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公報
A27  |  大公評論(香港)  |  議論風生  |  By 東方淳
2007-11-14

「洋為港用」難贏補選

在反對派的不斷鼓動之下,港島區補選馬力逝世的立法會議席被刻意挑起「戰火」,煽出一種形同大選的姿勢。早前有不少評論已經指出,馬力席位補選的任期只剩下不足一年時間,如果不是被刻意炒熱,根本就不是什麼重要的選舉活動,縱觀其他地區因為當選人逝世而進行的補選,都沒有一次被弄得如此烽煙四起,就可以說明反對派有意藉這次補選翻炒另一輪所謂民主的風潮。

翻炒民主牌無益

雙普選是反對派最為急切的心病。原因很簡單,他們只有藉雙普選才有些微機會躋身決策層,不然就只能站在門外搖旗吶喊,繼續當他們的反對派。為此,遊說陳老太出台便成為一種共同奢望,似乎認為只要陳老太一站到台前成為「共主」,便有能力把越來越分歧的反對派各路人馬集攏到一起來,然後乖乖聽憑陳老太的指揮棒,與中央及特區府對著幹。反對派中的法律界人士還擬出了一套洋為港用的方法,試圖從歷史中撿拾一些究竟對香港普選是否有用還存在著疑問的方法,希望利用這次補選作為試點。他們信心十足,認為可以為爭取香港雙普選定下基調,其實宣揚的方法就是美國政客在2004年用過的為布什爭取連任的手法,但卻為美國帶來了兩大禍害,一是造成像格林斯潘所嚴詞指責的龐大財政赤字,一是令美國在世界上的聲望遭遇滑鐵盧之勢。這一次反對派採用美國式手法,表現在繼續透過「民主對抗不民主」這個最能煽動選民情緒的話題,不斷宣揚香港如果不盡快實行雙普選,就只會在不民主的風氣之下繼續令市民利益受損。反對派之所以重拾美國政客這種選舉方法,皆因為他們曾經在前屆區議會選舉中獲得好處,於是不惜再來一次洋為港用。然而,他們欠缺的是對四年後形勢的認真評估,和對市民經過四年時間更加看清反對派真面目的現實,這才是故伎重施,卻未必能夠如願以償的原因。

且不說美國的選舉實情與香港的選舉實情存在著很大差別,就是香港至今仍有一些反對派繼續持英國式殖民管治意識的情況也頗為嚴重,把陳老太推到台前,反對派自以為只要「共主」在前,後面的反對派散兵就會排隊跟進。於是,他們才不理會香港的社會實情,只以拿來主義手法作為代表民主的方法,並相信能打動市民的心。

對手強自己心虛

有反對派中人這樣放話,布什當時能夠擊敗克裡,最大的著墨點就在於助選團人員懂得利用「九‧一一」危機造成的美國人心有餘悸的心理,以布什能夠採取決斷手法處理國家危機來對抗克裡的所謂牆頭草形象。在這種情緒化的催谷下,布什得償心願,但卻從此為美國埋下了不知要經歷多少年時間才能復元的包括經濟上的種種嚴重創傷。反對派把馬力席位補選當作一件超級大事處理,另一個原因則是葉劉淑儀參加補選,藏身在陰暗角落的反對派師爺級人物看準了在陳老太願意走下神壇,與反對派合作的大好機會,希望撈到兩方面的好處:其一,如果陳老太不出台,反對派中可能沒有「重量」級人物可以硬撼葉劉淑儀的江湖地位,失去馬力立法會港島區席位是不可避免的事。其二,既然陳老太願意倒向反對派一方,那麼,對她盡最大的利用價值是理所當然的事,因而藉勢大打普選牌,把這場本來不重要的補選遊戲當作香港普選的真戲來做。

市民都知道,香港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反對派越以為高調可以影響民意,有時就要被真正的民意牽著鼻子走而貿然不知,尤其是自以為是拿來洋方法而不認真評估港情,死搬硬套之下,撞板之事已經有了不少前車之鑑。如果要探討反對派這次高調炒作馬力席位補選的真正原因,看來還在於葉劉淑儀參選而令他們失去了信心支撐點,面對強對手而出現的心理虛脫病態。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反對派如果執意繼續在翻炒民主牌之下信誓旦旦相信一定會贏的話,則可能反而會輸掉這一席位。此無他,民主牌已經被反對派利用得過於濫了。然而反對派不但沒有作清醒的評估,而是繼續一頭栽下去,失敗有時就是這樣不留情面地出現。

市民不喜歡政爭

市民是不是很喜歡涉身政爭之中,還是希望香港繼續在發展經濟上有所作為,看來已經是不用詳加說明的事情,從2003年沙士襲港造成經濟大滑坡,到2007年中央對香港的不少支持,營造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經濟復甦景況,也令市民感受到生活走上穩固、改善和發展的路子,就已經說明了香港最需要的是什麼。因此,反對派炒作民主話題無非希望自己得益,但他們反對不了的一個事實是中央也沒有反對香港最終要實現雙普選,只不過要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不能一句要雙普選就可以在一覺醒來之後進行這麼簡單。如果反對派不承認經濟環境好轉,一般民眾對中央及特區政府的觀感已經大為改善這個事實,繼續認為打民主牌是萬試萬靈的聖方妙藥。那麼,這種聖方妙藥一定會被市民追求安定務實社會環境的主流意識所擊倒,市民明顯對普選已轉為「遲一點也沒有大問題」的看法,再以早前梁家傑與曾蔭權的特首選戰為例,反對派打的不也是「民主對抗不民主」的牌,但最終梁家傑的民意支持度還不是遠遠落後於曾蔭權。

當然,站在反對派的位置上,他們除了利用洋經驗、翻炒民主牌之外,恐怕再也拿不出更有效的方法。



 
文章編號: 20071114002015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新報
C10  |  觀點角度
2007-11-14

選舉隱士

民意調查顯示,陳方安生在立法會港島補選的支持率比葉劉淑儀領先,情況看來有利於她。

不過,這個數字未必值得恭喜,至少不能掉以輕心,沾沾自喜,因為在親政府的陣營中有很多「選舉隱士」。既然是「隱士」,自然有其獨特本領,平時不見影蹤,但在關鍵時刻則會現身,並把你殺個措手不及,片甲不留。

