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報
A09  |  政情  |  每日一論  |  By 王家英
2007-11-21

常態化選舉的回歸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結束,建制派大勝,粗略估計贏得超過150個議席,而當中僅是民建聯便勇奪115席,較2003年大幅增加了52席,成為選舉的最大贏家。反觀民主派協調294人參選,但只取得106席,而作為民主派最大政黨的民主黨,更只取得59席,較2003年銳減36席,並且有多位第二梯隊的精英連任失敗,情況只能以慘敗來形容。建制派和民主派實力此長彼消,兩大政治勢力的地區政治版圖重新改寫,這對明年立法會選舉和香港更長遠的政治發展無可避免帶來重要的影響。選後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公開承認選舉失敗,並為選舉失利提出請辭,但獲中委會挽留。何俊仁指出,民主黨敗選是因為民建聯的動員及部署嚴密,民主黨會吸取經驗,並於下月中舉行反思會,為選舉進行詳細檢討及反思,同時會分配資源予部份落敗的黨友,繼續服務社會,期望他日東山再起。

與民意嚴重脫節肇大敗

其實,民主派尤其是民主黨之敗,又怎止是選舉動員和部署不如民建聯,更重要的是他們嚴重與民意脫節,無視今年的區議會選舉已重趨常態化的現實。動員和部署只是戰術問題,但對民意的誤判卻是戰略問題,因為出現戰略誤判,戰術性的動員和部署才會相應鬆懈,予對手可乘之機,最終招致慘敗。

回顧回歸以來歷次的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顯而易見,當社會政治氣氛相對平和或常態化,如1999年的區議會選舉和2000年的立法會選舉,民主派的選舉便會較為受壓;相反,若然社會政治氣氛相對緊張或非常態化,如1998年的第一屆立法會選舉(市民對臨立會不信任)、2003年的區議會選舉和2004年的立法會選舉(「七一效應」),民主派都大有斬獲。

造成這樣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社會政治氣氛趨於常態化,市民對政治的訴求 —— 包括回歸前延續下來的「恐共」情緒和對普選的嚮往(兩者當然也存在互動關係)—— 難免相對下降,這對靠八九民運尤其是「民主抗共」起家的民主派必然造成壓力。反之,當社會政治氣氛趨於非常態化,市民的政治訴求相應上升,一貫主打民主普選策略的民主派自然水漲船高。

事實上,回歸以來民主派的選舉策略一直是「食老本」策略,即盡量營造選舉的非常態化氣氛,獨沽一味訴求「恐共」和民主議題。然而,近年內地和香港融合加速進行,香港市民對中央的信任度大幅飆升,「恐共」訴求的市場迅速萎縮,民主派的政治策略可施展的空間其實已大為壓縮,只餘下民主普選議題可打。今年區議會選舉開始以來,民主派仍是沿用一貫策略,儘管中大和港大的民意調查結果,均不約而同地顯示絕大多數市民在這次區議會選舉中,主要重視民生性而非政治性議題,但民主派始終不加正視,反而全力推動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投入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期望重燃市民對普選的熱情,以立法會補選帶動區議會選舉的選情。

但這也是民主派主打民主普選議題的最大盲點,因為一旦市民的「恐共」情緒消散,只要特區政府能夠維持港英時代的有效管治,他們的民主訴求便失去迫切性。2003年的區議會選舉和2004年立法會選舉所出現的所謂「七一效應」,大體上正是衝著當時董建華領導下特區政府的管治乏善可陳,而非「恐共」而來的。當「董下曾上」之後,特區政府的有效管治穩定下來,加上香港經濟在中央的力挺下全面復甦,香港社會政治氣氛重趨常態化是必然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民主派仍獨沽一味強打民主普選議題,甚至一廂情願地以為陳太「出山」參與港島區補選便可扭轉形勢,又怎能不面對大敗的命運?

總結經驗思考深耕社會

就這一角度而言,民主派要認真總結教訓,便必須全盤反思獨沽一味主打民主普選的策略。民主派必須學會,除了民主普選議題之外,他們在民生性議題和服務社區上都不應比對手做得差。他們甚至要全面思考,如何將民主普選議題和民生性及其他議題(當然包括重整與中央的關係)結合,深耕社會,爭取更多支持。畢竟,「常態」常有,「非常態」不常有,尤其是香港民主化問題遲早解決,若民主派仍一心繼續只想著社會政治氣氛的非常態化的來臨,那就有如守株待兔,最後甚至無株可守,無兔可待,落得自掘墳墓收場了。



 
文章編號: 20071121033005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中文版)
新聞公報
2007-11-21

立法會五題:二○○七年區議會選舉及立法會補選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柱銘議員的提問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的口頭答覆:問題:  關於在十一月十八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和進行中的立法會香港島地方選區補選,政府可否告知本會:(一) 鑑於有區議會選舉候選人把其與主要官員的合照刊載於宣傳橫額和單張上,行政長官及各主要官員有沒有授權任何候選人這樣做;如果有,請列出獲授權的候選人名單;如果沒有,會不會制訂措施,防止候選人藉此誤導公眾,以為他們已獲主要官員支持參選;(二) 在區議會選舉期間和立法會補選提名期開始以來,行政長官和各主要官員有沒有參與任何候選人的競選活動;如果有,詳情是甚麼;及(三) 至今共有多少位立法會補選候選人提出與主要官員會面的要求,有關的官員是不是已全數接見他們;若不是,原因是甚麼?答覆:主席女士:(一) 就二○○七年區議會選舉及立法會香港島地方選區補選(立法會補選),行政長官及各主要官員並無同意任何候選人使用其圖像,以示支持,促使該候選人當選。  就候選人於選舉廣告中使用他人圖像的相關事宜,《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第554章)已有詳細規定。根據條例第27條,任何候選人發布或授權發布收納了某人圖像的選舉廣告,而發布方式意味該候選人獲得該人的支持,或相當可能導致選民相信該候選人獲得該人的支持,必須在該選舉廣告發布之前獲該人的書面同意,否則該候選人即屬在選舉中作出非法行為。  選舉活動指引亦有就此加以說明。例如,根據《區議會選舉活動指引》第17.10段,為減少誤會,如選舉廣告內印有顯示候選人與其他人士參加某項活動的照片,可於照片下方加上標題,說明有關活動的具體性質,但不會暗示或可能令選民相信候選人獲得照片中其他人士的支持。如果照片可能導致選民相信候選人得到照片中其他人士的支持,則候選人宜事先取得該等人士給予支持的書面同意。  候選人於策劃其選舉廣告時應遵守上述條例及指引。任何人如認為有人觸犯選舉活動指引或選舉法例,可向選舉管理委員會或有關當局作出投訴。(二) 就二○○七年區議會選舉及立法會補選,行政長官及各主要官員並無參與候選人的拉票活動。(三) 就二○○七年立法會補選候選人要求與主要官員會面一事,政府認為如安排有關會面,是屬於主要官員與公眾聯繫工作的一部份。我們亦已表明會確保對所有參加補選的候選人都一視同仁。如主要官員認為時間許可,可與候選人會面。為了公平起見,決定與某候選人會面的主要官員,亦須應允其他候選人的會面要求。

 
文章編號: 20071121014002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東方日報
A40  |  龍門陣  |  立錐之地  |  By 梁立人
2007-11-21

立錐之地:名副其實亂黨

區議會選舉結果,民建聯一共獲得一百一十五席,比上屆多出五十三席,當選率達百分之六十五,較上屆的百分之三十,提高逾一倍。他的冤家對頭民主黨則只得五十九席,遠遠落後去屆的九十五席,當選率亦由上屆的百分之七十九,減至百分之五十五。

這次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可說是一敗塗地,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今屆投票率較上屆低,明顯是因為今年的經濟好轉而政治氣氛淡薄,加上「七一」效應消散,市民少了需要利用選票表達不滿的怨氣。而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也稱,由於社會穩定,市民毋須以行動表達訴求,加上區議會職能較低,都影響今屆區議會選舉投票率。

綜觀這兩位學者的評論予人一個印象,那就是社會愈亂,對泛民主派愈有利,若社會穩定,經濟好轉,泛民主派就會失去了他們的支持,由此亦可以反證,泛民主派成勢之時,也就是社會經濟不好,社會不穩定的時候。這麼說來,泛民主派豈不就是亂黨?

事實上,泛民主派是靠煽動群眾、擾亂社會起家的,每逢社會有動亂象,也就是泛民主派揚眉吐氣的時候,這樣的亂黨,難道值得我們支持嗎?

此外,這次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不過僅過三分之一,若以全港七百多萬人計算,則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人投票,在這種情況下,普選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唯一的好處是易於操控,渾水摸魚,以在下的所見,普選根本就是騙局,若不想受騙,最好遠離騙子。

 
文章編號: 20071121032054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太陽報
A32  |  社論及專欄  |  紀曉嵐鐵筆  |  By 柳太極
2007-11-21

一頭撞死可謝奸黨天下

反對派、奸人黨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敗得一塌糊塗,和四年前區議會選舉時他們的無限風光真有天淵之別。反對派的黨魁們面對慘敗之局,不能不假扮西夷政客那樣,慘兮兮的聲稱要引咎辭職,臨滾蛋時再演一場悲情戲。當然,既是演戲,箇中就必會攙假,像民主黨的何大訟棍俊仁主席就「請辭」之後又被挽留,然後見記者,雙眉緊鎖,表情沉痛,一副悲壯萬分、忍辱負重的樣子。

反對派、奸人黨大敗之後,那個在選舉中落力拉票的李大漢奸一時不見了蹤影。當然,這個李大漢奸已不是甚麼「黨主席」,也不是甚麼「選舉委員會主席」,不必在「職務」進退上為反對派的慘敗負甚麼責任。然而,反對派今次慘敗的政治責任,李大漢奸是逃不掉的。民主黨和反對派須對李大漢奸「全黨共誅之」,「全派共討之」。李大漢奸選舉前的漢奸言行「害黨」不淺,此天下共見也。

大漢奸失人心小嘍囉食惡果

多年來,反對派、奸人黨中以李大漢奸的漢奸思想最為嚴重,行動最是出位,而且無所顧忌,態度囂張。反對派、奸人黨中極少有人像他一般公開叫嚷要日日做漢奸、永遠做漢奸,也極少有人公開在夷人報章上發表文章邀請「外部勢力」干預我天朝和香港內政。那些要參加區議會選舉的反對派、奸人黨的「第二梯隊」小嘍囉們更是不敢以漢奸自居,不敢以漢奸為榮,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不過是名利之徒,投靠反對派乃「方便」出位,撈取個人好處而已。李大漢奸這些老黨棍曾經壓制他們多年,出人頭地絕叉易,每四年的區議會選舉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

然而,就是這樣的機會,也被李大漢奸給敗掉了。這些反對派的參選小嘍囉是知道地區選舉的議題只能圍繞「民生」或地區事務的,要在這些問題上自我標榜、大吹大擂方有幾分勝算,那些「政治大議題」是沒啥積極作用,只會產生反效果的。然而,他們的「民主之父」李大漢奸卻因為漢奸成性又極愛在國際社會出風頭,就不管那些小嘍囉們在選舉中的「艱難」處境,自顧自的跑到歐美,大幹漢奸勾當。這個李大漢奸今次之所為,正趕上北京籌辦奧運和紅朝十七大當今聖上宣布要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澳門事務,於是李大漢奸在花旗國發表的漢奸文章便掀起軒然大波,香江之愛國正義力量和輿情對李大漢奸口誅筆伐、嚴譴痛斥如巨浪滔天。而李大漢奸在反對派、奸人黨中已居「祖宗牌位」,他的漢奸言行想不入反對派、奸人黨的數都難,想不影響那些小嘍囉的選情都難。這一大劑毒藥落去,謀殺了多少選票難以估量。因此,李大漢奸倘若還有半點承擔,就應一頭撞死以謝奸黨賊人「天下」,則此漢奸可成「漢子」也。

 
文章編號: 20071121034019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星島日報
A18  |  每日雜誌  |  一家之言  |  By 呂大樂
2007-11-21

區議會選舉建制派未大勝

今次區議會選舉結果,其實並不完全如一些新聞媒體所報道,是建制派大勝──至少自由黨的成績就不見得怎樣。嚴格而言,是民建聯收復失地;關於這一點,事前不少評論員早有此預測,基本上不能算是出人意表的結果。而民建聯及親中團體的地區選舉機器及其微觀網絡式動員能夠產生作用,這也並非事前所未能預計的事情。可以這樣說,泛民是在了解對手如何部署的情況之下失守,而不是親中力量出奇制勝。

公民黨陳淑莊壓倒勝

至於泛民方面,大受打擊的主要是民主黨和民協。前者陣中的二人物未能成功連任,不單只是選舉失利,對組織內部亦會造成衝擊。而在民協方面,成績欠佳之餘,今次選舉似乎更說明了它一向集中在區內服務的工作手法已經過時,是時候需要好好檢討。但這又不等於是泛民節節敗退;起碼公民黨(儘管當選的百分比不高)有點作為──陳淑莊在港島山頂壓倒自由黨候選人是傳媒報道的焦點,而曾國豐僅以二百票左右於大埔墟敗於李國英,力逼對手,這個經驗可能較前者更有參考價值。加上前、街工表現穩定,說泛民在地區上的政治影響力全面倒退,似乎又有點言過其實。

區議會選舉是一項小選區內勞工密集的政治工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新興的(也就是後來所謂民主派)政治力量以自主組織(即不依附及服從港英政府的社區組織)、敢言形象和群眾動員的方式建立勢力,取代了舊有的地區及街坊團體及其代表。問題是:自此以後,民主陣營在地區組織及選舉上,便再無發展出新的政治工程技術。有時候,甚至出現了一種替代基層參與和動員的現象,由地區議員擔當代言人,毋須事事由下而上,但卻削弱了地區組織的動員基礎。曾幾何時,社會運動圈子裏有「新街坊主義」的憂慮,就是擔心民主派的地區議員當選後安於現狀,變為一種新式的街坊勢力,逐漸失去原有的特色和性格。

民主派未能凸出形象

經過多次選舉之後,各方政治力量都學懂這套政治工程技巧,甚至青出於藍,投入更多組織資源,並把這種動員的手法搞得更細緻和精密。久而久之,地區選舉工程的部署已變得單一化,競爭令動員日趨貼身、微觀、細緻。在這樣的情況下,民主陣營中的地區議員就變得可以替代。當個人及組織形象變得模糊(例如社會政治氣氛平靜),而又未能提出新的訴求或議題時,他們便只不過是眾多選擇的其中一種而已。

呂大樂 社會學系教授



 
文章編號: 20071121003005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星島日報
F02  |  大學版  |  By BLOG BLOG 齋
2007-11-21

遙不可及的公民意識

近期城中的熱話,非區議會選舉莫屬。投票率比往年下跌,似乎在香港人的辭典裏不常出現「選舉」或「政治」這兩個辭彙。

說到香港人的「選舉冷感」及「政治冷感」,阿魚不得不說一說教院生———正確來說,不止是教院生,而是所有的大學生。

區選特刊原封不動

事緣上個星期,阿魚見到教院編委會出版了一本《07區議會選舉專號》,就拿了一本回宿舍閱讀。雖然由簡介到評論,內容都十分充實,可是學生的反應呢?教院裏五個專號索取處,直至區議會選舉後,幾乎原封不動。

阿魚雖然不是教院編委會的成員,但確實感受到他們今年做了不少關於區選的宣傳,例如製作專題展板。這無非想提升同學對區選的了解,以至對香港政治的關心。遺憾,看的人不多。

準教師公民意識低

阿魚從中看出一個很大的問題︰作為大學生,究竟是我們不去關心社會,還是沒有途徑給我們去關心社會?說沒有途徑是假的。大家似乎都對那些專號及展板漠不關心,看到展板,沒有放慢腳步,閱覽展板的內容;收到專號,就隨意地放入背包,甚至隨便丟在宿舍一角,任由它染塵。

現在的大學生,好像跟社會脫節了。大家或埋首經書、或「上莊」、或拍拖、或兼職,各人生活好像很忙。社會是遙不可及的,始終關心社會是不會得到PSP、NDS、GPA。住宿的學生尤其如此,彷彿與世隔絕。但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尤其是未來的老師,如果連他們也不關心社會,那誰將公民意識薪火相傳下去?

除了書本的知識,教師還有責任將課外知識授予學生,公民意識就是其中一種。如果不知何謂「選舉」、何謂「公民意識」,甚至對社會不聞不問,準老師們,這又是否稱得上稱職呢?

望公民意識年輕化

阿魚不知道其他大學的情況是否一樣,但阿魚相信,情況應該差不多。畢竟,大學生所追求的不是「遙不可及」的社會,「天方夜譚」的政治,而是迫在眉睫的功課、身兼多職的生活、公務繁重的「莊會」、情比金堅的蜜月、驚天動地的GPA。其實,關心社會與政治是一種壓力嗎?須要花很多時間嗎?

很開心聽到「政黨年輕化」這個辭彙,畢竟這代表還有少部分年輕人關心政治、關心社會,但阿魚更期待的辭彙是「公民意識年輕化」。註︰小題為本報所加

我的檔案

阿魚(Anson)香港教育學院小學英國語文教育學士一年級生

自我介紹

原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附屬學院(HKUSPACE)就讀副學士,為圓教師夢,今年轉讀教院,準備踏上教師之路。

阿魚把他所見的種種,「依依『筆』寫」(「依」普通話yi,與「一」同音)與網友分享。個人日誌:http://hk.myblog.yahoo.com/Anson-Chan/



 
文章編號: 20071121003032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文匯報
A21  |  文匯論壇  |  By 楊志紅
2007-11-21

區選主題重民生 新人參政利換班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今屆區議會選舉的主題。選前不同的民調都顯示,選民焦點放在實際的社區經濟民生工作,多於政治口號。選舉結果更進一步說明,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穫,候選人有地區服務經驗和政績,有能力、有誠意服務居民,就會受到選民歡迎。而不做好地區工作,空喊政治口號,嘗到苦果也是自然合理的事。

 今屆區選與上屆的明顯區別,是上屆區選過份政治化,而今屆區選恢復理性平和。上屆區選,香港經過金融風暴打擊和沙士蹂躪,股樓泡沫爆破、負資產龐大、經濟衰退、民生困苦、人心渙散、社會充斥怨氣和戾氣。「七.一效應」匯聚了市民的不滿,一句「踢走保皇黨」的口號,就可以擊敗長期在選區裡服務的候選人。因此上屆區選是在特定大環境下,包括了選民情緒宣洩的成份。

政治環境改善 區選重民生

 2003年「七.一」之後,中央確立了香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力挽狂瀾,開拓新局。一方面,中央及時推出一系列促進香港經濟走出低谷和改善民生的措施,有效地幫助香港經濟擺脫困境,實現復甦。另一方面,中央以開明、開放的態度,加強同香港各界人士的聯繫,廣泛、充分和深入地聽取港人意見,極大地改變了香港惡劣的政治生態,有力地促進了香港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因而,今屆區選的大環境明顯改善,焦點議題主要集中在經濟民生方面。

 今屆區選主題重民生,不僅因為現時政治氣氛趨於理性和諧,而且在於區議會的本職是民生事務,隨經濟發展而貧富懸殊加劇,社會民生問題積累漸多。選民在投票時,更注重候選人是否有服務社區的能力和誠意。從投票人數有實際增長來看,可說市民對今屆區選更加投入。今屆選民基數大增至接近二百九十六萬人,比上屆的二百四十二萬人多了兩成二即五十四萬人。更多選民在平和的情況下行使公民權利,選票的理性內涵更加彌足珍貴,更加客觀和真實地反映候選人的實力和政績。

 區議會作為地區事務的諮詢架構,在吸納民意、疏導民怨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區議會自1982年成立起,就充當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發揮「下情上達、上下溝通」的作用。回歸後,隨精簡架構,撤銷市政局,區議會更成為唯一的地區架構。按現時法例,區議員主要有兩大職務:就不同的地區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直接參與改善地區環境、民生事務等。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5/06年度的施政報告中,表示要進一步擴大區議會的職能。區議會工作同政府息息相關,是政府與市民聯繫的橋樑,區議會工作亦同地區發展及市民利益息息相關。目前,隨經濟發展,民生問題越積越多,包括防止家庭悲劇、加強保護婦女兒童、強化社區建設、扶貧、發展社會企業,區議會的角色都將越發吃重。今屆區選的成功,有利落實擴大區議會職能,加強地區行政管理,協助特區政府處理各種地區問題,讓區議會真正成為一個建設穩定繁榮、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區會擴大職能 肩負更大責任

 區議會是本港最重要的地區民意架構。2005年特區政府提出的政制發展方案,建議07年特首選舉委員會人數擴大一倍,500名區議員全部納入選委會;08年立法會,直選、功能兩組各增五席,功能5席全由區議會包辦。方案亦因此被簡稱為「區議會方案」,而區議會的重要性亦頓時增加。儘管反對派議員「捆綁」反對,令政制發展方案胎死腹中。但可以肯定,區議會的政制發展角色會越來越重要。今屆區選的成功,也有利發展地區民主,培養更多治港人才,為適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發展,逐步創造條件。

 實際上,只有萬多名選民的區議會選舉「地區戰」,背後都關係各政黨往後的前景發展和生命延續。若政黨連區選也落敗,不僅會失去立法會選舉地區樁腳的效用,而且會失去新一代的年輕從政者接班的機會。目前,許多立法會議員已在議事廳中坐了十多二十年,他們既有豐富的從政經驗,但同樣有沉重的政治包袱,造就了香港非黑即白的政治生態。從1985年立法局開始有間接選舉,直到1991年引入直選議席,民主黨一直以元老級黨員李柱銘和司徒華作為吸票的利器,今屆區選結果的啟示是,元老明星效應這個如意算盤,會愈來愈打不響。

高質素新人參政 為政壇輸入活水

 今屆區選,各黨派都湧現了一批新的政治參與者,他們對未來政治充滿憧憬。民建聯重視新舊交替,提拔大批青年新進參選,顯然得到選民認同,該黨新參選62人,當選21人,比率34%,以及40歲以下當選有56%。其中最年青候選人、即21歲的姚銘在北區華都選區雖敗於民主黨潘忠賢下,但得票之差也只是數百票。而屬資訊科技界、加入民建聯不久的葛佩帆,亦有交代,在沙田頌安壓倒民主黨的勞潤明。這些新一代的年輕從政者,平均學歷都較他們的前輩高,又是政黨刻意栽培的對象,他們參政的趨勢,也就極大地影響本港政制發展的方向。新人參政,有利政黨換班和保持生機,以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應付時代的要求和挑戰。

 胡錦濤主席總結香港回歸十年來的四點經驗,其中第三點指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香港最重要的主題,也是廣大香港同胞的共同心願。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民生才能不斷改善,社會才能保持穩定,適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也才能順利發展。」行政長官選舉、立法會選舉和區議會選舉,都是在基本法框架下,香港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實際步驟。區議會的主題是經濟民生,而在經濟不斷發展,民生不斷改善的情況下,區議會在本港政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會越來越重要。



 
文章編號: 20071121005011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 ----------

 

文匯報
A21  |  文匯論壇  |  By 柳頤衡
2007-11-21

從數字看區選的「四個打破」

 從數字看區議會選舉,可以發現有「四個打破」:一是打破六比四「黃金定律」,二是打破反對派民選議席佔優勢的神話,三是打破反對派當選率高的神話,四是打破新增選民尤其是年青人支持反對派的神話。

 區議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如何評價今屆區選,不是一句民建聯大勝反對派大敗就可概括,必須用具體而微的數字分析問題。17世紀的笛卡爾認為,世界上的一切客觀存在都可以用數學描繪出來,牛頓力學使人對世界的數學性確信無疑,馬克思則斷言:「一門科學,當它只有能夠用數學方法表達的時候,它才是完美的。」

打破六比四「黃金定律」

 在過往的選舉中,反對派與愛國愛港陣營各自得票率,具六比四「黃金定律」之說(即反對派得六成票,愛國愛港陣營得四成票),但此一「黃金定律」,在今屆區選已被打破。

 各主要政黨和組織的得票數:民建聯總得票數為292,925;民主黨總得票數為173,968;民協總得票數為52,386;自由黨總得票數為50,569;公民黨總得票數為50,216;社民連總得票數為33,317;匯賢智庫總得票數為3,512。

