停議員職務。依據「立法會議員規則」,任何議員若不遵從議事規則,可由立法會藉訓誡或譴責,或暫停職務或權利的議案加以處分。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0023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B01 |
英文虎報
|
2004-08-25 |
To faces party inquiry |
Democrats act as election rivals call in graftbusters to investigate Sham Shui Po flat affair Michael Ng The Democratic Party has ordered an internal inquiry into allegations surrounding leading member James To's ownership of a Sham Shui Po flat used as a party office and for which he had received Legco expenses. The action comes amid reports that two members of rival parties have lodged a complaint against To with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To, an outgoing lawmaker and Kowloon West candidate in the September 12 Legco elections, has rejected allegations that he failed to properly declare an interest in a company which purchased the flat of roughly 500 square feet on Lai Chi Kok Road in 1997, and which was subsequently rented out to party members as a district office. The affair came to light in a report on Monday in the Sing Tao Daily newspaper, the sister paper of The Standard. Party spokesman and outgoing lawmaker Law Chi-kwong said on Tuesday the party's committee of inquiry will include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legal and accounting sector as well as retired veteran democrat lawmaker Szeto Wah. ``We hope the task force can help to investigate what mistakes, if any, To has made in the saga and whether there are any shortcomings in our party's practice in dealing with this matter.'' Law said. Meanwhile, it is understood that complaints about To have been made to the ICAC by Tuen Mun district councillor Chan Wan-sang, a member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and Wong Siu-yee of the Hong Kong Progressive Alliance. But the anti-corruption body on Tuesday declined to confirm or deny this, citing its policy of confidentiality. To and two party district councillors have been using the flat as their offices and have claimed a total of HK$13,800 a month in expenses for it. To said on Tuesday he will invite an independent valuer to assess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lat. If the existing rent proves to be higher than the market price, he said he will return the outstanding amount to Legco. ``If this incident affects people's perception of my credibility, I would like to apologise for that,'' lawyer To told Commercial Radio programme Tea Cup in a Storm. Law rejects suggestions that the inclusion of party members in the party inquiry will favour To. He said a mixed composition of party and non-party members could speed up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ovide independent and fair opinion. Law also rejects public calls for To to withdraw from next month's election.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 I think we should first tell the public the truth and see what can be improved before deciding further actions.'' He said the party has advised To to take remedial measures in declaring his interests to the secretariat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s soon as possible. To has given conflicting details on his shareholding interests in Target Link Ltd, the shell company which was formed by him and another party member, Ng Wing-fai, to obtain a mortgage for the Lai Chi Kok flat in May 1997. On Monday, To showed two undated documents without any official chops or stamps, claiming he only owned one share in the company. But it was subsequently established that To holds 50 out of the 100 shares of the company. He has since admitted he made a mistake in failing to declare this level of shareholding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Party member Chan Ka-wai, running on the same ticket with To in Kowloon West in the elections, is now the director of Target Link and he signed the rental lease for the flat, which used to be a barber shop. Ricky Fung, secretary-general of Legislative Council, said the council's secretariat is asking To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concerning his declaration of interests. More reports: Page B-3 |
文章編號: 20040825448002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A44 |
東週刊
|
2004-08-25 |
弱勢奇兵玩選舉鬥怪招 |
選舉從來是鬥實力、鬥知名度,但有另一群處於弱勢的候選人,他們有點「騎呢」,可以說是奇兵一路,怪招多多,為沉悶的選舉添趣味。 當新界東焦點都在鑽石名單上,港進聯背城借一推出的候選人曹宏威,煞有介事地在天橋揮手拉票、用化學理論解釋選舉拉票,搶走不少視線。 當所有人都在注意民主派與保皇黨的決戰時,九龍西柳玉成撼曾鈺成的場面,這名水喉佬一擲三十萬元打選戰,在所不惜。當差三十年、做過餐飲的伍得良,為了參加直選更不惜退出民建聯,用自己一套當差查案理論競選拉票。 上週四,六十三歲的曹宏威穿著鮮紫色T-shirt,與港進聯元老譚惠珠和大埔區議會主席鄭俊平,到大埔懷仁街和附近街市拉票。他是港進聯背城借一的希望,但在新界東的民調支持度,只得百分之一點九,不但輸梗,而且隨時包尾。不過,曹宏威對這種劣勢不以為然,反而顯得頗陶醉。 「參選真係苦中作樂,以前試過減肥,減極都減唔到,家運動多沖,兩個禮拜經已瘦沖四磅,我以前唔敢跳馬路邊的欄,今日一跳就過。」曹宏威為了證明不是得個「講」字,即興來個示範,雙手按著欄杆,凌空飛起直挺挺的鉸剪腳,整個人便越過欄的另一邊,身手尚算敏捷。 穿紫衫、跳欄杆,曹宏威說,要盡量表現其活力,因為他要拉年輕人的票。他覺得年輕人喜歡漫畫,就在街板和卡片上畫了自己的卡通樣,比黃宜弘更似《IQ博士》況的男主角則卷千平。 在中大教了二十多年化學,曹宏威競選拉票還有很多理論、怪招。八月初,他跑到天橋上,向橋下飛馳而過的汽車揮手拉票,問他這是甚麼拉票策略,他用了一堆「分子作用」理論解釋。「好似粒分子咁,將能量擴散出去,問題係邊度可以接觸最多人呢?所以我第一日就去獅子山隧道口(天橋揮手),雖然見到的人唔多,但希望啲人覺得我面善。」記者聽得一頭霧水,相信當日經過的市民一樣看得莫名奇妙。 拉票多怪論 走在街上,曹宏威亦不會放過任何機會,一見人就追著派卡片,兜路回頭行都沒所謂,得逞後更喃喃自語地說:「一個人都唔會漏。」曹宏威又會在深夜時份去酒吧拉票,他的解釋是:「飲沖兩杯黃水落肚,個人會好坦白。」記者還是不明白。 曹宏威的銜頭多多,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華人革新協會主席、沙田區委任區議員等等,但最為市民熟悉的,肯定是他在電視上以「科學」踢爆特異功能、外星人、鬼怪等東西,神怪形象深入民心,他連競選口號亦標榜「智識救港」,強調要用腦運用知識。講到何解是「智」識?他說是故意的:咁先至有腦。 談起參選原因,曹宏威說,他事前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兩周前,港進聯有人深夜致電叫他參選,他考慮了十分鐘就答應了。 港進聯半夜電召參選 「呢次出選我肩付重任,孫中山先生講過,政治係眾人之事……立法會除沖有律師、識經濟的人外,仲要有代表科學理性的聲音,有科學社會才有進步……」曹發表完他的「從政偉論」,又莫名其妙說不會出席「開票」,只會完成「參選」的責任。 問他港進聯的地區組織有否替他拉票,他又扯到好像「分子作用」一樣難明的科學:「我不是測溫機,唔識度佢地做沖幾耐,但一塊石頭擲落個湖度,一個個漣漪散出去,你會知邊個在中間……。」多番追問下,他才說得明白:「劣勢下打仗,要總動員表現團結,始能有勝出的機會。」 曹宏威說自己比其他候選人優勝,在於「我唔信佢地企到咁耐,我真係在街市同啲阿毛(婆)握手㗎」。 另一優勢,竟然和「曹博士」這個稱呼有關,「初初去車站派傳單,好多人唔接,後來我介紹自己係『曹博士』,啲人知道呢個人信得過就肯接。」他得戚地說。「『曹博士』只係個花名,不是博士個博,家是搏命個搏,哈哈哈。」曹一邊笑一邊撥弄招牌髮型說。整個訪問他都滿懷自信,但這個「博」字,出賣了他。 同區的對手都不當他是威脅,能否夠票免得五萬元按金被沒收,也是個大疑問。他想了幾秒,輕聲地說「家似乎塤得番。(點解?)你同人握手感覺到㗎嘛。」曹似乎認為握手比民調可靠。 上週五,身形高大健壯的柳玉成,跟兩名選舉拍檔梁雪芳和劉寶坤到深水埠北河街「嗌咪」,柳操的半桶水廣東話,加上走了音的普通話,路過的人,沒有多少個知道他說甚麼。捱不到五分鐘,換上劉嗌咪,但由於三人知名度低,一樣沒人理會。 五十一歲的柳玉成,約廿年前來港,但廣東話一直說得不好,仍像個新移民被歧視。來港後地盤、紮鐵、燒焊等,全部做過,近幾年才在弟弟的公司做水喉工。記者上周跟他到炮台山一幢舊樓開工,看他純熟地塗膠水駁食水喉,實在沒法聯想到他怎會去了參選立法會。 同事都稱呼他做「大佬」,原來他還有個別名叫「劉泰」,他在報名參選時亦填上兩個名字。柳玉成解釋,自己曾參加中國民主黨,怕返回內地時被捕才改別名,「我同王炳章(被判無期徒刑的民運人士)好老友,家一年有四分一時間推動內地民運」。記者追問他是甚麼實質工作,柳想了幾秒後答得含糊:「發展(中國民主黨)組織,推動活動。」 帶五十張金牛報名 或者是他看民主比金錢重要,為了讓民主理念在港植根,他打算擲三十多萬元參選九龍西。報名參選當日,他不依以支票付按金的慣例,拿出五十張「金牛」逐張數,令選舉事務署人員不知所措。記者問他選舉經費從何而來,他一時說「幾十萬對我來講是個好小好小的數目」,一時又說「一部分是積蓄,一部分由弟弟贊助」,令人摸不著頭腦。 柳玉成這張參選名單,可以說是拉雜成軍。曾任港九工團總會副秘書長的梁雪芳承認,三人的票源各有不同,倒董的、自由民主派的、印巴裔的,就連助選團也吸納了同區被取消資格的余承志的人。 「我地同其他民主派不同,目標不單是曾鈺成、馮檢基、廖成利這類騎牆派亦要踢佢地出局。」柳一臉認真地說。要在民主派、騎牆派和親中派之間殺出新血路,但這一課可能很昂貴。 上週五,餐飲聯會主席伍得良,興致勃勃地帶記者到「冒險樂園」,穿起軍裝警服拍造型照。這位退休警官,雖然掛著餐飲業代表的身份,但今次立法會不參加飲食界功能組別,改走新界西直選,為了這次直選,甚至不惜退出民建聯。 不可能的行動 當差接近三十年,六十二歲的退休總督察伍得良對執行組織性的行動,可謂經驗老到。由軍裝巡警晉陞至偵緝總督察,他經手過不少毒品案、兇殺案,憑著其心思細密,精心部署,把案件一一偵破。今次參選,外人覺得是場「不可能的行動」(Mission Impossible)。他索性把拉票工作,當作查案、執行任務去做。 「派傳單之前要先瞭解環境,需要乜野支援同裝備,例如揚聲器、單張數目、人手分配咁,呢啲都係以前執行任務嘅經驗,家咪有用囉。」於是,上週四他安排數名助選團成員去到葵湧警署,兩人守著對面馬路,兩人站於警署轉角,伍得良則與另一人站在正門,向出入的人派傳單。 伍得良參選了新界西,但他的對象卻又不是該區居民,而是公務員和飲食界。他解釋全港有十七萬公務員,但立法會沒有他們的功能組別代表,又沒有政黨公開力撐他們。伍得良從警察的火線退下來,於八六年創辦菩提素食,又曾開辦卡拉OK和海鮮酒家,半隻腳踏進飲食界。今次參選他幻想自創「多功能組別」,說穿了是專向這兩批人度身訂做。 自誇取四萬票 「我可以五十幾歲食長糧,拎住籠雀,抱住個孫就過衝我嘅晚年,但呢種生活唔係我杯茶嘛!」伍得良將自己比喻為「黃昏的光輝」,應盡量發光發熱,所以驅使他出來參選。他自誇其自創的「多功能組別」,可以令四萬名選民投票給他,但他可能忘記了,同區的呂孝端和查錫我會分薄公務員票源,「榜尾之戰」可能來得更激烈。 科學奇人搏老命曹宏威 年齡:63歲 選區:新界東 職業:中大客席教授 政黨背景:港進聯 水喉佬掟三十萬參選柳玉成 年齡:51歲 選區:九龍西 職業:水喉工人 政黨背景:獨立人士 夥拍參選名單: 梁雪芳(旅遊業經理)、 劉寶坤(經銷商) 拉票當查案伍得良 年齡:62歲 選區:新界西 職業:公司董事 政黨背景: 剛退出民建聯, 現為獨立人士 |
文章編號: 20040825842003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A01 |
英文虎報
|
2004-08-25 |
Detained Ho wins legal go-ahead for poll run |
Cannix Yau and Paris Lord Democratic Party candidate Alex Ho, who has been ordered detained in Dongguan for six months for allegedly soliciting a prostitute, can remain on the ballot in next month'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 Ho's arrest was the first blow to the party's election hopes, which have since taken a further beating with allegations that one of its brightest leaders, James To, was overcharging the government for a flat the party was using and in which he held an interest. The commission announced on Tuesday that the candidacy of Ho, who is contesting the Kowloon East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remains valid in the September 12 election because his detention on the mainland does not amount to imprisonment. He was arrested in Dongguan on August 13 for soliciting the services of a prostitute and was sentenced without trial to six months ``custody and education''. His arrest injected fresh controversy into the Legco contest,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the fiercest battle yet between the democratic and pro-Beijing camps. There are concerns at the impact his arrest may have on the Democratic Party's performance. The 46-year-old Kwun Tong district councillor is ranked third on the Kowloon East party ticket behind incumbent Fred Li and Wu Chi-wai. Ho's family is now seeking his release on medical grounds, because he suffers from hepatitis B, a blood-transmitted liver ailment. The commission cited legal advice given by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that Ho's detention does not amount to imprisonment under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rdinance, which disqualifies a candidate if he is convicted of a crime within five years of an election and jailed for three months or more. A commission spokesman said Ho's six-month detention in Dongguan was only an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under Article 30 of the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Punishment Act and did not constitute a conviction and jailing that would keep Ho out of the race. Continued on Page A-6 Inquiry over James To: Page B-1 |