我所說的隱士,不是在江湖行走、書劍飄零、隱姓埋名的俠士,而是在選舉民意調查中主動隱蔽、不會表露任何傾向或蛛絲馬跡的隱性選民。

這些選民甚有殺傷力。其實,他們本身已有明顯的政治取向和投票傾向,但仍要說得模稜兩可,未有取向,不肯定投票給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皆因這樣可以令民意調查失準,令領先的對手容易大意,思想麻痺,減輕對自己的壓力。

更絕的是,當真正投票時,這些「隱士票」就會殺出來,投給民意落後但自己支持的候選人。這樣就可能出現與民意調查相反的結果,大熱倒灶,冷門則可能勝出。

這種「隱士投票」之風其實是由臺灣傳來香港的。其創始人應是民進黨,當年國民黨盛極一時,民進黨為免打草驚蛇,並要銜枚疾走搶江山,所以也推出了這一套搶票的方法,讓自己的支持者自行隱形,到投票時才度現身。

其實,這些選民都是善良的。但選舉擺在眼前,他們都被形勢駕馭了,被勝負的要求綁住了。他們樂於做隱士殺手,一切都被選舉控制了。



 
文章編號: 20071114033012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文匯報
A12  |  香港新聞
2007-11-14

陳太偕女派傳單 李永健晤張建宗

 【本報訊】(實習記者 許雅爾)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多名候選人繼續宣傳活動。陳方安生昨日大清早在助選團及女兒陪同下,前往港島東區杏花村派發單張,而李永健則於下午在政府總部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會面,提出增加就業的建議。

反對派21日搞陳太造勢會

 陳方安生昨日繼續展示其招牌「四萬」式笑容派單張,看來心情相當「靚」,而其助選團成員、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楊森稱,反對派會在區議會選舉結束後「全數歸位」,於21日舉行一個大型活動為陳方安生造勢。

 自稱「招積健」的李永健則與張建宗會面。他稱,自己在會上主要向張建宗表達對扎鐵工潮的意見,以及提出增加就業的建議,並引述張建宗指,勞工處每日都有收到2千個空缺,並每年協助數萬人找到工作,惟雙方具體的討論內容,則由於他答允了張建宗要保密而不便透露。

 李永健又指,下星期自己會分別與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商務及經濟局局長馬時亨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會面。至於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則已回覆因為事忙,無法安排與他會面。

柳玉成有信心獲3%選票

 另一候選人柳玉成在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稱,自己參選並非為了「博宣傳」,並指自己有信心獲得3%選票,取回5萬元保證金,而民主制度就是要確保所有人都有權參選,否則就是民主的倒退。

 他說,自己雖由內地移居香港超過20年,惟語言天份不高,故成為是次補選唯一全說普通話的候選人。不過,他相信只要有誠意與他人溝通,語言並非障礙。

 參加是次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還有蕭思江、蔣志偉、凌尉雲及何來。



 
文章編號: 20071114005005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南華早報
EDT2  |  EDT  |  By Michael Chugani
2007-11-14

Public Eye

Beware the loaded gun

Rule No 1 in politics: don't load your opponent's pistol. In other words, never say or do anything that will give ammunition to your adversary.

Didn't Anson Chan Fang On-sang draw a hail of bullets for sneaking away from a democracy march to get her hair done? And didn't Regina Ip Lau Suk-yee get a bloody nose for ridiculing democracy as a system that produced Hitler? Both frontrunners in next month's Legco by-election are still missing the lesson of rule No 1.

Mrs Chan bragged during last week's debate about how the anti-government march of 2003 had blocked Mrs Ip's push for a security law.

Last we remember, she wasn't even among the 500,000 brave souls who marched. Will someone please tell her taking credit for something she wasn't a part of is like digging a political pothole for herself?

And will someone please tell Mrs Ip candidates can't just say sorry all the time? First, she said sorry for mocking public opinion as a top official while pushing for a national security law. Then she mocked the public again, taking jabs at last week's debate audience for jeering her 2003 behaviour. Now she's saying sorry over and over again for getting mad at the audience.

Let's get down and dirty

What's wrong with this election is that it's just too clean. Instead of hurling mud, the candidates are firing off cream puffs at each other.

That's fine if you share Chief Executive Donald Tsang Yam-kuen's wish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but if you don't look behind the skin, you won't know what's insid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son Chan except that she's a sudden democra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Regina Ip except that she found democracy while in America? Do you even know the names of the other six candidates? There's nothing like a down-and-dirty campaign to educate the voting public.

Oh, and if next month's contest is just another routine by-election - as Chief Secretary Henry Tang Ying-yen says - then Public Eye has a question: why did the government spend taxpayers' money on an internal poll to see which of the two sudden democrats will win? Well, Mr Tang, are you going to deafen us with your silence?

Power play

Hongkong Electric and CLP Power are not the good guys they would have us believe. For two years they stalled on signing a deal with the government to stop polluting our air. Public Eye can tell you they have been playing a game of chicken with officials, at times not even responding to proposals put forward by the government.

It's a perfect example of big business riding roughshod over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government has now set a bottom line: no more monopoly for the power companies, guaranteed profit of below 10 per cent instead of the current 15 per cent, and guaranteed profit only if there are guaranteed cuts in dirty emissions.

It's a take-it-or-leave-it deal, with the threat of legislation to force the companies into compliance. Expect both companies to pull strings in Legco to block the legislation. Count on supporters of big business to back them.

Abraham Razack, who won his seat in a small-circle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election, has already said legislation amounts to triad tactics.

If it comes to a vote, Public Eye will be watching to see who votes to put money into the pockets of the power companies and who votes for clean air.