 僅就民建聯總得票數與民主黨總得票數之比,是1.68比1。民建聯、自由黨、匯賢智庫的總得票數加起來為347,006;民主黨、公民黨、民協、社民連的總得票數加起來為309,887。如果只算民建聯、自由黨、匯賢智庫與民主黨、公民黨、民協、社民連的總得票數之比,是1.2比1。如果再加上其他與政府關係友好人士的總得票數,不僅徹底打破過往六比四「黃金定律」,而且可能翻轉過來。

打破反對派民選議席佔優勢神話

 反對派上屆區議員數目接近200,佔區議會民選議席近半之數。反對派據此營造反對派民選議席佔優勢的神話。但一屆之後,反對派不僅民選議席急速減少,而且反對派已經變成區議會約三分一的少數派。

 各主要政黨和組織獲得席位:民建聯115席,民主黨59席,民協17席,自由黨14席,公民黨8席,社民連6席,匯賢智庫2席。

 民建聯爭取連任的候選人中,有九成四人成功過渡;民建聯28名上屆落敗的區議員之中,有20人當選,當選率達七成一;至於40歲以下的年輕人,有五成當選;首次參選的,也有三成當選。今屆反對派尋求連任的130多人之中,多達23人落敗。

 而在405個區議會議席之中,單是民建聯已經取得115席,自由黨亦有輕微進帳,取得14席,加上其他與政府關係友好人士的142席,愛國愛港陣營已穩奪271個議席,即是六成七議席。

 反對派的核心組織,包括民主黨、公民黨、民協、社民連、街工、職工盟、民主陣線、公民起動、青衣關注組和前線。把反對派10個組織的獲選人數加起來,只有100席,只佔區議會民選議席的二成五,全部區議員的兩成。如果把反對派核心以外的外圍力量加進去,可以劃分為激進反對派的人士有6名,反對派的友好人士15名,以及獨立反對派的人士11名,全部加起來也只有132名,就算不計算委任議員,佔民選議席也不足三分一。

打破反對派當選率高神話

 2003年區議會選舉,投票人數為108萬人,投票率為44.4%。由於是次選舉剛好在「七一遊行」後舉行,反對派當選率較高。民建聯共派出206人參選,但只得62人當選,比1999年少21席,當選率僅30%。2003年反對派共派出226人參選,151人當選,當選率為69%。民主黨派出120人參選,95人當選,當選率高達79%。反對派據此營造反對派當選率高的神話。

 但今屆反對派派出參選的294位候選人,當選率只得37%,比上屆減少32個百分點。今屆民主黨派出108人參選,59人當選,當選率為54%,比上屆減少25個百分點。今屆民建聯派出177人參選,115人當選,當選率達65%,比上屆增加35個百分點。

 此外,今屆匯賢智庫派出4人參選,2人當選,當選率為50%;自由黨派出56人參選,14人當選,當選率為25%。民協派出37人參選,17人當選,當選率為45%;社民連派出30人參選,當選人數6人,當選率為20%。公民黨派出42人參選,當選人數8人,當選率為19%。公民黨的當選率最低。

打破新增選民支持反對派的神話

 2003年「七一遊行」以後,有一大批人刻意登記為選民(尤其是年輕人),而這些新登記的選民則大多追民建聯來打。結果,民建聯應得的席位得不到,已有的卻落選。一些原本是民建聯及工聯會成員的人,也不敢用黨名參選。反對派據此營造新增選民特別是年輕選民支持反對派的神話。

 但今屆區選打破了新增選民(尤其是年青人)支持反對派的神話。今屆區選投票率(38%)雖然不及上屆,但投票人數卻創新高,新增的8萬多選民(年輕人佔多數)中,有近5萬票支持民建聯。



 
文章編號: 20071121005012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 ----------

 

成報
A04  |  港聞
2007-11-21

五人小組研究「翻新」民協出路馮檢基鞠躬辭主席職位

扎根於深水及九龍城的民主民生協進會,在今次的區議會選舉中失利,馮檢基形容,今次區議會選舉結果是他從政以來最沉重的打擊,他向支持者鞠躬致歉,並辭去主席一職,強調辭職不是跌倒,而是要「翻新」民協,民協將成立一個五人核心小組研究出路,並由廖成利擔任署理主席。

記者蔡蘊賢報道

 成立21年的民主民生協進會(簡稱:民協),在今屆區議會中大敗,民協昨日召開記者會總結今次的結果,馮檢基承認失敗,作為黨領導的馮檢基認為難辭其咎,更辭去黨主席一職,面對當日的競選結果,他長嘆一聲,感慨地說,「日點票成績返,我好心實,心實唔在於贏輸,選舉一定有贏有輸,做議員要有輸準備,而係失去選民支持」,令支持民協多年的街坊失望,馮檢基向支持者鞠躬致歉。

難辭其咎鞠躬致歉

 馮檢基形容今次的失敗,是歷次失敗最沉重的一次,而他作為民協的負責人,要承擔今次的責任,「比98年立法會輸晒四個議席責任仲要重」,但他強調,「我辭職唔係跌倒」,辭職亦不代表馮檢基灰心,「我唔係灰(心),辭職唔係灰,辭職係將灰搣佢,唔再要舊民協,我要新民協年代」。

 民協未來的路向,馮檢基指,民協成立一個五人核心小組,由馮檢基作召集人,成員包括廖成利、譚國僑、嚴天生和許錦成,小組代表「新民協」出現,並指,民協的舊年代不適應新社會,希望小組能尋求新路向,「依家民協係繭,兩、三個月後會破繭而出」。

 暫時署理主席是廖成利,直至會員大會改選為止。廖成利表示,目前要做的是穩定軍心,而核心小組會到各區了解情況,分析失敗的原因,亦會舉辦一連串的反思會,聆聽各區的需要。

受助婦人支持對手

 馮檢基說,今屆區議會選舉失利,未能達到目標,但他強調,民協已經盡全力,他們沒有輸政績,只是輸在點票,而對手在策略、資源及人力上均佔優勢,更可以有技術地取得選票。他舉例說,在「洗樓」期間,有一名婦人跟他說,非常感激馮曾協助她申請兒子來港,惟未能投票給他,因為要投給其對手。

 民協今屆區選派出37人,結果只有17人當選,較上屆的25人當選,少七人;最慘烈的選區是油尖旺,四名候選人全軍覆沒,九龍城派出九人,只能保住三席。主席馮檢基面對民建聯范國輝,亦僅以85票險勝。

 
文章編號: 20071121029001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 ----------

 

太陽報
A32  |  社論及專欄  |  魯迅投槍  |  By 周紹興
2007-11-21

落選人士應痛罵漢奸

我在一九二五年這麼寫:「下等人還未暴發之先,自然大抵有許多『他媽的』在嘴上,但一遇機會,偶竊一位,略識幾字,便即文雅起來;雅號也有了;身份也高了;家譜也修了,還要尋一個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從此化為上等人,也如上等前輩一樣,言行都很溫文爾雅。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聰明的,早已看穿了這鬼把戲,所以又有俗諺,說『口上仁義禮智,心裏男盜女娼!』他們是很明白的。」

香港所謂特別行政區最近的區議會選舉,不論如何花樣翻新,萬變不離我上述論斷。當選的,必定「正人君子」起來;落選的,必定滿口國罵「他媽的!」我曾經考證「他媽的」,發現外國人並無此類罵,「這類罵的翻譯,在中國原極容易的,別國卻似乎為難,德文譯本作『我使用過你的媽』,日文譯本作『你的媽是我的母狗』。這實在太費解——由我的眼光看起來。」

罵人不費成本更可一舉成名

香港區議會選舉落選人士,看來都在罵近期敦請美國總統對中國「施壓」的漢奸害得他們失去大量選票,他們當然會大罵漢奸的媽,卻不能對漢奸說「我使用過你的媽」,也不能說「漢奸的媽是我的母狗」。但落選人士大罵漢奸是對的。被我冷嘲熱諷過的梁實秋在這方面同我不謀而合,他說:「要罵人須要挑比你大一點的人物,比你漂亮一點的或者比你壞得萬倍而比你得勢的人物,總之,你要罵人,那人無論在好的一方面或壞的一方面都要能勝過你,你才不吃虧的。你罵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罵,你就算罵了。因為身份相同的人才肯對罵……一般人仍然不會理會他的。假如你罵一個無關痛癢的人,你愈罵他他愈得意,時常可以把一個無名小卒罵出名了……」落選人士從這段話之中就可悟出下回選舉必勝謀略─—也就是一個字:罵!從今天開始,你就要對香港吳三桂大罵特罵,甚至大批判特批判。你當然不會有吳三桂出名,他的名字是列在美國白宮的「忠實走狗」名單上,你當然大大不如。

若有一天,吳三桂也對你破口大罵,你就是香港人說的「得」,也就一舉成名天下知。不論如何,你的名不會有他那麼臭,反而回他的罵而使你的名字比譚香文還要香,那麼,下次區議會選舉,那席位就是你的囊中之物了。世界上很多事都講本錢、資源,但罵人是可以不費分文的。我罵過的人很多,梁實秋之外,還有胡適、陳源、周揚、田漢、張資平……多不勝數。他們也對我回罵,說將我的作品「送到該送的地方」;那是指甚麼地方?是指垃圾桶甚至糞坑。好人不怕別人罵,他們的罵使我更出名,我的作品立即登大雅之堂而非廁所。

 
文章編號: 20071121034019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 ----------

 

太陽報
A23  |  太陽虹  |  笑傲江湖  |  By 燕青
2007-11-21

漢奸效應

區議會選舉反對派慘敗,香江政界各路人馬都在總結經驗,說要吸取經驗教訓。其實不必專家學者深入研究,任何人都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那就是,○三年區議會選舉的「七一效應」沒有了,這次○七年區議會選舉,卻出現了「漢奸效應」,反對派之所以大敗慘敗,就是敗在這個效應上面!

李漢奸好像是有心靠害,竟然選擇在區議會選戰進入高潮期間,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引狼入室,呼籲外國勢力藉北京奧運干預中國內政,激起全港正義之士,包括普羅市民,群起而攻,真正變成了俗語所謂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叫做犯了眾怒。

更為可笑的是,李漢奸犯了眾怒之後,他的同路人和美國《華爾街日報》,還要為他砌詞辯護,但巧言令色卻正好變成了火上加油,愈描愈黑,再加上特區政府餘孽,竟於此時「無故」翻《太陽報》年多前專欄文章的舊帳,警方派員以涉嫌「鼓吹暴力」到報館進行調查,這就更為弄巧反拙。因為東方報業集團兩報,乃是怒罵李漢奸火力最猛者,這就令人懷疑,有人代李漢奸出手,欲收寒蟬效應矣。

於是,全港聲討李漢奸的「漢奸效應」更如滾雪球般擴大,李漢奸成了選舉的最大負資產,而民主黨本來經已醜聞內訌不斷,如今又最出力為李辯護,衰上加衰,最後成為今次區選的最大輸家,正是香江民心所向,理所當然也。

 
文章編號: 20071121034020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 ----------

 

am730
M04  |  新聞  |  左右大局  |  By 李慧玲
2007-11-21

榮耀全歸曾慶紅

民建聯在區選中大捷,一切榮耀應該歸於曾慶紅。過去4年,曾慶紅一直主管香港問題,如果不是他耳提面命民建聯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今日會有這番風光嗎?最重要的是,在八字真言背後,中央更以無限資源支持這個建制政黨。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如果仍然做得不夠好,愧對曾慶紅了。

03年夏天7.1大遊行,中央實在好震撼;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更令中央明白在香港的中間人能力並不可靠,於是全力一把抓香港問題。董落曾上、中聯辦大換班,皆是肉眼可見大變化,但其他公眾視線不及的部署,更多、更細密。現在,07年11月18日區議會選舉,終於修成正果。

民主派應該輸得口服心服。如此重量級對手,根本是巨人歌利亞逗弄小大衛,殺雞用了牛刀,根本不可能贏。民建聯切勿忘本,功勞不可盡攬。對,你們在前線打仗都有功勞,但調兵遣將出謀出策還有出錢的,背後還有一位大元帥要記一功。榮耀全歸曾慶紅的區議會選舉!這一仗,不應該因為曾慶紅在17大宣布退休而隱沒,不公平。這一仗,應是曾慶紅告別香港問題的完美句號。接棒的習近平要好好學習啊!

(本文作者是商台黃昏節目「左右大局」主持人)



 
文章編號: 20071121892008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 ----------

 

星島日報
A16  |  政治  |  大棋盤  |  By 杜良謀
2007-11-21

建制派料陳太勝算高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政治向來無一面倒,民建聯和建制派雖然在區議會選舉大獲全勝,在港島區獲得選票的數字更打破六四黃金比例,有建制派的人卻大唱反調,認為市民向來理性,不會只一面倒地支持某一派別,正如○三年民建聯區選大敗,在翌年立法會選舉又獲得支持,相信陳太得勝比率高。

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在即,不論傳媒各政黨,都各自計算區議會選舉對補選影響,有初步的粗略估計,過去民主派六,建制派四的黃金比率已在今次區選中打破,擔心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也會滑鐵盧,更坦言民調根本未能反映建制派在地區的動員力,陳太選情未許樂觀。

選民會靠向弱者

不要以為泛民一沉便氣餒,為了一振士氣,陳太今日便在遮打花園搞搞新意思,「為陳太打氣‧民主齊出發」的活動,而其對手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也不放過與女兒一起,出席單親協會舉辦的「沿途有你」單親分享會,兩人無他也是為了爭取支持。

有建制派人士認為,選民向來是好理性的動物,不要以為今次獲得支持,便等同在補選或明年立法會得支持,選民會靠向弱者,只要泛民亮出悲情牌,選民也會「跳」出來支持。他說,可能會出現,在區選去了遊樂玩耍不投票,到今次補選一定趕回票站投下神聖一票。

泛民只要舉起支持民主的選民應傾巢而出投出神聖一票,力保多一把民主聲音進入立法會,為民主發聲,其實有一定叫座力。香港市民從來都不希望某一勢力獨大,由○三年建制派大敗,到○四年在立法會上取得進帳,都反映市民的自動平衡能力,難怪就連建制派都估計陳太會勝出。杜良謀



 
文章編號: 20071121003004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 ----------

 

星島日報
A16  |  政治
2007-11-21

馮檢基鞠躬辭職廖成利署理主席 民協盼三個月後破繭而出

民協主席馮檢基未能力保民協區議會廿五個席位,雖被黨內挽留,但昨日決定鞠躬辭職,並由副主席廖成利擔任署理主席。他形容今次是從政以來最大打擊,被一直支持的選民離棄令他最心痛,他將領導一個核心小組研究民協未來新路向,希望民協可「破繭而出」。他仍未決定是否於明年競逐連任立法會。

記者:鄧想

在今屆區議會選舉,民協派出三十七人,只取得十七席,馮檢基按照未能力保廿五席便辭職的承諾昨日宣布請辭。他說,九四、九五年是民協的高峰期,當時民協有四個立法局議員、九個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議員,以及廿八名區議員,而低點是在九八年,派出四人參加立法會選舉,結果全軍覆沒,地區上只有十四名區議員。他說,「經歷有高點有低點,即使面對低點,我自己的心情都無今次咁沉重,今次對我來說,是從政、由民協成立至今二十一年來,最大的打擊,打擊係選民變。」

馮檢基承認,民協今次區議會選舉失敗,他說,「一路點票成績返來時,我自己係好心『實』。」他續說,「失敗唔在於贏幾多議席,唔在於贏幾多票,而在於一路支持我選民,今次係無投我票……有支持我的人佢地兩夫婦分票,一票畀對手,呢個比我少四個立法會議員更沉重。」他指,自己未能領導民協爭取好成績,令支持者失望,他向支持者鞠躬致歉。

農曆新年開大會選主席

作為政治人物要承擔政治責任,馮檢基說,辭職亦代表「舊的民協過去」。現階段會由廖成利任署理主席,將於農曆年期間舉行會員大會選出新主席。而民協會成立核心小組,成員包括副主席廖成利和嚴天生、秘書長譚國橋以及黃大仙區議員許錦成。而他亦是成員之一,並擔任小組的召集人。

小組將會研究民協的新路向,期望農曆新年前後發表報告書和建議,而馮檢基會負責草擬報告。廖成利則指,民協會落區聆聽市民意見及舉行反思會,了解今次區選失利的原因,三個月後提交報告。

馮檢基說:「現在民協不是死,不是跌低,民協覺得要做一個檢討,現在我們是結繭的時間,三個月後會破繭而出。」談到資源的問題,馮檢基指,民協並不欠缺資源,因為資源就在社區。



 
文章編號: 20071121003004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 ----------

 

星島日報
E08  |  花樣  |  世說名仕  |  By 蕭世和
2007-11-21

打動闊佬

區議會選舉落幕,但因為今次選情大變,所以這兩日依然成為熱門話題,其中焦點之一,是山頂區大戰,爭取連任的林文傑,僅以百多票敗給挑戰者陳淑莊。

與自由黨高層茶,談起今次區議會選舉,實際該黨議席比上屆多了兩席,戰績雖然不及民建聯亮麗,但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尤其和公民黨單打獨鬥的選區,自由黨亦有打勝仗,只不過山頂大戰成為傳媒焦點而已。

今次林文傑以些微票數飲恨,究竟原因何在?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事前鬧出提名風波,增加了區內選民對挑戰者陳淑莊的注意;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林文傑在區議會的出席率偏低,臨選舉前被傳媒炒熱,造成影響。不過,亦有意見認為兩個理由都未必有關,因為說林文傑區議會出席率低,實情是中西區區議會議席,極少數與山頂有關,山頂居民對出席率正式是「闊佬懶理」,真正原因,可能是因為陳淑莊「拜票」策略奏效。最近一、兩個月,陳淑莊經常在半山出現,向駕車經過的司機揮手,曾經有友人在黃昏霧色四合之時,見紅衣女子在路邊移動,初時嚇了一跳,看真原來是陳小姐在拉票,印象之深刻可想而知。

在山頂出選無法接觸闊佬選民,唯一方法是在馬路邊食塵拜票,展示誠意,這個方法是由專欄作家兼行銷顧問馮兩努(見圖)發明。陳淑莊今次把粗豪男士的打拼戰術發揚光大,憑單身女子配合弱不禁風的纖瘦身形,化成無堅不摧的策略。



 
文章編號: 20071121003029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5 ----------

 

星島日報
E08  |  花樣  |  南腔北調  |  By 張專
2007-11-21

心情舒暢也投票

一位老友,已得香港永久居民身分,很自豪地告訴我們,星期日她要去投票。我們都隔岸觀火地問,知不知道投哪一個?民主派還是建制派抑或是獨立人士?誰知道我的朋友從容以對:「我都不知道他們哪個黨,反正一號比較帥一點,我就投他。」

估計每天在為民主建制何去何從吵到天翻地覆的各位候選人,聽到這樣的選民言論,一定會當場暈倒。當然,我好肯定地說,我的朋友這樣的選擇,並不代表選民的大多數。

人們都將今年和二○○三年的區議會選舉作一比較,比較的結論就是今年沒有政治議題、沒有動蕩局勢,因而投票率低過往年。某位戰績不佳的黨主席接受採訪時就說:感到驚訝和失望。因為現在社會安定,民生優先,市民沒有四年前的一股怨氣和憤怒。言下之意這就是該當落敗的理由。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讓我對香港的政局有些迷惑。

首先說這位黨魁,公開承認自己政黨的成功,要依賴於社會的不和諧、民生不穩定、選民的怨氣和憤怒。按照如此邏輯,他們的施政方針,應該就是最大限度地讓政局動蕩、讓族群撕裂、讓老百姓怨聲載道。這樣的政黨能有多少前途?不要說中央要力保香港的繁榮穩定,就是香港普通市民,也沒有幾個願意陪你們在火坑裏跳舞。

至於說到選民,按照該黨魁的說法,好像是沒有怨氣就不出來投票,好像也不盡屬實。常言道「氣話不能當真」,「氣票」同樣也談不上理性和真實。最好的選舉,還是不要聒噪、不要民怨,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投下心情舒暢的一票。就像今年的區議會選舉



 
文章編號: 20071121003030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6 ----------

 

明報
A06  |  港聞  |  聞風筆動  |  By 李先知
2007-11-21

沒錢難成第二個葉國謙泛民覓資源謀捲土重來

一場區議會選舉,民建聯氣勢如虹,另一邊廂的民主派卻步入低潮。周日深夜,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在中西區觀龍區票站難掩興奮神色,訴說自己如何在該區不離不棄,即使在過去失去議席的4 年,仍然有很多街坊視他為議員,令他很尷尬。有民主派中人聽罷這番話後,形容葉國謙是「說漏了嘴」,因為如不是他有資源維持辦事處和人手,市民又怎會覺得他仍是議員?反之,要民主派在地區「不離不棄」,卻也許不易。

過去各黨派對選舉的看法是,立法會選舉講究打政治牌,區議會選舉則最重要講地區工作。對民主派第二梯隊而言,要像黨內「大老」般建立全港知名度並不容易,守在地區等出頭天成為他們唯一的出路。

今次的區選就如對他們潑了一盆大冷水,即使是以地區工作著稱的民協,仍然大敗收場。民協內部連忙糾集黨友,了解發生何事,始發現對手資源更龐大,所做的地區組織工作比他們更深入。

龍城區的現任區議員民協李健勤,以900 多票之差,敗於民建聯吳寶強手上,他憶述對手這幾年所做的地區工作,是仔細逐戶上去送物資、搞活動,甚至一些與他相熟的長者,也很不好意思地說今次選舉很為難,不能投票給他。

李健勤稱,以往以為多做個案或改善地區問題,便可贏得選舉,但原來對手搞聯誼、搞免費活動,更加有效,他直言民協沒有足夠財力去做這些工作。

另一個令民主派候選人敗北的原因,是對手成功得到業主立案法團的支持。在海心區爭取連任的民協林健文,在投票日當晚始得知,支持對手的業主會代表,逐家逐戶拍門叫人投票,自己卻連進入屋苑拉票的機會都沒有。

有民協中人承認,他們的區議員將親政府陣營所做的工作看在眼裏,仍然用舊有的地區工作方式應付,並不足夠,今後要思索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更有效地組織地區網絡。

民主黨和公民黨同樣面對如何在4 年後收復失地的問題,包括如何尋找資源,去安置一班落選的黨友,繼續在當區「不離不棄」。民主黨內部正醞釀一種方案,通過搞社會企業,聘請這班黨友,讓他們有能力繼續維持地區工作。

有人想捲土重來,也有人因此心灰意冷。捲入「召妓事件」的泛民觀塘順天區候選人何偉途,選前仍決心要角逐連任。最後,他卻以大比數敗於死對頭、民建聯郭必錚手下。

他昨日明言,以後不會再做地區工作,因看到對手能花那麼雄厚的資源在地區組織上,民主派卻如一盤散沙,互爭互鬥,但他不會排除再參選或不參選的可能。

李先知

網誌:blog.mingpao.com/LSZ.htm

 
文章編號: 20071121004022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7 ----------

 

蘋果日報
A22  |  論壇  |  探針  |  By 蔡偉超
2007-11-21

探針:為甚麼我不投票給民主派?

民主派大敗,意料之中的大敗。我信奉民主,信奉到近乎宗教程度,但今屆區議會選舉,沒有投給民主黨人士,縱使這名候選人,是資深的民主黨大老。因為我想他們輸,輸得越慘越好,我要摑他們一記耳光。也沒有投給他對手,因為我擔心這個對手並不支持民主,違背良知的一票,很難投。於是我拿那個「ˇ」印章,胡亂在選票上印了幾下,但就不印在兩位候選人的圈圈內。我喜歡選舉這個制度,但今次無論投給誰,都不能表達我的想法,所以只好這樣做,我投票給「選舉制度」。

忙內鬥吃悲情老本

每次七一,我都出來行,以往每次選舉,都投民主派一票,那管派出來的是一頭金毛尋回犬,也照投無誤,甚至會與家人配票,試圖令民主派贏得最多議席,曾經,我是滿懷希望的。可是,到近這一兩年,我徹底的發現,原來所託非人。○○年至○三年間,香港風雨飄搖,民間怨聲載道,○三年民主派發動七一遊行,有百萬人參加,同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挾遊行餘威收割悲情,大獲全勝,贏得多個議席,爭取民主多年,似乎有點眉目。本來形勢大好,可惜山頭林立的民主派不思進取,只眼如何分享七一效應成果,開始內部分裂,成為大大小小的政治團體,令「泛民」變得更「泛」。翌年立法會選舉,悲情未了,泛民仍然大勝,但港島區配票嚴重失誤,白白喪失議席,形勢大好都可以如此「蝦碌」,今日逆境大敗,其實早露端倪,絕對可以預期。策略失誤之後,本來仍有數年時間檢討和改革,可是這幾年來,泛民在做甚麼?不是忙內鬥,就是安逸地吃「悲情」和「民主」老本,直到近來發覺「告急」了,才邀請陳太出山,事事慢三拍,這場仗怎樣打?

