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報
A09  |  港聞  |  立法會補選
2007-11-10

陳太︰明年繼續去馬接受本報專訪慨嘆老友冷落

經歷兩個月參與選舉洗禮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披露,若補選獲得市民支持,將積極考慮2008年再參加立法會選舉,她強調不會背棄香港人,一改以往模糊態度。陳太又表示,參選飽受的人情冷暖,反而令她更要緊守自己的理念,沒有回心轉意餘地。

前晚參加完港大學生會舉辦的選舉論壇後,陳方安生緊接於昨午接受訪問。她評價論壇表現時說,「OK,第一次就梗係緊張啲,噚日(8日)就無咁緊張,好可能因為喺母校環境, 感覺親切。」她採取集中推動民主議題,讓市民清晰知道她的理念,若獲讚賞會感到高興。

陳太在總結時表示,參選令她嘗到「政治人情冷暖,體會權力世態炎涼。」她細訴,自參選以來「有啲以為都會支持你那啲,咪打電話畀佢囉,有啲人意思都喺幕後支持,但例如提名,就唔好勒。」進一步令陳太感受較大的是, 在特區政府十.一國慶酒會上,「或者有啲人覺得尷尬, 或驚住我走上去問, 支持我啦,或提名我啦!」陳太又披露那些人包括老朋友、商界等各種類,官員則較少。

不會為人情冷暖激氣

被問及會否因而問自己「早知就唔選」時,陳太斬釘截鐵說,「無喎,咁就絕對無喎,我反而覺得,你越係咁樣,我覺得最緊要自己有誠意,自己有理念。」她續指,「你點樣對待我,我都係咁做,呢個先至係最重要,(加強理念?)起碼我無回心轉意啦!」陳太強調,不會為人情冷暖而影響,「呢啲野我從唔擺喺心」,以免「激氣」。

她否認,在論壇上大談良心是隱指對手沒良心,強調她做事憑良心。

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在論壇上認為23條立法只是2003年50萬人上街的導火線,不是主要因素, 陳太稱「梗係唔係啦!當然可以話有好多其他因素,但主題一定係23條。」她不肯證實該年致電要求撤換葉太的高官, 是否當時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只重申當時留意事態發展,已預料會有四、五十萬人上街,看見群情洶湧,作為退休公務員都不能夠沉默,擔心特區政府因為這條大法而被推翻。

緊守理念不背棄港人

回顧選舉工程,陳太表示,當年位高至政務司司長因為公務繁忙少有時間落區,現在參選才接觸不同階層的市民,有次到深水埠會見基層市民, 更感嘆繁榮都市內, 仍有沒錢買菜、要執菜來吃的市民。

陳太表示,在投票前的數周會繼續落區,對於中間票或游離票,「我希望市民懂我為人,懂得比較清楚點解我今次出嚟選為咩呢,希望認同我套價值觀,我理念。」

被問及葉太經常強調不論戰果明年都再選,陳太表示,「我而家集中精神呢個補選,如果市民支持我嘅呢,我會積極考慮2008年再選,不過,無論如何我可以話畀你聽,我係唔會背棄香港人。」

新報記者余心美、梁碧珊報道



 
文章編號: 20071110033003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明報
A05  |  政情 港聞  |  立會補選
2007-11-10

港大論壇「賽後檢討」陳太稱多看資料葉太自評不理想

前晚立法會港島區補選首場公開論壇後,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昨表示,對前晚表現感滿意及高興,現正準備下一場論壇,承認要就不熟悉的議題多花時間看資料。而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在競選網誌中指自己表現不理想,解釋是第一次參加這類直播論壇,經驗不足及壓力影響表現。

陳方安生昨日在泛民會計界、I.T.界、工程界等專業人士陪同下,到鰂魚湧太古坊附近派發傳單。她又透露,前晚與22 名不同公務員工會屬會代表會面,談及合約制、外判制、公務員隊伍士氣等問題。陳太認為,合約制公務員表現良好者,政府可考慮長期聘用,提升士氣及歸屬感。葉太昨日沒有競選活動,只在網誌提到自己表現不理想,表示要再改進。她又指「陳太的辯論技巧大有進步,相信是下了許多苦功」。

