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B03 |
英文虎報
|
Michael Ng 2004-08-16 |
I'm qualified to run |
Former political commentator Albert Cheng dismissed suggestions that he was not qualified to run for a Legislative Council seat in Kowloon East because of his lack of community work and because he had no previous contact with the constituency. Cheng decided to run for election after his contract with Commercial Radio was terminated last month. ``In fact, I am familiar with nearly every issue that affects people's livelihood. I've handled more than a thousand complaints from the public each year, which is more than I can say for most of the incumbent lawmakers,'' he said while campaigning on Sunday for pro-democracy lawmaker Albert Chan who is contesting the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 ``I believe nearly everybody knows what I have done in the past and those who do would not say that I was parachuting into Kowloon East.'' Cheng, who is on the same ticket as Frontier's Andrew To, said his past service should convince voters that they can depend on him should he be returned on September 12. Questioned about vote co-ordination between pro-democracy candidates, Cheng said he did not think he could garner enough votes to help other democrats in Kowloon East such as Fred Li and Article 45 Concern Group member Alan Leong. He denied reports that he had asked voters not to support Li or Leong. But, he said, he had first to do his best to get sufficient support to help Andrew To, number two on his ticket. ``I have to be responsible to him,'' he said. ``Besides, Leong is running on his own while Li is on the same ticket with Wu Chi-wai and Alex Ho, both of whom should get support.'' Cheng said he and To would have to win 35 per cent of the votes cast in the constituency to win two seats and that, according to their surveys, was still a long way away. But he remained confident that To would be in the running for the final seat in Kowloon East along with Lam Man-fai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Polls conduc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 last week showed support for Cheng was up to 19.6 per cent. Li had 29.6 per cent and Leong 8 per cent. The DAB's Chan Yuen-han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popular with 35.7 per cent while another DAB lawmaker, Chan Kam-lam, had 7 per cent. Cheng had originally agreed to stand on the same ticket with Albert Chan before joining up with To, but said his attendance at Chan's rally yesterday should not be seen as ``compensation''. ``I had originally intended to join him as I embraced his views and concepts. I saw him then as my partner so it is only natural that I should support him now,'' he said. Cheng said that he had no intention of forming a political party at this stage. ``I cannot even guarantee that I will win a seat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so it is still much too early to even think about forming a political party,'' he said. |
文章編號: 20040816448002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EDT EDT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JIMMY CHEUNG and SOPHIE TAYLOR 2004-08-16 |
Legco president concedes she may not win |
Support for outgoing Legco President Rita Fan Hsu Lai-tai on Hong Kong Island has fallen to a new low of 13 per cent, a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oll has found. Mrs Fan believes the drop is not related to sympathy for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chairman Ma Lik, who is suffering from colon cancer. But she conceded that the figure might continue to slip. My rating is dropping by 2 to 3 per cent every day. Chances are that I may not win, she told an election forum on youth and urban redevelopment yesterday. The rolling survey, covering August 9-13, saw support for Mrs Fan drop by a percentage point to 13 per cent. She had scored 19 per cent in a poll from August 4-8. The margin of error in the poll is 3 per cent. Support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s Yeung Sum and Martin Lee Chu-ming has risen from 15 to 20 per cent in the past few weeks. DAB chief Mr Ma's rating rose to 7 per cent in the latest survey, compared to 4 per cent earlier. Mrs Fan said she had no idea why her support had dropped, nor had she come up with any contingency plans that would boost her campaign. I think the initial high rating was not real. My team and I don't have experience in direct elections. That's why our campaign is not as good as others', she said.
In Kowloon East, the popularity of ousted radio talk-show host Albert Cheng King-hon continues to rise, reaching 11 per cent while fellow independent Alan Leong Kah-kit's rating appears to have stabilised at 5 per cent. Support for Chan Yuen-han, of the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fell to a low of 20 per cent, the threshold for her to win a place in the five-seat constituency. Pollster Robert Chung Ting-yiu of the university's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 stress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swing voters, which ranges from 19 to 33 per cent in the five constituencies, had yet to be seen. Last night, Tsang Yok-sing of the DAB staged a 1,500-strong canvassing campaign at a Shamshuipo football pitch, but was forced to scale it down after an hour following complaints from residents. In a veiled attack on pro-democracy rivals, the executive councillor told the crowd he would work for social harmony. The opposition only destroys Hong Kong's development, but we would not do that. We would work for stability and provide the environment for harmonious development, he said. In Kowloon East, DAB candidate Chan Kam-lam cashed in on the appeal of the Olympic Games. Jogging from Ngau Tau Kok to Wong Tai Sin, Mr Chan displayed five colourful rings in what he described as the Olympic spirit to strive for a better Hong Kong.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16027004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政治 A12 |
星島日報
|
2004-08-16 |
九東第五席戰情激 胡志偉惡鬥陳鑑林 |
九龍東民主派與民建聯的內爭外鬥更見激烈,「大班」鄭經翰指民主黨排第二的胡志偉必會落選,而港大民調顯示民主黨李華明的支持度上升,李華明誓言帶領胡志偉入局;工聯會為證明並非不支持陳鑑林,身兼工聯會副理事長的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親自到場挺陳。 記者:李璧君 根據思匯政策研究所與港大 民意研究計畫合作,於本月九日至十三日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九龍東的游離票最多,達四成二。調查亦顯示,陳婉嫻名單的支持度是兩成,下跌了兩個百分點,民主黨名單有一成七,上升了兩個百分點,四十五條關注組梁家傑及民建聯陳鑑林的支持度則維持不變,分別有百分之五及百分之四。 李華明支持度升 不過,自言不信民調的鄭經翰昨評估九龍東最新選情時指,梁家傑的支持度無可能低於百分之十,也不會下跌,「掂硬」,而且他只要百分之十的選票便可當選。他又直指,民主黨名單的支持度不足以全取兩席,排第二的胡志偉肯定會落選、「死梗」,故九龍東最後一席將是陳婉嫻名單排第二的林文輝與他的名單上排第二的陶君行之爭。 工聯會支持陳鑑林 李華明則回應,多謝大班關心,民主黨名單的目標是超越民調排第一的陳婉嫻,帶排在名單第二的胡志偉入立法會,而不是與大班競爭。 親中陣營方面,民建聯陳鑑林昨日由牛頭角下村跑至黃大仙,與百多名助選團舉行誓師大會。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昨到場打氣時,就陳婉嫻的工聯會選舉團部分團員日前在選舉論壇上向陳鑑林喝倒采一事作出澄清。他強調,工聯會有三十多萬會員,一、兩名會員不能代表整個工聯會,他是工聯會副理事長,代表工聯會全力支持陳鑑林。 譚耀宗又指,工聯會會呼籲支持者可投票給陳鑑林,而陳婉嫻亦有自己的支持者,故雙方已有默契。陳鑑林則指,暫時不會與陳婉嫻商討協調,待兩隊名單的拉票工作進行一段時間後,到九月初的最後階段時才作決定。 對於有民調指他支持度最低,陳鑑林在誓師大會上強調,不會相信有關結果,其支持度正一直上升,有信心可達到「兩聯 (工聯會和民建聯) 爭三席」目標。他會後指,根據民建聯內部民調,其支持度超過百分之十,與梁家傑接近,但承認自己是五張名單中較弱的一隊。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3016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港聞 A06 |
明報
|
2004-08-16 |
九龍西 涂謹申爭兩席拒配票 |