不思進取缺議政能力

只要一日還爭民主,你們的對手都是共產黨,好對付的嗎?由葉劉出選到今次民建聯區選大勝,都可見到共產黨的策略和動員力是如何厲害。早幾年民怨深,形勢不佳,親中陣營韜光養晦,全力搞好地區關係,並迴避泛民的「政改議題」,表面示弱,其實在累積力量。直到近兩年經濟好轉,中央又宣佈多項利港措施,並配合奧運和「嫦娥」等「成就」大肆推行「國民教育」。民意向來就飄忽無定,何況○三年遊行中多為「倒董」,老董下台且經濟又好轉,民心自然向「國家」靠攏,到時機成熟,親中陣營大力反擊,蟄伏多年累積巨大力量,如雨後春筍,乘風破浪。選舉前只輕輕拋出一個「漢奸」爭議,民主黨立即手忙腳亂,似乎這幾年形勢逆轉,他們懵然不知。隨愛國情緒日漸高漲,相信將會有更多議題會與「愛國/賣國」綑綁,民主派人士會怎樣應對?不要忘記,愛不愛國不是你們說了算,是他們。連台灣相對理性和議政能力較強的國民黨,也跟隨陳水扁的「愛台/賣台」,搞起「入聯」了,可見這類議題,在一個民粹社會中,多麼的有巿場。香港已漸漸民粹化,到時民族主義再高漲一些,親中陣營將「民主=亂」和「愛國」綑綁,你們會怎樣?是不是要放棄民主一起去「愛國」?泛民僵化,不思進取,又缺乏議政能力,一盤散沙,怎樣面對來勢洶洶的攻擊?陳太真可以起死回生?這樣下去,明年立法會選舉也必大敗,你們怎對得起堅持了這麼多年的選民和那個八十多歲還登報要求民主的老伯?最怕有一天,親中陣營主動提出「單議席單票制」,只是民主派反對,因為沒有比例代表制,他們進不了議會。蔡偉超自由撰稿人

 
文章編號: 20071121006006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8 ----------

 

蘋果日報
A23  |  專欄專論  |  政壇八達通  |  By 單仁
2007-11-21

政壇八達通:獨立參選人「忽然有黨」

區議會選舉曲終但人未散,被揶揄為「最鬼祟政黨」的新論壇,昨日突然發出了一張新聞稿,第一句就說「新論壇積極參加今屆區議會選舉」,單仁不禁要問,連要求成員打正旗號參選也不做,這叫「積極參加」?更令人覺得失笑的是,新論壇又忽然與那些「隱形」黨員相認,指他們有10名成員當選。這些人全以獨立名義參選,現在又「忽然有黨」,如此「鬼祟」,不知那些投了他們一票的選民,會怎樣想?

無心情為陳太拉票

至於「政治重傷」的民主黨,一眾中央、地區核心成員還不能休息,因為他們忙於為落選黨員療傷。有民主黨支部成員表示,區選大敗後,已不斷致電落選的黨友加以安慰,但仍難以平復有關人士的心情,特別是那些有做地區工作的區議員,仍有人未能接受現實,他們認為自己過去一年勤於地區工作、但仍被空降數個月的左派對手擊敗,且是以數百票的大比數敗於這些新丁手下,又怎能令他們心服?單仁聽聞,部份落選人士更「發晦氣」,指陳太為他們所做的谷票工作「得太遲」,坦言目前再無心情為陳太拉票,「其實如果陳太早落區谷票,起碼可以谷起成個選舉氣氛,唔只可以幫到我,亦可以幫埋佢自己。」其實,民主黨完全明白黨員心理,但有民主黨中人對單仁說,區選失敗已是事實,抱怨也無法改變,若連四萬今次補選也輸掉,民主派要再翻身將會難上加難,「人會話,連四萬都輸,即係證明市民唔再支持民主,咁日後我仲點打落去。」所以民主黨決定等立法會補選結束,到12月15日才搞區選檢討會。不過,最令民主黨擔心的是,不少落選黨員經過今次打擊,已對繼續爭取民主感到心灰意冷,部份人更說情願找一份正職,淡出政圈,始終他們也要養妻活兒,這班心灰意冷的人,極可能會退黨。

 
文章編號: 20071121006007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9 ----------

 

蘋果日報
B22  |  財經要聞  |  金手指  |  By 孫柏文
2007-11-21

金手指:第一膠黨「公民黨」

今日,孫柏文要向黃大仙區議會「龍星選區」選民致敬。好多人話,特區市民區議會選舉層面上,只會關心邊個候選人「做到」、邊個搞蛇宴最好食,而唔會理「崇高」價值觀。禮拜日區議會選舉,黃大仙區龍星選民就徹底將呢個信念打破。因為從佢選票,我聽到佢維護言論自由堅定訴求。

言論自由勝一仗

龍星選區,重要唔係邊個贏,而係邊個輸。當日,龍星輸候選人,就係現任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香文。咁點解佢會輸?大家問心一句,譚香文做咁多年立法會議員,你最記得佢做過係乜?冇錯!就係搭地鐵時聽到有人講粗口,譚議員跟住去報警,而差佬真係拉位仁兄。講粗口都係言論,你去報警即係希望政府箝制言論自由。所有由有言論自由,最後去到冇言論自由地方,政府都係向例如粗口言論開刀先。到市民習慣政府有「選擇性」禁止言論自由權力之後,政府就會逐步將僅有空間窒息,呢就係李柱銘經常提醒市民「溫水煮蛙」現象。講粗口都要報警?譚香文正硬膠。龍星區選民好!咁譚香文就輸。不過噚日,佢同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就為選舉日發生過事報警。事發當日,譚香文同梁家傑就企「禁止拉票區」入面。我好想問,選舉日,一個候選人同佢「明星級」黨友企「禁止拉票區」裏面,究竟做緊乜?

知法犯法博打咩

我知!我知!佢兩個一定到玩緊「特異功能」。發功望住選民係咁話:「你睇我唔到!你睇我唔到!」點知功力唔夠俾人見到,就俾支持言論自由人重重包圍住。咁大家要記得,支持得言論自由人,好多時都會身體力行,將自由發揮得淋漓盡致。梁家傑自己都承認冇打人情況出現,不過就話有人「出示拳頭」,所以有足夠理據去報警。孫柏文同梁家傑一樣,當然強烈譴責任何「出示拳頭」去恐嚇選舉對手人,所以今日為大家提供一張圖片。大家睇完之後,相信為特首曾蔭權人身安全,即刻去報警!金手指網誌:http://phatdat.blogspot.com

 
文章編號: 20071121006024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0 ----------

 

成報
A04  |  港聞
2007-11-21

曾蔭權述職料獲習近平接見

 【記者張智仁報道】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早前往北京述職,將於後日獲國家主席胡錦濤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見,有機會首次與剛接管港澳事務的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會面。曾蔭權訪京期間會參觀「798藝術區」了解北京文化藝術發展,以及拜會人民銀行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預料會談及「港股直通車」等財金議題。

 港府駐京辦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曾蔭權抵京後,會先參觀朝陽區「798藝術區」,之後拜訪人行副行長吳曉靈及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定富,晚上會與北京市市長王岐山會面,翌日行程包括拜會新聞出版總署、發改委與中國投資公司。

 該發言人續說,曾蔭權周五會見外交部長楊潔篪後,會獲國家主席胡錦濤及總理溫家寶接見,但未有證實行程中會否與新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習近平會晤。

 區議會選舉近日塵埃落定,預計曾蔭權與領導人會面時,除匯報本港社會、經濟及政治發展的最新情況及談及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外,亦會交代區議會選舉及立法會補選選情。

向領導人匯報區選選情

 曾蔭權周五會到廣州訪問,翌日(周六)會見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及盛傳將上調北京的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日下午返港。

 今次隨同曾蔭權出訪官員,包括特首辦公室主任陳德霖及政府新聞處處長馮程淑儀等。另外澳門特首何厚鏵則會於明日上京述職。

 
文章編號: 20071121029001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1 ----------

 

東方日報
A12  |  港聞
2007-11-21

政治解碼:政黨無性格選舉必失敗

區議會選舉落幕,反對派大敗,最大因素乃是拜李漢奸賣國言論所賜也。從今次選民的反應來看,李漢奸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引外部勢力,來干預中國大陸和香港事務的言論,特別是今次藉北京奧運來發難的行為,本港市民的容忍已到了極限,於忍無可忍下借這次選舉來個總爆發,反對派自然一敗塗地,而已受市民唾棄的李漢奸,從今以後,可以休矣。

由於李漢奸成為這次區選的最大負資產,誰與之「行埋」誰就無運行,而與之「行得最埋」的民主黨,敗得最慘,當選議席由上屆的九十五,變成今屆的五十九,數字剛好倒轉,這不是巧合,而是撥亂反正,天道也。

李漢奸和民主黨的下場如此,那麼其他政黨又如何呢?我們且不論建制派的民建聯和自由黨,也不論公民黨,先看民協和社民連吧。那怎麼論呢?以成敗得失,所得議席來論英雄乎?

成敗得失,是有因有果的,不是無緣無故的。正所謂人有人格,報有報格,黨有黨格,我們以性格來論政黨吧。

民協承認「失敗」,擔任了十八年主席的馮檢基,向民協中常委辭任黨主席以示負責,並向支持者鞠躬道歉。他說,民協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失敗,是他參政廿一年以來最大的打擊,因為民協傳統參政的文化出了問題,選民變了,有以往支持民協的選民今次沒有投票支持。他將會領導一個五人核心小組,尋找失敗原因,並尋找民協新去向。

這個說法錯了。民協的失敗,也是馮檢基的失敗,原因只有四個字:沒有性格。民協沒有獨立的性格與個性,只是追隨反對派實際是民主黨和李漢奸的指揮棒而起舞,即使在立法會裏面,馮檢基又何嘗不是如此?結果就如骨牌效應:李漢奸受唾棄,民主黨大敗,民協也大敗!

一個沒有性格的政黨,在選舉中必敗無疑。與民協成對比的是社民連,其代表人物是立法會議員陳偉業。社民連是一個有性格的政黨,他們夠膽挑戰權威,也不隨民主黨的指揮棒起舞。陳偉業反出民主黨之後,照樣特立獨行。今次選舉雖未如預期理想,但社民連繼續保持獨特性格,明天肯定會更好。

史進

 
文章編號: 20071121032040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2 ----------

 

東方日報
A31  |  港聞
2007-11-21

18區會正副主席大執位

親中陣營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在十八區區議會內佔盡上風,加上有五名身兼區議會副主席的泛民主派候選人連任失敗,泛民在新一屆區議會正、副主席將全面失守。據悉,油尖旺區議會主席陳文佑及葵青區議會主席周奕希會被拉落馬,十八區中最少有灣仔和葵青兩區,很大機會由稍後才獲委任的區議員任主席。

今屆區議會選舉中,有六名區議會副主席角逐連任失敗,除了由委任轉戰直選的中西區委任議員胡楚南外,其餘五名副主席均是泛民議員,包括灣仔謝永齡、九龍城陳家偉、深水梁欐、葵青梁永權及北區周錦紹。另外,灣仔區議會主席黃英琦及東區區議會副主席王國興亦分別放棄角逐連任。在選舉中能夠成功連任議員的泛民區議會主席只有深水譚國僑、油尖旺陳文佑及葵青周奕希三人。

灣仔葵青油尖旺料惡鬥

十八區正、副主席選戰中,預料灣仔、油尖旺及葵青三個區議會較為激烈。據悉,成功連任的灣仔區議員吳錦津有意角逐主席,但他表示還未有任何決定。此外,民建聯的鄭琴淵和一位稍後將再被委任的人士也是熱門人選。油尖旺方面,由於親中陣營在選舉中大勝,陳文佑難以連任主席,據聞首次成功進入議會的民建聯鍾港武及曾任主席的仇振輝亦有意角逐主席一職,屆時可能需要協調。

至於過去泛民與親中議員勢均力敵的葵青區議會,在今次選舉後進一步將削弱泛民的勢力,擔任主席的民主黨周奕希極可能會被拉落馬。據悉,區內有一名知名人士正將獲政府委任為議員,並準備爭奪主席一職,但據聞該區的議員希望由民選議員出任主席,故必定為選情帶來張力。

據悉,雖然民建聯是今次區選的大贏家,但該黨黨團未必會介入各區正、副主席爭奪戰,一切交由地區支部自行決定。不過,有民建聯黨內人士透露,該黨必定會爭奪油尖旺區議會正、副主席,至於其他已有友好擔任正、副主席的區份,該黨則不會插手,因為明年立法會選舉需要靠這些友好支持,避免因小失大。

記者:麥迪仁

 
文章編號: 20071121032046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3 ----------

 

東方日報
A40  |  龍門陣  |  大道之行  |  By 宋立功
2007-11-21

大道之行:大氣候轉變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泛民慘敗,建制派龍頭民建聯取得空前佳績,稍後加上委任議席之後,十八個區議會的主導權,將落入政府及所謂管治者同盟的手中。

曾蔭權上京覲見習近平,區議會選後分析肯定是主題。北京在滿意戰果之餘,可能進一步配合香港大氣候的轉變,釋出更多善意,令政治爭拗進一步減少,和諧氣氛進一步增加。

股市樓市暢旺,政治爭拗淡化,正是今次區議會選舉前幾個月的特色。在這大環境下,市民更關心經濟與民生問題,口號式政治不受歡迎,乃不爭的事實。有見及此,港股直通車有望於明年第二季末之前啟動,以創造寬鬆環境及歡樂氣氛,令隨後的立法會選舉,較有利於建制派的政黨。當然,由現在到明年通車這段期間,香港股市需要整固,而內地各種法律規範以至社會環境都必須迅速改善,如打擊地下錢莊及洗黑錢等非法活動,難度頗高。

值得注意的是,政改諮詢將進入第二階段,即政府承諾在《政制發展綠皮書》的基礎上,再糅合出一至兩個綜合方案,然後展開第二輪的全港性諮詢。如此一來,政治討論氣氛有可能轉趨熱烈,有人認為,或許對泛民主派的選舉工程有利。對此,政府會否尋找藉口,再一次押後諮詢,以配合建制派的選舉工程呢?

毫無疑問,稍後港島立法會補選的結果,將對明年立法會選舉有重要啟示。民建聯及工聯會的地區工作紮實細緻,準確度高,能有效動員手上的鐵票投進票箱,相信政府與中央會密切留意港島的世紀補選之戰。

 
文章編號: 20071121032053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4 ----------

 

太陽報
A32  |  社論及專欄  |  毛澤東看今朝  |  By 劉楚漢
2007-11-21

港人未分清主次之敵

香港區議會選舉,反共的泛民勢力「屍橫遍野」,原因之一是許多市民拜讀我的文章,知道對敵鬥爭謀略。吾妻賀子珍回憶說:「毛澤東常常講:一個人窮極了、餓極了,總想一步登天,一口吃成大胖子。可這是辦不到的,搞不好,還會撐死的。」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地要一塊一塊地鋤,敵人要一個一個地消滅,用兵家的語言來說,叫做「各個擊破」。我一向反對「分散兵力」、「兩個拳頭同時打人」、「四面樹敵」、「全線出擊」等,都是這個意思。

利用矛盾各個擊破

正義力量要將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都聚集在自己的周圍,同時將敵人加以分割,一個一個地消滅。這樣就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就沒有任何敵人可以戰勝自己。一方面要集中自己,另一方面要分散敵人。兩個方面合在一起,敵之強勢就會變成弱勢,我之弱勢就會變成強勢。經過這樣的縱橫捭闔,本來是敵強我弱的局勢,就變成了我強敵弱的局勢。這就是我在戰場上和政壇上能夠以弱勝強、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訣竅。我們要認識到敵人不是清一色的,因此敵人營壘內部也有矛盾,不是鐵板一塊,其中有強有弱,有主有次,有不太堅決、動搖不定的,也有頑固不化、不打不倒的。我的拿手好戲就是「把敵人營壘中間的一切爭鬥、缺口、矛盾統統收集起來,作為反對當前最主要敵人之用。」經這樣一用,敵人的營壘就發生分化,動搖不定的被拉了過來,成為可以團結的朋友;只要不是頑固不化的都加以中立,變成於我無害、暫不交鋒之敵。這樣頑固不化的敵人就孤立了,變成了少數,比較好對付。

港英餘孽民主抗共

主要的敵人消滅以後,就輪到次要的敵人。餘此類推,整個敵人集團就被各個擊破,一個一個地被吃掉。大家記得我的十六字訣:「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不過我要提醒香港同胞們,香港的主要敵人並沒有被消滅,區議會選舉中被消滅的往往是次要敵人,頑固透頂的反共分子還盤據在區議會中;換而言之,大家還沒有分清楚誰是主要敵人,誰是次要敵人,以致讓主要敵人逃脫人民的懲罰,他們必定千方百計進行破壞活動。

大家知道,香港主權回歸以後,政權治權基本原封不動,港英餘孽仍掌握每一個要害部門,這批人本質上仇恨共產黨仇恨新中國,所以十年來他們和李柱銘為首的反共民主派密切勾結「民主抗共」。實際上,中央十年來聽之任之,香港也就變成西方列強的潛在反華基地。現在是徹底解決這問題的時候了。

 
文章編號: 20071121034018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5 ----------

 

信報財經新聞
P10  |  政策政情
2007-11-21

陳太:區選結果不影響立會選情

  泛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慘敗,但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圖左】認為,區選結果不會影響兩星期後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也不會拖累其選情,陳太強調,對選舉不敢掉以輕心,目前正積極為即將於周日舉行的第二次辯論會操練,她呼籲選民12月2日踴躍投票。  陳太昨天在民主黨張文光【圖右】的陪同下,前往寶馬山聖貞德中學參觀,並與學生真情對話,就政制、教育及環保方面交流。有學生提出對2012年實行雙普選有疑慮,陳太解釋說,雙普選是《基本法》對港人的承諾,加上推動民主發展是國家的政策,如果有機會,她會將市民希望2012年雙普選的心聲向中央反映。

  至於泛民在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中慘敗,會否直接影響她的選情,陳太不認為有很大的影響。她認為,泛民主派的失敗正正顯示,民主制度的可貴之處,在任何公平公正的選舉中一定有失敗者,泛民不要氣餒,下次捲土重來。張文光則表示,民主並非必勝遊戲,只贏沒有輸是獨裁,而泛民追求的正是一個可以落台的制度。他認為,泛民可以捲土重來,但必須更加努力。

  對於前廉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曾於九五年投訴,陳太買樓獲得銀行十成按揭,懷疑未得上司批准,可能觸犯防止賄賂條例,當時事件未獲處理。他昨天公開要求陳太及律政署作出澄清。徐家傑表示,不是要影響補選的選情,只是想澄清事件。陳太競選辦公室則表示,陳太當時已授權有關人士在報章作出回應。

  港島區另一候選人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則在網誌上表示,昨天與剛由美國回港的女兒談及選舉,認為香港在建立選舉文化方面仍須多加努力。其餘候選人包括柳玉成、李永健、蕭思江、蔣志偉、凌尉雲及何來■

 
文章編號: 20071121391008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6 ----------

 

頭條日報
P06  |  港聞
2007-11-21

特首今上京述職晤習近平

行政長官曾蔭權(見圖)今日前往北京述職三天,是他連任後,第一次向國家主席胡錦濤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匯報香港最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情況,預料他此行,亦會首度與主管港澳事務的新任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會晤。

曾蔭權今次訪京時間,適逢區議會選舉完結,外界一般估計,特首會向中央領導人匯報區議會選舉結果,並會就《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五年經濟、社會、政治規劃,向領導人作出匯報,至於正在諮詢的《政制綠皮書》,由於仍未有報告,並非今次準備討論的議題。

 
文章編號: 20071121904005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7 ----------

 

香港商報
B01  |  香港新聞
2007-11-21

區選失利馮檢基辭民協主席

【商報專訊】記者葉紹堅報道:民協在今屆區議會選舉失利,主席馮檢基引咎請辭昨晚獲中委批准。馮檢基昨形容,今次區選比98年輸得更慘,但不承認地區工作做得比民建聯少,只是歸咎於「選民變了」。目前,民協主席由副主席廖成利署任,並成立5人核心小組探討新方向,短期內亦會舉行多場反思會,最快在4個月內有結論。

副主席廖成利暫署任

民協在今屆區選只得17席,遠比上屆的25席少。馮檢基昨日在記者會上神情凝重,形容今次區選失利,比98年在立法會選舉全軍覆沒輸得更慘,可謂「斷纜」。他自言已經做了民協18年主席,是時候劃上句號,所以借今次令人失望的選舉結果請辭;他更稱:「馮檢基時代已經過去」!

傳統做法不符合新形勢

馮檢基說,已經盡力做好地區及選舉工作,但面對民建聯的對手仍然落敗,結果反映傳統做法已不符合新形勢,在技術層面輸給對手。他說:「選民變了。好多街坊今次都無投我票!」廖成利則以「科學選舉觀」形容民建聯的競選工程,透過精密分析,全方位去攻擊他們,令民協望塵莫及。

馮檢基又透露,在昨晚民協的特別會議上,沒有討論過明年立法會選舉部署,以及會否和其他「泛民」合併。他說,希望他的請辭能帶走「舊民協」,但又強調「舊民協」沒有錯,只是不符合新形勢。他說:「現已是結繭的時候,3年後會破繭而出!」

深水是民協多年來的大本營,多年來均為民協的譚國僑擔任區議會主席,但由於今屆區選只取得13席,僅及議席總數一半,令情況存在變數。不過,譚國僑表示,今次的情況與2000年相似,但當年還是由民協成員擔任主席。

設核心小組探討新方向

民協成立的5人核心小組,馮檢基任召集人,成員包括廖成利、嚴天生、譚國僑及許錦成,旨在探討新方向,而支部亦會於短期內舉行多個反思會,最快在4個月內有結論;而廖成利將會署任主席,直至明年初的會員大會選出新出席。

 
文章編號: 20071121001031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8 ----------

 

大公報
A11  |  港聞
2007-11-21

請辭獲接納結束18年主席生涯馮檢基:舊民協畫上句號

【本報訊】記者謝文仲報道:民協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遭到挫敗,在選前曾宣稱贏取少於二十五個議席即辭職的黨主席馮檢基,前日已提出請辭,並於昨日獲中常委接納;而剛勝出九龍城區選的副主席廖成利,將擔任署理主席一職。已擔任民協主席長達十八年的馮檢基表示:「馮檢基年代的舊民協已畫上句號,一個新民協將在三個月後出現。」

民協在今屆的區選中失利,派出參選的三十七人中,只有十七人成功當選,其中油尖旺區更全軍覆沒。而在爭取連任的二十四名現任議員中,只有十五人成功,即喪失了九個原有議席。

為區選失利鞠躬致歉

聲線略帶哽咽的馮檢基,昨日提到上述的區選成績時表示,當日凌晨不斷傳來落敗的消息時,「心都實晒」;他又對在自己領導下的民協區選失利,令支持者失望,感到歉疚。語畢隨即起身來一個深深的鞠躬。他表示,民協今次的失敗,並非是在於議席數目的多寡,而是他們與區內街坊的關係比前疏離了,很多原來支持該黨的居民都沒有去投票,這情況比起民協在一九九八年失去所有立法會議席的打擊更沉重。他又不肯評論對手究竟用什麼方法搶走原來屬於民協的鐵票,只表示對手對於區內居民的資料瞭如指掌,這是他們無法做到的。該黨下星期將召開反思會反省今次失敗原因。

馮檢基表示,今次是民協自一九八六年成立以來最大的挫折,自己必須負上歷史責任,故早前已向中常委請辭主席一職,而中常委曾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中常委日前開會決定接納他請辭,並由廖成利出任署理主席,直至農曆年召開會員大會改選新主席為止。

廖成利出任署理主席

此外,中常委同時又決定,會成立一個核心小組,成員包括召集人馮檢基、廖成利、嚴天生、譚國僑及許錦成五人。核心小組的工作主要包括︰一、如何面對區選出現的新形勢,舊有的一套地區工作模式已經不適用,必須研究如何繼續鞏固居民支持,並化成實質的選票;二、如何建立一個新生民協,帶領全黨踏出新路向。馮檢基表示,希望三至四個月後核心小組能整理出一份報告。

當被問到今次區選失利,會否影響該黨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部署,以及會否考慮與其他反對派政黨合併時,廖成利均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中常委未有討論相關議題。

現年五十四歲的馮檢基,自一九八九年開始即擔任民協主席一職,至今長達十八年之久;而他早於一九七六年已在深水區開展工作,曾歷任深水區議員、市政局及立法局議員。此外,他又是反對派內比較開明的人物,主張與中央政府保持溝通,曾擔任基諮會成員、港事顧問、臨立會議員等職。



 
文章編號: 20071121002006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9 ----------

 

大公報
B10  |  中華醫藥  |  身心自在  |  By 滿蓮法師
2007-11-21

修行的方法

周日,真是一個好日子,全港的區議會選舉在這一天舉行,而我們卻選擇了旺角的熱鬧中心地帶麥花臣運動場,舉辦了一年一度的佛光親子運動會。今年把活動推遲到這個月份,是為了避免春天陰晴不定的天氣,影響戶外活動的進行,而十一月份涼爽的氣候,相信可以提高大家對運動的喜愛。不過因為這個場地只是足球場,因此我們將所有的運動項目,經過精心的設計,將它與親子互動結合,除了一樣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外,更能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因此,昨天八百餘人中,總是充滿全家人共同成就一個項目的歡樂聲。

有人問我,佛教徒的修行,不是應該在寺院的殿堂中念佛、拜佛、禪修嗎?為什麼老是看我們走出殿堂,在戶外的體育館、公園、運動場、社區……等等地方在活動,而這些活動,究竟與修行有什麼關係?