文章編號: 2004082544800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新聞-政策政情 P07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25 |
立法會選舉 |
涂謹申為漏報股權道歉聘測量師評租值 |
民主黨立法會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昨天承認遺漏向立法會申報擁有匯標有限公司股權,犯了技術性錯誤,向公眾致歉。他不再堅持引起風波的前辦事處租金水平合理,將聘請測量師評估租值,若證實民主黨多收租金,會把差額交還庫房。 涂謹申日前被揭發和民主黨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候選人吳永輝合組空殼公司匯標有限公司,九七年購入荔枝角道一個約五百方呎單位,公司被指以高於市值租金租給涂謹申和兩名民主黨區議員作辦事處,三人租用期間共向立法會和區議會申報約六十萬元租金津貼。
陳雲生王紹爾向廉署投訴
根據立法會議員申報利益規定,若持有公共或私營公司面值超過已發行股本百分之一的股份,便須申報。涂謹申週一召開記者會時表示,匯標一共有兩股,他只擁有一股,而且已信託轉移予民主黨,因此不用向立法會申報,他又堅持是以合理的市值租金租用上址。 涂謹申昨天表示,向公司註冊處查證後,證實和吳永輝分別擁有五十股,因此仍持有沒有轉移給民主黨的四十九股,超過已發行股本百分之一,應向立法會申報。他重申,並非刻意隱瞞,願向市民道歉。 民建聯屯門區議員陳雲生和港進聯王紹爾分別向廉政公署投訴涂謹申涉嫌以權謀私,陳雲生表示,廉署已回覆稱收到他的投訴信,並已開立檔案,同時安排會面跟進。
民主黨成立三人小組調查
民主黨選舉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昨天表示,心戰室開會後決定盡快成立三人小組,調查涂謹申事件、物業申報及租金處理等問題,小組成員包括即將卸任的立法會議員司徒華,及另外兩名法律界及會計界具公信力的黨外人士,人選未定,民主黨亦會尋求大律師意見,提交三人小組研究。 他指出,三人小組首先會集中黨員租用私人樓宇作為辦事處進行調查,因為出現問題機會相對租用公屋較高,至今未接獲黨員匯報有類似涂謹申情況,但即使有亦不出奇,而調查結果未必能在選舉前完成,主要希望調查公正和深入。他說,立法會復會後將向立法會議員利益申報或行政委員會提出,研究議員應否租用自己、其公司或政黨的物業。 羅致光表示,民主黨會盡量協助廉署的調查工作,有需要時提供所需資料,仍有信心事件不涉及司法問題,但為安全起見,將尋求獨立法律意見跟進。 至於民主黨中央對事件是否知情,他指出,黨中央當時只知道九龍西支部透過空殼公司買入有關單位,並要求當時司庫馮煒光跟進處理,但由於當時支部已完成買入單位,馮煒光便再無處理,所以中央不知道匯標公司的股東組成及涂謹申等已簽署信託書轉移業權,民主黨現亦不知道轄下有否其他空殼公司。 問及市民要求涂謹申即使獲選也要辭職,羅致光說:「我們會繼續聽取市民反應,首先會做合理工作向市民交代事實,但細節仍未清楚,所以要調查,讓自己改善及向公眾交代,之後再想其他問題較為恰當。」他指出,民主黨選情無理由不受影響,但仍要觀察一段時間,希望交代後能減低影響■ |
文章編號: 20040825391004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每日雜誌 A19 |
星島日報
|
2004-08-25 |
學者:包裝對選情影響不大 四黨宣傳片選前駁火 |
人靠衣裝,選舉靠包裝,在立法會選舉正式火併前,各黨先來一場包裝宣傳戰。自由黨找來大導演陳嘉上拍攝巴士廣告;職工盟「慳慳地」找演藝學生執導,拍董伯伯被雷劈的搞笑片;民建聯則拍客家話短片,並在茶餐廳播放;民主黨就玩概念,將美國電視劇《白宮群英》變調成《立會群英》。各黨各出奇謀,但有學者指,宣傳片的花費及包裝對選情影響不大。記者衛嘉欣呂麗嬋 外界盛傳,自由黨找本地大導演陳嘉上為第一次直選的田北俊及周梁淑怡拍宣傳片,用上六至七位數字,雖然陳嘉上予以否認,但該黨仍是今次選舉中,最捨得花錢在媒體宣傳的黨派。 自由黨最豪花28萬 十五秒的宣傳片,前日起在巴士播放,即使陳嘉上以友情價五萬元製作,十四日的巴士宣傳亦花上逾二十三萬元。執導的陳嘉上首次拍攝非專業演員的片段,花了不少心思,例如現場拍攝時不讓兩人察覺,更刻意不讓他們看對白,以免他們回家強記。陳嘉上坦言,不希望以「廣告」硬銷方式拍攝,故花了不少時間與兩人論政,「像田北俊,工商黨形象是他的弱點,但他說其實他們與民主沒衝突,有民主才有生意做,我說:『好!這就是你們要表達的。』」 陳嘉上執導作風平實 至於周太,陳在電影發展基金時已與她共事,深知她的作風,「周太說話不叻,但做事好叻,我就要拍出她這一點來。」為了拍出兩人的真性情,陳甚至用上偷拍片段,「周太不知我們開了機,她當時正與我們聊天,我就將她那一句:『最緊要是做得,不是講得!』剪了出來。」而田北俊的片段,亦選用了一段本來在開機前綵排的對白。陳透露,最初也有過一些天馬行空的構思,例如用動畫及立法會的天秤作構圖,但最終仍選擇目前的平實作風,「我不想做得太過概念化。」陳說。 職工盟幽董伯 一默 自由黨選擇了大導演,而以基層勞工為對象的職工盟,則選擇了一批初出茅廬的演藝學院學生執導,並打算用網上傳播的方式 播放,總共只花兩萬元。短片內容走幽默路線,其中兩段以「董伯伯」為主角,內容講述「董伯伯」在茶餐廳中吃二手飯,並喃喃自語:「香港的經濟會愈來愈好!」影片最後,天上行了一個旱天雷,差點把董劈中,字幕打出:「董建華,你體會到嗎?」有份構思的方約恆笑指,片段中董伯伯的背影,其實是職工盟旅巴司機工會的執委魏熾南,由於要省錢,連他自己亦客串了一個角色,「我們本來也打算在巴士播放,老實說,以一個商業機構來說,他們收費不算貴,但因為經費都是募捐回來的,我們覺得錢這樣花掉,不太值得,最後還是選用了網上宣傳方式。」 劉江華客家話玩 親民 而民建聯新界東七人名單,新近拍了一 輯長約一分鐘的客家話宣傳短片,除了請來客家村婦義務客串之外,作為「團長」的劉江華,更入鄉隨俗,苦練客家話高呼「香鋼言鏡哀賺嘻」(香港人更要爭氣),實行借「同聲同氣」吸納鄉郊票源,相當有腦。在大埔水寮下村取景的宣傳短片,內容大致為大批候選人與受水浸困擾的居民進行家訪。劉江華表示,短片雖僅一分鐘,但卻花了半日時間拍攝,靈感來自早前街知巷聞的中電廣告,「新界東不少村落,如大埔及北區均住了不少客家人,他們是重要的票源。」無怪劉要一技旁身,學兩句扮代表,不過他還是NG了十次才成功。另一候選人陳克勤笑言,選舉競爭激烈,落重本宣傳之餘,在發行上也得搞搞新意思,除了在路訊通播放外,又考慮將短片製作成DVD,派發予茶餐廳播放,爭取「收視」,「在大埔,已經有兩間茶餐廳表示願意播放。」陳克勤表示,也曾考慮在地區戲院賣廣告,但最終因成本太高而打消念頭。 民主黨扮「白 宮群英」 而民主黨則由本身唸創意媒體的范國威統籌,找來去年拍攝網上「獅子山下」片段的FreemanLo幫手,將黨員包裝成像美國電視劇《白宮群英》般的精英。「不止是四十五條關注組,我們民主黨也有大狀,像李柱銘,我們一開始拍得很高貴,亦用上幽雅的音樂配襯,想突出我們的理性形象,後半部分則轉用彩色,亦加入激昂的音樂,以突出我們的地區工作。」范國威說,目前片段尚未「出街」,但已進入後期的剪接階段,並將以網上傳閱的方式播放。雖然各黨派絞盡腦汁希望成功出位,但嶺大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指,外國研究顯示,當選民得到最基本的選舉資訊後,額外的宣傳工作對實質選情影響不大,「其實大家都迷信於宣傳,但候選人平日的工作選民亦看在眼裏的,不是靠選前一個短短的廣告就可以推翻。」李說道。 「 花費與得 票非正比」 李彭廣舉例指,在二○○○年立法會選舉,梁耀忠以高票數當選新界西地區直選,若以他當時呈報的選舉經費,再除以他最終所得的選票數目,他是該屆每票花費最少的候選人,「可見花錢多少與得票是無直接關係的。」李說。中大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亦指,香港與台灣及美國不同,由於受到選舉經費限制,在媒體宣傳戰上會較為溫和,他認為這類宣傳,只能達到補充效果。「像巴士廣告,對象是職業階層,於網上發放,則可以接觸年輕人及中產人士,各黨做法可以補足他們的局限,將從前傳達不到的訊息傳給其他選民。」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3026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A08 |
東週刊
|
2004-08-25 |
涂謹申貴租爛屋賺公帑 |
繼九龍東候選人何偉途爆出在內地嫖妓醜聞後,民主黨的九龍西現任議員涂謹申又被揭發以高於市價的租金,租用自己名下的物業作辦事處,然後申請公帑租金津貼,而他從未向立法會申報擁有該物業的公司權益。 本刊獲得可靠消息,九七年金融風暴前民主黨十人每人夾五萬元,在樓市高峰期買入荔枝角道該個物業,後來卻因財失義鬧內訌,其中一人陳松光要求退股,九九年更退黨。 本週一,涂謹申為這筆糊塗帳急急召開記者會,但解畫不成還愈描愈黑,再被揭發大角咀櫻桃街的另一個辦事處,也是由民主黨員分租從中益涂謹申。負面新聞一單接一單,勢將影響民主黨的選情。 在本週一的記者會上,涂謹申神情落寞地辯稱,九七年五月自己因臨立會要「下車」,又擔心回歸後因政治因素被迫遷,所以民主黨中委會通過,由涂謹申及另一民主黨員吳永輝各持一半股權的匯標有限公司(Target Link Ltd),以一百零四萬八千元買入荔枝角道一三四號一樓C座單位,用作九龍西支部辦事處。 他說估不到捱義氣做擔保人,又出錢為民主黨買樓,卻搞出個「大頭佛」,隨時影響自己的選情。 但本刊獲得可靠消息,當年包括涂謹申在內的民主黨十名成員,在樓市高峰期想買入該單位,有人提議每人夾錢五萬元,集資五十萬作投資,餘下的五十四萬八千就向銀行申請做按揭。 但一場金融風暴令該單位市值勁跌,數年後兩、三人要求退股,據知其中一人是九九年曾競逐區議會美孚選區的陳松光,眾人因意見不合為此嗌了一場大交,最終陳松光取回本金五萬元。 退股嗌大交 本刊向陳松光求證,他證實十人曾夾錢買下該單位:「我係其中一分子,隔沖兩、三年,我見個辦事處已經運作緊,我又需要那筆錢咪退股囉,之後完全唔知佢(涂謹申)定幾多錢租,或者有冇向立法會申報。」他不肯透露是哪十人便匆匆掛線。 塗卻說出另一版本,指是八人合資四十七萬五千,自己則付出十七萬五千。因銀行按揭要私人擔保及方便會計,便由涂謹申和吳永輝成立匯標有限公司,每人一股持有該公司,並已簽署信託文件將單位轉交民主黨託管。 但根據公司註冊處紀錄,塗和吳兩人各持有匯標的五成股權,並不是塗所講的每人一股。塗給記者看的兩份信託書,只得寥寥三行字,而且連簽署日期和民主黨蓋章也欠奉,法定效力成疑。該信託書列明兩人只把「該一個股份(the One share)」轉交民主黨託管,即兩人仍各自持有百分四十九股權,與塗的說法大有出入。 涂謹申又被揭發從未向立法會申報持有匯標的股權,他在記者會上派發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登記表的「董事職位」一頁的影印本,辯稱該文件只要求受薪董事填寫,又推說匯標的股份屬於民主黨,所以他沒有申報。 但有立法會議員及資深會計師均表示,公司股東儘管不是受薪董事,都要承擔公司擁有的業務及物業賺蝕,這些已構成實質利益,所以說因無金錢利益而不申報是不成立的。況且,涂謹申並沒交代在同一份利益登記表上,為何在「股份」一欄隱瞞了自己持有的匯標股份。 至於被指以遠高於市值租金,將單位租給自己和民主黨區議員葉樹安和黎自立,涂謹申承認,沒有為該單位的租金做過估值報告,但職員曾問過附近的地產公司,又看過網上成交資料,估計租金最多值一萬元。 不過,興業地產物業代理卻估計,這類單位現時月租只值約四千元。塗卻死撐萬多元租五百呎地方合理:「單位出面有個好開揚的廣告位,每月仲要交千幾元電話費、幾百元差餉、仲有水電費、冷氣費,加埋都起碼二千元,租金是合理的。」 涂謹申解畫不成,再被傳媒踢爆在大角咀櫻桃街的另一個辦事處,是民主黨員自己友「租上租」,以低價再租給塗,帳目極之混亂,且看民主黨又如何開脫。 涂謹申貴租爛屋過程 97年3月,涂謹申與吳永輝成立匯標有限公司,各持百分之五十股權,他今屆的選舉樁腳陳家偉為董事,但他一直未有向立法會及區議會申報這家公司的存在。 97年7月,匯標以一百零八萬四千元購入該單位,塗未向立法會申報物業由其公司擁有。 98年6月至01年7月31日,匯標把該單位的大廳以每月$6,800租予塗,由陳家偉出任經手收銀人。塗向立法會申請租金津貼,但沒有申報利益關連。 00年1月至03年12月31日,匯標再把單位的B房連廣告位租給油尖旺區議員葉樹安,亦由陳家偉任經手收銀人。葉每月向區議會申領租金津貼$3,500。 00年1月至04年3月31日,匯標再把單位的A房及廣告位租給油尖旺區議員黎自安,由陳家偉任經手收銀人。黎每月向區議會申領租金津貼$3,500。 |
文章編號: 20040825842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B03 |
英文虎報
|
2004-08-25 |
Aussie model touted for transparent polls |
Paris Lord Hong Kong should look to Australia and modify its electoral process to make it more transparent, said think- tank Civic Exchange. In a study on political party development, the group advised that while existing laws were adequate the SAR would benefit from fine-tuning some of them. It recommended a model based on Australia's electoral system, where political parties get some government funding and every party publishes donations on a website _ a system which promotes transparency. It also suggested giving formal recognition to political parties without bringing in new legislation, keeping a ban on broadcast election advertising, granting registered parties tax-exempt status, and setting up a committee to review the system after each Legco election. The author of the study, Professor Richard Cullen from Monash University, said Australia was a good model because ``the framework which originally developed has been kept and it also enjoys a good reputation amongst the parties that actually operate in Australia, that is they're not calling for widespread reform [or] new laws.'' The study also advised against the government's proposed ``Political Parties Ordinance'' bill which deals with the formal registration of parties. ``We're better off working with what we've got,'' Cullen said. Local political parties were ``barely recognised'' in a formal sense,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gain a following in the electorate. ``I'm of the view that it would be good in the long term for Hong Kong to develop strong and sound political parties for the next five, 10 to 20 years, and now's a good time to be getting the infrastructure . . . rooted,'' Cullen said. The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 was able to handle registering parties, Cullen said. Rules governing donations to parties also needed to be modified because the current system was too complex and tended to favour parties with wealthier backers, he said. ``[With] a better public funding system, where you've got access to public funding through registration, we can then demand from the parties the other main area where we need reform, that is much greater transparency . . . in revealing all their financial sources,'' Cullen said. In Australia, although revealing funding sources was a voluntary process, political parties complied because they knew if they slipped up, their opponents would expose them, he said. Cullen also recommended setting up a committee to review the election process after each Legco ballot. Civic Exchange chief executive Christine Loh said as there were three Legco elections between now and 2012, such a committee could examine and ``take stock'' of the system after each poll. |
文章編號: 2004082544800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蘋果論壇 E15 |
蘋果日報
|
周宗祐 2004-08-25 |
「平衡論」絕不平衡 |