民主黨涂謹申昨聯同候選人陳家偉、馬旗及助選團,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舉行造勢音樂會。據港大本月9至13日進行的民調顯示,九龍西的支持度排名依次為涂謹申名單(26%)、民建聯曾鈺成名單(16%)、民協主席馮檢基(12%)、獨立劉千石(9%)及民協副主席廖成利(2%)。為爭取兩席,涂謹申昨打著「不用配,不用分,投票投畀涂謹申」橫額,希望推高其名單支持度。 曾鈺成籲「 打老虎」 另外,民建聯曾鈺成出席晚會時唱《天蠶變》,呼籲支持者一齊打老虎,他回應記者提問時不諱言,指要打的是同區出選的廖成利(外號老虎仔),他說有政團參選時以「踢走保皇黨」為口號,並非倡議與政府作建設性合作,不是社會之福。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4001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港聞 A10 |
成報
|
天地線 2004-08-16 |
明星空降反增游離票 |
政治形勢轉變,今年地區直選多了一批明星級人馬參選,選民投票意欲自然增加。這些初試啼聲的參選人,衝擊原本紮根該區的人士,選民顯得三心兩意,令今年游離票數目大增,為選情添上變數,九龍東便是最佳例子。 九龍東一直是民主黨和民建聯兩黨廝殺的戰場,其他政團插針不下,兩派支持者一向壁壘分明。過去的選舉,九龍東遊離票是最少的一個地區,選舉結果更是意料中事,選情並不激烈。 今年的九龍東,原本仍是兩黨獨大,民協廖成利也因此棄九東改往出戰九西。形勢後來卻出現突變,先是45條關注組梁家傑由港島轉往九東,最戲劇性的是鄭經翰兜兜轉轉,由新西空降至九東,還聲言要搶其他候選人票,包括民主派人士的票,九東的選情再不沉悶。 根據《港大民意網站》最新公佈的民調結果,港島和九西的游離票逐步下降,九西的比例更下跌五個百分點,不過九東的游離票比例卻有擴大的趨勢,高達33%,是五大選區之冠。 今年九東參選名單有五張,除了鄭經翰和梁家傑外,還有民主黨、工聯會和民建聯,不少地區人士直言,今年選舉有三張泛民主派名單,而親政府名單也有兩張,在沒有配票策略下,令選民心猿意馬。 |
文章編號: 2004081602900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港聞 A04 |
蘋果日報
|
2004-08-16 |
游離票傾向 兩大陣營均分 港島尾席蔡素玉李柱銘之爭 |
【本報訊】立法會五大選區、三十席直選議席將如何分佈?本報由今日起將一連數日刊出由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進行的分區調查,首先登場的是有六個席位的港島區直選戰場,該區焦點除了有兩位政黨主席楊森、馬力及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角逐,還有政治明星余若薇、黑馬曾健成及新手黃錦輝。 有關研究調查了七百多名港島區選民,在五百多位已有明確投票意向的受訪者中,余若薇及何秀蘭的候選名單成為「吸票機」,獲得近四成支持度,超過百分之十六點七的當選門檻,應可穩奪兩席;緊隨其後的范徐麗泰則有二成三支持,也可望得一席。民主黨的楊森、李柱銘排第三位,支持度約二成一;民建聯支持度有一成三,兩黨可各得一席。最後第六席則可能由兩黨排第二位的李柱銘和蔡素玉爭奪。曾健成(阿牛)的支持度有百分之一點六,黃錦輝則不足百分之一。 巡遊被罵「食屎」 至於約兩成半未作決定的游離票,調查特別追問了投票傾向,結果顯示當中約兩成人有初步投票傾向,其中傾向投泛民主派的超過三成七,投泛親中派的超過三成五。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相信,若兩個陣營動員出來投票的游離票數比率相若,對投票結果影響不大。 港島區兩大政黨爭持激烈,兩黨候選人昨狹路相逢。楊森和李柱銘由灣仔巡遊至銅鑼灣,中途遇上坐在宣傳車上的蔡素玉,雙方友善地握手示好,但兩方支持者竟互罵對方「食屎」。 另一方面,港大民意調查研究計劃於八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的民調顯示,余若薇名單在港島的支持度約二成五排首位;排第二的民主黨名單有兩成支持度;范太有一成三支持,民建聯則有百分之七,三成受訪者未定投票意向。 立法會港島區候選名單支持度 名單編號 候選名單 支持度 1 民建聯馬力、蔡素玉、鍾樹根、楊位款、 13.1% 李元剛、張國鈞 2 獨立范徐麗泰 23.5% 3 基層民主派曾健成(阿牛)、鍾松輝、鄧徐中 1.6% 4 民主黨楊森、李柱銘、黎志強 21.3% 5 獨立黃錦輝 0.9% 6 民主派獨立余若薇、何秀蘭 39.6% 抽樣數目:791 有效樣本:550 抽樣誤差: 3.48% 資料來源: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6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港聞 A06 |
新報
|
2004-08-16 |
陳婉嫻支持度跌至20% |
【本報記者報道】港大民意網站與思匯研究所昨發表最新的立法會選舉調查結果,九龍東支持度排首位的陳婉嫻名單,在八月九日至十三日期間的調查顯示,其支持度下跌至百分之廿,十天內支持度下滑六個百分點,被李華明名單追貼;而新界西數名民主派候選人支持率則有下滑跡象,何俊仁十天內支持率下滑三個百分點,梁耀忠則下滑兩個百分點。而鄭經翰名單的支持度則繼續上升,十日內由百分之七,升至百分之十一。 游離票升逾四成 民主黨李華明名單,近日亦由百分之十五的支持率,回升至百分之十七,梁家傑名單及陳鑑林名單支持率,則分別維持在百分之五及百分之四。不過,該選區的游離票則上升至百分之四十二。 新界西選區方面,民主派候選人支持率仍有略為下滑趨勢,民建聯譚耀宗及自由黨周梁淑怡名單支持率,則分別維持在百分之十一及百分之九;民主黨何俊仁則在十日內,支持率由百分之十一下滑至百分之八,李永達名單則維持在百分之六;李卓人及陳偉業則分別維持在百分之七及百分之五;民協嚴天生則只有百分之二支持度。該區游離票也上升至百分之四十一。 新界東選區方面,各候選人支持率變化不大,首三位仍是鄭家富名單、劉江華名單及田北俊名單,三張名單中,以田北俊在十日內微跌兩個百分點。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3011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每日專題 A14 |
太陽報
|
2004-08-16 |
《選戰風雲》 西九民主派內訌 |
【本報訊】民主黨和民協為爭奪九龍西選區第四個議席反目。民協推出新街板,呼籲支持民主派的選民「一半投民協,一半其他民主派」,民主黨候選人涂謹申籲選民「不要配、不要分、投票投畀涂謹申」;獨立民主派劉千石形容民協「塘水滾塘魚」,無助泛民主派全取四席;民建聯曾鈺成直認民協的做法對民建聯有利。 民協呼籲選民配票的街板以年輕人掛帥,寫著「上屆冇投票,今次一定要」和「六成投票率,保皇黨Bye Bye」字樣。不過根據港大民意網站的民調顯示,廖成利的支持率最高只得百分之三,與他一起在該區分開名單參選的民協主席馮檢基,其支持率則徘徊在百分之九至十四,即使將兩人支持率相加後平分,亦未能取得兩席。 曾鈺成:民協難取兩席 因應民協的宣傳攻勢,迫使其他民主派改變策略。涂謹申昨在旺角街頭拉票時所派的傳單表明只要投票率高,該名單排第二的陳家偉就可以勝出,呼籲選民「不要配票」。涂謹申表示他們的支持率由最初百分之十九升至百分之二十六,只要投票率高就有望爭第二席。 至於民調支持率由百分之十二跌至百分之九的獨立候選人劉千石,說:「我覺得最大嘅問題唔係配票,而係夠唔夠票贏。我地要諗方法做大個餅。」另一名候選人柳玉成質疑民協配票方法奇怪,但對他的選情影響不大。 泛民主派聲言「全取四席」,曾鈺成笑稱現時其支持度至少百分之十五,民協兩張名單必須至少超過百分之三十,選票要平分才有機會獲得兩席,他認為這個可能性不大。他說:「我地就唔信『踢走保皇黨』五個字,真係會令選民投曬對方。我地要扭轉呢個局面,希望結果可以顯示到選民唔係咁嘅睇法。」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401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社會及專欄 B20 |
太陽報
|
評論員陸恭蕙 2004-08-16 |
地方選舉知多少?(上) |
思匯政策研究所與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於○四年八月九日公佈一項有關二○○四年立法會選舉的民意調查結果。是次民意調查主要研究港人(全港各區)對○四年立法會選舉的看法。民意調查於二○○四年七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期間進行,共集得一千零五個成功個案。 百分之七十七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知道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直選議席數目,而另有百分之十的受訪者則認為自己知道答案,但他們的答案是錯的。跟思匯政策研究所與香港民意研究計畫於五月底發表的民調報告比較,是次民調的受訪者要比五月中的受訪者更不清楚地方直選的議席數目。 跟其他年齡組別的受訪者比較,介乎十八至二十九歲的受訪者答錯問題的比例及稱不知道答案的比例為最高。(百分之八十五介乎十八至二十歲的受訪者及百分之七十九年齡介乎二十一至二十九歲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知答案)。 調查更發現百分之七十九的受訪者,並不知道自己所屬選區的直選議席數目。只有百分之七的受訪者可以給予正確的答案。雖然答對問題的比率要比思匯政策研究所與香港民意研究計畫於五月中進行的民調為高,但百分之七仍是一個偏低的比率。 是次民意調查於選舉日前約六星期進行。然而,民調結果顯示,受訪者仍然不太認識九月立法會選舉。香港特區政府必須加倍努力,將有關選舉的其他資訊傳達給港人。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4012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新聞-政策政情 P07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16 |
阿牛追打范太支持度下跌 |
一度在民意調查排第二的香港島候選人范徐麗泰,支持度持續下跌。她說,每次調查都下跌兩個百分點,可能「分分鐘鐘」選不上做議員。 另一方面,她繼續被另一參選名單候選人「阿牛」曾健成追打,曾健成譏諷范太得到大地產商和財團的支持,應該可以解決市區重建問題。 香港大學昨天公佈最新的滾動式民調結果顯示,范太的支持度在短短十天由最高峰的百分之十九跌至百分之十三;民主黨楊森的參選名單支持度升至兩成;民建聯馬力的參選名單亦微升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七;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余若薇的參選名單維持在兩成半的支持度;曾健成和無黨派黃錦輝各有百分之一的支持。 除了民建聯,范徐麗泰昨午才出席同一主辦單位舉行的青年論壇,但昨晨已遭曾健成名單的鄧徐中追打,鄧徐中日前譏諷范太建議的政改方案是「普選A貨」,他昨天在范太缺席下批評對方思考不符邏輯。 到了下午,曾健成更大翻范太擔任臨時立法會主席的舊賬,批評她通過廢除集體談判權的法例,阿牛又指「范太說過,港英年代政治是黑暗,不會再參與,而現在是出爾反爾。」 曾健成又針對范太指香港醫療服務良好的言論說:「香港醫療好的話,(民建聯主席)馬力不用返國內就醫。」他更以受市區重建局影響的市民說,范太有很多地產商和財團支持,市區重建問題應交給她處理。 面對「阿牛」窮追猛打,范太強調,廢法不是個人決定,因為她是根據《議事規則》辦事,她沒有後悔。 她反嘲曾健成只懂承諾說:「不一定投訴、大聲便可以,應該要公道。不能聽人家說要怎做便做,要真正瞭解問題才做。」 另外,缺席論壇的民建聯蔡素玉解釋,主辦單位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是邀請馬力出席,但馬力在廣州養病,她和其餘四名候選人原定的行程亦更改不了。 民主黨主席楊森認為,民建聯靠街坊和組織票,出席論壇與否不影響票源■ |
文章編號: 20040816391002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政治 A12 |
星島日報
|
2004-08-16 |
民建聯缺席論壇民主派人多勢眾 范徐麗泰成「眾矢之的」 |
港島區候選人昨進行選舉辯論,而在民建聯代表缺席下,獨立候選人范徐麗泰,成為民主派候選人的眾矢之的,民主黨李柱銘質問她與民建聯立場有何分別,而獨立曾健成亦質疑她的支持者是大財團,能否為一般市民爭取利益。范太則強調,自己不偏不倚能為民請命。 馬力有病未能出席 港島區五張名單候選人,昨都出席了明愛舉辦的論壇,唯民建聯沒有派代表出席。民建聯候選人蔡素玉解釋,原本安排由黨魁馬力出席,但他有病在身未能參加,而自己亦早已應邀出席其他活動,故不能出席。 在民建聯代表缺席下,范徐麗泰成為對手的攻擊對象,李柱銘問她:「你的政綱及思維與民建聯有何不同?」范太說:「我是不偏不倚,幫道理而不是幫人幫黨,我是為民請命,我相信我做得到。」 曾建成亦問范太:「你當主席的立法會廢除了僱員集體談判權,你有否感到後悔?」范太說:「我無後悔,它不是我廢除的,按議事規則要議員通過才能廢除,我按議事規則把法例放在議程上,我不偏不倚無後悔。」 范太強調不偏不倚 論壇亦成了中西區居民反對市區重建局安排,及要求地鐵西移的申訴大會,更有與會者舉牌及拉橫額。曾建成質疑范太,在大財團支持下,能否為居民爭取利益,范太說:「做立法會議員要保證司法獨立,我會積極協助居民。」其他兩名候選人四十五條關注組余若薇及獨立黃錦輝都承諾,會把居民這兩個訴求放在政綱中。 多次聲稱自己選情告急的李柱銘,就把握機會「宣傳」和拉票。港大民意調查顯示其告急奏效,楊森及李柱銘的名單在最新的民調結果升了兩個百分點達兩成,成功拋離范太,並拉近與余若薇的距離。記者陳可兒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3017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曾淵滄 2004-08-16 |
宏觀微觀 |
第二梯隊搶位戰 |