對於前日論壇被問及《基本法》23 條的「死穴」,葉太即面色一沉,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 「葉太要自己總結下。」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表示: 「要找時間和她談這個問題。」其餘候選人包括柳玉成、李永健、蕭思江、蔣志偉、凌尉雲和何來。

 
文章編號: 20071110004022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文匯報
A13  |  香港新聞
2007-11-10

陳太自認 曾求公務員工會支持

 【本報訊】(記者 明言 實習記者 許雅爾)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陳方安生被質疑支持她參選的前高官不多,顯示她不獲公務員的支持。未知她是否對此耿耿於懷,主動向記者透露,自己前晚和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梁籌庭及22名屬會代表會面,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不過,梁籌庭強調,聯合會會堅持政治中立的原則,不會支持個別候選人。

 陳方安生昨日在助選團陪同下,到太古坊派發選舉傳單。不過,繼上次於時代廣場遭保安驅趕後,她再一次給該所大廈的保安人員驅逐,要求他們離開大廈的管理範圍才可繼續派傳單。

 陳太隨後指,自己在與公務員代表會面時承諾,倘自己成功當選,一定會表達和跟進他們希望公務員聘用的合約制度,可以因良好的工作表現而得到長期的聘用,以增加他們的歸屬感及提高他們的工作士氣。

公務員聯合會稱保持中立

 梁籌庭指出,在陳方安生之前,他們已經和葉劉淑儀見過面,並認為兩人的表現都很誠懇。不過他笑說,現在他們都希望尋求支持,表現當然誠懇,真偽則要待有關人士進入議會後的實際工作表現、處事態度及立場等才能辨別。

 他又強調,聯合會的立場需要保持中立,「如果邊位候選人請求我們協助派單張,我們都會協助」,而不會特別支持某位候選人,至於各屬會有何決定,則由各屬會個別決定。

 另外,其他候選人包括葉劉淑儀、蔣志偉、李永健、何來、凌尉雲、蕭思江及柳玉成昨日並無公開活動。



 
文章編號: 20071110005015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文匯報
A18  |  文匯論壇  |  書生意氣  |  By 華正茂
2007-11-10

翻舊賬,陳老太最不堪

 陳老太退休之後並未清心寡慾,反而對中央和特區政府抱有強烈不滿,以港英餘孽自居,配合反對派做出一系列惡劣表演。只是一向自負又頭腦發昏的她,似乎還不知道自己的惡劣表現大有問題,還以為是可以參選撈票的政治資本,於是,我們也就「有幸」看到了她一幕幕自爆其醜、退休干政的拙劣表演。

 反對派狂熱支持的陳方安生在今次參加港島區立法會議員補選中,不斷自暴其醜。她為了攻訐對手葉劉淑儀,大翻「歷史舊賬」,洋洋自得地聲稱,在那次政府推動二十三條立法中,她對葉劉不滿,曾致電政府高官,要求撤換時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陳老太自爆這段往事,以為可以打擊對手,以為在這個問題上可以爭取選票。不料,被輿論痛擊。這個陳老太當時早已退休,且一再聲稱退休後不會對政事指指點點。原來全是假的,全是謊話!退休後,這個陳老太原來一直在暗中「干政」,一直在配合反對派大肆反中亂港之勾當!

問題多多 劣通斑斑

 陳老太自爆這段醜事,實在是一件好事。好就好在它讓香港人看清了陳老太與香港反對派明來暗往,相互配合反中亂港早已經年,並非始於曾蔭權接任特首「推銷」五號政改方案時的「忽然民主」。那個時候陳老太「忽然民主」,和反對派一起大遊其行,那是公開跳出來而已。在這之前,她早已在廿三條立法問題上配合反對派暗中「倒葉劉」矣!