九一二選舉臨近,大部份香港人都希望選出自己認為適合的賢能,代表自己的聲音。但在未選舉之前,已有十一位功能組別的賢能自動當選,比去年還多兩席,佔全體立法會議席的六分一。究竟是甚麼原因令一些人對這種既不公平,又不合理的選舉方式不肯放手? 看到一些政黨以「平衡力量」、「均衡參與」作選舉口號,我們可會認為立法會內的分組點票方式(立法會議員提出的法案、議案或修正案,必須得到地區選舉議席及功能組別議席過半數支持,才獲得通過),及差不多二十萬人獲得額外另一張功能組別選票的做法,是「均衡」和「平衡」嗎?更重要的是,這些政黨不惜利用人大釋法這方式,也要換來「均衡參與」的結果?究竟他們為何會患上「普選恐懼症」? 從心理及精神學上看,患有「恐懼症」的人都面對生活或精神上的巨大壓力,未能揮走不愉快經歷。因此,每當要面對未知的事情,他們會很快並不自主地聯想起「不希望見到的結果」,並產生恐懼。加上心中有不良的規條及假設(dysfunctional rules and assumptions)(如不可讓某些人話事),及強烈的非理性核心信念(如必須擁有絕對權力),促使一些政黨使用「平衡論」作藉口,為市民和政黨減低不安及恐懼。 的確,去年的區議會選舉結果,確實令不少人感到意外和憂慮。但患上「普選恐懼症」的人必須知道,在民主政制中,沒有任何政黨可以取得絕對權力。 因為,第一,只有能真正反映民意及有能力的議員才會獲得市民支持。第二,現時港人對政黨政治仍抱懷疑態度。皆因政黨內必須擁有「一致的方向」及「嚴格的紀律」;加上其高度的意識形態和強烈的核心信念,往往控制了他們的支持者及成員。使他們成為「yes men」,無疑成為一種選舉的獨裁(elected dictatorship)。一些港人對此感到抗拒。第三,事實上有很多功能組別的議員,對社會及議會有貢獻及獲得民眾支持。若他們參加直選,相信必定得到支持,能繼續發揮專業知識和才能。 患上「普選恐懼症」的人,應對自己及民眾有信心,不須刻意阻撓全面直選的民主訴求(若對自己及民眾沒有信心,便沒有資格當議員和代表民意)。 再者,一些公司,或具有背景的政黨或人物,均擁有龐大的資源,及站在社會的有利位置,他們對政府政策的推行和建議,往往比其他政黨和議員更有影響力。他們亦可透過建制以外的渠道發表意見,故此「平衡論」的說法可謂絕對不公平,亦沒有需要。因為立法會選舉應是大眾的事,應採用公平的直接選舉方法。 在批判現代民主體制的重要性中,英國的政治學教授赫爾德(David Held)曾經說過,我們不能逃避政治參與,因為「我們不能選擇沒有政治」(we do not have the option of "no politics")。 我們不希望沒有選擇賢能的機會,請給我們全面普選的權利! …………………………………………………… 作者為民主動力成員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6036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港聞 A01 |
蘋果日報
|
2004-08-25 |
頭條 |
涂謹申信託代持物業 民主黨懵然不知 急成立三人小組徹查 |
【本報訊】民主黨九龍西候選人、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涉以公帑供樓風波愈鬧愈大,繼立法會及廉政公署插手調查後,民主黨昨日決定緊急成立一個由黨鞭司徒華及兩位黨外專業人士組成的獨立調查小組,徹查事件。負責選舉事務的羅致光承認民主黨在今次事件有不足處,例如他們也是前日才知悉涂謹申是用信託名義將有關單位轉贈民主黨,而年前民主黨曾要求前司庫馮煒光跟進「送樓」事件,但馮事後卻未有匯報,而塗將單位轉贈民主黨,也未有知會按揭銀行,有關問題將是三人小組調查的方向。 記者:莫劍弦 何文雯 羅偉光 羅致光昨召開記者會宣佈,鑑於公眾人士關注涂謹申涉以公帑供樓而未有向立法會申報,為平息公眾疑慮,以及檢討民主黨現有申報機制,民主黨決定成立一個三人獨立調查小組徹查事件,以及研究是否要改善黨內利益申報制度。三人小組目前確定包括司徒華以及兩位獨立專業人士,羅致光希望他們是來自法律及會計界,據悉民主黨正接觸一位大律師出任。 指前司庫未有跟進 羅表示,三人小組首要是有公信力,「由黨外人士做,希望能夠獨立一啲,做到公正、平衡」,至於司徒華加入小組,是希望有熟悉黨務運作的人在小組內,加快調查進度,但他不能保證小組可在立會投票日之前公佈結果。 雖然羅致光在記者會上,仍堅信涂謹申未有觸犯法律,但承認民主黨處理今次事件有不足之處,例如中委會數年前曾討論過有關事件,但至前日事件曝光,民主黨才知道塗是以信託形式代持物業,當年黨曾要求前司庫馮煒光跟進,其後馮以「送樓」一事已交由九西支部自行處理,未有再跟進,也未有記錄,因此有關樓宇一直未有在民主黨財政報告中披露。 廉署已接兩人投訴 羅致光也承認,由於涂謹申信託書內股數有問題,所以該文件是否仍有法律效力,要再諮詢法律意見。他又稱塗將樓宇轉贈民主黨前,也未有知會做按揭的銀行,是否有法律責任,仍要再研究。 但有熟悉銀行業務人士指,就算涂謹申以信託名義轉讓了公司股份,只要按時供款及按揭擔保人仍是涂謹申,銀行對此一般不會有異議,因出問題仍可向涂謹申追討。至於樓宇租值是否太高,羅致光說已委託獨立測量師估值,涂謹申表明若估值低於租金,會將差額退回立法會。 今次事件已觸發各方關注。屯門區議員陳雲生及前九龍城區議員王紹爾已向廉署投訴。立法會秘書長馮載祥表示,要等新一屆立法會開始,才可由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研究涂謹申漏報資料是否違規。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陸恭蕙稱,涂謹申事件不涉刑事,選民會透過選票作出裁決,即使涂謹申當選也不必像程介南一樣辭職。她又說目前立法會申報制度已足夠。 另外,被指接手租用涂謹申於大角嘴櫻桃街三十二B辦事處的民主黨區議員林浩揚昨澄清,並非如指控般「益自己友」,從沒有向黨友葉樹安或其助理黃清和租舖,而是由今年一月起直接向街外業主合昌車行租用。 民主黨記者會要點 民主黨直到前日才知悉涂謹申用信託方式代持物業 民主黨前司庫馮煒光一直未有處理「送樓」法律安排 涂謹申將樓宇轉贈民主黨,未有知會按揭銀行 由於股權數目出錯,涂謹申等人簽署將樓宇轉送民主黨的信託文件法律效力成疑 民主黨財務核數報告一直未有列出涂謹申轉贈的樓宇 資料來源:民主黨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6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EDT EDT15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JOSEPH CHENG 2004-08-25 |
All style and no substance |
In next month'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as in the previous ones, the candidates - as well as their political parties - do not seem to accord much priority to a detailed political platform. In general, the emphasis is on the political positions of the candidates, and much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image engineering. Most voters do not have a clear idea of the policy programmes of the candidates, or those of their political parties. These phenomena reflect voters' expectations of the elections. Those who endorse candidates within the political establishment supporting the Tung administration accept the political status quo. Those who intend to vote for candidates from the pro-democracy movement want to articulate their demand for democracy, and they hope to establish stronger mechanisms for checks and balances with regard to the administration.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voters do not find candidates' political platforms very significant. Hong Kong's situation is not unique.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s in Taiwan's elections were Taiwanese identity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parties' political platforms on other issues did not seem to carry much weight. In the elections of many countries, the decisive factor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cumbent government, and voters' most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s whether there should be a change. Some political parties in Hong Kong will probably point to the fact that they have completed many policy studies, and complain that the media has been neglecting them. The media tends to ignore policy studies because they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therefore are not considered newsworthy. The Tung administration strictly upholds the executive-led principle. Hence, even those political parties supporting it enjoy a very limited role in policymaking. Relative to the government's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it is undeniable that political parties' policy research capabilities are very weak. Hong Kong people are dissatisfied with many policies, and they believe the government has not been responsive to their needs and grievances. Meanwhile, 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that changes are needed. Education policy is a good example. In the past years, education reforms did not have the support of the community, and have aroused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But political parties' contribution to the policy debate has been limited. The parties' difficulty is that when they have completed their policy studies, they do not have the resources to organise or generate discussion at the community level. But, the controversial Article 23 national security legislation presented a sharp contrast. In late 2002 and early last year, many civic organisations were fully mobilised on the issue, and generated a lot of concern and deliberations. These civic education activities enabled ordinary Hong Kong people to have som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a rather complicated piece of legislation. At this stage, local political parties normally do not have the capacity to act in a similar manner. They can seldom present an attractive policy proposal, generate community-wide discussions, and exert substantial pressure on the government. Because of this weakness, political parties continue to rely on their charismatic political stars in elections and fail to provide significant support for their second-line candidates. Greater emphasis on candidates' political platforms would represent a change in Hong Kong's political culture. It is a gradual process, and it could only be achieved if political parties further develop on the basis that they will have a larger role to play in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Joseph Cheng Yu-shek is a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5027004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政情 A30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8-25 |
立會選戰 |
選委會︰何偉途仍可參選 |
澄清疑問 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何偉途嫌疑嫖妓,本月中遭內地公安判收容教育六個月,但仍具參選資格。選舉管理委員會昨日宣佈何偉途的候選人資格仍然有效。 受到何違途事件拖累,九龍東民主黨名單的支持度大跌,但事隔一星期,最新民調顯示民望止跌回升;該黨「選舉軍師」羅致光表示,不會刻意淡化何偉途的「存在」。 內地拘留不等同監禁 《立法會條例》第39條指出,候選人於提名日或選舉當日,正因服刑而受「監禁」,會喪失參選資格;何偉途於本月中遭內地公安判收容教育六個月。 不過,選舉管理委員會經考慮律政司提供的法律意見後,信納何偉途的候選人資格仍然有效。律政司認為,何偉途在內地的拘留並不等同「監禁」,故不因《立法會條例》第39條而喪失獲提名為候選人資格。 民主黨九東民望回升 何偉途出選九龍東,排在黨員李華明及胡志偉名單之後,其涉嫌嫖妓的風波於本月17日曝光,民調反映該名單的支持度被事件拖累,由事發前的24.3%暴瀉至支持度谷底的14.9%。 但截至22日,最新民調反映民主黨支持度止跌回升至16.8%。 對於何偉途仍可以參選,會否成為民主黨「負資產」,及拖累同一名單的李華明及胡志偉,該黨選舉軍師羅致光就表示:「事實上他(何偉途)是在我們的名單中,就算不提,別人也知道。至於是否要減少提及他的名字,這要由黨支部決定。」 羅致光指,該黨過去一直都是以名單排第二的胡志偉作重點宣傳,並沒有刻意在選舉宣傳品上刪去何偉途的相片。他又表示,暫時仍未有何偉途的新消息。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0016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EDT EDT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JIMMY CHEUNG 2004-08-25 |
Democrats to do audit of other offices |
A three-member panel formed by the Democratic Party to look into James To Kun-sun's office rental will also check for other irregularities in property declarations and claims by its politicians. The party would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more problems surfacing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I would not be surprised, said Law Chi-kwong, the Democrats' election strategist. Two days after the incident involving Mr To made newspaper headlines, the party is still unable throw light on such matters as how many shell companies hold its properties. The question of how much the Shamshuipo flat housing Mr To's office is costing the party in mortgage repayments is also unanswered. Dr Law's election warfare unit held an urgent meeting yesterday to step up its response, including plans to appoint outside legal and accounting experts to look into the incident. We realise that we need to do more to restore public confidence in Mr To's integrity, Dr Law said, adding that legal advice had been sought on how to proceed. Veteran party member Szeto Wah will be one of three panel appointees to check if the party needs to strengthen its system of declaring financial interests and property rentals. But full results may not be ready before voting day on September 12. This involves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gathering on every councillor. The idea is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system, Dr Law said. Mr To, who is a solicitor, and two aides were accused of inflating rent and claiming a monthly sum of $6,800 to $13,800 from 1998 to 2001 for three party offices in the Shamshuipo flat, owned through a shell company of which Mr To is one of the two shareholders. Similar properties in the area rent for $3,000 to $5,300 a month. Dr Law, defending the party at its second press conference in a day, conceded that party leaders first learned of the property details on Monday, when the controversy broke. He said surveyors had been approached to provide an independent assessment to see if too much rent had been charged. If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uch as more than 10 per cent, we would return the money, should there be such a rebate mechanism. Dr Law dismissed the possibility of his Legco colleague being prosecuted, saying he was confident no laws had been broken. He dismissed as groundless talk of Mr To stepping down in the event he won re-election. We should wait and see if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has a case to pursue, he said, adding the party would co-operate. Dr Law agreed that Mr To's re-election campaign in Kowloon West had been affected. The party could only minimise the damage by convincing voters with the facts. Ma Ngok, 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or studying local elections, said the incident would affect Mr To's chances but not enough to cost him a seat.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5027007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港聞 A12 |