對於如民建聯、自由黨、港進聯來說,席位增加,第二梯隊上位的機會也增加,不但是通過直選入立法會的機會增加,通過功能組別入立法會的機會也增加,但對「泛民主派」來說,就會是很難決定的難題,一方面他們也希望增加議席以容納他們的第二梯隊人物,但「泛民主派」一向在功能組別的戰績並不佳,所以他們會反對增加功能組別的議席,但是這項反對不會成功。 立法會選舉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從選舉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以下的一些現象:首先,我們可以觀察到政黨內長老派與第二梯隊出現巨大的矛盾。 任何一個政黨,如果沒有人做地區工作,則黨不成黨,只是單打獨鬥。但是,每一名在地區工作的黨員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第二梯隊,成為接班人。但是,回歸後的幾次選舉證明,第二梯隊老是出不了頭。第一次選舉直選席位20個,第二次選舉直選席位24個,這一次選舉直選席位加到30個,但各政黨的第二梯隊能成功地進入立法會的機會依然很小。 長期受壓長期不出頭 在黨內排名上,長老派不願意讓位給第二梯隊,或者說,第二梯隊沒資格上位。政黨的長老們都擔心,讓位給第二梯隊的結果會是損兵折將,丟失了議席。以民主黨為例,只有司徒華一人讓了出來,讓第二梯隊的胡志偉排在第二位,但根據目前的民意調查所得,胡志偉中選的機會不大,如果胡志偉輸了,司徒華的退選結果是民主黨失去一個席位,甚至在功能組的選舉上,民主黨羅致光的退選也很可能使民主黨在功能組上再失去一席。 民意調查顯示,香港選民是選明星,不是選政黨,在地區埋頭工作的第二梯隊根本就得不到選民的支持,這也難怪政黨的長老們也不放心將選舉重任交給第二梯隊,擔心交得多,失去的也多。 長老們不交棒,如何安撫第二梯隊?不可能的,搞政治的目的就是要爭權力,如果第二梯隊永遠出不了頭,還有誰願意繼續擔任「抬轎子」的角色,抬著長老們走?長期在地區默默地工作,在長期出不了頭的壓力之下,第二梯隊會選擇退出政壇,不再擔任「抬轎子」 的工作。或者,自己退黨獨立競選賭一賭機會。長久如此,政黨如何運作?政黨還能存在嗎? 大大打擊地區組織工作 要解決第二梯隊上位的方法只有一個:增加立法會席位,席位多了,機會也增加。 但是,今年立法會不是增加了6 個直選議席嗎?但是,各政黨都沒有想到,今年突然殺出幾位在上一屆沒有出現的新政治明星,他們是余若薇、梁家傑、湯加驊、鄭經翰,這批政治明星雖然沒有搞地區政治的工作,但是在傳媒的曝光多,民意調查顯示他們中選的機會相當大,6 個新增加議席多了4 名新強人加入,還有自由黨的田北俊與周梁淑怡由功能組轉戰直選,范徐麗泰從大選舉團轉直選,他們中選的機會也很大。於是,又多了3名強人,總共7 名新冒起的強人瓜分了所有新增的直選議席,各政黨的第二梯隊哪有機會?我想,唯一有機會的第二梯隊新人是民建聯、工聯會的林文輝,因為民建聯工聯會決定分拆名單讓老將陳鑑林獨立競選。提高了林文輝的機會。因此,可以說,除非是經常在媒體曝光的政治明星,否則很難在立法會勝出,這將大大地打擊各政黨的地區組織工作,沒有誘因的地區政治工作熱忱能維持多長時間? 我將余若薇也當成是搶位的新政治強人,這是因為余若薇目前的席位是程介南留下來的,在一對一的競爭下,原本屬於民建聯的席位變成給了余若薇。民主黨沒有在上一回的補選中推出第二梯隊,是錯失機會。當然,民主黨沒有推出第二梯隊參加補選也可以解釋為「泛民主派」內各政黨無法達到共識以推舉一名候選人,只好推舉無黨派的余若薇,如今余爭取連任實際上就是搶走了港島選區的一個席位。使到各政黨完全沒有機會推出新人接班。 政治野心者霸傳媒冒頭 鄭經翰終於決定參選,根據民意調查,他中選的機會非常大。如果鄭經翰中選,說明了傳媒的確是培養政治明星的最佳溫床。以後,許多有政治野心的人都會爭著在傳媒霸位,特別是電台、電視台這些能在現場與聽眾、觀眾溝通的節目,以後,「名嘴」從政將會是一個新的風氣。 由此展望二○○八年的立法會選舉,各不同的政黨是不是會建議增加立法會的席位?讓他們的第二梯隊有機會出人頭地,否則日子久了,這些人對政治意興闌珊,政黨的基石就會出現危機。 對於如民建聯、自由黨、港進聯來說,會是由之不得。席位增加,第二梯隊上位的機會也增加,不但是通過直選入立法會的機會增加,通過功能組別入立法會的機會也增加,但對「泛民主派」來說,就會是很難決定的難題,一方面他們也希望增加議席以容納他們的第二梯隊人物,但「泛民主派」一向在功能組別的戰績並不佳,所以他們會反對增加功能組別的議席,但是這項反對不會成功,中央政府已經替香港人做了決定,二○○八年立法會選舉直選與功能組別的議席將是相等的,增加直選議席,也就得增加功能組別議席。如何取捨呢?作者為城市大學 MBA課程主任 (香港及海外)博士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2002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每日雜誌 A16 |
星島日報
|
齊秀峰 2004-08-16 |
架勢堂 |
攻自由黨盯新界東 |
選 舉白熱化,候選人互攻的情況逐漸升溫,民主黨心戰室向自由黨發動攻擊,指自由黨甚少贊成民主民生的動議,實指他們「保皇」,按理民建聯才是民主黨的主要敵人,大張旗鼓攻自由黨「保皇」,究竟所為何事呢? 保皇標貼殺傷有限 「保皇」這一個負面標籤,在去年十一月的區選會發揮很大作用,不理是否民主派,只要攻擊對手是「保皇黨」,在選舉中便有斬穫。不過一年過去,局面慢慢變化,自從中央吹出協調的「和風」後,泛民主派也被逼應和,公開的立場比較克制,主流黨派不但少提「抗中」口號,打正旗號「倒董」也不多;既然兩個極端的差距縮少,自己也不大張旗鼓「倒董」,攻對手「保皇」,殺傷力也大不如前。 即使自由黨較少支持所謂民主民生議案,但自由黨主席田少在去年廿三條立法一役,陣前倒戈,議案最後胎死腹中,甚麼「保皇」的標貼也洗得一乾二淨,再去攻自由黨「保皇」,作用相當有限。 不過民主黨如此大張旗鼓出招,自有其動機,政壇高人叫大家留意一下新界東的選情,可思過半。 新界東有七席,比上屆增加了兩席,如齊秀峰早前提到,按民調顯示,此區選情比較穩定,誰得誰失現在已可大概掌握;在此區內得百分之十四選票,可穩得一票,泛民主派在這個區內擺出「鑽石名單」,以人人話笨的一張名單方式參賽,此名單頭三位的鄭家富、卿姐和湯家驊可穩陣當選。 黃成智選情有暗湧 民建聯劉江華和自由黨田少也無甚風險,可以出線。餘下兩個席,應是鑽石名單排第四的黃成智、打單泡參選的黃宏發最有機會,黃成智得鑽石名單百分之七的餘票,和發叔的百分九得票接近,拋離其他對手,有機會同時上壘。 分析此區本屆選情,可發現泛民主派的得票比上屆只是略有增長,民調支持度得百分之四十九,上屆幾個人分開參選加起來也有四成五選票,可見雖然加入四十五條關注組名氣大狀湯家驊,但支持率進帳不多,和選前泛民主派吹噓有六成支持、議席坐四望五,有相當大距離。今屆受益者主要是田少,他搶了發叔、劉江華及湯大狀的選票。 一張名單好 趕客 所以民主黨黃成智的選情也有暗湧,他的勁敵不是長毛(支持度跌至百分之二,比上屆的百分之六少得多,可見民情的變化),而是在民建聯劉江華名排第二位的李國英,劉江華名單比五月民調的百分之十二急升六個百分點,得百分之十八支持,如果過一個月再升,回到上屆的百分之廿二的水平,李國英便會得到百分之八的餘票,超過黃成智,得到此區的第七席。 鑽石名單成員會視劉江華名單為死敵,但民建聯的「客路」和他們不同,若要搶票自保,最好是搶田少的支持票,所以攻自由黨「保皇」,那怕是拉回田少一個百分點的選票,對黃成智也有關鍵的保護作用。 不過鑽石名單想拉田少的選票,有很大的先天缺陷,齊秀峰不止一次聽到新界東選民說,他們本想選湯大狀這個新秀,奈何不喜歡和湯大狀同一名單的民主派,所以會投田少,這個綑綁式的困局,靠狙擊對手保皇未必可以化解,也是黃成智出線的最大障礙。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3011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 A16 |
文匯報
|
2004-08-16 |
政績憑汗水 陳鑑林跑步拉票 |
【本報訊】(記者 宣澄)在選舉期間,一直被九龍東「民主派」候選人「追擊」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鑑林,為展示本身實力,以及向選民表達,他過去在議會所累積出來的政績,全部都是以「汗水」換回來,昨日舉行「香港動起來」長跑活動。工聯會副理事長譚耀宗亦有到場「打氣」,以實際行動證明工聯會全力支持陳參選。 譚耀宗到場打氣 在30多度高溫下,民建聯九龍東候選人陳鑑林,在10多名年青助選團成員陪同下,由牛頭角下村跑到黃大仙廟門外,活動約一個小時之久。陳鑑林表示,以牛頭角下村為起點,預意自己社會服務工作是從該處做起點,及後一眾人再跑到坪石村拜票,主要是他身為該區的區議員,希望選民能夠繼續支持,亦希望透過跑步活動,發揮奧運的五環精神,即和諧、拚搏、希望、進步及健康。 陳鑑林參選團隊成員之一的工聯會副理事長蔡鎮華發言時稱,「我地不會像某些人,在選舉前流眼淚,幾十年來都無喺彩虹村出現過,又突然話自己在彩虹住咗幾年,一時一樣」。他又強調,他們是穩定香港力量,希望能夠繼續搞好經濟,「有汗出、有糧出」、「人人安居樂業」。 對於外界民調均指陳鑑林「勢危」一事,陳鑑林強調,本身團隊是五隊之中,暫時較落後一隊,但從民建聯所做的民調中,他支持度持續上升,民建聯及工聯會兩支團隊中,可以取得三個議席。 在未來兩個星期是最關鍵時間,因為,選民會在這個階段決定投票意向。他又稱,暫時不會與陳婉嫻討論分票問題,目前還有很多未知之數,待9月初,選民有了初步投票意向後,才坐下來討論。 民調指支持續上升 至於,有報道指工聯會職員出席一個選舉論壇時「噓」陳鑑林,工聯會副理事長譚耀宗特別出席昨日的活動,為陳打氣外,更公開強調,工聯會有30萬會員,不是所有人均是代表工聯會,按照會章,會長、理事長及副理事長才代表工聯會,而今次工聯會派出副理事長蔡鎮華,與陳鑑林合組名單,證明工聯會是支持他。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5008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港聞 A22 |
東方日報
|
2004-08-16 |
譚耀宗跨區力撐陳鑑林 |
立法會九龍東選區的民建聯候選人陳鑑林在選舉論壇上被舊拍檔陳婉嫻的助選團喝倒采翌日,本身亦出選新界西的民建聯副主席兼工聯會副理事長譚耀宗,特別跨區出席陳鑑林的競選活動,表明工聯會全力支持陳鑑林,又指工聯會擁有卅萬名會員,聲言「唔係個個都代表工聯會,否則好混亂」。 民意調查:支持度落後 其實陳婉嫻及陳鑑林在今屆立法會九龍東選區「兵分兩路」後,多個民意調查顯示,陳鑑林的支持度一直落後於其他對手,雖然民建聯內部調查結果指陳鑑林支持度略高於梁家傑,但仍不能斷言陳可穩奪議席。另一方面,其舊拍檔陳婉嫻斷然與陳鑑林劃清界線,其助選團更向陳鑑林喝倒采,令工聯會副理事長譚耀宗不得不「出手相助」。 雖然譚耀宗昨午要出席其新界西選區的競選活動,但早上仍抽空出席陳鑑林聯同參選名單內的陳德明及蔡鎮華的跨區長跑活動,多名民建聯區議員出席支持,陳鑑林亦一家大細總動員,除三名子女外,其岳父及岳母,子女們的姨媽、姑姐及表妹等均出席支持。 鄭經翰被指空降九龍東 譚更公開表明,工聯會派出副理事長蔡鎮華與陳合組名單,足以證明工聯會全力支持陳鑑林。他更稱:「唔係個個都代表工聯會,否則好混亂」。他事後解釋,見報章指陳婉嫻的助選團向陳鑑林喝倒采,所以必須澄清此並不代表工聯會,強調只有工聯會的副理事長及理事級才有資格代表工聯會說話。 對於陳鑑林支持度稍遜,譚耀宗直言工聯會會「做啲野」,但聲言不想談得太具體。 另一名工聯會副理事長蔡鎮華昨日暗批對手鄭經翰空降九龍東,稱「我地唔係學人臨時流曬眼淚,幾十年來無喺彩虹村見過,又話自己住係彩虹村十幾年。」 鄭經翰出席另一選舉活動時則否認自己空降,又稱民主黨的胡志偉及陳鑑林均無望入立法會,認為該區最後一席應是其名單的陶君行與陳婉嫻名單的林文輝之爭。 九龍東地區直選共有五張參選名單,包括民主黨李華明組合、工聯會陳婉嫻名單、民建聯陳鑑林名單、鄭經翰的組合及梁家傑。 陳鑑林全家總動員出席競選活動,包括(左起)其長子、太太、二女、陳鑑林及幼子。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2008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B02 |
英文虎報
|
Emily Tang 2004-08-16 |
ADPL in push into kuk village bastion |
The crowded race in the New Territories West race has forced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DPL) candidate Yim Tin-sang to extend his campaign to rural villages, the fiefdom of his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rival and Heung Yee Kuk vice-chairman Cheung Hok-ming. On the sidelines of a forum with six of his opponents, the ADPL stalwart is targeting voters aged 30 to 40 in the villages. There are more than 10 tickets in the constituency. ``Every vote is crucial,'' he said, when asked if it is worth the effort to canvass villages where his Kuk rival has a solid grip on voter support. ``Quite a number of those living in the villages now are non-indigenous villagers. They would not necessarily vote for the kuk,'' he said. Yim, who grew up in a New Territories village, hopes his strategy will boost his voter support to 10 per cent. The most recen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opinion poll puts his support at 2 per cent. DAB candidate Tam Yiu-chung, Cheung's running mate, tops the poll with 11 per cent. The Liberal Party's Selina Chow is second with 9 per cent. The Democratic Party's Lee Wing-tat, with about 8 per cent, said not many villagers would vote for candidates not backed by the kuk. ``Villages are not the major sites I will be campaigning in,'' said Lee, who spent the day distributing leaflets outside the Tsuen Wan MTR station. Instead, he says he will put most of his energy into Tsuen Wan and other urban areas. Sung Lap-kung, principal lecturer at City University's School of Continuing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aid Yim's strategy could be effective. ``Surveys have shown that Yim can get about 5 per cent support in the constituency,'' he said. ``To boost his support, he must come up with ways to open up new votes.'' But Sung said Yim or others who tried to campaign in villages faces an uphill battle in kuk territory. In the 2000 Legco election, Tam and Hong Kong Progressive Alliance Tang Siu-tong managed to secure 29 per cent of votes. |
文章編號: 20040816448001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港聞 A04 |
蘋果日報
|
2004-08-16 |
陳鑑林被噓 譚耀宗代解圍 |
【本報訊】參加今屆立法會九龍東直選的民建聯成員陳鑑林,日前在商台論壇時遭到黨友陳婉嫻的工聯會助選團喝倒采,更促請嫻姐要與他劃清界線,身兼工聯會副理事長及民建聯副主席的譚耀宗,昨日立即為陳鑑林解窘地說,工聯會副理事長蔡鎮華也是陳鑑林助選團隊的成員,所以工聯會是支持陳鑑林的。 陳鑑林昨日出席選舉活動,由牛頭角緩步跑至黃大仙,譚耀宗也到場支持。對於有工聯會助選團對陳鑑林喝倒采,譚耀宗強調,工聯會有三十萬會員,並不是個個會員都代表工聯會。 被視為選情告急的陳鑑林則說,根據民建聯的民調,他的支持度超過百分之十,與資深大律師梁家傑不相伯仲;所以他認為坊間的民調不能盡信,他更透露會於九月與嫻姐商討配票策略。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6001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EDT EDT1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CHRIS YEUNG 2004-08-16 |
Putting the poll into proportion |