 如果翻歷史舊賬,陳老太真是問題多多。「郭亞女事件」她的冷血行為不必說;在肥彭硬推「三違反」的政改方案時,她如何上竄下跳也不必說;僅說回歸十年,陳老太在其言論和政壇上的表現也是劣通斑斑。這個陳老太最大的問題有兩條,一是其人之政治取向和意識形態乃標準的「港英餘孽」,回歸後,一直甘為美英西方反華勢力在香港的政治棋子;二是其人在政治上一直頗有企圖心,回歸後,她的個人野心一度受挫,這令她極之不滿,為了實現個人野心,她與董建華特首分庭抗禮,甚至在多次「倒董」風潮中都可隱約見到她的「身影」。

港英餘孽 野心勃勃

 上述兩大條,構成了陳老太回歸後的政治表現問題多多。回歸後,陳老太的政治心態不以「港英餘孽」為惣,反以「港英餘孽」為榮。英美反華勢力及其媒體也多次把她捧為「香港良心」。陳老太也就「當仁不讓」飄飄然地以「香港良心」自居。身為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的她,經常發出「另類聲音」。不僅如此,她還和其「政治恩師」末代港督彭定康一直保持緊密關係,唯恐天下人不知她的「港英餘孽」情懷,她的感恩舊主子情懷是如何的割捨不斷、情義綿綿也。

 如此「港英餘孽」的情懷和政治取向對回歸後特區政府的施政,對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當然會諸多不滿。她和董特首的愛國愛港情懷及施政方針有衝突。她也看不起董建華,力圖架空董建華,尋機取而代之,實現個人的政治野心。因此,那段時期,每當中央領導人見她時,總會苦口婆心地告誡要支持配合董建華特首的施政和工作,對她的政治野心早有警覺。

頭腦發昏 自爆其醜

 陳老太如此不堪的表現,理所當然的使她在特區政府之中感到日子難混,於是在二○○一年「劈炮」退休。然而「劈炮」退休並未令陳老太清心寡慾,而是強烈增加了她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不滿。明乎此,她在退休後一系列惡劣之政治表現就事出有因了。只是一向自負而又頭腦發昏的陳老太,似乎不大知道她的惡劣表現大有問題,還以為是她可以參選撈票的政治資本,於是我們也就「有幸」看到了她自爆其醜、退休干政這一幕。



 
文章編號: 20071110005018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新報
A09  |  港聞
2007-11-10

「我點會反對24小時通關」?

【特稿】陳方安生出生自一個愛國家庭,她昨日提及祖父方振武是愛國將領,抗戰年代贊成先抵抗日軍,反對國民黨蔣介石先攻打共產黨的戰略,後來疑遭國民黨暗殺。陳太表示,祖父與國家關係很好,作為後人的她亦受禮遇,只是外界誤解其參選動機,她相信自己跟強調民主法治的中央領導人,在推動民主上的溝通, 不會出現困難。

陳太退休後,於05年以抗戰英雄後人身份獲邀上京參加抗戰戰利六十週年慶祝活動。陳太表示,雖然自己沒有與祖父的個人記憶,但知道他是抗日戰爭英雄,國家為其在安徽設立墓碑紀念方振武將軍,她相信祖父跟國家關係很好,她早年亦曾回鄉祭祖。

她表示母親方召麟也是愛國,藉國畫創作顯現出來。陳太表示,母親從沒叫她做甚麼或不做甚麼,若她仍在生,「我覺得佢老人家會贊成(我參選),佢會知我嘅出發點係乜。」

祖父抗日將領疑遭暗殺

被問及跟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跟中央溝通的策略有何不同時,陳太表示,沒有甚麼不同,香港推動民主, 事實上跟中央一樣,因為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強調民主法治。在政制問題上,陳太指「我覺得中央係有誠意聽嚇香港人真真正正對某些事的看法」,只是有些能與中央溝通的人沒有把真心話說出來。她希望,最快於月底上京的行政長官曾蔭權,作為溝通的橋樑,屆時應告訴中央「香港市民好渴望2012年有雙普選」。