大公報
|
2004-08-25 |
指他騙公帑欠誠信 市民怒斥涂謹申 無資格再當議員 |
【本報訊】多名市民昨日致電電台烽煙節目,直指涂謹申誠信出現問題,沒有資格再當立法會議員,就算他在九月立法會選舉中勝出,也須自行辭職,否則「很多人會走上街抗議」 。亦有自稱原本支持「民主派」的聽眾激憤地表示,爆出涂謹申這件涉嫌騙取公帑醜聞後,「感到很傷心,很傷心,很傷心」! 以下是聽眾顧小姐、謝先生及蘇先生致電商台節目「風波裡的茶杯」,對涂謹申進行連串質詢的對話: 顧小姐:我想問你涂謹申,之前梁錦松買車事件,這麼小事,你又叫他下台,又叫辭職,又要廉政公署去調查他,現在請問你,你又應該做些什麼,向公眾交代 塗:第一,要交代事實,我已講給大家聽。稍後我們民主黨亦會檢討程序,究竟如何對使用公帑、津貼,程序上如何做到格外小心,包括我自己在內。顧小姐:即是把事情講一遍便算了?主持:那麼顧小姐你有什麼積極的主張或心底話是什麼 專業律師卻犯過錯 顧小姐:我覺得,梁錦松先生買車這小事都弄到這麼大件事,他 (涂謹申) 可以做多小小事情,向我們公眾交代,因為他是專業的律師。 主持:現在臨近選舉,我認為最佳的方法,毋須他辭職的,只要大家投票,由你決定選不選他。 顧小姐:我不是說要他辭職或什麼的,只是覺得他只解釋一遍便算,可否再做多些? 塗:我們打算聘請專業的測計師,釐定該段時間的租金情況。雖然我們真心覺得那是公平的租金,但如得出的數據是低過 (市價) 的,當然要做補救措施啦,譬如那一批錢,無論怎樣也要找出方法,令到公眾不會因我們當初沒有做這步驟,在印象上對我們大打折扣。 謝先生: (涂謹申 )你完全沒有做律師的專業資格。我告知你,有價證券的轉讓一定要包含:第一、轉讓人及承受人名字;第二,一定要有銀碼,無論是一百億,還是一元,都要有個價值;第三、簽名;第四、日子。如果上述四樣東西欠缺任何一樣,都不獲承認,沒有法律效力。你身為律師,竟然說沒有日子都可以承認?你可以說完全不符專業資格。 第二點,我質疑你,你話在外牆賣廣告,可向政府申報。政府有哪一條條例,替政黨宣傳,是可以申報的?你選舉時掛牌可以申報,但平時則不可。 第三點,九七年來樓價、租金不斷下跌,但你 (為辦事處) 估值時,不但沒有計入這個因素,還把租金估到最高。我是支持「民主派」的,但我很痛心,很痛心,很痛心。主持:謝先生真是愛之深,責之切。塗:我們處理得不夠謹慎及不夠好,我向本來支持我們而與謝先生有同樣感受的人道歉。那份信託書,寫的目的是給黨的內部用,以及向有份夾錢的七位兄弟交代,是內部最重要的記錄。 聲稱處理不夠謹慎 主持:涂謹申,這不是內部的,因為牽涉到立法會申報利益的問題。 塗:但事實上 它(信託書) 放在我的記錄內,只是為黨內存檔。另外,外牆廣告的問題,所有區議會及立法會議員都可申請宣傳費用,各黨各派的街牌也可申請報銷開支。我再次向謝先生表示,令他失望,我很歉意。 蘇先生:我想問涂謹申,他自己身為律師,間屋每年收到政府的差餉通知書,交差餉幾千元,收租金一萬多元,全部向政府申報,這些錢是公帑來的。你身為律師和立法會議員,這樣也不知,如何做律師?如何做立法會議員?政府與立法會六十位議員管理八百萬香港人,你這些事情也處理不來,你與梁錦松有什麼分別?當日是你要梁錦松下台,一定要他下台,今次希望你選到後,也可以自己下台。民建聯有程介南,今次有你涂謹申,你不下台,很多人會走上街,抗議你,你自己考慮一下啦。 主持:涂謹申,你有沒有回應? 塗:我當然希望市民相信我的誠信,在未來的選舉中,選民如何選擇,我會尊重。 涂謹申仍未交代四疑點 民主黨出示的決定委託涂謹申代購物業的會議記錄,沒有填報日期,亦沒有簽名 民主黨聲稱難以政黨的名義租用或購入單位 第三者先租其單位後,再租予涂謹申;但塗卻交不出第三者向 業主所交租金的金額或提供任何相關的憑據 涂謹申解釋,在同事提醒下才向區議會申報,但沒有同事提醒 向立法會申報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2006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B03 |
英文虎報
|
2004-08-25 |
Democrats' damage control proving ineffective |
Carrie Chan ANALYSIS The Democratic Party is reeling in the wake of reports that one of its party officials was detained in China on charges of soliciting a prostitute, and that another was allegedly overcharging the government for the use of a flat in which he had not disclosed his interest. Despite the party's steps to minimise the damage, radio talk shows are boiling over with comment over both cases. Questions are growing over how badly the party's electoral chances overall will be damaged by the continuing controversy. For instance, although wrongdoing has been denied, a complaint over the Sham Shui Po flat's ownership by James To, one of the party's most prominent members, has been filed with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by Tuen Mun DAB district councillor Chan Wan-san and a member of the Progressive Alliance, Wong Siu-yee. At issue is a 500 square-foot apartment which To acquired as a partner in a shell company, Target Link, and which was later leased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as its district headquarters. The rent for the flat was charged to the government. For To, Monday was the toughest day of his political life when he was called upon to defend himself at a press conference. ``I have come here to tell the truth and to come clean,'' he said, blinking back tears. ``I have no worries legally. I will not try to find out who brought this matter up. It is my fault. ``My heart is aching over what has happened and the damage this could do to my election prospects.'' To has already acknowledged negligence in the affair but denied intentional wrongdoing. The party initially saw the accusations against To as part of a pre-election smear campaign but later disclosures forced it to hire an outside lawyer to look into the matter. In an effort to isolate party members further from any further political bombshells, the party has designated party member Law Chi-kwong the sole spokesman on the issue. Law acknowledged in an interview that he is acting as To's ``nanny'' in a bid to limit damage ahead of the Legco poll on September 12. Outgoing Legco chairperson and candidate for Hong Kong Island Rita Fan opined that the incoming legislature would follow up on the matter and tighten the rules concerning the vested interests of lawmakers. To, 40, was one of the three Hong Kong lawmakers to attend a United States Senate hearing in Washington in March. He is outspoken in his views and a strong supporter of democracy and universal suffrage. He is also seen as a shrewd lawyer and a dedicated politician. To at first said he was not aware that he held 50 per cent of the company and hence did not declare his ownership as required under Legislative Council rules although he had disclosed the fact to the District Council earlier this year. According to insiders, party members felt that one way to show their innocence would be to inform the ICAC of the matter themselves, but were advised against this option. Eventually a formal complaint was lodged to the ICAC by Chan and Wong . |
文章編號: 2004082544800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新聞-政策政情 P07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25 |
何偉途參選資格仍有效 |
涉嫌嫖妓的民主黨立法會九龍東候選人何偉途仍被拘留在東莞,他的參選資格問題已有結論,九龍東地方選區選舉主任在參考律政司意見後,信納何偉途的候選人資格仍然有效。 選舉管理委員會表示,律政司的法律意見認為,何偉途在內地被拘留,並不等同《立法會條例》第三十九條內有關候選人喪失資格條文中提及的「監禁」。選舉事務處發言人說,即使投票當日,何偉途並不在港,他仍然不會喪失選舉資格。 根據《立法會條例》第三十九條,候選人在投票日之前五年內,不論在本港或任何地方觸犯罪行,並被定罪判處為期超逾三個月,或在提名當日或選舉當日,因服刑而受監禁,都會喪失候選人資格。何偉途於本月中被內地公安指嫖妓,被判收容教育六個月。 民主黨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昨天表示,民主黨一直認為何偉途被內地拘留,並不等於監禁,所以競選活動會繼續,而事實是何偉途仍是九龍東名單中排名第三,民主黨會誠實處理。 至於會否將何偉途從競選宣傳單張中抽出,他表示,九龍東一直以排名第二的胡志偉作為選舉核心,大部分單張都以胡志偉為主,部分加入排名首位的李華明,很少單張包括何偉途。 問及何偉途是否成為九龍東名單的負資產,羅致光說:「是什麼我們無考慮,事實是他在我們名單之上,不過我們不講,難道人家就不知道?然而,減少提醒選民這事亦無可厚非。」 他指出,在何偉途事件後,民主黨在九龍東、九龍西和新界東的支持度都下跌,港島則未有變動■ |
文章編號: 20040825391004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商報論壇 A07 |
香港商報
|
吾英 星輝 2004-08-25 |
香港民主黨是世界上最不成熟的民主黨 |
香港的民主黨,不單是年齡尚幼,而且無論是 在組織、領導、活動、政策和依靠力量等方面, 還是過去的政治表現上來看,都根本無法與世界 上其他的民主黨同日而語極少認真負 責地 關心民生和民意,而是花費大量的時間搞凡事「 反對」 ,搞「 窩裏鬥」 ,不 斷掀起社會內部的爭鬥,博名氣,搞選票。 稱其為世界上最不成熟 的民主黨 應該不算冤枉。 毫無疑問,如果讓以這樣一個最不成熟的民主黨為核心的民主派把持立法 會,甚至取得特區政府的主動權,對香港來說,肯定是一場可怕的「噩夢」 ,是經濟民生厄運的開始。 那麼,一個具有巨大政治野心,但往績不彰,人才凋零,沒有遠見卓識, 缺乏社會承擔,極不成熟的香港民主黨,能堪重任嗎 ?社會必須要有一個清醒 的認識,打上一個大的問號。
政黨政治自從十七世紀末開始出現,幾經演變,現在已成現代政治的一種常態。據阿蘭.戴伊等著的《世界政黨》一書稱,全球現代政黨已達二千一百多個,遍佈世界各國,其活動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其中取名為「民主黨」的政黨,亦是多如繁星,美國有以驢為標誌的民主黨,德國既有社會民主黨又有自由民主黨,意大利有天主教民主黨,瑞士有基督教民主黨、社會民主黨、激進民主黨等……多得不勝枚舉,在西方社會,幾乎每個國家都有「民主黨」。在香港,雖然只是「一國兩制」下的一個特區,雖然政黨政治還不成氣候,但各類政黨和政團仍然層出不窮,其中也有一個「民主黨」。那麼,此民主黨,與芸芸其他民主黨相比,如何呢? 拿知名政治學家阿爾蒙德的話來說,政黨應該是當代社會的專業化利益綜合機構,充分扮演人民與政府的橋樑,代表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利益。因此,一個政黨過去有無建功社會,未來有無前途,端看其是否一心一意「著眼於公共利益」。看看世界上的不少民主黨派,大多都歷經數十年甚至百年的磨練,湧現出眾多領時代風騷的卓越之士,前赴後繼,為自己的民族利益和國家發展艱苦努力,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而得到民眾的支持和擁戴,自身也獲得了巨大政治發展空間,走上了執政之路。可是香港的民主黨,不單是年齡尚幼,而且無論是在組織、領導、活動、政策和依靠力量等方面,還是過去的政治表現上來看,都根本無法與世界上其他的民主黨同日而語。他們只是按自己命運的浮沉來提出所謂的「政見」,極少認真負責地關心民生和民意,而是花費大量的時間搞凡事「反對」,搞「窩裏鬥」,不斷掀起社會內部的爭鬥,博名氣,搞選票。稱其為世界上最不成熟的民主黨應該不算冤枉。 民主黨「 為反而反」 民主黨號稱是香港特區議會的第一大黨,又打正旗號自封為「理性反對黨」。自從「七一」的大規模遊行之後,以民主黨為主體的民主派人士倍受鼓舞,猶如吃了興奮劑,急劇膨脹起來。大有民意在手,「治港捨我其誰」的感覺。正是在這種虛幻的感覺之下,民主派認為時機成熟,紛紛摩拳擦掌,積極部署,企望借勢將遊行人數悉數轉化為選票,保送他們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中直接入局,從而奪取立法會內壓倒多數的決定性地位。 如果民主派的如意算盤真的打響了,那麼,屆時他們在立法會內就會坐擁足夠籌碼,一旦條件有利,就完全有可能隨時聯手「癱瘓政府」,挾「民意」而自重,予取予攜,逼特區政府和整個社會就範,必須遵循他們的意志,按他們指定的路向來運行。 毫無疑問,如果讓以這樣一個最不成熟的民主黨為核心的民主派把持立法會,甚至取得特區政府的主動權,對香港來說,肯定是一場可怕的「惡夢」,是經濟民生厄運的開始。這絕非危言聳聽,亦非要排斥民主派參與「港人治港」,而是根據民主黨的斑斑往績,和其政綱、領導和人才等諸多基本條件,得出的必然結論。 事實勝於雄辯。回顧民主黨從1994年成立以來,將近十年的所作所為,切不說回歸前其分不清大是大非,甘當末代港督的棋子,甚至在回歸日作出焚燒基本法的醜行;在特區政府成立之後,七年以來,民主黨更是堅持不問青紅皂白,「逢特必反」、「逢董必反」、「逢中必反」,幾乎是不停地與其他民主派一道,掀起一個又一個「反董倒董」政治風波,搞得社會分化對立,雞犬不寧。民主黨不僅是在政治議題上堅持反對立場,哪怕是在經濟發展甚至民生事務上,也多是採取一味的反對立場。比如,在最近熱炒的校本條例方面,本來民主黨黨鞭張文光一直都在呼籲支持校政應民主參與,可是當政府在提出有關條例時,民主黨卻大「轉舵」,轉為堅決反對家長和教師參與校本管理,聲稱維護辦學團體的獨立性。這樣的事例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不突顯了民主黨凡事都要反的實質。正因為民主黨長於「反」道,樂此不疲,其「為反對而反對」的負面形象就自然深入人心了。 民主黨不民主 民主黨雖然名字冠以「民主」兩字,口口聲聲也言必稱「民主」,可是其行事作風,卻與民主風馬牛不相及。最可笑的是,日前舉辦的民主黨立法會選舉造勢大會上,他們大鬧大吵,高叫「趕走民建聯」、「踢走自由黨」,淋漓盡致地暴露了獨佔香港政治舞台的野心。在他們眼裏,「有我講,沒你講」,哪來一點多元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他們及其同道中人,更是主張聲音大,人數多就有道理,將反對者污名化,什麼「老懵董」、「掃把頭」、「公公」之類的人身攻擊,可謂不一而足。這種對「非我族類」的惡意攻訐,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思維方式,與主張寬容均衡參與的「民主」、「公義」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哪裏有絲毫民主的影子? 民主黨雖然高喊民主,可能很少人知道,就在其嚴於律人的同時,對自己卻分外寬鬆,採取的是另一套標準。據民主黨內人士介紹,雖然該黨只有數百黨員,可是黨內民主風氣淡薄,大事小事,幾個大佬搞的都是「一言堂」,黨內兄弟特別是知名度低的後輩,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直至其最近之前一次的內部選舉,採取都是黨代表制,並沒有實現一人一票的選擇。就是最近其黨內首次普選,採取的也還是等額選舉方式,黨員根本就沒有其他選擇可 言。難怪越來越多人看清楚了,原來,民主黨「民主」是假,是表面的東西,而「民主霸權」、「民主專權」才是真實的,是底牌。難怪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民主派高舉「還政於民」的招牌,其實,翻開一看,原來底牌是「還政於民主派(黨)」!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民主黨這個政黨還真是與「派系」的利益結合體別無二致了。 民主黨極不成熟 判斷分析任何一個政黨,無非是從其組織、政綱、領導、人才和行事等方面入手。那麼香港民主黨如何呢?別看它經常掀起風波,頭面人物經常拋頭露面,給人感覺力量如何之大,甚至號稱香港第一大政黨,但深入考查,其實民主黨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政黨實力和規模。雖然經營已近10年,截至今年7月16日,民主黨僅有632名會員,其中基本會員575人,贊助會員57人,可以說完全只是一個小圈子的團體。 而且民主黨在其長期政治生涯中,一門心思地「為反對而反對」,根本就沒有提出什麼像樣的富有建設性的政綱,特別是在如何有效準確地執行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解決民眾關心的經濟民主問題等方面,鮮有建樹,更談不上什麼理論水平和動人遠景了。難怪在立法會選舉中,仍然只曉得高叫空洞誘人的口號了。 民主黨陷入毫無建設性、缺乏凝聚力、群眾基礎差、發展前途渺茫、社會形象不佳的境地,其領導者當然要負根本責任。事實上,只要看一看民主黨檯面上的掌權者,哪裏有富有遠見、管理能力出眾、社會威望高、深孚各方所望的人物? 那麼,一個具有巨大政治野心,但往績不彰,人才凋零,沒有遠見卓識,缺乏社會承擔,極不成熟的民主黨,能堪重任嗎?社會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打上一個大的問號。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1004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B04 |