Likening himself to an incinerator, former talk-show host Albert Cheng King-hon has said he was made not-in-my-backyard unwelcome by the pro-democracy hopefuls contesting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seats in next month'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 He decided to land on the Kowloon East battlefield, he claimed, only after it emerged that his candidacy met with the least opposition from aspirants of the pan-democracy camp in the five-seat contest. Superficially, Mr Cheng may be right. Under the original game plan of the pan-democracy camp, analysts say it can only secure two out of five seats. They are Democrat Fred Li Wah-ming and Alan Leong Kah-kit of the Article 45 Concern Group. Wu Chi-wai, who ranks after Mr Li,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weak link, with only a half chance. Given Mr Cheng's popularity, his candidacy will significantly boost the chance of the pan-democracy camp to get at least three seats, with either Mr Cheng or Mr Li possibly able to get a high enough vote share for their teammates to get the fourth seat. Second on Mr Cheng's list is Andrew To Kwan-hang of The Frontier. Under their best scenario, candidates of the three pan-democracy lists will not only be able to oust Chan Kam-lam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but may frustrate the efforts of popular unionist Chan Yuen-han to grab an extra seat for her teammate, Lam Man-fai. With four weeks to go before polling day on September 12, there are looming fears that fierce infighting among the pan-democracy candidates looks inevitable after Mr Cheng, better known as Taipan, confirmed his candidacy. Polls conducted after nominations closed showed Mr Cheng had emerged as the wild card, undercutting support from pro-Beijing rivals and pan-democracy aspirants. Support for Mr Leong fell sharply and ratings for Mr Li's team also dropped slightly, even before Mr Cheng geared up his campaign. A poll conducted by the Democratic Party shows Ms Chan's list still leads on 32 per cent, down from about 40 per cent. Mr Li's list trails with 24 per cent, followed by Mr Cheng (20 per cent), Mr Leong (15 per cent), and Mr Chan Kam-lam (8 per cent). An insider at the Democratic Party said another internal poll showed 80 per cent of votes for Mr Cheng would come from supporters of the pan-democracy camp. Only 10 to 20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said they would have voted for the pro-Beijing candidates if Mr Cheng had not participated. Mr Cheng's candidacy has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said Mr Li. He can boost the voter turnout, thus diluting the `iron votes' of the pro-Beijing candidates. The negative side is that the competition for votes among us will result in a high wastage of remainder votes. If that is the case, the DAB's Chan Kam-lam stands to benefit with a low percentage of votes. The Kowloon East battle has emerged as perhaps the most fascinating race in the 2004 elections, with two of the five seats unpredictable because of the Cheng wild card and, more important, the list-voting arrangement under th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in geographical polls. Under the game plan, the threshold of vote share for getting a seat in the five-seat Kowloon East constituency is 20 per cent. For the six-seat Hong Kong Island constituency the relevant threshold is 16.6 per cent; for the eight-seat New Territories West, 12.4 per cent; for the seven-seat New Territories East, 14.2 per cent; and the four-seat Kowloon West, 25 per cent. Any candidate at the top of a list who passes the threshold will get a seat. The rest of the seats will be allocated under the largest-remainder formula - which list has the most votes left after the threshold is deducted. Based on the Democrats' latest poll, Ms Chan's list gets 32 per cent in Kowloon East; Mr Li, 24 per cent; Mr Cheng, 20 per cent; Mr Leong, 15 per cent; and Mr Chan, 8 per cent. If the poll were the actual election result, Ms Chan, Mr Li and Mr Cheng would each get a seat, since their votes have all reached or surpassed the 20 per cent threshold. This leaves Ms Chan's list with 12 per cent, Mr Li's with 4 per cent, and Mr Cheng's with no votes remaining. So, under the formula, the fourth and fifth seat would go to Mr Leong, with his 15 per cent, and Mr Lam, with the remaining 12 per cent from his teammate's list. No one knows how the game will play out until after ballots are counted, Mr Li said. The Democrat incumbent said he and Ms Chan should be able to get a seat. Taipan and Alan Leong face a small risk, he said. The fifth is anybody's guess.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pro-Beijing candidates will adopt tactical voting to divert some surplus votes of Chan Yuen-han to Chan Kam-lam. Ms Chan, who leads by a sizeable margin in opinion polls, has said she would not play the tactical voting game. She hoped to canvass enough votes for her teammate Mr Lam to get a seat under the remainder formula. DAB election strategist Ip Kwok-him said his party did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giving tactical advice to their supporters at a later stage. Under the list system of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infighting among candidates from the pan-democracy and pro-Beijing camps has been the rule rather than the exception in geographical polls. In Hong Kong Island, the non-affiliated Rita Fan Hsu Lai-tai and the DAB's Ma Lik and Choy So-yuk will compete for the same pool of voters. The Democrats' Yeung Sum and Martin Lee Chu-ming and Audrey Eu Yuet-mee with Cyd Ho Sau-lan face a similar situation. With the Eu-Ho ticket leading by a big margin, Mr Lee looks vulnerable. No wonder the two teams have used the one plus one equals four formula of tactical voting, hinting to their supporters to split their votes evenly between the two tickets. A key member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who preferred anonymity, said he was confident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pan-democracy tickets would be shortened after their supporters got the message that the Democrats' list was behind. Don't underestimate the wisdom of voters, he said. Rationality will prevail. When they realise their votes can help maximise the number of seats for the whole pan-democracy camp, they will know how to vote tacticall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total vote share of the pan-democracy candidates reaches a certain level. In the case of Hong Kong Island, they will pass the first hurdle if they can keep their support between 55 and 60 per cent in total. The next hurdle is to think of ways of tactical voting to try to even out the votes among the two lists. Any tactical and co-ordinated voting strategy, however, looks unlikely to work in the Kowloon East constituency, given the complexities and dynamics among the various candidates, according to candidates and analysts. Every vote matters to me, Mr Cheng said. I'm worried that people will not vote for me because they take for granted I'm a sure win. There's no brotherhood in elections. This is how all polls ought to be. If people ask me how they should vote [because there are three pan-democratic lists], I won't say, `don't vote for me'. This is totally irresponsible. He said he was not worried about being the bad guy. I take issue with the argument my participation would adversely affect the pan-democracy camp. I said that 100 times; the democrats are not convinced. I'm