其實,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佛在人間,弘法也在人間,而佛陀所說的教法,也都是因應人間的生活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因此佛法不是離開生活,再去尋找另一種不同的生活條件,而是需要在生活上去落實的。

就以運動項目中的球類運動來說,大部分的球類運動,都是團體活動性質,譬方籃球、足球、排球、橄欖球……都需要大家的合作及默契,才能完成一項任務。因此球賽中,除了自己的球技精湛外,更需要彼此的默契合作。而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無論做任何一件事,除了自己的能力外,更要有配合大家的心念,彼此之間相互遞補,融和才能雙贏。

投球的時候,力道的均勻,則關乎球能否進入目標,因此用力過猛或不足,都影響結果,同樣的,我們的人生就如同投球,如何能恰到好處的出手,才會有好的結果。

其次,運動比賽之中,總是會有勝負之分,輸贏乃運動場上常見之事,只是在這過程中,我們把它看成是一個運動,結果比較不會掛心,但我們的人生旅程中,各種的機遇,都會因為因緣的不同,有令我們滿意的結果,也會有讓人失望或痛苦的結果,這過程中,勝固然欣喜,敗也不要氣餒,如何充實自己、匯聚因緣,相信仍可改變現狀。

運動的目的,無非讓自己能有強健的體魄及耐力,相對的,運動比賽的過程,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則無法持續到比賽的結果,因此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我們的人生路上,如果什麼都具備,但身體的健康沒有了,則財富、青春、事業、能力、家庭……一切切都會歸於零。

諸如此類,加上佛心,結果的看法就不同,因此佛法就是要我們在各項的生活過程中,能用心去生活,用心去體諒、關心別人,用心去體會生活周遭的一切,如果我們懂得用心,就可以看到,運動場上與我的生命關係,看到家庭、事業、一切切的關係互動,並不是只有我而已,則能在過程中提起放下,一切自在。

(作者為佛光山內地與港澳地區總住持).

逢星期三出



 
文章編號: 20071121002024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0 ----------

 

星島日報
A16  |  政治
2007-11-21

泛民落敗無礙陳太選情

泛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大敗,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昨日出席公開活動時指不認為會因此影響補選選情,強調從來沒有掉以輕心選舉的成功,會繼續爭取市民的票。

陳太昨日在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陪同下,到跑馬地一所中學參觀並與學生對話,在場學生分別就不同議題提問。泛民主派在區選中落敗,而陳太獲泛民支持出選,主張在二○一二年進行雙普選。有學生問及泛民是次落敗會否影響她補選的選情,陳太認為不會,並指民主制度的可貴在於一個公平、公正的選舉。「在任何選舉中有勝、有敗,勝出的候選人要履行對候選人的承諾,真誠為市民服務……,敗者當然要檢討,但總有機會、民主黨可以捲土重來。」

另外,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最新的滾動式民調結果顯示,陳方安生保持四成九的支持度,葉劉淑儀則微跌兩個百分點,有三成二支持;兩者相距較日前稍為拉闊至十七個百分點。

記者潘淑麗



 
文章編號: 20071121003004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1 ----------

 

星島日報
F09  |  英文版  |  讀社論學英文
2007-11-21

務實主義重新抬頭

四年前的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成績驕人;今次區選結果卻剛好相反,除了說「七‧一效應」退潮外,今次選舉結果,又對香港市民的民情,有甚麼啟示呢?

區選揭盅,四年前的超級大輸家、導致主席曾鈺成辭職的民建聯,今次成為大贏家,所得議席比全部泛民主派當選者加起來還要多。和上屆比較,泛民主派失去了差不多四分一的議席,輪到民主黨和民協的主席提出辭職。

如此的逆轉,最多人歸因於「七‧一效應」的消失,甚至有人形容為「七‧一泡沫」的爆破。四年前經濟不景,沙士肆虐,加上「廿三條立法」的爭議,引發了七‧一大遊行,民主派乘勝追擊,在區選中重創執政聯盟成員之一的民建聯。今天社會經濟和就業環境大為改善,親建制政黨由背上「保皇」的負面標籤,變成參與施政推動社會的建設力量,處境遠較四年前有利。不過,社會大氣候的轉變,極其量是把各派放在同一平台上角逐,泛民主派卻在這個場景下輸了,所得議席不但比四年前大跌,比八年前的回歸後首屆區選也不如,「七‧一效應」並非唯一的原因

泛民坐失四年良機

四年前民心思變,以致一些沒有經驗的民主派候選人也輕易打敗對手,要是他們得勝後不自滿,努力做好地區工作,鞏固自己所得的市民支持,也許今次民主派輸得不會如此慘烈。可惜部分當選者白白浪費了這個機遇,另一邊廂民建聯卻臥薪嘗膽,繼續努力苦幹,四年後終於反敗為勝。

除了地區工作,還有競選策略。以民協為例,向來強調為區民做實事,但今次仍然輸了多個議席給民建聯,便有分析指出是民協戰拉長、資源不足而失利。此外,民主黨內也有勤奮服務地區多年的議員下馬。

值得留意的是,有部分尋求連任的區議員,竟然輸給沒有經驗的年輕對手,除了競選策略等因素,還可以加上一句「民心思變」。四年前民心思變,是針對政府。今時今日的民心思變,針對的卻是泛民主派。

高舉口號實績欠奉

選民給了泛民機會,泛民整體而言卻交不足功課,不但未能顯示自己搞好管治的能力,連在滿足市民的民主訴求方面,儘管口號悅耳,實際成就卻有很大落差。

市民希望民主步伐能夠向前,泛民卻是在每次政治改革討論中,都強求一步到位全面普選,以不信任和對抗的態度去「爭取」,結果次次都是原地踏步,成事不足,更在兩年前敗事有餘,否決當時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成為民主進程的絆腳石

港人既講究民生,也冀求民主,大家都希望實現普選,這個訴求沒有變,今次區選結果帶來的啟示,或許是務實主義已重新成為社會主流,甚至在政治領域一樣如是,在經濟、管治和社會穩定都有進展下,從政者現在要問,港人究竟只是要一步到位達致普選、抑或接受政制有共識的漸進式發展呢?經過今次的敗選,泛民主派除了檢討自己的地區工作和競選策略外,是否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爭取民主的部署呢?

(十一月二十日)

The revival of pragmatism

The pan-democratic camp did brilliantly in the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s

four years ago. Their success then was as great as their failure now. Apart from the

absence of the "1 July Effect", what do the recent election results tell us about the

public's sentiments?

The biggest winner this time was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DAB), which was the biggest loser in the last

election - a failure that led to the resignation of party chief Jasper Tsang

Yok-sing.

This time, the number of seats it managed to secure exceeded even the

number of candidates fielded by the pan-democrats, which lost almost a quarter of their

seats. It is now the turn of the chiefs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DP) and the 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DPL) to tender their resignation.

Most people attribute such reversal of fortune to the wearing off of the "1 July Effects", also described

as the "bursting of the 1 July Bubble", in reference to the 1 July protest march by a disgruntled public

frustrated by the economic slump, the SARS attack and the Article 23 controversy. Riding on such a

public mood in the last election, the democratic camp dealt a heavy blow on the DAB, a party seen by the

public as a part of the ruling alliance.

With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in the economy and employment since then, and the pro-establishment

party is no longer viewed negatively as "loyalists". Instead, it is seen as a positive forc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Hong Kong, to drive its progress. Naturally, this has put the party in a

more favourable position.

The reversal of the public's impression of the DAB would, at most, put it on the same footing as

the other parties. However, it does not explain the disastrous defeat of the democrats, whose total

number of seats has not only dropped below the level of the last election, but also the one before that.

Obviously, the "1 July Effect" cannot be the only factor at play.

Pan-democrats wasted four years of opportunities Four years ago, the people wanted change.

Hence, even inexperienced candidates of the pan-democratic camp could beat their opponents with

ease. Had they not become complacent and done their community work well, they would have

reinforced public support and averted the calamitous election results of this time. Unfortunately, the

democrats elected four years ago chose to waste the opportunities given to them, while the DAB worked

their way quietly out of bitter defeat and returned with a bang.

Besides community work, campaigning strategy has also played a role.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case

of ADPL, which is strong in community work but still lost many seats to the DAB. Some attributed this

to their over-ambitious strategy, which stretched their resources thin. Some DP members who had had

a solid track record of community work also lost their seats.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winners included inexperienced young candidates who took their seats

from incumbents seeking re-election. This shows that apart from campaigning strategy, another major factor

at play was "the people's desire for change." Four years ago, what the people wanted to change was the

administration; now, it is the pan-democrats.

Long on slogans and short on resultsThe electorate gave the pan-democrats a chance

to prove themselves. However, they have not done their job. Not only did they fail to prove their ability

to rule, but they have also fallen short of meeting the people''s call for democracy. Their high sounding

slogans contrasted starkly with their low real achievements.

The people want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to progress. However, the pan-democratic camp

insistence on getting full universal suffrage at once, and their distrustful and confrontational

attitude when approaching every discussion, has bogged down the process. By vetoing the

government's reform proposals two years ago, the pan-democrats effectively turned

themselves into a stumbling block on Hong Kong's road to democracy.

Hong Kong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issues that affect their livelihood; they also

aspire to democracy. Universal suffrage is everyone's hope, and this aspiration has not

shifted. Perhaps, what the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 results reveal is the rise of a new

pragmatism in Hong Kong, which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thinking, not only in

economic matters, but also in politics.

As Hong Kong is registering steady growth in its economy, governance and stability, politicians must

now find out what the people really want. Do they want full universal suffrage overnight, or do they

prefer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built on consensus? The election defeat should also prompt the

pan-democratic camp to do some soul-searching, not only on its work on a community level and its

election strategies, but also on its stance on Hong Kong's democratic development.(November, 20)

Vocabulary

resignation (n) - 辭職disgruntled (adj) - 不滿的、充滿怨氣的

slump (n) - 不景氣controversy (n) - 爭議

alliance (n) - 聯盟loyalist (n) - 保皇分子

disastrous (adj) - 災難性的inexperienced (adj) - 無經驗的

complacent (adj) - 自滿的over-ambitious (adj) - 太急進的

Useful Terms

pan-democratic camp - 泛民陣營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DAB) -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Democratic Party (DP) - 民主黨

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DPL) -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

high sounding - 冠冕堂皇的

翻譯:朗昕



 
文章編號: 20071121003036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2 ----------

 

明報
D05  |  時代  |  光明女樂  |  By 黃明樂
2007-11-21

最搶鏡的落選者

區議會選舉結束前半小時, 一直 報道不多的

大埔墟選戰忽然變了電視新聞頭條。

今年泛民派出了許多新面孔出戰建制派的橋頭堡。沒有龐大的財團支持,沒有無孔不入的動員機器;所持的,是一顆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

面對十二年來培植深厚親建制勢力的選區,以及坐擁議席八年的雙料議員,勤力,是唯一攻陷對方陣營的方法。人棄我取,現任議員還未及解決的,先替街坊辦個妥當。

身體力行告訴對手,連任,不是奉旨。心胸坦蕩又有朝氣的面孔打動了街坊,投下老懷安慰的一票。

大衛遇上歌利亞,賽前預測輸少當贏,豈料當日票站外民調數度叮噹馬頭。最後衝刺,但見鏡頭前雙料議員心神恍惚,在建制派的大師級人馬簇擁下催票,與四年前參選時的散漫判若兩人。

另一邊廂,新人繼續戰意高昂地在區內巡遊,呼籲街坊把握最後機會。訪問中,聲音沙啞了,眼神卻仍堅定:「多了選擇就有更多人出來投票,因為大家都想老社區有新希望。」點票結束,新人高票落敗,興奮得像勝出了;對手一把汗,臉容依舊繃緊。翌日謝票,新人受到了英雄式的歡迎,記者會上鎂光燈閃不斷,成為了「最搶鏡的落選人」。

這個情景,很熟悉。教我想起半年前梁家傑落選特首,點票後我們走在路上遇到夾道歡迎。

一場漂漂亮亮的敗仗,因為有志者鍥而不捨戰鬥到底。選舉機器縱可鞏固既得利益,收買不了鬥志和魄力。人心,站在努力和公義那一邊,走瞧。

(星期一至五見報)[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71121004009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3 ----------

 

明報
F04  |  中英通通識  |  (社評)
2007-11-21

開拓票源無心也無力民主派應借鑑葉國謙

這一次區議會選舉,民建聯所贏得議席,較他們所預估還多,這應是民建聯近年積極推動黨的建設和埋首地區工作的成果;民主派(尤其是民主黨)的潰敗,主要原因是他們仍然在吃老本,疏於地區工作。民主派要幡然醒悟,從最基礎做起,一要好好強化自己黨的體質,二要好好回應選民的要求,因為只有從根本做起、做好,找回壯大力量的泉源,才有可能掙扎再起。

民建聯今次打了一場漂亮的選戰,取得創黨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首要是他們極其重視地區工作。2003 年慘敗之後,民建聯於此不但未放鬆,輸了的人仍然留在當區工作,以顯示他們對街坊不離不棄的服務職志,觀龍選區的葉國謙就是最佳例子。民建聯上屆選舉失利的28 人,今年捲土重來,共有20 人當選,這樣的成績,是紮紮實實做好地區工作的成果。

民建聯今次大勝,與近年他們黨的建設有長足進展,大有關係。民建聯成員現已超過1 萬人,成為全港第一個「萬人黨」。黨員人數多,選舉工程中正是人多好辦事,配合地區工作做得細緻又深入,投票當日,各人分工仔細,催票方面的運作,幾乎是人盯人。民建聯可以動員的人力,其他黨派難望其項背。有人認為,民建聯這次選舉工作的專業程度,已經有「職業黨工」操持的影子,如果這個觀察合乎事實,則民建聯在選舉工程操作上,已經超前,其他黨派暫時難仿效,因為沒有那麼多資源和人手可供使用。

昨日民主黨選舉委員會主席李永達表示,這次選舉,完全未能了解和掌握對手的策略、組織和動員工作,是一個很大的教訓。民協馮檢基說到切身經驗時,有點不解的說,對手有區內選民的聯絡電話,工作人員直接帶領選民去投票等,可見他還在思考對手的工作,怎麼可以做得那麼細緻。由李永達和馮檢基的說法,顯示民主派意識到民建聯於選舉工作操作方面,已經超越了他們。

這是好的認知,起碼知道在技術層面的「死因」。

投票人數8 年增四成

不過,昨日民主派承認失敗之餘,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認為「敗在拉票動員能力不足」,李永達也歸咎「無法把支持度轉化為選票」,他們都在現場實戰,有這樣的初步結論,相信一定有其理據。但是從1999 年和今年投票人數的變化(2003 年有七一效應,並非常態的選舉,因此不作比較),我們認為也能夠說明一些情:那就是民主派可能面對票源不足、再動員也是徒勞的問題。(待續)2007.11.20

 
文章編號: 2007112100401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4 ----------

 

明報
A31  |  觀點  |  精裝君王論  |  By 蔡子強
2007-11-21

泛民20 年來最大敗仗

選舉往往存在「鐘擺」效應,當今次選情向一方傾斜,到下一回,選情便會盪向相反一邊。03 年區議會選舉,泛民因七一效應橫掃,到了今屆,便要嘗到勝利得來太易的苦果。

4 年前,因為「民主告急」,選民曾經因此給了泛民一個機會,但4 年來,泛民卻沒有好好把握,在民主之外,做好地區工作,結果,4 年後,他們才發現自己要面對的,已經是一個極可怕的敵人。

「鐘擺效應」與「龜兔賽跑」

民建聯是個韌力十足,更重要是,財雄勢大的政黨,上屆因七一而輸掉的選區,仍能提供資源讓落選者繼續在原區打拼(甚至索性僱用他們),力求輸人不輸陣,及以雄厚資源壓倒對方。我說過其中一個經典例子,一定是富榮的鍾港武,他先後兩次輸給強勁對手涂謹申,結果經過「八年抗戰」後,終於吐氣揚眉。葉國謙的情也是大同小異。

結果在「龜兔賽跑」中,泛民雖然最初放離對手,但因為之後的鬆懈,被對手愈追愈近,在政府民望高企、社會氣氛和諧的政治氣候下,政治議題難以奏效,最終被迎頭趕上。如今對方一個黨擁有的115 個區議會議席,便多過泛民幾個黨加起來的總數。選舉如鐘擺的其中一個理由是,當選民給了你一次機會,你不好好把握,下一次,他們是會以手中的選票來懲罰你的。

泛民如今要面對的,正是類似民建聯在03 年的惡劣處境,但不同的是,卻不似得對手般可以靠雄厚身家,東山再起,反而在財政緊絀的情下,要面對因議席縮減令地區資源亦大為收縮的難題,這對將來的選舉、推動社運和地區發展,都會帶來很大的樽頸和難題。

上屆區選泛民出現了一批政治新貴,他們憑七一效應輕易上位,但當中很多人卻低估了當一個區議員的難度,亦沒有足夠準備去揹上地區工作的重擔。他們當中有些人,譏諷傳統民主派只曉得搞些蛇齋宴、旅行、通渠等瑣碎地區工作,聲稱自己反過來卻要做一些高層次的民主播種工作,提升選民的水平和視野。其中的表表者,莫如是「公民起動」和何秀蘭。

理念空談Vs 地區工作

但4 年後,這些「民主理念派」、「民主農夫派」, 相對那些「民主實幹派」、「地區工作派」,究竟又做了些什麼出來呢?

上屆區選「公民起動」共有4 名候選人勝出,其中一位鄭其建業已退出,剩下3 位:陳耀輝今屆其渣甸山選區早已拱手讓出,沒有泛民候選人願意接手;至於金佩瑋其接棒人魏基樂,則以577 票大敗給對手李碧儀1080 票;至於何秀蘭自己,上屆力克葉國謙,摘下觀龍議席,曾經好不風光,其實憑區議員的資源,如果能夠好好踏實工作,4 年後本可為泛民奠下穩固的基礎,但今屆葉國謙卻拿下2702 票,比上屆的1805 票高出足足五成,投票率低只能解釋己方得票率低,並不能解釋葉拿多的900 票,我相信是有大量對何秀蘭的抗議票,投到葉的身上。

究其原因,是因為何秀蘭根本無心地區工作,泛民中差不多人盡皆知,結果在拿下葉國謙後,便甩掉觀龍,到臨近選舉,自知街坊心存怨憤,全無勝望,亦無泛民中人夠膽接手這個爛攤子,於是才在選舉前兩三個月,臨急臨忙找人接棒出選,好讓自己有個似樣的下台階。倉卒至此,慘敗本來可期。

「觀龍式」的政治投機

何秀蘭在整件事中責無旁貸,她為泛民立下一個很壞的形象,令選民(尤其是觀龍區的)誤以為泛民選舉前口口聲為民主,選舉後則無影無蹤。這不是泛民中的單一例子,但這裏我不想向傷口進一步灑鹽。

觀龍給泛民的最大教訓,就是以後一定要杜絕類似的政治投機。你可以因為某些政治需要和理由參選,甚至空降;但在此之餘,你亦要對選民有起碼的政治道德和責任,必須做好一個議員的本分,爭取民主不是拿來「過橋抽板」的藉口。

我佩服我的朋友陶君行,因為他證明「推動民主」和「做好區議員本分」,兩者本來就沒有什麼矛盾。

另一方面,上一屆,泛民因為七一後贏得大批額外議席,結果不單在傳統強區葵青及深水過半,贏得區議會正副主席,更在灣仔也一併拿到正副主席、油尖旺拿到主席,以及在北區和九龍城拿到副主席。筆者當時曾撰文提出,泛民應好好把握地區變天這機遇,幹出一番成績,讓公眾對泛民的管治能力建立信心。但結果,4 年來,除了黃英琦在灣仔做得有聲有色外,別的幾個區一樣依然故我。

十年如一日的「民主告急」

所以,到了危急關頭,泛民手中並無什麼好牌可打,便只能十年如一日,繼續打出「民主告急」這張牌。結果,市民救了你幾次,終有一天也慢慢會問,民主派告不告急,與我何干?救不救你,4 年來地區又有什麼改變?慢慢地選民對這種「告急」不能不感到麻木,結果就成了「狼來了」的故事。

(後記:很多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但為了不影響選情,所以選擇在選舉後才發表。) 【區選死因系列之一】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文章編號: 20071121004014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5 ----------

 

明報
A31  |  觀點  |  By 黃偉豪
2007-11-21

香港真太悶

呂大樂出版了一本名為《四代香港人》的書,帶出香港世代之間的衝突,特別是現今仍緊握權力的五、六十世代,以及在不斷努力、苦苦等待仍未有出頭日的三、四十世代,引起不少迴響和共鳴。

雖然呂大樂是社會學家,但他提及的世代衝突又豈止於一般的社會生活層面,政治上又何嘗不是?

就以今屆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為例,兩大陣營的候選人,仍是五、六十歲甚至70 將近的世代。這一代的最大問題,是有一種「捨我其誰」的心態,不慣沒有緊握權力、不再成為水銀燈下萬眾目光焦點的寂寞歲月。對於一般人,一向以為最難做到的是爭取權力,但原來對於社會上德高望重的人來說,最難做到的反而是甘願放棄權力。

建制派有以上的心態,不足為奇,真正令人費解的是,為何在民主派內,也有這類心態的五、六十世代存在。叫人沮喪的是,正當一些曾叱吒風雲的人物仍留戀權位,霸佔立法會議席,有些投入了民主工作十多二十年的三、四十歲世代,仍只能停留在區議會選舉的層次,有些不幸的,更在今次泛民大敗的區選上失去議席,自己還未上位,就已被人取代,只能嘆一句生不逢時。

從爭取民主的角度,五、六十世代對於權位的執著和難捨難離,早已超出個人操守的層次,成為阻礙香港進一步民主化的重大絆腳石。與擁有權力的建制派談開放政制,爭取民主,等同與虎謀皮,必須先具有足夠的政治實力。但在先天不足的情下,泛民唯一可以儲足足夠的實力,迫使當權者最終跟他們談判,就是要釋放所有在現有建制下一切被排斥的力量,把它們融合集中,成為一股有組織的強大力量。

沒世代交替,何來政治發展?