英文虎報
|
2004-08-25 |
Democrats advised to soft-pedal suffrage |
Zach Coleman Democratic forces in Hong Kong must perform strongly at the polls but tread softly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have a hope of achieving democracy, according to a new report by a United States think-tank. The report by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entitled Getting to Democracy in Hong Kong, recommends that the democratic camp give up demanding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07-08 as it is clear that that ``is more than Chinese leaders can tolerate''. In exchange, the report says, the democrats should ``require from Beijing commensurate concessions'', namely a pledge to allow direct election of the chief executive and all members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when universal suffrage is eventually introduced. The report does not say how the democratic camp should extract such a promise, but predicts, ``If democrats gain a majority [in Legco], Beijing will be more ready to make accommodations.'' Success on September 12 depends on generating heavy voter turnout and maintaining unity, the report says. Veron Hung, an associate of the Carnegie Endowment, wrote the report, which largely tracks hearing testimony that she gave in June in opposition to congressional proposals to remove trading or other privileges enjoyed by Hong Kong. Hung, a native of Hong Kong, formerly taught law at City University and worked with the British law firm Freshfields here and in Beijing. She has also been involved with China-related programm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Group and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Though Hung says the democratic camp's success at matching the landmark turnout for the July 1, 2003 march again this past July 1 shattered any ``illusion that economic frustrations rather than democratic aspirations had driven people to the street'', she writes that what Hong Kong residents want is ``communication with Beijing that explores win-win solutions''. ``Democrats should understand that the harder they push for early introduction of universal suffrage, the more threatened Beijing will feel,'' she writes, so ``the democrats' strategy should be to dispel Beijing's fear through dialogue''. In Hung's analysis,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declarations earlier this year ruling out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07-08 were the result of Beijing misjudging conditions in Hong Kong and were not intended to breach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commitment to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She notes that before the NPC explicitly ruled out universal suffrage, evident disquiet in Beijing had depressed public support for early implementation and that the Basic Law already set the hurdles of requiring political reform plans to be approved by two-thirds of Legco members as well as the chief executive and finally the NPC itself. ``Popular realism and willingness to reach mutual accommodations'' would have served to forestall immediate democratisation without Beijing's intervention, she writes. Instead, the NPC's declarations ``have undermined public confidence in Hong Kong and heightened international doubts about whether China actually intends a `peaceful rise' as the slogan claims''. The intervention has also made Taiwanese ``more suspicious about Beijing's approach to peaceful reunification''. The key for the democratic camp, in Hung's view, is to focus on making a deal with Beijing. ``Beijing should also agree on a timetable indicating when, if not in 2007 and 2008, Hong Kong can introduce universal suffrage,'' she writes. ``Although Beijing's leaders no doubt would like to avoid universal suffrage, they must be made to understand that a timetable, however sketchy, is needed to instill confidence in the Hong Kong populace.'' Failing that, ``democrats should at least demand a list of conditions that Hong Kong must satisfy before universal suffrage can be introduced'' and push for ``a transparent and independent mechanism to examine whether Hong Kong has met the stated conditions''. ``The democrats' aim should be to design a blueprint for democratisation that, if it were rejected, would expose mainland leaders as so unreasonable and unfair that Hong Kong citize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ould react with outrage,'' the report says. ``If Beijing rejects the democrats' moderate aspirations,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likely will take to the streets in greater numbers every July 1,'' Hung predicts. Chinese leaders ``will want to avoid turning the annual celebration of reunification into an annual humiliation of their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criticism of the ban on universal suffrage in Hong Kong in 2007-2008 will likely intensify and in 2008 could overshadow Beijing's Olympics,'' Hung writes. With this background,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quietly remind Beijing of the dangers of blocking popular democracy since more vocal expressions will only reinforce Beijing's worry ``that democrats in Hong Kong are in leagu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o overthrow it''. Taking any action against Hong Kong's privileges ``is likely to undermine Hong Kong's confidence and prosperity and stiffen Beijing's resistance to compromise'' as well as ``breed anti-US sentiments in the city and on the mainland''. |
文章編號: 20040825448003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雷一鳴 2004-08-25 |
春蠶吐絲 |
民主派內訌浮現 |
本欄很早前曾經點醒過民主派,應該以一張名單參選地區立法會選舉。結果,聽此「老人言」的,其名單中過半數的人就輕輕鬆鬆地等做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而那些不聽忠告的,個個搞選舉搞得苦不堪言不特止,而且,還會隨時輸掉了今次的選舉。 就以九龍西選區為例,民協竟然一廂情願,以為將馮檢基、廖成利分拆為兩張名單便可以有機會奪取「最後一席」(即第四席)。 這一區另外還有兩張民主派名單包括民主黨涂謹申(配陳家偉)及以獨立名義參選的劉千石。從一直以來的民意調查來看,馮檢基、涂謹申、劉千石分別都可以穩奪一席。至於第四席,就由民建聯的曾鈺成來包辦。 本來,民主派若以一張名單在這區參選的話,結果都是會穩奪三席,不過選舉工程就輕鬆得多了,而且還能夠帶出了強烈的團結性。可惜,民協的馮檢基野心太大,而且又不自量力,竟然幻想民協要奪多一席。結果打所謂「保皇黨」不倒,因而變成了民主派內訌的局面。矛盾的激化變得十分尖銳,是因為民主黨的涂謹申,也聲言要盡力地協助名單第二位的陳家偉進入立法會。於是,就變成了民協與民主黨的生死之爭。情形就是,民主黨涂謹申的實力,卻竟然可以令到馮檢基的席位也受到威脅。意思即是該區的民主黨可以將民協徹底吃掉。 不過,選舉一日未到「開票」之日,一日都是沒有任何「定格」的。事實上,就是在這個危急的時候,坊間就傳出涂謹申的一樁具有殺傷力的醜聞。於是,形勢又開始變了。而且,影響的將不僅是該區的民主黨形勢。誰是最大的得益者?而此得益者卻竟然又是民主派的人,諷刺嗎?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十字真言,永遠是對的。 評論員:雷一鳴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2019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楊孫西 2004-08-25 |
熱門話題 |
為穩定社會投神聖一票 |
九月十二日是香港特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據有關方面統計,今次選舉的參選人數以及登記選民人數均創出歷史新高。這既表現出港人參與民主管理的熱忱越來越高漲,另一方面也預示著穩定香港的社會力量同潛在的對抗力量之間將有一場大較量。因此,這次選舉競爭或更加激烈,選情更為複雜。市民在即將舉行的投票前,實應認真考慮:香港是繼續維繫有效的「行政主導」管治,還是讓香港的管治陷入癱瘓或半癱瘓狀態?是保持香港和中央的良好關係,還是破壞這種關係?是讓香港按《基本法》規定保持五十年不變,還是將社會推向爭拗不止的不穩定之中?懇望選民三思! 認清形勢,穩定為要 今年以來,中央採取的一連串舉措,尤其是人大釋法和決定,徹底打亂了反對派以雙普選為籌碼,煽動市民對抗中央、對抗特區政府,企圖控制立法會的圖謀,迅速穩定了香港社會,令政經形勢起了重大變化。一是經濟復甦強勁,民生有所改善;特區政府施政有所改善,社會怨氣和戾氣減少,社會氣氛正不斷改善。二是通過「愛國者治港」的討論,市民對《基本法》的認識有所加強,對「泛民主派」的行徑有所警覺。三是工商界一反過去的低調姿態,堅決擁護人大釋法和決定,某種程度上消除了工商界和國際投資者對香港投資環境變化的擔憂。 毋庸諱言,求穩定、求發展、求和諧,已成為香港的主流民意,社會氣氛轉趨平和。雖然還有極少數 「反對派」政客,還在一邊講「和解,溝通」,一邊繼續激化社會矛盾,但他們誤導和煽動的影響力亦正在減弱。尤其令人可喜的是,香港傳媒有了改善,在宣傳報道和揭露批評兩方面,均趨向於公平、公正。這些代表了穩定香港的社會力量正在積聚和壯大,亦說明廣大市民已經厭倦無謂的政治紛爭,希望回復和諧、平衡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 港人福祉,理據充分 應該看到,同區議會選舉比較,今次立法會選舉將更趨政治化。從目前競選活動展開後的情況來看,有的黨派更加注重運用各種選舉戰術,千方百計爭取支持票;有的人自編自導,花樣手法層出不窮;有的反對派放出同中央溝通和解的空氣,並向公眾、商會保證他們「不會癱瘓政府」。其實,這些姿態只不過是爭取選票的權宜之策,選民們切不可盲目相信。種種跡象顯示,香港目前正處於一個關鍵發展期,既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對各種挑戰。對香港社會來說,這是一個不進則退的轉折時期,是一個為未來奠基的良機,也是一個提升競爭力的契機。因此,選出什麼人擔任第三屆立法會議員,可謂與香港的前途命運攸關。 愛國愛港,加強團結 值得重視的是,儘管香港目前面對經濟轉型、教育改革、醫療融資、社會福利、財赤稅基等多方面問題,但有關議題或很難在這次選舉中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筆者認為,真正為香港負責任的候選人不應迴避任何挑戰,須從港人福祉出發,以充分的理據壓倒對方,並就有關社會經濟問題提出有份量、可操作的建議和意見。精誠所至,相信可贏得廣大選民的信任。 筆者日前隨香港九龍東區各界聯會訪問團赴京時,受到國務委員唐家璇、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等領導的接見。他們都很關心香港第三屆立法會選舉,亦相信港人有能力自己處理好屬於香港內部事務的第三屆立法會選舉,這實際上也是對港人政治智慧和眼光的考驗。藉此,本人呼籲一切愛國愛港的穩定社會力量要團結起來,加強溝通和協調,盡量爭取每一張選票。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2002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港聞 A02 |