confident we are able to win three seats. With better co-ordination and less vicious competition, we may get the fourth seat. Analysts say Ms Eu and other Article 45 Concern Group candidates would pull out all stops to help canvass votes for Mr Leong. Mr Li said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work out a co-ordinated voting strategy as Mr Cheng had said publicly he would not do so. Lee Wing-tat, a vice-chairman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said the idea of tactical and co-ordinated voting needed to be explored to maximise the number of seats, given the constraints of th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It's easier and more effective if we need only to co-ordinate lists of candidates in our own party, he said. The fact every pro-democracy group wants to get more seats makes co-ordination extremely difficult. Put bluntly, co-ordinating votes boils down to the question of who wins and who loses. List voting with th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has been in use since 1998, replacing the winner takes all single seat, single vote system adopted in 1995. Prior to that, every voter had two votes in each constituency. The major merit of the present system is that it ensures a more balanced re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forces, particularly non-affiliated and minority groups, in the legislature. The demerit, according to analysts, is that it makes it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to snap up a majority of seats. Shiu Sin-por, head of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dismissed the idea of co-ordinated voting as a gimmick with no substantive impact. He said voting was a solemn civic responsibility. Any campaign to direct people on how to vote might backfire, he said. City University political scientist Anthony Cheung Bing-leung said the issue of tactical and co-ordinated voting was less technical than political. The crux of the matter is to nurture strong public support for political parties and groups, he said. The academic said political parties should conduct early studies on tactical voting because th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al system could stay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16027003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 A14 |
文匯報
|
2004-08-16 |
港島區被喻為「主席之戰」 |
今屆立法會選舉競爭激烈,在港島區更被喻為是「主席之戰」,多位重量級人馬均在此區出戰,包括民建聯主席馬力。雖然馬力仍需要休養,往後日子將減少出席競選活動,但這樣的安排卻巧令名單排第2的蔡素玉「曝光機會」增加。正如民建聯港島名單排第六的張國鈞坦言,該區第6席將是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與蔡素玉之爭。 蔡素玉李柱銘旗鼓相當 今屆港島區的6個議席將由6張名單角逐,除民建聯外,還有現任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民主黨的楊森、45條關注組的余若薇及前線何秀蘭、「阿牛」曾健成及獨立人士黃錦輝。早前多項民調均指馬、范、楊、余及何均穩奪一席,而民建聯及民主黨名單排第二的蔡素玉與李柱銘的支持「非常接近」,故兩個陣營皆動員「選舉機器」,希望可奪得這個「最後」的議席。 至於曾健成在過去多次立法會選舉中均以落敗收場,估計今屆亦「不能倖免」;獨立人士黃錦輝則默默耕耘,但知名度低是一大弱點。且看這場「中原大戰」,結果可會出人意料了。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5007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 A15 |
文匯報
|
2004-08-16 |
范太:為民請命做得到 出席港島選舉論壇 笑迎「民主派」揶揄 |
hk0816a2.jpg ◆范徐麗泰出席港島選舉論壇時,無懼余若薇等「民主派」候選人的攻擊,盡顯女強人風采。 (潘達文 攝) 以「不偏不倚,為港為民」為旗號的獨立候選人范徐麗泰,在昨日的港島論壇上,成為多個「泛民主派」團隊的圍攻目標,但身經百戰的范太不單毫無懼色,反而帶笑擊退各方的尖銳提問,在回應市民訴求時,更流露出處事認真、立場堅定的風釆。 在論壇的互相答問時間,「泛民主派」的余若薇、李柱銘及曾健成也不約而同,把矛頭直指范太。先有餘若薇質疑,「相信范太當選後,有意連任立法會主席,但身為主席,如何兌現協助居民處理重建問題的承諾?」向來實幹的范太即時拿出往績自辯,「我也曾協助居民處理重建問題,不過唔係中環,而係灣仔區,亦與市區重建局商討問題。」 無悔取消集體談判權制 李柱銘也乘勢「追擊」范太,聲稱范太假如成功當選,卻未能連任立法會主席,將會在會內投身甚麼派別或政黨。 范太聽後,即時謙稱自己走勢下跌,未必穩守議席,「近日民意調查都顯示我的支持率下跌,仲一跌就2%至3%。」但不論結果如何,她強調「參與直選係支持民主,選議員係要佢講公道,我係幫道理,並唔係幫任何黨派。」她更信心十足地表明,「我相信我做得到。」 曾健成見范太成功擊退兩條難題,不甘隔岸觀火,聲稱范太在臨立會時代取消了集體談判權制度,令勞工階層走上燒炭之路,有否感到後悔。范太面對毫無理據的指控,並沒有狠批對方,反而心平氣和的回應沒有後悔作出有關決定,更重申她處事不偏不倚,「有關程序並非我個人的決定,我是按議事規則辦事。」 立場堅定 女強人顯風釆 除了對手互相提問外,亦有團體代表在論壇上提及土地條例問題,要求候選人拍掌,以表示承諾為民爭取有關權益。為求選票,各候選人也不敢怠慢即時拍手,唯獨剛才「見招拆招」的范太卻「擰擰頭」,莫非范太一心與選票作對?范太及後解釋,自己根本未瞭解事情,絕不會隨便作出承諾,「我唔係聽見人話要咩,我就話要咩,咁唔係真正為市民做事。」她反問有關人士,「咩叫做跟進條例?只有政府先可以提出,議員係唔可以提的。」此語一出,相對其他未得知來龍去脈,便為「撈選票」而忙於拍手的候選人,范太認真處事、立場堅定的風釆盡顯。 記者 曾少妍、伍敏婷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5007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港聞 A10 |
大公報
|
2004-08-16 |
陳鑑林團隊 誓師聲勢浩大 跨區長跑無懼烈日妻子兒女到場打氣 |
【本報訊】奧運會是近日全城討論的熱門話題,但其實激烈的競賽又何止在遙遠的希臘雅典,在香港這個蕞爾小島上,一場熱火朝天的選舉競賽亦正在進行中。對於代表民建聯、工聯會出選九龍東的陳鑑林、蔡鎮華和陳德明團隊,這場選舉競賽的艱辛程度相信不亞於一場馬拉松長跑。 陳鑑林團隊昨日的誓師大會特別選擇以「香港動起來---跨區長跑」為題,三名候選人在三十多度的高溫下,由牛頭角下村出發,途經坪石村、采頤花園、龍蟠苑一直跑至黃大仙上村的廟前廣場。對於陳鑑林團隊來說,這場跨區長跑不僅是簡單的誓師儀式,更加是三人向居民展示自己不畏艱辛、預備在選舉中頑強作戰的精神。 支持者沿途掌聲鼓勵 昨日上午十一時,一身短袖上衣、配以運動褲和球鞋的三位候選人,齊集在牛頭角下村預備起跑,近百名助選團義工的哨子聲和「民建聯加油」、「陳鑑林加油 的口號聲響徹雲霄。三人起步不久已汗流浹背,但沿途仍不忘向街坊揮手致意,換來不少支持者報以掌聲、或豎起拇指以示鼓勵。 一行人到達坪石村時,陳鑑林深情地說,他投身社區服務時始於牛頭角下村,就是這次長跑的出發地點;至於坪石村正是其區議會選區所在,是其一直念茲在茲的地區之一,所以一定要到坪石村拜票。 陳鑑林團隊廣受地區團體的支持。昨日誓師大會的名單包括了觀塘民聯理事長高寶齡、東九龍居民委員會主席李達仁;而陳國華、柯創盛、麥富寧等一眾民建聯區議員更是跑足全程,實行對陳鑑林團隊作「訓身支持」。 逾三百名支持者毋懼烈日當空在黃大仙廟前的廣場聚集,並高呼「民建聯加油」,浩大聲勢正好回應了近日對陳鑑林團隊不利的一些「民調」。 譚耀宗出席粉碎流言 正在忙於競選工程的民建聯新界西候選人譚耀宗,亦特別抽空到場聲援。譚耀宗強調,他是以工聯會副理事長的身份支持陳鑑林名單,他會向工聯會會員呼籲支持陳鑑林,以行動粉碎了所謂民建聯與工聯會「協調失敗」的流言。當「前進」、「健康」、「和諧」、「拚搏」和「希望」 這五個代表候選人參選理念的紙牌,分別貼於象徵奧運精神的五個環內時,在場人士即高舉陳鑑林等三人的競選廣告,並鳴以汽笛,將氣氛推至高峰。 選戰緊張進行,陳鑑林背後有其家人的無限支持。昨日他的妻子、兩名兒子和女兒特別到場為他打氣,原來其次子俊彥今年才十七歲,雖然未能以選票支持父親,但還是非常留意父親的新聞。他努力為父親打氣:「希望 爸爸和他的競選拍檔及地區助選團能繼續努力爭取支持!」有子如此,陳鑑林在選戰中必無後顧之憂而全力打拚。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201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要聞˙政情 A22 |
香港經濟日報
|
孔雪怡、王惠芳 2004-08-16 |
9˙12 決戰九龍東 |
梁家傑陳鑑林告急 鄭經翰空降‧陳婉嫻不配票 |
九龍東選區今屆絕對是最火爆兼激鬥戰區,其他各選區都是泛民主派與愛國愛港陣營的對壘,唯獨此區不單兩大陣營決戰;同一陣營的盟友,面對生死之戰的選舉,也擺明車馬與盟友角力,民建聯陳婉嫻強調交由選民決定,令同黨的陳鑑林有墮馬之危;節目主持人鄭經翰一出,令「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梁家傑現危機。 此區民主派與民建聯的支持者一直壁壘分明,二分天下,今年出現最大的變數,是民主黨老臣子司徒華退下火線,議席亦由4席增至5席,兩大陣營於是出盡渾身解數,以求「坐二望三」。 民建聯兩名單「良性不競爭」 先看民建聯陣營,票後陳婉嫻堅持與陳鑑林分拆名單,在黨內已引起強大反彈,內部擔憂陳鑑林獨自一張名單參選,會不保議席。最後,工聯會會長鄭耀棠一度出面「擺平」,遊說工聯會副理事長蔡鎮華與陳鑑林同一名單出戰,令工聯會的支持票,不致一面倒全傾注到陳婉嫻。 據民建聯地區人士透露,「蔡鎮華是建造業工會,多搞工業安全,以公屋為主的九龍東選區,可為陳鑑林吸住基層票。」 陳婉嫻與陳鑑林兩張名單原先考慮過配票的方案,包括分民建聯和工聯會票源,又或是劃分觀塘和黃大仙兩個選區,各自拉票;但最後評估,配票文化只適用於中產如港島選區,在九龍東老化選區,配票只會造成混亂。最後,兩張名單決定「良性不競爭」的方案,各有各拉票,互不攻擊。 民建聯陣營原計劃透過分拆名單,奪取該區3個議席,怎知鄭經翰一聲空降,大計即告滅亡;民調更顯示,鄭經翰搶走陳婉嫻不少中間票源,陳婉嫻支持度急劇下跌,但以現時民望,仍有機令排在第二名的林文輝出線,為民建聯在該區保住兩席。 至於民主派陣營,3張名單之間已出現惡性競爭。鄭經翰一參選,即聲言不會協議配票,更稱:「李華明及梁家傑『贏硬』,已經夠票」,呼籲選民全部投票給他,令泛民主派矛盾表面化。他在前線陶君行之助,獲得近十名激進民主派區議員作為選舉「地樁」,結合其知名度,絕對是民主黨的勁敵。 「棄胡保梁」 民主黨拒接受 民主黨李華明的支持度,不足以保住二線人物胡志偉入局,但該黨又堅拒「棄胡(志偉)保梁(家傑)」;因為若李華明的得票率,不及空降的鄭經翰及梁家傑,日後難以保住該黨在此區耕耘十多年的士氣。 李華明表示,現在民主黨已開始「巷戰」,「一百幾十票也不會放過」,連票源較少的長者屋,也會做家訪。 完全沒有地區網絡的梁家傑,選情毫不樂觀,近日他就積極與民主黨研究合作的可能。有民主派人士分析,梁家傑的助選團全是年輕新手,助選團中,沒有區議員作「地樁」,在宣傳及安排家訪之時,困難較大;在公屋林立的九龍東,要吸取中產票源,殊不容易。 系列名: 立會選戰系列一 ﹏﹏﹏﹏﹏﹏﹏﹏﹏﹏﹏﹏﹏﹏﹏﹏﹏﹏ 九龍東候選人特色 民主黨 候選人︰李華明 口號︰民主企硬 民生第一 給對手的讚與彈︰梁家傑 讚︰「他是君子,很有原則。」 彈︰「但有時過份有原則,不夠彈性。」 -------------------- 獨立人士 候選人︰鄭經翰 口號︰聲音變力量 九東新氣象 給對手的讚與彈︰陳婉嫻 讚︰「鍥而不捨為工人服務。」 彈︰「礙於保皇黨身份,想做的事都做不到,十分同情。」 -------------------- 45條關注組 候選人︰梁家傑 口號︰香港事 你要話事 給對手的讚與彈︰陳鑑林 讚︰「夠勇敢,去年七一有50萬人上街,他敢說市民是被誤導的。」 彈︰「對市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市民對普選訴求清晰,他竟在週六的選舉論壇上說港人不成熟,未有共識。」 -------------------- 工聯會 候選人︰陳婉嫻 口號︰建設香港 你我有Say 給對手的讚與彈︰蔡鎮華 讚︰「有勇氣出來直選。」 彈︰「他因為直選,太緊張,個嘴爛了(嘴唇生粒粒)。」 -------------------- 民建聯 候選人︰陳鑑林 口號︰穩定為民主 和諧建未來 給對手的讚與彈︰鄭經翰 讚︰「夠膽說話。」 彈︰「可惜講的都是『亂講』。」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0011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港聞 A04 |
明報
|
2004-08-16 |
9‧12 |
立選高投票率可期 三大政黨料超上屆44% |