換句說話,包容和寬大是泛民主派賴以生存和壯大的重要原則。而拒絕世代交替,這種既自私又自大的行為,正正和以上的原則背道而馳。

在選舉期令人感到最諷刺和虛偽的畫面,莫過於五、六十世代的候選人與年輕人會面,鼓勵年輕人多關心社會,參與政治。但在沒有世代交替下,這些年輕人面對的只是一個提供十分有限政治機會的悶局。既然政治地位永遠是由同一個世代霸佔和壟斷,政制是否民主又對年輕人有何分別?

三、四十世代的失望離場,與年輕人的政治冷感,成為了香港一個可悲但合理的政治現象……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

 
文章編號: 20071121004014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6 ----------

 

明報
A08  |  政情
2007-11-21

深水耕耘逾20 年為區選辭任民協主席民協馮檢基年代結束

【明報專訊】紮根基層的民協在區議會選舉中失利,馮檢基昨日決定辭去連任了18 年的主席一職,暫由副主席廖成利出任署理主席。在地區受重創,民協即將成立一個5 人核心小組,檢討選舉失利的原因及尋找民協新路向。馮檢基說,他的辭任,標誌「馮檢基年代」的過去、「新民協」的來臨。

當被問及來年會否繼續參選立法會時,馮檢基表示,中常委前晚未有討論,現時未有定案,將交給核心小組討論。

民協在新一屆區選中僅得17 席,較上屆的25席大減8 席,得票率只有45.9%,未能達到原定目標。馮檢基前日向中委會提出請辭,中委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會上個別會員及中委成員曾予挽留,但馮檢基去意已決,中委會只有接納要求,並將於明年農曆新年的會員大會中選出新主席,暫時由廖成利署理主席一職。

馮檢基說: 「作為民協負責人,今次比98 年立法會選舉全軍覆沒更沉重!是參政以來最大的打擊!」他表示,民協選舉失利,他要負上政治責任,故提出辭任黨主席一職,而他的辭任,亦標誌「舊民協」的過去。他形容,自己辭任只是「在牆上搣甩一些舊的灰」。

將領導核心小組檢討新形勢

他總結今次選舉時說,過去傳統重及建立地區功績的方法已失效,以往的原則及價值觀已不適用於新社會,今次選舉反映民協的政績爭取不到民心,而今次選舉中,很多原本支持他們的選民,都沒有投他們一票。

他稱,對手用很大量的人手做選戰及網絡,資源較他們多,過去他們採取從「倉底(地區基層)做起」、在選舉中靠「明星效應」等傳統方式去拉票,已經過時,泛民主派亦應檢討。

他透露,未來會領導一個核心小組,成員包括秘書長譚國僑、副主席廖成利、區議員嚴天生及許錦成,檢討選舉失利原因及評估未來新形勢,亦會帶領民協尋找新路向,預計農曆新年後會有建議及報告書。

對手「選舉科學觀」成功催票

廖成利以「足球隊」來形容馮檢基辭職一事。

他說,民協就像一支足球隊,有團結精神,若有人不參與,其他人就要補位,共同進退。

他形容對手在今次選舉中,在「選舉科學觀」的推動力下去「催票」,針對每一選區的情去動員,對手亦似乎很了解選情,能動員上樓叫未投票的人投票。

18 年

民協馮檢基(中)辭任當了18 年的主席一職,並向民協支持者鞠躬道歉,感謝他們一直以來的支持。右為副主席廖成利。(曾國宗攝)

 
文章編號: 20071121004023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7 ----------

 

明報
A08  |  政情
2007-11-21

投票日被圍譚香文報警

【明報專訊】在區議會選舉中落敗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香文,昨日和黨友梁家傑到黃大仙警署報警,指在周日投票日當晚,被對手蔡六乘的助選團包圍,令他們人身安全受威脅。

事件緣於譚香文和蔡六乘站在票站前的禁止拉票區,後來梁家傑走進該區,引來蔡的助選團不滿,圍罵他們。梁家傑昨說,當日被對方助選團以粗言穢語指罵,駕車離開時又被人拍打車窗。譚香文在黃大仙龍星選區中,以2444票比2654 票敗給蔡六乘。



 
文章編號: 20071121004023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8 ----------

 

文匯報
A12  |  香港新聞
2007-11-21

為選舉失利辭職 廖成利暫掌主席職馮檢基:民協不再掌握民心

 【本報訊】(實習記者 許雅爾)擔任民協主席18年的馮檢基,為今屆區議會選舉失利請辭,並向支持民協的市民鞠躬致歉。他稱,這是自己參政以來受到的最沉重打擊,故拒絕中常委的挽留;他認為,一些民協傳統的支持者都轉投票給對手,顯示傳統的參政政策出了問題,他會領導黨內的五人核心小組探究選戰失利的原因,並探討未來民協的新路向。

 民協在區議會的席位,由上屆的25席跌至今屆的17席。昨日,馮檢基連同副主席廖成利、嚴天生和秘書長譚國橋召開記者會總結區選結果。馮檢基表示,對於未能領導民協,以致在今屆的區選中慘痛地落敗,而公開鞠躬致歉,並拒絕中常委的挽留,堅決辭掉主席的職位,為擔當了18年民協主席一職的「馮檢基年代」劃上句號。

打擊最沉重 率小組尋敗因

 在檢討失利原因時,馮檢基首先強調民協已經盡全力,今次民協在選舉中落敗的主因,在於對手在策略、資源及人力上均佔優勢,有驚人爆炸力,加上深水遷入了很多操普通話口音的新移民,才會影響選舉結果。

 他又稱,民協在地區協助公屋居民及扶貧等的工作已有20年之多,無人能質疑民協以往的政績,更不明白部分選舉的對手可在短時間的地區工作後,就可以擊敗民協,因此對選舉結果表示感到很失望。他指「選民改變了,我們已經斷了纜」,又指民協已經再掌握不住民心:「失望不在乎贏輸,而是失去支持者,一些以往支持民協的選民都投對手一票。」

支持者轉投對手最失望

 他強調,民協的路線沒有錯,只是傳統的參政政策出了問題,期望在「新民協年代」要改變以往傳統的價值觀,否則便不足以應付目前的社會需求。他希望,自己辭職可為民協帶來新氣象,並會領導黨內的核心小組了解選戰失利原因及舉行反思會,探討未來民協的新路向,大概3至4個月後提交報告。

 馮檢基辭職後,民協署理主席一職將會由副主席廖成利擔任,至稍後的會員大會再改選新主席。



 
文章編號: 20071121005007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9 ----------

 

文匯報
A12  |  香港新聞
2007-11-21

稱區選被包圍 譚香文報警

 【本報訊】(記者 葉詠儀)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落敗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香文,聯同該黨九龍東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前往黃大仙警署投訴。他們聲稱,在區議會投票日晚上被對手的助選團包圍,人身安全受威脅,未知有沒有選民因為事件而無法投票。譚香文又說,由於擔心會被襲擊,故未完成點票便離開票站。至於是否向選管會投訴,或提出選舉無效的申請,她表示尚未決定。

 譚香文在黃大仙龍星選區參選,最後得票2,444票,對手獨立人士蔡六乘得2654票、盧海鵬得366票。



 
文章編號: 20071121005007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0 ----------

 

文匯報
A12  |  香港新聞  |  政經人語
2007-11-21

臥薪嘗膽者生 文過飾非者亡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本港政黨各得一張「成績表」,勝敗得失,市民看得清楚,各政黨也自會檢討。民建聯勝了,不驕傲,聲言要把服務市民的工作做得更好;民協成績滑落了,主席馮檢基不顧黨員挽留堅持辭職,且決定成立小組為該黨重找定位;輸得最慘的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說辭職,一挽留就留下不說,分析敗因時竟是一句「不是我們無能,是敵人太強。」……政壇高人「賽後檢討」說到這一切,感慨地說一句:「臥薪嘗膽者生,文過飾非者亡,古今無例外。」

 政壇高人說,今屆區選重新劃分各大政黨的政治版圖,民建聯得以報捷,實是03年區選失敗後痛定思痛、力求振作的結果。相比之下,反對派近年沉醉於「政治、民主至上」的虛幻勝利中,黨爭頻仍、山頭林立,疏於地區工作,尤其是民主黨更是內鬥嚴重,終於在區選中嘗到兵敗如山倒。

 高人直言,客觀地說,民建聯03年失利於區選,很大程度上是受「七一效應」的泛政治化所累,所謂「形勢比人強」,可說是「非戰之罪」﹔但當年民建聯主席曾鈺成堅拒眾黨友挽留,毅然辭職,為失利承擔責任。今屆區選,民協主席馮檢基亦忍痛引退,鞠躬向支持者道歉,期望民協未來能以新形象面對市民:「作為一個黨魁,無論什麼原因,既然無法領導政黨打一場漂亮的選戰,便為失利選情承擔,這是作為黨魁的政治品格。」

曾鈺成03年承責 民建聯奮起

 政壇高人坦言,這其實不僅是黨魁個人的問題:「為選情問責,顯示的是面對問題、總結失利教訓的態度,是力圖新生的一個起點。

 已置死地而不知凶險,這個政黨有何希望從低谷奮起?」但觀乎民主黨何俊仁及其黨友的言行,實在令人無法不生疑:「何俊仁說已向民主黨中委會請辭,但最後卻以要迎接明年立法會選舉為由,願意接受中委會的挽留,這個說詞真是讓人欷歔。」

 他又說,其實看看民主黨現況,衰亡徵兆處處:何俊仁接受挽留續任主席,顯示民主黨內欠缺有能力、肯承擔的領導人物,沒人肯在風雨飄搖中接手「爛攤子」;該黨不知三省其身,反而埋首沙堆,歸咎其他政黨的動員力太強,亦顯示政黨如一盤散沙,喪失發展動力。

民主黨無人肯接「爛攤子」

 政壇高人表示,民主黨由全盛時期慢慢走向沒落,套句學者所言,既是空喊政治口號、為反對而反對的必然結果,也是內部不思進取、「老本吃盡」的外在體現。高人笑指,民主黨過去多年黨內醜聞頻仍,黨員質素備受質疑,黨內派系林立,而該黨領導層只知鞏固個人權位虛名,第二、三梯隊上位無望,而不時出現少壯派出走、退黨的情況。

 今屆區選的失敗,說起來是一個警示和一次機會,可嘆民主黨領導層完全不懂反省敗因癥結,「有危有機」恐怕就會是「有危無機」了! ■本報記者 明言



 
文章編號: 20071121005007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1 ----------

 

文匯報
A12  |  香港新聞  |  豐收有因
2007-11-21

區選「大翻身」 馬力遺願得償

 民建聯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頻頻報捷,除了一批對社區不離不棄、今年捲土重來者得到應有回報外,一批年輕有為的新面孔亦在選舉中湧現。民建聯中人坦言,由03年重挫後一路走來,道路崎嶇不平,現時得以吐氣揚眉,有賴黨內上下一心。而區選取勝,亦可告慰已故民建聯主席馬力(見圖)的在天英靈。

風雨中茁壯 洗03年落敗恥

 他提到馬力在上屆區選失利後,臨危受命,在04年帶領民建聯走出低谷,頂病體與民建聯共同進退,更定出建立跨階層政黨的發展路向,積極鼓勵年輕人加入民建聯,並培養年輕人接班。馬力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天,仍然關心民建聯的發展,希望其能夠在風雨中茁壯成長,並一洗03年區選落敗的前恥,打一場「翻身戰」。如今民建聯區選的勝利成果,可以說已一償馬力遺願。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鑑林在網誌中則希望黨員勝不驕而敗不餒,繼續落實做好地區工作。他指出,民建聯由上屆得勝率僅31%,大幅提高至今屆的65%,更成為最多議席、最高當選率及唯一議席遍及18區區議會的政黨,成績令人鼓舞。他續稱,民建聯痛定思痛,從失敗之後重新站起來,重新得到市民的支持,都是這4年間各候選人默默耕耘而得來的。

付出努力汗水 獲市民認同

 他坦言,民建聯的成績得來不易,因不能像對手般光靠政治明星「撐場」就可讓居民認識;也不光靠空喊爭取民主的口號就獲得選民認同;更不能在議會裡面吵吵鬧鬧就得到市民支持。民建聯有的是為市民服務的熱誠、扎實的地區工作和實事求是的精神,相信這一點大家都能感同身受,而過去大家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市民都是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才能最終得到市民的支持和認同。



 
文章編號: 20071121005007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2 ----------

 

文匯報
A13  |  香港新聞
2007-11-21

陳太指不欲被稱反對派

 【本報訊】獲反對派陣營支持出選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聲稱,不希望被標籤成為反對派,又指大家都是有商有量,抱積極態度做事,並非為了對抗而對抗。對陳方安生言論間刻意與反對派劃清界線,政界人士質疑,陳太既向反對派「埋堆」,又聲稱自己不是反對派,又說期望能夠扮演中間人角色,欲與中央保持溝通,言行可謂自相矛盾。

政界人士責言行矛盾

 陳方安生昨日探訪北角寶馬山一間中學與學生對話時又稱,若有機會現身中南海,與中央領導人對話,自己定會積極反映港人對普選的訴求。她多次強調,雖然自己堅持原則,但絕非完全不聽別人意見,因為沒有一個人100%永遠都是對,個人完全可以與其他59名立法會議員互相合作。

 對於在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中,反對派失去了大量議席,陳方安生認為,選舉結果一定會影響港島區補選的選情。她又稱,民主制度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可以公平地參與選舉,只要選民踴躍出來投票,民主運動就已經勝利:「這不是贏取議席多少問題,就算失敗,可以捲土重來,這亦是我給反對派的贈言。」

 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候選人還有柳玉成、李永健、蕭思江、蔣志偉、凌尉雲及何來。



 
文章編號: 20071121005008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3 ----------

 

文匯報
A13  |  香港新聞  |  投票率低
2007-11-21

葉劉淑儀: 港須努力建選舉文化

 區選剛過,各政黨忙於總結選果。對於今屆區議會投票率不高,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以女兒在美國競選學生會幹事的經驗為例,指出美國即使是學生會選舉,同學的投票情況亦十分踴躍,相信這與美國深厚的民主傳統有關,而香港看來還要在建立選舉文化方面多加努力。

 葉太在網誌中提到,女兒榮欣返港,剛好遇上區議會選舉,更為曾經在美國照顧她的大哥哥陳岳鵬打氣,為他輸送食物,整天忙個不停。但女兒觀察區選,覺得投票率實在不高,因為有些選區只有千多人投票,而一些美國公立學校的學生組織選舉,往往有幾千個學生投票。



 
文章編號: 20071121005008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4 ----------

 

蘋果日報
A04  |  要聞
2007-11-21

徐家傑充左派「打手」 提14年前舊聞抹黑陳太

【本報訊】左派抹黑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行動昨天揭開序幕,左派組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地區董事局副主席徐家傑昨天擔當「打手」,高調重提一宗14年前發生、有關陳太買樓的「陳年舊聞」,質疑她當年以低價買樓涉及利益輸送。泛民主派認為徐的抹黑意圖相當明顯,呼籲市民認清左派的詭計。記者:雷子樂、許偉賢

據了解,左派早在區議會選舉前已經部署抹黑陳太行動,但為免影響區選結果,延至昨天才「爆大鑊」,預料12月2日補選投票日前,有關抹黑行動仍然持續,而且不會由政團或政黨出手,以增加抹黑內容的「公信力」。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也指,早料到左派在區選後會發動抹黑陳太攻勢,相信左派會利用市民認為是中立的傳媒機構或人士發動輿論抹黑戰,藉此拉低陳太民望。

廉政公署執行處前副處長徐家傑,過往經常在報章撰文批評民主派。昨天他在記者會重提舊聞,指陳太93年以780萬元購入半山司徒拔道玫瑰新村單位,但該屋苑同一面積坐向的另一單位當時成交價卻為930萬元,質疑陳太平價買樓是否涉及利益輸送。

政府早已解釋沒違規

他又指金融管理局同年曾向銀行頒佈樓宇按揭不得高於七成的指引,陳太卻能向恒生銀行取得十成樓按,加上她當時與丈夫以「益超公司」名義收購持有該物業的「發財有限公司」,外界至今無法得知陳太購入單位或買進「發財公司」的實價,認為有關交易「極不尋常」。徐自稱95年曾就有關買賣向當時的律政司馬富善發信要求徹查,但未獲回覆;昨天則以「納稅人」名義向陳太及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發公開信,要求陳太澄清及律政司查明真相。資料顯示,95年向陳太提出有關質疑的同樣是徐家傑本人,當日報道刊出後,港英政府高層曾向外解釋,指當時任布政司的陳太沒有違規。陳方安生競選辦發言人昨回應時強調有關事件屬舊聞,各報刊95年早有報道,拒評事件是否涉及抹黑。律政司發言人則回覆指,任何人如要舉報與罪案有關的事宜,應向相關執法部門聯絡。

料已踏入抹黑高期

徐家傑被問及選舉期間將陳太的舊聞公之於世,是否意在影響選情時,予以斷然否認,辯稱「我都係見專欄作家王岸然報紙再寫呢單,之後好多記者打問,咁我又馬尼拉返到香港,先至一次過澄清。」他堅持此次爆料無受任何人指示。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卻認為事件「好可笑」,「90年代陳年舊貨,?家再出講,又冇新,擺明係抹黑啦。」他預料往後兩星期是陳太被抹黑的「高期」,「如果選民係真正支持陳太,就唔會俾人唆擺就唔支持,(左派)咁做只會對佢有反效果。」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最擔心左派陣營會以文革式手法,利用輿論圍攻陳太,希望市民不要中計。

不折不扣的「隱形左派」

【本報訊】徐家傑表面上與傳統左派政黨保持距離,但實際上他可算是個不折不扣的「隱形左派」,曾被指與國安扯上關係。徐家傑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地區的董事局副主席,該會總部設在北京,會長正是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回歸前,徐家傑在廉署工作,官至執行處副處長,是當時廉署內最高級的華人官員,被視為「明日之星」。他在93年11月突然被廉署終止聘用,事件引起極大震撼,當時的立法局就炒徐事件展開聆訊,爆出他與有背景人士過從甚密。聆訊的最後結論是有關解僱決定合理。

被炒後常批評廉署

徐家傑被解僱後,常高調批評廉署的查案手法。廉署在98年曾解僱四名調查員,理由是他們在97年12月曾跟徐家傑晚膳,懷疑席間向在場的內地國安人員洩露廉署機密。他同時熱愛泰拳,是香港拳擊總會永遠榮譽主席、坤青武泰拳術社總監。

 
文章編號: 20071121006000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5 ----------

 

蘋果日報
A04  |  要聞
2007-11-21

陳方安生:民主派不應氣餒

【本報訊】對於泛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大敗,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昨日到訪一間中學後表示,不覺得泛民今次的區選結果,會對是次補選造成影響,「有關呢個補選,我從來都冇掉以輕心,緊幾個星期,我會全力以赴,盡量爭取市民支持。」陳太回應學生提問時又指,真正民主的選舉,不會有人永遠勝出或永遠失敗,「所以民主派唔應該氣餒,總有機會捲土重來。」

積極為論壇作準備

陳太昨日到訪北角聖貞德中學,與該校師生交流有關母語教學、通識教育、政改及環保的意見。對於民建聯表明會在區選後,全力動員18個地區支部為其對手、前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助選,陳太稱,從不低估今次選舉的難度,又指近日已積極為第二場公開論壇作準備。被問到是否有信心時,陳太說:「我會準備充足。」根據本報有份贊助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最新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民意調查顯示,陳太的支持度保持在49%,葉太支持度則由原來的34%跌至32%,兩人最新差距為17個百分點。

滾動民調(18-20/11/2007)假如聽日係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你會投以下邊一位候選人?

1.柳玉成不足1%2.李永健不足1%3.蕭思江不足1%4.葉劉淑儀32%5.蔣志偉不足1%6.凌尉雲不足1%7.陳方安生49%8.何來1%全部都唔選6%未決定/唔知/難講12%受訪人數:687資料來源: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文章編號: 2007112100600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6 ----------

 

蘋果日報
A04  |  要聞
2007-11-21

為區選失利辭黨主席職並鞠躬致歉 馮檢基:舊民協已成過去

【本報訊】今次區議會選舉中遭民建聯攻入「老巢」的民協,擔任主席18年的馮檢基,昨日拒絕中常委挽留,辭去主席一職,並為今次選舉失利,向支持者鞠躬致歉,馮哽咽說:「舊民協已成過去,馮檢基年代過去。」副主席廖成利則領導一個核心小組,檢討今次大敗原因,為民協「翻新」,否則民協在明年立法會選舉「必死無疑」。

服務深水至今31年的民協主席馮檢基,昨日與副主席廖成利、該黨區議員嚴天生、譚國僑等召開記者會,總結民協區選結果。馮檢基交代民協過去為居民服務的往績後,即神色凝重地表示,前日經中常委開會後,決定拒絕中常委挽留,辭去主席一職。

慨嘆幫人也不獲支持

馮檢基眼泛淚光說:「作為民協負責人,我覺得要承擔今次責任,舊民協已成過去,馮檢基年代過去。」對於今次民協慘敗原因,馮認為並非敗於地區工作不足,而是由於民協和街坊的關係出現劇變,「我最難過,係街坊同民協距離疏遠。」馮坦言,難以明白街坊為何會出現上述改變,他指選舉洗樓期間,有在他協助下和內地兒子一家團聚的街坊,表示十分感謝他幫忙的同時,表明不能投票給民協,並指要改投馮的對手民建聯范國輝,「原來就算幫人搵番個仔,都唔會得到支持,呢個我好難明白。」

五人小組制訂新策略

民協今次在九龍西地區只取得約37,000多區會選票,較03年立會選舉中,馮、廖兩張名單合共60,000多票少近一半。廖成利承認,是次大敗令民協的地區樁腳受損,該黨來屆立法會難再如上屆般派兩人出選,只望守住立法會一個議席。廖又指,若民主派仍停留在派傳單和靠明星效應拉票,「緊立法會選舉肯定必死無疑。」民協將成立五人核心小組,由各支部到訪37個選區,就當地的地區情況及政治形勢制訂新策略,預計在農曆新年前有結果。民協今屆區選只獲17議席,減少了8席,深水3個議席被民建聯攻陷。

民協歷史:堅持服務深水基層

民協全名為「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1986年由一班深水區社工及地區人士成立,馮檢基1989年即擔任民協主席,可以說民協發展歷史,也是馮檢基的歷史。民協以「促進民主、改善民生」為口號,主力協助低下層解決生活困難,令到民協在深水建立廣闊及深厚的人際關係網絡,也成為馮檢基日後進身議會的最大本錢,並且在1991年透過直選進身立法局。馮檢基相信地區工作對民協扎根深水十分重要,所以民協區議員、地區幹事長時間留在深水接觸市民,令民協成為區內最有實力的政治團體,就算其後成立的民主黨、民建聯,較民協有更多資源,也無法動搖他們在區內勢力,令馮檢基更堅持密集式地區服務,認為這才是累積選民支持的最好方法。

曾有四人進身立局

回歸前立法局擴大直選議席,一度令民協在立法局內有四名議員,當時馮更想將民協政治力量,擴展到深水區以外,可惜因馮檢基奉行「又傾又砌」政治路線,加入北京成立的臨時立法會,結果遭民主派批評。98年回歸後首屆立法會選舉,民協大敗,只能保住馮檢基一席,民協也放棄擴張路線,只守住深水老巢。本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71121006000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7 ----------

 

蘋果日報
A10  |  專欄專論  |  社評  |  By 盧
2007-11-21

蘋論:民建聯將會一黨獨大?