Keeping a watch on things

Donald Tsang doesn't just buy Rolex watches to celebrate special occasions. He actually keeps a record of how many he has bought, on a laminated card in his wallet. We know because we have seen it. There's a watch for every major promotion he got as a civil servant, two after being elected in 2005, and he added more last week after learning he is to become a grandad. That card is going to run out of space soon.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c) 2007.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71114027042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信報財經新聞
P16  |  時事評論  |  By 王岸然
2007-11-14

怎能借爭居權家長做秀

  陳太領先的民調又再拉開,但兩太的選情依然沉悶,這相信不會有意外,兩太都在寄望對手犯錯而非主動找對手的過錯進攻,在這調子不變的基本形勢下,陳太最終還是會贏得這一次補選,葉劉還是回到輸少當贏的原初估計之下不甘心地玩這場吃力不討好的遊戲。

  泛民在有驚無險的選戰之後,還是會千方百計為這次補選貼上民主進程偉大的標籤,但也是徒然,一如大半年前梁家傑那場特首小圈子遊戲,大家會覺得很有紀念回味之處嗎?還是忽然想起春夏之間原來曾經看過那麼一場戲,如此而已。兩個月後大家準備過農曆年時回憶一下這場兩位阿太的所謂世紀之戰,心情也是相差不遠的。

  原以為支持兩位阿太的敵對傳媒,會起勁地發掘兩個阿太的陳年錯事,大力攻擊一番,也是對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肯定是好事,這也是港人的集體回憶,是最好的政治公民教育,通識教育。筆者自始至終也是本著這個意圖評論兩人之選戰,這是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可惜只善於人做我做,人云亦云的新一代傳媒人沒有這個能力,也懶得做調查研究,就只識天天追逐選舉的花邊新聞交差了事。

  不是嗎?筆者重提郭亞女事件中陳太玩弄傳媒的往事,沒有人懂得翻查紀錄印證;筆者踢爆葉劉以功課作業當論文,魚目混珠的醜行,也沒有人跟進追問,這些可都是容易追查紀錄的事件,我們的傳媒連現成的便宜也懶得去撿!

布政司的特權

  還有很多精采事件可以重新發掘,豐富一下兩太的選舉悶戰,筆者再舉多些例子吧,當然到圖書館翻資料是你們的責任了。一九九五年間陳太曾經以市值七成的價錢買樓,銀行破天荒給她十成按揭。作為公務員,這是收取利益,可以構成刑事,當年與政府為敵的前廉署副處長徐家傑便曾經到廉署報案檢舉,但得到英國人全力支持而且官拜布政司的陳方安生當年安然無事,這事不值得翻舊賬嗎?她貪的比梁錦松買車逃稅可多得多呢!

  公平地,也是有感而發地,筆者本文要翻葉劉淑儀利用不幸的爭居權者家人做秀的可恥事件,這是特別令人憤怒的。葉太幾天前特別會見兩個爭居權者的家長會代表,葉劉表示,以往作為官員,必需執行人大釋法的決定,而她個人同情爭居權者,會以個人身份協助他們,希望當局加快審批年長者的子女來港。

局長良心何在

  利用不幸的人,非常可恥!今天只是一個平民的葉太,有何能力協助這些可憐的人?筆者當年也曾經與代表之一的林道成及周國輝開會,瞭解事件。今天在新聞重見二人,感受震撼,他們還在努力,盡一切的可能,包括再見葉劉,甘願被葉劉利用也不計較,葉劉淑儀竟然忍心利用這些不幸的人做秀,而他們的不幸還是你一手造成,你良心何在?

  一九九九年五月葉劉淑儀到立法會,解說會因為終審庭對居港權的判決引致一百六十七萬人到港,到今天這已被證實是謊言,而謊言是為隨後的人大釋法作了準備。作為司局級的政策官員,葉劉參與策劃這件拆散幾十萬人家庭的事件,這又是否沒有良心的責任?

  另一件事,也是葉劉利用居權者做秀,建立個人威望的違背良心事件。二○○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當時爭居權者在遮打花園靜坐了兩個月,政府正準備清場及開始大規模遣返在港無居權者的行動。那天,葉劉下午四時完成立法會會議,乘座駕AM5早已離去,卻於六時駛回立法會停車場,因而被激動的居權者包圍,而警方神奇地半小時後始出現「救駕」。

  葉劉的名望,就是因為這次事件而大噪。她勇敢面對暴民的形象深入民心,事件亦為政府隨後的強硬清場及遣返提供了輿論及市民的支持。筆者當年的分析,這是一場葉劉自導自演的「國會縱火案」事件。葉劉是利用了不幸的人及不幸的事為自己事業的踏腳石。這事令筆者印象極深,比後來的二十三條更甚。



 
文章編號: 20071114391013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大公報
A27  |  大公評論(香港)  |  By 希辛
2007-11-14

貝理雅言之有理

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已進入白熱化階段,8位候選人在11月8日舉行的首場論壇上短兵相接、唇槍舌劍,爭奪激烈。這當中,打正旗號揚言「爭取2012年雙普選」、「實現真民主」的陳老太,在辯論會前後受到部分觀眾和候選人的抨擊,指其鼓吹的是假民主,所謂「爭取普選」是為了騙取選票。

陳老太假民主挨批

陳老太在參選政綱中侈談「民主自由、仁愛公義」,並高喊「真心支持民主的人,應該選我,不是葉太」云云。然而就在論壇後的第二天(9日)早上,以獨立身份參選的蔣志偉則在本港一家電台「在晴朗的一天出選」的節目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體現民主精神,是要做實事,不是「做秀」。並批評陳老太在當高官有權有勢時,不為市民講話,不追求民主;現在下台了,沒有權力了,卻打著「民主」旗號,要用「民主」奪回失去的權力。如此手法,市民不會受騙上當。蔣志偉並說,自己是代表無黨派人士參選,是為正義而來,自己沒有政黨包袱,可以全心全意為選民講話。蔣志偉的這一席語,無疑是對陳老太有力的駁斥!