本報委託理工大學進行民意調查,發現近80 %選民表示9 . 12「一定會」投票,三大政黨分析,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可望超越上屆的44 %,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更估計,投票率可達60%、打破98年的紀錄。不過,民主派認為即使投票率創新高,在比例代表制下,民主派候選人不會直接受惠。明報記者【相關新聞刊A6、A7】 理大於本月4至11日在港九、新界5大直選區,每區分別成功抽樣訪問了約500名選民,結果發現,79.66%人表示「一定會」投票,4.74%堅持不投票,15.6%稱未決定。 調查:八成選民一定投票 參照1991至2000年間的立法會(立法局)選舉,實際投票率僅及選前調查顯示投票率的55%至72%不等,平均值為62.2%,以此推論,今屆投票率可望達50%,有機會破98年53%投票率的紀錄。 民主黨競選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分析,「根據歷年選舉分析,選前表示一定會去投票的人士,最終只有七成人兌現承諾。若只表示多數會去投票,最後應剩下一半人投票。」 他相信,今屆的投票率會較上屆高,但就算高達60%,亦未必可說成民主派「一面倒」有利。 羅致光解釋,「在比例代表制下,新增票源是否有利民主派,是相對的問題,因為新票源的作用主要是『溝淡』左派的『鐵票』。相反,在區議會選舉的單議席單票制中,新票源對民主派會有較直接顯著幫助(如去年區議會選舉結果)。」 田北俊:投票率高對中間路線有利 自由黨主席田北俊估計,投票率可望達60%,「愈多人投票,應該對中間路線候選人最有利。在新界東,自由黨和泛民主派名單應可從中得益,增加勝出機會」。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相信,投票人數會超過五成,但他沒有評估對民建聯選情的影響。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4001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港聞 A06 |
新報
|
2004-08-16 |
「劈板」以示除五害 |
【本報記者報道】立法會新界西候選人陳偉業昨日在「大班」力撐下舉行誓師大會,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的陳偉業在會上更親自表演「劈板」,表示親手解決香港金權、失業、歧視、壟斷、貧窮五個重要問題。陳偉業表示,就算有沒有夥拍「大班」鄭經翰,其選舉工程都十分艱巨,他又指現在形勢危急,但一切會盡力而為。 陳偉業表示是次選舉艱巨,他指出:「現時形勢都幾危急,新界西是一個很大的選區,因為我們的選舉力量不足,要盡力而為。現在,我們靠義工、街坊幫忙拉票。根據民調,我們有三萬票,我想爭取至四萬五千票,機會就會大些。」 全力爭取四萬五票 他又指出,荃灣只是新界西最細的選區,單是爭取荃灣的支持是不夠的,他將會到屯門、葵青、元朗、天水圍、東湧、離島爭取支持。他指出:「如果只是一人參選,只要拿四萬五票的支持;如果拍大班,就要十萬票,兩個都會好難選。連大班選,民主派爭取六席的機會增,現在應有五席,六席機會就不大。」 大班昨亦有到場支持陳偉業,並表示不是補償。他指出:「我今次來是撐兄弟,不是補償,而是身體力行,表示支持。陳是一個企硬的議員,不怕財團、不怕權貴,是一個維持正義的議員,希望選民支持他。」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301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港聞 A10 |
成報
|
2004-08-16 |
大班跨區為陳偉業站台 |
【記者廖惠敏報道】單打獨鬥出戰新界西的獨立候選人陳偉業,昨日在其地頭荃灣舉行百人誓師大會,一度盛傳會夥拍他合組名單的鄭經翰,亦到場為他「站台」助陣。陳偉業形容現時情勢險峻,仍欠1萬5000票才有機會出選。 選情險峻 欠萬五票 陳偉業表示,現時其形勢有危機,但未達告急情況,他自言即使與鄭經翰合組名單,選情亦同樣艱巨。他指民意調查顯示他約有3萬選票,但要4萬5000票才有較大把握出選。他認為民主派在新界西應可穩拿五個議席,但由於配票協調不理想,奪取第六席的機會較難。 鄭經翰昨日亦來撐場為陳偉業拉票,並同樣穿上與助選圍一樣的橙色背心,他解釋,此舉並非作為「甩底」沒與陳偉業合組名單的補償,只是早已答允為陳助選。另外,明愛中心昨日舉行新界西候選人論壇,12張參選名單中只有七張名單的代表出席,包括獨立候選人查錫我及伍得良、職工盟的葉岳峰、民協的嚴天生、街工的尹兆堅、民主黨的陳琬琛及民建聯的陳恆鑌。 新西論壇 全無火花 知名度較高的候選人則缺席論壇,如自由黨的周梁淑怡,民主黨的何俊仁,及新論壇的呂孝端,陳偉業則在同一時間舉行誓師大會,而缺乏知名度的候選人鄒秉恬亦缺席。由於議題只涉及民生,少觸及政治敏感話題,因此全程沒有擦出火花,各人非常「守禮」。 被視為黑馬的嚴天生表示,會集中火力「谷」鄉村票,稍後會到屯門區的鄉村,集中向30至40歲較年輕的選民拉票。 |
文章編號: 2004081602900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港聞 A07 |
新報
|
2004-08-16 |
李柱銘支持度升仍憂輸 |
【本報記者報道】雖然最新的民調顯示,民主黨港島區候選人楊森及李柱銘的支持度上升,並反超前范徐麗泰,但李柱銘昨日仍然表示,十分擔心自己會輸,呼籲選民全家總動員支持民主黨,踢走保皇黨。相對而言,民建聯港島區的選情未因馬力公佈病情而有顯著變化,競選拍檔蔡素玉除了加緊到福建同鄉會及地區等拜票外,亦希望藉環保議題開拓中產票源,力爭兩席。 多名港島區候選人昨日都出席由明愛中心舉辦的競選論壇,向青少年講述政綱及政見,唯獨缺少民建聯的代表,被聲言代表基層民主派的曾健成狠批忽視年輕人,他說:「民建聯成日聲稱自己想引入同關注年輕人,但竟然唔出席畀青少年嘅論壇,馬力就話病,蔡素玉又唔嚟?」楊森則認為,由於民建聯的票源十分穩定,主要靠街坊及組織等人事網絡,故即使缺席論壇或馬力病倒,對民建聯的選情都不會有影響。 蔡素玉促拆焚化爐屠房 不過,蔡素玉則澄清,本來與馬力「分工」出席論壇,但由於馬力突然病倒,而她亦需要到福建同鄉會等拜票,故未能抽空出席所有論壇。她又表示,會積極提出環保的議題,包括要求盡快清拆堅尼地城焚化爐與屠房、及協助寶馬山的居民反對砍伐樹林作臨時足球場等,希望能汲取中產及關注環保的票源。 李柱銘昨日批評,保皇黨佔據立法會多數議席,令很多民主黨提出及支持改善民生的政策都做不到,呼籲選民於「九一二」以選票踢走保皇黨。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301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本地新聞 A14 |
太陽報
|
2004-08-16 |
譚耀宗跨區撐陳鑑林 否認曾喝倒采動員工聯會支持 |
【本報訊】陳婉嫻改以工聯會旗號參選九龍東地區直選,令爭取連任的民建聯陳鑑林形勢告急,工聯會派出副理事長譚耀宗跨區替陳鑑林「拉票」,更發信呼籲九龍東的會員支持他。而放棄與陳偉業合組名單參選的鄭經翰,亦跨區到荃灣為陳偉業「撐場」,陳偉業批評民主派胡亂告急,可能無法適當配票,令民主派未能取得新界西六個議席。 陳鑑林團隊昨晨以長跑方式圍繞九龍東「拉票」,除了該區民建聯區議員支持外,參選新界西的譚耀宗亦有到場,呼籲選民支持陳。對於有民意調查顯示陳鑑林支持度偏低,陳鑑林承認形勢最弱,但內部調查顯示,其支持度超過百分之十,與梁家傑、鄭經翰接近。被問及會否與陳婉嫻「配票」時,他表示會視乎形勢,在九月初決定會否協調。 鄭經翰潑胡志偉冷水 譚耀宗更主動澄清有工聯會成員日前在選舉論壇上向陳鑑林喝倒采事件,強調工聯會是支持陳,而工聯會有三十萬會員,能做代表的只有理事長及副理事長。消息指出,工聯會發信呼籲九龍東的會員支持陳鑑林,亦會以同樣方式為陳婉嫻「箍票」。 民主黨派出李華明、胡志偉及何偉途參選九龍東,鄭經翰說會精神支持胡志偉,但直指胡沒機會當選。另外,有讀者投訴鄭經翰的助選團,昨午在觀塘地鐵站拉票時阻塞通道,地鐵已報警處理。 參選新界西地區直選的譚耀宗團隊,昨午慶祝國家隊在奧運會取得佳績,在荃灣眾安街與陳偉業狹路相逢,陳的助選團大叫「踢走保皇黨」及向譚喝倒采,譚反指只有心虛的人才使用這種語言暴力,並希望不會成為選舉風氣。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4007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新聞-政策政情 P07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16 |
立法會選舉 |
曾鈺成:九西目標至少五萬票 |
民建聯九龍西參選名單上排首位的曾鈺成相信可成功連任,但目標是爭取更高支持,至少有五萬票,向市民證明不是靠「踢走保皇黨」五個字便贏得市民支持,而且民建聯並非單靠鐵票贏得議席。曾鈺成的參選名單在上屆立法會選舉取得約四萬二千票。 九龍西選區有四位立法會議員爭取連任,除曾鈺成外,還有民主黨涂謹申、以無黨派人士出選的劉千石及民協主席馮檢基。涂謹申競選海報標榜「送走保皇黨」,民協則用「踢走保皇黨」。曾鈺成表示,去年區議會選舉,有些沒有政績、無意服務地區的人「無情情」當選,已有市民向他投訴選錯人。
不忿支持政府變成罪名
他說,不會承認民建聯是保皇黨,若整個議會以反對政府為宣傳本錢,政府難有效施政,但「踢走保皇黨」現變成民主派的政治目標:「民建聯撫心自問,所做的事都是為香港好,雖然有犯錯,有不成熟的地方,出發點為香港好,支持政府也是為香港好,但現在支持政府會變成一項罪名,我們要扭轉這觀念。」 他又說,若今年的得票升,證明民建聯並非單靠鐵票,外界期望若投票率大升,民建聯的鐵票「係咁多」,新增選票只會對其他候選人有利。他反駁:「民建聯成立這麼多年,每次動員參選的得票都增加,即使是去年的區議會選舉,失掉議席的選區,票數也有增加。」他認為,劉千石才是有鐵票支持,涂謹申支持度一直高企,民協則是難纏的對手。
高唱「天蠶變」譏廖成利
民建聯九龍西參選名單昨晚在深水埠足球場舉行造勢晚會,曾鈺成估計約一千人出席,他在晚會上高唱「雖知這山頭猛虎滿佈」的陳年劇集《天蠶變》主題曲,譏諷外號「老虎仔」的民協候選人廖成利,邊唱邊喊:「打老虎!怕唔怕老虎?……這山有老虎,我地有武松(指民建聯九龍西候選人鍾港武)……打虎有英雄,無老虎霸道!」 九龍西有六張參選名單,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和馮檢基分拆名單的廖成利,支持度只有約百分之二。曾鈺成在會後被問及為何不針對劉千石等其他支持度較高的候選人,反而要針對廖成利,他形容劉千石是「老友」,但民協的宣傳內容有些太侮辱性,令街坊很反感,因此要為街坊消消氣。但他不肯透露哪些宣傳內容有問題。 馮檢基和廖成利今天會與助選團成員錄製名為「大隻基與老虎仔之踢走保皇黨」的競選歌曲■ |
文章編號: 20040816391002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香港新聞 A06 |
香港商報
|
2004-08-16 |
九龍東跨區長跑 陳鑑林喻為民 拚搏 |
【商報專訊】記者陳倩筠報道:國家隊在雅典奧運比賽項目中努力爭勝為求奪金,由陳鑑林率領的民建聯及工聯會九龍東立法會候選團,近日亦落力到區內宣傳,希望爭取選民支持。除一般的造勢大會外,陳鑑林、蔡鎮華及陳德明3人昨日「搞搞新意思」,由牛頭角跨區長跑至黃大仙,寓意三人心繫九龍東區,用汗水灌溉社區的拚搏精神,而工聯會副理事長譚耀宗更到場打氣以示支持。 夥蔡鎮華陳德明齊跑 陳鑑林、蔡鎮華及陳德明昨日身穿淺藍色團隊服、短褲及球鞋在牛頭角下村集合。3人首先接受助選團成員的祝福,再整裝待發,然後作近1小時的長跑旅程。跨區長跑由牛頭角為起點,途經坪石村、采頤花園、龍蟠苑,最後抵達黃大仙廟外,每個中途站陳鑑林均會收集一個象徵性的彩環,包括前進、健康、和諧、拚搏及希望,以代表團隊參選的政綱,另有30名青年陪同3人一同跨區長跑。 出發前,陳鑑林表示,奧運期間舉行跨區長跑,以顯示該團隊願意接受挑戰及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雖然九龍東5個團隊中自己的團隊似乎處於較弱勢的處境,但大家仍會力爭上游,事實上支持率已越來越多,故現時勝券在握,「兩聯爭三席」的目標有信心能夠達到。說罷,助選團及支持者均歡呼吶喊,場面熱烈。 全程牛頭角至黃大仙 號角響起,站在起點的3位候選人即奮勇向前,沿途不少市民報以歡呼聲支持。陳鑑林到達首站坪石村時說,「雖然有少少喘氣,但不緊要。希望憑健康及活力在地區贏得選民的支持。」他續指出,由牛頭角出發是因為地區服務率先於該區開展,坪石則是自己區選的地方,故一定要到來拜票。 在黃大仙終點站有逾300名助選團成員聚集,等候3人衝線一刻。跑畢全程的陳鑑林、蔡鎮華及陳德明,雖然面對30多度高溫但絕未有難倒他們,大汗疊細汗抵達終點時更得到全場助選團的拍掌鼓舞,3人又即時與助選人唱出《勝利一起創》的團歌,令熱騰騰的氣氛推至頂峰。 陳鑑林在長跑後表示,近期民調指他的團隊機會最差,但他呼籲助選團不要盡信,「因為我地有毅力、有信心,一定會跑畢全程爭取勝利。」他又重申,近期支持率一路向上升,故完全有信心912可全取3席,屆時再與市民及助選團分享努力成果。 此外他向傳媒透露,暫時不會與另一位九龍東候選人陳婉嫻傾談協調工作,目前兩個團隊會各自做好本份,在未來兩周的關鍵時刻做好拉票工作,直到9月初才會考慮研究策略。 另外,身穿代表工聯會橙色T恤的工聯會副理事長譚耀宗,昨日亦有到黃大仙為陳鑑林「撐場」。他回應有報道指工聯會向陳鑑林喝倒采一事時指出,「工聯會成員多達30萬人,不能話個個人說話也代表工聯會」,而根據工聯會的約章只有副理事長及理事長以上的職級才可代表工聯會講話,故若有成員對其他人喝倒采不等於工聯會的立場。他續稱,會呼籲成員支持陳鑑林。譚耀宗又鼓勵陳鑑林的團隊,要學習中國奧運代表團成員的精神沉著應戰,在最後關鍵時刻取勝。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100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港聞 A10 |
成報
|
2004-08-16 |
新東候選人爭搶青年票 |
【實習記者張夢圓報道】年輕人選票市場龐大,各政黨均欲分一杯羹,新界東多位候選人各出奇謀,以年輕、活力的形象示人,希望爭取這批新生代的選票。 初次參與地區直選的港進聯成員曹宏威,昨天聯同40名身穿黃色醒目背心的青少年義工,騎著單車從大圍出發,經吐露港公路駛至大埔,他自言與青少年的關係很密切。 曹宏威是港進聯唯一的直選希望,不過根據民調,其支持度一直偏低,難望取得議席。他表示,會集中精神做好選舉工作,選舉完畢便放假鬆弛一下。他說:「自己也沒想著要得多少票,盡力就好。」 踩單車踢足球 添朝氣 另一邊廂的大埔林村許願樹後球場,民建聯新界東七名參選者一律穿上代表他們名單號碼的六號球衣,組成「爭氣」隊,與一班青年中心青年人的「激氣」隊比試踢足球。擔任前鋒的劉江華在開賽不足一分鐘,即以右腳射入一球,贏得全場歡呼聲,不久隊中唯一女將黃碧嬌再為民建聯添一球。民建聯這班大部分均已是中年的候選人,居然以三比零大勝年輕力壯的對手。 劉江華賽後表示,已很多年沒踢足球,這次踢得很開心。民建聯團隊計劃下次由將軍澳步行出九龍,爭取巴士減票價。 |
文章編號: 2004081602900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港聞 A04 |
明報
|
2004-08-16 |
民主黨3區鐵票佔優 |
距離「9.12」立法會選舉不足一個月,本報委託理大進行的調查發現,表示一定會去投票的選民中,近50%人仍未決定投票給哪名候選人。已有投票意向的選民,大多支持傳統政黨,民建聯在新界西佔優,民主黨則在港島、九龍東及西領先,反映政黨的地區服務贏得「鐵票」。 選舉未白熱化「 游離票」 近半 對於「游離票」有近半數,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項目統籌主任李鏗錚解釋,與選舉尚未到「白熱化」階段有關。他又指出,是次調查員開放式詢問選民9月12日會投票給哪一張參選名單(即不提供任何候選人名字及政黨,由選民自行說出),以捕捉選民現時的心態。若問受訪者「假如明天是立法會選舉……」,這可能「逼」受訪者作投票意向,或會誤導結果。 李鏗錚解釋,此方法可準確測試選民對候選人的認識程度,以及有關名單「鐵票」的數量。他說,現階段部分選民只稱支持某一名單,代表他們是該黨派的忠實擁躉,可說是「鐵票」。 新西民建聯佔優 結果顯示,港島方面,民主黨楊森名單獲10.5%「鐵票」;九龍東民主黨李華明名單為11.1%;九龍西民主黨涂謹申名單亦取得11.6%;新界東由「七一連線」帶頭,其後是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新界西方面,民建聯譚耀宗名單取得4.2%(詳見表)。 葉國謙指民主派主攻「 形象票」 民主黨主席楊森表示,這與選民認同他們長期爭取民生、民主的理念有關,據黨內最新調查,自從「八一閱軍」後,其支持度再次回升至98年「全盛時期」的44%,反映積極與中央溝通的立場得到市民認同。 首次直選的田北俊回應,其票源並不局限商戶和中產階層,還包括普羅大眾、公屋居民和鄉事派成員,「我們亦跨出『飛哥』(創黨主席李鵬飛)的根據地大埔,努力發掘北區、馬鞍山、將軍澳等票源」。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認為,民主派有較高的支持度,是因為他們主攻「形象票」,這無礙民建聯最終取得較多選票。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400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港聞 A04 |