明報
|
明報記者 2004-08-25 |
特首埋首醞釀新施政 |
以勤力見稱的特首董建華今年極可能會締造一個新紀錄:打破高官每年暑假都會輪流離港、放假抖抖的習慣。他身邊兩名司長政務司長曾蔭權及財政司長唐英年,近日已先後結束休假返港了。 立選前不推具爭議措施 不過,政治耳語指出,新聞界千萬不要因此誤以為當高官返齊後,勢必重新啟動政府機器,令「暑假新聞例淡的日子」快過去,因為立法會「9.12」選舉在即,政府眾位問責高官早已認定了在選舉日之前,不會推出任何具爭議的措施。其實這個決策早已有跡可尋,早前政府已率先把原定於本月底結束的政制發展諮詢期,延長至下月底。此外,兩鐵合併報告現在也推遲至選舉過後才提交政府審議。箇中道理不難猜想,因為在選舉前夕,推出具爭議的政策只會為政府眼中的反對派提供攻擊政府的機會。政治耳語續稱,在這樣的背景下,所有重要的決策、行政會議改組、問責官員新人選等甚具新聞性的決策,都會留待「9.12」後才出台。 心水清的政治觀察者會問:既然如此,為何董特首不乘機放假去抖抖呢?政治耳語透露,原來董特首正埋首部署選舉過後如何重振政府的施政,包括怎樣重組行政會議、重組問責班子(包括委任誰來接替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楊永強及醫管局主席梁智鴻)、部署重推《基本法》23條立法、促進民主派與北京的對話等,可謂好戲連場。 乘週五公佈 GDP「 拿分」 不過,在上述大決策出台前,眾高官正為滿腹大計的特首籌謀「先拿點分」,據悉,本週五(27日)將是第一個好日子。 原來政府於週五將公佈今年第二季的本地生產總值,財政司長唐英年前日已忍不住先洩露了玄機。他預告了第二季將錄得「雙位數字」增長。消息稱,由於去年同期經濟本港正受SARS侵襲,故2003年第二季的經濟立即變壞,並出現負增長0.6%,故相比下,今年第二季的經濟增長數字必會「靚得很」;而唐英年今年3月在財政預算案提出全年經濟增長6%的預測,亦勢將調高。在這個難得的好時機,董特首自然也想「威威」。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4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港聞 P02 |
都市日報
|
2004-08-25 |
涂謹申為漏報49股道歉 廉署介入調查 |
民主黨九龍西立法會候選人涂謹申租用名下物業公司作辦事處事件餘波未了,塗昨日再召開記者會,承認當日簽署信託聲明書時,以為自已僅有委託1股,故漏報其餘持有的匯標公司49股股份,塗又稱,願意退還過去收取較市值高的租金。不過,民建聯屯門區議員陳雲生及港進聯九龍城前區議員王紹爾分別向廉政公署投訴事件,廉署已向陳表示會介入調查。 立法會秘書長馮載祥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證實,按照立法會議員申報利益規則,任何議員只要擁有任何公營或私營公司1%股權,便須向秘書處申報,至於涂謹申欠缺申報一事,須由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調查,並由大會作出處理。 民主黨公關及外務委員會主席羅致光昨日陪同涂謹申再次召開記者會,並透露民主黨會成立三人調查小組,調查涂謹申涉申報利益事件。羅致光表示,該黨中央層面只知道九龍西地區支部於97年購入荔枝角道物業,但購入後怎樣使用,及涂謹申等人簽署信託聲明書一事,中央並不知悉。被問及會否有其他議員用同樣方法租用辦事處時,羅致光坦言不能排除,故會列入三人小組調查範圍。 涂謹申昨日解釋,簽署信託聲明書時,一直以為自己在匯標有限公司中只佔一股,昨日查證後才知道實際擁有50股,故漏向立法會申報49股。他承認在處理信託聲明書上疏忽,並向市民道歉。至於向立法會申報較市值更高的租金一事,他則稱,會聘請測量師計算辦事處的租值,若發現租金高於市值,他會把差額交還政府。 民主黨成立的三人小組,包括一名法律界及會計界調立人士,另一名為沒有參與立法會的黨員司徒華。三人小組的主要職責,為調查涂謹申涉及的申報事件及租金問題,並會全面調查是否有其他黨員涉及漏報利益,並向民主黨提出改善方案。羅致光承認,三人小組的調查工作未必可以在9月12日前完成,惟他強調,調查最重要的目的是公正及深入,能否在選舉前完成並非最重要的考慮。 廉署按一般程序調查 到廉署投訴的陳雲生表示,羅致光的說法明顯有漏洞,執法機構調查涂謹申案件外,應徹查民主黨內所有議員。廉政公署發言人表示,收到地區人士投訴,會按一般程序展開調查,但不會評論個別事件。 目前九龍西選區除了涂謹申的名單外,同區競逐的對手包括民建聯的曾鈺成、民協的馮檢基及廖成利兩張名單、以及獨立人士劉千石和柳玉成的名單 。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825441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香港新聞 A04 |
香港商報
|
2004-08-25 |
陳德明:遏礙港發展勢力 |
首次參選立法會的九龍東候選人陳德明,每次出席競選活動或造勢大會均會向助選團「敬禮」。他解釋,是次選舉很辛苦,要集齊助選團支持亦非易事,故每次看到戰友出心出力協助活動都很感動,故每次做出「敬禮」的動作是真心地感謝戰友。 身兼民建聯九龍東支部主席的陳德明首次參選立法會排在陳鑑林及蔡鎮華團隊之後。作為「大樁腳」的他表示,參與社會、服務社會不一定要排在隊頭,有份參選已經是很好的過程。他指出,陳鑑林過去參選立法會從未試過帶領一隊參選,所以對陳鑑林而言是很大壓力,是次與另一團隊的陳婉嫻分拆名單,不論人手或智囊都不足夠,身為九東支部主席希望取盡所有資源,包括過往地區網絡等,放到陳鑑林身上支持他順利出選。 參選助培育年輕一代 陳德明續稱,他是區內多個青年團體的負責人,相信可增強活力及年輕等元素,並令團隊的年齡降低一點。他稱,就選舉成立的青年後援會之「九龍東II部族」便是由一班不超過30歲的青年負責籌辦競舉工作,例如之前的跨區長跑及將於本月28日舉行的音樂會,都是由這班青年力量擔大旗。他亦相信,自己的參選對培育下一代青年晉身議會有助。 對於是次立法會選舉,陳德明形容「左派陣營」絕對是「任重道遠」。他解釋,泛民主派已提出過半數癱瘓政府、不理中央要立法主導的聲音,一旦泛民主派在是次議會真的取得逾30個議席,癱瘓政府絕非空談。他指出,當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首任時身份是民主黨總統,國會則是共和黨,當時國會千方百計推翻克林頓,最後以一招不通過聯邦的財政預算案令聯邦政府關閉一星期,公務員即時無糧出、無工返,多項服務即時停止運作,對美國影響很大。若選民不希望政府遭到癱瘓,投票時要用「雪亮的眼睛」看清楚。 應協助港府建立威信 此外,陳德明表示,雖然有部分民主派人士希望與中央溝通問題,不過泛民主派的主旋律都不是希望與中央溝通,反之希望香港自成一角,若泛民主派在議會取得過半數議席將會阻礙香港與內地的溝通,而這個「阻礙」不僅是經濟、文化、政治,連同爭取2012年雙普選都成問題。他解釋,「雙普選取決於中央對香港的信任,如溝通做不到,如何說服中央對香港信心呢。」因此,如能減低民主派人士在議會過半數議席,在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下,爭取與中央溝通及2012普選機會大增,同時亦可協助特區政府建立威信,對香港長遠亦有好處。 至於當區選情,陳德明形容「未到最後都不知鹿死誰手」,而一直有傳陳鑑林與陳婉嫻不咬弦,熟識兩人的陳德明則否認。他指出,陳鑑林、陳婉嫻的確經常因社會政策而爭拗,並發出不同的聲音,不過政策上有異見並不等同互相「柴台」,兩人私底下實屬「老友記」,所以社會政策能找到共識便找共識,若不能對話便選擇求同存異的方法。 商報記者陳倩筠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1001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新聞-要聞社評 P01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25 |
社評 |
防化公為私公帑豈能變黨產 |
雖然經歷了兩年「七.一」大遊行,香港人對民主的訴求大漲,爭取盡早普選的呼聲響徹入雲,但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從提名開始,選情卻出奇地平靜,有人歸咎於北京打擊港人的普選訴求,令民主熱情冷卻。今年的立法會組成方式雖然率由舊章,但有一半議席仍然是由選民一人一票產生,按理反應不致於如此冷淡;直到民主黨接連爆出候選人何偉途嫖妓被捕、涂謹申以議員津貼租用其名下物業,選情才開始出現火花,媒體也重新把焦點放在選舉上。 大選新聞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外二種,其一是跑馬式報道,即民調反映哪一位候選人領先、領先的百分比,以及選民對各候選人的印象、觀感等等;其二是選舉醜聞—引起大眾興趣的,除了參選者本身、還包括其幕僚或親屬的負面消息。何偉途和涂謹申所犯的,正是媒體最喜愛炒作的選舉醜聞,而且兩宗都涉及最爆炸性的題材—性和金錢。 我們沒有太大興趣深究兩宗事件的涉案人物是對是錯,但我們認為事件反映的若干現象,更值得從政者深思。 首先,抹黑政治人物幾乎是所有政黨選舉必然出現的現象,有人認為何偉途嫖妓和涂謹申租樓事件都有幕後黑手,是故意抹黑民主黨候選人的小動作;民主黨或它的支持者有此揣測是不足為奇的,但有幕後黑手又如何?關鍵問題,是醜聞本身的事實是否真確,如果一切屬實,民主黨只能坦白承認,並且努力補救以減少損失;事實上,醜聞的「放料者」雖然懷著不同目的,但透過媒體把醜聞曝光,本身也是監察政黨和政治人物的最佳方法;民意代表過去慣於對政府官員窮追猛打,但他們不能忘記,自己也是被公眾監察的一分子,嫖妓案和租樓風波產生的「震懾」作用,對約束政黨是一次極佳的教訓。 其次,政黨的財產和財務狀況,目前並沒有法例規限其披露的程度,隨著政黨「坐大」,並且成為日後政治活動的主角,有關問題必須盡早釐清。 涂謹申的租樓風波,反映出民主黨對「黨產」和公帑之間的分別混淆不清。立法會議員獲得的津貼全部來自公帑,除了直接撥給議員作「薪酬」和津貼的開支,其餘都應該用於公共服務,議員既不應混淆私人薪津和公務開支,更不應利用公帑為自己所屬的政黨添置「黨產」;涂謹申的個案,令人擔心到底過去代議政制推行以來,有多少公帑流入了政黨戶口並且轉化成為黨產? 以公帑購買黨產,是化公為私的不當行為,國民黨最擅長這一手,現在被趕下台之後,民進黨抓住不放的,就是要國民黨交代有多少黨產是由「公」變成「私」的!香港的政黨雖然未至如此嚴重地步,但政府修訂立法,規限政黨如公司一樣定期公佈資產負債表以及收支詳情,增加政黨的財政透明度,是防止公帑被濫用的最佳方法。現在政黨經常都會在街頭籌款,到底籌得的款項如何運用,大多不了了之,這些漏洞,都應該及早防範。如果政黨不願花費聘請專業會計師,我們認為政府應該交由審計署負責定期為各政黨「核數」,為了顯示向公眾負責,政黨是沒有理由反對的。 據涂謹申的解釋,他是在九七年初購入該物業,原因是港英的立法局不能直通,他要「下車」離開議會,故此與黨友合資置業作為地區活動基地;很明顯,如果政黨沒有黨產,議員一旦落選,將會失去活動的基地,對於有意捲土重來的政客極為不利。政黨政治的發展,除了選票之外,財產也很重要,財雄勢大的政黨無論在動員、拉票、發展組織等各方面都會明顯佔優;但香港的政黨向來不善「理財」,更不懂如何為黨建立財富,涂謹申風波,也許可以令政黨認真面對黨產和理財的基本問題? |
文章編號: 20040825391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港聞 A06 |
成報
|
2004-08-25 |
廉署接獲舉報 研究介入調查 民主黨救亡 自查涂謹申 |
民主黨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被揭發涉嫌沒有向立法會作出申報,及多申領公帑支付辦事處開支後,民主黨昨天展開救亡行動,宣佈成立一個由黨鞭司徒華以及兩名來自黨外的法律界及會計界人士組成的三人小組,就此事進行內部調查;同時亦會向有公職黨員瞭解,是否仍有租用自己名下或黨物業的事件,民主黨選舉心戰室特派員羅致光承認,不排除有同類事件,一旦調查屬實,會向政府交還「明顯差價」。 另外,民建聯及港進聯均要求廉政公署介入調查涂謹申事件。港進聯前九龍城區議員王紹爾昨日去信廉政專員黃鴻超,指事件已引起公眾高度重視,要求廉署盡速主動介入及採取適當的行動。民建聯屯門區議員陳雲生前日亦去信廉署,表示願意充當投訴舉報人,以便廉署能作出深入調查,他昨日說已收到廉署的回覆,廉署謂會處理其投訴,現正研究內容,稍後會與他聯絡。廉署發言人稱,一旦有涉及貪污及可追查的投訴,廉署會依法展開調查。 設三人小組 司徒華牽頭 涂謹申前天被揭發租用透過個人持有公司購買的物業,作為地區支部辦事處,並向政府多申領租金後,民主黨即時提出多項亡羊補牢工作,包括成立一個三人調查小組,就涂謹申事件展開內部調查。小組成員除有黨鞭司徒華外,尚會物色兩名來自法律界及會計界的非黨員,以令調查更具公信力,避免「自己人查自己人」。由於調查需時,預料未必能在9月12日選舉前完成。 民主黨同時亦會向各地區支部收集資料,查證是否仍有黨內公職人員租用自己物業作辦事處的情況發生。 如屬實向政府交還「差價」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宋立功表示,民主黨的調查三人小組中,包括黨鞭司徒華,無可避免會被指「自己人查自己人」,公正性受質疑,應該全部找局外人處理會較理想。 雖然羅致光企圖為事件降溫,但昨天卻陸續暴露民主黨中央與地區支部的不協調,包括地區支部早知悉有關物業透過信託管理形式移至民主黨旗下,但黨中央至昨天事發後始得悉有關情況;而早年擔任民主黨司庫的馮煒光,原本曾被委派跟進有關物業買賣情況,後因物業成交已毋須跟進,這些黨中央亦被蒙在鼓況。 羅致光承認,「有啲野應該知而唔知,一定係有啲野做錯沖」,但堅稱:「睇唔到有人要去意圖隱瞞」。據知心戰室開會後初步發現,事件只涉疏忽,不涉及以權謀私,因此毋懼廉署調查。 何俊仁律師樓涉物業交易 另外,昨天有傳言指,民主黨新界東候選人黃成智,同樣涉嫌租用與自己有關的物業作辦事處,但黃成智向本報稱,他個人擁有兩個議員辦事處,一個位於上水彩園村,另一個座落沙田都會廣場,前者為房署物業,後者則透過地產商租賃,與自己毫無關連,並指已向立法會作出申報。 昨天亦有傳媒,指涉事的單位買賣,由該黨副主席何俊仁的律師樓負責,羅致光對此未有否認,但強調該律師樓與民主黨無關。何俊仁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民主黨中央四不知 ‧不知涂謹申將荔枝角物業轉為民主黨託管,直至前天才知道 ‧不知在法律上而言,匯標是否已成功向民主黨轉讓股權 ‧不知黨內是否有其他同類個案 ‧不知各地區支部的仔細帳目 資料來源:羅致光 |
文章編號: 20040825029009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A42 |
東週刊
|
2004-08-25 |
今十元一票選戰鬥搶錢 |
屆立法會選舉有一新措施,政府為鼓勵資源有限的候選人搶票,谷高投票率,推出憑(選)票有賞,每獲一票可以獲十元資助。一票十元看似小數,但積少成多,候選人少則可以取回數萬元,但一些幾萬票的票王、票後,金額可以數十萬元計。 但要拿「賞金」條件限制多,資助金額上限只佔總開支的一半或三十萬元(兩者取金額最低者),而且競選經費的計算,還要剔除其他捐獻。不少候選人都絞盡腦汁希望拿到盡,想出一些絕橋,其中最多人用的一招,是將直接捐給候選人的捐款,全部改以團體名義接收,並不當作競選捐款。 另一方面,則設法增加總開支,過往候選人的助理,多是義工,即使是支薪,亦只算其他組織團體的薪酬,但今屆選舉,這些候選人的競選團隊的薪酬開支,可計則計,全部計算在內。參選立法會殊不簡單,既要搶票亦要搶錢。 飛天朱行蹤暴露 朱幼麟(圖)自從宣佈棄選新界東之後,傳媒一直無法與之聯絡,手電又「飛線」至助理處,助理說他人已在外地。 飛天朱棄選,與港進聯再無牙力,也無靠山有莫大關係,飛天朱一直雄心壯志,但形勢急轉直下,惟有草草留下幾句說話便銷聲匿跡。 知情人士透露,飛天朱查實從未離開過香港,一直在自己屋企深居簡出,只係都唔知同傳媒講乜好,惟有收埋自己,九月十二日選舉塵埃落定後才作打算。 規管直巴文伙泰老定 當局重整六條過境直通巴士線,引起短暫混亂,連搭開車之常客都未完全適應。不過,如此重整,好比一次利益大挪移,有業內人分析,此舉大大打擊九巴與文伙泰合作之黃巴士生意。 不過,文伙泰並無將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內,他除了投資落馬洲皇崗之黃巴士外,亦入股直通巴士,荃灣直通線正是他有份之項目。所以,政府加強規管,文伙泰定過抬油。 力谷阿基老虎仔有難 民協最近之宣傳活動無聲無息起了變化,馮檢基之宣傳街板及海報,在九龍城、油尖旺、土瓜灣區出現。 有何微言大義?起初,民協明知阿基支持度足夠有餘,於是決定只在民協老巢深水埠宣傳,而「老虎仔」廖成利則全方位力谷,如今阿基之宣傳力度覆蓋全區,「老虎仔」重返議會,不敢樂觀。 有人懷疑民協要抗衡涂謹申,免民主黨乘阿塗之強勢,帶到排第二位之陳家偉入局,此猜測未必準確,但阿基同「老虎仔」分開名單參選,可能已行錯第一步。 神秘對手與單仲偕有景轟 今屆立法會選舉功能組別的資訊科技界選舉,單仲偕承認遇到「史上最強」對手,與挑戰者譚偉豪拉成均勢,另一位最後一分鐘報名的梁敏儀,身份「撲朔迷離」。 事關她首次業界論壇,就自我踢爆是「前㵟」會員,但又不贊成○七、○八年普選。而單仲偕也承認認識她多年,今年初還見過面。 業界中有人認出,梁敏儀的助手,一位叫William的中年男子,居然是在民主黨工作十年的人員。而最近這位助手又劈炮,更令人覺得其背景諱莫如深。每逢論壇上,只見梁小姐處處「窒住」單仲偕,難怪江湖流傳稱,梁敏儀是單仲偕的「第五縱隊」,專門為分散譚偉豪的選票而來。 曹宏威奇招哥頓 新界東候選人曹宏威成為港進聯直選的唯一希望,近日不斷四出拉票,曹博士以前選人大代表都要拉票,所以對此絕不陌生。 原來曹博士拉票有奇招,話說他第一年競逐港區人大代表時,要想盡方法向九百多名持票人拉票,合和主席胡應湘是其中一人,但兩人並無私交。曹博士有日行過舊書店,發現一本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名冊,揭了幾頁,赫然見到後生哥頓帥哥舊照,靈機一觸買下寄贈哥頓。哥頓一票,果然成為曹博士囊中物,但今番力搏立法會議席,博士有何高招都難有奇跡矣。 華叔一支公撐胡志偉 何偉途嫖妓事件,等如令民主黨九龍東排在李華明之後的候選人胡志偉雪上加霜,民主黨上星期急急開記者會公告全世界,稱繼續投放資源撐胡志偉,絕不放棄云云。 但九龍東之街坊卻發現,每朝早只係見到司徒華一支公孤零零為胡志偉派傳單,民主黨義工一個都無出現,龍頭李華明更加不見蹤影。 華叔退出戰場,聲言將支持度轉給胡志偉,但梁家傑、鄭經翰相繼殺入,現在又有何偉途事件,胡志偉高危如斯,華叔唯一可以做者,乃早早起身支持。 查太不懂長官意志 查史美倫辭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一職,回港休養生息,京官不易為,不言而喻。 在國內發行的《三聯生活週刊》最新出版特刊,引述一位原證監會官員說話,指出在中國辦事很少由一人一錘定音,特別是副職。又話:「在內地的官場上,很多時候長官意志是不會直接說出來的,需要下屬去揣摩。這對於史美倫來說非常困難,即使到現在,她也沒能掌握這種技巧,而且我看她從沒試圖努力去掌握這種技巧。」 週刊又爆這位香港人第一位京官,年薪五百四十萬元,以國內副部級官員來說,直情係天文數字,但以查太之猛料,在香港堪稱屈就,若不是有使命感驅動,查太當初豈會點頭。查太辭官,但仍願意繼續出任中國證監會首屆國際顧問委員會副主席,好頭好尾啦。 |
文章編號: 20040825842003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EDT EDT1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JIMMY CHEUNG 2004-08-25 |
Complaints filed with ICAC in Democrat's office funds row |