在同一節目中,另一位參選人柳玉成也說,自己參選是對陳老太鼓吹的假民主挑戰。他並強調,港人追求的是真民主,反對假民主,只有真民主才能救香港。他同時認為,香港何時實現普選,不應硬性規定「時間表」,應按香港的實際情況來推行。況且,香港已回歸祖國,任何大事有祖國做主,祖國是靠山,香港不會亂。柳玉成的這些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港人的心聲。

事實上,陳老太的「忽然民主」近月來備受各方譴責。人們不禁要問,陳老太在港英政府時任職近40年,官職升至政務司(港英時是布政司)的高位,而英國在管治香港的150多年中,前後換了28位港督,每位港督都由英國委派任命。這當中,陳老太有否喊過一聲「要求民主」,「爭取普選」?人們看到的是陳老太只是港英管治下的一隻千依百順的羔羊!由此不難看出,陳老太的「突然民主」正是迎合反對派的需要,充當「反中亂港」的「共主」,心甘情願做英國殖民管治者的代言人!

一步到位適得其反

有鑑於此,參選人葉劉淑儀日前指出,這次港島區補選,具有一定啟示性,就是香港選民投票是不是好理性,「看政綱、還是看光環;看實質內容、還是看姿態;看包裝、還是看內涵」。葉劉的這些話,顯然也是對陳老太「爭民主、爭普選」的無情揭露!陳老太外表的包裝終究掩蓋不了內心的圖謀。

反對派將這次港島區補選當成是「爭取2012年雙普選」

高唱入雲,企圖以此向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施壓,逼其定出「普選時間表」,這實在是誤導市民的伎倆。對於普選問題,前英國首相貝理雅本月上旬訪港時指出,在「一國兩制」下,若香港全面普選,要顧及內地,並須中國內地和香港兩地自行磋商。由此可見,香港要進行普選,不能背離《基本法》,不能不被中央和特區政府的認可,以及廣大市民的意願。反對派不按循序漸進原則,企圖一步到位早日實現「普選」,到頭來只能適得其反!貝理雅之言,反對派宜三思之!



 
文章編號: 20071114002015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蘋果日報
A08  |  港聞
2007-11-14

葉太與「外部勢力」會面

【本報訊】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前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昨日會見多次被左派標籤為「外部勢力」的國際事務全國民主協會(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簡稱「NDI」),並高調在競選網站上載與有關人員的合照。有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認為,葉太此舉旨在洗脫其親北京形象。左派雜誌《紫荊》和左派報章去年曾批評NDI替美國政府影響香港政治事務,進而影響和干預中國內政。

李卓人:旨在洗親京形象

力撐葉太參選的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上月中在報章撰寫題為〈沒有外部勢力干預嗎?〉文章,指NDI獲外部勢力組織全國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資助。葉太競選陣營昨日接受本報查詢時,未有正面回應今次會面是否敏感,或會否引起左派不滿的問題,她只透過發言人稱,昨日曾與NDI討論區議會選舉、立法會補選等事宜。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認為,葉太昨日的會面旨在洗脫其親北京形象,博取更多中間選票,「佢為贏咗陳太,就算被左派話引入外部勢力都冇所謂!」

 
文章編號: 20071114006001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 ----------

 

新報
A08  |  政情
2007-11-14

港島補選月底辦第二場辯論 六候選人圍攻兩太

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兩太」以外的六名候選人聲稱自參加辯論後均知名度上升,月底的第二場辯論將各出奇謀圖再突破。「兩太」將再受追捧,成為這六名候選人提問及「主打」的對象。有候選人昨表明要求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為推銷23條立法公開向全港市民道歉,亦有候選人在網上號召群眾集會,以狙擊民主黨李柱銘,作為另類競選活動。

八大電子傳媒將於本月25日攜手合作再辦補選論壇,時間為晚上7至9時,於中環遮打花園作戶外直播,帶動全城氣氛。

柳玉成將促葉太道歉

上週四在港大舉行首場選舉論壇後,除了「兩太」成為焦點外,其餘六名候選人亦搶了一定曝光率。辯論過後,1號柳玉成表示,下次仍會標榜他的參選口號「真民主,救香港」。他質疑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怎會是「真民主」。至於葉劉淑儀自參選以來只就推銷23條的手法道歉,從沒為推動這條危害市民自由的條例道歉,柳玉成將在辯論時促請她公開道歉。

因不滿陳太恤髮而參選的8號何來表示,為尊重對方67歲之齡還要參選,無意作出攻擊。何來稱那些推動陳太參選的人,應裁培像她這種新人才對。她指,將在下個論壇「發火」,集中力量「攻打」葉太。

6號凌尉雲承認,上次是刻意追問陳太綜援金額數,但她指其他人都可能不會知道。凌稱陳太指要增加綜援,但別人有多少生活費都不知道,實在有點兒戲。凌稱「兩太」的政綱都流於意識形態之爭,下次會再向「兩太」質詢民生及經濟議題。對兩太近日不斷出招如迫巴士及到選民家中炒飯,凌稱「唔係炒飯、迫巴士就係感受市民生活,迫一次巴士,冇可能體會到市民的辛苦,未必遇到塞車或打風沒巴士」。

2號李永健則正在籌辦另類競選活動。他指正在網上號召集會,計劃在下個論壇舉行當日同一地點,於下午4至6時舉行表揚香港人愛國心的活動,話題是評論李柱銘談奧運風波的文章。李稱有意邀請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合辦相關活動。

蔣志偉論壇上玩即興

以「大熱可能會倒灶」名言惹來注目的5號蔣志偉稱,沒準備如何再吸引人注意,強調在下次論壇會「即興」,他指屆時會主打教育和交通問題。他指,下階段的宣傳策略,相信連「兩太」也不及,因他已獲得的士和小巴業界支持,下周開始為他在車廂張貼宣傳海報。

上次放棄抽籤提問的3號蕭思江表示,當時不想外界認定他們六個候選人都是「搞搞震」,加上他預期想問的題目,必會有人提出才會放棄發問權利,結果心中兩個問題都沒人提出,故下次準備提問兩個對手,但不透露題目和對像誰屬。

新報記者綜合報道



 
文章編號: 20071114033003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 ----------

 

明報
A31  |  Emily
2007-11-14

陳太獲網民贈豬仔包 杜太送葉太V 字手勢

Emily 不是港島區選民,無資格在下月2 日去投票,但睇到近日兩位阿太——陳方安生及葉劉淑儀,分別示範炒飯及迫巴士,顯示其親民一面,身為一名普通市民,也覺得今次兩位阿太的選舉工程可觀性甚高,兩太分分鐘會上演「真人騷」,將自己的日常生活擺在大家面前。

陳太率先將買送下廚、為孫兒德浩慶祝生日的片段放在網誌上,前日她與女兒慧玲一起逛「鵝頸橋」街市買送。原本陳太想忙裏偷閒,在孫兒生日當晚留在家中一起切蛋糕,但可惜有活動在身,最終要提早一天吹蠟燭。不過,這位嬤嬤認真唔話得,透過網誌向孫兒說聲「生日快樂」,幾溫馨㗎!