中聯辦、民建聯這一回真的立了大功,北京中央政府大概該好好獎勵主事的官員、黨員了。可不是麼!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民建聯不但超額收復○三年的失地,成為地區上的第一大黨。單是民建聯本身的議席已有一百一十五個,再加上它的同盟如公民力量及一些隱形左派,民建聯在區議會的席位超過三分一,比其他所有主要政黨包括民主黨、公民黨、民協、自由黨、社民連、前等加起來還要多。換言之,民建聯在今次區選後已成功建立起一黨獨大的政治局面,把所有政治對手遠遠拋離在後面。這怎不是一件大功勞呢?除了建立起一黨獨大的局面外,民建聯更透過今次區選成功重挫各主要對手,把其他政黨的領袖及接班人逼得下台的下台、辭職的辭職,無處容身的無處容身。民主黨負責選舉工作的李永達先生在區選後已引咎辭職,出任民協主席十八年的馮檢基先生也在昨天辭去主席職務以示負責;不少由政黨培養的第二梯隊成員如張賢登、蔡耀昌、陳家偉等則因失去議席而前途未卜,未知能否捲土重來。民建聯能把其他政黨的主將、新生力量打垮的「戰績」,怎不是一件大功勞呢?毫無疑問,民建聯能成功翻身,能成功建立一黨獨大的局面跟它積極加強地區工作,積極建立嚴密的地區聯繫及動員網絡有一定的關係。今次成績欠佳的政黨肯定要吸取今次區選的教訓,肯定要好好檢討本身的工作模式,選舉策略、跟選民的聯繫等。但是從今次各區的選舉情況及一面倒的選舉結果來看,地區工作、地區政績只是部份原因,選民結構的轉變,政黨資源的多寡更為重要。誰都知道,回歸以來香港的人口增長主要動力是內地的新移民;以每天一百五十個單程證名額計算,一年就有五萬多人。十年下來就有五十多萬人。這批新移民逐步成為選民後,自然會改變整體選民的面貌,自然會改變選民的傾向及政治選擇。而新移民越集中的社區,這樣的改變越大。就以今次區選為例,政治版圖改變最大的,往往是新移民較集中的地區如新界西、新界北、九龍西、九龍東等;相反,新移民較少的地區如港島的變動則不大,民建聯並沒有得到額外的甜頭。此外,區議會選區選民人數少,很多選區只有二、三千人,新增的新移民票源便很容易可以左右選舉大局。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政黨中,民建聯有絕對的優勢開發這些新票源。首先,民建聯及它的夥伴──工聯會在內地有很強的網絡及聯繫,可以在內地移民來港前已為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及輔導,從而建立起聯繫。此外,要協助新移民,要為他們提供服務,要為他們提供支援包括人力及物質支援,需要大量的財政資源,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在這方面,民建聯不但比泛民主派的政黨優勝,即使自由黨也不能相比。事實上,大家只要看看民建聯在地區的大量飲宴活動、康樂活動、送贈活動就可以知道它的人力物力非常雄厚。在日積月累的物質支援下,民建聯自然比其他政黨更能開拓新移民的票源,自然更易贏得他們的選票。顯而易見,民建聯今次大勝除了因為地區工作有改善,除了因為一般選民失去了○三年的投入感及熱情外;選民結構的轉變,該黨的龐大人力物力是更根本的原因。隨新移民成為選民的人數越來越多,民建聯在選舉上的優勢包括人力物力上的優勢將可進一步發揮,令他們能更快更多的吸納新支持者;無人無錢的政黨則將會逐步萎縮,難以翻身。在這樣的趨勢下,民建聯一黨獨大的局面只怕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鞏固!周一至周六刊出

 
文章編號: 20071121006001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8 ----------

 

蘋果日報
A22  |  論壇  |  福佳有理  |  By 林忌
2007-11-21

福佳有理:泛民大敗的示

十一月十八號的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面對前所未有的大敗,泛民推薦的候選人,最終只有108個勝出,比起民建聯一個黨的115席還要少;這是民主黨史上最大的敗仗,連1999年也有86席,2003年有93席,今年餘下了59席,可是這已經是泛民各黨派之中,唯一超過五成勝出率的黨派,連民協也輸到只得17席,比上屆少了8席。公民黨攻42席只得8席,社民連攻30席得6席。是否投票率特別低呢?38.8%的投票率比上屆低5-6%,這是意料中事;上屆7.1效應亦只能把區會投票率推至44.1%,今次區選的投票率其實不算低,泛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大敗,除了客觀環境之外,最主要的是自己所犯的錯誤,而剛好對手把你的錯誤運用得淋漓盡致,於是最差的情況就出現了;簡單來說,就是戰略出錯。

專業獨立打動中間選民

今次選舉最有趣的現象,就是大量標榜「獨立」的專業候選人湧現,而這些「獨立候選人」,如火炭區的龐愛蘭,明明是新論壇的成員,類似的情況在各區發生,特別在油尖旺的泛民重災區,突然出現一大堆律師等專業人士,挑戰現任的泛民政黨議員,不但民主黨受重創,連民協亦無法自保,再加上一些分薄票源的獨立人士,泛民的敗仗就更大了;到選後清楚形勢的今天,泛民不是天真的以為,這些「獨立」人士,全部都是自發部署的吧?香港的政治版圖,根本已經穩固了下來;泛民的鐵票,只比親中親共親建制派多一點點,但至多是三四成左右,根本未能過半;在泛民對土共的舊式戰爭之中,泛民總是佔便宜,於是對手就是針對這點而部署,在泛民佔優的區域,大打「中間」、「專業」、「獨立」牌,打動原本游離的中間選民;相比起泛民原本那些形象不出眾,包裝不「養眼」,定位不清晰的角色,更能得到中間選民的支持,於是全部集體落馬,如火炭的蔡耀昌,大坑的李慶偉,黃埔東的陳家偉,就這樣慘敗於中間選民的票源上。類似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建制派的地區勢力上,看看港島區的選情,比喻為「民主墳墓」的北角、魚涌的東區,公民黨以空降之師,混亂的選舉工程,包裝形象不見突出的情況之下,很多區域居然得到了過千票,比起多年經營的現任議員,居然只輸幾百票以至最少二百票,甚至出乎意料以外,民主黨攻下了太古城西,公民黨攻下了康怡,這些傳統泛民黨派如民主黨,長期無法攻陷的區域,在泛民極端慘淡的選情下,居然有這樣的成績,實在令人意料以外。這些成功反映了甚麼?就是選民對老政客面孔的厭惡;反之,以年輕、清新、專業形象經營的,選情大都不錯;以老式手法打選戰的,除非地區工作成績特別驕人,或者地區人口較老或較草根,如社民連在柴灣,民主黨在中西舊區等之外,全部都面臨嚴峻的考驗,這是值得泛民重新檢討與警惕的。建制派在今次選戰,是採取針對性部署的;較草根的區域,有機會贏的舊人才保留,沒機會贏的,就改派年輕人對決;地區工作不用參選的人做,其龐大的幕後勢力,已經動員了所有組織去支持,最要緊的參選人形象可取,不可取就當是零件換一個;同時間泛民仍停留在舊有的模式,停留在舊有的地區工作模式之中,這樣的結果,一早可以預期。在混合區域,建制派打專業清新無黨派的形象,動員中間選民,配合原本的組織票,就十拿九穩;這些地區,如泛民在北區、沙田、甚至連油尖旺,連民協都輸到甩褲!對手的戰略部署,就如同補選找出葉劉出戰一樣,是早已安排好的戰略計劃,泛民不是天真到以為,自己靠匹夫之勇,可以打敗對手吧?

講輩份名牌的年代過去

四年前泛民群星拱照幫助何秀蘭空降,正如馬嶽在電視所講:「打也不敢就跑了去」,這樣的結果,幫助葉國謙贏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勝利;今次區選的成績表,告訴了客觀現實:泛民某些地區工作,可以做得有多差!當初還有大批「善信」以為何秀蘭贏梗葉劉,今次選舉結果就是最好的一盆冷水,令他們認清泛民的不足;選舉結果是客觀而殘酷的,以前講輩份與名牌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不但單靠「民主」的時代過去了,連單靠「勤力」的時代亦過去了;今後日子泛民要贏得選舉,除了勤力地區事務之外,更重要的學識戰略,尊重軍師的意見,以針對性部署去應付針對性部署,各泛民黨派作好分工,由公民黨轉攻工商界,民主黨轉營中間偏左,由民協及社民連去針對基層,這樣的泛民主派,才有機會浴火重生。林 忌http://plastichk.blogspot.com

 
文章編號: 20071121006005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9 ----------

 

成報
A02  |  要聞  |  特稿
2007-11-21

李永達陳樹英幾許風雨

 不少男女相愛時愛得癡纏,但又容易因未懂相處而輕言分手,結果易成怨偶,離離合合,民主黨前主席李永達與妻子陳樹英亦曾經歷崎嶇的感情路,李永達當年與陳樹英結婚六年後,因第三者介入而離婚,但兩人離異11年後又再度復合,而經歷首段婚姻破裂,兩人才學懂珍惜對方。

未懂珍惜眼前人

 在日前區議會選舉中成功連任的陳樹英,與丈夫李永達志同道合,但其實兩人的感情經歷了幾許風雨。李永達與妻子在大學邂逅,84年共諧連理,惟原本甜蜜的夫妻生活只維持了六年,李永達90年因移情當年的助理陸鳳萍而背棄妻子,結果兩人離婚收場。

 李永達94年與陸鳳萍結婚,但最後雙方亦告分手,回首從前,還是覺得陳樹英最好,至01年與陳再度結婚至今,兩人再婚後感情穩定,尤其經歷南亞海嘯後能安全歸來,更令兩人感情加深,珍惜對方。

還是覺得你最好

 公教婚姻服務督導主任周小玲則指出,時下男女已多不重視婚姻價值,未懂珍惜眼前人,常因小問題輕言分手,才令近年離婚率高企。她亦舉出一個離離合合的真實個案,表示一對男女結婚十多年,男方覺得與妻子生活太平淡,故在內地另結新歡而離婚收場,但其後又發現與內地的新任妻子在各方面也不配合,結果最終又與第二任妻子離婚。該名男子經歷兩段婚姻,最後才明白新歡不如舊愛,經過一段時間後,與第一任妻子再度結婚。

 周小玲表示,該個案中的男士,就是因未懂得珍惜眼前人,亦沒有考慮清楚便輕易與髮妻離異,才在感情路上兜兜轉轉,而這亦是現今社會上典型的離婚個案。

實習記者陳耀強、記者黃燕儀

 
文章編號: 20071121029000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0 ----------

 

成報
A04  |  港聞  |  特稿
2007-11-21

選舉慘敗刺痛馮檢基熱血丹心

 「我覺得應該畫上主席句號」,馮檢基從政30年,並當了18年民協主席,一直扎根於深水區,服務基層市民為己任,今次區議會選舉的失敗,對他來說,是一個重創,「刺痛比98年更甚」,而他從政多年,認為最最重的是「要贏市民心」。

 馮檢基說,當年籌組民協的時候,適逢中英談判,而當時他是一個30出頭的青年人,認為要為港人治港作好準備,他自己是責無旁貸、身先士卒,為香港作出承擔,民協的成立的宗旨,是為中下階層爭取權益,監察政府。

 民協一直推動地區工作,「我係勤力,我願意同中下階層一齊生活,有邊個黨落去廿年、三十年」,多年來對中下階層的市民不離不棄,「我搞地區工作,比任何一個黨都仲要早」,深水區是第一個提議扶貧的議會,當時要聯繫深水志願機構一同合作,利用社區資源搞好扶貧工作,較政府還要早推動扶貧工作。

與基層市民不離不棄

 多年來,民協亦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最高峰是94至95年,當時有4位立法會議員及28名區議會議員,亦有試過最低潮,98年的立法會選舉,四個喪失全部議席,不過,今次區選的失敗,對他的打擊更大,「有區我發展十幾年,刺痛比98年更甚」,至於明年會否出選立法會,或與其他泛民主派合作,馮指,中常委沒有討論有關問題。 記者蔡蘊賢

 
文章編號: 20071121029001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1 ----------

 

成報
A04  |  港聞
2007-11-21

落選區議員感徬徨

 【記者崔展僖報道】區議會選舉曲終人散,當中不乏全職區議員因競選落敗而要重整工作方向。在被稱為「桃色選區」順天選區中落敗的議員何偉途說,打算依靠積蓄創業;而民協的譚國雄則打算陪伴家人享天倫之樂。雖然有些議員指已有計劃,但民主黨副主席狄志遠說,有落選議員向他表示為前景感徬徨。狄志遠當年因辭去立法會議員一職而待業良久,他以「過來人」身份提醒落敗議員,先要鎮定下來再計劃自己路向,否則只會自亂陣腳。

何偉途:擬用積蓄創業

 何偉途接受本報查詢時說,現時首先要做好餘下的區內工作,雖然未決定是否捲土重來,但仍會做義工及社區活動。至於未來路向,則要在農曆新年後再作考慮,又認為現時香港環境不難找工作,並表示「仲有老本咬」(即有儲蓄),一旦失業亦可自資經商。

 落敗的全職區議員中不乏年輕人,前沙田區議員丁士元表示,對今次落選表失望,但是否再選則未有計劃。被問及以後去向,丁士元說,自己以往在廣告製作方面有一定經驗,相信重操故業並無問題。

 雖有不少人都指會稍事休息,但即將離開民主黨西貢區議員林然表示,擬成立社區居民組織,續為區內居民服務。對於日後去向,他希望找到的工作不影響在社區的服務。此外,民主黨屯門區議員方麗雯表示,自己全心投入而未得到連任覺可惜,並會繼續努力加強地區服務,希望下屆捲土重來。

 深水區做全職區議員八年的譚國雄說,家人在他任職其間甚表支持,自己一直未有時間報答,由於步入退休年齡,今次落選正好讓他退下來陪伴家人,享受一下天倫樂,但他強調,自己會退而不休,會以義工等其他方式為社會服務,若有需要,亦會再「披甲上陣」。

狄志遠:先鎮定再計劃

 民主黨副主席狄志遠說,有落選議員對他表示為前景感徬徨。他說,自己當年卸下立會議席而徬徨,明白議員擔心失業及區議員的工作經驗變成負累,建議落選議員先鎮靜下來,再逐步計劃自己的路向,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只會把自己弄得更加無助。此外,他又提醒,競選活動有勝有敗,要替自己作最壞的打算。

 
文章編號: 20071121029001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2 ----------

 

成報
A04  |  港聞  |  短訊
2007-11-21

譚香文就區選當晚被圍報警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香文及梁家傑昨天到黃大仙警署投訴,指在區議會選舉當晚,被對手的助選團包圍,人身安全受威脅。譚香文說,由於擔心會被襲擊,未完成點票便離開票站。梁家傑就指當晚到龍星選區為譚香文拉票時,被對手的助選團以粗言穢語指罵,駕車離開時又被人拍打車窗。

 二人未決定是否向選管會投訴,或提出選舉無效的申請。譚香文在黃大仙龍星選區,以不夠二百票之差,敗給獨立人士蔡六乘。

 
文章編號: 20071121029001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3 ----------

 

香港經濟日報
A44  |  行政專欄  |  雙語新聞頻道  |  By Teric
2007-11-21

泛民昧於民心變化 敗得有理

  區議會選戰結束,民建聯大捷,泛民主派大挫,此是民建聯努力地區工作終獲豐收,但更反映泛民昧於民情變化,仍圖吃老本過關。這次區選彰顯所有政黨包括泛民,都必須跟上民情,與時俱進,否則將被選民離棄。

  The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 (區議會選戰) was over, the DAB (民建聯) (1) won hands down and the pan-democrats were trounced (潰不成軍,喻大挫). The DAB reaped the benefit of their industrious (努力) district work. However, it also indicated the pan-democrats were blind to (昧於) the change in social sentiment (民情) and (2) rested too much on their laurels. The lesson from this election is that all political parties, including the pan-democrats, have to keep up with social sentiment an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Otherwise, voters will turn their backs on (離棄) them.

  泛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遭挫敗,泛民龍頭黨派民主黨更大敗而回,議席由○三年區選贏取的九十五席,急跌至五十九席,流失三十六席,區議會第一大黨地位,拱手讓予民建聯,民建聯議席由○三年的六十二席,暴增至一百一十五席。

  The pan-democrats were crushed (遭挫敗) in the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 with the leading Democratic Party suffering the greatest defeat, seeing its seats shrunk from the 95 won in the 2003 victory to 59, losing 36 seats. The honour of the biggest party in district councils now goes to the DAB, which sees its seats shoot up from 63 in 2003 to 115.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昨檢討敗因,指對手的部署及組織能力比民主黨好,而中產階層不一定支持民主黨。然而,其對手民建聯向來組織力強,此豈應是民主黨選後才知?民調早已反映民主黨民望低落,包括中產對該黨的失望,何以民主黨要火燒上身,才知中產不一定支持民主黨?

  In the post-election assessment yesterday, Democratic Party Chairman Albert Ho (何俊仁) attributed their defeat to the their opponents' better campaign strategy and mobilization (調動,喻組織) strength, and that the Democratic Party was not the de facto choice (不一定 [選擇] ) of the middle class. But the DAB has long been known for its mobilization strength, why the Democratic Party had to wait till after the election to learn of it Their poor performance in polls has shown that the people, including the middle class, were disappointed in them. Why the party had to wait till (3) the writing was on the wall to realize that they didn't necessarily have the support of the middle class?

----------------------------------

  (1) win hands down —— 慣用語,「輕而易舉地獲勝」,例如:He is such a good runner that he won the race hands down. 他是上佳的賽跑好手,輕易就獲勝了。

  (2) rest on one's laurels —— 慣用語,「過分自滿,故步自封,食老本」,例如:Just because you've got your degree doesn't mean you can rest on your laurels. 你有大學學位,但不表示可以自滿、不思進取。

  (3) writing on the wall —— 慣用語,「迫在眉睫的凶兆,不祥之兆」。源出《聖經》:古巴比倫國王在設宴時,看到一隻神秘的手指在王宮牆上寫不懂的文字,猶太預言家但以理指牆上的字表示大難臨頭,國王當夜即被殺。例如:The official saw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and fled the country. 這個官員預感到自己將有大難,立即逃到了國外。

﹏﹏﹏﹏﹏﹏﹏﹏﹏﹏﹏﹏﹏﹏﹏﹏﹏﹏

  *節錄自11月20日香港經濟日報社評。

 
文章編號: 20071121030005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4 ----------

 

香港經濟日報
A12  |  採訪手記  |  政情動向  |  By 吳爾文
2007-11-21

煲呔赴京述職 變金融之旅

  煲呔曾今日乘搭晨早8時的飛機赴京述職三天,政圈中人都關心,主管香港事務的新領導人習近平首次與煲呔曾正式見面時,雙方究竟會擦出甚麼火花?

今拜會金融界猛人

  據政府初步公布行程,煲呔曾今日抵京,先到北京近年熱點、789藝術區參觀,之後拜會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銀監會主席吳定富,晚上則與北京市長王岐山會面,江湖一直傳王岐山將升任為掌管金融的副總理。這樣的話,煲呔曾今天的活動可謂「金融之旅」,看能否為香港股市帶來好消息?

  第2日,煲呔曾行程相對輕鬆,主要是去發改委、新聞出版總署。

  好戲在後頭,第3日早上煲呔曾先到外交部,拜會部長楊潔篪,下午則向國家主席胡錦濤及總理溫家寶述職,按慣例習近平料會陪同胡主席一起亮相,至於他會否與煲呔曾再作私人會面暫未可知。

  周末,煲呔曾會轉到廣州訪問,與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會面。由於盛傳張德江將調返中央,相信今次煲呔曾是與他講再見。

  這幾年,港澳兩位特首都是同時返京述職,今次也不例外,而傳媒總愛把兩人作一比較,今年澳門正值多事之秋,有遊行又有歐文龍案;反之,香港區議會選舉親中陣營大勝,煲呔曾「有功課交」,看來他今次會較鏵哥輕鬆。

  email:[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71121030006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5 ----------

 

香港經濟日報
A26  |  社會要聞
2007-11-21

蔣世昌強調弟與案無關

  曾出任巿政局及臨時巿政局議員蔣世昌,與當時的主席梁定邦曾共事,二人早已認識。對於胞弟涉及綁架案,他坦言感到驚訝,他承認胞弟認識梁,但強調胞弟與案件無關。

  屬於自由黨的蔣世昌,剛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競逐連任失敗,以接近2,000票敗給無黨派人士左江雄。

承認兩兄弟均認識梁

  在接受記者查詢時,蔣世昌承認涉案被告蔣世華為其胞弟,他坦言透過報章才得知。他表示對事件感驚訝,他曾探望胞弟,認為胞弟與案無關。

  控方昨在庭上透露,兩名被告均認識案中事主及證人。蔣世昌承認胞弟多年前認識梁定邦,當時梁協助選舉工作。

  現年51歲的蔣世昌,1991年至1999年期間出任巿政局與臨時巿政局的議員,曾兼任臨巿局的財政事務委員會主席。今次綁架案的主角梁定邦,正是蔣在任期間的巿政局及臨巿局主席。

辦事處5月遭淋紅油

  蔣出任九龍城區議員時,曾是九龍城區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主席,其位於何文田愛民的議員辦事處,於今年5月遭人淋紅漆油。3個月後即今年8月,何文田俊民苑的業主立案法團,亦入稟高院控告蔣於今年3月,就俊民苑的維修工程招標,發表誹謗法團的言論,向法庭申請禁制令及要求蔣賠償。

相關文章:

匪圖綁梁定邦 製木箱藏參 蔣世昌弟疑為主謀 保釋被拒

「廁所博士」曾掌市政局



 
文章編號: 20071121030009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6 ----------

 

香港經濟日報
A28  |  政情  |  By 王惠芳
2007-11-21

李永達:泛民立會恐剩20席 稱區選未算谷底 明年更惡劣

  泛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大敗後,民主黨李永達擔憂,泛民形勢未跌至谷底,08年立法會選舉情況會更惡劣:「泛民主派25席將成歷史,明年會減至20席。」但有學者相信,泛民明年在直選戰場,最多減2席,不致太惡劣。

  李永達昨接受查詢時指,有學者提出鐘擺理論,指泛民陣營區選面對10年最大慘敗,明年會否極泰來:「此理論無錯,但今日未必是最差,08年選舉還會遇到懲罰,直選議席有減無增。」

九龍西重挫 難爭奪新席

  他從泛民整體區選結果,立法會議員即時面對最大危機的,包括新界西的陳偉業、港島的楊森,同時亦無望搶奪九龍西新增議席。

  李永達指,民主黨在九龍西區選遇到重挫,由13席減至5席:「預計涂謹申還可排第4位出,但泛民想搶新增的1席,機會好微,最大機會由民建聯搶奪。」

  他又說,另一高危區是新界西:「社民連在新界西(區選)派出的新人大部分敗北,屆時會出現公民黨、陳偉業及民建聯搶奪最後1席。」

新界未樂觀 兩功能席不穩

  至於九龍東,李永達預計只能保住2個議席;而在新界東,泛民其中一席亦存在變數。直選有3席不穩,兩個功能組別亦遇到嚴峻挑戰,包括會計界的譚香文及資訊科技界的單仲偕,泛民有機會流失5個議席。

  公民黨湯家驊則指,選民清晰區選和立法會選舉的分別,所以對明年選舉仍有信心:「04年選舉,我們也沒有強大地區樁腳,相信仍可透過選舉名單,向選民推薦新人。」

  但他也指出,明年立法會大選,或許會出現一些表面中立人士,如新論壇的龐愛蘭、城大學者梁美芬等,分薄中產票源,增添選舉難度。

稱周日被包圍 譚香文報案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預計,若明年立法會選舉時,社會氣氛和現在變化不大,投票率將不會高過上屆。由於親建制陣營上屆的立法會議席,未能全面反映其基本票源,預計會有輕微增長,直選議席或增1至2席。此消彼長下,泛民也不會太大損傷;至於功能議席方面,會計界或有危機,但工程界或會有進帳。  

  此外,在黃大仙龍星選區以約200票之差落選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香文,昨在梁家傑陪同下,到黃大仙警署報案,投訴在選舉當晚被對手的助選團包圍,感到人身安全受威脅。

 
文章編號: 20071121030009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7 ----------

 

香港經濟日報
A28  |  政情  |  有政戲  |  By 傅流螢
2007-11-21

高薪培訓新丁 民建聯反勝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政經圈最熱門話題就是泛民主派的「死因」,究竟是他們地區工作做得不好,還是對手民建聯變得更強?