Two complaints have been filed with the ICAC over the alleged misuse of public funds by Democratic Party lawmaker James To Kun-sun. Mr To may also face sanctions including a reprimand, censure or even suspension if legislators decide to take up the case in the new term. A spokesman for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would not confirm yesterday if investigations were under way, although two pro-government activists, Wong Siu-yee and Chan Wan-sang, said they had already filed complaints against Mr To. If we receive a complaint which is pursuable, we would follow up according to the law, the ICAC spokesman said. The developments came as the party took steps to limit the fallout, saying it would appoint a three-member panel to investigate the case and would repay any excess public money paid by Mr To for a flat in Shamshuipo, owned by the party through a company of which he is a shareholder. It said it would accept a surveyor's assessment of the rent. Mr To has been accused of using his Legco allowance to pay above-market rent between 1998 and 2001 for the flat, which he used as an office. Radio phone-in programmes were flooded with calls yesterday, with some likening the affair to the scandal over former financial secretary Antony Leung Kam-chung's car purchase in March last year. Mr Leung was forced to step down after he bought a new Lexus before increasing motor registration tax in his budget. Mr To brushed off calls to resign if he wins a seat in Kowloon West at next month's election. But he apologised for having mistakenly stated on Monday that he owned only one share in Target Link Ltd, the company that owns the Shamshuipo property, when in fact he owns 50. I have no financial gain. But I must apologise for not being careful enough in handling the matter, he said. The incident has prompted the Legco secretariat to consider whether a new system is needed to assess the fairness of rental claims. But secretary-general Ricky Fung said it was up to lawmakers to judge if it was appropriate to claim funds for properties they own, and which they use as Legco offices.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502700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港聞 A06 |
成報
|
2004-08-25 |
立會秘書處致函瞭解 |
【記者鄭秀韻報道】立法會秘書處已去信涂謹申,要求他交代曾否申報持有匯標公司五成股權,立法會秘書長馮載祥說,若議員無申報個人利益,可交由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處理,但要到新一屆會期重開後才跟進。他又說,秘書處會研究是否需設立一個市值租金水平機制,以審核議員申報的租金津貼是否合理。 選舉後或跟進塗申報事件 馮載祥昨日在商台《風波裡的茶杯》節目表示,立法會秘書處前日已去信涂謹申瞭解事件,須待他正式回覆後,才能判斷他是否無申報個人利益。 他指出,若議員漏報個人利益,可交由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處理。 根據立法會議事規則85條,若議員無遵守個人利益登記的規則,可被訓誡、譴責或暫停職務處分,但當中無提及暫停職務期限,過去亦從未有此先例。 馮載祥又說,現行《立法會議員申請發還工作開支的指引》,並無規定議員不能租用自己、所屬政黨或親朋的物業作為辦事處之用,「因相信議員會衡量咁係咪理想、適當安排,由佢地自己判斷。 關於租金係咪合理亦無干預,因相信議員會審慎使用公帑。」 聽眾好痛心質疑塗誠信 另外,不少聽眾昨日致電電台,其中自言支持民主派的謝先生在節目中與涂謹申直接對話,質疑其誠信及律師資格,他更激動地三度表示「好痛心」,涂謹申為此即時向公眾道歉。另一聽眾蘇先生要求涂謹申一旦當選後自行「落台」,不過,亦有聽眾表示支持涂謹申,並指今次事件與程介南及梁錦松事件不能相提並論。 |
文章編號: 20040825029010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要聞 A02 |
大公報
|
2004-08-25 |
社評 |
涂謹申應當受到法律追究 |
距立法會「九.一二」選舉還有二十天時間,民主黨連續爆出醜聞:繼參選人何偉途在東莞嫖妓被拘留後,該政黨的「台柱」涂謹申又被揭發辦事處「自買自租」,且隱瞞利益不申報,有違規及詐取公帑之嫌。事件傳出後,政圈人士及市民無不嘩然。 有政壇人士昨日指出,從政者最忌金錢與美色,如今民主黨成員兩樣犯齊,個人是誠信破產,政黨是「黨格」掃地,這個政黨今後還想有人相信,怕也難了。 事實是,涂謹申涉嫌瞞報及詐款的事件,性質遠比何偉途的醜聞不知嚴重多少倍。何偉途嫖妓還可以說是個人操守不良、品格低下,但涂謹申的行為卻涉及權力和公帑,涉及社會公平公義和公眾利益,絕不是任何「疏忽大意」等「理由」可以解釋得過去的。 香港是法治社會,法治是香港人最重視的財富;任何人,不管是官員、議員都必須遵守法律,不能有任何特殊,特權是港人社會最反感、最不能接受的行為。作為立法會議員,位高權重,俸優祿厚,受到市民尊重,受到法律保護,如果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來得到別人不可能得到的東西,那就是「罪加一等」、法理難容的。 而涂謹申醜聞迄今為止被揭露出來的種種事實,已經顯示出事件的內情絕不簡單,是有人在知法犯法、明知故犯,利用議員特權和律師專業知識而幹出損害市民公眾利益的事。涂謹申在九七年成立「匯標」公司,以公司名義購下荔枝角道一層物業,以高於市值一倍半的租金租予自己和另兩名民主黨區議員作辦事處使用,然後向政府申領租金津貼,五年來領取了六十多萬公帑……。而為防被「踢爆」,涂謹申其後把股權「轉贈」給民主黨,但信託文件上連日期也沒有填上。 更有甚者,在事件被揭發後,涂謹申還繼續講大話、企圖隱瞞。直到昨日被傳媒進一步揭露,他才不得不承認,當日只是將「匯標」一半股份的一股「送」了給民主黨,他迄今還持有百分之四十九的「匯標」股份,而自始至終都沒有向立法會申報。…… 一切一切,明顯都是處心積慮、早有預謀,又那裡是什麼「一時疏忽漏報」? 根據《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登記規定》,議員如持有任何公共或私人公司百分之一或以上的股份,都必須申報登記,違反者會被訓誡、譴責及暫停職務,若問題嚴重,可被罷免。 事件越描越黑之後,涂謹申昨日不得不承認未有申報,向市民道歉,還聲言要將過去幾年多收的高於市值的租金退還給政府;民主黨也急急表示要成立小組全面檢視有關的資產問題。涂謹申在面對傳媒鏡頭時,還裝出一副可憐巴巴的委屈樣子 然而,涂謹申及民主黨的頭頭們是否忘了,當日在民建聯議員程介南開設公關公司、前財政司長梁錦松稅前買車等涉及以權謀私的事件中,他們是如何「一臉正氣」、大義凜然的指責程、梁損害公眾利益、違規違法、失信於民……,怎麼,如今他們自己「栽」了,卻想一句「道歉」、退錢了事,世上有這麼便宜的事麼? 必須指出,涂謹申「自買自租」、多收租金、不作申報,三「罪」俱發,已是事實俱在、不容狡辯。涂謹申的所作所為,比當日程介南、梁錦松所為明顯有計劃和蓄意,得到的利益更大,其公然無視立法會議員行為守則、無視法律的態度也更為惡劣。 為確保立法會尊嚴和市民利益,涂謹申事件必須被依法追究;其參選、當選資格已被質疑,而不管當選或不當選,都必須追究其任議員期間涉嫌違規違法的行為,以維護社會公義和法治的公正。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2002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社會及專欄 A23 |
太陽報
|
古呂 2004-08-25 |
中國觀點 |
錢色陰影籠罩民主黨治港缺德才拖慢普選 |
台灣大選,以陳水扁的「兩顆子彈」轟動全球,成龍一句「國際大笑話」,惹港人共鳴但台人不滿,香港人說,香港人有法治傳統,政治人物溫文爾雅,議事殿堂儘管言詞激烈,但絕不可能出現台灣那種「大打出手」的議事殿堂騷,將來一定普選,一定會比台灣做得文明健康,香港的民主步伐發展一定會比台灣穩健。 台灣的學者聽了,鼻子上吭了一吭,說:「你還沒有普選,又怎知道選舉的骯髒?當選舉可以得到最高權力,可以得到金錢,可以得到任何利益,你就看看你們香港人人性的大暴露吧。」 李華明應對失據 事實上,還不須等到雙普選那一天,香港的選舉已經愈來愈似台灣了。抹黑,是打擊對手的神劍,一次抹黑往往可以令對手一劍封喉。台灣學者說,用正面形象宣傳,你費一百倍的氣力,一萬倍的金錢,可能不如一分的抹黑。上次,程介南死於抹黑,並令余若薇有機會在立法會表演,左中右力量對比出現了重大變化。 誰知,這次民主黨頻頻爆出醜聞,來了個風水大輪迴,起初,民建聯主席馬力證實患病之際,有傳其有緋聞,但之後未見有進一步報道,顯見是流料。隨即何偉途嫖妓醜聞即爆出。與何偉途同一名單的民主黨明星李華明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會,高調認定是大陸公安屈打成招,並利用何偉途太太發炮。但後來東莞公安也開記者會,說明案情,並披露有關證據,民主黨不得不放軟身段,但仍認為是大陸方面設下政治陷阱。事件最令人同情的是何太,丈夫不忠之苦要硬吞,還要被民主黨當槍使。 用台灣人的話說,這叫做應對失據。以台灣的經驗,對醜聞的應對要分為事實與評論兩部分,事實部分要老老實實,評論部分可以見仁見智,盡量縮小負面影響拉抬正面影響,尤其要針對中間選民去作宣傳,因為兩個極端的選民是鐵票,不會輕易轉變立場。所以,何偉途嫖妓,李華明若會洗脫,並不會影響他的得票,而何偉途本人本來就無望當選。 涂謹申呃屋租醜聞,其實更醜過何偉途嫖妓,負面影響更大於何偉途。因為何偉途嫖妓,再怎樣說都是他個人的生活道德問題。克林頓的緋聞也沒有影響他做白宮的主人。但是,涂謹申事件則涉及了金錢利益,涉及他個人與香港納稅人的關係,也涉及民主黨和香港納稅人的關係。 神聖外衣被撕掉 在一般香港納稅人眼中,涂謹申到底有沒有違規,有沒有涉及刑事罪,都不是問題的重點,他們關心的是,涂謹申個人或者是民主黨,用高於市價一至兩倍租金自租物業,所領取的公帑租津,用於供樓及其他用途,即香港納稅人要為他們供樓多付金錢。對於這點,即使是支持泛民主派的人,也必然不滿。況且所涉及的金錢遠遠多於程介南。 涂謹申若然瞭解市民的心理,應該一開始就如實承認事實,強調當時經濟困難,多報銷津貼也是為「民主事業」,或可博得支持者同情。但他聰明反為聰明誤,搞出個甚麼信託書,結果日期又沒有,股權又搞錯,必然給選民謊言愈圓愈謊、醜聞愈描愈黑的感覺。 涂謹申事件給人最深遠的負面影響是,這些「民主鬥士」也不過是難過金錢關的小人。市民會想起他當初是那樣義正詞嚴譴責梁錦松偷步買車,自己則在背後挖空心思謀算納稅人金錢。再加上何偉途嫖妓,錢色撕下了民主黨神聖外衣。 還有兩個多星期才投票,預計抹黑還陸續有來。這似乎預示香港選戰,也不免要踏上台灣之路。冷靜沉思選戰的醜聞,似乎權力鬥爭終於再呈現其殘酷的本性,所謂「和解」、「溝通」,都不過是選舉策略。 涂謹申醜聞可能還要發酵一段時間,要有新的醜聞才會掩蓋過去,相信民主黨最怕火由涂謹申身上燒到民主黨身上,因為涂謹申沒有得利就是民主黨得利了。如果最後兩個多星期的選戰成為醜聞戰,那樣最傷的還是香港的普選進程。政客們嫖妓的嫖妓,吞錢的吞錢,市民信誰呢?個個都要倒董建華,但他在「德」這一關還是熬過了。香港真的沒有才德兼備的人才嗎?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4014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甘言 2004-08-25 |
世說新語 |
民主黨發言人失言 |
有關立法會民主黨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涉嫌用公帑以高於市值租金租用自己及自己友物業作為辦事處一事,成為繼何偉途北上召妓醜聞之後,又一則困擾民主黨嘅新聞。 不過,可能是「經一事,長一智」,民主黨高層這一回似乎學精了,沒有高調護短,不再死撐係「屈打成招」、「插贓嫁禍」、「陷阱」、「政治迫害」。除咗民主黨主席楊森公開表示「早就估到近期抹黑新聞會陸續有嚟」之外,其他民主黨人都明哲保身,無謂負薪救火,招惹麻煩,愈描愈黑。 而且,民主黨更用「以快打慢」嘅手法,喺警方、廉署、立法會未對涂謹申事件採取行動之前,率先成立一個「三人小組」調查事件。 昨日,民主黨發言人、「心戰室」師爺、前立法會議員羅致光話,將由民主黨鞭、前立法會議員司徒華以及兩名黨外人士,成立「三人小組」,對涂謹申事件進行內部調查,而呢兩名黨外人士,包括法律界與會計界,以確保調查有公信力以及有專業意見。 呢個「三人小組」尚未正式運作,有冇公信力,夠唔夠專業,依家下判語,未免言之尚早。不過,民主黨派出發言人羅致光以及黨鞭去高調回應此事,與一眾有份參加今屆立法會選舉嘅民主黨候選人噤若寒蟬,三緘其口,成咗強烈對比。理由好簡單,羅致光與司徒華今屆已唔再競選連任,事件發展如何,都與「長生祿位」無關。不過,羅致光仲似乎未夠班,佢喺昨日見記者時稱,佢相信,喺今次事件中冇人刻意隱瞞事實,但承認對民主黨選情造成影響。調查還未開始,你怎知有冇人刻意隱瞞事實?選舉還未有結果,你怎知會對民主黨造成影響? 評論員:甘言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2018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EDT EDT1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AMBROSE LEUNG 2004-08-25 |
Detained candidate in clear for poll |
Alex Ho Wai-to, the Democratic Party candidate detained on the mainland after police said they found him in bed with a prostitute in a Dongguan hotel, will not be disqualified from the Legco election. An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 spokeswoman yesterday said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did not consider Mr Ho had been involved in a criminal offence. He was ordered to serve six months'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ur but did not appear before a court. The department did not consider this a prison term, the spokeswoman said. Mr Ho is running in Kowloon East with Fred Li Wah-ming and Wu Chi-wai. Under Hong Kong's electoral laws, candidates are disqualified if they have been sentenced to more than three months imprisonment in the five years before polling day.
The Democratic Party's election chief, Law Chi-kwong, said the party would largely drop Mr Ho from its campaign to avoid reminding voters of the incident.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5027006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港聞 A09 |
成報
|
2004-08-25 |
何偉途非「監禁」候選人資格保留 |
【記者余心美報道】涉嫌嫖妓正在東莞收教所接受勞教的民主黨立法會九龍東候選人何偉途,其個案經本港律政司研究後,認為在內地「拘留」並不等同「監禁」,選舉管理委員會因此宣佈何偉途的候選人資格仍然有效,即使九一二投票日他仍被拘留也不受影響。 律政司上周完成何偉途候選人資格的法律意見,並把結果提交選管會。律政司認為,何偉途在內地的拘留並不等同《立法會條例》第39條內,有關喪失獲提名為候選人資格條文中所提到的「監禁」。另外,民政事務局亦參考過律政司的意見,認為身兼觀塘區議員的何偉途被拘留,不等同區議會條例內所提監禁,故其區議員身份仍然有效。 民主黨支持度續跌 民主黨心戰室特派員羅致光否認民主黨刻意淡化何偉途在九龍東名單內的角色,但稱「事實係大家都知,唔講(何偉途事件)你估人地唔知咩?」民主黨今天會再派出三名正副主席,以奧運公路單車賽方式,支持胡志偉出線,力爭九龍東第四議席。 在何偉途參選名單上排在頭位的李華明,被問及何偉途申請保外就醫的進展時,以其妻希望事件低調為由不願評論。昨天有報道指,何太及兒子前天再到收教所探望何偉途,並與東莞市公安局有關領導會面。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和思匯政策研究所發放的選舉滾動調查顯示,截至本月22日民主黨在地區直選支持度的跌勢持續,但包括何偉途在內的九龍東名單,則回升一個百分點至10%,但在當區仍落後於陳婉嫻、鄭經翰和梁家傑三張名單。昨是第15次發放滾動調查,港島余若薇和新界東民主黨鄭家富連續15天取得足夠支持度奪取議席。除余、鄭兩人外,港島民主黨楊森和新界西民建聯譚耀宗都可取得議席。 |
文章編號: 20040825029011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港聞 A01 |
東方日報
|
2004-08-25 |
頭條 |
涂謹申一身蟻 |