其中一位網友看到陳太如此溫情,便在網誌中留言,送上「百分之二百」的支持及陳太喜愛的「特脆奶油大豬仔包」的相片,為陳太打氣!

兩太選舉工程甚可觀

另一邊廂,葉太陣營方面也出動「人情牌」,訪問了今年已屆94 歲的杜葉錫恩,講出她為什麼答應做葉太的榮譽顧問。杜葉錫恩說,自己認識葉太已一段很長時間,覺得她為人正直、誠懇和富正義感,而強項是對歷史政治瞭如指掌。

和蘇施黃鐘意葉太「嘴藐藐」一樣,杜葉錫恩也鍾意葉太不假裝討好觀眾的態度,而是演回自己。她又為自己住在九龍,無法投葉太一票而感到抱歉。最後,杜葉錫恩送上一個「V」字手勢,祝葉太旗開得勝!



 
文章編號: 20071114004003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 ----------

 

南華早報
EDT3  |  EDT  |  Legco by-election  |  By Ambrose Leung and Fanny W.Y. Fung
2007-11-14

Ip meets US democracy group despite storm over interference

Regina Ip Lau Suk-yee yesterday met staff from an organisation funded by the US government to discuss her Legco by-election bid, despite recent controversy over foreign interference in Hong Kong affairs.

Her move to exchange views with a delegation from the 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a group criticised by Beijing loyalists for promoting US-style democracy in China, was cited by pan-democrats as proof that concerns of foreign interference had been overplayed.

After the hour-long meeting, Mrs Ip's office said issues discussed included democratic reform in Hong Kong and the former security chief's election campaign.

Asked whether Mrs Ip was concerned with being seen as linked to "external forces", a campaign aide said: "The NDI was only concerned wit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We have been careful with our words."

Last month, founding chairman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Martin Lee Chu-ming was branded a "traitor" by Beijing loyalists for encouraging the US to press for human rights improvements on the mainland in the run-up to the Olympics, following President Hu Jintao's warning on "external forces" interfering in Hong Kong affairs.

Civic Party legislator Ronny Tong Ka-wah said it would be a case of double standards if it was acceptable for Mrs Ip to meet the group, which had organised training for Hong Kong political parties, while democrats were criticised for having foreign links.

"The fact that she met with the NDI proved the concerns of foreign interference had been overplayed," Mr Tong said.

Tam Yiu-chung, chairman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said he saw no problem with Mrs Ip explaining her platform. "Different issues should be handled in different ways," he said.

The NDI's China resident director, Gordon Davis, said the meeting was part of a programme to study Hong Kong's electoral process. The group would also meet Mrs Ip's main rival, Anson Chan Fang On-sang.

Meanwhile, in a filmed interview posted on Mrs Ip's website yesterday, former legislator Elsie Tu reiterated her support as the candidate's honorary campaign adviser. She praised Mrs Ip as a truthful and honest candidate who did not act to please audiences, and said she had a strong sense of justice.



 
文章編號: 20071114027048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 ----------

 

信報財經新聞
P12  |  政策政情
2007-11-14

學者指第二場補選辯論不利陳太

  由八大電子傳媒聯辦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辯論會本月二十五日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已經定出初步安排【表】,一共有四大環節,包括候選人自我介紹及互相提問,傳媒及網上觀眾發問,暫時不設現場人士發問環節。大會將與八位候選人在本週六進行第一次會面,商討細節。

  學者認為,這次辯論會的形式對陳方安生不利,她面對的挑戰和困難將大大提升,包括難以就單一的政治議題發揮,泛民裏面能言善辯的人也難以現場激怒葉劉淑儀,「冇咗好似梁家傑激㷫葉劉事件」。

仿美民主黨初選辯論形式

  有別於年初的行政長官辯論會,大會今次倣傚美國民主黨於七月二十三日舉行的黨內總統提名參選人辯論會,增設網上觀眾以短片形式提問的環節,以期令辯論會添上活潑氣氛。

  事實上,美國民主黨的辯論會不是由記者、主持或現場觀眾提問,全程由YouTube網民發問,也不設候選人之間的互相攻訐。當時YouTube一共收到三千個網民的提問,由有線新聞網絡(CNN)選出三十九條問題向八名參選人提名,問題形式多樣化,有的甚至比記者更尖銳,例如有網民扮雪人問全球暖化的問題。

  今次不設現場提問,但每名候選人獲准攜帶二十名助選團成員入場拉票。為免問題出現粗言穢語或人身攻擊等字眼,大會特設問題審核小組;傳媒提問初步除了電子傳媒之外,平面媒體方面由《南華早報》楊健興及另一中文報業代表發問,至於揀選細則方面,大會未有公佈。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不設現場觀眾或助選團提問,對葉劉有利,因為泛民無法派出能言善辯的重炮手,如民主黨李柱銘等現場作出攻擊,「冇咗好似梁家傑激㷫葉劉事件」,相信葉劉在現場氣氛受一定控制下,表現會大大改善,不會再出現黑面或「嘴藐藐」的情況。

陳太難就單一議題發揮

  相反,蔡子強說,這場辯論對陳太的挑戰和難度將大大提升,預期主要的難度來自傳媒發問環節。他認為,傳媒的發問比較多元化與「刁鑽」,除了政治議題之外,會涉及民生、經濟和社會等政策範疇,因此,陳太難以就單一政治議題發揮,估計其表現會因此而打折扣。