明報
|
2004-08-16 |
四成人料新立會與政府關係好轉 |
本報委託理大進行的調查發現,37%受訪選民估計,新一屆立法會與特區政府關係會「轉好」,表示「轉壞」的只有14%。理大政策研究中心副項目統籌主任李鏗錚表示,一般選民傾向樂觀,亦期望候選人當選後可幫助政府改善施政,因此預期行政立法關係會有所改善。 學者:選民對「 過半數」 概念不 清 對於泛民主派爭取逾半數議席,有38%人表示支持,不支持的有21%,但表示不清楚及無意見的多達39%。李鏗錚認為,選民對過半數的概念不太清楚,「他們多是矛盾心態,可能根本不知過半數後,會有何後果」。 另外,過去一年政制檢討話題成焦點,但調查反映,選民投票時,大多以候選人關心民生問題(29%)的表現作先決考慮,其次是其過去政績(26%),而候選人的普選立場及能否與中央溝通則較為次要。 李鏗錚解釋,這反映香港選民在投票時,會同時考慮全港議題及地區事務,相信比重各佔一半,但有關比重,視乎選民的年齡和教育程度而定。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400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港聞 A07 |
明報
|
2004-08-16 |
九龍東 陳鑑林:支持度與大班相若 |
民建聯陳鑑林昨表示,根據民建聯內部的調查,他在九龍東仍有10%以上的支持度,與同區出選的梁家傑及鄭經翰「差不多」,因此他對選情仍充滿信心。他認為,未來兩星期是選民投票取向的關鍵時刻,需要加強拉票。至於配票,陳鑑林表示會在9月初與工聯會陳婉嫻的隊伍商討。 陳鑑林昨舉行長跑造勢活動,由牛頭角下村分段跑到黃大仙,象徵「為民生不怕艱辛」。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以工聯會副理事長身份到場打氣,他重申工聯會支持陳鑑林參選,稍後會跟工會成員商討配票問題。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400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港聞 A10 |
大公報
|
2004-08-16 |
陳偉業挑釁市民喝倒采 譚耀宗指有人選情告急惡言相向 |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各路人馬助選團時有「狹路相逢」。昨日新界西獨立候選人陳偉業的助選團在與民建聯隊伍擦肩而過時,突然高叫「踢走保皇黨」,意圖挑釁。民建聯候選人譚耀宗認為,選民有權支持喜歡的候選人,只要取得足夠的票數便能進入立法會,不應該存在「誰踢走誰」的觀念。可能是對手擔心選情告急才說出這些話。 以譚耀宗、張學明為首的民建聯新界西團隊與陳偉業,昨日下午不約而同趁星期日舉行宣傳活動。民建聯隊伍由眾安街出發,步行至德華公園對出空地舉行誓師儀式。 盼勿再發生同類事件 民建聯隊伍出發一刻,陳偉業的銀樂隊亦剛巧到達眾安街。陳偉業助選團見民建聯隊伍便停下來,待民建聯隊伍擦身而過時,立即吹響樂器,並高呼「踢走保皇黨」,意圖挑釁。民建聯的隊伍並沒有理會對方的挑釁,繼續步行到目的地,而陳偉業當時並沒有制止助選團的挑釁行為。期間有圍觀的市民對陳偉業助選團喝倒采 民建聯新界西選舉經理李洪森稱,已將有關宣傳活動內容及巡遊路線通知警方,將於今日向有關方面瞭解事件,避免日後再有類似情況發生。 譚耀宗和張學明均不認為事件會影響選情。譚耀宗表示,民建聯的宣傳口號一向比較正面,希望穩定社會發展民主,減少對抗及紛爭。他指出,「踢走保皇黨」的語氣帶有攻擊性,在比例代表制下,選民有權支持喜歡的候選人,只要取得足夠的票數便能進入立法會,踢走誰只是空話。 選民不支持過份攻擊 張學明說,過去一段時間進行的選舉宣傳工作十分順利,不相信事件對助選團士氣會有影響,亦不擔心日後會有更多抹黑對手的情況。 有地區人士形容,近日新界西選情進入膠著狀態,有調查顯示,選民普遍不支持候選人過份攻擊對手,製造社會分化。亦有街坊指出,「民主派」的候選人落區宣傳的次數亦不及民建聯。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2010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港聞 A06 |
明報
|
2004-08-16 |
9‧12 |
兩大陣營難取逾半議席政府擬公職拉攏中間派 |
立法會選舉提名截止後,民主派和親政府陣營都 在計算席位形勢。一位民主派領袖私下表示,他估計泛民主派最多只能拿27席,如果運氣欠佳,將只有25席,和原初期望迫近甚或超過半數頗有距離。這估計和政府高層的評估相若。據一位高官透露,政府內部估計,泛民主派和親政府陣營都會取得25至27席,立法會將有6至9 名中間派議員成為「關鍵少數」,左右大局,政府預備委任他們進入重要的法定機構和諮詢組織,換取他們支持政府。 料中間派 6-9 票左右立會 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有30個直選議席,比2000年選舉多6席,民主派一度認為,「七一」遊行人數眾多,反映社會對董建華政府普遍不滿,形勢對擔任反對角色的民主派有利,泛民主派佔的直選議席或可從現時的17席增至22席,假如功能組別議席方面也有增加,例如從現時的5席增至8席,整體便可取半數議席。 然而,親政府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副主席周梁淑怡,以及現屆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都報名參加直選,在比例代表制下,以他們的知名度,極有可能取得議席,泛民主派雖有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梁家傑,以及名嘴鄭經翰等落場參選,估計只能在保存現有17席之上再得3席,總數不逾20席。 而且,新界東的議席增至7個,新界西有8個,在比例代表制下,取得最後1至2個席位的人可能只需要幾個「巴仙」選票,令選舉添變數。民主派在新界東以鑽石名單參選,排在第4位的黃成智隨時出局;新界西的民主派候選人每人一張名單,假如得票分佈不均,或會有人重蹈李永達當年落選之結局。換言之,泛民主派取得20個直選議席並非必然,偶一失手,或只能取18或19席。 民主派目標25至27席 功能組別方面,社會福利界的羅致光放棄參選,衛生服務界的麥國風亦失去護理員協會的支持,未必能順利連任,泛民主派現任議員只有法律界的吳靄儀、教育界的張文光和資訊科技界的單仲偕較為「穩陣」。 雖然醫學界、會計界、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飲食界、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區議會等多個界別都有泛民主派的候選人,但沒有一個是穩操勝券的,民主派中人估計,泛民主派若能維持5個功能議席,已經不易,要運氣極好才有可能增加1至2個議席。綜合以上分析,民主派內部已把戰果的修訂為25至27席,不再以30席為目標。 特區政府也看到了上述形勢,知道泛民主派過半數的威脅已經大大減弱,但這不代表親政府陣營可安穩地繼續行政主導,因為自由黨、民建聯、鄉事派,以及有人大、政協等身份的議員加起來,也不過是25至27席左右,有5至6個功能界別的熱門候選人游離於親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獨立人士,其投票取向難於掌握,自動當選的11名功能組別議員中,也有1至2人是政府認為「不可靠」的。正因泛民主派與親政府陣營都很可能無法取得逾半議席,中間少數派的幾席便足以決定大局。 需擺平親政府派不滿 一位政府高官私下承認,如今形勢其實已相當清楚。由於特首根本不會願意在新一屆立法會與泛民主派分享權力,擔心有違行政主導原則,唯一的辦法便是「高價收買」中間少數派。其中一個方法是委以重要公職,拉近他們與政府的關係。 消息透露,各個局長已經開始為此做準備工夫。可是政府這個如意算盤很易會誘發一些新「矛盾」,因為原先支持政府的黨派也會要求改善「待遇」,絕不會甘於「免費保皇」,如何擺平這些不同的力量和聲音,將會是特區政府在立法會選舉後的最大挑戰。明報記者 先禮後兵 民建聯候選人蔡素玉 、楊位款及李元剛,昨在堅尼地城屠場外示威 ,要求政府盡快清拆屠 房及焚化爐,以免建築 物內有害物質如二噁 英 及重金屬等影響市 民 健 康。她表示,港島 有 不 少重視環保問題的 市 民 ,相信自己可取得 不 少 「 環保票 」 。民主 黨 亦 在港島鬧市派 發宣 傳 單 張,承諾該黨 會致 力 改 善環境,建立 清新 香 港 。當民主黨團 隊行 經 灣 仔軒尼斯道時 ,與 民 建 聯的蔡素玉( 右) 「 狹 路 相逢 」 , 民 主黨李 柱 銘 (中)及楊 森 (左 ) 即 時 上前與她 握 手, 先 禮 後 兵。(梁 少 玲攝)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4001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 A15 |
文匯報
|
2004-08-16 |
嚴天生宣傳車遊村搶票 |
【本報訊】(記者 宣澄)新界西是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最多參選名單的一區,每一張選票都可能影響到候選人的勝算,為了「搶票」,各候選人「無所不用奇技」。有候選人「看中」鄉事票源,考慮以宣傳車不斷在村口行走,以開拓新票源;亦有候選人致電到選民家中,指他們原本的支持者已經夠票勝出,遊說選民改投自己。 被視為「黑馬」,有資格爭取第八席進入議會的民協候選人嚴天生,聲言鑑於具有鄉事背景的港進聯成員鄧兆棠放棄參選,而在民建聯譚耀宗參選名單中排第二位的張學明,雖然本身為鄉議局成員身份,但根據地在大埔區,於是以新墟村原居民自居的他,有意「打」鄉事票主意,希望成功「掘走」鄉事票。 爭取中年村民支持 不過,嚴天生雖然「雄心壯志」,但就擔心「圍村設計較特別,村長較為傳統,每戶拜票會較為困難,只會以宣傳車在村外行走宣傳。」他說,在98年立法會選舉,亦能夠成功取得2000至3000鄉事票,是次會針對30至40歲的年輕村民,希望成功爭取支持。 另外,部分新界西選民投訴,近日收到所謂「民主黨」某候選人電話,除詢問他們家中選民人數之外,還問他們的投票意向,當得知選民不是投他一票時,不論是否「民主派」候選人,一律遊說選民,指選民心儀的候選人已經很高票數,不如改投自己,以確保自己成功當選。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5007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港聞 A09 |
大公報
|
2004-08-16 |
曾鈺成冀得票增一成 坦然面對侮辱口號堅守穩定和諧 |
【本報訊】距離「 912」立法會投票日不足一個月,民建聯九龍西三名候選人曾鈺成、鍾港武和李慧瓊昨日舉行大型誓師晚會。曾鈺成稱,不認同對手所講,民建聯只有鐵票,每次選舉民建聯的得票亦有所增加,今屆以增加一成為目標,亦不信「民主派」對手單是高叫「踢走保皇黨」就可以得到市民支持。 九龍西選區是今屆立法會選舉中唯一沒有增加議席的選區,「民主派」候選人為爭取議席,不惜侮辱對手以「踢走保皇黨」為口號企圖爭取支持。曾鈺成昨晚出席民建聯九龍西誓師大會時表示,九龍西是四名現任議員爭取連任,相信成功連任的機會十分大。 癱瘓政府非社會之福 他認為,若整個議會都是反對政府作宣傳,政府難有效施政,質疑「民主派」以「踢走保皇黨、送走保皇黨」等口號,作為政治目標,反對力量將所有主張與政府建立合作關係的政黨踢走,這是否社會之福呢。 他說,不會認同對手稱民建聯為「保皇黨」,但不會特別作出反駁。所謂「保皇黨」無非說較多支持政府,民建聯支持政府都是以香港好為大前提,但凡支持都變作是罪,這觀念是不對。 逾千居民參加大會 他又稱,去年區議會選舉,不少選民投票予沒有真誠服務社區,只高叫政治口號的候選人。近半年,收到市民反映後悔當初錯選了人,無疑立法會選舉,市民的政治因素會較重,但相信選民會選擇真心為香港的候選人。 儀式在深水埠楓樹街運動場舉行,吸引逾千名來自深水埠、九龍城及油尖旺區居民,當中除了多年來一直支持民建聯的長者外,不少是年輕一代的支持者。兩小時的晚會在熱情、激昂的氣氛下進行,期間「支持曾鈺成」、「民建聯必勝」、「愛國愛港必勝」的歡呼聲此起彼落,將街坊對民建聯的支持推上高峰。 楊耀忠讚三名勇士 出席大會除了逾千名支持民建聯的街坊外,還有近百名支持民建聯九龍西候選團隊的地區人士。大會的一項重要儀式,由深水埠、九龍城及油尖旺三個區的地區人士,分別頒授三支「穩定」、「和諧」和「建設」旗幟予三個候選人,寓意民建聯取得社會「穩定」、「和諧」,再建設社會和國家,希望將這個理念帶入立法會,並帶遍全香港。 立法會議員楊耀忠稱,三名代表民建聯出選九龍西選區的候選人是面對「泛民主派」的勇士。他說,所謂「泛民主派」應叫作「反民主派」,他們推行的是唯我獨尊、霸道的民主。 年輕人支持鍾和李 晚會進行期間,曾鈺成、鍾港武和李慧瓊一度走上觀眾席與現場街坊逐一握手,市民反應非常熱烈,不斷高呼會支持民建聯和支持曾鈺成。現場所見,鍾港武和李慧瓊的支持度亦相當高,不少到場打氣的年輕人都是鍾和李的支持者。晚會亦安排歌唱及舞蹈表演,最後,曾鈺成更上台一口氣唱了四首歌,晚會亦在民建聯競選歌「點只民主咁簡單」的歌聲中結束。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2011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港聞 A22 |
東方日報
|
2004-08-16 |
陳偉業「告急」 大班指扮死狗 |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新界西選區民主派陣營為爭奪第六席出現紛爭,獨立民主派候選人陳偉業昨批評其他民主派候選人出現胡亂「告急」的潮流,他說:「有些人拿著六、七萬票都說自己告急,我覺得這樣對選民似乎不尊重。」不過,陳偉業在造勢大會卻宣告自己情況有危險。 陳偉業在上屆立法會選舉中,頻呼選情告急,終成功爭得一席位,反使民主黨的李永達「陰溝裏翻船」;今屆再參選,陳偉業卻指其他民主派候選人盲目「告急」,損害民主派的整體利益。跨區為陳偉業造勢的鄭經翰則認為陳的支持票起碼有六萬,他站在台下指著陳偉業說:「個個都扮死狗」,誇大選情危機。 譚耀宗和陳偉業的助選團在荃灣眾安街行人專用區相遇,陳偉業助選團立即向譚耀宗發出噓聲,高呼「踢走保皇黨」,路邊亦有市民以噓聲和應。譚耀宗事後回應指出,這樣的口號是暴力語言,對方是因為心虛,才會高呼這樣的口號。 新界西其他候選人還有何俊仁名單、周梁淑怡名單、嚴天生名單、呂孝端名單、李卓人名單、梁耀忠名單、查錫我、鄒秉恬和伍得良。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2008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隔牆有耳 A20 |
蘋果日報
|
李八方 2004-08-16 |
隔牆有耳 |
大班小班 齊現身 |
立法會選舉重有四個星期就舉行,各路兵馬喺重整陣容之後,開始埋身擊。鄭經翰最後加入戰團,不過佢就最老定,噚日重過區幫手叫咪,由九東去咗新西,之後又去番新東幫鄭家富手派傳單。 阿富同八方講,以前大班喺商台開咪,一放假就叫鄭家富頂住一陣,重笑佢係石九公鄭小班,唔好冒充深海大班講野。 咁呢個世界有借有還,鄭大班見新東選情緊張,亦主動拔咪相助,佢同阿富企喺人流至勁嘅上水火車站,大叫「大班小班齊開咪,議會繼續齊揚聲。」講真,做議員就阿富經驗多過大班好多,佢終於有機會教番大班轉頭。 大班出現,果然有吸引力,唔少人要同佢拍照留念,有位九東居民話自己從未投過票,今次一定投大班一票,大班聽到開心到不得了,點知佢重問多大班一句,點去登記做選民?即係未登記啦,搞到大班空歡喜一場。雖然呢位阿哥唔算數,但係阿富估計大班會帶嚟新票源,人人都話多啲人投票對民主派有利,希望係真㗎啦。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6007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9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 A14 |