廉政公署已正式介入民主黨立法會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的收租醜聞,廉署至今已收到最少兩宗有關舉報,由專責調查公共機構的B 組調查人員跟進。事件主角涂謹申昨日更被揭發有「欺上瞞下」之嫌,原來民主黨核心一直只知道九龍西支部透過「匯標」購入該物業,對於「匯標」是涂謹申與吳永輝合組的公司,以及二人將股權轉讓予民主黨等事,一直被蒙在鼓裏,至事件前日曝光。 涂謹申昨日多次表明會就事件致歉,他表示已委託測量師行重新評估租金,若其每月六千八百元租金津貼租用單位的大廳,是高於巿值,他會退還差額,但他昨日仍相信有關租金是公平。不過,根據○○至○一年度的差餉資料,該單位月租約為四千七百元。 涂謹申疑欺上瞞下 民主黨選舉事務發言人羅致光昨日召開記者會進一步交代涂謹申的收租醜聞時披露,原來黨核心一直不知「匯標」公司是由塗及吳永輝各佔一半股權,更不知他們已將股權轉讓給黨。 他解釋,黨在九七年通過九龍西支部透過一間空殼公司「匯標」購入荔枝角道單位,並由當時的司庫馮煒光跟進,但由於有關交易已達至水到渠成階段,故馮當時沒再跟進事件。 羅續說,九龍西支部以及七名有份合資購入荔枝角道單位的民主黨成員是知悉「匯標」股權轉讓一事,但一直也沒有向黨正式備案,直至事件前日曝光,他們才得悉始末。負責該單位按揭業務的銀行也不知道「匯標」的股權轉讓。 對於為何多年來未能發現事件,羅致光說:「自己不知道原因,可能有些事做錯了。」有傳媒即場追問稱,有關單位的買賣是由該黨副主席何俊仁的律師樓負責,他們無理由不知情,羅則稱:「何俊仁律師樓嘅事同民主黨無關係。」 羅致光指冰山一角 羅昨日依然力挺涂謹申,認為塗誠信無問題。不過,羅坦言不排除黨內會有其他人如涂謹申般領取公帑再租用自己或其公司旗下的物業,民主黨要進一步調查。 廉政公署已經正式介入事件。民建聯屯門區議員陳雲生昨日證實,已透過傳真向廉署投訴,指涂謹申的收租醜聞涉嫌集體訛騙,廉署已通知他會跟進事件。另外,港進聯前九龍城區議員王紹爾亦已就事件向廉署投訴。按既定程序,廉署會先搜集資料,再決定是否對案件展開調查。由於事件發生時塗屬公職人員,案件極有可能交由專責公共機構的B 組跟進。 廉署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個別事件,亦不會證實有否收到投訴,但強調若任何案件有足夠資料,會依法調查。警方發言人亦表示,不會評論個別事件。羅致光稱,該黨會主動協助廉署調查,但至今未有執法機構與他們聯絡。 相關新聞: 司徒華查自己人拖時間 霸佔外牆再收租罪加一等 更多資訊請瀏覽orisun.com 《東方日報電子報》 黨鞭司徒華(左)將率三人小組調查涂謹申。(資料圖片) 涂謹申(右)昨拒絕出席記者會,只留下羅致光(左)獨力支撐。(資料圖片) 廉政公署已介入調查涂謹申收租醜聞。(資料圖片)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2014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爭取北上 A14 |
文匯報
|
2004-08-25 |
夫兒成超級助選義工 |
提到「助選團」,鄺家賢大笑說:「我哪有甚麼助選兵團啊,都係自己孤軍作戰!」之前有報章指兩個孩子並不支持她出戰立法會,她藉機澄清:「佢兩個係我嘅超級義工,我依家係全家總動員,老公幫手拉大狀票和度橋宣傳,兩個仔就幫我派傳單、寫信封地址、貼郵票,幫我寄選舉廣告!」她承認,「父子兵」都不喜歡出鏡,所以不願「站台」,只肯私底下「幫手」。「其實決定參選,最對不起的就是兩個孩子,今年我沒有時間陪他們去旅行了,但他們好生性,都想我贏!」 除了家人助選團,鄺家賢背後還有「軍師」助陣,提名她參選的不乏法律界元老級人馬,如羅德丞、胡鴻烈、張永賢、傅德楨等人,據瞭解都樂意為她出謀獻策,也對她的出戰寄予厚望。有否要求這批人代為拉票?鄺沒有正面回應,只說:「他們都很支持我,有一定號召力呢!」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5007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港聞 A08 |
明報
|
2004-08-25 |
何偉途保候選資格 |
早前律政司就九龍東立法會選舉候選人何偉途被內地拘留的事件,向選舉管理委員會提供法律意見,以判斷事件會否影響何的參選資格。選管會已將有關意見轉交給九龍東選舉主任參考,選舉主任最終信納何的候選人資格仍然有效。 律政司認為,何偉途在內地被拘留,並不等同《立法會條例》第39條內有關候選人喪失獲提名為候選人資格的條文中所提到的「監禁」。選舉事務處發言人表示,即使投票當日何偉途不在港,亦不會喪失選舉資格。 據瞭解,何偉途太太一直沒有就丈夫判罰收容教育半年的決定向東莞公安當局提出行政覆核。何太與兒子前日再到大朗鎮收容所探望何偉途,曾與東莞公安會面。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4003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港聞 A08 |
新報
|
2004-08-25 |
析選民投票意欲和選擇 |
還有不足三個星期,第三屆立法會選舉便會舉行。究竟今年選民的投票意欲是否旺盛?投票選擇又展現出甚麼特別傾向?他們的社經背景和一些重要政治態度,又會否影響到他們的投票意欲和投票選舉?本文旨在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本月四日至十一日進行的電話民意調查結果,嘗試回答上述問題。該調查共成功訪問了超過三千九百名選民,抽樣誤差約為正或負1 . 6 % 。 首先,在所有被訪選民中,有約七成二表示一定會在地區直選中投票,表示可能會/ 未決定的有二成二,而表示不會的只有七個百分點。與一九九八年第一屆立法會選舉前夕進行的同類調查結果比較,今年表示不會的比率下降了約三個百分點,表示一定會的大致相若,而表示可能/ 未決定的則上升了約三個百分點,反映今年選民的投票意欲不僅相當旺盛,而且較一九九八年有增無減,投票率最終超越一九九八年的歷史紀錄應不會令人太過意外。 雖然如此,有投票意欲的選民,包括那些表示一定會和可能會/ 未決定的人士,無論在社經背景或重要的政治態度上,均沒有呈現出不尋常的差異。這顯示今年選民所展現的旺盛投票意欲,基本上是跨階層和跨政治取向的。 其次,在那些表示一定會/ 可能會/ 未決定投票的被訪者中,當剔除少數拒絕回答的人士之後,有約四成八表示傾向選泛民主派候選人,表示傾向選非泛民主派候選人的有兩成四,而表示未決定的有兩成八。 換言之,目前泛民主派與非泛民主派的支持比率約為二比一。按這樣的比率粗略地推估,泛民主派最終可能取得的直選議席應在二十席左右,若計算抽樣誤差,波幅應在十八至二十二席之間。 其三,交互分析 ( cross-tablulation )顯示,年齡、教育程度、職位和收入對被訪者的投票傾向均無顯著的影響。這說明個人社經背景並非影響選民投票選擇的主要因素。 其四,交互分析亦發現,一些重要的政治取向或感受,包括有否參加今年的「七一」遊行、是否滿意中央政府的對港政策、是否滿意特區政府的表現、是否滿意特首的表現和是否認同盡快實行「雙普選」,均對被訪者的投票選擇造成顯著的影響。具體地說,有參與「七一」遊行、不滿中央政府的對港政策、不滿特區政府的表現、不滿特首的表現和認同應盡快實行立法會和特首「雙普選」 的被訪者,均較傾向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投泛民主派候選人一票。尤其是今年「七一」遊行的參與者和盡快實行「雙普選」的認同者,他們當中分別有高達九成半和九成二表示傾向投泛民主派候選人一票,而表示會投非泛民主派候選人一票的只有約五個百分點和八個百分點。 由於今年「七一」遊行的訴求非常清晰地定位為爭取「雙普選」,再考慮到調查發現認同盡快實行「雙普選」的選民高達六成一,因此民主訴求應幾可視為這次立法會選舉的決定性議題 (defining issue) 。 最後,還須補充的是,儘管今年不同政見的政治陣營均全力催谷選民登記,希望新增選民能投他們一票,但交互分析結果顯示,今年新登記選民並沒有呈現異常的投票意欲或選擇。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3014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風月廊 E03 |
新報
|
冷眼客 2004-08-25 |
政客當政府係阿福 |
四百呎的深水埠舊樓,月租是一萬三千八百 元,同區同樓齡的舊唐樓,月租不過是三、四千元一個月。政客用舊樓高價租出,然後向政府收取租金津貼,這是否忠實的行為? 政府替政黨的政客支付辦事處的租金,有人就購下舊樓再以超出市值的價錢租回給自己的「黨」,大賺公帑,這顯示甚麼,替人民服務,還是睇錢份上服務。 有政客用名下物業貴價出租,每年回報高達十六釐,不可謂不利害,過去幾年通縮嚴重,但竟然每年有這樣高的回報,五年內賺了六十萬元租,這表示了甚麼? 在香港做議員是「兼職」,但每月薪水有五萬多元,其他津貼未計,而除了公職外,某些政客還可以從事如律師等正職,真是豬籠入水,你話幾和味。 將公司和物業隱瞞,是否涉及詐騙?現時政壇事事講廉潔,前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加稅前買車,給人揭發,節省十九萬元稅款,結果惹起政客「公憤」群起指摘,迫梁下台,現時有政客涉嫌無申報業權而領取公帑租金,是否誠信有問題?當然,有人會馬上跳出來說是「陷害」,但今次是如何「陷害」?錢,每個人都想多一些,但作為公職人員,生財是要取之有道,二○○○年八月選舉前,民建聯的程介南被揭發以議員身份,將康體局及立法會的機密文件,轉交給他有份的公關公司客戶,再收取服務費,結果輿論譁然,程介南事後要入獄十八個月。 現時又揭發政客涉嫌騙租金,這就是香港政客的質素?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3017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商報論壇 A07 |
香港商報
|
2004-08-25 |
政治人物須重操守 |
民主黨立法會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昨日被傳媒揭發以本身持股公司旗下的物業,出租作自己及黨友的議員辦事處,並以此申報議員津貼,涉及違反利益申報制度及濫用議員津貼的嫌疑。有關指控實屬相當嚴重,涂謹申有必要提供更多真憑實據,進一步證明自己的清白。 然而,在昨日的記者會中,涂謹申仍然未能清楚解釋眾多的疑團,這難免令人關注到,當中是否涉及嚴重疏忽和其他不適當的行為。 首先,雖然涂謹申指已將物業以信託形式轉贈予民主黨,但他對自己持股數量,以至公司的具體情況均不瞭解,所提供的信息亦很混亂,實在無法令人感到信服。其次,更加嚴重的是,該物業乃是以明顯偏高的租金,出租予黨友作為議員辦事處,這就更令人懷疑,是否涉及濫用議員津貼的嫌疑。 由上周的何偉途事件,到昨日的涂謹申事件,皆難免令人聯想到,箇中是否涉及選舉抹黑的情況?關鍵乃在於「清者自清」,假如有真憑實據能證明自己清白,根本亦無懼對手的抹黑。 故此,對手是否存心抹黑是一回事,但對選民來說,候選人本身是否清白才最重要。公眾對政治人物的道德操守,確存在著比法律規定更高的期望。因此對於今次的事件,涂謹申實在不能掉以輕心,除須證明其中並無涉及違法行為外,亦要進一步拿出更有力的證據,證明沒有嚴重疏忽和其他不適當的行為。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1004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9 ---------- |
港聞 A21 |
東方日報
|
2004-08-25 |
民主黨支持度全面報跌 |
【本報訊】選舉管理委員會接納律政司的意見,認為涉嫌在東莞嫖妓被捕的九龍東民主黨候選人何偉途的候選人資格仍然有效。民主黨則表示,該黨在九龍東、九龍西及新界東的支持度均有下跌,港島的支持亦有下跌,但不顯著。 律政司就何偉途事件提出的法律意見,指出何偉途在內地的拘留並不等同《立法會條例》第三十九條內有關候選人喪失獲提名為候選人資格的條文中所提到的「監禁」。選管會把法律意見轉交九龍東地方選區的選舉主任參考,選舉主任信納何偉途的候選人資格仍然有效。 民主黨選舉心戰室專員羅致光表示,根據民意調查,該黨在部分選區的支持有下跌,是預計之內,當被問及何偉途是否民主黨的負資產,羅致光沒有回應。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201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0 ---------- |
隔牆有耳 A19 |
蘋果日報
|
李八方 2004-08-25 |
隔牆有耳 |
何偉途缺席候選隨時變票王 |
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何偉途,喺東莞以所謂叫雞罪名不幸蒙難,遭到中方無理勞改六個月。點知今次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終於叻女番一次,發揮獨立思考,講理性,唔講愛國感性,毅然宣佈,偉哥只不過喺大陸被判勞改,並未構成選舉條例所規限嘅「監禁」,因此可以保留參選資格,九月十二日實行缺席參選。 詩姑咁嘅裁決,即是間接宣佈何偉途無罪。梗係喇,就算退一萬步,偉哥真係有叫到雞,無論一國又好,兩制又好,都冇理由判六個月咁重。偉哥缺席參選,一經詩姑品題,今次理直氣壯,重分分鐘得到九龍東區嘅夜生活從業員選民訓身支持,大家同仇敵愾,可能今屆票王反而係何偉途,而唔係大班。 向中方提出嚴正交涉 不過跟住又發生一個技術性嘅問題。冇錯,以前婚嫁,搵隻公雞拜堂,新娘一樣可以過門,今次立法會選舉,九龍東少衝一個,擺一張空凳,照樣選番何偉途,不過九月十二之後,當選議員要齊齊宣誓,到時何偉途唔通遠在東莞勞改場,飛鴿傳書出嚟,定係指定由大班(因為佢一定高票當選)代宣? 所以惟今之計,詩姑同董伯,不如趁住夕陽無限好,同自己歷史留名,齊齊向中方提出嚴正三點交涉: 一、何偉途係香港合法公民,照香港司法標準,並無犯下任何罪行。 二、就算真係有叫雞,促進珠三角經貿大融合,不但無罪,重係有功。 三、既然有功,咁公安就應該同佢一齊慶功,提前釋放,並賠償一切損失,畀佢返港參選立法會,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更好地支持董建華施政。 若然董詩兩人做到交涉以上三點,換取何偉途人身自由,全港嘅夜生活從業員、貨櫃車司機、的士司機,都會齊齊歡呼,不但慶祝偉哥脫險歸來,重慶賀埋董詩兩人終於開悟,獲得新生㖭。 |
文章編號: 20040825006007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1 ---------- |
A30 |
東週刊
|
2004-08-25 |
獄中生活揭秘 何偉途日黐千朵膠花 |
因在東莞嫖妓斷送政治前途的民主黨立法會候選人何偉途,被公安處以為期六個月的收容教育,與事件「女主角」、卡拉OK女DJ周文蘭,同扣押於東莞大朗收容教育所。 官仔骨骨、一向歎慣食慣的何偉途,一夜之間由位高權重的高級行政人員,變成失去自由的階下囚,有指他吃的食物如餿水,與十多人同住衛生環境惡劣的大倉,但原來他受到VIP級禮待,每日除了負責製作千朵膠花外,其餘時間食好住好,更獲准欣賞奧運電視直播。 上週四,東莞大朗鎮汽車站外,有十多名電單車司機在兜客,記者問其中一名司機如何去收容所,對方醒目答道:「是否找那個嫖妓的香港議員?我帶你去!」 經過十分鐘車程,來到位於大有工業開發區的收容所,正門牌坊寫著「大有園」,整個地方約十多個足球場那麼大,最多可關押逾萬人,分為辦公區、工廠區、收容所、拘留所及戒毒所,共有十九幢樓房,其中四幢是工廠,有通道相連。 根據內地法例,嫖妓只是違反了行政法規,不算刑事,會送到由公安管轄的收容所接受行政處罰。 免「通櫃」住高級房 每名被扣押者進入收容所時,要登記個人資料、拍照及接受搜身,但不必接受俗稱「通櫃」的肛門查驗,扣押期間准許有錢傍身,以供購物,但金額不能超過一百元人民幣。 至於被扣押的日期長短,視乎所犯過失輕重,期間所有開支,從碗筷、牙膏、牙刷、毛巾、廁紙到一日三餐和住宿,都要收費;一個月的食住雜費約一千六百至二千元人民幣;如果入住高級房則要四千元左右,平均每日一百三十多元。 據內況一名保安透露,何偉途被扣押在屬於低度設防的收容所,分有大倉及高級房兩種囚室,其中大倉沒有正式的床,只用木板搭成長長的一排,叫做「通舖」,平時約供十至十五人睡,但在這段大掃黃的日子,最多訓上三十人,大家共用一個廁所,環境極之惡劣,公安會選出一名被扣押者擔任「帶班」,負責倉內秩序,新人少不免被「帶班」打罵。 情緒變化大 何偉途剛送到收容所時,情緒變化很大,公安怕他出事,初時優待他不用勞動,其後情緒平復,遂安排他到收容所內的塑膠金屬加工廠學做塑膠花,由於是勞動教育,因此並無薪金。 該保安稱:「做塑膠花以手工操作為主,不少犯人長期接觸金屬組件,做到手指頭受傷流血,但何偉途身份特殊,故只安排他負責較簡單的工序,將花朵黐在花托上;他倒也很快上手,每日工作七小時,可以做到約一千朵,平均不消半分鐘已黐好一朵。」 獲准觀賞奧運 何偉途在本月十三日被捕,送到收容所後,便有傳聞指他受到虐待,被安排入住衛生惡劣的大倉,與十多人迫在一起,吃的食品更像餿水般難以下嚥;但據保安表示,實情並非這樣。 「我們都已收到通知,對何先生要特別照顧,不讓別人欺負他,他住的是最好的高級房,通常只供特別人士入住,可以看電視轉播奧運比賽;我們求神拜佛也要保佑他沒病沒痛,平平安安回香港,又怎會虐待他呢!」 該保安又說,收容所內設有商店,售賣煙酒小食,到來探望的親友可給錢予被扣押者作購物之用,據知何每日均會購買零食。 雖然收容所並非監獄,但紀律也很嚴,何偉途每天清晨起床,吃過早餐後,便穿著肩膊縫有兩條藍色間條的白囚衣,腳踏「白飯魚」運動鞋,與其餘上千名被扣押者齊集操場,聆聽領導訓話,接著公安會播放體操進行曲,各人依指示作簡單的體操,舒展筋骨;接著全體高聲呼叫「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口號。
女DJ同人唔同命 「涉案的那個女子也囚在這況,但沒有何先生那麼舒服,她住在大倉,每日負責抹窗掃地。」該保安透露,上頭吩咐不能讓他們兩人碰面,被扣押的男女雖在同一個操場做早操,但各據一角,相隔數十米之遠,要看一眼也不容易。 嫖妓醜聞女主角小蘭(周文蘭),是東莞市虎門鎮匯源海逸酒店俱樂部的紅DJ,樣子標緻,身材好,甚受客人歡迎。她被捕後接受公安錄取口供透露,本年六月何首次到俱樂部消遣時,兩人才認識,何對其極有好感,一直要她做其女朋友,每次到來,都指定要小蘭負責點歌及陪唱,還送了一部價值一千八百元的諾基亞6610型號手機給她作禮物。 玩感情玩出禍 何偉途則向公安承認,在本年七月三十一日及八月十三日,先後兩次與小蘭發生性關係,地點同樣是在匯源酒店的客房,第一次付了一千元,第二次做愛期間,小蘭月經來潮,他將安全套掉在馬湧沖掉,然後沖涼,接著便有警察查房。 上週五,記者來到匯源海逸酒店俱樂部,雖然如常營業,但像過往群鶯亂舞的熱鬧情況已不復見;晚上十時的黃金時段,過半數約十多間卡拉OK貴賓房無客,包括何偉途曾到過的361號大房。 在俱樂部當三陪小姐的阿玲,與小蘭是好朋友,十分清楚兩人交往經過,「小蘭條件好,所以會揀客,他(何偉途)雖然是一間拉鏈廠的經理,但初時未被青睞,後來小蘭見他很斯文,真的喜愛唱歌,不像其他客人經常借意『抽水』。」 阿玲又說,小蘭其後與何相處多了,開始對他有好感,變相接受其追求,雖然交往涉及金錢,但亦有點真感情。 受何偉途嫖妓事件所累,民主黨聲譽幾乎全線受影響,九龍東這條名單承受打擊更大,被民主黨視為新希望的胡志偉,要晉身立法會的機會已相當渺茫。港大公佈最新民意調查顯示,這條名單支持度急跌七個百分點,已被陳婉嫻、鄭經翰、梁家傑的參選名單遠遠拋離。 選情大逆轉,但民主黨依然未心死,心戰室負責人羅致光說,黨內部現時正研究絕地反擊,未來兩星期集中資源,將重頭宣傳活動放在胡志偉身上。 民主黨消息透露,幕後正為胡志偉度身訂造一系列倣傚奧運精神的造勢活動,力谷他的拚搏精神,但由於今次事件影響太深,黨內普遍都認為,甚麼活動都很難起死回生,何偉途嫖妓後遺症,已令整個黨形象受損。「出街派傳單,有啲人唔接,仲『質』你一句叫你做『叫雞黨』。」羅致光對這種情況感無奈,因為實在是進退兩難。 民主黨變叫雞黨 根據選舉條例,何偉途現時已不能退出這張參選名單,但留在名單內,對李華明、胡志偉又無可避免地構成負面影響。內部討論後,建議慢慢淡化何偉途宣傳形象,「民主黨上周拍沖一輯倣傚《白宮群英》的宣傳造型照,由李華明拍住胡志偉,『何偉途』相信唔會再出現。」 從政逾十年、地區工作經驗豐富的何偉途,在觀塘順天區擁有不少鐵票,故此,雖然他與黨內不少第二梯隊有磨擦,宣佈參選前有逾百人簽名倒他,但李華明看中其票源,仍不惜搏一鋪,把他拉入名單內,沒料卻押錯了注。 何偉途作息時間表 上午 7:00 起床梳洗(半小時) 7:30 吃早餐(半小時) 8:00 排隊到操場聆聽領導訓話(半小時) 8:30 集體做早操(半小時) 9:00 到工廠從事黐膠花勞動工(3小時) 下午 12:00 午膳(半小時) 12:30 教育學習(1 小時) 2:00 返回工廠黐膠花(4小時) 6:00 吃晚餐(1小時) 7:00 看電視(2小時) 9:30 上床休息(9 小時) |
文章編號: 20040825842003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2 ---------- |
港聞 A21 |
東方日報
|
2004-08-25 |
廖成利查民協 免瓜田李下 |
【本報訊】民主黨立法會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的收租醜聞令其誠信受質疑,他的競選對手靜觀事態發展後才調整選舉策略,但首先會避免本身政黨的區議員和立法會議員犯同一錯誤。 塗的對手之一、民協副主席廖成利昨表示,已經查問民協全部議員,確定他們並無租用本身物業或親友物業作議員辦事處,避免瓜田李下。廖與塗同是民主派法律界人士,廖說不會趁這個時機搶塗的票,並估計醜聞無損塗的勝算。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則表示,議員租用本身物業或親友物業作辦事處並無違規,但民建聯一向不鼓勵該黨議員這樣做,並要求他們公開申報有關資料,該黨稍後會在黨內做一次統計瞭解情況。 |
文章編號: 2004082503201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3 ----------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