  嶺大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則認為,現階段難以評論辯論會機制對葉劉還是陳太有利,最重要是機制公平公道,獲得各候選人同意,而不設現場提問,觀眾可能「無咁過癮」。他讚揚大會設網上觀眾提問具創意,不過,希望大會考慮擴大參與層面,因為網上社群以年輕人為主,難以照顧年長選民。

  他建議大會開設更多的提名渠道,包括傳真或電郵等方式收集問題■



 
文章編號: 20071114391011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 ----------

 

大公報
A11  |  港聞
2007-11-14

李永健晤張建宗

【本報訊】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李永健昨日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會面,他會後引述張建宗表示,局方非常重視勞資關係,將繼續加強和鼓勵雙方進行溝通,如出現勞資糾紛,就繼續扮演調解角色以尋求共識。

李永健說,會上與張建宗就早前的紮鐵工潮和如何協助市民就業等交換意見。張建宗表示,○六至○七年政府成功調解了七成的勞資糾紛個案,每日收到僱主提供約二百個職位空缺,每年可協助約數萬名市民就業。

李永健表示,下週一將約見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商討保育問題,之後會再安排約見其他局長。



 
文章編號: 20071114002004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 ----------

 

星島日報
A19  |  每日雜誌  |  維港會
2007-11-14

招積健大噴「威水史」

角逐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有「招積健」之稱的大律師李永健。昨日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會面,大談勞工問題。他說,同張局長提及早前的「紮鐵工潮」及「幫市民搵工」等問題。張建宗就回應說,政府重視勞資關係,希望加強雙方的溝通,以調解方式解決勞資糾紛,並且列舉一連串成功調解及協助市民搵工的數字。「招積健」又話,自己在下週一約見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更會約見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商務及經濟局局長馬時亨,以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等。不過,馬仔的屬下官員表示,李永健只是向局方接觸,局方要參考過他的政綱,才會安排會面。

「招積健」更與盧駿大談,自己舊時在中大讀書的往事。他指,特首辦公室主任陳德霖是他的「師兄」,運輸署署長黃志光是他的同學,大家都是「讀經濟」。他自己是新亞;黃則是崇基。

他又指,黃志光在剛考到「AO」(政務主任),與他通信,並且鼓勵他讀法律,令他踏上從事法律工作的生涯。



 
文章編號: 20071114003005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 ----------

 

明報
A31  |  Emily
2007-11-14

「招積健」自爆 大學與運輸署長同班

自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葉劉淑儀「開創」約見局長的先例後,另一候選人「招積健」(李永健)近日不停約見問責局長,昨日輪到見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會面後,他更自爆有不少政府官員是他的大學同窗。

就讀中大經濟系的招積健說,運輸署長黃志光是他的同級同班同學,兩人一起修讀過不少課程;現時特首辦主任陳德霖也是高一屆的師兄,說陳德霖讀書時十分活躍云云。

據招積健所說,黃志光任職AO(政務官)並到英國深造時,更曾與他通信,並鼓勵他修讀法律,看來兩人當年的交情也不淺。

張建宗上次與葉太見面達兩小時,而昨日與招積健的見面也有1 個多小時,討論紮鐵工潮及港人就業問題。招積健說,已約好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於下週一會晤,並正約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馬時亨、公務員事務局長俞宗怡等。數數手指,連同即將會約見的3 名局長,招積健共約見了6 名局長,接近曾班子的一半。



 
文章編號: 20071114004003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 ----------

 

蘋果日報
A22  |  論壇  |  By 李兆富
2007-11-14

一個信字看葉劉淑儀

信任是一種很玄的概念。有時候,我們連身邊的朋友和家人,也總有些保留;可是對政客,我們卻容易被巧言令色所吸引。當然,我們有今天的文明,就是建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信任,可以是親友之間建基於生活關係的信任,也可以是我們對行之有效制度的信任。

至於面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尤其是公眾人物,我們惟有從客觀的事實去作判斷。言行是否一致,肯定是驗證一個人對原則堅持的最佳基準。退而求其次,我們會信任一個人的能力,也冀盼他可以為我們爭取某些共同目標,而客觀的驗證基準,就是這個人在過去的工作表現,以及他今天的種種諾言,背後有否提出合情合理的方案。對政客這些陌生人,我們可以投下信心一票,除了直覺的喜惡之外,大致上離不開這堅持原則和能力兩個基準。

為選票道歉更可怕

葉劉淑儀的選舉口號是「新的一葉更出色」,言下之意,就是打倒昨日的我。香港是個可愛的文明社會,我們容許人犯錯之後改過自新,不過,大前提是一個人要為曾作的孽有真誠的悔意。葉劉淑儀在宣佈參選當日,說為03年的手段和態度,向曾被冒犯的人道歉。要知道,廿三條立法對自由的危害,這個原則上的問題,才是是非對錯所在,要是葉劉淑儀在參選當日跑出來說,在她有生之年,只要有人再將廿三條提案,她也必會反對,那才算得上是為自己的過去負責。若然今日的葉劉淑儀為昨日所作所為道歉,為的只是選票,那只可以說是她學乖了,比以前的她更懂得政治權宜,可是換湯不換藥,這個葉劉淑儀比昨日的更為可怕。03年的風波,引起香港人的強烈反應,姑勿論每人心中所想是甚麼,不容抵賴的是,當中有不少認作香港與北京的中間人,有意無意地發放錯誤訊息,換來的結果是之後北京對香港的信任少了,干預多了;這些以中間人自居的傳訊人,卻諷刺地掌握了更大的影響力。這是簡單的博弈論︰北京越不信任香港人,中間人的地位就越穩固,如是者他們就有越大的誘因去誤報香港的情勢。事實上,回歸十年了,又有誰不承認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不過,這些打著北京牌頭的香港中間人,偏執意要硬銷甚麼愛國教育,行為背後有何目的,不是已經昭然若揭嗎?為葉劉淑儀站台的,又偏偏是同一群人,這個政治現實,大家又有否深思過背後的意義?當然,要是認為將站台的人與葉劉淑儀綑綁一起分析,可能有欠公道,就讓我們單獨抽離地看今次她的參選政綱。