  這次民建聯大勝,除了政治大氣候外,值得留意的是,該黨不少年輕新面孔首次出戰,即成功擊退民主派「地膽」,也許他們的成功,對日後的戰役有一定啟示。

大專生任幹事 「身」區務

  話說民建聯03年慘敗,主席曾鈺成亦要引咎辭職,痛定思痛下,投放巨大資源做地區工作,全力打造一批地區新星。

  據知,民建聯與工聯會,近年以高薪招聘了為數十名大專生擔任全職地區幹事,「身」地區工作,這批有學識的年輕人,過去3、4年天天在地區工作,自然與街坊熟稔。

  在天水圍宏景選區力壓民主黨司庫張賢登的民建聯姚國威就是一個好例子。張賢登是民主黨力捧的第二梯隊,本打算夥拍黨主席何俊仁明年參選立法會。

打造新星姚國威 擊退張賢登

  張賢登起初以為對手年輕,不以為意,在投票前兩月才發現形勢不對,遂辭掉教職全力參選,可惜已經太遲,因為姚國威全職在該選區,天天做地區工作3年,而且有多名全職左右手,發展了很強的地區網絡。張賢登落選後慨歎,自己亦有做地區工作,過去接了近6,000宗個案。

  民建聯和工聯會其他政治新星,包括觀塘藍田的簡銘東、黃大仙彩虹的莫健榮,及離島逸東北的鄧家彪等。

龐大人力資源 建地區網絡

  據知,為吸引年輕專業精英加入,民建聯的確花了不少心機,例如舉辦不少培訓課程,為該黨形象帶來大變革。

  民主黨李永達另一個分析,是泛民建立的網絡不及親中陣營強勁,而民建聯則以龐大的人力資源,做足網絡工作:「各地區的互委會、法團、老人中心、婦女中心、太極班、舞蹈班、商會等,各組織的領導與親中陣營相熟,每個會連繫20至30張票,加起來便有200、300票,所謂『山大斬埋有柴』,我們的現任區議員,很多是輸200、300票。」他補充,民主黨亦有連繫地區網絡,但和親中陣營可說是三、七比,遠遠不及民建聯。

 
文章編號: 20071121030010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8 ----------

 

香港經濟日報
C14  |  寫意  |  甜酸人生  |  By 羅乃萱
2007-11-21

夢想成真的喜悅

  那邊廂區議會選舉成果公布,當選的候選人跟支持者相擁,場面感人;這邊廂我卻親歷其境,見證一年多前小小的夢想種子終能開花的喜悅。

  話說這兩年,一直關心婦女成長的課題,也曾到過悉尼,與那邊的華人婦女舉行過研討會。彼邦主辦單位的兩位男主腦,一直鼓勵我跟拍檔在香港舉辦同類型聚會。

  乍聽有點心驚。要辦一個兩天的研討會,談何容易。

  「去試試啊!我們把自己的經驗與你們分享,也代禱支持你們!」

  好啊,就試試吧!

  就這樣,「膽粗粗」搞了這個「為主來夢想」的兩天研討會。事前也聽到有人質疑:「香港的婦女會對夢想這題目感興趣嗎?」但夢想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中年人、家庭主婦、雙職婦女也可以有她們的夢想啊!

  這天,看到百多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婦女,濟濟一堂。未上台講開場白,我的心情已十分激動。

  「別那麼緊張,又不是沒見過這麼多人!」友人好言安慰。

  說倒底還是自己「一手一腳」搭建出來的「夢想」,從腦海中想像出來的一幅婦女攜手彼此激勵的圖像,至看見眼前她們歡呼相擁的「真像」,怎能不教我激動落淚?

  「夢想,一定要大。但行出來的時候,可以由一個接一個小小的夢想扣連而成。」這是我心中確信的。

  看熒光幕上大夥舉杯慶祝當選的當下,我也拿起香濃的雲呢咖啡,深深呷了一口……

 
文章編號: 20071121030018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9 ----------

 

東方日報
A12  |  港聞
2007-11-21

政情:KK跳船鐵頭仁死賴

泛民主派結束區議會選舉大敗而回,兩大泛民政黨白鴿黨同民協,事後都承認選舉失敗,但係兩黨應付危機態度同手法就好唔同,再次證明白鴿黨抱殘守缺,不思悔改,再咁搞落去,遲早畀人埋單收檔。

失深水優勢

民協今屆僅贏得十八個議席,比上屆少兩成八,連根據地深水過半數優勢都冇埋。但係如果同另外兩個老牌泛民政團白鴿黨同前比較,民協成績已唔算太差,議席跌幅係三黨之中最細,總得票率亦係最高一個。同選舉新丁公民黨及社民連相比,民協當選率更加高過佢逾一倍。

不過九八年早嘗過選舉失敗民協主席馮檢基(KK),深知如果再唔痛定思痛,徹底改革,民協只會愈走愈耷,最後步向滅亡。所以早選舉結果公布當日,佢已經決定跳船,率先宣布引咎辭去做十八年主席職位,就算班黨友極力挽留,佢都冇回心轉意,話咁樣先可以幫民協結束「馮檢基年代」,破繭重生。KK尋日更加記者會上兩眼通紅、語帶哽咽,公開向支持者鞠躬道歉。

反觀整體成績仲差過民協白鴿黨,黨主席何俊仁都有提出請辭,但就黨友挽留下收回成命,最後得個李永達辭去選委會主席職務,唔肯鞠躬道歉,又冇熱淚盈眶,賴死之餘,擺明係棄車保帥假辭職。講到明年立法會選舉,鐵頭仁同高達又話要審慎部署,最緊要係保住現有議席。咁即係又派番班老出選,第二梯隊永遠都冇機會上位喇!

最過分係畀高達形容為「懶將軍」九西支部大佬涂謹申,當年鬧出匯標醜聞,影響其他九西黨友聲譽唔在講,今次區選佢更加大玩陣前易帥,臨急臨忙先推個助理出代自己參選,美其名係太忙分唔到身同培訓接班人,實情就係自己怕輸搵人做替死鬼。白鴿黨今屆輸得最甘就係九西,幾乎一Q清袋,涂謹申冇理由唔使負責。

至於三黨之中輸得最轟烈前,面臨危機就更大。佢區會議席輸剩三個,根據地沙田亦只贏得一席,幾乎畀人一Q清袋。佢唯一一位立法會議員兼「萬年召集人」劉慧卿,明年面對社民連同公民黨左右夾擊,亦未必可以選得番。成日叫犯錯高官引咎下台街卿,今次會唔會以身作則為區選失利辭職,最快今日就會揭曉。

 
文章編號: 20071121032041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0 ----------

 

東方日報
A31  |  港聞
2007-11-21

馮檢基含淚辭民協主席職

【本報訊】民協主席馮檢基為區議會選舉失敗承擔責任,昨日含淚辭去擔任長達十八年的主席職位,並向支持者鞠躬道歉,希望結束「馮檢基年代」,令民協破繭重生,但他拒絕表明會否棄選立法會。他指民協的地區工作及政績沒有輸給親中派,但資源及動員能力則望塵莫及,親中派爭取新移民選票的手法,更可用無孔不入來形容,民協以至整個泛民主派須深切檢討,否則選情每況愈下。

民協今屆派出三十七人參選,最後只有十八人勝出,扎根三十年的深水區喪失過半優勢,重點拓展的油尖旺區更全數落敗。馮檢基形容這是民協歷來面臨最沉重的打擊,比九八年該黨競選立法會議席全部落敗更嚴峻,即使黨友極力挽留,他也堅持引咎辭職:「馮檢基年代的民協不過去,新的民協不會來。」

馮檢基強調,民協的地區工作及政績並沒有輸,唯一輸的是選票;例如他成功協助某位選民申請其兒子由內地來港,但對方仍因其他理由投了其對手一票;有些對手空降地區只有半年,亦擊敗扎根十多年的民協候選人,令他相當錯愕。

親中派拉攏新移民無孔不入

他認為親中派成功之處,是爭取到相當多只講普通話,只懂看簡體字的新移民支持。有民協成員更指出,親中派拉攏新移民的手法可謂無孔不入,包括協助他們在內地申請單程證,來港後為他們一條龍申請公屋、綜援、入學、搵工、以至報讀興趣班及旅行團,居港七年後即進行選民登記,選舉時再利用個人、鄉親及利益關係動員投票。

馮檢基辭職後,主席職務將由副主席廖成利暫代,並成立核心小組檢討區選失敗原因、明年立會選舉部署及未來路向,在農曆新年後交報告。馮檢基解釋:「我們現在要織起個繭,如果破不到就會死在繭中,但我完全有信心民協可破繭而出。」

 
文章編號: 2007112103204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1 ----------

 

東方日報
A31  |  港聞
2007-11-21

區選當晚被圍譚香文報警

【本報訊】角逐連任黃大仙區議會龍星區議員的公民黨譚香文,昨在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陪同下到黃大仙警署報案。她指,在區議會選舉當晚被對手的助選團包圍及辱罵,擔心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譚香文指出,由於當晚擔心人身安全,所以在點票未完成前便離開票站,未知有沒有選民因為事件而無法投票,故未決定是否向選舉管理委員會投訴,或是入稟提出選舉無效申請。

當晚有份為譚香文拉票的梁家傑亦指出,曾被對手的助選團以粗言穢語指罵,駕車離開時又被人拍打車窗。譚香文在黃大仙龍星選區,以二百一十票之差敗於獨立候選人蔡六乘。

 
文章編號: 20071121032046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2 ----------

 

東方日報
A40  |  龍門陣  |  濟世狂言  |  By 劉濟昆
2007-11-21

濟世狂言:政客不再街邊鞠躬

十一月十八日,區議會選舉投票日,我沒有去投票。為甚麼?候選人都靠自吹自擂推銷自己。我記得四川曠世奇才劉師亮一副對聯,上聯:「是龍?是虎?是跳蚤?是烏龜?睜起眼睛長期看。」下聯:「吹風,吹雨,吹自由,吹平等;捂耳朵少去聽。」香港各路政客不是「吹自由,吹平等」,而是「吹民主,吹普選」;比較起來,他們比民國時代的政客更是等而下之,值得我投一票選他們上台麼?香港自從有了政黨和選舉,社會也就分化不安寧,也如劉師亮另一對聯所寫:「你是你的心,我是我的心,同室竟成千里遠;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弄得一團糟。」

前些日子,我走在街上真可昂首挺胸,各路政客都向我點頭哈腰甚至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他們比乞丐向我討錢還要用氣用力,彷彿我是他們的十八代祖宗之一,但是,投票日一過,這種現象也就煙消雲散,當選的議員不會再認得我。其實,他們若知我經常對政客口誅筆伐而又曾向我鞠躬,會羞愧得恨無地洞可鑽。

不要相信甚麼「以民為本」、「為民力」之類的鬼話,想當官當議員的目的都是為了金錢。高官瘋狂加薪,議員也叫叫嚷嚷要加薪,想想老人連區區生果金都分文不加,我們就可知高官議員是甚麼東西。高官議員時時自稱「市民公僕」,若重新立法規定公僕只可領菲傭印傭工資,每月三、四千元,他們一定如鳥獸散,你說是不是?

 
文章編號: 20071121032054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3 ----------

 

東方日報
A40  |  龍門陣  |  千層峰  |  By 凌戈
2007-11-21

千層峰:選情變大局未定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民建聯成大贏家,獲一百一十五席,比上屆大幅飆升。而泛民陣營風光不再,民主黨更由上屆的九十五席減至五十九席。

民主黨此次兵敗如山倒,很大程度拜李漢奸所賜。上屆民主派大勝全靠「七一」效應,民眾把對二十三條立法的不滿全部發洩到選舉上,支持二十三條的民建聯就成了「出氣袋」。無論哪個黨派,隨便找個人出來挑戰民建聯候選人,都有可能獲勝。因此,上屆與其說是民主派大勝,倒不如說是民建聯大挫。

本屆就不同了,「七一」效應早就過時,雙方都沒有全港性議題作力點。但李漢奸卻在此時在美國報章發表文章,促華府利用北京奧運向中國政府施壓,要求改善人權。正義之士當然口誅筆伐,萬眾一心齊攻漢奸。而支持泛民的選民看到此情此景,也很心淡,不少人連票都懶投了。於是泛民選情急轉直下,好幾個頭面人物都中箭落選。

然而,儘管漢奸聲名狼藉,正義傳媒也沒有揚眉吐氣。近期就發生針對東方報業集團的文字獄。港警方抓住《太陽報》去年八月一篇專欄文章中有「痛打、暴打」等字眼,竟派警員到報社,要求提供有關作者和集團審稿程序的資料。把一篇一年多前借古諷今、嬉笑怒罵的遊戲文章突然翻出來,出動情報組人員調查,打擊正義傳媒的動機昭然若揭。

這就是今日之香港。由於中央在回歸後採取「五十年不管」政策,港英餘孽坐大,漢奸忠良不分。長此下去,親中派再多贏幾次選舉又有何用?

 
文章編號: 20071121032054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4 ----------

 

新報
A09  |  政情
2007-11-21

陳太︰區選結果不礙補選

【新報訊】區議會選舉剛結束,「大贏家」民建聯聲言將動員民建聯所有支部力量,全力支持港島區補選候選人葉劉淑儀。陳方安生作為泛民支持的候選人,在區選後昨日已再次出動拉票。面對泛民大敗及民建聯大勝,陳方安生認為區選結果對兩周後的立法會補選,不會有甚麼影響。她指民主制度下定會有勝有負,沒永遠的輸贏,敗者不應氣餒,總有機會捲土重來,而這句話也是要告訴民主派的。她呼籲所有登記的選民於補選當日踴躍投票,自己不會低估補選難度,也不會掉以輕心。陳方安生昨在民主黨張文光陪同下,到聖貞德中學與百多名中學生真情對話,有同學問及近日泛民在區選中失利,有否拖累她參與補選的選情,陳太指民主最可貴的地方,是有公平、公正的選舉,而市民踴躍出來投票。在民主制度下,有勝利者就有失敗者。她認為,勝出者要真誠為市民服務,而敗者不應氣餒,作出檢討,總有機會再次捲土重來。

推動民主不及張文光

陳太稱知道有人指自己「忽然民主」,她指在前總督彭定康任內,自己也致力推動政改,擴大功能組別選民基礎,但政改未有順利回歸,她承認在民主道路上不及張文光做過這麼多「苦工」。

學生問及陳太有「鐵娘子」之稱,又當過高官,入局後是否可以跟其他議員溝通,陳太指不感自己是「鐵娘子」,只是做事堅持原則,但不代表不聽取別人的意見,她稱「好的意見會多聽,不好的意見就更加要聽」。

需自有一套核心價值

陳太昨向學生提到,當一個領袖的條件,要有自己一套核心價值;誠信方面,一定要以身作則教導別人,自有一套核心價值,下屬自然會學習。另外,作為一位良好的領袖,應強化下屬的強項,幫助及減低下屬的弱點,對別人要用勸喻,而不是罵。



 
文章編號: 20071121033005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5 ----------

 

新報
A09  |  政情  |  政情糖不甩
2007-11-21

香姐傑哥就選戰糾紛報案

區議會選舉後,很多選區出現令人「跌眼鏡」的賽果,原來區會的餘波仍未完未了。黃大仙龍星選區落敗候選人譚香文就同梁家傑(見圖),昨日一早到黃大仙警署,就點票當日發生的暴力事件報案。譚香文一方指出,星期日晚上九點半,譚及梁家傑突然被對手及其支持者圍攻,以暴力威嚇,更有人揮拳擊中票站工作人員,譚香文不能接受任何人使用暴力威嚇的手段,影響選舉公平公正。



 
文章編號: 20071121033005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6 ----------

 

太陽報
A06  |  港聞
2007-11-21

民協馮檢基時代結束 骨幹區選全落敗辭去18年主席職

泛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大敗,民協主席馮檢基昨日請辭擔任長達十八年的主席一職,為區選失利負責。他昨日承認,今次選舉失敗是民協成立以來面臨的最沉重打擊,亦鞠躬向支持者道歉,並明言請辭是希望民協結束「馮檢基時代」。不過,馮檢基亦強調,親中陣營的資源及動員能力很強,挖新移民更是無孔不入,他會率領一個小組深切檢討選戰失利的原因。

民協今屆派出三十七人參選,最後只有十八人勝出,該黨過去一直扎根深水,但長達三十年的服務,竟在今次區選中受到重挫,重點拓展的油尖旺區更全數落敗。黨內幾名服務社區多年的骨幹成員均落敗,故馮檢基形容,這次是民協歷來面臨最沉重的打擊,形勢較九八年該黨競選立法會議席全部落敗更嚴峻。

親中派箍新移民票奏效

他昨日堅持請辭,即使黨友極力挽留,他也要引咎辭職,他說:「馮檢基年代的民協不過去,新的民協不會來。」馮檢基強調,民協的地區工作及政績並沒有輸,唯一輸的是選票;例如他成功協助某位選民申請其兒子由內地來港,但對方仍因其他理由投了其對手一票;有些對手空降該地區雖然只有半年,亦擊敗扎根十多年的民協候選人,令他相當錯愕。

馮檢基認為親中派其中一個成功之處,是爭取到相當多只講普通話、只懂看簡體字的新移民支持。有民協成員更指出,親中派拉攏新移民的手法可謂無孔不入,包括協助他們在內地申請單程證,來港後為他們一條龍申請公屋、綜援、入學、搵工,以至報讀興趣班及旅行團,居港七年後立即進行選民登記,選舉時再利用個人、鄉親及利益關係動員他們投票。

副主席廖成利暫代職務

馮檢基辭職後,主席職務將由副主席廖成利暫代,民協會成立核心小組檢討區選失敗原因、並部署明年立會選舉,為民協尋找未來發展路向,核心小組將在農曆年後提交報告。馮檢基解釋:「我們現在要織起個繭,如果破不到就會死在繭中,但我完全有信心民協可破繭而出。」

 
文章編號: 20071121034006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7 ----------

 

太陽報
A06  |  港聞
2007-11-21

灣仔油尖旺葵青料最激烈 主席爭奪戰泛民恐覆沒

【本報訊】新一屆區議會選舉重組政壇勢力,隨之而來的是十八區區議會主席之爭,由於泛民主派在選戰中大敗,有五名身兼區議會副主席的泛民主派候選人連任失敗,再加上多個原本由泛民佔主導的選區落入親中勢力之手,據悉,即使連任成功的油尖旺區議會主席陳文佑,及葵青區議會主席周奕希亦因對手議席較多,面臨被拉下馬的危機。

今屆區選中,有六名區議會副主席角逐連任失敗,除了由委任轉戰直選的中西區委任議員胡楚南外,其餘五名副主席均是泛民議員,包括灣仔謝永齡、九龍城陳家偉、深水梁欐、葵青梁永權及北區周錦紹。在選舉中能夠成功連任議員的泛民區議會主席只有油尖旺陳文佑及葵青周奕希。

即將爆發的十八區正、副主席爭奪戰,料以灣仔、油尖旺及葵青三個區議會競爭最激烈。據悉,成功連任的灣仔區議員吳錦津有意角逐主席,但他表示還未有任何決定。此外,民建聯的鄭琴淵和一位稍後被委任的人士均是熱門人選。油尖旺方面,由於親中陣營在選舉中大勝,陳文佑難以連任主席,據聞,首次成功進入議會的民建聯鍾港武及曾任主席的仇振輝亦有意角逐主席一職,屆時可能需要協調。

民建聯矢志攻陷油尖旺

葵青方面,親政府勢力增加改變過去的均衡形勢,而且,據稱區內有一名知名人士正將獲政府委任為議員,並準備爭奪主席一職,但議員則期望由民選議員出任主席,主席之爭戰鼓已傳。

有民建聯黨內人士透露,該黨必會爭奪油尖旺區議會正、副主席,至於其他已有友好擔任正、副主席的區份,該黨則不會插手,避免因小失大,影響明年立法會選舉。

 
文章編號: 2007112103400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8 ----------

 

太陽報
A06  |  港聞
2007-11-21

譚香文憂人身安全報警

【本報訊】立法會議員譚香文角逐連任黃大仙區議會龍星區議員,開票結果落後對手,她昨日在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陪同下到黃大仙警署報案,並表示區議會選舉當晚遭對手助選團包圍及辱罵,擔心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譚香文指出,由於當晚擔心人身安全,所以在點票未完成前便離開票站,未知有沒有選民因為事件而無法投票。譚香文又稱,未決定是否向選舉管理委員會投訴,或入稟提出選舉無效申請。

駕車離開被人拍窗

當晚曾為譚拉票的梁家傑亦稱,拉票時曾被對手的助選團以粗言穢語指罵,駕車離開時又被人拍打車窗。譚香文在黃大仙龍星選區,以二百一十票之差敗於獨立候選人蔡六乘。

 
文章編號: 20071121034006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9 ----------

 

太陽報
A22  |  政情  |  小氣候  |  By 風信子
2007-11-21

區會洗牌煲呔有苦自己知

煲呔曾蔭權今日上京述職,親政府陣營在區議會選舉大勝,為煲呔此行提供一份見中央領導人的禮物,尤其是剛接掌港澳事務的新貴習近平,煲呔不用首次見面便忙於解畫,相反更是來報喜,煲呔大可吹口哨搭飛機。

這兩天坊間對區選結果的解讀,普遍認為泛民陣營大敗,將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效應,親政府陣營在未來的兩次選舉,選情相對轉向樂觀。全港十八個區會政治版圖洗牌,親政府陣營與委任議員結合,等於全面主導了區議會的政治秩序,形成由地區至立法會的親政府防線。煲呔在《施政報告》已拍板由明年起擴大區議會的權力,增加資源,並且計劃賦予區會更大的政治功能。親政府陣營在區選取得主導性地位,對煲呔落實改造區議會功能的政策來得正合時宜。

香港特區明年有兩件政治大事,其一是政制發展,其二是立法會改選。政制發展實際上是一場民意戰,親政府陣營掌控了區議會的話事權,等於為煲呔稍後出台的政制發展諮詢報告書提供牢固的地區民意基礎,十八區區議會是法定的民意諮詢架構,如果在政制發展諮詢一致表態支持政府的建議方案,肯定可以增添方案的民意認受性,抗衡泛民的聲音。

表面來看,區選結果對煲呔未來的施政提供了有利的基礎,但事實是否如此呢?政圈中人認為,現在的結果肯定不是煲呔心中那杯茶。政治上講求實力與平衡,最忌一黨(派)獨大。民建聯與自由黨美其名與煲呔組成執政聯盟,如果沒有數,誰願意結盟?看看自由黨的表現,就是最好的例子;民建聯靠攏煲呔,則是執行阿爺的對港政策多於與煲呔友好。看看歷史淵源,跟煲呔最同聲同氣的其實是民主黨,煲呔跟民主黨人可以大談飲紅酒、食好、去邊度旅行。對住民建聯,煲呔可以講甚麼?我在勞校的日子?六七反英鬥爭?還是到井岡山考察?煲呔跟民建聯,不過是阿爺勉強結合的同床異夢假夫妻。

政圈中人說,煲呔一向都在利用親政府陣營與泛民陣營相當的局面,大玩兩面手法,消弭民建聯與自由黨不斷叫價的政治酬庸。區選結果初步改變了這種政治生態的平衡,如果明年立法會選舉泛民陣營再敗一仗,煲呔失去底牌,日子將會更難過,將被牽鼻子滿足親政府陣營的政治利益苛索。煲呔總不成次次都要靠阿爺出來鎮壓,維持秩序。

 
文章編號: 2007112103402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0 ----------

 

太陽報
A23  |  太陽虹  |  關心集  |  By 關松
2007-11-21

泛民敗選漢奸難卸責

民主黨在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中慘敗,議席降至不足六十席,黨主席何俊仁引咎辭職獲慰留,由黨內選委會主席李永達承擔責任。其實,真正應負責任的是前主席李柱銘,他的漢奸行為是民主黨落敗的主因之一。上屆民主派大勝全靠七一效應,支持二十三條立法的民建聯成了「出氣袋」。無論甚麼黨派,隨便找個人出來挑戰民建聯參選人,都有可能獲勝。本屆就不同了,七一效應已失效,本來雙方都苦於找不到重要議題作為力點,李漢奸卻於此時在美國報章撰文,要求華府利用北京奧運向中國政府施壓。

如此漢奸言論,各方正義之士自然口誅筆伐,李漢奸成為眾矢之的。而此情此景亦令支持泛民的選民心淡,不少人連票都懶得投。這樣一來,民主黨敗局已無法避免。

香港目前的局勢十分微妙,一方面,漢奸行為成為眾矢之的;另一方面,正義傳媒卻未能揚眉吐氣。最明顯的例子是不久前發生的針對東方報業集團的文字獄。警方抓住《太陽報》去年八月一篇專欄文章中有「痛打、暴打」等字眼,竟派警員到報社調查,要求提供有關作者和集團審稿程序的資料。正當《東方日報》和《太陽報》勇批漢奸行為之際,警方卻把一篇一年多前的借古諷今、嬉笑怒罵的遊戲文章翻出來興師問罪,其用意不值得懷疑嗎?