文匯報
|
2004-08-16 |
民建聯肯讓年輕人「上位」 |
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民建聯是唯一的一個政黨在每個直選選區都派出了年輕人參選。雖然在選情分析家眼中,他們的當選機會不高,但正如選擇在港島出戰的張國鈞所言,參選「志在汲取經驗,為日後鋪路」。 新丁向「戰友」偷師 張國鈞坦言,在各大政黨中,只有民建聯「咁勇」,願意在選舉中派出大量新人應戰,令一眾新丁有「上位」的機會,可見他們有「培育」下一代的決心。 張國鈞坦言,政治從來都是「浸出來」的,沒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根本無法在政壇「立足」。例如他今次參選,根本就「無可能當選」,但隨著形形色色競選工作的展開,令他學會很多東西。 他舉例說,在每次參加辯論之前,他都可以從一眾「戰友」的準備工作中「偷師」。他形容這些經驗得來不易,但對年青人日後從政卻受用無窮。 除了參選外,最能反映民建聯培育年青人的決心的,就是「青年民建聯」的成立。身兼青年民建聯主席的張國鈞坦言,民建聯中委會給了他們很大的「發揮空間」。如在成立當天,他們就「搞搞新意思」,放棄傳統記者會的方式,改在Cafe內與傳媒「茶敘」,一邊喝咖啡,一邊介紹青年民建聯,可見「領導層」的開通和誠意。 不過他笑言,他們一批年輕人也可以為民建聯注入新思維,因為一批地區經驗豐富的「領導層」會不時與他們交流意見,遇有可取的新思維,領導們都會樂於接納採納。 港青對政治不再冷漠 張國鈞在訪問中,亦大談他對時下年輕人的看法。他認為,香港年輕人對政治的興趣已不再是十數年前般「冷漠」,倒是一眾家長仍然十分抗拒政治,更希望自己的子女遠離政治。他認為這個現象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亦突顯出香港政治環境仍然未成熟的實況。 他強調全面普選是香港必然走上的道路,故民建聯會繼續創造為2012年進行普選的條件。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5007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0 ---------- |
港聞 A10 |
成報
|
2004-08-16 |
選舉花邊 |
石哥生辰碰正投票日 |
每次選舉,政府都以投票日期作為口號提醒選民緊記投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就要記住「912」。 上屆選舉是「910」,今年就「912」,剛好避過「911」這個「不祥」數字,但對於幾位競選連任的議員來說,「912」這個日子就好特別。今次獨挑大樑奮戰九龍西的「溝通王」劉千石(見圖),正是9月12日生日,而且今年還是60歲大壽,連他都說今年生日好有意義,可惜要參選因此沒計劃慶祝。面對兩名對手挑戰的醫學界勞永樂,相信最想收到的生日禮物是立法會的議席,事關他是9月13日生日,由於點票需時,預計公佈選舉結果已是投票翌日,若選舉主任高呼「當選人係勞永樂」,助選團不妨送上蛋糕一齊與他慶祝。被一致看好的「民主女神」余若薇原是「911」生日,這個日子就如「六四」般,都是不想記憶、未敢忘記的日子。 |
文章編號: 20040816029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1 ---------- |
世事 C13 |
香港經濟日報
|
畢流香 2004-08-16 |
中環穿梭 |
爭取選票 |
立法會選舉,功能組別的金融服務界共有五位候選人,即:一、剛卸任的立法會議員、利昌金舖常務董事胡經昌;二、金匯投資主席馮家彬(自由黨);三、詹培忠投資有限公司董事詹培忠;四、恆豐證券董事長張華峰;五、南華證券首席顧問馮志堅。上述排名以候選人出席新城財經台訪問節目的次序為準,每一位候選人的號碼是由抽籤決定的。 五人之中,胡經昌、詹培忠、馮志堅曾任立法局/會議員,代表金融服務界功能組別;馮家彬、張華峰兩位素來比較低調。 五位候選人出席電台的訪問節目,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批評證監會不遺餘力,甚麼「白色恐怖」、「證監會抹黑」、「證監會打壓」等語句都用上了。其他功能組別的候選人好像沒有批評該業界的監管機構,金融服務界(其實主要是證券界) 對它們的監管機構、即證監會的嚴厲批評,可說別具一格。 我們不是金融服務界、證券界人士,只能算是一個證券界的旁觀者。從我們的角度看,這幾年來證券界「出事」已有數起,涉及證券公司倒閉(正達)、股份配售、分析員涉嫌受賄等情況。 舉一個看似不相關的例子︰皇后大道中出現小毛賊搶劫、打荷包、搗亂零售店舖的話,那麼警察要不要火速行動去追捕毛賊呢?警察在追捕過程中,手法或嫌過於威猛,毛賊可以投訴,或反控警察打人,由法庭去裁決,但警察的存在,毛賊沒可能挑戰。 批評證監十分容易,但建設業界、提升業界的形象,卻需要不斷付出努力。五位候選人之中,哪一位都有機會當選,誰是熱門,不便置評。旁觀者的希望是,無論哪一位當選,就任立法會議員後,都能與港交所、證監會合作,合力搞好證券界的形象,提升專業水平,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競選時為了選票,批評的詞語未免激烈,按照英美等民主國家的習慣,政治人物競選成功後便收斂言詞,克林頓曾在九一年猛烈抨擊中國,入主白宮後,以中國為友。證監會是競選人眼中的中國乎?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0017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2 ---------- |
文匯論壇 A26 |
文匯報
|
覓 覓 2004-08-16 |
「踢走保皇黨」是「文革」式口號 |
民建聯從來不是「保皇黨」。「民主派」對民建聯硬扣上「保皇黨」帽子,是有意撇除民建聯對特區政府「非其非」的一面,藉以欺騙部分對政府施政不滿的選民。「踢走保皇黨」是典型的「文革」式口號,這樣的口號重現於今天的香港,令人警醒。 「踢走保皇黨!」這是「民主派」在立法會競選中提出的口號。 民建聯被「民主派」硬指為保皇黨。「踢走保皇黨」就是「踢走民建聯」的代號。 「民主派」加碼顯兇狠 民建聯從來不是「保皇黨」,她對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其實是採取「是其是,非其非」的態度。「民主派」有意撇除民建聯「非其非」的一面,對民建聯支持特區政府那些利港益民的政策、措施,誣衊為「保皇」,藉此煽動部分不滿特區政府的人士反對民建聯,從而騙取一些選票。這可見於去年十一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當時「民主派」集中火力攻擊民建聯「保皇」,極盡煽情之能事。 而今故伎重施,能否奏效,頗成疑問。這一回「民主派」不僅沿用「保皇黨」字眼,更要加碼,進一步提出「踢走保皇黨!」多麼兇狠! 「文革」式口號重現香港 這樣的口號使人想起當年「文化大革命」,那時的「造反派」到處呼喊打倒這個人、打倒那個人,「踢開黨委鬧革命」,把政局弄得亂七八糟。今天類似的口號竟重現於享有「東方之珠」美譽的香港,不禁使人倒抽一口冷氣。 當年「文革」的造反派將各級黨、政機關當作革命的對象而推翻之,視各級領導人為「走資派」而打倒之。總之,全盤否定當年的社會制度和國家政權。今天,「民主派」則認為香港特區政府逆反民意,必須「改朝換代」。民建聯堅持愛國愛港立場,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在「民主派」眼中,就是「保皇黨」、「保守派」,必須「踢走」。這樣的取態,與當年「文革」的「造反派」,其實沒有多大的分別。 「民主派」的假善意與真兇狠 「民主派」自稱愛國,近來又宣稱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還要「釋出善意」、「希望同中央溝通」,但是對於一貫堅持愛國愛港立場的從政者,卻惡狠狠地要「踢走」。其真愛國真擁護抑或假愛國假擁護,是真善意抑或假善意,人們是不難辨別的。 當年「文革」的「造反派」曾得勢於一時,終被人民拋棄,這便是歷史的公正裁決。一切反人民的黨派,都沒有好下場。「民主派」實行抗中亂港路線,不管怎樣包裝自己,即使在一個時期內蒙蔽了部分民眾,最後必以失敗而告終。 「民主派」勿得志便猖狂 本屆立法會選舉,結果不外有二:「民主派」獲得或不獲得過半數的議席,以後者的可能性居多。「民主派」要「踢走」愛國愛港的立法會議員,談何容易!出此狂言,令人反感,亦會成為人們的笑柄。即使前者出現了,亦不會如李卓人所言—「癱瘓特區政府施政」。他們若「得志便猖狂」,肆意破壞香港的穩定繁榮,必為全港市民所不容,中央也不允許「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任人踐踏。 香港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香港,香港必須由愛國愛港者主政,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選擇,任何改變這個格局的圖謀都是徒勞的。「民主派」視愛國愛港的議員如仇敵,要「踢走」他們,恰恰暴露其抗中亂港的真面目。「踢走保皇黨」,這並非符合民主精神的競選口號,而是「文革式」的口號,「民主派」喊出這樣的口號,意欲何為?是不言而喻的。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5014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3 ---------- |
港聞 A06 |
新報
|
2004-08-16 |
陳偉業狹路相逢譚耀宗 雖聞踢走保皇黨 一方忍氣擦身過 |
距離立法會選舉不足一個月,候選人遊街宣傳活動昨日首次發生狹路相逢對罵事件,立法會 新界西兩隊候選人 昨日在區內宣傳時,民建聯譚耀宗參選團隊在荃灣金飾坊,與陳偉業及七十多名助選成員「狹路相逢」短兵相接。陳偉業團隊齊向譚的助選團高喊「踢走保皇黨」兼發出噓聲,氣氛一度緊張,而譚的團隊則忍著氣,沒作出反擊,直至兩隊人擦身而過。譚事後直斥陳偉業他們言語暴戾,陳則反駁「跟冇政治人格的人說話,已無意義」。 泛民主派推薦的獨立候選人陳偉業和 以譚耀宗為首的民建聯八人名單昨日分別在荃灣造勢。陳偉業在「大班」力撐下與約七十人助選團在福來村舉行造勢大會,更有銀樂隊和空手道助興。隨後,開始在荃灣遊行。至於民建聯亦同時在荃灣六個不同地點舉行簽名會,支持中國奧運健兒,並於千色店外準備造勢大會。 指對方心虛抹黑 未幾,兩隊人馬在荃灣眾安街的荃灣金飾坊行人專用區巧遇,形勢一度緊張。起初,只有民建聯的候選人和助選團於荃灣金飾坊牌外列隊,準備步行至千色店華明公園側舉行儀式。正當開始起步時,陳偉業的選舉隊伍,在銀樂隊的表演下,由相反方向遊行而至。 兩隊人馬狹路相逢,陳偉業團隊突然改變口號,大喊「踢走保皇黨!」一陣陣噓聲向著民建聯,引來一陣起哄。民建聯並沒有明顯反擊,繼續喊支持中國奧運健兒的口號,慢慢由行人專用區步過。 對於是次巧遇,民建聯的譚耀宗指斥,對方大喊「踢走保皇黨!」很暴戾。他指出:「他們用『踢走』的字眼,過份咗,好暴戾,覺得唔好,我們唔會學。現在的比例代表制,不同人鍾意不同人係可以嘅,這樣做覺得很不好。」他又指出,當時民建聯都是在做正面的事,不會搞抹黑的事,踢走是沒有意思的,民建聯不想用語言暴力,並會宣傳和諧。他亦表示:「他們 是驚和心虛,才會說這些說話,不擔心會輸氣勢,簽名時都有很多人支持。」 對於譚耀宗是次反應,陳偉業甚為憤怒,並反斥民建聯是非法遊行的。他指出:「今次民建聯和工聯會都犯法,我已向警方投訴。我認為他們不專重選舉程序和香港法治。如果話『踢走』是暴戾的話,左派應該檢討下這幾十年做的事,和冇政治人格的人說話已沒有意義了。」 斥對方非法遊行 另一邊廂,譚耀宗回應,他們並不算是遊行。他表示,我們不算是非法遊行,我地有分組,每組不多於三十人,多過三十人先算遊行;另外,他們只是行過一條馬路,不算遊行。本報記者報道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301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4 ---------- |
港聞 A06 |
新報
|
2004-08-16 |
陳鑑林冒暑率眾跑步拉票 |
【本報記者報道】以「兩團聯手,爭取三席」為口號的民建聯、工聯會三位九龍東選區候選人,昨於地區積極拉票,藉著如火如荼的奧運熱潮,陳鑑林,蔡鎮華及陳德明三候選人亦以健康及拚搏等形象,在三十度高溫的週日中午,如台北市長馬英九的招牌「跑 步秀」般,從牛頭角下村長跑至黃大仙廟舉行誓師大會,三人聯同三十餘名助選健兒,烈日下跑畢足有五個地鐵站距離的途程,聲勢浩大。 面對泛民主派候選人李華明,梁家傑和「大班」鄭經翰,以及「友好」陳婉嫻其他候選人的強烈競爭,陳鑑林前日於電台訪問節目又受到泛民主派的「圍攻」,有指陳等三名候選人在九龍東選區選情一度告急;昨日特地到黃大仙會場為三人打氣的工聯會副理事長、新界西選區候選人譚耀宗則處之泰然,表示民建聯及工聯會將續協調合作,務求達到多爭議席的目標,鄭其後與陳鑑林三候選人祝願間,亦提出要以學習中國兩神槍手奧運代表旗開得勝勇奪兩金的拚搏精神,沉著應付九月的立會選舉,以求獲得最終勝利。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301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5 ---------- |
社會及專欄 B20 |
太陽報
|
法律界謝連忠 2004-08-16 |
取消法律界功能組別 |
在九一二的立法會選舉中,法律界功能組別中,會有三位候選人,吳靄儀已歷任三屆的立法會議員,另外的兩位候選人,即湯棋淯和鄺家賢,可視之為挑戰者,選民人數是五千零七十三人。 在選戰中,吳靄儀可說是「坐定粒六」,贏面高唱入雲,湯棋淯在行內不為人所知,毫無往績可言,鄺家賢在參選時,早以視自己是冷門,晨早打定輸數,可以說,是次選舉,法律界全無色彩可言。 吳是大律師,大律師與律師的業務,存在相當大的重疊,裁判署、區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內庭案件,兩者都可以享有發言權(即出庭代表客戶打官司)。 律師行業強大的話,自然對大律師造成威脅,因此,當兩個行業在某事上出現利益衝突時,吳很自然會傾向保住大律師,這點在律師爭取高院發言權一事上表現明顯。 在這件事項上,律師幾乎可以說是一面倒地支持律師可以在高等法院與大律師同享一樣等級的發言權,但是吳靄儀卻以「公眾利益」不置可否,明顯地違背律師選民的立場。 其次,由於這兩個行業存在互相競爭的事實,律師們都希望吳靄儀為其爭取利益,強化其專業位置,無疑是叫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結果是,取消功能組別的選舉方法,才能消滅這種不妥當現象。 |
文章編號: 2004081603401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6 ---------- |
港聞 A04 |
蘋果日報
|
2004-08-16 |
黃成智呼籲 踢走「自由轉軑黨」 |
【本報訊】新界東多張立法會選舉名單的候選人昨紛紛藉週日進行拉票活動。「7.1連線」在粉嶺舉行造勢大會及巡遊各屋苑,約一百五十名街坊出席。大會由在名單排第四位、自稱北區之子的黃成智當主角,他呼籲選民「踢走保皇黨及自由轉軑黨」。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昨午正好在粉嶺及大埔墟火車站外派傳單,他強調政黨若在聽取民意後改變立場也是好事。 港進聯候選人曹宏威昨午在大圍舉行踩單車拉票活動,但有就讀中文大學的助選團成員坦言因可騎免費單車才到場,事前不知這是助選活動。曹宏威出發前從褲袋抽出一根青瓜,說這解渴又健康,以凸顯其「科學」形象,被問及最低目標可獲多少票,他說:「最低拿零票,呢個答案最科學。」另外,民建聯候選人劉江華昨在大埔林村舉行足球比賽,並在許願樹前許願造勢。 |
文章編號: 2004081600600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7 ----------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