鄙視香港人的智慧

毫無疑問,葉劉淑儀比起其他自命愛國的政團,表面上更開明,至少她會支持2012有雙普選。可是在細節中的魔鬼,卻說明了葉劉淑儀從根本地不相信香港人的決定。葉劉淑儀主張的特首提名機制,多了個看似無傷大雅的障礙,就是要候選人獲得四個界別中最少一成支持提名,美其名是要達致均衡參與。先撇開均衡參與這四個字該如何解讀,設置這個關卡,背後就是假定了由提名委員會來預先篩選候選人,市民還是會一面倒投向某種意識形態,甚至破壞香港的穩定和諧。問題是,為甚麼葉劉淑儀會如此鄙視香港人的智慧?要是葉劉淑儀連香港人行使手上選票的能力也不相信,她可以相信香港人為自己作出的其他決定嗎?就算她政綱內對教育和外傭稅的主張有多中聽,我們仍然懷疑究竟她的誠意有多大。政治是建立於互相信任。葉劉淑儀不信市民,又怎叫市民信她?再者,市民信任政治人物,是基於他們對原則堅持,以及那些原則是否合乎社會的意識形態。今時今日的香港,需要有人願意向北京反映香港人真正的心中所想,而不是靠挑撥誤解的是非小人。葉劉淑儀既然不相信市民,她會站在甚麼陣營,難道還要猜想嗎?香港人要信香港人,北京也要信香港人,這才是香港政治的可持續發展概念,也是落實民主進程背後的意義。要是葉劉淑儀真的要跟往昔的她清晰地割裂,就請她先拿出誠意,承諾永遠捍衛香港的自由法治,完全否定自己推銷的廿三條,並堅定地爭取毫無保留的普選。

 
文章編號: 20071114006005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5 ----------

 

蘋果日報
A22  |  論壇  |  探針  |  By 吳志森
2007-11-14

探針:謊言說多了不會成真理

立法會港島區補選論壇,人馬沓雜,未能突出兩太的觀點和主張,但如果多點耐性看畢全程,特別是觀眾提問環節,都是集中只問兩太,連環答問,精采紛陳,包裝紙被一層一層剝下來,終於露出了本來真面目。常識告訴我們,以葉劉的性格,二十三條是她的死穴。但葉劉宣佈參選時,有備而來,特地向她當年曾經冒犯過的人道歉,並專程落區向的士司機獻花,以示誠懇。做法雖然突兀,但有不少學者評論員讚她聰明,主動拆彈,予人有洗心革面之感,是耶非耶,只能留待時間評斷。

真面目又回來了

葉劉在港大論壇,一直沉得住氣,但當觀眾連番追問二十三條的問題,當場氣上心頭,原形畢露,葉劉真面目,又回來了。葉劉態度惡劣地回應梁家傑:會見大律師公會的負責官員是律政司的梁愛詩和歐義國,「我又唔係律師,邊有本事見!」梁家傑日前已撰文踢爆,梁愛詩親口承認,律政司是政府的法律顧問,保安局才是出主意的話事人,換句話說,保安局局長會見各方人士推銷二十三條,聆聽意見,細緻解釋,是職責所在,拒絕大律師公會的邀約,根本就是失職。事後,葉劉表示在論壇的表現可以更「誠懇一些」,承認回應梁家傑「語氣輕佻了一些,會作出檢討」。每逢遇事,葉劉都會例牌回應,但最要害的不在語氣是否輕佻,態度夠不夠誠懇,而在有沒有迴避最基本的事實,有沒有弄錯最核心的問題。在梁家傑提問之前,有一位年輕學生向葉劉發炮:葉劉推動二十三條立法時,導致五十萬人上街,會否用相同的「強硬態度」去爭取二○一二年雙普選?相信到時有五十萬人支持葉太。問題觸到葉劉痛處,一臉不悅,隨即反駁:「公道啲講,五十萬人上街抗議,涉及好多課題,不單是二十三條。」台下登時一片噓聲。「二十三條係導火線,我同意,但豎起個牌又沙士、失業,又負資產,咁多人上街,香港百幾年開埠少見。公道一點,不應推在一個人或一個課題身上。」有台下觀眾聞言大呼「狡辯!」

狡辯完全沒新意

葉劉的說法,豈止狡辯,根本就是與事實不符。二○○三年大遊行的主題,是「反對二十三,還政於民」。中大陳韜文和港大鐘庭耀兩位學者,率領研究隊伍即場做了深入調查:「我遊行是為了反對二十三條立法」,贊成和非常贊成的佔百分之八十九點八,結論清晰而明確。這個調查結果,當年不少報章均有大幅報道,但親建制人士,包括葉劉,把頭埋在沙堆裏,視而不見,以訴求多樣,意見紛陳為藉口,推搪過去。今天葉劉被觀眾斥為「狡辯」的答案,其實與當年口徑完全一致,半點新意都沒有。甚麼變臉,甚麼道歉,都是些騙人的鬼話。感謝有良心的學者,把當年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讓謊言說多了,都不會成為真理。吳志森資深傳媒工作者

 
文章編號: 20071114006005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6 ----------

 

蘋果日報
A23  |  專欄專論  |  隔牆有耳  |  By 李八方
2007-11-14

隔牆有耳:攝石大狀又得米

立法會選舉由兩太之爭變成八男女混戰,一眾攝石人終於搵到機會出位!大狀李永健繼早前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會面後,噚日再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開會,提出有關就業同福利建議,佢地講過乜野怕且大家冇興趣,不過張建宗要緊跟文革曾指示,畀足面同佢傾夠一個鐘頭。李永健話正約見其他局長,包括林鄭月娥、俞宗怡同馬時亨,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唔賣特首賬,請佢食檸檬,拒絕同佢見面。另一候選人柳玉成噚日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否認參選係「博宣傳」,佢話民主制度就係要確保所有人都有權參選,否則就係民主倒退。柳玉成係唯一講普通話候選人,佢話自己由內地移居香港超過20年,可惜語言天份唔高,所以廣東話始終麻麻,但相信只要有誠意同他人溝通,講咩語言唔係障礙。佢自言有信心拿到百分之三選票,希望拿得番50,000蚊選舉按金。呢個唔係簡單任務,八方祝佢好運。