香港回歸以來,由於中央政府採取「五十年不管」政策,港英餘孽坐大,漢奸忠良不分。長此下去,親中派再多贏幾次選舉又有何用?

 
文章編號: 20071121034021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1 ----------

 

信報財經新聞
P10  |  政策政情
2007-11-21

區選效應逐漸浮現中小型政團發展空間趨狹窄

  民協、前、社民連、街工、職工盟及匯賢智庫這些較小型的政黨,在這次區議會選舉中獲得議席在兩席至十七席之間,民協主席馮檢基【圖】更因此而負上政治責任,堅決辭去黨主席職務,並成立一個五人的檢討小組,在未來三個月為民協尋找新出路,檢討範圍包括民協是否有需要轉型為壓力團體。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則強調,社民連仍有生存空間,以發揮平衡社會及監察政府的作用。  本報從這些團體的選舉結果中分析【表】,社民連及前勝出的議員中,半數以不超過三百票當選,前柯耀林更只以五票贏對手;而民協也在選舉中失利,一共取得十七個席位,較去屆少三分一,馮檢基僅以八十五票之微戰勝對手民建聯范國輝,副主席廖成利也只以二百四十票贏取議席,這無疑是一大警號。

  現年五十四歲的馮檢基,在民協服務了三十年,他認為,民協在地區打拚了三十年時間,一直以為做得不錯,但今次選舉顯示事實並非如此。他辭去主席職務之後,會帶領一個由地區支部負責人組成的五人檢討小組,成員包括譚國僑、廖成利、嚴天生及許錦成,在未來三個月實行「翻箱倒櫳」尋找選舉失利的原因,同時為民協未來定出新方向。

  馮檢基直指:「我的辭職不是跌倒,是另一個新起點,舊的民協過去了,馮檢基的年代過去了……民協不是死,民協不是跌倒,民協不是完蛋,是民協覺得要做一個檢討,是結繭的時間,民協三個月之後會破繭而出」。

  馮檢基又認為,小型政黨在選舉中失利,並非受到資源較豐厚的政黨如民建聯、民主黨及自由黨的扼殺,而是選民的選擇,因此,應該自我檢討,想辦法尋找新出路,直言如果輸不起,就不要再搞政黨。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則認為,做堅定反對派的角色在香港政圈仍有市場,社民連的對手是共產黨,所以生存空間小不足為奇,對方有豐厚的福利資源。

  至於匯賢智庫雖然以民間智囊自居,但嶺大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認為,隨陳岳鵬及黃楚鋒當選為區議員,匯賢智庫將逐步轉型為政黨,但目前只是圍繞葉劉淑儀個人的政治能量來發展,「一切視乎領軍的人,她掂就整個匯賢都掂,但長遠要發展得好,應該全面政黨化,擺脫環繞一個人發展的路」■

 
文章編號: 20071121391008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2 ----------

 

都市日報
P04  |  港聞
2007-11-21

馮檢基辭任主席承認失利

泛民在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中慘敗,出任長達18年民協主席的馮檢基,承認區議會失利請辭主席,並向支持者鞠躬道歉。但他強調,民協「不死」,會在3個月後「破繭而出」,建立新民協年代。

由25席跌至只得17席的民協,昨召開記者會總結得失。馮檢基說,已向黨中常會請辭主席,雖被挽留,但堅決辭任以承擔責任。

馮強調,民協的路線沒有錯,但因傳統的參政文化出了問題,選民變了,有以往支持民協的選民,今次都沒投票支持民協,辭職是希望為民協帶來新氣象。

他說,今次是他21年從政以來最沉重的打擊,較98年時失去立法會議席的打擊更大;但強調:「辭職並非跌到,只是為民協馮檢基年代劃上句號,代表新年代的開始。」他又指未考慮是否參選明年立法會競逐連任。

設核心小組檢討形勢

民協一直在深水扎根,協助居民及扶貧等工作,馮直言,不明白為何部分選舉對手,可靠短時間的地區工作擊敗民協。民協副主席廖成利則指,民協已盡全力,但對手在策略、資源及人力上佔優勢,並有驚人的爆炸力。

民協將成立5人核心小組檢討形勢,由馮檢基任召集人,亦會在下周召開反思會。馮期望小組令民協「翻新」,「生一個新的民協」。

出任署理主席的廖成利則說,目前最重要是穩定軍心,然後重新上路。民協會在下次會員大會,再選出新主席。 (都市)



 
文章編號: 20071121441002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3 ----------

 

都市日報
P04  |  港聞  |  人身安全
2007-11-21

區選被包圍 譚香文報警

投訴 區議會選舉雖已結束,但在選舉中,以210票輸給對手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香文,昨日連同黨友梁家傑到黃大仙警署投訴,指當晚被對手助選團包圍,人身安全受威脅。譚質疑,可能有選民因事件而無法投票,但她未決定是否向選管會投訴,或提出選舉無效的申請。

事發於選舉當晚,梁家傑與譚香文在禁止拉票區,被對手蔡六乘的助選團包圍。譚說,由於擔心會再被襲擊及包圍,未完成點票便離開票站,並非因預知落敗而中途離場。梁家傑指,當晚他到龍星選區為譚拉票時,被對手的助選團以粗言穢語指罵,及有拳頭向他揮動,雖然未被打到;駕車離開時,又被人拍打車窗,這些行為均不能接受的。 (都市)



 
文章編號: 20071121441002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4 ----------

 

都市日報
P04  |  港聞  |  全力以赴
2007-11-21

區選不影響補選 陳太指不掉以輕心

堅定 泛民主派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大敗,將代表泛民出戰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昨日表示,區選結果並不會影響補選。她認為,任何選舉都會有勝有負,不會有永遠的勝利,或永遠的失敗,又希望泛民主派可再接再厲,在下次選舉爭取好成績。她說自己對補選從沒掉以輕心,會全力以赴。

陳太昨參觀北角一間中學,並與高年級學生對話。學生除關心教育問題外,還與陳太討論政制改革。陳太認為,現在經濟及社會環境都好,是適當時候推動普選,而且發展民主是國策,她希望能把市民的心聲帶給中央,中央亦會聆取意見。其他候選人有葉劉淑儀、柳玉成、李永健、蕭思江、蔣志偉、凌尉雲及何來。 (都市)



 
文章編號: 20071121441003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5 ----------

 

都市日報
P42  |  副刊  |  實用英語話你知  |  By Lawrence Choi
2007-11-21

情緒 (Sentiment)

區議會選舉剛剛結束,共有114.9萬人投票。今屆選舉與四年前經濟陷入困境,市民對社會和政治表示不滿的情況不同。今年經濟向好,公眾情緒有所改善。Unlike the economic woes and social and political grievances that existed four years ago, the ballot came amid a buoyant economy and improved public sentiment。經濟方面,十天前香港股市在連升兩天後下滑,中國股票市場急跌也使投資者情緒變壞。Hong Kong stocks slumped yesterday, ending two consecutive days of gains. The sharp plunge in the Chinese equity market also soured investor sentiment。

Sentiment 是「情緒、思想感情」的意思。它是名詞,其他例子:There is strong sentiment on the question of unemployment 是「公眾對於失業問題有強烈的情緒」,Some of them expressed anti-immigrant sentiments 是「他們有些人表達了反移民情緒」,There is no room for sentiment in business 是「做生意不能感情用事」。



 
文章編號: 20071121441017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6 ----------

 

都市日報
P43  |  副刊  |  By 愚者
2007-11-21

區選選票的設計問題

今屆區議會選舉雖已塵埃落定,但我看至少有一點地方可以稍作改善,就是讓選票表達選民不支持任何候選人的意願。

我是旺角區的選民,本區有兩名候選人。選票的設計為,上半部是聲明和空白,下半部是候選人名單。對於左邊蓋章部分的背面有花紋,防止投票選擇泄露,是不錯的。但選票上只有兩個候選人的選擇,沒有其餘,這是設計上漏洞。

公平公正的選舉,當然是要求候選人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但更重要是要讓選民有足夠的選擇權。但甚麼是選擇?兩個候選人就是兩個選擇嗎?那麼我兩個都不認識不認同還有甚麼選擇?

香港歷屆選舉的選票一直都有改善,但從來都忽視了選民不認同任何一名候選人的意願。某些人可能會選擇投「白票」(不作選擇),或者投「廢票」(作不合規格的選擇)。但選票本身沒有讓選民表達不支持任何候選人的選擇,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產生一種「誤導」,以為必須在候選人當中選擇「較好的一個」,而不是按心願選擇「不支持任何一個」。

所以愚見認為選票本身當有「棄權」或「不支持任何候選人」之類的選擇,讓選民知覺有可以選擇不支持任何候選人的權利。



 
文章編號: 20071121441017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7 ----------

 

東周刊
A04  |  政官莊  |  By 朱葛亮
2007-11-21

陳太變招馬丁失蹤陳生隱形耐人尋味

日晚遮打花園人聲鼎沸,熱鬧過嘉年華,陳太身穿紅色戰衣,在一眾民主派阿哥阿姐簇擁下,以近乎街邊鐵嘴阿嬸互鬧的「罵功」進擊葉劉,令論壇高潮迭起。

線人回報說,陳太背後的兩個重要男人,當晚都不在現場,有少少耐人尋味,背後各有各的原因。

第一個男人是陳太的老伴陳棣榮。據線人報料,陳生不單只無現身競選論壇為太太打氣,其實他過去個多星期,一直深居簡出,極少出街,陳太所有拉票活動都不見陳生在場,對太座之選戰不聞不問,做其城市隱士。

何解陳生玩隱形?小弟根據幾方面消息,有以下兩個推論:首先,陳生一開始就唔想陳太參選,覺得太座年事已高,無謂再搞政治呢味啦,而陳生自己健康唔多好,希望太座多些時間相伴,誰知陳太「權力癮」太大,硬是要玩多一鋪,陳生氣在心,索性在屋企避世,以「與我何干」的消極態度向太座無聲抗議。

其二,早前有記者繼續追問陳太十成按揭一事,她火上心頭,忍唔住爆句:賣該單位給她的鄭裕彤女婿杜惠愷,同陳生認識,並不是她的朋友,這等於自爆對方與他倆有朋友關係。如果陳生在此風頭火勢之際和太座一齊蒲出來,一定被傳媒窮追猛問,佢老人家唔慣應付記者,分分鐘講出一些不應講的說話,令陳太失分,可能出於這個原因,陳生避得就避,安坐家中做孤獨老人。

本刊記者到本周一下午,終於發現陳生在灣仔街市附近出現,但購物後就匆匆乘坐司機?的座駕返回屋企,之後又不再見人,繼續過隱士生活。

陳生年屆中年之時風流倜儻,高大英俊,當時陳太正值事業高飛,公務十分繁忙,八卦圈內就曾傳過有關陳生的一些流言蜚語,是否事實就難以稽考。陳年往事俱往矣,如今陳太多姿多采,陳生就冷冷清清,究竟兩人現時關係如何,頗堪大家玩味。

陳太背後另一個重要男人、民主教父李柱銘,周日論壇亦不見影。線人說,馬丁在周六的拉票活動,也曾到場幫拖,但論壇當晚就故意玩失蹤,因為當晚八大電子傳媒齊齊轉播,幾間電視台之攝影機對正陳太,誰人在旁撐場一目了然,馬丁為免對陳太有負面影響,所以故意隱身,此背後其實蘊含陳太的一套新的定位策略。

調整定位 不做「反對派」

據小弟打聽得知,陳太在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敗之後,作出了戰略調整,就是與泛民主派拉開距離,強調自己是獨立的民主人士,而不是「反對派」陣營人馬,並無同中央搞對抗,也願意與其他黨派合作。咁做原因好簡單,陳太及其智囊(包括民主派中人)醒覺到人心已變,好多中間選民唔likey民主派班友係又反唔係又反,當「阿爺」是敵人,於是將票投給建制派,如果陳太繼續舉住個「民主派」招牌,分分鐘失去中間票,所以陳太必須在投票前變身。

陳太等當然知道在「反對派」當中,馬丁乃搞對抗的典型人物,尤其是「施壓風波」之後,佢老哥進一步被「阿爺」視為敵對人物,中間派選民對他所為亦不予認同,所以馬丁最好在投票前行遠,避免同陳太企埋。其實這完全是「策略性隱形」,馬丁至今仍是陳太後面的重要參謀,這關係逃不過「阿爺」的法眼。

論壇當晚,線人還發現一個得意現象——經常在陳太身邊做保鑣兼打雜的一位光頭男士,竟然以普通市民身份,混入了葉劉支持者之中,扮晒葉劉的粉絲,明顯是深入敵陣做「探子」,偵察對方陣營的內情,以便見招拆招,隨時還擊。估唔到陳太都要玩這套「敵後間諜戰」的打法。

|葉|劉|策|略|不撼陳太

競選論壇之上,有一「互砌」環節,輪到陳太之時,她就開足火力直插葉劉,結果出現雙太言語駁火以致觀眾聽不到兩人乜之情況。但輪到葉劉發問之時,觀眾都等看她如何反擊,不料她擰轉頭問何來教育問題,而且語調溫柔斯文,大大出人意料。

線人回報說,原來葉劉出此招,早就準備係咁,並非臨場決定,此策略有兩個目的,一是避免同陳太直撼,以免擊出火花,反而失分;二是藉問何來,利用機會講述自己的教育政綱。

由現在至十二月二日,葉劉都會用柔性戰略,不與陳太罵戰,也不會就二十三條問題回擊,因為葉劉愈nice愈得分,一惡就出事。

 
文章編號: 20071121842076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8 ----------

 

東周刊
A142  |  如是我聞  |  By 林夕
2007-11-21

棺材上股民的微笑

四叔繼續發言,賭仔輸了錢莫要賴人。可惜很多選擇不過澳門的賭仔有時並不醒覺或不願意承認自己正身處一個有無形之手操控的規模更大的威尼斯人貴賓廳中豪賭。短炒為本失利,即以長線持有為名而自我安慰。由投資變賭博,又由賭博變投資。

我們常常帶一種笑謔的口說全民皆股全民皆股,直到有一次我回母校演講,關於閱讀及通識的,完事後那位中四五模樣的學生私下問我一個問題,才讓我親身感受到何謂全民的震撼。那問題是:你對和黃的前景有何看法。哈哈,那也確實是通識,難得我也若無其事侃侃而談,忘了給他忠告,一個中學生不先打好經濟知識的基礎,反而偷步研究和黃的前景,縱然贏了錢也輸了青春。

至於報紙報道的大學生拿政府貸款去買股票,或辭去工作全職炒股的,曾蔭權看到會否偷笑,這就是國際金融中心的本色,而我們需要的是人才,於是不但有全職的業餘股民,大學也需擴大與金融相關的學科,因為,在這氛圍下,誰還選修沒有教你小心死亡之星的人文學科?

讓人民活命,而且活出更多金,果然是管治的良方。區議會選舉反應冷淡,泛民慘敗,檢討時毌忘那口棺材上流的淚有瘋牛症下股民的滿足的微笑。

所謂全年大事回顧,有甚麼大得過次按及宏調在港人心中的地位。所謂六成人支持2012普選,但有九成人支持即時推行直通車措施,民主議題被另類民生的實際搶去了所有焦點。

所以,好了,股票這兩年來最容易賺錢的時機終於過去了,除了泛民,更廣泛的股民在顛簸的股市中也該有一部分人見過棺材流了眼淚,終於承認自己是在賭博,而不是理財,而理財是需要知識、智慧,甚至情緒智商的。

錢途以外,也多一點關注我們更長遠的前途,畢菲特背後有一隊龐大的專業人才去分析哪一隻股票才值得長期持有,人說長期持有,你又長期持有,有可能讓你的本錢長期坐艇,你沒有基金經理的能耐,全職炒股,不如索性提早退休攻打四方城好了,吃不到一鋪一般高,氣憤一秒鐘,在高位搶貨被困,擔憂幾個星期。即使全職投資,請勿忘兼職投票,發揮股民的本色之餘,也盡一下公民的責任。

林夕,寫詞人,傳媒人,曾任職大學、報館、唱片公司,現職商業電台顧問,愛香港愛中國,學懂自愛之後,忽然要兼愛。作者詳情可在線按搜尋器。

 
文章編號: 20071121842077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9 ----------

 

東周刊
A158  |  只能回味  |  By 梁家權
2007-11-21

蘑菇湯裹一條頭髮

坐在餐桌前,隔玻璃望出去,爹核士街盡頭那幅被幾株老榕樹纏滿了根的護土牆上,就是今屆區議會選舉其中一個最惹人注目的西環選區觀龍樓,這天正是十一月十八日投票日,民建聯候選人葉國謙要在這裏報一箭之仇,取回四年前輸在何秀蘭手上的議席,我只是一個來尋美食的外區人,無權投票,選情再火辣,也不及剛送上來的熱燙白菌蘑菇湯更令我關心。

一個月前第一次到這餐廳,嗯,發覺出品很有水準,但吃一次作不得準,況且很想試多幾道菜,這天再遠道而來。今次的蘑菇湯,比上次的龍蝦湯更合胃口,悠然地呷湯,職業病作祟,竟仍想葉國謙今回應可吐一口烏氣,然後甚至連九四年到這裏採訪塌護土牆活埋五人的慘情,也重上心頭,想……忽然看到湯內有一條短頭髮,我漫不經心的把它撿起放到麵包碟上,趁熱把它喝光。

湯是淨飲的,因為在此之前送上的麵包,實在不忍讓它久等,剛出爐,熱辣辣,湯未到,已一個不留。我的確很在乎「熱」,應該是熱吃的東西,涼了吃起來感覺不三不四,我一定冒燙至味蕾受損(有時大半天失去味覺)之險,都要趁熱食。這店子麵包是熱的,湯碟是熱的,主菜熱葷的碟子是熱的,咖啡連瓷杯是極熱的,連咖啡奶也是熱的。

吃過闊條麵、意粉、鰈魚、意大利飯,水準比不少所謂名店有過之而無不及。見鄰桌客人的pizza吃得很滋味,看樣子應該也很好吃,本想也要一客,但自知胃納無本事,還待下次好了。

這家小店有很香港式的歐洲風味,也有歐洲小店認真做食物的風格,但沒有法國或意大利小街大巷的風情,畢竟這始終是西環。昔日貨倉碼頭街市屠房殮房全都在這區,當年只覺得污糟邋遢,龍蛇混雜,某一日深夜重臨殮房附近頭號通緝犯葉繼歡中槍就擒之處訪查,陰森的感覺揮之不去。

無疑,今天的西環已無復舊觀了,但怎樣變也無可能是法國的聖瑪瑙,也不會是意大利的維琴察,能有這樣的店子,已是老區的新福份。

搓肚子結帳,侍應說那個蘑菇湯已剔除出來,不計數。我怔了一怔,才猛然想起喝完湯時,有一位像是老闆的人前來收拾碗碟,瞥見到那條仍沾了點白菌的頭髮,問我是從哪找出來,我沒作任何表示的如實相告,這不是半島君悅,其實我無所謂,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我看帳單,那位像是老闆的人便說:「那是不應該有的東西!抱歉!」區區幾十元一筆勾銷,對我對此店都沒甚麼大不了,但我欣賞他難得如此有風範,這個印象很難磨滅。

梁家權,資深新聞工作者。新聞著作有《血染的風采》、《六七暴動秘辛》、《風雨三十年 —— 李鵬飛回憶錄》;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

 
文章編號: 20071121842078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0 ----------

 

am730
M08  |  新聞
2007-11-21

領小組研究民協出路馮檢基為敗選鞠躬下台

區議會選舉中遭受重創的民協「損兵折將」,帶領民協18年的馮檢基(圖),拒絕中委會挽留,堅決辭去主席職務,他並向支持者鞠躬致歉。他形容,今次是他從政21年以來最大的打擊,但強調辭職並非悲觀,他會領導一個核心小組反思敗選原因,並為民協找出新路向,期望3個月後「破繭而出」。

民協一直紮根深水的老巢被攻陷,在區選中只能保住17個議席,料將失去原有在深水區議會的「控制權」,馮檢基昨日承擔選舉失利責任,向支持者鞠躬致歉,為18年主席生涯劃上句號,「我自己要向佢(支持者)致歉!」他發出一聲長嘆後說,「作為民協負責人,我要承擔今次責任。」

相對於民協在98年立法會選舉全軍盡墨,馮檢基形容今次所受的打擊更為沉重及刺痛,「個心好實,實原因唔係贏輸,而係一路支持我選民,今次無投我票。」他至今仍大惑不解,「我打拼咁耐,咁多功績,點解選民會變?」

「馮檢基年代過去啦」

他強調,辭職並非悲觀,而是希望為民協帶來新景象,「我辭職唔係跌倒,而係另一個新起點,舊民協過去啦,馮檢基年代過去啦!」民協會成立一個由馮檢基出任召集人的核心小組,檢討民協選舉失敗的原因,並研究出路,3個月後提交報告,希望可「翻新」民協,「而家民協唔係死,唔係跌低,民協唔係完,依家係破繭時間,3個月後破繭而出。」

民協署理主席廖成利表示,目前最重要是穩定軍心,而民協日後會繼續加強地區工作。



 
文章編號: 20071121892009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1 ----------

 

am730
M08  |  新聞
2007-11-21

投票日被包圍恐嚇譚香文報警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香文與梁家傑,昨日到黃大仙警署報案,指在周日區議會選舉投票日,於黃大仙龍星選區的票站外,遭對手及助選團包圍,並以暴力威嚇。

在龍星選區以200多票之差落敗的譚香文說,當晚由於擔心人身安全,害怕會再被圍攻,故未完成點票便離開票站,未知是否有選民因事件而無法投票,故暫未考慮會否入稟司法覆核尋求推翻選舉結果。梁家傑落口供後說,選舉不應有任何暴力威嚇,他們當晚被人包圍和辱罵,令人擔憂,希望警方跟進。



 
文章編號: 20071121892009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2 ----------

 

頭條日報
P10  |  港聞  |  幸福摩天輪  |  By 潘麗瓊
2007-11-21

俾條路後生行

許久沒看無台慶,這晚偶然在熒幕前一坐,發現請來頒獎的「秘密武器」,竟是一班八十年代女藝員,包括周海媚、陳玉蓮等,而掀起整晚高潮的,當然是坐在輪椅、死裏逃生的「肥姐」沈殿霞。

欣兒還得靠由六十年代已出道的「開心果媽咪」,才有機會在台慶上大開金口,在旁當守護天使的阿爺級的劉家昌請問:十幾、廿幾歲的一群哪裏去了?不要忘記,鄭嘉穎和陳豪都是三十尾近四十的中生了!至於近來在娛樂版經常被狙擊的當紮男主持是陳志雲,行年四十八,他自嘲差兩年便半百老翁了。

電影圈擔大旗的劉德華、李連杰、梁朝偉和周潤發,都是中坑輩。鬥靚鬥後生的娛樂圈尚且如此,政治圈老化情況更慘不忍睹了。在區議會選舉落選的天水圍區議員張賢登,被譽為民主黨第二梯隊,都四十過外,他要等到何時才可挑大樑呢?萬眾矚目的立法會補選之爭,陳太與葉太,兩人拉平是六十歲。

是否年輕人那麼不濟,還是我們沒有給予機會?你看,李安大膽起用新人,由章子怡到湯唯,經悉心調教,光芒四射。一位電台的友人向我抱怨說,他入行十八年沒升過職,因為上司升正十八年沒動過。我不歧視老人,剛好相反,我們的社會歧視年輕人!香港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為戰後嬰兒潮提供了的黃金機會,當這批幸運的嬰兒榮升為富泰的中坑、老坑之後,是否應該放手一搏,俾條路後生仔行下?

 
文章編號: 20071121904006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3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8)。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