陳太在前晚論壇上提到補選戰是「真誠對包裝」,她指這番話是質疑葉太的普選方案只是一個包裝, 葉太方案確有篩選,即使對方否認,但事實是一人一票的選舉才具代表性。

在出任政務司司長時, 一直有傳陳太反對粵港24小時通關,她鄭重澄清,「亂講!簡直亂講!絕對唔會咁講,尤其我地香港經濟(狀況),24小時通車好多考慮,我地一方資源等等,我點解反對?」她又指,「多數的人點知(粵港)聯席會議傾乜?」陳太批評,有人藉此說她與外國勢力勾結,實在不明何故,她承認退休後, 有海外地區駐港領事約她見面, 以瞭解本港情況,她亦樂於會晤。至於前港督彭定康, 陳太稱彭定康每次來港, 都偶有見面; 霍德方面, 她稱已很久沒見面。新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71110033003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信報財經新聞
P06  |  時事評論  |  By 曹啟樂
2007-11-10

培訓不是萬應靈丹

  課程發展議會新任主席高彥鳴首場記者會,公佈一個千萬元培訓計劃,表示為保證新高中課程於後年順利上馬,必須每年以六、七百場工作坊去培訓教師。高教授上一項教育公職是檢討教師工作量委員會主席,當時報告的一項建議是當局必須增強學校人力資源,以應付隨伴教改而來沉重的工作量。然而,換了角色和位置、想法與做法便會不同。  加強培訓的其中一項理據是當局去年調查發現,對課改成效看法,校長與教師差距甚大,例如分別有百分之九十三及百分之九十五小學、中學校長認為課改可加強團隊精神,而只有百分之八十一及百分之六十五小學、中學教師同意。至於同意課改將校園建成學習社區,幾乎全部校長同意,而只有百分之八十七(小學)及百分之七十四(中學)教師認同。於是當局得出的結論是因為校長已接受有關培訓,故態度較正面,而教師人數眾多,必須分階段培訓,故出現意見分歧現象。

培訓不能取代支援

  但培訓是否解決問題呢?相信不少教師對此抱懷疑態度。當局此種企圖以「培訓」代「支援」的做法建基於假設老師能力不足,同時也因政府庫房「水浸」,部門可運用資源大增所致。另一例如是剛推出的「重新規劃融合教育政策」,也提出在未來五年內,全港普通學校須分批派老師參與一個三層架構的特殊教育師訓班,當局甚至提供代課教師津貼,以鼓勵學校踴躍參與。五年後每校會有十分一教師接受基礎訓練,三位老師接受高級訓練,而至少有一名中文及英文老師接受專題課程。

新高中的適切配套

  在前線的教師會清楚,現在融合教育政策是容許不同類型學習需要(如肢體傷殘、自閉、弱聽、弱視、過度活躍等)學生升讀同一所中學,學校缺乏專業能力與人力資源,即適當的師生比例去應付,培訓是對應前者的需要,但未能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筆者約十年前訪問美國加州中學,觀察到課堂內的特殊生另有一專業人士陪讀,照顧個別需要,香港在全面推行融合教育時有沒有吸納外國經驗呢?校內教師即使受訓,也不能經常分身去照顧校內眾多的融合生吧。

  同樣地,校長與教師就課改成效的不同回應,既與曾否培訓有關,亦與現在學校人力不足,未能妥善應付接踵而來的工作有關。作為教師工作委員會主席,自應有一定認知。

  也許本周教評會公佈的另一項調查對此有一定啟示。調查目的是瞭解中學對新高中學制與課程的準備程度。有九成回應者(校長、教師)認同「新高中正式實施,任教新高中教師工作量大增」。有七成回應者不同意推行校本評核有助學生紓緩公開試壓力。有六成多回應者表示學校未備妥學生學習檔案。近四成估計學校未有足夠而適合的通識科教師。針對上述問題,能以培訓去解決嗎?

  近日在立法會補選論壇上,兩位主要競爭者都提及教育的議題,葉劉淑儀便向陳方安生提問,質疑通識教育的課程安排,陳太回應是通識沒有問題,也是世界潮流所趨。無論誰是誰非,可反映教育議題廣受關注。政府在處理教育事務上,亦宜全方位諮詢,特別是假如能體現前線教師的期望,政策實施把握會更強。相反,脫離教育現場的視野所制訂的政策,一定不能切中要害,最終為業界反對,以及民意代表(如立法會議員)所質疑。教育評議會副主席

 
文章編號: 20071110391003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7)。版權所有,翻印必究。