 
文章編號: 20071114006005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7 ----------

 

成報
A06  |  港聞
2007-11-14

民主黨最年輕中委24歲志氣高 鄺俊宇冀任副局長

年僅24歲的鄺俊宇是民主黨最年輕中委,他的名字在一眾民主黨第二梯隊中非常矚目,他首次出選元朗北朗選區,挑戰現任民建聯區議員陳兆基。雖然初出茅廬,勝算至今尚屬未知數,但他對政治前途已充滿抱負,期望有朝一日,能夠代表民主黨成為政治領袖,晉身政府的副局長或局長助理之列,並笑言:「快啲搵我啦!」記者張智仁報道

鄺俊宇近年在傳媒的曝光率甚高,曾獲香港電台節目《政壇新秀訓練班》頒發「最有前途政壇新秀」獎項。踏上從政之路,只源於童年時在球場玩耍時曾被欺負,以及小學時被母親鼓勵做義工,孕育出一顆樂於助人之心,因此過往接受傳媒訪問時,他都不忘大談他的助人經歷,如深夜協助女街坊處理家庭糾紛,「膽粗粗」致電當事人丈夫,最終令夫妻和好。

曾獲頒發最有前途獎

他坦言,從政目標是想成為「政治領袖」,即是慢慢由地區開始,為居民爭取權益,再拾級而上,晉身政府,做到議政利民,推動政策惠及大眾。外界曾指出他下一步的目標是立法會,他卻澄清志不在此:「可能係副局長啦!」他坦言至今未有人找他出任副局長或局長助理,但已心存渴望,並藉機「呼籲」說:「快啲搵我啦,哈哈!」

在政綱中,他亦充分顯示出「由低做起」這一點,如為業主爭取削減管理費、為屋村行人道加建上蓋,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項目,他都一一認真處理,因他相信「居民嘅權益冇一件係小事」!

被問及年輕人參選會否佔有先機,他卻認為「年輕唔代表最好」:「最重要係你已經開始漸趨成熟,能夠有能力去左右大局」,就像他最欣賞的政治家--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一樣。

「 過多兩日陽光普照」

民主黨在近年立法會補選中的取態,原本是第二梯隊的甘乃威,先後兩度被迫要讓路予公民黨余若薇與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參選,這些現象足以令人質疑該黨第二梯隊的發展前景。鄺俊宇坦言,對民主黨的未來仍心存憧憬,深信政黨發展前景會因普選而改變。他解釋:「依家呢一刻你同人講『我從政』呢,(會被質疑)『嚇你從政呀?』但係我覺得將會改變,因為可能呢一刻都好陰暗嘅,過多兩日啦,過多兩日就陽光普照!」

 
文章編號: 20071114029034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8 ----------

 

新報
A08  |  政情  |  政情糖不甩  |  By 鍾環友
2007-11-14

李永健見張建宗講就業

▲港島區補選候選人之一的葉劉淑儀在其網誌更新,放了一則政界元老杜葉錫恩的支持她的片段。Elsie(杜太洋名)話自己家住九龍,唔係港島選民,冇得投票。佢話識了葉劉多年,幾鐘意佢嘅性格,感到她為人有強烈的正義感,做事不會刻意去取悅群眾,寧願做番自己,是一個坦率的人,並希望佢當選。而自稱招積健的李永健(見圖)昨日則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會面。

咁見張建宗傾乜,李永健話主要向張講紮鐵及就業的問題,而張指勞工局好重視勞資的關係,所以會加強及鼓勵勞資之間溝通,遇有糾紛會盡量能斡旋及調解,2006至2007年度成功調解率有70.6%,而每日勞工處收到近二千個職位的空缺,每年可以協助幾萬人搵工做。李永健又話未來準備會見林鄭月娥、馬時亨同俞宗怡喎!



 
文章編號: 20071114033003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9 ----------

 

信報財經新聞
P12  |  政策政情
2007-11-14

杜葉錫恩讚葉劉正直誠懇

  前立法局議員杜葉錫恩【圖】昨天拍攝短片解釋,出任港島區補選候選人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競選辦公室名譽顧問的原因,她讚揚葉劉為人正直,不會以假裝的姿態去討好觀眾。另外,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昨早則到杏花村拉票,另一名候選人大律師李永健獲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接見,談及早前紮鐵工潮的問題。

  杜葉錫恩在短片中表示,會全力支持葉劉,協助她當選為立法會議員。她表示,雙方已認識一段很長時間,葉劉有很多優點和強項,包括為人正直、誠懇和富正義感、對很多事情無論是歷史及政治,都瞭如指掌。

  杜葉錫恩又表示,很喜歡葉劉不以假裝的姿態去討好觀眾,她的獨特之處就是演回自己。而葉劉則在網誌中表示,近日在網上認識了不少年輕人,每天都會花一定時間上網。

  大律師李永健獲張建宗接見,雙方討論了早前的紮鐵工潮事件,他會後引述對方指局方有處理勞資糾紛的機制,希望令勞資關係能和諧發展。其餘候選人包括柳玉成、何來、蔣志偉、凌尉雲及蕭思江■



 
文章編號: 20071114391011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0 ----------

 

都市日報
P04  |  港聞  |  全力支持
2007-11-14

欣賞葉太率直 杜葉錫恩指「不二之選」

支持 前市政局及立法局議員杜葉錫恩(圖)在葉劉淑儀的網頁中,大讚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葉太為人正直、誠懇和富正義感,言行一致。身兼葉太競選辦名譽顧問的她又說,最欣賞葉太不以假裝的姿態討好觀眾,是議席的「不二之選」。

另外,據電視台的民調指,陳方安生與葉太的支持度,分別是46%及30%。

另一候選人李永健昨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會面,建議增加就業。李又說,下周亦會與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等會面。其他候選人有蕭思江、蔣志偉、凌尉雲、柳玉成及何來。 (都市)



 
文章編號: 20071114441001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1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7)。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